(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管理层收购.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管理层收购.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管理层收购.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管理层收购.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管理层收购.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m b ol :i i j “管理层收购”,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迅速席卷全球。在 困退民进、国有股减持、国企改革、企业家阶层崛起的大背景一f ,m b o 必 将成为我幽企业产权改革种重要形式。但是对我国经济转型时期m b o 的特点、定价问题( m b o 的核心) 、融资问题( m b o 的瓶颈) 缺乏深入的 研究。在定价方面,国内理论界还停留在建立信息披露、引入竞争阶段, 实践中定价不合理导致固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融资方面,国内 理论界大多停留在介绍西方融资模式上,实践中则普遍遇到融资困难和不 规范融资的困惑。因此,对经济转型时期我国m b o 进行深入分析,特别是 解决定价和融资问题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本文硼 究方法是搜集数据和比较分析。研究思路是:在总结围内外 m b o 理论与实践的现状和经济转型时期我国m b o 的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经 济转型时期出现的问题,顺应管理层收购的内在规律的要求,提出了“市 场化管理层收购定价模式”和“管理层收购稳健信贷额评判数学模型”两 个创新性见解,以期规范和促进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管理层收购发展。 本文的主要贡献有两处:1 、提出“市场化管理层收购定价模式”, y l u j 2 解决我国经济转型时期m b o 合理定价问题,是一种操作模式创新;2 、 提出“管理层收购稳健信贷额评判数学模型”,用于判断管理层收购融资 中的信贷颓是否适度,是种理论创新。 关键词:管理层收购,经济转型,定价,融资 a b s t r a c t “m b o ”( m a n a g e m e n tb u y o u t ) ,w a s f i r s t p i o n e e z e d i 1 1t h e 1 9 8 0 sa n dh a sr a p i d l ye n g u l f e dt h ew h o l ew o r l d i tw i l s u i e l y b e c o m ea n i m p o r t a n tw a y t or e f o r mt h ee n t e r p r i s e sp r o p e r t yr i g h t i nc h i n ai nt h ec o n t e x to fp r i v a t i z i n gs t a t ei n d u s t r i e s ,d e c r e a s i n g s t a t ep r o p e r t yr i g h t s ,t h er e f o r mo ft h es t a t e r u ne n t e r p r i s e sa n d t h eg r o w i n gu po fm a n a g e m e n t a tp r e s e n t ,i tl a c k st h o r o u g hr e s e a r c h 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ep r i c i n ga n dt h ef i n a n c i n gp r o b l e m si n m b oi nc h i n ad u r i n gt h ee c o n o m i ct r a n s i t i o n i nr e s p e c to fp r i c i n g c h i n e s es c h o l a r ss t i l lr e m a i no nt h el e v e lo fe s t a b l i s h i n g i n f o r m a t i o np u b l i s h i n gs y s t e ma n di n t r o d u c i n gc o m p e t i t i o n s i nt h e f i e l do fp r a c t i c es t a t ec a p i t a t sa r ec o m m o n l yf o u n dl o s tr e s u l t e d f r o mt h eu n r e a s o n a b l ep r i c i n g i nt e r m so ff i n a n c i n g ,t h e ys t i l i r e m a i no nt h el e v e lo fi n t r o d u c i n gt h ef i n a n c i n gm o d e l so fw e s t e r n c o u n t r i e s p r a c t i c a l l y ,t h e r e i sac o m m o n p u z z l e a b o u tt h e d i f f i c u l t i e so ff i n a n c i n ga n dt h ei l l e g a lf i n