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关于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pdf_第1页
(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关于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pdf_第2页
(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关于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pdf_第3页
(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关于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pdf_第4页
(劳动经济学专业论文)关于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结构性失业被称为是宏观经济学的“硬核”,它是经济发展过程不能摆脱的顽疾。即使是 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结构性失业始终是实现充分就业目标过程中的难 题。上个世纪9 0 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下岗失业人员数量逐年增加,这 对于国有企业比例过高且冗员过多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说,形势更加严峻。下岗失业问题的 出现,形成了一批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导致收入差距拉大,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就业是 民生之本,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功能,特别是在当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民为本的环境 下,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i 我国东北地区是我国老工业基地的典型地区,这为我们研究老工业基地提供了理想平台。 从国家统计失业率数字看,我国属于世界上少有的高就业率国家,但我们的感觉告诉我们, 社会就业压力已经造成了大量家庭生活困难,造成了学生就业的困惑。在下岗职工、农民工、 学生的求职中,我切实感觉到企业需要人才素质与社会能够提供的人才素质之间的差距。如 何缓解这种就业摩擦,促进社会就业水平,我认为,作为一个劳动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有责 任进行认真、理性的研究。, , 本文正是基于以上问题展开的,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介绍了西方经济学有关结构性失 业的理论,其次介绍了新加坡、日本等国解决结构性失业的对策,再次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 结构性失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东北老工业基地结构性失业的根源,进而提出了结构性失 业的治理策略 关键词:失业:结构性失业;充分就业 a b s t r a c t n 地s t m c t i l r a lu n e m p l o y m e n ti sc a l l e d t h eh a r d c o r e ”i n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 s i ti st h es t u b b o r n u i n d s sw h i c ht h ee c o n o m yd e v e l o p i n gp r o c e s sc a n n o tg e tr i d e v e ni nd i f f e r e n ts t a g eo fe c o n o m i c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i nd e v e l o p e dm a r k e te c o n o m i cc o u n t r y , t h es t r u c t u r a lu n e m p l o y m e n ti sa l w a y st h e d i f f i c u l tp r o b l e mt or e a l i z et h ep r o c e s so f f m le m p l o y m e n tg o a l s i n c et h el a t e rp o n o do f 9 0 si nl a s t c e n t u r y , w i t ht h er e f o r n ld e e p e n i n g t h en u m b e ro fu n e m p l o y m e n ti si n c r e a s i n gy e a rb yy e a r 1 1 地 s i t u a t i o no fn o r t h e a s to l di n d u s t r i a lb a s ei s m o r ea u s t e r ew h i c hh a se x c e s s i v e l yl l i 曲s t a t e - o w n e d e n t e r p r i s ep r o p o r t i o na n de x c e s s i v e l ym a n ys u p e r f l u o u sp e r s o n n ea p p e a r a n c eo fu n e m p l o y m e n t q u e s t i o na n dp e o p l ew h oc o m eo f fs e n t r yd u t yf o r m e dag r o u po fp e o p l eo fl o wi n c o m ea n d w e a k n e s s t h i sc a u s e ds o c i a lu n s t a b l ea n de n l a r g e di n c o m ed i s p a r i t y 1 1 1 ee m p l o y m e n ti sb a s e do n t h el i v e l i h o o do fp e o p l e i ti sag o v e r n m e n t si m p o r t a n tf u n e t i o ms p e c i a l l yi np e r s i s tt h es c i e n c e d e v