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绩效技术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pdf_第1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绩效技术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pdf_第2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绩效技术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pdf_第3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绩效技术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pdf_第4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绩效技术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2 0 1 0 i n s t i t u t i o nc o d e :1 0 2 6 9 s t u d e n ti d :51 0 7 0 1 0 4 0 3 1 e a s tc h i n a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r e s e a r c ho n p r i m a r ya n ds e c o n d a r ys c h o o l t e a c h e r s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o f p e r f o r m a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d e p a r t m e n t : s p e c i a l i z a t i o n : o r i e n t a t i o n : s u p e r v i s o r : s t u d e n t : f i n i s h e dm a y , 2 0 1 0 砌一 砌一 删一 舳一 l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郑重声明:本人呈 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 文绩效技术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请勾选) 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 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主垒 日期:沙i 口年f 月加日 绩效技术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系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学位期 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硕左博士( 请勾选) 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华东师范大 学所有。本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和 相关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信所和“知网”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 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 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 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请勾选) ( ) 1 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或“涉密学位论文宰, 于年月 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 2 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导师签名王圣堕 太 答名粘 本人签名盈堕 弘i 口年r 月ye l “涉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或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 论文( 需附获批的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涉密”审批表方为有效) ,未经上 述部门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 上述授权) 。 筮量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职称单位备注 张琴珠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主席 陈伟杰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 陈卫东副教授苏州科技大学 摘要 于葡芰 2 1 世纪初,中国的基础教育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随着新课程标准的 试行和推广,我国中小学课程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 学手段等方面都进行着一系列深刻的变革。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重大挑战之 一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而显然,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 一条重要途径。 鉴于此,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纵观现有的 研究成果,国内外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多集中在理论层面,相关的实践研究 较少。而在这些理论研究中主要包括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内涵、教师专业发展的 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框架、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当然这些方法也多从理论层面进行论述。这些研究多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本身,较 少提及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笔者却认为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教师专业发 展对于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意义归根结底就在于提高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 绩效。本文即从绩效技术的视角来看待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专业发 展要同教学实践中的实际绩效相联系,重视提高教师绩效。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教师专业发 展以及绩效技术的理论进行了综述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教师绩效的 概念,对其加以界定,其具体内容、评价指标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等等,接 着按照文中的教师绩效评价指标设计问卷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 调查,由此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再根据这些问题 思考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方法、策略或者其他方面需要如何调整以使教师专 业发展能够有效地提高或改善教师在实践工作中的绩效,重点突出了着眼于绩效 提高的教师专业发展这一理念。 