a n c i n g t h e r e f o r e ,i t isa n u r g e n t t a s kt o t h o r o u g h l ys t u d y o nm b oi nt h ee c o n o m i c t r a n s i t i o no fc h i n a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p r o b l e m s o f p r i c i n g a n d f i n a n c i n g t h em e t h o d o l o g ya d o p t e db yt h i sp a p e ri n c l u d e sd a t ac o l l e c t i o n a n d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 o nt h eb a s i s o ft h e s u m m a r i z i n gt h e 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 so fm b o s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b o t ha th o m ea n d a b r o a da sw e lla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m b oi nt h et r a n s i t i o i lo f c h ir l a ,t h et h e s i s a n a l y z e s t h e p r o b l e m se x i s t i n g d u r i n g t h e tr a n s i t i o n p e r i o da n d c r e a t e san e wm a r k e t o r i e n t a t e dp r i c i n gm o d e “1m b oa n dai l i a t h e r e a t i c a im o d e lo fe v a l u a t i n gf i n a n c i a lp o s s i b i l i t y 0 ft h ev o l u m eo fc r e d i t 7 i h ea u t h o r st w om a i n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a r ea sf o l l o w s :f i r s t l y r a i s i n g “t h en e wm a r k e t o r i e n t a t e dp r i c i n gm o d e l i nm b o ”,w h i c h isu s e dt of o r mt h er e a s o n a b l ep r i c ei nm b od u r i n gt h ee c o n o m i c t r a n s i t i o n ,i sa no p e r a t i o ni n n o v a t i o n :s e c o n d l y ,p u t t i n gf o r w a r d t h e “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o d e lo fe v a l u a t i n gf i n a n c i a lp o s s i b i l i t yo ft h e v o l u m eo fc r e d i t ”,w h i c hi su s e dt oj u d g et h er a t i o n a l i t yo ft h e v o l u m eo fc r e d i t ,i sat h e o r e t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m b o ,e c o n o m i ct r a n s i t i o n ,p r i c e ,f i n a n c e 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管理层收购 引言 m b o 即“管理层收购”,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迅速席卷全 球。在西方,m b o 是一种纯市场交易行为,在“科斯的产权理论”、 “伯利一米恩斯模型”、“魏茨曼的共享经济”等理论的支撑下, 学术界提出了“税金节省论”“管理机会主义论”“财富转移 沧”“公司价值再造论”等学说,h a r r y d e a n g e l o 等人作了实证研 究。经过西方学者的多年研究,“否定论”日渐势微,“肯定论” 明显占了卜风。俄罗斯和东欧诸国在私有化浪潮中,也大量采用了 m b o 形式,由于政府失控、市场混乱,俄东的m b o 演变成权势者瓜 分国有资产的盛宴,说明m b o 在经济转型国家必须谨慎有序地进行。 在国退民进、国有股减持、国企改革、企业家阶层崛起的大背 景下,m b o 必将成为我国企业产权改革一种重要形式。近期已有深 方大、字通客车、胜利股份、特变电工、佛塑股份、洞庭水殖、粤 美的、st 甬富邦、广州美晨、中国康辉旅行社等公司实施了m b o 。 与此相对应国内也掀起了研究m b o 的热潮。王巍、李曙光于1 9 9 9 年首次将管理层收购理论引入中国,随后,国内学者对m b o 的研究 讨论日趋激烈。余颖、陈王奇伟( 2 0 0 0 ) 对m b o 作了系统性研究,认 为只有m b o 能把所有权改革与改善管理层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并认 为m b o 能成为实现国有股减持的重要途径;张剑文( 2 0 0 1 ) 对m b o 进行了经济学分析,认为m b o 是一种有效长期激励手段,有着明显 的制度创新意义,并深入分析了对国企民营化的战略意义。