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论 第一节 概述一、文化背景: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基本分裂的时期。这期间:1、生命意识觉醒。汉末以来,战乱频仍,瘟疫流行,人们开始感到生命的短暂与无常,生命意识觉醒,于是借文章著述以求不朽。2、学术思想活跃。此间,儒学衰落,玄学兴起,佛学兴盛,不但影响了士人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如追求适意、放达、洒脱,即后人所谓“魏晋风度”),而且玄学与佛学讨论的一些问题(如才性、有无、言意、形神、虚实等),对文艺理论极具启发和影响。3、人物品藻风盛。世说新语中记载:“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容止这样的品藻,是审美的,这种风气兴盛,直接影响到文艺评论和美学。谢赫的画品,钟嵘的诗品等,都产生于这热闹的空气中。同时人们把风神、风骨、风韵、气韵、神气、等比喻人物风姿之美的词语,用来比喻艺术美,成为文论与美学的术语。4、文学创作繁荣。诗赋有较大发展(五、七言诗、抒情小赋),更讲究形式美;诸种文体大致齐备;文选、玉台新咏问世;为文学批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二、此时期文论的特点1、有了专门的文学批评著作。如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标志着古代文论进入了一个成熟期。2、开始注重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不再仅仅当作政教的工具和附庸,它本身的独立地位和审美作用开始被认识;文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标志着“文学的自觉”。 三、关注与讨论的主要问题1、继续讨论文学的外部规律,如文学与政治、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等。2、深入到文学的内部规律的探讨上,涉及文学批评中的作家论、文体论、创作论、风格论、鉴赏论等等。影响大的是曹丕的“文气”说,陆机“缘情”说,钟嵘的“滋味”说,刘勰的艺术想象论、风骨论等。 鲁迅称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已进入自觉时期,文学自觉的含义有: 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汉朝人所谓文学指的是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孝武本纪:“而上向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这里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宋)范晔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等并立,都是重要的标志。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至于东观汉纪以及蔡邕的独断、刘熙的释名等反映了早期的文体辨析的意识。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 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西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就现存佚文看来,论 及种文体,对各种文体追溯其起源,考察其演变,并举出一些作品加以讨论,比曹丕和陆机又进了一步。(东晋)李充翰林论联系风格来辨析文体,是对文体风格的进一步探讨。文心雕龙的上篇主要的篇幅就是讨论文体,共分大类。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的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提到过,“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 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后来四声的发现,对偶,用事,用典的广泛运用,体现了文学追求语言美的特质。对诗歌、骈文,词曲影响很大。文心雕龙论及作品时,用到: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炼字等美学方面,更加完善。四、文论大量出现,并取得很高水平。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诗品(梁钟嵘)等。这些都是影响深远的佳作。它们的观点、美学被后世垂范。五、典型文学风格、集团的形成。六朝从 建安风骨起到正始之音、太康诗风、陶渊明的自然、鲍照的创新、庾信的老成充分说明了文学开始成熟。集团有 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太康诗人,玄言诗人、萧梁文学集团等等。他们的不懈追求使文学成为真的文学,不在从属别的东西之下。第二节曹丕典论论文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的专篇论文。文章涉及到文学的地位和价值,文学创作与作家的关系,文学批评态度,作家论,风格论,文体论等重要内容。