e l o p m e n tv i e wn o w a d a y s i ti sa l s os p e c i a li m p o r t a n tt og e tr i do fe m p l o y m e n tp r o b l e mi nt h e e n v i r o m e n t o f p e o p l e - o r i e n t e d n o r t h e a s ta r e ai st h et y p i c a la r e ao fo u rc o u n t r y s0 l di n d u s t r i a lb a s e ,i tp r o v i d et h ei d e a l p l a t f o r mf o ru st os t u d yt h eo l di n d u s t r i a lb a s e f r o mt h es t a t i s t i c so fu n e m p l o y m e n tr a t eif o u n d t h a ti ti su n u s u a la l lo v e rt h ew o r l d b t i tw ec a nf e e lt h a tt h ep r e s s u r eo fe m p l o y m e n th a sa l r e a d y c a u s e dt h ed i f f i c u l to fm a s s i v ef a m i l yl i f ea n dt h ec o n f u s i o no fs t u d e n t st oa p p l yf o ri o b ir e a l i z e d f r o mt h eu n e m p l o y e d , a g r i c u l t u r a ll a b o ra n ds t u d e n t s a p p l yf o rj o bt h a td i s p a r i t yb e l 【、】煳 e n t e r p r i s en e e d sa n dp e r s o n a lq u a l i t yw h i c hs o c i e t yc a np r o v i d e h o wo a nw ea l l e v i a t et h i s e m p l o y m e n tf r i c t i o na n dp r o m o t et h es o c i e t ye m p l o y m e n tl e v e l ? a sf a ra sic 吼c o n c e r n e dl h a ta sa l a b o re c o n o m i c sg r a d u a ms t u d e n t , ih a v e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t oc o n d u c tt h er a t i o n a lr e s e a r c he 锄e s t l v t h i sa r t i c l ei sb a s e do nt h eq u e s t i o n sa b o v e i td i v i d e si n t of i v ep a r t s f i r s tp a r ti n t r e d u c e d s m l c m r a lu n e m p l o y m e n tt h e o r yi nw e s t e le c o n o m i c s e c o n dp a r ti n t r o d u c e dt h ea n a l y s i so f m 韶s u r et os o l v es t r u c t u r a lu n e m p l o y m e n ti ns i n g a p o 糟,j a p a na n ds oo n t h i r dp a r ta n a l y z et h e p r e s e n ts i t u a t i o na b o u tt h en o r t h e a s to l di n d u s t r i a lb a s e f o r t hp a r tf i n do u t t h er o o ta n dt h el a s tp a r t p r o p o s et h es t r a t e g yt os o l v et h ep r o b l e mo f s t r u e a t m lu n e m p l o y m e n t k e yw o r d :u n e m p l o y m e n t ;s t r u c t u r a lu n e m p l o y m e n t ;f u l le m p l o y m e n t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 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按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绣互生臣 日 期:丝o c :2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塑箩教师签名:妞:翌 日期:q = ! :2 兰 电话: 邮编: 一、选题依据 引言 在西方,结构性失业几乎是一个永恒存在的社会经济闯题。所谓结构性失业,主要是指因 经济结构变动、产业兴衰造成的失业。如,有的地区发展迅速,而有的地区发展缓慢造成失 业增加;有的工业部门兴旺,有的部门衰退也造成失业人员增加。由于劳动力一时难以改变 自己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性别结构等带来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被称为是宏观经济学的“硬核”,它是经济发展过程不能摆脱的顽疾:即使是 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结构性失业始终是实现充分就业目标过程中的难 题。我国近年来出现经济高速增长而失业率却有增无减的严峻就业形式,国内学者根据结构 失业的理论分析和具体的数字统计,得出中国现阶段失业属于。结构失业”的结论,这些研 笕在假设我国结构性失业的表现和成因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是致的前提下,运用诬方的结 构性失业理论套用中国数据来解释中国现阶段失业状况,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除了劳动力总 量过剩造成失业问题严重以外,中国的结构性失业矛盾也比较突出。 结构性失业是自然性失业的类型之一,它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正常现象。关于结构性 失业的定义至今尚无定论。