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掣一躲参年 翮掉芗轧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堂撞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堂撞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粼文作者躲夯华翩粹歹慰 签字日期:z 辟铲月加日 签字日期:彤群朔刃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动物文学滥觞于诗经,后代的诗、散文、赋等体裁中均有创作。至六朝 时期,动物赋创作达到了繁盛,留存作品有1 5 0 篇左右,而其中魏晋动物赋就有 1 1 0 多篇,且多名家名作,是六朝动物赋创作的高潮期。魏晋动物赋在题材内容、 咏物模式、艺术手法等方面均有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以史为 纲,追溯动物赋创作的源头、萌芽,至魏晋时期繁盛的缘由。再梳理从建安、三 国到两晋动物赋发展的脉络与时代特征,最终探究魏晋动物赋创作的总体艺术规 律及其地位与价值。本文拟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对动物赋进行溯源。动物赋创作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文学,诗 经首开动物文学先河:在题材范围、言志传统、比兴手法等方面为后世奠定基 础;楚辞则以幻化的动物形象、强化的比兴手法、浓烈的抒情特征引领后世 动物赋的抒情、想象特征;苟子蚕赋可谓第一篇动物赋;先秦寓言中的动物 描写也以其情节化、拟人化、民俗化影响了后世动物赋的创作。两汉动物赋则是 动物赋创作的开端,在题材内容、物我关系、咏物模式等方面为魏晋动物赋的创 作开拓了广阔的表现空间。 第二部分,论述魏晋动物赋的创作概况及其兴盛因由。魏晋动物赋无论从数 量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动物赋创作的繁盛。这既与儒学衰微、玄学兴起的时代思 想背景密切相关,又是赋文学发展的必然:赋体本身具有的铺排描绘特征、游戏 娱乐功能,使动物赋创作达到繁荣。 第三部分,论述建安动物赋的艺术特色。建安动物赋在继承两汉传统的基础 上,做出了很大开拓。题材方面:鸟类赋大量出现,具有殊质、能体现时代精神 的动物经常被吟咏,同题共作现象突出;表现内容方面:建安动物赋多是“兴志 而赋”,重个体意识的表达,物我关系浑融;艺术上:建安动物赋在语言、修辞、 结构方面体现出华美的追求。建安动物赋的代表作家是曹植,其赋作以飘逸脱俗 的选材、以情纬文的言志、故事情节的重视、辞采华茂的语言,在当时独领风骚。 第四部分,论述对三国动物赋的艺术特色。三国动物赋数量较少,处于建安 到两晋动物赋的过渡时期,但也有其独特性。在三国中,魏代动物赋成就最高: 题材上,对兽类赋、虫类赋都有开拓;言志方面,则出现了祥瑞颂圣、隐喻讽世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纯咏物的作品;在艺术上开启了两晋“写物图貌”的新趋向。蜀、吴动物赋 仅存三篇,题材、体式、意旨都明显受到荀子赋蚕的影响。 第五部分,论述两晋动物赋的艺术特色。两晋动物赋是魏晋动物赋创作的高峰期。 题材上,既开拓出许多新的题材对象,又对传统题材有新的拓展;言志则表现出 儒道兼有的多元特征;而写物图貌、重“物”疏“我”是其咏物的新趋向;对“美 丽之文”的追求,对动物赋创作观念的有益探索,则显示其艺术上的发展与自觉。 两晋动物赋作家中,傅咸成就较高,个性也显得殊异:他的赋作题材新鲜;内容 上融入儒家审美、思想传统;重“我”疏“物 的咏物模式也异于时人。 总体观之,魏晋动物赋有以下特征:题材上,鸟类赋和虫类赋较多,而鹦鹉、 蝉、马和龟又是四种最常被写到的动物,这样的取材特征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 在咏物的模式上,魏晋动物赋体物渐趋细致,言志则渐趋复杂:既有明德载道, 也有个人情致的抒发;在动物与书写者间的“物 “我”关系上,疏离和融合的 变化常受时代文化环境的影响。 魏晋动物赋,虽只是赋中小类,但集前代动物文学之大成,映现出了时代政 治文化变迁。同时承载着文人复杂情志与才思,体现出了咏物手法、赋体艺术之 发展,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成就,为后代动物文学提供可资效仿、借鉴的范例和 资源。 关键词:魏晋动物赋发展脉络艺术特征曹植傅成 分类号:1 2 0 7 6 2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s t u d yo na n i m a l sf hi n 、7 ia n dj i nd y n a s t i e s ( a b s t m c t ) i j t e r a f yo fa i l i m a l sb e 西n so ft h eb o o ko fs o n g s ,】bt h es i xd y n a s t i e sp e r i o d ,t h e 锄i m a l sf uh a v eb e e nn o u r i s h e d ,t h ew o r k sr e t a i n e da b o u t1 5 0 ,t h ea i l i m a l sf ua r c a b o u t1 1 0 ,t h es i 】【d y n a s t i e sa n i m a lr e a c h e dac l i m a x w e i - j i na n i m a lf uh a si t so w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l a w si nt h e m e ,m o d e la n da n i s t i ct e c l l i l i q u e s ,s oi ti sw