关键词:绩效技术;教师绩效;中小学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 a b s t r a c t a tt h ee a r l y2 1 s tc e n t u r y , b a s i ce d u c a t i o ni nc h i n ah a ss t a r t e dan e wr o u n do f c u r r i c u l u mr e f o r m w i t ht h et r i a la n dp r o m o t i o no fn e wc u r r i c u l u ms t a n d a r d s ,c h i n a s p r i m a r ya n ds e c o n d a r ys c h o o lc o u r s e sh a v ec h a n g e dp r o f o u n d l yi ns o m ea s p e c t s w h i c hi n c l u d ee d u c a t i o n a lp h i l o s o p h y , e d u c a t i o n a lo b j e c t i v e s ,i n s t r u c t i o n a lc o n t e n t , i n s t r u c t i o n a lm o d ea n dt e a c h i n gm e t h o d s o n eo ft h em a j o rc h a l l e n g e so fc u r r i c u l u m r e f o r mi s “t e a c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 i s m ”;o b v i o u s l y , t e a c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i s a ni m p o r t a n tw a yt oa c h i e v et e a c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 i s m s ot e a c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h a sb e c o m et h ef o c u so fa l le d u c a t i o n a l s c h o l a r s l o o k i n g a tt h er e s u l t so f e x i s t i n gr e s e a r c h e so nt e a c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h o m ea n da b r o a d , t h e ya r em a i n l yc o n c e n t r a t e do n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l e v e l t h e s et h e o r i e si n c l u d et h ec o n c e p to ft e a c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 t h ep h a s e so f t e a c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s t r u c t u r a lf r a m e w o r kf o rt e a c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 t e a c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m o d e l sa n dm e t h o d s f e wo ft h e s e s t u d i e sm e n t i o n e dt h ep u r p o s eo ft e a c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b u tid on o tt h i n k t h i si sap r o b l e mc a nb ea v o i d e d m yp o 洫i s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e a c h e rp r o f e s s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f o rt e a c h e r s ,e s p e c i a l l yp r i m a r ya n ds e c o n d a r ys c h o o lt e a c h e r sl i e si n i m p r o v i n gt e a c h e r s p e r f o r m a n c e i n p r a c t i c e t h i sp a p e rs t u d i e sp r o f e s s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t e a c h e r s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p e r f o r m a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 e m p h a s i z i n g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e a c h e r ss h o u l da i mt oi m p r o v et e a c h e r s p e r f o r m a n c e i nt h i s s t u d yiu s e dl i t e r a t u r er e v i e w ,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i n t e r v i e w sa n do t h e r 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 f i r s t l y , is u m m a r i z e dt h et h e o r i e sa b o u tt e a c h e r s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p e r f o r m a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o nt h i sb a s i s ,ip r o p o s e dt h ec o n c e p t so f t e a c h e rp e r f o r m a n c e t h e nid e s i g n e da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s u r v e yt o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o f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r i m a r ya n ds e c o n d a r ys c h o o lt e a c h e r s f i n a l l y , it r i e dt of i n ds o l u t i o n sf o rt h ep r o b l e m sw h i c hr e f l e c t e db yt h es u r v e y a n d t h e s es o l u t i o n sf o c u so ni m p r o v i n gt e a c h e r s p e r f o r m a n c et h r o u g ht e a c h e r st e a c h i n g p r a c t i c e k e y w o r d s :p e r f o r m a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t e a c h e rp e r f o r m a n c e ;p r i m a r ya n d s e c o n d a r ys c h o o lt e a c h e r s ;t e a c h e r 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目录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目j 录l 图表目录i 第一章绪论1 1 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 