目前较为普遍的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科技进步引起经济结构的改 变,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而引起的失业。此 外,还有的从失业存在的基本形式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结构性失业与周期性失业的区别和联 系来认识结构性失业,这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结构性失业与经济周期关联度小。 0 e c d ( 1 9 9 8 年) 认为:结构性失业指“非加速通货膨胀率失业”,也就是说使通货膨胀率不 存在上升或下降趋势的那种失业水平,揭示了结构性失业与经济周期运行是低相关性:另一 种观点认为结构性失业与周期性失业并没有存在明显的界限,在分析周期性失些与结构性失 业过程中,发现二者并不能完全区别开。 二、选题意义 东北地区的结构性失业的特殊性在于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依然还保持在2 0 多年前的 水平,产业、产品调整普遍落后,企业产品普遍退出国内市场,造成了国有企业空前的减员。 即使将来产业结构调整有所改变,东北地区的结构性失业仍然会存在下去。因此,在东北老 工业基地产业调整期间,乃至以后如何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进行专业研究,可以达到事半功 倍的目的。这种超前链接模式上,也可以把产业布局与劳动素质特点的相互关系作为重点。 我国东北地区是我国老工业基地的典型地区,这为我们研究老工业基地提供了理想平台。 从国家统计失业率数字看,我国属于世界上少有的高就业率国家,但我们的感觉告诉我们, 社会就业压力已经造成了大量家庭生活困难,造成了学生就业的困惑。在下岗职工、农民工、 学生的求职中,我切实感觉到企业需要人才素质与社会能够提供的人才素质之间的差距。如 何缓解这种就业摩擦,促进社会就业水平,我认为,作为一个劳动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有责 任进行认真、理性的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西方对结构性失业理论的研究起源很早,但其分析都有明显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含义, 萁结论以及形成的理论体系难免有失偏颇,因此对结构性失业理论的应用也要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如2 0 世纪7 0 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失业,成因除了 一些以往出现的因素之外,更多的是经济发展中不断出现的引致因素,这就决定了结构性失 业治理途径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和探讨。关于结构性失业的 定义目前尚无定论。经济学家和一些经济学著作的表述较为普遍地认为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 科技进步引起经济结构的改变,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 协调而引起的失业。 四、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从国家政策、企业培训及个人观念三个角度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结构性失业的主要 根源,建立综合配套改革思路,拟通过引进和培养企业家来缓解结构性失业的产生,同时也 建议变革学校、政府职能及调整企业雇佣标准。 2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有关结构性失业的理论分析 结构性失业问题的提出及论述,在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就业理论中就有所涉及。凯恩斯 以前的传统就业理论的著作中所使用过的“摩擦性失业”概念与结构性失业有不少相似之处, 甚至可以被看成是“结构性失业”的一种,只不过摩擦性失业较着重于失业的“季节性气“临 时性”和“局部性”而已 。一、古典学派的摩擦性失业 所谓“摩擦性失业”按照庇古的解释是指因季节性原因或技术原因而引起的失业。基于 货币工资具有充分弹性的假设条件,古典学派认为资本主义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因此 摩擦性失业在他们看来只是短期性的,并把它视为自愿性失业,是由于在按现有的工资率条 件下劳动力不愿意接受现有的工作岗位而产生的,因此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与充分就业并行不 悖。即使在经济高速增长、劳动需求旺盛时期,也总会有一些人处予失业中:他们辞去原有的 工作而寻找新的工作,从一个城市搬迁到另一个城市,或是从学校、家庭刚刚进入劳动力市 场等。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正常波动,一方面引起一些企业解雇工人:另一方面引起另一些企 业增加雇佣工人,这也使劳动需求与劳动供给基本相等对出现失业现象,这种失业称为摩擦 性失业。 t 、n 古典学派虽然信奉劳动力市场就业自动均衡理论,但是他们也注意到了结构性失业现象 的客观存在并且认为是由于技术变革引起的。正如李嘉图( r i c a r d o ,1 8 2 1 年) 所说:“劳动阶 级认为,机器的使用往往有损于他们的利益,这种看法并非基于偏见和错误,它符合政治经 济学的一些正确原理”。 李嘉图著,斯拉法主编,郭大力等译: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 一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第3 8 7 页,商务印书馆1 9 6 2 年版 李嘉图的这句话说明他已注 意到这样的事实:在当前的生产过程中,以机械化形式出现的迅速的技术变革可能会从根本上 给劳动力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至少在一些特殊行业和个别地区是如此。他还指出,技术变 革引起的“补偿机制”最终将可以导致新就业机会增加,在机器制造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其他 部门都会是如此,但他同时也指出,资本存量的调整和劳动力的流动都可能存在明显的时滞。 因此他强调的是,迅速的技术创新可能会导致结构性失业。然而在古典学派看来,摩擦性失 业、结构性失业都不会成为严重的问题,因为他们认为通过降低实际工资水平就可以减少失 业与岗位空缺相并存的结构性失业。 然而,李嘉图对于技术变革引起的结构性失业的见解也没有得到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的 肯定,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里假设结构性失业并不严重。 