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 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 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 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学 校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12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2012 年 月 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i 第一章 兴趣中心教学概述 . 1 一、德克乐利其人及其教学观 . 1 (一)德克乐利其人 . 1 (二)德克乐利教学观 . 1 二、兴趣中心的涵义及其课程设置 . 2 (一)基本涵义 . 2 (二)课程设置 . 2 三、兴趣中心教学过程及其教学特点 . 3 (一)教学过程 . 3 (二)教学特点 . 6 第二章 研究意义、目的及方法 . 9 一、研究意义 . 9 (一)兴趣中心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 9 (二) 兴趣中心在生物教学中的可行性 .10 二、研究目的 . 13 三、研究方法 . 13 (一)文献研究法 .13 (二)行动研究法 .13 (三)归纳综合法 .13 第三章 生物教学兴趣中心设计及实践 . 14 一、教学过程设计 . 14 (一)观察 .14 (二)联想 .14 (三)发表 .14 二、生物课程兴趣中心设置 . 15 (一)初中生物兴趣中心 .1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高中生物兴趣中心 .15 三、兴趣中心教学实践 . 15 (一)实施方案 .15 (二)教学设计 .16 (三)教学体会 .25 四、实践教学结果分析及总结 . 26 (一)学生成绩测试 .26 (二)情感态度调查 .27 (三)教学效果总结 .29 (四)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30 第四章 问题与思考 . 32 附录 1 . 35 附录 2 . 37 致 谢 . 3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生物教学兴趣中心设计 中 文 摘 要 20 世纪初,比利时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医学家德克乐利首次提出了利用“兴趣 中心”进行组织教学,并且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他开办了实施兴趣中心教学的学校,并命 名为“生活学校” ,以教育儿童通过自己的感知,去了解周围的世界,经由儿童的思维和 创造力去准备应对生活的需要。生活学校中的兴趣中心教学是以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事物为 中心题目,从各种不同的方面来研究它,把语文、数学、生物、地理、历史、思想品德等 知识融合到这种研究中来进行综合的学习。 兴趣中心教学独具特色的 “观察” 、 “联想” 、 “发 表”的教学过程不久便闻名于世,它的教学特点包括: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实践化、 教学方式整体化、教学设计规范化、教学环境社会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管理民主化 等。 在围绕兴趣中心进行观察、联想、发表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学会动手、学会 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发表、学会关心等,科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另一方面因为兴趣中 心教学以学生的兴趣和参与为立足点,引导学生以最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因此能够帮助 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度建构。另外因为在对兴趣中心的探究性学习中能够实现对各种知识 的综合应用,使各种知识科目之间建立联系,也更有益于学生在知识系统等方面的统整。 但目前我国对德克乐利的兴趣中心教学研究较少,对其在生物学科的教学应用研究更未见 诸报道。所以,综上所述,对兴趣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研究具有必要性。 另一方面,生物学科的属性决定了兴趣中心生物教学的可行性:兴趣中心以对生物和 环境的研究为重要内容,与生物学科在内容上相关性较强;兴趣中心重在学生的参与和实 践,生物学科以实验为基础,二者在教学形式上相近;都致力于实用性知识的教学,二者 出发点一致等。同时,兴趣中心教学还能较好的适应中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等特点, 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促进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并且还能够满足高中 生认识世界的需求,并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就业提供指引。 缘于此,笔者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归纳综合法进行了生物教学兴趣中心 设计研究。在研究中以新课标的要求为基础,参照人教版生物教材的编排,根据学生的兴 趣和需要试设置了中学生物兴趣中心,并以初中生物“水中生活的动物”为例进行了兴趣 中心教学实践。