o n h 舀v i n ga c l o s e rs t u d y b a s e do nl l i s t o 彤7 n l ea n i c l ew i l l 酉v ea 笋a s po ft h es o u r c e so fa i l i m a l s f ua n dt h er e a s o n so fp r o s p e r o u si nt h ew e ia n dj i n i tw i l lr e v i e wt h es e q u e n c e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w e i j i na n i m a lf u ,a n de x p l o r ei t sw r i t i n g sa n dt h e0 v e r a l ls t a t u so f t h ea n sa n dv a l u e n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西v eat r a c e a b i l i t yo ft h ea n i m a l sf u t l l ew r i t i n go fa n i m a l sf u c a nb et r a c e db a c kt ot h ep r e q i n ,7 n l eb o o ko fs o n g sl a i dt h ef b u n d a t i o no fe x p r e s s a s p i r a t i o n sa n dt e c h n i q u eo fb i - x i n g c h uc ig i v ead i r e c t i o ni ni m a g eo ft h ea n i m a l , e i l l l a n c e db i - x i n g ,h a v es t r o n ga t m o s p h e r eo fl y r i cf e a t u r e s s i l k w o 瑚f uw a st h e f i r s ta n i m a l sf u f a b l eo ft h ep f e q i na l s oh a v ee 骶c t e di nt h ed e s c r i p t i o no f a n i m a l sf h ,s u c ha si np e r s o n i f i c a t i o n ,p l o ta n df 0 1 k l o r e a sb e 酉n n i n go ff u ,h a n a n i m a lf uo p e n e du pav a s ts p a c ei nt h et h e m e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帆e e nm a t t e ra n d p e o p l e ,a n dm o d e l o f c i h a n t i n gt h i i l g s 7 1 1 l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t a l k sa b o u tt h ew 色i ,j i na n i m a l sf ui np r o f i l ea n dt h ec a u s e o fp r o s p e r i t y w 硝,j i na n i m a l sf uh a v er e a c h e daf l o u r i s hp e r i o di nn u m b e fa n da n s 1 1 1 i si st h ei l l e v i t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l i t e r a t u r c f ui t s e l fh a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e di l lo f g a m e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 ,如da l s or e l a t e dt ot h er i s eo fm e t a p h y s i c s 锄dt h el i t e f a t i s c o n c 印to fl i t e r a t u r e ”n o n u t i l i t a r i a n ,t h eg e o p o l i t i c a ls i t u a t i o n ” n et h i r dc h a p t e ro nt h ea no fj i a n a na n i m a lf u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豳j i a l l a n a n i m a lf u sh a sm a d e 伊e a t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t h es u b j e c t ,al a 唱en u m b e ro fb i r d sf i l a p p e a r e d i ti s a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w h i c he m b o d yt h es p i i i t0 ft h et i m e s ,t h es a m e p h e n o m e n o nh a sm a d ep r o m i n e n ti nt h ep e 渤册a n c eo fc o n t e n t h lp e r f b 珊a n c eo f c o n t e n t ,j i a n 锄勰i m a l s百v e nm o r eo d ef o r舡p i r a t i o n加dr e - e x p r e s s i o no f