二、新古典经济学的“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然失业”理论中包括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两种现象。新古典经济 学针对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过去之后并未消除,甚至在经济繁荣时期也存在的失业现象, 提出了“自然失业”的概念及其解释。他们认为,自然失业往往是由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 结构变动所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动要求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转移。但是随着生产技 术的高度发展,对劳动力的专业化程度的要求提高,使这种转移不能很快完成。在信息不完 备、部门之间劳动力供求结构性较强、培训劳动力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任何经济都会存在一 部分结构性的、摩擦性的失业。这种失业的存在与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实际结构性特征 有关,也与市场信息不完全性、寻找工作的成本和劳动力的转移成本有关,而与经济周期性 波动无关,是在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均衡时出现的失业。因此,自然失业是凯恩斯周期性失 业的对称,是难以通过政府的反周期政策来消除的。 新古典主义强调通过工资的灵活性以缩小失业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他们奉行资本与劳动 之间的“替代原理”,认为劳动市场的失衡只可能是短期的,这样,一种自我调节机制总会趋 向于使劳动市场恢复平衡,因此在新古典主义学派看来,结构性失业在现在和将来都不可能 成为严重的问题,因为他们认为由于技术原因引起产业结构变化而导致的失业只是局部的、 暂时的失业。但是,新古典经济学对摩擦性失业原因的解释如职业搜索理论( e s p h e l p s 等, 1 9 7 0 ) “保留工资”理论给了我们另外的启示,即当一个经济社会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关 系时,搜寻工作的成本就会降低,寻找职业中就可能提高“保留工资”的水平。 三、凯恩斯学派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与需求管理政策 凯恩斯学派在分析非自愿失业现象时也分析了结构性失业问题,认为其产生的原因有地 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劳动力地区性结构失衡、技术变革引起劳动力的供给质量不符合劳动力 需求所要求的质量。对于失业问题的解决,凯恩斯学派强调总需求的根本重要性,主张通过 国家干预调节经济,采取“需求管理”的政策来扩大社会有效需求,进而促进生产,消除非 自愿失业,达到充分就业的目标。而对于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在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的分 析框架内提到了旨在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技能失调、技术变革等问题的积极的结构调整政 策。 、 由此可见,凯恩斯在分析结构性失业现象时,否定了新古典主义理论的假设前提:t 资率 和利息率具有自我调节恢复均衡的功能,并且认为要保持高就业水平必须解决结构性失业问 题,注意到结构性失业的存在会影响劳动力市场均衡,从而危及充分就业。同时凯恩斯也提 到技术进步和地区发展不平衡是造成劳动力供给和需求质量不匹配的原因,进而主张由国家 干预调节以控制结构性失业产生的间接因素,缩小结构性失业的比例。 四、新古典综合派“结构性失业理论与人力资本政策” 如果说古典学派的就业理论中所使用过的“摩擦性失业”概念是结构性失业的前身,凯 恩斯学派对于结构性失业的论述是放在总量就业理论中,那么结构性失业真正形成一种理论 并被视为严重的经济学问题则是到了新古典综合派。2 0 世纪6 0 年代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社 4 会中的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并且日益同通货膨胀问题交织在一起于是新古典综合派的重 要代表人物托宾、杜生贝等人着重从劳动力市场的技术结构的角度来论述当时资本主义社会 的失业特征以及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发的原因。该学派用微观市场的不完全性和结构变化提出 “结构性失业问题”,认为结构性失业是因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 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随着产业衰退丽 失去工作机会的人因不能马上适应新工业部门的技术要求而暂时找不到工作:另一种是由于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落后地区生产能力不足导致出现过剩劳动力,又因地理位置的限制不 能及时流动到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因而就会有一部分劳动者失业。这种结构性失业的存在 必然引起失业与工作空位并存,又因为价格和货币工资刚性的存在使失业与工作空位并存转 化为失业与货币工资上涨并存,于是出现滞胀并发症一 根据上述的分析,新古典综合派在对滞胀问题的阐述过程中也使古典学派关于货币工资 具有充分弹性的理论破产,实际上,无法通过货币工资的下降以减少结构性失业的严重程度。 新古典综合学派对结构性失业成因的认识也比较深刻,把影响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几个因素、 引起需求结构变化的经济结构因素、劳动力市场结构等因素相结合,分析结构性失业的主要 表现形式并形成相对完整的结构性理论。针对劳动市场的不完全性,新古典综合学派提出实 行人力资本政策,解决失业与空位并存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从而在就业理论上对凯恩斯总量 就业理论进行补充和发展。在新古典综合学派看来,刺激需求的政策只能解决“就业水平” 问题,不足以解决“就业结构”问题。他们提出的消除由于劳工市场技术结构不相适应而引 起的结构性失业的对策包括进行劳动力再培训( 对失业者的培训和在职人员的训练) ;发展职 业介绍所,提供劳动市场的信息;鼓励劳动力流动;帮助劳动者和企业进行地区迁移等等。 