1 1 1 选题背景1 1 1 2 研究意义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3 1 3 论文研究方案 1 3 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 3 2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 3 3 本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6 第二章理论背景研究综述 2 1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 2 1 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2 1 2 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9 2 1 3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 3 2 1 4 对现有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分析:1 4 2 2 绩效技术与教师绩效 2 2 1 绩效技术概述。1 8 2 2 2 绩效技术的基本模式1 9 2 2 3 教师绩效及其表现2 2 2 2 4 教师绩效的评价指标2 4 第三章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2 7 3 1 研究方法2 7 3 1 1 测试工具2 7 3 1 2 被试2 7 3 1 3 问卷实施情况2 7 3 1 4 数据处理:2 8 i 目录 3 2 调查结果分析2 8 3 2 1 被试教师的基本情况2 8 3 2 2 被试教师能力现状3 2 3 2 3 被试教师专业发展现状4 8 3 3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5 3 3 3 1 理论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不强5 3 3 3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缺乏5 3 3 3 3 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发展5 3 3 3 4 专业发展意识淡薄5 4 3 3 5 专业发展流于形式,效果不显著 第四章着眼于绩效提高的教师专业发展。5 5 4 1 着眼于绩效提高的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5 5 4 1 1 以提高绩效为目标。 4 1 2 强调整体性:。 5 5 4 1 3 讲究成本一效益比5 6 4 1 4 植根于实际教学情境5 6 4 2 着眼于绩效提高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5 6 4 2 1 教师自主专业发展途径5 7 4 2 2 外部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6 l 第五章结语和展望6 8 5 1 研究总结6 8 5 2 研究反思与展望6 9 附录: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7 0 参考文献7 5 致谢。7 7 图表目录 图表目录 表2 1 几种教师专业结构的不同分析9 表2 - 2 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教师知识分类1 0 表2 - 3 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的代表性观点1 2 表2 _ 4 优秀教师所具有的共同特征。2 3 表2 - 5 教师绩效结构( 蔡永红和林崇德) 表2 - 6 教师绩效评价指标2 5 表3 1 被调查教师年龄与学历的相关分析3 0 表3 2 被调查教师执教地与年龄相关分析 表3 - 3 被调查教师执教地与学历相关分析 表3 _ 4 被调查教师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3 7 表3 - 5 被调查教师的专业技能掌握情况4 0 表3 - 6 被调查教师的教学质量。 表3 - 7 被调查教师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帮助程度的回答。5 1 表3 - 8 被调查教师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没有帮助的原因5 1 图2 - 1i s p i 的绩效技术模型 图3 - 1 被调查教师性别情况。 图3 - 2 被调查教师年龄。2 9 图3 - 3 被调查教师教龄。2 9 图3 - 4 被调查教师学历3 0 图3 - 5 被调查教师执教地一3 1 图3 _ 6 被调查教师政治思想水平3 2 图3 7 被调查教师对自身责任心评价3 3 图3 - 8 被调查教师对学生态度3 3 图3 - 9 被调查教师与同事团结协作情况3 4 图3 1 0 被调查教师的择业原因3 4 图3 1 1 被调查教师对职业的满意度3 5 图3 1 2 被调查教师对再次择业的选择3 6 图3 1 3 被调查教师承担压力情况。:- :3 6 图3 1 4 被调查教师普通文化知识掌握情况。3 7 图3 1 5 被调查教师专业学科知识掌握情况3 8 i 图表目录 图3 1 6 图3 1 7 图3 1 8 图3 1 9 图3 2 0 图3 2 1 图3 - 2 2 图3 彩 图3 2 4 图3 彩 图3 - 2 6 图3 2 7 被调查教师个人实践知识掌握情况3 8 被调查教师教学法知识掌握情况3 9 被调查教师教育和课程理论知识掌握情况3 9 被调查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意识4 1 被调查教师合作交流情况4 2 被调查教师课外时间读书和报纸情况4 2 被调查教师写教学反思情况。4 3 被调查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情况4 3 被调查教师每周教学时间4 4 被调查教师每周批改作业时间4 4 被调查教师承担研究课题情况4 6 被调查教师承担研究课题级别4 6 图3 2 8 被调查教师发表著作和论文情况 图3 2 9 被调查教师发表论文数量 4 7 4 7 图3 - 3 0 被调查教师发表论文数量4 8 图3 - 3 1 被调查教师近两年参加的专业发展形式 图3 - 3 2 图3 - 3 3 图3 - 3 4 图3 - 3 5 图3 - 3 6 4 9 被调查教师参加专业发展的次数4 9 被调查教师参加专业发展的原因5 0 被调查教师认为参加专业发展是否有帮助5 0 被调查教师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没有帮助的原因5 2 被调查教师认为对实际教学有帮助的专业发展形式5 2 n 绩效技术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2 0 世纪6 0 年代以后,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国也纷 纷掀起一股教育改革的风潮。现在,教师专业发展己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新趋势, 同时也成为我国当前教师改革实践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章将介绍本论文的研究背 景、研究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方案。 1 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选题是一个研究问题的起点,只有弄清所研究问题的背景及意义,研究才能 得以开展,本节即从这两个方面来解答此文的背景及意义。 1 1 1 选题背景 当代社会并不缺乏关于教育改革的论述,甚至改革已经成为常态,至少在像 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变革已经不 仅仅是各个领域谋求发展的途径,它本身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新型常规 :变革 成了我们专业生活乃至个人生活中的一个必要的和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保持某种 常规的状态不变,倒似乎成了不正常了。教育变革也不例外。 “二战以后,世界性的教育改革运动是从美国开始的。美国联邦政府在 2 0 世纪5 0 年代后期到6 0 年代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课程改革,其目标是希 望实现教育创新,然而效果并不显著。