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证明了兴趣中心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能够提高 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但遗憾的是因为实践教学时间 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缺少量的积累,对于有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方面尚需更 多的实践论证。 兴趣中心教学实践让我产生了更多的问题与思考,如: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需要在各 种实践活动中得到实现,而生物课课时少、任务重的现实使得对这些教学活动的展开面临 两难;生物课堂的兴趣中心教学能够将各科的知识融合进来,而如果其它学科也能在教学 中融入生物学知识,使学习成为各学科的多边互动,那么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能水到渠成。 本研究是兴趣中心应用于我国中学学科教学的初次探索,因此难免有很多疏漏有待于 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关键词:生物教学 兴趣中心 德克乐利 教学设计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分类号:g633.9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teaching design about the centre of interest in biology teaching abstract ovide decroly jean, the famous educationalist psychologist and medical scientist of belgium, firstly put forward the centre of interest and also used it for organizing teaching successfully.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the ermitage established by decroly which try out the centre of interest in teaching is school for life and school relying on life. he hoped that children can know about the surroundings by their own perceptions and children can use their thinking and creative power to prepare the needs of life. the centre of interest is designed aimed at the psychology and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and it makes the objects which can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s be the central subjects. decroly studied the centre of interest from different aspects and mixed the knowledge including chinese mathematics biology geography history and moral education together to conduct comprehensive study. decroly designed an entire plan about the centre of interest and the plan is famous for the teaching process which includes observing associating and presen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ntre of interest in ermitage consist of the life-oriented teaching content, the practised teaching processes, the integral teaching methods, the normative teaching design, the social teaching environment, the different teaching forms and the democratic teaching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centre of interest, in the process of observing associating and presenting in the one hand, students can learn doing exploring presenting and caring, so their scientific levels can be improved in all directions.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terest-centered teaching is based on students interests and participation and it guides students to face study in an active psychology, so it can help students construct knowledge deeply.