熊海斌 ( 2 0 0 3 ) 将m b o 结合现代企业产权改革进行了研究,深入地剖析了 融资和定价的内在规律,创新性地提出“适度信贷额”、“最小资金 收购模式”等。孙泽蕤( 2 0 0 1 ) 、郝晓彤( 2 0 0 1 ) 等人在介绍西方 m b o 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推行m b o 的必要性、可行性;谭志坚( 2 0 0 0 ) 对管理层收购的利弊、存在问题作了系统分析。靳玉英( 1 9 9 8 ) 、 杜景来( 2 0 0 2 ) 就我国实施m b o 的法律障碍和配套条件作了研究; 钟朋荣( 2 0 0 2 ) 等人对我固m b o 案例作了实证研究,表明m b o 有助 于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熊剑等人对定价问题进行专门分析,提 i 对当n ,j 定价利- 学性的质疑。赵l 蛳卜等人对融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 i l j 了内部融资和战略投资者1 力、助模式融资安排。金雪军,杨晓兰对 俄罗斯及东欧等转型经济国家应用管理层收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国内学界和实践界的主流观点是:1 、m b o 是我国发展民营经济 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激励企业家、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方式;2 、 当前m b o 最适合在股本规模较小、国有资本将全部或部分退出、具 有管理效率提升空间、有稳定现金流而又没有高增长资金压力的企 业推行;3 、政府主导的体改型m b o 特别要注意防范定价风险,杜 绝暗箱操作下的公有财产流失,为此要把资产定价与管理者贡献评 价分开进行;要消除有关法律障碍和政策体制障碍,开放培育资本 i 1 了场,为m b o 创造适宜环境。 但是,对于我国经济转型时期m b o 的特点、定价问题、融资问 题缺乏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合理定价是m b o 的核心,融资问题是m b o 的瓶颈。在定价方丽,国内还停留在信息披露、引入竞争阶段,缺 乏系统研究和提出构建合理定价机制的对策;在融资方面,国内学 者们大多停留在介绍西方融资模式上,实践中则普遍遇到融资困难 和不规范融资的困惑。这种现象表明,对转型时期我国m b o 进行 深入分析,解决定价和融资问题是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本文的选 题意义所在。 本文研究方法是搜集数据和比较分析。研究思路是:在总结国 内外m b o 理论与实践的现状羽i 经济转型时期我国m b o 的特点的基础 上,分析转型时期我国管理层收购出现的问题,顺应管理层收购的 内在规律的要求,提出了“市场化管理层收购定价模式”和“管理 层收购稳健信贷额评判数学模型”两个创新性见解,以期规范和促 进管理层收购发展。 本文的主要贡献有两处:l 、提出“市场化管理层收购定价模 式”,它是指构建由政府、产权交易市场、资产评估机构、卖方四 方组成,政府宏观调控,资产评估机构独立估价,产权交易市场具 体组织,多个买方( 包括管理层) 博奕的市场化定价模式。它可用 于国有、集体企业实施管理层收购时合理定价,是一种操作模式创 新;2 、提出“管理层收购稳健信贷额评判数学模型”,可应用于判 断管理层收购融资中的信贷额在财务上是否可行,是一种理论创 新。 1 国内外m b o 理论研究及实践现状综述 1 1m b o 涵义和特征 管理层收购( m a n a g e m e n tb u y o u t ) ,即“经理层收购”或“经 理层融资收购”等,m b o 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 9 1 ! j 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 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取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 为。” 管理层收购是在杠杆收购( l e v e r a g eb u y o u t ) 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一种企业产权交易手段,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 m i k e w r i g h t ) 于1 9 8 0 年发现。所谓杠杆收购是指利用借债所融资本购买 日标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标的公司所有者结构、相应的控制权格 局以及公司资产结构,利用杠杆收购来重组目标公司的经济实体, 可以是其他公司、合伙人组织、个人或机构投资人等外部人,也可 以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这样的内部人,当运用杠杆收购的主体是目 标公司的经理层时,一般的l b oy j 。变成了特别的m b o 。o 管理层收购的主要特征有: ( 1 ) 收购主体:管理层收购的主要投资者是目标公司内部的经 胖人员及掌握某种关键工艺或核心技术的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职 : ,他们拥有较完整的公司内部经营信息和商业环境信息,对自己 的经营能力比较有信心。