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高中思想政治课创设和谐课堂策略研究.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高中思想政治课创设和谐课堂策略研究.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高中思想政治课创设和谐课堂策略研究.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高中思想政治课创设和谐课堂策略研究.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高中思想政治课创设和谐课堂策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人类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一个高科技、高速信息生成和传递的时 代。如何更有效地培养一代新人,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是现代教育面临的严峻的 问题。这就需要充分地发掘教学的潜能,调动各个教育要素,优化教育资源,深化教育 教学改革,变革一切不合理的教学思想、模式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如 何引导高中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值得 我们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问题。而创设和谐课堂就是一条探索以现代素质 教育改造陈旧的应试教育、以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代替应试教育运行机制的道路,是运用 科学和艺术手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从而提高 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谐课堂注重教学过 程中主客体之间及其内部要素之间的协调一致,构建成一种人物协同、人际融洽、配合 默契的和谐美,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效能。 本文从理论上进一步探索和谐课堂的内涵、特征、原则及其理论依据,并结合自己 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强调了高中政治课创设和谐课堂的必要性,进一步探究实施和 谐课堂的策略从指导思想、构建和谐课堂的模式以及制约的要素等方面做出了较为 全面的阐述,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新的研究成果,旨在为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 课堂的教学改革贡献一份微薄之力。当然,高中思想政治课创设和谐课堂的策略还有许 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同行们共同努力,深入地探索和实践,文中观点还需与诸 多政治教师们商榷与共勉。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和谐课堂策略研究 a b s t r a c t h u m a m 够sd e v e l o p m e mh a sg o n ei n t oat i m ew h e nl l i g ht e c h n o l o g ya n di n f o m a t i o na r e p r o d u c e da i l dt r a n s m i t t e da tah i g hs p e e d h o w t oc u l t i v a t ean e w g e n e r a t i o nt ob ea d 印t e df o r t h ct i m e sa 1 1 dt om e e t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t h e 如t u r es o c i e t ) ri san e wc h a l l e n g et h a to u r p r e s e n te d u c a t i o nf a c e s t 1 1 i sr e q u i r e s 伽1 ye x p l o r e 廿1 ep o t e n t i a lo ft e a c l l i n g ,a n d t h e m o b i l i z a t i o no fa l le l e m e n t so fe d u c a t i o n ,t h eq u a l i t ) ro fe d u c a t i o nf e s o u r c e s ,d e e p e nt h e r e f o m lo fe d u c a t i o na n dt e a c l l i n g ,u m e a s o n a b l ec h a n g e si i lt h em o d eo fm i i 曲n ga i l dt e a c l l i n g m e t h o d si no r d e rt oa c l l i e v et h eb e s te d u c a t i o n a lr e s u l t s t h u s ,as e r i e so fq u e s t i o n sa r e 、v o n h s t u d y i n gc a r e m l l ys u c ha sh o w t 0h e l ps t u d e n t st of o 衄ac o r r e c ta t t i t u d et o w a r ds t u d y ,a i l dt o d e v e l o pt 1 1 e i ri n t e r e s t si np o l i t i c sc l a s s ,a i l dt op r o m o t et h e i ra l l r o m l d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 s oo n c r e a t i n gh a 册o n yc l a s si s a 1 1e 丘e c t i v ew a yt oa c c e l e r a t et h er e f o 册f r o mt h e 缸a d i t i o n a l 、e a c m n gf o re x a m i n a t i o n ”t o “q u a l i t ye d u c a t i o n ”7 r h e 印p r o a c hi s t oe m p l o yt h es c i e m i f i c a n da i t i s t i cm e t h o dt oc r e a t ear e l a x e da n dh 锄1 0 n i o u sc l a s s r o o ma t m o s p h e r ei nw l l i c h s t u d e n t sc a ns t u d ym o r ee f j f i c i e n t l y ,锄df o s t e rt 1 1 e i ra l l - r o u n dd e v e l o p m e m h a r m o l l i o u s c l a s s r o o ml a y ss t r e s so nc o o r d i n a t i o nb e t 、 ,e e ns u b j e c ta j l do b j e c t ,a n dt h e i ri n t e m a lf a c t o r s 。,t o c r e a t eah 锄o n i o u sb e a l i t yi nm 幽da i l dn a n l r e ,m a na n dm a nt ob r i n ga b o u tt h eb e s t e 丘e c t t h e p a p e r t h e o r e t i c a l l y 肌h e re x p l o r e sm es i g n i f i c a l l c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p r i n c i p l e sa 1 1 di t s 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o fh a r m o n i o u sc l a s s r o o m ,a n de m p h a s i z e st h en e c e s s i t ) ,t oa d o p tt l l ec r e a t i n g h a n n o r l yc l a s s r o o mi np o l i t i c sc l a s sa n d 灿- t h e rs t u d i e st h ee 任e c t i v es t r a t e g i e so fe x p l o 血g h 锄0 1 1 i o u sc l a s s r o o m ,a n dp r o v i d e sar e l a t i v e l yc o i n p l e t ee x p l a n a t i o ni nf 0 1 l o w