i n d i v i d u a l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l na na n ,j i a n a na n i m a l sg i v e nl a n g u a g e ,f h e t o r i ca n d 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 t m c t u r eo ft h eb e a u t yp u r s u i t r n l eb e s tw r i t e ri sc a oz h i c h a p t e ri v d i s c u s s e dt h ew 萌,s h ua n dw ua n i m a l sf ua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1 l e r c a r ef e wa n i m a l sf ui nw d ,s h ua n dw u w ha n i m a l sf uh a v et h r e ea c h i e v e m e n t s :f u a b o u tb e a s ta 1 1 dh l s e c t sh a v e d e v e l o p e d ; i t a p p e a r e d w o r k sa b o u e x t 0 1 m e n t a u s p i c i o u s ,o d et os a i n t ,m e t l p h o ra n dp u r ec h a n tt h i i l g s i na n so p e n e dt h ej i n d y n a s t y ”d e s c r i p t i o nf o ra p p e a r a n c e ”a st h en e wt r e n d s h ua n dw u0 n l yh a v ct h r e e a n i m a l sf u c h a p t e rva n a l y s i s e dt h ea nc h a r a e t e d s t i c so fj i nd y n a s t ya n i m a l i ti st h ep e a k p e r i o df o rt h ew r i t i n go fa n i m a l sf u ,o p e n e dm a n yn e wt h e m e st a r g e t sa n dn e w d e v e l o p m e n t ;c 0 n v e yo n e sa s p i r a t i o ns h o w e dac o m b i n a t i o no f ( 、o n f u c i a n i s ma n d 7 r a o i s mm u l t i p l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ep u r s u i tf o rb e a u t i f u la n i c l ea n dt h eu s e f u l e x p l o r a t i o ni nc r e a t i v ec o n c e p t sr e p r e s e n t e da st h ea r t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c o n s c i o u s l y f u x i a nr e a c h e dt h eh i 曲e ra c h i e v e m e n t si nj i n ,a l s oa p p e a r e dd i s t i n c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af 诧s ht h e m e h er e i n t e 斟a t e dc o n f u c i a na e s t h e t i ca n ds p i r i t u a lt r a d i t i o n s ,h e a v y ”i ”i n 行e q u e n t ”o b j e c t s ”,a n dt h ep a t t e mi sd i f 琵r e n t 行o mw r i t e r sa tt h a tt i m e c h a p t e rv i ,e x p l o r e dt h el a wo fa n i l l l a l f u ,sa r t g e n e r a l l ys p e a k i n w e i ,j i n a n i m a lf l le n d o w e dw i t ht h ef o l l o w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e m em a i n l ya b o u ti i l s e c t s a n db j r d sb a s e do nt h e i rs p e c i f ! i cc u l t u r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 s i tb e c a m em e t i c u l o u si n m o d a l i t i e so fw 西,j i nf ua n i m a l sf ua l l ds t a t e m e n t g r o w i n gc o m p l e x ,c o n v e y i n g t n l t ha n d e x p r e s s i n gp e r s o n a l e m o t i o n s h l r e l a t i o n s h j pb e 时e e n锄i m a l sa n d w r i t e r s ,a l i e n a t i o n 觚di n t e 日a t i o no ft h e 仃e q u e n tc h a n g