在操作中,他们会组成一个收购团队( 或 组建一个有限公司) 收购目标公司的股权,一旦收购完成,经理层 就变成公司绝对控股股东,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 ( 2 ) 收购方式:管理层收购主要是通过借贷融资来完成的,收 购的财务结构由优先债、次级债与股权构成,由此要求目标公司的 经理人员要有较强的组织运作资本的能力,融资方案必须满足贷款 人关于风险一收益的要求,也必须为权益持有人带来预期的价值和 收益。 ( 3 ) 管理层收购的曰标公刮具备的特点:目标公司具有巨 大资产潜力,存在“潜在的管理效率窄间”。通过投资者对目标公 司股权直至控制权以及业务的重组,来达到节约成本、获得巨大的 现金注入并给投资者超过正常收益回报的目的。可以有效降低 产权代理人成本。从经济学讲,管理层收购是为了解决“代理人问 题”。现代公司体制将管王 n 者与所有者分离,一方面公司所有权被 j 泛分敞到不承担f - 即管理责f - r :f f j 投资者手中;另一方面,随着公 司规模扩大,管理愈加复杂,信息愈加不对称,公司控制权逐渐转 移到职业管理者手中。于是就出现了管理人“道德风险”,亦即 “代理人问题”。这种缺乏制约的管理权扩张最终将给股东带来了 灾难。管理层收购使管理权与所有权形成联盟,既建立了公司股东 与管理层互相制约的责任机制,也建立了利益共享的激励机制。 m b o 多发生在成熟行业。m b o 属于杠杆收购,管理层首先通过大量 的债务融资进行收购,然后用企业的现金流偿还贷款。因此企业是 否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是m b o 成功与否的关键。成熟行业( 或成 熟企业) 产生的现金流量较为稳定,这将增加企业的负债能力,从 i 而有助于m b o 中的债务融资。与l b o 一样,完成m b o 所需资金 主要通过融资来完成。这就要求收购者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资本 运营能力,整个过程需要中介机构,财务顾问等指导完成。m b o 完成后,目标公司可能由一个公众上市公司变为一个非上市公司 ( 私人公司) 。一般来说,这类公司在经营了一定的时间以后,又 会寻求成为一个新的公众公司并上市套现。婚 1 2 国内外m b o 理论研究现状 1 2 1 国外m b o 理论研究现状 关于m b o 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相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而言, 似乎只能称为辉煌乐章中的一个华彩和弦而已。但是从上世纪八十 年代开始,m b o ( 管理收购) 或其扩大形式e m b o ( 职员和管理层共 司收购) 迅速席卷全球,成为企业产权交易的一种重要形式。经过 西方学者的多年研究,“否定论”日渐势微,“肯定论”明显占了上 风。在西方m b o 理论并不是孤立的,有许多相关的理论支撑。在这 些理论的支撑下,主要对m b o 的体制效应作出了许多理论解释,并 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 1 ) m b o 支撑理论研究方面,比较有影响的如下: 科斯的产权理论:以科斯为代表的产权学派的研究结果表 明,一种产权结构是否有效率,主要视其能否为在它支配下的人们 提供较大的外部性激励,共有产权和国有产权都不能勰决这个问 题,而私有产权却能r t 生殳为有效地利用资源的激励,换言之,私 有产权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 造性等方面所起的激励作用是一切传统手段无法与之相比的,由 此,产权学派的兴起,引起经济学界的一场“革命”。只有激活 人的因素,生产力才能彻底解放。管理层收购( m b o ) 就是充分尊 重和理解人的价值,将人及附加在人身上的管理要素、技术要素与 企业分配的问题制度化。” 伯利一米恩斯模型:从经济学角度讲,管理层收购是为了 解决“代理人问题”。早在1 9 3 2 年,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 ( b e r e ,a a a n dm e a n s ) 即已指出;“事实上,从所有权中分离 出来的经济权力的集中,已创造出许多经济帝国,并将这些帝国送 到新式的专制主义者手中,而将所有者贬到单纯出资人的地位”, 这已经成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有和经营分离的著名论述。其 实,亚当斯密早在2 0 0 多年以前,就对此种“两权分离”后经营 人员的责任心进行了悲观的预测。在这里,从亚当斯密到伯利 米恩斯所谈到的公司“代理成本”( a g e n c yc o s t ) 问题,在现代公 司巾大量存在着。委托人和代理人是不同的利益主体,二者之间潜 在地存在着激励不相容。而且代理人又具有偷懒和机会主义动机, 因而在委托入与代理人相比处于信息劣势的情况下,必然有代理成 本或激励问题的产生。伯利( b e r l e ) 和米恩斯( m e a n s ) 通过对m b o 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伯利一米恩斯模型,成为研究经理革命的典 范。5 魏茨曼的共享经济理论:1 9 8 4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 教授马丁魏茨曼发表了共享经济一书,提出了共享经济耨理 论。魏茨曼认为:在传统的工资经济体系中,员工得到的报酬与厂 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没有联系,这样会导致工资的固定 化。魏茨曼建议实行共享经济制度,使工人的劳动收入由固定的基 本:i j 资利利润共享部分组成,这样对公司或商号来说,只要增加的 收益人于劳动边际成本,它们就对劳动力有需求,继续招聘员工。 在魏茨曼看来,共享经济具有兼顾保证充分就业和抑制通货膨胀的 双重作用。共享经济论提出后,引起两方国家政界和经济学界的广 泛注意并在国外的企业广为实践。