i n ga s p e c t s : g u i d i n gi d e o l o g yo fc r e a t i n gah a r m o i l i o u sc l a s s r o o mm o d e la 1 1 dt h ec o n s t r a i n t so fe l e m e n t s a 1 1 ds oo n n l i sp 印e ra i m st o 撕i b m es o m et or e f o n ni np o l i t i c st e a c h i n gi ns e l l i o rh i 曲 s c h o o lb yc o m b i n a t i o no ft h e o r ) ra i l dp r a c t i c et om a k ean e wr e s e a r c ha c l l i e v e m e n t a t p r e s e n t ,t l l e r ea r em a l l yo t h e rt e a c l l i n gs 竹a t e g i e si np o l i t i c st e a c l l i n gi ns e n i o r1 1 i g hs c h 0 0 1 m y v i e w si n t h i sp a p e ra r eu i l d e rd i s c u s s i o na n dn e e de x p l o r i n g 如n h e r ,b u tt h ea u m o ri nm e p 印e rb e l i e v e st h a tt h e 胁o i l i o u sc l a s s r o o m 、耐up l a yr 0 1 e si 1 1p o l i t i c st e a c m n g k e yw o r d s :p o l i _ t i c st e a c h i l l gi ns e l l i o r1 1 i 出s c h o o l h a r m o n i o u sc l a s s r o o ms 拓a t e g y s t u d y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抒n 弓妊汀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己i 吉 丁i口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渴求,面对教研教改的大潮,面对全面实施的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和社会发展赋予教育工作者们的新的历史使命。人的创新精神 和能力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首当其冲,积极投入到培养学 生创新能力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去。教育要发展,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就要 不断深化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教师就要深入教学实践,积极地开展教育科学实验。纵 观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态势,应试的色彩还相当地浓重。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 法、教师和教材、学生和学生、学生和学校、学生和社会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协调的 问题,背离了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钳制了学生的思想解放, 不利于学生的特长发展,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我国很多地方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依然“情赖 注入式”教育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注入式”教育教学方式,既造成 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又阻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所以,改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 育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创设和谐的思想政治课堂氛围,应注重主客体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一 致,形成一种人物协同、人际融洽、配合默契的和谐美,这样会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和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教学情景的创设和状态的最大限度的调整,它的开放性和包容 性更能激活教师和学生的能力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创设和谐课堂,营造一个和 谐的氛围,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变厌学为乐学,全面提高学 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和谐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方式,它 不但能优化育人环境、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减轻学生 负担,而且能大大提升教师与学生的素质。它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即“以人 为本”,这也正是新课程的宗旨之一。 教学的本质不在于知识的获取,而在于用智慧去激活生命。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关 注知识的传授方式,关注时代的发展,要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解放学生、解放课堂。 在策略上要多一些生活意识和互动意识,少一些刻板的任务意识。新课程改革强调“一 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就要求改变思想政治课传统的教学 模式,树立主体性教学目标,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 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强调教与学的和谐是教学中的基本问题, 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的体现,是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当今的思想政 治课堂应是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用智慧去激活生 命的课堂。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基本问题研究 ( 一) 中外和谐的思想渊源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最早把“和谐”作为一个哲学范畴。赫拉克利特在肯定和 谐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对立和谐观,认为自然是从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从相 同的东西产生和谐。从苏格拉底开始,“和谐 被引入政治和社会领域。柏拉图阐述了 “公正即和谐”的观点。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权应该由中等阶层来掌握, 这样就能很好地协调贫富两个阶层的利益,避免矛盾和冲突,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 谐。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针对1 9 世纪欧海欧洲剧烈社会变迁所引发的激烈的社会冲突, 提出了“社会团结( s o c i a l0 1 d a r i l y ) ”理念n3 ,认为社会危机归因于社会急剧转型中 传统利益协调方式和价值诉求体系的解体,其根本出路是在新的社会基础上实行社会重 组构建新的“社会团结”,以防止“社会排斥”和“社会分裂 心l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 斯,则针对2 0 世纪上半期美国不受约束的自由市场生成的问题,提出了“社会整合 ( s o c i a li n l e r a l i o n ) ”思想,宣称社会的各种政策、制度、规范和价值等是一个相互 关联制约的完整系统,因而不能仅依赖单一市场机制来构建社会秩序,而必须全面考虑 整合社会机制以形成一种和谐安排1 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也源远流长。