到了2 0 世纪的8 0 年代中后期,教育界所 面临的来自社会的新挑战已经如此剧烈,教育的背景因素已经变得如此复杂和难 以预计,以至于不但以往的“教育经验”往往难以奏效( 因而教育界就不得不谋 求更多的变革) ,而且以往的“教育变革经验竹也不再奏效( 因而教育变革又常 常以“失败 而告终) 。变革越来越频繁地进行,变革又越来越频繁地“失败 , 这又促进了另一类教育变革研究的兴起:检讨以往的教育变革“何以不成功 。 类似的这种对于以往教育变革之成效的反思,使得近二十多年间,教育界对于教 育变革本身,有了更为丰富和清醒的认识。而且,随着“变革”越来越成为教育 界“日常的”组成部分,我们对于教育变革的研究和认识还在不断地丰富和变化。 这些认识中的一部分,看起来已经逐渐地为那些倡导教育变革的人所认同,其虽 然未必成功地在某项具体变革项目中表现出来,但至少已经越来越普遍地成为变 革项目的追求。例如,我们现在越来越认识到:教育应该谋求持久的革新,而不 应该满足于阶段性的、暂时的改革;为持久的教育革新,教育应该寻求持久革新 的动力,这种具有持久力量的革新动力,最终应该是源自学校内部,应该源自“人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发展 。因此2 0 世纪9 0 年代末期以来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由课程转向 课堂教学和深度学习,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质学生。其相应的举措 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二是 通过对人的学习机制的探索,创造新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 1 9 8 6 年卡内基教育与经济论坛的“教学作为一门专业之工作小组 ( 佻k f o r c eo n t e a c h i n ga sap r o f e s s i o n ) 公布了一份报告准备就绪的国家:2 1 世纪的 教师( a n a t i o np r e p a r e d :t e a c h e r sf o r t h e2 1 s tc e n t u r y ) :同年,霍姆斯小组( t h e h o l m e sg r o u p ) 发表了报告明天的教师( t o m o r r o w st e a c h e r s ) ,教师教育问 题于是真正成为美国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教师教育及教师专业化的改革运动由 此兴起。美国教育部从2 0 0 2 年到2 0 0 7 年连续5 年向国会递交报告迎接优质教 师的挑战:关于教师质量的部长年度报告。国际最著名的教育学术组织全 美教育研究会( a e r a ) 近几年都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其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 其2 0 0 4 年和2 0 0 5 年的主席讲演都是关于优质教师问题。 我国开始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是在8 0 年代末9 0 年代初期,虽然起步较 晚,但到了世纪之交,以1 9 9 8 年公布的面向2 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 9 9 9 年公布的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前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 0 0 1 年颁布的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为代表的系列文件,也正式揭开了新的时代背景 下中国教育转型性变革的序幕,让我国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开 始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这些无疑都传递了一个信息即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基础教育发 展所关注的首要问题。然而从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受到关注以来的发展显示,教师 的专业发展主要不是依靠实习教师在师范院校期间的课程学习获得专业理解,而 是在参与和实践中学习,即在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专业提升,因为教师的专业素养 是一种植根于教学情境的实践表现,这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教 师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专业发展来促进教师绩效的提高,只有这样,教 师的专业发展才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本文试图从绩 效技术的视角来审视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1 1 2 研究意义 当人类步入2 1 世纪的时候,中国的基础教育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随 着新课程标准的试行和推广,我国中小学课程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进行看一系列深刻的变革。 2 绩效技术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第一章绪论 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重大挑战之一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化 的要求。教 师职业是专业化职业,专业化职业不同于一般职业,一项职业是否专业化,重要 的前提就是这项职业要求具有专业水平的知识和技能,不是一般从业人员通过经 验积累和业务适应就可以自然胜任的。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随着教育事业 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必然会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必 须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 能,不断提高个人执教素质,成为一个教育专业工作者。 课程的实施者是教师,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确实,教师是 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作为教师,倘若对理想与理论没有充分 了解,倘若对于实践的条件没有实际的把握,那么,这种转化就会存在很大的困 难。因此,如何让我们的教育专业人员每一位教师,都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用自身高尚的师 德去育人,不是被动地适应新课程,而是主动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去引 领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当成为整个教育界、整个社。 会的共同追求。并且笔者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是一种手段,教师专业发展对于 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意义归根结底就在于提高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绩效。因 为教师绩效是从行为和结果上来对教师工作的衡量,教师绩效不仅影响学生的发 展,也会对整个教育系统的绩效造成影响,因此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同时 应该关注教师绩效,而从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现状来看这恰是教师专业发 展研究缺乏的一部分,这也是笔者研究此问题的初衷。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世界各国现在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就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乃至整个教 育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因 此如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教师教育。