显然共享经济理论为m b o 和e s o p 提供了柯力的理论解说。“” ( 2 ) 在研究m b o 的体制效应方面主要提出了如下理论解释: “税金节省论”:该学说的始作俑者当推著名经济学家 l o w e n s t e i n 。他于1 9 8 5 年首先提出r 收购溢价大都来自于税金节 省的观点。在美国当时的法律政策环境下,新公司往往可以免税地 经营五到六年时间。而管理层收购企业的主要财务特征之一就是债 务额的急剧增加。在收购流通股票的过程中,管理层收购公司以高 出股权融资近1 0 倍左右的债务获得绝大多数资金,因此收购也可 以被看作是一个以债务换股权的过程。高负债率使得相应的利息支 出变得十分可观,所以避税效应就表现得非常突出。” “管理机会主义论”:该理论认为,经理人之所以热衷于收 购自己所在的公司,是因为他们掌握更多不为外人所知的超级信 息,他们相信企业价值在现有市场价格下被严重低估。如果支付给 原股东的溢价低于公司的内部价值与购买价之差的话,经理人就有 动力通过管理层收购获得所有权( h s i n g h ,1 9 9 3 ) 。” “财富转移论”:财富转移论否认,通过管理层收购可以为 公司创造新价值。他们认为在交易中支付的溢价只不过是财富从其 他利益相关者( s t a k e h o l d e r s ) ,包括债权人、优先股股东、公司 雇员、以及政府向股东的转移。股权价值的增加并一定就表明效率 有了提高。由于高杠杆巨额债务,至少一部分股权价值的增加被公 刮发行在外的债券和优先股价值的降低所抵消。 “公司价值再造沦”:主要依据首推j e n s e n ( 1 9 8 6 ) 著名的自 由现金流假说( f r e ec a s hf l o wh y p o t h e s i s ,简称f c f h ) ,其观点 是,过度的自由现金流往往促使管理人员进行奢侈的支出,而不是 将其作为股息发放股东。通过高的杠杆率增加债务,可以迫使这些 现金被用于偿还债务。相对于发入股息来说,定期偿债对经理任意 霍的约束力要强得多。因此债务的增加减少了管理人支配自由现金 的权力,杠杆导致代理成本的降低。如果经理人是风险厌恶型的 ( r i s k r e v e r s e ) ,高杠杆率也会给管理人带来压力促使其加倍努 力,以避免破产。j e n s e n 认为支付债务的压力、经理的大量持股以 及被他称作“积极投资者”的参与,共同形成推动公司业绩上升的 动力。“o ( 2 ) 实证研究方面,西方学者对成千上万的管理层收购案进行了 务方面的实证研究。比较突出的成果有: l l a r r yd e a n g e l o 等最早对美围m b o 进行实证研究,统计分析 出两个结果:1 、发现m b o 的目标企业一般多为中小企业,而且大 多发生在成熟行业,如零售、纺织、食品加工、服饰以及瓶装及罐 装软饮料等。发生在这些行业的原因是这些行业在当时具备稳定的 现金流。近年来国外m b o 才在新经济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实施。2 、 最早实证论证了管理层收购存在显著的财富效应,即股东财富的变 化与管理人员持股比例呈正相关。h a r r yd ea n g e l o ,l i n d ad e a n g l o 和e d w a r dr i c e ( 1 9 8 4 ) 抽取了7 2 家企业作为样本。这些企业在 1 9 7 3 1 9 8 0 年间,共做出了7 2 项管理层收购提议和9 项随后的修 正提议。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收购宣布日当天,股东财富平均 增加了2 2 2 7 。而股东财富4 0 天( 包括宣布日) 累计增加超过3 0 。 了f :且这两个数据在统计学意义上高度显著。d e a n g e l o 等人还对管理 层收购提议的撤回效应进行了研究。他们选择了1 8 家企业作为样 本,回归统计结果显示,撤销提议宣布日的股东财富平均下降了 8 8 8 。从而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均表明了管理层收购确实存在财富 效应。“甜 l o w e n s t e i n ( 1 9 8 5 ) 研究了1 9 7 9 1 9 8 4 年问2 8 例管理层收购 提议,每一例中对股东的最终竞价都超过l 亿美元。通过对首次重 要宣布口当天股票市场价格超出3 0 天前的股票市场价格的溢价的 分析。他发现,对于所有的竞价,溢价中位数为5 8 ,平均数为 5 6 。这一结果直接证明了公众股东所持股票的价值在管理层收购 提议宣传时较之宣布前一砖个月增加了5 0 以上,这对公众股股东 来既可谓是丰厚的回报。 c o l i nm m a s o n ,r i c h a r dt h a r r i s o 他们对英国1 2 7 位风险 投资者对1 2 8 例管理层收购的投资进行了分析,发现其风险回报是 极度不对称的,3 4 的m 本无归,1 3 的部分损失,但是2 3 却在 i r r 力丽有5 0 以上回报率,其中管理层收购是其中整体表现最好。 另外还表明:成功风险的投资者,其退m 周期平均为四年。” l i c h t e n b e r g ( 1 9 8 9 ) 在研究杠杆收购对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第单位总投入的产出的l 4 j q 时发现,管理层收购在提升企业价 值方面作用十分显著。在1 9 8 卜1 9 8 6 年问参与了杠杆收购的制造业 企业较之未参与的j 司行业参照企业,其累计生产增长率有明显的差 别,前者比后者高2 8 。蜘i 果是管理层收购企业,这一差别就扩 大到3 9 。管理层收购在提升企业价值方面的作用不可谓不显著。 a j 史密斯( a j s m i t h ,1 9 9 0 ) 实证研究表明:杠杆收购后企业 f | 勺边际利润上升。“”t c 奥勒( t i mc o p l e r ,1 9 9 4 ) 通过对 1 9 8 5 1 9 8 9 年间的4 2 次杠s r - q k b g j 分析后发现,4 2 次的杠杆收购共 额外增加了2 2 亿美元的日常现金流量,说明杠杆收购为投资者带 来了很大的投资收益。