在古人看来,和谐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早在 易传一书中,就极力提倡和谐思想,曾提出了“太和 观念。北宋思想家张载指出: “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氤氲相荡胜负屈伸之始。”( 正 蒙太和篇) 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范畴,在这里,“太和”便是道,是最高的理 想追求,即最佳的整体和谐状态。左传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社会和谐的图景: “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 孙丑下)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提出要建立“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 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康有为在大同书 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这些思想都表达了 盼望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哪怕是最普通的百姓,也明白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家和 万事兴”。新中国在探索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也是一波三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 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概念,并把它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之。 这些理念让我们感到了“和谐”思想的源远流长。对于教育的“和谐”理念也是如 此。从创设和谐课堂的角度,我认为有这几种理论可以做为它的依据: ( 1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 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利 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也就是说,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把“情境、“协作”、“会话、 “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强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建 构意义的情境创设,使学习者真证进入教学的真实情境。通过学习者的协作、对学习资 料的搜索与分析探究,提出问题、提出设想和进行验证,发现规律以及对某些学习成果 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强调组织学习者运用语言和文字向他人进行表述、让每个 学习者的思维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从而实现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对学习内容 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和掌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 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 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拳的理解,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 意义建构,同时又包括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美国当代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 为,学生的学习应从有意义地接受教师教给的系统知识为核心,与此同时,学生的认知 结构获得重新组织。在学习过程中,他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强调新旧知识之 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即称之为“同化”过程,“同化”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其 结果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观念的潜在意义转化为实际的心理意义,这决定学习者认知结 构重新组织的速度与效能。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高度分化,或获得重新组织的认知 结构,才是学习变化的实质。 ( 2 )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注重学习者的认知结构,重视学习者的情感教学,强调个 性与创造性的发展,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的机会。罗杰斯强 调教学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并要求创设和谐融洽的人际 关系。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教育要回归到人的发展的原点。它重视 人的尊严、价值,主动发展人性,追求自我实现,主张人类具有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潜能 的倾向性。在班级人格中任何使学生感受到羞辱、苛刻、责难、轻视、贬抑个人价值的 东西,都会干扰学生的学习。学生的有效学习,应当在轻松、合作、温暖的有安全感的 气氛中学习,要求集体人格中的威胁降到最低点。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最优的学习情境。 人本主义重视人的成就感,尤其重视人的情感陶冶,因此,他们认为教学的关键不在于 传授,而是以心理气氛的形成为准绳。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克服传统教学忽视培养个性 发展功能、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强等弊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3 ) 系统论理论。系统是研究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和规律的科学。系统论的主 要创立者是贝塔朗菲。贝塔朗菲把“系统”定义为“相互关联的元素的集合”,即由若 干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整体。一切事物都作 为系统而存在,系统性为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所以,运用系统论研究课堂教学,具有 方法论意义。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教学这个系统,从静态分析,它 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方法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而这一有机整体又总是处于一定 的具体教学环境之中。从动态分析,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总是处于相互配合,不断变化 的过程之中,教学过程与外部环境也总是处在相互适应的变化之中。教学的结构是静态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教学的功能是通过动态的变化来实现的。构建和谐的课堂就是力求使教学教程的各 个要素,配合得合理、恰当,使它们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 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 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系统论的思维方法,是一个立足整体,综观全局,在整体控制下,对局部逐一进 行分析,最后通过归纳得出规律性认识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分析 综合”式的思维方式,它采用的是“综合分析综合”式的思维方式,以达到最 优化处理问题的目的。