而笔者概览国内外有关教师教育的研究发 现,这其中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是非常多的。美国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研 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他们从2 0 世纪6 0 年代末期就开始有相关研究,相较欧美 国家,我国则是在9 0 年代初才开始涉及这一研究领域,可以说起步较晚。 1 9 5 5 年,世界教师专业组织会议的召开率先研讨了教师专业问题,推动了 教师专业组织的形成和发展;1 9 6 6 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是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的说明,提 出“应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 3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3 0 年后,这一原则在同名文件中再一次 得到重申。1 9 8 6 年,美国的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 养2 1 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 0 0 3 年第1 期,第1 0 4 页 1 0 绩效技术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第二章理论背景研究综述 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两类。 所谓理论知识就是已经为人们结构化、程序化、可编码、可传承的知识,也 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知识,一般分为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 法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1 。当然,笔者认为此处还应包含关于学习过程的知识, 即学习是如何发生的,人们是怎样习得自身所不具备的知识的,另外教师还应该 了解其所教学生的有关知识,如他的学生处于哪个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 哪些特性,每个学生的背景知识如何,又各自有怎样的个性等等。这类知识一般 可以通过阅读和听讲座获得,它通常是外显的,可供所有教师共享,是教师知识 中的显性知识。而与之相对应的实践知识则是教师个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 自己的经历所体验和感悟到的实践性知识,诸如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对理论知 识的理解等。这类知识是教师个体对理论知识内化后的产物,是经验的累积,更 是长时间实践后智慧的沉淀,它通常是隐性的,不易与人分享,也就是通常所说 的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那些知识。 3 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质。所有人都认同专业能力 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然而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的研究又呈现百家争鸣 的状态。西方学者在研究教师专业能力时,更加注重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 动行为,认为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是那些能使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更有 效的能力。而我国学者更强调对教师专业能力的严密逻辑结构的划分,旨在构建 起教师能力的完整结构。 b r a k ar o s c n s h i n e 和n o r m af u r s t 综合了1 9 7 0 年以前对有效教学教师行为的 研究,指出教师行为有9 大特征:( 1 ) 清晰;( 2 ) 使用教材与方法的多样性;( 3 ) 热诚;( 4 ) 任务导向;( 5 ) 避免严厉的批判;( 6 ) 间接的教学形态;( 7 ) 强调教 学内容;( 8 ) 用结构性的叙述方式;( 9 ) 使用问题激发学生多样的认知层次。 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我国学者更强调对其逻辑结构的划分,试图构建一 个完整的教师能力结构,表2 3 是我国学者叶澜对前人代表性观点研究的总结归 纳。 1 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浙江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8 页 2 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浙江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0 页 1 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2 - :3 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的代表性观点1 研究者 教师的能力结构 邵瑞珍等1 思维条理性、逻辑性:2 口头表达能力;3 组织教学能力 曾庆捷 1 信息的组织与转化能力;2 信息的传递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非语 言表达能力) ;3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4 接受信息的能力 陈顺理1 对教学对象一一学生的调节、控制和改造的能力( 了解学生的能力、 因材施教能力、启发引导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组织管理学生 的能力) ;2 对教学影响的调节、控制和改造能力( 对教学内容加工 处理的能力、对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运用能力、对教学组织形式合理 利用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检查教学效果的能力) ;3 教师自我调 节控制能力( 较强的自学能力、较强的自我修养能力、敏感地接受反 馈信息的能力) 孟育群1 认识能力( 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创造性) ;2 设计能力;3 传播 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 4 组织能力;5 交往能力 罗树华、李洪珍1 基础能力( 智慧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 ;2 职业能力( 教育 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学能力) ;3 自我完善能力;4 自学能力( 扩 展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 林崇德等教学监控能力 叶澜 1 社会交往能力;2 组织管理能力;3 教育研究能力 笔者认为教师的专业能力应该包括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和交往能力。 4 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如果一名教师具备了前三个方面的素质,那么他将成为一名专业人员,而自 我专业发展意识则会为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能保证教师不断自觉地 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1 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 1 年版,第2 3 8 页 1 2 绩效技术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第二章理论背景研究综述 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只有当教师具 有自我发展意识时,他才会反思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有哪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 地方,进而有意识地寻找学习机会弥补自身的不足,也才可能认清自己现在所处 的发展阶段,更加明确自己今后该往哪个方向发展以及如何发展。