“” 1 2 2 国内m b o 理论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m b o 是近儿年的事情。王巍、李曙光于1 9 9 9 年出版 r 管理者收购从经理到股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是国 内第,部将m b o 理论介绍给中国的专著。随后,国内学者对m b o 的 研究训论日趋激烈。 余颖、陈琦伟( 2 0 0 0 ) 对m b o 作了系统性研究,认为只有m b o 能把所有权改革与改善管理层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并认为m b o 能成 为实现国有股减持的重要途径;“”张剑文( 2 0 0 1 ) 对m b o 进行了经 济学分析,认为m b o 是一种有效氏期激励手段,有着明显的制度创 新意义,并深入分析了对国企民营化的战略意义。熊海斌( 2 0 0 3 ) 将m b o 结合现代企业产权改革进行了研究,深入地剖析了融资和定 价的内在规律,创新性地提“j 适度信贷额”、“最小资金收购模式” 等。“7 孙泽蕤( 2 0 0 1 ) 、郝晓彤( 2 0 0 1 ) 等人在介绍西方m b o 的基 础匕分析了我国推行m b o 的必要性、可行性;谭志坚( 2 0 0 0 ) 对管 理层收购的利弊、存在问题作了系统分析。“”靳玉英( 1 9 9 8 ) “”、 杜景来( 2 0 0 2 ) 。o 就我国实施m b o 的法律障碍和配套条件作了研究; 钟朋荣( 2 0 0 2 ) 等人对我国m b o 案例作了实证研究,表明m b o 有助 于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熊剑等人对定价问题进行专门分析,提 对当前定价的质疑。“”赵两卜等人对融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 了内部融资和战略投资者i 办助模式融资安排。“3 金雪军,杨晓兰对 俄罗斯及东欧等转型经济国家应用管理层收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国内学界和实践界的主流观点是:q ) m b o 是我国发展民营经济 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激励企业家、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方式; 当前m b o 最适合在股本规模较小、国有资本将全部或部分退出、具 有管理效率提升空间、有稳定现金流而又没有高增长资金压力的企 业推行:政府主导的体改型m b o 特别要注意防范定价风险,杜绝 u 爵箱操作下的公有财产流失,为此要把资产定价与管理者贡献评价 分丌进行;要消除有关法律障碍和政策体制障碍,开放培育资本 市场,为m b o 创造适宜环境。 1 3 国内外m b o 的实践现状 在英国,尽管管理者收购现象已经出现了一段时间,但是直到 7 0 年代末期,它们才被视为一股重要的经济动力,对管理者、企业 纠织和国民经济发挥重要的影响。到8 0 年代,m b o 作为一种便利的 所j f j 权转换形式和可行的融资形式在英国逐渐大行其道。1 9 8 7 年英 国m b o 交易数量已达3 0 0 多起,交易额近4 0 0 亿美元。从1 9 8 9 年 开始,管理者在m b o 交易中已经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m b o 这样一 种新的方法将商业银行、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发展基金和风险投 资家们引入了一个新的竞争市场之中,m b o 所导致的相关各方的激 烈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热点和焦点所在。自8 0 年代开始,m b o 成 为英国对公营部门私有化的最常见的方式,英国政府广泛采用了 m b o 形式及其派生形式e b o ( 职工控股收购) 。 在美国,m b o 和杠杆收购在1 9 8 8 年达到了顶峰。1 9 8 7 年,美 困令年m b o 交易总值为3 8 0 亿美元,而在1 9 8 8 年的前9 个月内, 美国m b o 和杠杆收购的交易总值就达到了3 9 0 亿美元。美联储1 9 8 9 年的统计调查表明,杠杆收购的融资额已经占了大型银行所有商业 贷款9 9 的份额。9 0 年代初期,随着垃圾债券市场的萎缩以及 8 0 年代几宗大交易的失败,杠杆收购的步伐有所放慢。到了9 0 年 代末期,杠杆收购和m b o 在美国又有了新的发展。美国的统计数据 表明,运用管理层收购进行资产剥离的案例占资产剥离总案例的百 分比在7 0 年代末期仅为5 左右,而9 0 年代中期该百分比数已经 增长到了1 5 左右。 从8 0 年代到9 0 年代,m b o 在欧洲的发展势头毫不逊色于美 困。1 9 81 年至2 0 0 0 年间,m b o 在欧洲实施家数和总体规模上都 有上雨倍的增长,其中更以德国、法国、荷兰和意大利为首。“” 中国首例报道的管理层收购是北京高科技企业四通公司。虽然 从结果来看,四通的管理层收购并没有达到设计的目标,但它的示 范效应是明显的。此后,引起广泛地注意和效仿。深方大( 0 0 0 0 5 5 , 熊建明) 、宇通客车( 6 0 0 0 6 6 ,汤玉祥) 、胜利股份( 0 0 0 4 0 7 ,徐建 国) 、特变电工( 6 0 0 0 8 9 ,张新) 、佛塑股份( 0 0 0 9 7 3 ,冯兆征) 、 洞庭水殖( 6 0 0 2 5 7 ,罗祖亮) 、粤美的( 0 0 0 5 2 7 ,何享健) 、st 甬 富邦( 6 0 0 7 6 8 ,宋汉平) 、广州美晨( 黄本坚) 中国康辉旅行社( 李 继烈) 等公司陆续试水其中,春兰、北大方正、鄂尔多斯、长虹公 司上报了m b o 收购计划,等待批准,迄今为止,据估计,目前上 市公司通过m b o 达到管理层控股的已超过百家,只是因种种原因 尚未完全浮出水面。