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earch towards the centre of interest can realize th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knowledge and help different subjects build relationships,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students to form knowledge system. however, the research about the centre of interest is few in our country recently and in biology teaching, this kind of research is close to zero. in conclusion,it is very necessary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entre of interest. the property of biological subjects determin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entre of interest in biology teaching. the significant content of the centre of interest is the research of living things and environment so biology subjects and the centre of interest are related in content. biology subjects are based on experiment and the centre of interest stress the participation and practice of students so they are similar in form. and both of them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eaching of practical knowledge. their footholds are consistent. all of these facts can reflect that the property of biological subjects determin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entre of interest in biology teaching. meanwhile, the centre of interest in teaching can adapt to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better such as vigorousness and being active, which is goo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and can promote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elf-awareness. the centre of interest can also satisfy senior middle students needs in knowing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the world and direct their later life and their job choices. so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centre of interest in biology teaching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search action research and induction-synthesis.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this paper consults the arrangement of biology teaching materials, sets up the centre of interest according to students interests and needs.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is implemented by taking the teaching of the lesson animals living in water for example. the practice is welcomed by students, which reflects that the centre of interest can satisf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needs,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s towards biology study and that it can help students grasp the knowledge of biology. however, the time of experiment is short and it is not enough in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so it is hard to make the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there are no reliable evidences in educating students different abilities. this research gives the author more thinking and questions. for instance, it should be achieved in all kinds of learning activities to educate students quality in all directions, but it is