贝弗里奇( b e v e r i d g e ,1 9 0 9 年) 主张通过诸如“劳动交易所”之类的制度创新来解决引起结构 性失业的信息不灵、劳动力流动性差等问题。 五、货币学派“自然失业率”中的结构性失业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在就业理论方面提出了“自然失业率”假说。他们否定充 分就业的存在,认为在经济周期过去以后,经济中总是还会存在一定比例的失业人口,即使 在经济繁荣时期,这部分失业也难以消除。经济中的这一部分失业被弗里德曼称为自然失业。 货币主义的自然失业率指的是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 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从而使经济中的就业率与处于均衡状态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相一致。自 然失业率概念中所包括的失业人员是指那些因缺乏技能和受到就业结构方面的限制而无法就 业的失业者。可见,基于自然失业率的假说,弗里德曼等人只承认有结构性失业和自愿失业, 这样,因劳动市场结构变动而引发的结构性失业则被看作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货币学派 的。自然失业率”中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从一定意义上说,长期的摩擦性失业就 是结构性失业,因为任何经济结构的变化都伴随着劳动力的重新配置,若劳动力的配置过程 进行得很快,劳动者离开原有工作岗位后马上就找到同样类型的工作,即“过渡型的、时间 短暂的失业”,此类失业就是摩擦性失业:反之,若劳动力的配置过程进行得比较缓慢,劳动 者离开原有工作岗位后需要重新接受教育培训以适应新的行业的需要,此类失业就是结构性 失业判断一种失业是否是摩擦性失业,只能从结果判断,而不能从短期的过程来判断。 可见,货币学派对结构性失业的分析主要在于指出它与摩擦性失业的联系和区别,而对 于结构性失业的成因分析显得比较简单,只是提到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对就业结构的影响a 对 于治理失业问题,货币学派主张发挥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依靠降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 来增加就业,认为自然失业率的高低不仅与客观经济条件有关,而且受许多制度性因素和政 策性因素的影响。 新自由主义在货币学派“自然失业”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治理结构性失业的措施:( 1 ) 实 行普及教育的制度来减少结构性失业。通过建立培训机构提高失业人员的文化技术水平,使 失业者尽快掌握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 2 ) 通过用减税的办法鼓励企业雇佣、培训 因文化、技术低而失业的工人;( 3 ) 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减少工会力量对工资率和就业 条件的干预,广泛提供劳动力供求信息,鼓励劳动力流动,取消对劳动力流动所设置的人为 障碍,以减少摩擦性失业和因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导致的结构性失业。 六、发展经济学派的二元结构失业理论 发展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刘易斯、费景汉和拉尼斯以及托达罗等,在失业问题上主要探 讨二元结构发展模式下的失业。所谓二元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由两个不同的经济部 门组成:一是传统农业部门,二是现代工业部门。刘易斯等人认为,传统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 率很低,边际劳动生产率甚至为零或负数,这里有大量的非公开性失业,而现代工业部门的 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但从业人数较少,其相对较高的工资水平可以吸引传统农业部门劳动 力的转移。刘易斯等人强调现代工业部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加快现代工业部门 的资本积累,可以增强其吸纳传统农业部门劳动力的能力,最终达到解决二元结构失业问题。 从有关发展中国家城市劳动市场结构与机制的分析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只是一种 以简单的和可能的方式,强调工业扩张、生产率增长和城乡不同的实际收入水平对劳动力迁 移的规模和速度、对城市劳动力的职业分布的影响。而现实经济中,从传统农业部门转移到 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力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以及迁移决策中的诸多制约因素的存在,劳动力 的就业概率并不是那么理想,往往存在大量的结构性失业。 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制度因素分析 关于结构性失业的探讨,还可以从制度的角度分析劳动力市场结构。制度因素通过影响 劳动力市场结构,也会引发结构性失业。西方经济学理论关于劳动力市场有不少论述,主要 可归结为三种观点。一种可称为二元经济结构论。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传统农业 经济部门和现代城市工业经济部门,传统农业部门人口过剩,存在着劳动边际生产率为零的 隐性失业,能够为城市工业部门源源不断地提供劳动力,这种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业部 门转移形成的“劳动无限供给”,既不影响农业生产,也不影响工业的工资水平,在一定时期 内,保持着传统经济部门和现代经济部门的工资水平差异。因此,可推论,只要这种“劳动 无限供给”继续存在,或者受到限制和阻碍,社会上就会维持着相对独立、封闭、各自运行 的劳动力二元市场。 6 第二种观点可称为二元市场结构论。希克斯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分析入手,认为市 场经济中存在着两种市场类型和两种价格体系,即弹性价格和固定价格市场,与之相对应, 劳动力市场也可分为。临时就业市场”和“固定就业市场”,前者工资弹性大、雇佣关系不稳 定,后者工资呈刚性、雇佣关系稳定持久。与之类似的观点是庇奥尔提出的二元劳动力市场 理论。