旺6 国内进行的管理层收购大多数都是政府主导 的管理层收购,是我国市场经济转型中涌现出来新的改制手段,带 有浓厚的改制色彩。在2 0 0 2 年1 1 月1 8 日举行的“中国m b o ( 管 理层融资收购) 策划与投融资国际研讨会暨洽谈会”上,有关人士 称:2 0 0 3 年将成为中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公有制控股上市公司 民营化的“m b 0 年”。“” 2 经济转型时期m b 0 的动因、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本章运用中外比较的方法,重点探讨了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管理 层收购发生的根本动因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我国管理层 收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 2 1 经济转型时期m b 0 的动因 对m b 0 收购的具体动因国外有下面几种说法: ( 1 ) 专属性人力资源假说 该理论认为,专属性人力资本被剥夺是导致m b o 的根本原因。 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是企业的核心,他们将自己的声誉维 系在企业的经营成果上。在经营过程中,管理人员进行专属于企业 的人力投资( 即努力工作) ,从而形成专属性人力资本,这种人力 资本具有较高的退出障偏。准租金理论上应该归管理者,但在现实 社会中,专属性人力资本的准租金容易遭受其他利害关系人机会主 义行为的剥夺,这些利害关系人主要包括股东、雇员、消费者等, 他们往往是风险规避者,敌意接管者则可以趁虚而入,掠夺准租金, 甚至使管理者的人力资本丧失。结果经理层被迫通过增加股权以获 取更多的控制权,来寻求相关租金的保护。m b o 是实现这类保护的 一个有效手段。因此,在西方国家,当m b o 发生时,目标公司通常 完成从一个公众公司向一个私人公司的转变。这同一般讲的公司上 市( g ot op u b l i c ) 正好呈相反的运动方向,即公司私人化或更直 接了当的公司下市( g o i n gp r i v a t e ) ,以保全经理层专属性人力 资源所形成的准租金不被剥夺。 ( 2 ) 信息不对称性假说 该理论认为,一般的企业并购通常失败于两个因素,一是接管 氽业前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二是接管企业后的企业文化整合。为 什么经理层和企业接管方面享有外部人无法比拟的优势? 根源就 在于信息对称优势。管理人员比公司一般员工和外部投资者更加了 解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在企业信息上拥有比较优势。这 种信息优势使管理层能够正确评估所在企业的价值与潜力,因而能 够作出较为正确的收购决策。管理层也对目标公司到底有多大的 “潜在的管理效率空间”也了解得更充分,所谓“潜在的管理效率 空间”就是指公司内部存在着大规模节约代理成本的可能性。此 外,在m b o 实施之后,管理人员还能运用自身掌握的内部信息,对 公司进行一系列重组活动,包括重新调整资产、采取成本降低计划、 改变市场策略等。这些战略性变化如果得以成功实施,管理层个人 财富将有巨额增加。因此m b o 的过程其实是经理层自身克服了信息 f i 对称这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后,对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 ( 3 ) 委托代理成木节约说 2 0 世纪7 0 年代,美国学者詹森和威廉麦克林在其合著的论 文中对代理学说作了系统的描述。他们认为:现代企业的代理关系 呵以定义为一种契约或合同关系。在这利r 关系下,一个或多个人( 委 托人) 雇佣其他人( 代理人) ,授与其一定的决策权,使其代替雇主 的利z 从事某种活动。在公司制一i c ,代理关系一方面表现为资源的 提供者( 股东希f 债权人,即主人或委托人) 与资源的使用者( 管理当 局,【j | j 代理人) 之间以资源的筹集和运用为核心的代理关系;另一 方面也表现为公司内部高层经理与中层经理、中层经理与基层经 理、经理与雇员之间( 在这里,上一层经理既作为代理人又表现为 下一层的委托人) 以财产经营管理责任为核心的代理关系。代理关 系的本质体现为各方经济利益关系,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各有不同 的“个人利益”,他们受个人利益的驱动,从市场进入企业,以谋 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由于关系入各方目标不一致,这就不可避免地 引起代理各方利益的相互冲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司在本 质上是山若干个人之间的一组相互重叠的“契约关系的综合”。现 代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和代理关系复杂性,决定了契约各方存在着 利蕊不均衡性、信息不对称性和风险不平等性等,由此决定了契约 的监督在客观上需要建立一系列沟通、激励、协调代理关系的管理 机制,促使代理人采取适当的行动,最大限度地增加委托人的利益, 否则就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即企业经理层的私利侵蚀 j ,公司所有者和员工的利益,这时候,m b o 的引入是一种可能有效 的途径,m b o 使得内部人控制成为内部人参控股,调和了经理层和 企业长远利益因委托代理而产生的冲突;也使得经理层整合为一个 利益整体,从而节约了公司运作的委托代理成本。