hard to carry out all these learning activities since the class hours of biology is few while the task is arduous. the centre of interest in biology teaching can mix knowledge of different subjects together. and if the biological knowledge can also be merged in other subjects teaching, students can get all-round development easily. the research is the first exploration about the centre of interest in middle school teaching so it is rough, has many problems and need to be explored further. key words: biology teaching ; the centre of interest ; decroly ; teaching design . category: g633.9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兴趣中心教学概述 一、德克乐利其人及其教学观 (一)德克乐利其人 奥维德德克乐利(ovide decroly jean,1871-1932) ,比利时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 家、医学家, “兴趣中心(centre of interest) ”教学方法的创立者和奠基人。1896 年德克乐 利于根特大学的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到柏林大学和巴黎大学深造。在巴黎,他 从事神经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工作,由此对变态儿童产生兴趣。1898 年,德克乐利回 到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进行异常儿童研究。在这里他接触到由于贫穷、战乱等原因造 成的变态儿童,对社会各阶层及教育现状有了深刻的认识。 此时的布鲁塞尔正在变成常态和变态儿童的研究中心,变态儿童革新教学被提出并得 到许多年轻医生的支持;同时期(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 ,在布鲁塞尔以外的欧洲,一批 教育家先后涌现出来,其中的代表人物有雷迪、霍尔姆斯、罗素、蒙台梭利、爱伦凯、 尼尔、沛西能等;在美国,杜威根据其“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理念,成立了芝 加哥试验学校。这些教育家们继承了卢梭: “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为他们的 自然发展准备条件” 1的教育思想,他们一般都反对传统的形式主义教育,反对片面强调 教师的权威,极其重视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32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开 办了自己的实验学校,一场“新教育运动”展开了。 在这种教育思潮的背景下,德克乐利也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并逐渐成为了“新教育运 动”的主导人物。1901 年德克乐利独立创办了特殊儿童学校,收留异常儿童,和他们共同 生活并亲自照料,观察、教育,并在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1907 年,应多 方热心人的要求,设立收留常态儿童的“生活学校” (原名为“ermitage” ,或译“隐修学 校” , “在生活中准备生活的学校” ) ,试行“兴趣中心”教学,并大获成功。于是在 1910 年,于斯哈尔贝克开设了第二个实验学校。1911 年,德克乐利推动了第一届儿童学国际会 议的召开,并任主席。1914 年,联合教育者及慈善家多人,努力救护战争中的孤儿,组织 孤儿院并任院长。1921 年积极赞助“新教育国际联盟”的成立,并作有关其教学法的演讲, 3之后兼任布鲁塞尔师范学校、布鲁塞尔大学等学校教授,教授心理学、教育学等。 德克乐利自 1901 年起致力于儿童教育事业直至去世。31 年间,他出访过英国、法国、 美国、西班牙、拉丁美洲等地,为儿童教育思想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22。他的教育成果 “已是教育工作者谁都有权采摘的公物,甚至即使不愿意采摘,也不能不一顾这遗产。 ”2 (二)德克乐利教学观 德克乐利的教育创新从教授常人认为不可教的低能儿童开始,心理学、医学的研究经 验使他能从心理的、身体的、智力的多方面观察儿童。他是实验教育学的先驱,他对每一 个入学的儿童都进行遗传、家庭等因素的严密的测量,率先将比奈西蒙量表引入 比利时教育,并自制更适合儿童的量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心理学、医学的丰富知识, 使“他能看见全部的教育问题,而又能给各问题以一相当的重要位置。 ” 2 德克乐利教儿童,只把他当儿童看,而绝非“小大人” 。他教学生,由他们的“情绪 和思维创造能力,去了解周围的世界。经由儿童对生活的感知,以准备他去应付生活所迫 到面前的需要, ”23简而言之即是他的生活学校的纲领: “学校为了生活,学校依靠生活” , 或曰让儿童“在生活中准备生活” 。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生活学校旨在创造这样一种环境:处在大自然之中,有阳光、新鲜空气,能耕种,可 以饲养各种动物, “使他们有努力去适应自己生存情况的机会” ,2教室不是传统的授课教 室,而更像小工作场或实验室。但德克乐利反对使儿童在田园诗一般的环境中生活,他认 为人的发展可以从生物的和社会的两个角度来看,不能和社会环境相脱离。所以对儿童的 生活启蒙,应包括两个认识:一是让儿童认识他的需要、他的希望、他的目的、他的理想 等,这是对他自身的认识;二是对他所生存的环境的自然和人文条件的认识。