如果把这种思维方式用来指导学生学习,那就要求我们把课堂教 学作为一个系统来考察。如果我们能很好地运用这种方法,培养学生辩证的系统思维的 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最优化。 和谐课堂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 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 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谐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一 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是教学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同时和谐课堂也渗透着建构 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意义 建构,重视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会话”和反思,“建立一个民 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教师在处理教与学和谐关 系时的主导作用,蕴涵着深厚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一 ( 二) 和谐课堂的内涵及其特征 1 和谐课堂的内涵 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旅途中充满生命活力的部分,是学校中最平常、最为细小的细 胞。课堂,对学生的生命旅程来说,是重要的一站,对教师来说,是生命的主要空间, 课堂应成为教师和学生不断摆脱个体的局限性,使学生和教师的身心、能力都得到良性 发展的舞台,这离不开和谐课堂的构建。关于和谐课堂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有许多学 者和教师都做了精僻的论述,我比较赞同董凌达老师的观点,和谐课堂是以课堂为纽带 的各种教学资源和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是构建以学生人格个性为特征, 以培养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是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 和学习方式去调动学生生活的体验;是激发课堂的活力,营造课堂的激情和美感,形成 师生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关系。瞄1 和谐课堂的构建离不开和谐的理念,和谐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 程,是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谐课堂是一种推行素质教育课堂模式,这种模式的构 建离不开教学过程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法,以及课内环境等诸要素, 它们相互配合构成了各种关系,这些关系只有处于和谐状态,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和谐课堂蕴含许多观念:首先,教为学服务的观念。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主 动学习精神。教应以学为依据,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生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使学生自主、自动地学习,形成学习的主体意识。这样做,教 师有了导向的作用,改变了课堂教学面貌,激活了课堂。其次,优化教学过程的思想。 既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环境的和谐、氛围的和谐,也要注意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和谐,还 要注意教学结果的和谐,促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和谐发展,文化水平和心理健康和谐发 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和谐发展。这样做,和谐不是浅表状态而是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再次,动态平衡思想。要认识到和谐不是一种静止的理想状态,在 教学过程中,各要素总是处于不稳定、不平衡的矛盾状态,和谐总是暂时的、相对的。 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设疑,导思导练,使教学状态从不和谐到和谐,又产生新的不和 谐,从而达到更高层次上的和谐。 2 和谐课堂的特征 课堂教学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实施素质 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是和谐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和谐 的课堂应该是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始终处于一种谐调、平衡的状 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 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具体说,和谐的课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 1 ) 课堂内容具有开放性多元性 所谓的开放性,就是不拘于统一的、固定的或单一的、封闭的模式,而是要冲破学 科、课堂和书本的局限,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应注意设置不同的层次,既有一般学生都 应掌握的内容,也有存在争议的内容,还应把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纳入到课堂中来,真正 让思想政治课课堂成为学生道德素养养成,生命提升的广阔天地。具体再现为教学结构 的开放、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学时空的开放及教学评价的开放等等。1 所谓多元性,就是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看待政治现象,探讨、分析社会问题, 避免局限于一种看法,要利用已有的定论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打破教材的权威。口3 教材上讲的理论、观点,教师都可以让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认识? ”, “可不可以有新的理解? ”,“我们学习这一理论或观点的价值在哪里? ”等等。比如在 经济常识第八课中谈经济的全球化问题时,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强调,经济的全球化 是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背景,是当代世界各国发展所面临的共同环境。那么,我们还应 从哪些角度去理解这一现象呢? 学生就会从各个方面去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有的说, 经济全球化是柄“双刃剑”;有的说,它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它会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还有的同学认为,它加剧了国际社 会的矛盾等等。 ( 2 )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著名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教育应为 人的一生幸福作好准备。能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 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我们现在的教育绝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一 点知识和技艺,它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 气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位置上,全面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环境中真正为自 己的幸福作好准备。