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一、文学价值:文章“不朽”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是曹丕关于文章价值的观点,曹丕对文章的价值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崇高评价。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甚至比立德、立功有更重要的地位,这种文章价值观是他对传统的文章(“立言”)是“立德、立功”之次思想的重大突破,是文学自觉的一种表现,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发展有重大意义和影响。 。 二、论述作家才性与文体的关系,反对文人相轻。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1、论作家:才能各有所偏。曹丕评论了建安七子的诗文,指出他们各有所长,亦有所短。如“王粲长于辞赋”,“然于他文,未能称是”、“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说明通才是极少的。 2、论文体:文非一体,鲜能备善。 1)“文本同而末异”。曹丕认为各类文章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而在具体表现方面却各异。2)分文章为“四科八体”。奏议宜雅(典雅):奏,向皇帝上书言事的文章。议,议政文,就有不同意见的大政方针向皇帝呈述意见和建议的文章;书论宜理(明晰事理):书,主言记事之文;论,议论说理之文。泛指叙事说理的文章;铭诔尚实(真实、实在):铭,刻于器物上的文字,多记录重大事件、颂扬功德。诔,称述死者生时行迹的文字。铭、诔的写作多隐恶扬善或溢美,所以曹丕要求“尚实”;诗赋欲丽(文辞华丽):诗、赋,指纯文学的作品。曹丕要求诗赋“欲丽”,不象汉人要求诗赋要教化讽喻、符合礼义规范(如扬雄“诗人之赋丽以则”),更重视文学的审美性。曹丕简要说明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以前还未曾有过。正因作家各有所偏,而文非一体,故一般作家往往只能擅长某一种文体的写作,“唯通才能备其体。”(兼美各体)3、论风格:“文以气为主”(文气说)。这里的“气”,是指作家的气质、才能、个性、禀赋而言。曹丕认为,文章的风格是由作家的气质秉性决定的。作家的气质秉性不同,所表现的文章风格便不同,如孔融“体气高妙”、“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曹丕强调“文以气为主”,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他认为作家的气质个性有清有浊是自然秉受,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清浊:一说,气有刚柔,刚近于清,柔近于浊。一说,清为清明,浊为暗昧。清气优而浊气劣。)第二,从曹丕对徐干的“齐气”(舒缓之气)略有微词,又说“公干(刘桢)有逸气,但未遒耳”(与吴质书),说明他更看重文章表现清刚遒举之气。总之,曹丕的“文以气为主”,注重文章表现作家气质个性,表现清刚之气,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不过后来的文论家在强调“文以气为主”时,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宋人陈善说:“文章以气韵为主,气韵不足,虽有词藻,要非佳作也。”(扪虱新话)陆游说:“某闻文以气为主,出处无愧,气乃不挠,韩柳之不敌,世所知也。”(傅给事外制集序)陈善重气韵,陆游重气节。有的则重气力、气势。4、论批评:指出错误的批评态度。曹丕认为,既然人各有长,文非一体,在文学批评时,就不应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他指出两种错误态度:一是“贵远贱近,向声背实”;一是“闇于自见,谓己为贤”。这对端正文学批评者的态度,产生正确的文学批评是有重要意义的。所以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引用了曹丕的观点。 三、典论论文的意义曹丕此文针砭了文人相轻的风气,简要概括了文体的特点,提出了“文气”说,论述了文章的价值和作用,尤其是摆脱了汉人的狭隘功利观点,注意到了文学的审美性质,这些都是文学自觉性的表现,显示了文学批评的新风气。对六朝文论以及后世文论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鲁迅说:“他(曹丕)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所以曹丕做的诗赋很好,更因他以气为主,故于华丽以外,加上壮大。归纳起来,汉末、魏初的文章,可说是:清峻、通脱、华丽、壮大。”(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从另一方面说,曹丕对于文学反映现实的功能几乎没有论述,虽然建安诗歌反映了比较广阔的社会现实,却未能反映到文论上来,这又是很不够的。隋李谔上隋高祖革文华书说:“降及后代,风教渐落,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下之从上,有同影响,竞骋文华,遂成风俗。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认为六朝的绮靡文风正是缘于三曹的忽视教化、崇尚文词,不无一定道理。第三节 陆机文赋陆机的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地探讨创作规律的文章。