相应的,课 程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普通生物特别是人自身;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 二、兴趣中心的涵义及其课程设置 (一)基本涵义 德克乐利认为:人的大脑机制并不是孤立的工作,而是为了某个目标,特别是对人有 吸引力的目标而共同运作的。3人对看到的事物的记忆、思考及行动和语言的表达是具有 整体特性的。因此,特别是在儿童开始学习的最初几年,按传统的教学法把语言、自然、 数学等知识分成许多学科毫无意义。以能引起儿童兴趣的事物为中心题目,从各种不同的 方面来研究它,把语文、数学、生物、地理、历史、思想品德等知识融合到这种研究中进 行综合的学习,此即为德克乐利的“兴趣中心”教学。生活学校教学都是围绕着兴趣中心 来组织的。 兴趣中心的“兴趣”可概括为:儿童根据他的本能需要对环境中的某一事物做出整体 化的反应,在各种本能需要发生冲突时,由本能需要的优势倾向(即好奇心)做出干涉, 使儿童的行为趋向这一事物而不是那一事物,这就是兴趣。2兴趣不是随心所欲,兴趣来 自于需要。儿童本能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结合。 德克乐利列出了儿童的四种基本需要:其一,营养的需要(包含呼吸的需要及财产的 需要) ;其二,抵御恶劣气候的需要;其三,御敌避险的需要;其四,活动、团体工作、 娱乐和提高自己的需要(包含光与休息的需要) 。它们是人类进化的原动力。 兴趣中心与之对应,分别为:第一,对食物的兴趣;第二,对防寒避暑的衣服、房屋 等的兴趣;第三,对抵御敌人与危险的兴趣;第四,对工作、活动及相互团结的兴趣。 儿童在研究这些的需要之后,就要研究如何满足需要,这就必然要研究周围生活的环 境。从满足儿童需要的角度来看,环境可以划分为四种:人类家庭,学校与社会,动植物 界,无机物界。这四种环境可分为两方面研究:一方面,环境对人的有利或有害的影响; 另一方面,人对于环境的影响。对环境的研究还包含三种情况:第一,人类从环境所得的 利益及实现这些利益的方法;第二,人类所遇到的困难及战胜困难的方法;第三,使自己 及他人生活便利的直接方法。 一切研究都围绕儿童为中心,目的是教给儿童对自己的人格、身体结构、机能等的认 识,及对大自然的供给的认识等。 (二)课程设置 生活学校的课程组织方法极富柔性,能将各种别处的方法、内容收纳进来,同时又保 持自己鲜明的特点以人类的基本需要出发,由儿童自动的去观察、联想、发表。所以, 课程编排在这里即是一种预先设定的研究大纲,但同时从性质上讲它更是教师记录各年级 儿童活动的一种笔记。课程的编排因制定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二年级课程。一、二年级课程围绕多种兴趣中心(四种基本需要) , 由教师来制定。下表为一二年级的课程设置示例: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表 1.1 生活学校第一、二学年课程设臵 第一年 第二年 时 间 需 要 兴趣中心 时 间 需 要 兴趣中心 九 月 儿童的需要 儿 童 九 月 儿童的需要 儿 童 十月十一月 我 饿 果 子 十月十一月 我 渴 水 十二月 我游戏 圣诞节与玩具 十二月一月 我 冷 御 寒 一月二月 我 冷 衣 服 二月三月 我 冷 煤与木 三月四月 我 冷 火 四月五月 植物 (偶然的兴 趣中心) 五 月 花 (偶然的兴 趣中心) 六 月 我工作 运输方法 六 月 我工作 手与足 七 月 太 阳 七 月 太 阳 第二阶段,三至五年级课程。三年级以后采用单一兴趣中心组织法,即全年教材是从 四种基本需要里依儿童的生长程度选择一种来组织的。由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制定课 程,自己编写课题的提纲。儿童既然已经习惯了观察、联想、发表三种形式来组织他们的 工作, 经过思索, 他们便能很自然的共同制定出课程大纲。 以研究 “工作的需要” 为例 ( “工 作”为基本的兴趣中心) ,儿童编排的全年研究的兴趣中心,包括: 饮食,洁净,穿衣,居住,用火的需要;种植与耕地的需要;制造布匹、衣服和衣物 用品的需要;采石开矿,建造房屋及制造工具的需要;修桥补路,交通运输的需要;为工 厂制作各种机器的需要;语言,文字等方法的需要等。 从人与环境的关系的角度,对“工作”的研究还可以划分为这些部分: 人类的工作,动物的动作,动物因人类而有的工作,人类为动物而做的工作;植物的 活动,助人工作的植物,人类因植物而有的工作;无机物界中的活动,无机物界如何为人 类工作,人类因无机物而有的工作;家庭的工作与儿童,社会的工作与儿童,学校的工作 与儿童等。 三、兴趣中心教学过程及其教学特点 (一)教学过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德克乐利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将兴趣中心教学设计为三个步骤:观察、联想、发表。 1观察 (1)观察的涵义 观察要找出各种事物的异同点,确定现象之间的联系,比较时间、空间上的关系。总 之观察应在观看之上,要把事物与思想联系起来。 (2)观察的作用 第一,提供直观认知的途径。使儿童通过具体的方法习得关于生活的复杂知识,以便 能够习于理解现象之因果。 第二,培养儿童的洞察力与观察力。使儿童习于注意四周的现象,探寻事实的原因, 验证他们的结果,以促进对周围世界更好的认知与感触。 第三,形成发展的观念。通过研究各种代表生物的生活方式,使儿童渐渐取得关于动 植物和人类发展、进化的观念。 (3)观察的分类 其一,偶然的观察。观察随机发生的事件,包括:每天早晨观察学校里发生的事件, 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出生与死亡等;观察气候的变化;将儿童收集到的物品分类观察等 等。 德克乐利说过 “到处是课堂: 厨房、 花园、 田野、 农场、 工厂车间、 商店、 博物馆, ” 而且教学应“事实多于讲解” 。 其二,专门的观察。即与所研究的兴趣中心相结合的观察。 (4)观察的过程 第一步,观察之前应先使儿童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引起儿童兴趣。观察需要由兴趣 开始,正如德克乐利所说“兴趣是水闸,它能打开注意的蓄水池” 。