这就需要激发他们的热情,主动地、自主地学习。哺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深信,只有能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 教育。”实践说明,在教与学中,只有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力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认 识规律,把传授知识和陶冶情操、培养能力结合起来,把提高认识和激发情感结合起来,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才算是成功的教学。教育家梅纽曾说过:“学习的动力 首先来自学生,这一动力正是我们必须从全心全意身上去发掘的。”所以,在课堂上, 教师不应该包揽一切,而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 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过程是一个 习得的过程,学生通过体验、感悟获得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这个过程教师是无法替代 的,也不是教师通过讲授能达到的。这样,课堂上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不学习 的主人。和谐的思想政治课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不同,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尊重 学生,强调体验与兴趣结合、学习活动与创造活动结合,强调由“教”的课堂变成“学” 的课堂。9 3 ( 3 ) 教师的活动具有指导性 在和谐课堂的创建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实现角色的转换,教师不再是权威者,控制 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的合理指导是学生有效自主活动的保证。课堂中要注 ,重教师引导转化的效能。学生要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 而是需要教师艺术地进行引导的。n 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知识 的产生过程,理解知识的形成,引导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技能。唯有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知识才能转化为能力。 ( 4 ) 教学活动尊重人的生命,具有“鲜活”性 人不仅是自然的存在,更是精神的存在。精神是自由开放的,它不再受人的自然生 命及环境的制约,而表现出自身的自主性。于是人就改变了其他生物完全依赖于环境的 状况,不象其他生物直接依赖环境、完全归属环境,因环境而生并因环境而终:人作为 有意识的生物体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改变环境,使环境成为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从 而改变了其他生物由环境支配其生命的状况,转而用生命去支配环境。教育作为一种直 面人的生命、为着人的生命的事业,不可能不重视对生命的理解。将生命的基本特性吸 纳到我们的教育中,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课堂作为学校实施教育的主渠道,理应 关注生命。 任何课堂都有人的参与,其基本要素都包括教师、学生和知识。知识因生命而赋予 价值,生命因知识而精彩,传统的课堂是一种“死的教学”。这种教学的结果是把学生 的思维捆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个性都给打掉了。而和谐课堂 则是“有生命的”教学,“鲜活的教学”。它是按照学生的天性所进行的教学。苏霍姆林 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 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我们在教学 中要尊重生命,不仅指尊重学生的人格,更指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欲望。因此,有生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命力的教学要求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共同分享与 提高。 ( 三) 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性 1 创设和谐课堂是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 2 0 0 1 年秋,教育部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从此,广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逐 渐融入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随着对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素质教育观念学习纲要 等理论的学习,我们对新课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了,与时俱进, 成为先进教育理念的先行者,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是实施课程方案的基础。 黑龙江省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从2 0 0 7 年才全面推开。对于新课程改革中,更加注重 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学生自主发展与完善,我认为,必须利用好课堂 这一主阵地,通过创设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自主发展和提高的氛围,让 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这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 2 创设和谐课堂是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 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阵地,同样也是训练教师提高教 学反思能力的重要场所。这里所说的实效性是指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中实际产生的 教学效果问题。即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能够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帮助学生夯 实知识基础、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创新精神的最佳效果。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 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必然会有很大的变化。只有创设和谐课堂,才能促使教 师角色、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才能增强思想政治课课堂的实效性,提高教 学质量,满足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和谐发展、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终身学习 的愿望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 创设和谐课堂是适应人的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教育必须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教 育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辩证关系,是大多教育规律研究者都注意到的,政治、 经济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同时教育又为它们服务;政治、经济与社会生产力决定和影响 着教育,同时,教育又通过培养人,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等发挥巨大的反作用。 有论者认为,经济比政治对教育有更大的决定性作用。