他认为,劳动力市场可分为第一、第二两个市场,第一市场的工资高,劳动条件好, 工作有保障,职业前景乐观,求职者多半受过良好教育。家庭出身优越:第二市场工资较低, 工作条件差,就业不稳定。而且第一市场的求职者宁愿等待就业机会,也不愿进入第二市场 求职,而第二市场的失业者根本无法进入第一市场,原因是第一市场更多的受到制度因素的 影响,如工会力量、劳动保障制度和最低工资法等。 第三种观点可称为在业者与失业者的就业机会差异论。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新凯恩斯主义 关于。局内 、局外人模型”和“效率工资模型”。“局内人局外人模型”将在业者或 暂时被解雇但与在业者属同一利益集团的人称为“局内人”,将长期失业者短期临时工称为“局 外人”,“局内人”受到各种劳动替换成本和工会力量的保护,“在就业上具有实际的优先权”, 而“局外人”对工资调整和就业的影响很小,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市场力量弱于“局内人”,实 现再就业困难。效率工资模型”认为,厂商为了获得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宁愿付给在职者高 于效率工资的工资,也不愿雇佣那些愿意接受低工资水平的失业者。这样,一方面保持了现 有就业人员及规模的稳定,另一方面,使整个劳动力市场处在出清水平,形成了一支失业者 队伍。反过来,在业者受效率工资刺激和失业威胁的压力,产生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与失业 者盼职业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事实上,对在业者和失业者而言,劳动力市场 存在着就业机会和待遇不均等的“马太效应”。 、, 总结西方经济学关于劳动力市场的观点,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或多或少地假定或承认 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就业机会不均等、工资待遇不公平的现象,将劳动力市场进一步细分化: 第二,认为劳动力自身职业素质的差别和制度因素是产生劳动力二元结构的基本原因;第三, 认为劳动力市场的存在,意味着劳动力市场调节机制发生功能性障碍,试图解释非出清水平 的劳动力市场上高工资和失业并存的现象。;, 由此可见,劳动力市场分割及形成主要源于制度因素。由于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旧体 制的惯性作用与新体制成长中的不足,导致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同企业之间甚至同 一企业内部不同身份劳动者之间劳动力市场运行的机制、规则的不统一或不协调,因而劳动 力市场有着鲜明的体制性分割的特点,这也是劳动力市场结构失衡的深层原因。 八、经济增长学:一个贯穿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轨迹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为主要标志,经过2 0 0 多年来的发展, 走过了一条由物到人、由有形资本到无形资本、由外生增长到内生增长的演进道路。从看到 劳动与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到特别突出物质资本积累的决定性作用,从重视技术进步 的作用到更加强调以人的素质为中心的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每一个增长模型都从 它特有的研究角度,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每一个经济增长理论的里程碑,如果将其连结起来, 则清晰地勾勒出一条人类在迈阿工业化的进程中,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扩张到要素深化的演 7 进轨迹。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成果回答了劳动力供给结构转变的必然性。 库兹涅茨和钱纳里等人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经济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内在 机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历史过程中,经济结构转变迅速,从部门来看,是从 农业活动转向非农业活动,进而又从工业活动转移到服务性行业;劳动力在三大产业间的就 业结构从“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是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此外, 库兹涅茨、索洛等人还注重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确定了技术进步导致的生产率的提 高、投入量的增加二者在经济增长中各占的比重。这一要素投入比例的分析包括了对劳动力 资源在量和质上的要求。丹尼森认为,就业人数和就业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就业人员的 教育年限、低效率的劳动力比重减少的资源配置方式等因素都对长期经济增长发生作用,而 这些因素又是产业结构变动的内在要求。在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的转换率越高,对就业人 员的数量和质量变动幅度越大,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就越快。由此可见,这种由于技术进 步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出现的集约式的增长效应,实际上可以从结构主义的观点去理解, 即以产业结构转换为主的经济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而在经济增长、结构转变过 程中也必然出现劳动力供求结构变动。 九、新制度经济学派:制度变迁、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 任何经济活动、经济增长乃至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都是在特定的制度环境、制度 结构和制度安排中产生、发展的。西方经济学家分析经济增长的源泉及诸影响因素都具有较 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不同的经济增长和发展阶段中,劳动力、资本、技术、知识等的地 位和作用有所不同,而制度因素却是贯穿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客观性因素,不同的制度 安排可以影响和改变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作用程度。