公司经理的双重 身份( 吲是股东和债权人的代理人) 要求他们必须兼顾股东和债权 的利益,遵守债务契约,确保长期稳定的资本来源;公司管理当局 通过各种经营管理责任制,阱调各部门责权利关系,使之始终与公 司目标或利益保持一致。 ( 4 ) 敌意收购抗拒说 该理论认为,m b o 的兴起和公司并购活动中的敌意收购日渐上 升年h 关。念业接管活动的范围和性质受若干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 包括:j 二i 仃公司在所有公司中占的比例;进行敌意标购的轻易程度; 股票f 场的发育程度;愿意以买主同意的出价而出售公司的卖主的 存在等。积极的接管市场推动了有关资产所有权转换的法制建设, 鼓励了有利于完成交易的小介机构网络的培育。新的融资工具的出 现、税制的变化和其他有关的立法,使得对运营不良的公司的敌意 接管的新形式的出现成为可能。由晷标公司以外的杠杆收赡联盟发 动并大量使用债务和半债务形式的资金的敌意杠杆收购的出现,是 自2 0 世纪8 0 年代初期以来的公司控制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敌 意收购的情况下,公司管理层往往遭受严重动荡乃至原管理层全部 j | l 局。因此,管理层为了保住职位,往往会采取不同措施,修筑防 御壁垒,而m b o 可以提供很有效的而又不那么具有破坏性的保护性 防御。管理者以m b o 形式购回公司整体,已发展成为一种防御敌意 收购的越来越广泛采用的新型金融技术。 f 6 ) 股东一经理博奕妥协说 在公司中,股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经 理层则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包括高薪金、豪华办公室、公司轿车、 已付费的俱乐部会员资格以及来自于权力的欲望等。一般认为,在 比较成熟的证券市场上,若公司存在能够为股东增值的投资机会 h 寸,此时公司将不支付股利,两将其留存子公司中以满足投资的需 要,这样公司的经营业绩不断地提升,其股票市值和投资者的资本 收益也持续地攀升,即呈现出高增长率、高增值、低负债率、低红 利支付率并存的景象;同时,资本结构的决定归因子公司价值中源 自于公司希望出卖的未来隐含要求权的净现值的那部分亦即净组 织资本( n e to r g a n i z a t i o n e dc a p i t a l ) ,净组织资本越高,公司越希望 持有富裕现金和可转让证券,两且还希望在本期发行股票面将资金 留作现金,以防止公司陷入财务危机而减少对净组织资本的投资。 这种股权结构极易造成“内部人控制”( i n s i d e rc o n t r 0 1 ) ,这样使得上 市公司的经理们有机会大肆挥霍留存于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丽 不太关心股东们的利益;其次,“在手之鸟”理论使得经理层高度意 识到,保留收益再投资而来的资本利得的不确定性较高,他们更偏 好于得到“实实在在的东西”,正缘于此,股东( 委托人) 和经理( 代理 人) 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利益冲突,公司经理层可能背离股东的利益。 同时经理们总是有动力使公司超出其最优规模,其理由是:可增 加1 其可控制的经济资源;山于经理的补偿( 收入1 与公司规模呈正 相关故i _ :u 增加其报酬;公司规模扩大后能提供更多的职位以对下 属进行提升奖励。结果所有者阶层和经理阶层进行博奕和妥协的结 果,是公司制中所有者和经营者产z 格分离造成的股东一经理冲突和 经理行为短期化,以m b o 的方式得以部分缓解,经理层有可能确 立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所柯权和经营权的再度重叠是双方妥协 的产物。 那么转型时期我国m b 0 的实施的根本动因是什么呢? 对于这个 问题,阿尔钦和伍德沃德( a l c h i a n ,a ,a n ds w o o d w a r d ,1 9 8 7 ) 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框架。阿尔钦和伍德沃德认 为,企业的所有权和组织结构取决于其是否容易受到机会主义行为 的影响。存在两种机会主义行为:抡劫和道德风险。前者主要针对 股东桃会主义而言,后者则主要是指管理层机会主义。管理人员进 行企业专属( f i r m s p e c i f i c ) 的人力资本投资( 或努力) ,他们的 取酬应当包括这些投资的收益或准租金。这些准租金的部分或全部 由容易被套牢( h o l d - u p ) 而可能被股东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剥削。 管理人员将被迫通过持有更多的股权或参与与经营业绩更密切相 关的激励计划,来寻求对与其专属性投资相关的准租金保护,这类 保护可以通过管理层收购得到实现。阿尔钦和伍德沃德的理论告诉 我们,在那些管理人员进行了大量专属化的投资( 包括人力资本投 资) 、同时又缺乏对这些投资进行补偿的机制的企业,在存在适宜 的金融计划和法律环境下,最有可能发生管理层收购。“” 在我国,企业的主体是国有、集体企业,企业的管理层长期奋 斗在企业的第一线,对企业进行了大量专属性的人力资本投资,由 于缺乏长期激励的手段,长期以来企业的管理层所做的贡献没有得 到补偿。我国在转型时期,为了解决对企业管理层的激励问题,进 行了承包、奖金、红利、年薪制、期权等改革,但是始终无法解决 长期激励问题。“”广泛出现的国有企业领导人“5 9 岁现象”便是明 证。根据据科斯的产权理论,唯有私有产权才能提供最好的激励。 我国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产权有着天生的强烈收购欲望。 同时,我们看到,转型时期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