教育受政治、经济共同决 定,比较而言,一定的教育性质首先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另一方面,经济基础对教 育的决定作用,又只有通过政治才能集中地表现出来。由此可见,教育很难只受一方的 影响而忽略另一方的存在,只能是在一定的条件或情况下,一方较之另一方有更大的决 定和影响作用。 也有论者提出,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仅仅是外部联系,而教育与受教育者 的关系才是内部联系。还有论者提出非议,认为虽然教育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教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育本身所固有的一种特殊矛盾,但政治和经济总是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教育的整个过程, 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影响还是决定性的。所以,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是内部联系。 在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上,有论者认为,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力将直接作 用于教育,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教育就是生产力”,两者并不需要以生产关系为中介。 还有人坚持生产力是发展教育的决定因素的观点,但只有通过生产关系为中介才能实 现。 这些观点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了教育不是孤立的,它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作 为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必须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尊重人的社会性,适应社会化生 产的需要。通过创设和谐课堂,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实现环境的社会 化,为将来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4 创设和谐课堂是实现教育目标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n 传统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记忆、理解、应用系统的科学知 识,强调传授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坚持教学的教育性;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任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品德,而且要使学生获得能力, 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品质,形成良好健康的品格,教会学生学习。 布鲁 纳认为:“对学生来说,知道如何学习要比知道学习什么更重要”。赞可夫提出了“使 学生掌握学习过程”的教学原则。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教会儿童学习”,“教会 儿童使用一个人终身都靠它来掌握知识的那种工具”作为学校教学的首要任务的主 张。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的目的是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为工具,主动 地、更广泛地自我摄取新知识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有定向的作用。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 要求要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这就需要通过创设和谐课堂,使学生的能力得到 提高,智力得到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品质得到培养,使学生能健康地成长,身心得 到全面的发展。 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思想政治课课堂存在的“不和谐 现象及原因分析 课堂教学是实施和谐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建立和谐的课堂教学是和谐教育是否成功 的关键,和谐课堂教学应该是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始终处于一种 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基 本素质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但是,审视当前的课堂,我们会发现许多 不和谐的现象,使得课堂教学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现就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不和谐 的现象及原因做以下分析: ( 一) 思想政治课课堂存在的“不和谐现象n 幻 1 教条化: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不和谐。教师把教材权威化,知识教条化。教材 中的内容被当成不变的真理。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远离学生的需求,不能引起 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没有激情,没有创造,没有灵性,没有活力,有的只是老师 单调贫乏机械重复的活动和学生的勉强应付。这种以书本为权威的做法,极大地限制了 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2 单一化:教学目标、方法和学生发展的不和谐。在教学目标上,首先是忽视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追求的最终目的,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倍加关注,而对学生的 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没有足够重视,由此培养了很多与和谐社会格格不入的人。 他们感情冷漠,自私自利,没有正义感和同情心,他们意志薄弱,偏执脆弱,遇到困难 就临阵脱逃。其次是在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上,又偏重知识的接受,而对能力培养不够重 视,尤其对新时代需要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再次是在知识的传授中, 又过分关注固定化的现成知识,重视结论性的或者说事实性的知识,而对程序性知识以 及知识产生的过程涉及甚少,学生对不少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识不灵活, 没有贯通性。教学方法上,讲解法、讲练法“经久不衰”,探究式教学、研究式学习、 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没有得到推广,“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方法大大存 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不普遍,从而使得课堂信息量不大,效率低下,学生 学习热情不高,不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和以后的终身学习。 3 模式化:教学过程的预设和生成的不和谐。目前,我们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 过程中大量存在的依然是沿袭半个世纪以前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模式复习旧知、导入 新课、讲解新知、练习巩固、布置家庭作业。这种模式的渊源是1 9 世纪赫尔巴特的教 育思想,它强调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没有根据授课内容、课型、学科和学生年龄、年 级的不同而不同,全都用一种刻板、僵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追 求精确的程序,每个环节的前后衔接、起承转合都要设计得严丝合缝,每个段落用时多 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少都要做精心计算,课堂教学体现出过分的封闭和预设,上课成为执行预设的过程,课 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成性和灵活性。