作者深感作文之难在于“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因此他着力探讨了创作的全过程,包括作文缘起、构思想象、文体特征、立意遣辞、艺术标准、创作灵感等诸方面的问题,力图使文辞能更好地表意与写物。序:“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其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这就明确地告诉读者,他写作此文的目的,就在于探讨文章作品的创作“用心”,一是“意称(chn)物”如何使创作中作家的主体情意和创作客体的物象彼此相称而融合;二是“文逮意”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文字把心中孕育出来的具体生动的文意(“意象”)及时地把握住并且准确地表现出来。围绕着这样两个问题,陆机具体剖析了文学创作的详细过程,总结出了多方面的艺术创作理论。我们主要应该掌握住下面几点:艺术构思说,艺术表现说,文体风格说。一、艺术构思说如何进行艺术构思,是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构思准备(艺术体验“眼中之竹”)这就是文赋正文的第一段所论述的“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陆机着重强调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和知识学问的丰富积累两方面的内容。提出创作构思的前提条件是,既要深深地观察作为创作对象的外界事物,同时又要饱读前人的诗书,从中陶冶自己的心胸,这样才能写出高境界的文章作品。 构思阶段(艺术构思“胸中之竹”)“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开头几句是讲艺术构思之始,一定要进入一种用志不分的虚静的精神状态,接下来谈艺术构思的过程,主要是阐述艺术想象的特点,可以说更为精辟。涉及到了从想像活动的开始到艺术形象的构成及其用语言文字使其物质化的全过程。情与物在想像过程中的结合是艺术构思的必然结果。当艺术意象在作家的思维过程中形成之后,就需要用语言文字作为物质手段,使它具体地呈现出来。为了寻找最精彩的,最能充分地表现构思中艺术意象的语言文字,就要“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上天下地,无所不至,并且,它还应当具有独特的独创性。 二、艺术表现说(艺术传达“手中之竹”)文学创作中的艺术表现,是和艺术构思阶段密切难分的,但大体上还是有个先后的层次,也就是文赋小序中所揭示出的“意称物”和“文逮意”的区别。艺术表现阶段主要是解决“文逮意”的问题。陆机对这一层次的论述,是在文赋正文的第三段: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澜。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始踯躅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创作中的艺术表现阶段,包括如何安排文意和文辞两个方面,即“选义按部”和“考辞就班”,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如何运用文辞来把握文意的问题。陆机论述了在艺术表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种种复杂情况,主张作家要因情适宜,妥善地谋篇布局,形诸笔墨。三、文体风格说中国古代文论里的文体风格论,是从上面讲到的曹丕典论论文 “四科八体”说,但论述的毕竟简略,文赋中,就把这一理论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体现在正文的第五段: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碑,是以文述事,要求质文相称之文,故要求“披文相质”; 诔,是一种追悼之文,“缠绵凄怆”,即感情缠绵,故要求文辞凄婉而悲切; 铭,是一种纪事文体,论述功德,要求内容广博、文辞精练,具有“温柔润泽”的气象; 箴,是一种以劝戒为主的文体,要求语言具有抑扬顿挫特点,感情健爽而“清壮”; 颂,是一种褒扬功德的文体;论,是一种辨析是非的文体;颂贵“优游彬蔚”即内容丰富,文辞华丽;论贵“精微畅朗”即内容精深入微,文辞明畅;奏,是一种陈述意见的文体,特点是“平彻闲雅”,即要求内容平正透彻、明确,文辞从容得体、富有变化;说,是一种用光怪陆离之辞来耸人视听的文体,要求“奇而不失其正”。 陆机提出的这个“十体”说,一是比曹丕的“四科八体”说更加细致,更加准确。二是在各类文体的具体排名次时,曹丕是将纯文学的“诗”、“赋”二体排列在八体最后,而把朝廷的应用文体“奏”和“议”放在最前;到陆机的文体论,则把这种次序完全颠倒过来了,最先排列的是“诗”和“赋”,最后才是“论”、“奏”“说”,它说明陆机对审美文学的认识和重视确实比曹丕前进了一步。三是陆机在这里概括十类文体的审美特征时,也远比曹丕具体准确,可以说是地道的文体风格理论了。四、“诗缘情而绮靡”说“诗缘情而绮靡”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陆机把当时最重要的文体诗歌的审美特征概括为“诗缘情而绮靡”,成为千古名言。所谓“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的,这比先秦和汉代的“情志”说又前进了一步,更加强调了情的成分。这是魏晋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表现。