要引起儿童的兴趣, 首先必须了解儿童现在的精神状态,认识其年龄、生理的特点;其次需准备必要的材料, 便于观察的进行;最后当把这些材料呈现给儿童的时候,还要考虑儿童的精力、比较分析 能力和同化方式。例如,儿童计容量的单位,最初可用自然的一撮、一口、一吸等,稍后 再用人为的单位升、立方等。 第二步,儿童直接观察事物。先通过视觉观察,然后使他用其它感官,如触觉、嗅觉、 味觉、运动知觉等来接触、认识。如观察小鸡孵化、出壳,并追踪它们的生长,计算它们 的数量,称量它们的体重,了解他们的进食;观察种子的发芽、生长,灌溉、剪枝,测量 它们的高度,计算施肥量和果实数量等等。 第三步,使儿童对这些现象综合。儿童自由发表他们对于事物的意见,教师更正或补 足它们,并引导儿童将新旧问题,或与儿童已有的问题极力联系。然后将儿童观察所得观 点加以比较,形成相同的意见。在这种比较、综合的过程中,儿童能够自然的学习推理和 概括。 第四步,把综合的意见通过图画或短文记录在笔记本上。 这样儿童在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认识自然现象的同时,阅读、书写、算术等能力都得 到发展。且经由儿童自己综合的意见,儿童必然明了,记忆长久,并“晓得应用这种综合 的意见在实际情形上” 。2 法国教育学家昂热拉梅迪契认为“观察并不是一节课,也不是教育方法的一个特定 时刻,它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促使学生从最可靠的源泉开始。如果学生在幼年时系统 养成了这种习惯,那么即使以后的学习和课程逐渐变得抽象,它也能继续引导儿童进步。 ” 3 2联想 (1)联想的涵义及过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联想是指:儿童将通过观察获得的知识与已有的经验进行比较、分类、概括、综合, 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过程。在生活学校,联想教学中一般需要通过体验和实践实现。 联想教学首先需要扩大儿童的知识面。教师可以利用图书、故事、新闻、异地物品、 异地情形的描述等为媒介来增加儿童经验。靠着他们自己搜集获得真实材料,不仅能激起 儿童的想象和他最宝贵的潜伏的好奇心,而且使他们下一步自动的去探究地面各处的动植 物、海洋的底、旅行各大陆及考察各民族,使他们更好的认识他们的经验和获得经验所需 要的过程。 (2)联想的分类 联想教学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空间的联想,对不同地理位置的事物联想;二是时间的 联想,对不同时间的事物联想。 (3)联想的作用 第一,开发逻辑思维能力。儿童通过联想的练习,亲自实践,逐渐理解事物之间各种 复杂的关系,它们的原因与结果及其之间的必然性,甚而从中演绎出指导自己他人乃至全 社会行为的原理来。21 第二,体会工作的价值。通过联想教学,使儿童亲自经历或接触他人曾经战胜的困难, 加深对父母、社会的付出的认识,形成社会责任感。例如当儿童联想到原始社会人类所用 的工具的时候,便促使儿童动手去做这些工具,当儿童历经重重困难才粗粗制成此简单的 工具时,便会格外理解人类的劳动及现代技术进步的价值。 第三,情操的陶冶。联想不仅锻炼儿童的大脑,有利于发展理性思维能力,对于道德 情感的培养也有极大作用。儿童会渐渐认识到:如没有各个个人的贡献,他们自己竟都不 能生存。所以联想教学中儿童会形成义务的观念,发展他们合作、互助的精神。 总之,联想的练习,扩大了儿童的天地,使其窥见事物的相对性。使儿童从一味积累 的“收藏家” ,向系统的深入学习迈进,为历史、地理、生物、数学等分科教学做好准备。 19 3发表 (1)发表的涵义 生活学校儿童的一切观察和联想的活动都摘要记录在笔记本上,用语言、图画、甚至 自然物来表明,后一过程即是发表。发表包括各种知识的综合。 (2)发表的类型 生活学校的发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抽象的发表,主要包括关于语言方面的读书、 写字、作文、演讲、讨论等;一种是具体的发表,如泥工、剪纸、绘图、建筑等各种手工 活动。德克乐利对于手工工作极为重视,将手工活动又分为两类:与课程有关的设计;与 种植、饲养等有关的偶然的活动。 (3)发表的过程 发表一般是由学生自己尝试组织、实施、完成的。不同形式的发表教学过程不同,以 绘图和演讲为例: 绘图是生活学校总结功课的一个有趣的办法。首先,教师和儿童共同决定关于图表的 选择,如研究了衣服这一兴趣中心之后,师生共同决定制造七个图表,进行绘画并粘贴不 同衣料衣服,分别为:亚麻布、毛布、棉布、丝绸、皮布等。然后绘图工作开始,儿童自 己在团体中选择领袖来领导,一图一个领袖。选定领袖之后,领袖便选择助手,将图中的 各种工作分配给各助手每组中必有一个儿童负责搜集原料,一个儿童负责搜集或绘画 一切制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数学培优微专题《探索边长和点的位置》解析版
- 高考培优微专题《指对夸阶同构与嵌套》学生版
- 2024年白山市教育系统招聘笔试真题
- 器械健身课程说课
- 更新理念2024西医临床试题及答案
-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专项练习-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原卷版
- 深度把握文化产业管理证书考试的试题及答案技巧
- 母猪行为观察的新方法及其效果试题及答案
- 网络技术应用场景分析试题及答案
- 财务会计基本问题试题及答案
- 《教育学》课件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 毕业论文-XXX公司招聘管理的研究
- 单位降薪通知范本
-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问题及前瞻
- 电子病历系统开发和实施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梁思成《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课件)
- 泵车作业安全协议书
- 智能汽车传感器技术-激光雷达
- 武汉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办法暂行
- 急救医药箱药品清单
- 突发性聋诊疗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