这种模式化的课堂教学严重束 缚了师生创造性的发挥。课堂管理也由于长期以来的习惯传统而凝练为刻板的、单调的、 不变的模式,对学生的要求过分严格,如不准学生插嘴、做小动作、商量讨论等。这种 硬性规定在约束学生行动的同时,也多多少少地约束了学生的思想。 4 静态化:师生交往的不和谐。真正有效的交往应该能使师生双方都发生一定的 正向变化。但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往往成为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课堂上进 行的只是教师和少数学生的活动,缺乏大多数学生的真正的参与活动。大部分学生成了 “看客或观众”,教师和少量优秀学生成了“表演者和演员”。师生之间缺乏相互尊重基 础上的广泛的互动,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主动性得不到充分体现,独立性得 不到落实,创造性也就得不到培养。 5 形式化:教学新观念的理解和落实的不和谐。现在课程改革深入人心,新观念、 新思想不断引入,大部分教师对此都表示欢迎。但这种欢迎往往只流于形式,流于物质 上,流于口头上,远没有在思想上领会,在行动中落实。漂亮整齐的校服,优美动听的 校歌,有感染力的校训和大红的标语、横幅不足以贯彻新思想,只有将新观念、新思想 的精髓融入课堂教学,才会有质的飞跃。 ( 二) 思想政治课课堂存在“不和谐”现象的原因 高中思想政治课承担着学科教学和道德教育的双重任务。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诸 多因素,造成本课程教学的开展不尽人意,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 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难以在短时间内克服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以教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 普遍存在“一言堂”、“满堂灌”和死记硬背的现象,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和创 新;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品德和能力折培养;重书本内容,轻视学生的生活;把学生局 限于书本、课堂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缺乏鲜活的生命力,枯燥的说教不绝于耳。这 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扮演着观众角色,结果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和积极性,也使 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严重缺乏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缺乏创造性、独立性、自 信心和合作与动手操作能力等等。这种现状是与当前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 极不适应的,同时更难以满足2 1 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主体性、创造性人才的要求, 这些事实不能不说明我们传统课堂教育存在着很多弊端。 2 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 新课程尽管己全面推开,但任课教师对新课程,教学观念的转变并不是马上就能改 掉的。有关部门对任课教师也进行过相关的培训,但由于时间短,加上教师个人主观努 力程度的差异,其培训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若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不到更新,很容易造 1 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成“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一本书,一支粉笔,人人会上思想政治课的时代已经过去 了。新课程的实施,无疑对广大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学科的重视程度令人不满 目前看,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跟语文、数学、英语 等课程相比,可谓是弱势学科、小学科,教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在学校也好像低人一等。 尽管说作为一名教师,上好课是本职工作,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甚至可以说,既 然选择了这个专业,不管别人态度如何,我们都应该努力完成教学工作,但在现实生活 中,遭受的种种歧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使部分教师意志消沉,进取 心下降,个别教师甚至有得过且过的消极想法。设想一下,若抱着这样一种心态,教师 上课的效果会怎样,就可想而知了。 4 教学评价的单一化造成了教学的简单化 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学评价手段主要围绕学生考试成绩展开的,重结果轻过 程,“一考定终身”,带来的是学生学习方式,围绕“怎么考,就怎么学 ,而对于教师 而言,则是“考什么,就教什么”,于是教学中死记硬背,教学模式单一就成为思想政 治课“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种评价方式,带来的弊端可能会是一个道德品质差的学 生,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从而造成思想品德的思想性、人文性被应试教育冲击得支 离破碎。 因此,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帮助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学做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不能不引起广大思想政治课 教师深深地思考。新世纪的教育迫切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对那些阻碍教育自身发展 和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仅为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机器 需要彻底变革。“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的思维处于压抑状态, 知识接受效果差,是坚决要改革的。传统的、封闭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早已不能适应当 今日益发展的教育现状。只有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变革,确保学生主体作用 的充分发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成效,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焕发出生命的 活力。拆除教师与学生之间壁垒森严的藩篱,通过和谐课堂的创设,用平等、民主的新 型师生关系取代专断的师道尊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创设思想政治课和谐课堂的原则 ( 一) 主体性原则 主体是相对而言于客体而言的,一般是指有健全意识、能够能动地进行认识与实践 活动的人。创设和谐课堂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当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 学中存在忽视学生的主体差异,习惯于用高标准和统一模式教育和要求学生,教师注重 理论体系的阐述,习惯于以“传道、授业、解惑”的身份自居,轻实际问题的研究;重 教师“一言堂”,轻学生“群言堂”;重教师单向灌输,轻师生双向交流,往往把学生作 为影响的对象,片面强调知识的掌握,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等同于一般文化课知识 的接受和理解,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的交流,忽略了学生的主体需要,忘记了学生 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精神世界的,结果造成思想政治课堂的实效性不强,学生缺乏兴 趣。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