: 。 关于制度因素与经济增长二者关系的研究可以溯源于古典经济学流派,如他们崇尚建立 一个市场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制度,让市场机制来调节经济活动、实现经济增长,把制度 因素看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外生参数。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则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了制度因素对 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将古典经济学的制度分析方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强调制度 变迁根源在于技术和生产力的变化,同时一定社会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生产力进步与否,取 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状况。而近2 0 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制度经济学主要研究不同的制度安排对 激励行为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从而揭示出制度所具有的增长功能,而结构调整又是中间 的重要桥梁。大量的现代经济增长现象表明:资本积累和劳动投入只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只有经济结构状态才能决定经济增长的质量。经济结构既是现实经济运行的具体体现,又是 资源配置效果的深层反映,经济增长方式的演进及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结构的调整和 变动来体现。因此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至关重要。结构演化的历史规律证明了阶 段性的结构调整和变动是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实际上是资源的转移和再配置的过程,资源 再配置的方式和效率与经济体制紧密相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结构调整和变动,主要是通 过市场机制作用于利益主体而自动的实现,其资源配置方式相对于行政性配置方式的效率来 得高,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中的部分质变。 从以上关于制度变迁、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三者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一国经济 8 总量增长持续一定时间后,原有经济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都会发生变化,这时出现结构失 衡的矛盾也就在所难免,关键是结构能否适时调整和跟进,以从总量增加和质量提高俩方面 促使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化渐进。 9 第二章各国解决结构性失业的策略选择与实践 一、新加坡解决结构性失业的策略选择与实践 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新加坡劳、资、政三方于2 0 0 5 年初联手推出职业再 造计划,试图深入微观部门内部,通过对既有职位改造的方法弥合失业与工作岗位的结构性 缺口。这一做法为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对中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新加坡结构性失业的一个特点是当地常住居民不愿意从事那些低工资和缺乏职业声望的职 业。因此,新加坡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首先是要解决低技术工作的吸引力问题,然后再在既 有职业的基础上识别和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职业再造计划是在新加坡全国职业总会的积 极推动下,于2 0 0 5 年3 月由劳、资、政三方联手推出的一项就业促进计划。该计划通过改善现 有工作岗位的职业形象和工作条件来增加这些工作对新加坡人的吸引力,从而协助面临失业 威胁的新加坡人继续受雇或重新受雇。这项全国性的就业推进计划从计划实施起的1 2 个月到 1 8 个月内协助l 万名技术水平较低的非熟练工人从事经过重新改造的职业,使他们能感受到工 作的价值和尊严,并通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来提升他们到工资。该计划最初涉及1 2 行业, 包括保健护理业、建筑业、服装纺织业、旅馆业、清洁业、海运业、公共交通业、保安业、 房屋维护业、教育业和社区服务业。这些行业工资都比较低,工作条件也比较差,而且本地 人认为从事这些行业缺乏职业自豪感。这些行业雇主也倾向于使用对工资要求较低的外籍工 人。这些行业经过改造后,职业形象将得到较大改善,从而吸引更多的本地劳工特别是失业 者从事这类工作。这项计划的第二个阶段的任务是拓展工作改造的范围,把涉及到的行业增 加到1 5 个至2 0 个,工作改造的目标锁定在月薪2 5 0 0 元( 新加坡元,下同) 左右的工作,为那些 拥有一定技能水平、但却面对求职困境的新加坡人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也为现有工人提供职 位提升和加薪的机会。 职业再造有三层含义:一是对低职业形象、低报酬、缺乏吸引力的工作进行重新设计; 二是发掘和识别出更多的工作机会以有利于新加坡人就业;三是帮助失业者适应这些工作。 ( 一) 工作再设计 工作再设计的方式很多,如,使一些低技术工作实现自动化或机械化,以此提高这些工 种的生产效率,并进而提升从业者的工资;通过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改变某些职业的固有形 象,使之更人性化;通过工作再设计,使从业者意识到这些职业的前景,使他们更乐于从事 这些工作。以宾馆业为例,与宾馆服务相关的工作工时长,工作不稳定,工资也比劳动者预 期的要低,长期以来很难吸引和挽留较高素质的劳工。宾馆业积极参与职业再造计划,通过 这项计划的实施,吸引了更多的接受过较多教育、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本地从业者。