这些意识支配 着教师日常工作中的思想和行为,体现在他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2 1 3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经过多年的培训和经验积累。它通常始于集中学习 教师资格课程,接着会经历成功与失败、熟情与沮丧、成长与停滞以及自信与怀 疑,这一过程常常是曲折的。既然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在职业生涯中有明显的变化, 那么现有的教师专业支持体系就必须适应这些不断变化的需求。由于教师在整个 职业生涯中的专业发展需求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作一个 划分,以使教师了解在各个不同的阶段其不同的专业发展需求是什么。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很多。现有的许多关于教师专 业发展阶段的研究都根植于f r a n c e sf u u e r ( 1 9 6 9 ) 的著作。她经过广泛的访谈和文 献研究,形成了“教师关注问卷 。通过这份问卷,她提出了在不同阶段教师的 四种不同个人关注的理论,即教学前关注、早期的生存关注、关注教学情景以及 管制学生。u n r u h 和t u r n e r ( 1 9 7 0 ) 的阶段包括初始教学期、建构安全期和成熟 期。g r e g o r c ( 1 9 7 3 ) 通过观察伊利诺伊州尔巴那市的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师,描 述了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专业全能期这4 个教师专业发展阶段。k a t z ( 1 9 7 2 1 则描述了幼儿园教师的4 个发展阶段及每个发展阶段的培训需求,这4 个阶段分 别是存活期、巩固期、更新期和成熟期。虽然这些学者为教师发展阶段的设想都 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但这些早期的模型的一个主要缺陷是当教师成长为成熟的 教师时就不再对他们的继续成长和变化作区分。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几位研究 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框架,特别是b u r d e n 的 框架值得一提,通过综合访谈资料,他将教师专业发展分为存活期、调整期和成 熟期3 个阶段,他的模型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教师的职业生涯阶段,但是他仍然 将所有的成熟教师归为一类,没有对他们作进一步区分。而f e s s l e r 则进一步对 成熟教师也进行了区分,提出了整体、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论,将教师的专业发 展分成8 个阶段:职前期、职初期、能力建构期、热情与成长期、职业挫折期、 稳定与停滞期、职业消退期、离岗期。s t e f f y ( 1 9 8 9 ) 吸收了f e s s l e r 等人的研究 结果,尤其是他所提出的“更新生涯阶段”弥补了f e s s l e r 理论的不足,即当教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师处于发展低潮时,如果给予教师适时、适当的协助与支持,教师是有可能度过 低潮继续追求专业成长的。他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阶段理论是:预备生涯阶段、 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 国内学者钟祖荣等人从教师的素质和工作成绩两个基点出发,认为教师的成 长大致要经过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和创造期4 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结束时的 教师可以分别称为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 学科带头人、特 级教师等) t 。北京教育学院邵宝祥将教师专业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适应阶 段、成长阶段、称职阶段( 高原阶段) 和成熟阶段。叶澜及其学生从教育学、伦理 学角度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研究,探索从教育学角度构建教师专业化的理论框 架。其中自益民以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为指标,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经历了非 关注、虚拟关注、生存关注、任务关注、自我更新关注五个发展阶段。( 叶澜, 2 0 0 1 ) 在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教师既会受到个人环境的影响,也会受到组织的影 响,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发展并非完全按照任何一个发展阶段的先后顺序逐步进 行。在职业生涯的任何时候,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可能经历高潮和低谷,从而在各 阶段来回转换。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只是一种理解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 它可为相关人员提供一种可操作性的策略。 2 1 4 对现有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分析 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至于怎样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最能促进 教师专业发展,这依赖于各国的实际国情。本节笔者根据相关研究综合出几种现 有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并作简单分析。 1 高校为本的职前教师教育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就是依托高等院校主要是师范院校培养学生,当学生从学校 毕业并取得教师资格证后即可成为初级教师了。这种模式下的教师学历高,理论 水平也较高,但是毕竟教师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一些实践知识无法仅通过理论 知识来获得,必须在真实的教学场景中逐渐积累。虽然师范生也要求必须参加教 学实习,然而这种实践只是作为学习的一种补充活动,持续时间很短,基本上无 法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完全贯彻于实践中,熟练掌握所有的教学技能,这就造 成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1 4 绩效技术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第二章理论背景研究综述 2 p d s 模式 p d s 是英语“p r o f e s s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s c h o o l ”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即是教 师专业发展学校。2 0 世纪8 0 年代早期,美国陷入经济衰退,遭遇各种社会问题, 在科技方面落后于苏联、日本,鉴于此,美国开始从教育层面进行反思,深感其 基础教育落后于英、法、日等发达国家,效率低下以致劳动力素质下降使得其国 际竞争力下降。因此美国改变发展策略,由关注经济转而注重教育,实施了一系 列有关措施。其中就包括了霍姆斯小组在明天的教师( t o m o r r o w st e a c h e r s , 1 9 8 6 ) 里首次提出建立“p d s ”,这种学校并不是建立一所新的学校,而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