“诗缘情”,强调了诗歌抒发情感的特征,肯定了诗歌抒情化的发展方向,是对先秦以来传统诗言志理论的重大发展。对以后如公安派“独抒性灵”、李贽“童心说”、袁枚“性灵说”等缘情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需要注意的是,陆机重视诗缘情,但同时并不废言志。他强调文学之质,主张“制邪而禁放”,只是于两端中有所侧重而已。 绮靡。绮,本意为素白色丝织品;靡,“细好也”(郭璞)。连用时,可解释为美丽细好。陆机借以指诗歌语言形式的精美华丽。也有人认为,绮,指文采,靡,言其声音。绮靡的主张,体现了陆机对诗歌精美华丽的艺术形式的崇尚,也体现了魏晋人普遍的审美追求。但这一理论也客观上成为了浮艳文风的理论依据,因此具有一定的消极意义。 陆机讲“诗缘情”而不讲“言志”,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作用。而尽管有少数封建正统文人对这一理论命题颇有微词,但是绝大多数诗人和文论家都认同这一深刻而又精辟的著名诗学命题。陆机又讲“赋体物而浏亮”,“体物”就是要描绘事物的形象。“缘情”、“体物”就是要诗赋的文学作品注重感情与形象,说明陆机对文学的艺术特征的了解又在前人基础上大大深入了一步。五、论灵感在作家艺术构思中的表现及其作用 陆机所谓的“感兴”或“应感”,即是现代意义上是“灵感”。陆机对作家艺术构思时的灵感,作了形象地描写:“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应感之会”即作家创作时的灵感冲动;“通塞之纪”指作家创作时灵感的通畅与阻塞。陆机认为当灵感来时是无法阻挡的,去时亦无法遏止;灵感藏而不发时如同光息影灭;而灵感喷涌时,则如震响声起。作者必须及时捕捉时机进行创作。陆机认为灵感来否与“天机”有关:“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即天赋神思时,一切纷繁复杂的事物可以理清楚。(也有人认为,“天机”即为灵感。)其时“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作家才华外溢,文章美不胜收。这些作品,声韵泠泠盈耳,文采灿烂夺日,表明了创作的成功。但在“六情底滞”即灵感闭塞时,如果还硬要写作,那必然是徒劳的。其状“冗若枯木,豁若涸流”,即文思枯竭如同枯木,灵魂空虚如干涸河流。说明文思枯竭是写不出好文章的。现代文艺理论认为,灵感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一种富有创作性的突发性。当人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酝酿和思索时,由于有关事物的触发和启示,茅塞顿开,引起认识上的飞跃,使得探索的主要环节突然得到明确的解决。这种形象,一般称之为灵感。 六、文赋对后代的影响:文赋对六朝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影响极大。文心雕龙可以说是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文赋的文学理论;挚虞、李充的文体论继承发展了文赋的文体论思想;文赋还影响了钟嵘的“滋味”说、“托诗以怨”说,以及沈约等人的声律论和萧统文选的文学观念。“缘情”说对后世影响尤其大。除以上积极影响外,也有人批评文赋过分强调了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形式美,影响六朝文学走上了唯美主义倾向,以致于形成写作宫体诗那种违背传统诗教的不良风气。名词解释题 1 (曹丕的)文体说(“四科”八体说) 曹丕提出四科八体说的文体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他提出文体共有四科八种体裁的文章。并且认为文体各有不同,风格也随之各异。这当是最早提出的比较细致的文体论,也是最早的文体不同而风格亦异的文体风格论。标志着文体分类及特征的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诗赋欲丽,说明他已看到文学作为艺术的美学特征,对抒情文学的发展,有着特别深远的影响。曹丕的典论论文表明,魏晋时代文学已经逐步走向自觉的时代。 2 (曹丕的)“文气”说 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流程
- 服务礼仪培训教案
- 海陆空货物运输合同法律风险与防范策略
- 施工升降机操作培训全攻略
- 员工试用合同样式
- 小学音乐歌曲《牧童之歌》教学设计
- 二手货车交易合同示范本
- 钢结构设计原理(甲)
- 2025年福建省高考英语三模试卷
- 个人住宅居间买卖合同
- 山东省高中名校2025届高三4月校际联合检测大联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9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武汉数学四调试题及答案
- 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 绿化养护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2024年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中国纺织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河北省用人单位录用人员身份核查登记表
- 建筑装饰专业中级职称理论考试题库
- 工程联系单表格(模板)
- 万科人力资源的海盗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