过去,一 个只有初级厨师资格的新厨师被雇佣后,其工作范围仅仅限于普通的洗刷和清理。但随着职 业再造计划的实施,所有新招募的职业资格级别较低的厨师必须接受公司培训中心提供的职 业培训,使他们能获得必须的工作技能,并取得更高的职业资格,然后才开始工作。这样, 这些厨师一开始便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工作,能真正从事厨师工作( 如备料等,而不仅仅是洗 刷和清理) ,工资较高,工作相对比较稳定。 。 ( 二) 创造和挖掘更多适宜于新加坡人的就业机会 。如,新加坡的教师工会提出教师助理方案,吸收退休教师和其他失业人员充任教师助理。 教师助理帮助教师进行教室安排及管理,协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负责学生管理及相关档案 的处理等工作。这一措施可给教师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提高教学质量,也能给学生提供更好 的辅导。教师工会将提供必要的训练,帮助他们尽快胜任这一工作。教师助理的设立不仅改 进了教学过程,而且有助于新加坡人就业。 1 ,; ( 三) 培训求职者使其尽快适应经过重新设计的工作 通过一系列配套计划对求职者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经过改造的工作。这些计划包 括技能发展计划、战略型人力转换计划、工作援助计划等,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求职者进行 有针对性的培训。其中,战略型人力转换计划主要针对一些新兴产业部门,雇主先选择雇员, 然后对其进行适应性培训,使其继续受雇而不受技术结构变化的影响。工作援助计划则主要 是对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失业者提供工作援助。总之,职业再造计划一经推出,就取得明显的 成效。到2 0 0 6 年初,1 2 个行业中有7 2 0 0 份工作得到改造,4 6 0 0 名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人重新 就业。仅在保安行业,就有7 家公司参与这一计划,确认1 5 0 0 个可改造的工作岗位,有1 2 0 0 名工人通过这计划被成功雇佣。职业再造使保安人员的技能和服务质量得到提高,而保安人 员的薪酬也从8 0 0 元提升到1 0 0 0 元以上。通过职业再造计划及其他相关计划,使新加坡的就业 水平有所提高,到2 0 0 5 年,失业率由2 0 0 4 年的3 4 下降到3 2 ,本地常住居民失业率由2 0 0 4 年的4 4 下降到4 1 。 二、日本减少结构性失业的策略选择与实践 充分就业历来是日本经济政策重点之一,也是稳定社会和发展经济的基本因素之一。从 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看,政策支持是就业措施得以落实的基础。正如二战后日本政府倾力发 展第二产业,大量引进和投资于重化工业,结果提高了这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扩大了企业 规模,随着主要经济部门规模的扩大,全社会的就业规模也急剧扩大。当前,日本经济结构 和就业结构正在经历第三产业化,政策的就业措施应转向积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扩大不仅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民收入的提高,而且是吸纳就业人口 比重最大、增长最快、最具潜力的产业。因此,适应并促进这一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意义重 大,发展第三产业是主导趋势。支持第三产业发展就要对技术革新加大力度、加快步伐。这 包括一系列有战略意义的政策措施:加强学校教育,培养科技人才,进行技术革新使现有技 术和产品更具复合化和体系化,为科技发展奠定基础;有选择有重点引进,强调技术的实用 性,在引进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改造和创新,提供适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这是实 现景气恢复,解决当前就业压力,控制失业率持续上升的根本所在。政府应当制定配套经济 改革措施以及经济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顺利转型。此外,落实就业政策还需从 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 一) 完善就业机制 1 、技能培训是再就业工程的重要任务,要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特别强调把教育、训练、 研究等人的能力开发同经济增长联系起来加以考虑。 2 、搞好就业服务,中央、各都、道、府、县以及具体运作的基层机构通力合作。通过构 建以政府为主体的就业服务网络,在全国形成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 3 、搞好社会保障,并同时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采用“推”、“拉”结合的办法。“推” 是规定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有一定期限后依靠民政救济生活。“拉”包括三个方面:提供 经济上的支持;提供职业信息和咨询;通过培训提高失业人员的求职和创新能力。 ( 二) 提供经济补贴和优惠贷款 即对增加就业岗位、雇用失业人员的企业直接给予经济补贴:由政府向增加就业岗位、 招收失业人员的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尤其是有针对性的鼓励广大中小企业扩大雇佣,千方百 计创造就业岗位。泡沫经济崩溃后的1 9 9 2 年至2 0 0 2 年,日本共出台1 0 个主要经济政策,以宽 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促进企业改革,恢复生产进而实现就业岗位的增加。比如1 9 9 8 年的“紧 急经济对策”,在财政拨款近4 0 万亿日圆中有1 兆日圆作为就业资助,创造就业机会1 0 0 万个; 2 0 0 0 年劳动省推出的新就业对策又为2 0 0 1 年就业市场创造t 2 5 万个就业岗位。 ( 三) 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行 严格推行现行劳动法律,比如工会法、劳动关系调整法、劳动标准法、职 业安定法、国营企业劳动法、地方公营企业劳动法、 雇佣促进事业团法、雇 佣对策法和雇佣保险法等等,强化对雇佣状态、雇佣结构和创造雇佣机会的职能。因 此,就业政策应以结构性失业为主要着眼点,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