e si n f l u e n c e db yt h et i m e sa n d c u l t u r a l 舢t h o u g ha - i l i m a l sf ui nw 西a n dj i no n l y 彻eo ft h ec a t e g o r i e s ,i ti l l t e g r a t e d f m i t i o np r e v i o u s 砌m a l sl i t e r a t u r er e n e c t e dt h et i m e sa n dc u l t u r e ,b e a r i n gt h el i t e r a t i m p l e xe m o t i o n 锄dw i s d o m ,柚dh a sb e e nm a d eah j 曲e ra e t l i e v e m e n t si nl i t e r a t u f e h i s t o r y p r o v i d e se x a m p l e sa n dr e s o u r c e sf o rf u t u r eg e n e r a t i o n si na n i m a l l i t e r a t u r e 】 _ 了w o r d s :a m i m a l sf u i nw e i a n ( 1 j i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c a o z h if u x i a n c a t e g o r yn u m b e r : 1 2 0 7 6 2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序言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川,咏物自然成为文学最常 见的题材类型之一。动物类题材,相较其他类咏物题材在文学表现方面更具有独 特性。动物是动态的、更接近于人的生命形式,更能引起人的情感共鸣,作为人 们抒情达意的媒介,所以“动物 类是很有文学意味的题材。而赋是先唐与诗 并驾齐驱的主要体裁之一。且“赋者,铺也,铺采搞文,写物图貌也”船1 ,可见 赋是善于体物之文学。简单说来,所谓动物赋,就是吟咏动物的赋作。动物赋早 在汉代就得到重视,班固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西汉辞赋的种类篇目时,就提 到动物赋有“杂禽兽六畜昆虫赋十八篇”。至于动物赋的分类,汉书艺文志 把动物赋分为四种:禽、7 兽、六畜、昆虫:其实应把六畜分归入禽和兽,所以实 为三类:鸟、兽、虫。文心雕龙诠赋论到赋的题材分类时,把动物类赋通 称为“草区禽族 。文选序在对咏物赋分类时,把动物赋分为“鱼虫禽鸟之流”, 而禽鸟又可归为鸟类,实际把动物赋种类分为鸟、虫、鱼三类。而从文选选 文中有“鸟兽”一类赋可以看出,作者把兽类赋亦作为动物赋的一种,因而综合 文选序对动物赋的分类,文选把动物赋分为:鸟、兽、鱼、虫四类。文 选的分类得到了后学的认可。如陈元龙的历代赋汇对动物赋的选录按鸟、 兽、鳞、虫四类进行。佩文斋咏物诗选康熙序中亦曾提及“虫鱼鸟兽 。鸟、 兽、鳞、虫分法较鸟、兽、虫、鱼方法似更全面,因鳞涵盖的范围比鱼广,涵盖 了水中游的所有动物,所以本文就依历代赋汇把动物赋分为:鸟、兽、鳞、 虫四类进行论述。 动物类文学虽滥觞于诗经,而其创作却是随六朝赋文学的繁盛迎来高潮。 六朝有1 1 0 0 多篇赋作,动物赋就有1 5 0 篇左右,可见动物赋是六朝赋研究中不 可或缺的,而其中魏晋动物赋就有1 1 0 多篇,是六朝动物赋创作的高潮期,魏晋 又是文风发生巨大改变的时代,这在动物赋中亦有体现,所以本文拟以魏晋动物 赋作为研究对象。 纵观魏晋动物赋的研究,论文不多。对魏晋动物赋的作整体和专门研究的论 文,仅有许结教授的明心物与通人禽对魏晋动物赋的文化思考一篇。在 此文中,许教授高屋建瓴,从文化角度对魏晋动物赋作了整体观照。另有论文两 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篇:高德耀教授的曹植的动物赋,从单个作家研究入手;查金萍的汉魏六 朝鸟兽虫赋三题,把魏晋动物赋纳入先唐动物赋作整体观照。这三篇论文,或 把魏晋动物赋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共性,或从单个作家动物赋入手,缺乏对魏晋 各段动物赋不同的文学个性及其发展演进的考察。包含魏晋动物赋的咏物赋研究 论文有六篇,硕士论文一篇,专著一本。这些论著或把动物赋与其他类咏物赋一 起作为一个整体来关注,如池万兴教授的论魏晋南北朝咏物小赋、毕万忱教 授的论三国咏物抒情赋的时代特征等,缺少对动物赋与其他类咏物赋相区别 的个性的关注;或如廖国栋先生的专著魏晋咏物赋研究、鲍恩洋的硕士论文 六朝咏物赋研究等,单独论述了魏晋动物赋,但仍以动物赋的共性为研究对 象,忽略了魏晋动物赋各段的独特艺术个性,没有对动物赋在魏晋的发展脉络进 行梳理。对某类动物赋的研究,则多关注鸟类赋,研究论文如鲍恩洋的论贤人 失志与汉魏禽鸟赋创作,王晓卫的魏晋的鹦鹉赋与当时文士的英才情结等, 此类文章对动物赋的研究有一定的贡献,但只是局限于某类或某种动物赋的范 围,未涉及对魏晋动物赋全貌的考察。 综而言之,目前对魏晋动物赋的研究,缺少对文本本身及其发展规律、创作 个性的深入研究。所以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以魏晋动物赋作为研究对象,试采 用文史结合的方法,从文本出发,深入探讨魏晋动物赋的艺术规律。把魏晋动物 赋作为赋史上发展的一环,通过纵向梳理以及横向的跨文体比较,揭示魏晋动物 赋的独特艺术风貌。 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动物赋溯源 动物文学的创作随着魏晋动物赋的繁盛而达到了高潮,但绝非一蹴而就,而 是经过了漫长的文学积淀。研究魏晋动物赋就毖须追本溯源,本章拟就先秦两汉 描写动物的不同文学体裁对魏晋动物赋发展的影响展开论述。 第一节丰厚的积淀先秦动物文学 神话作为文学的源头,其中不乏动物形象。有的表现先民对自然界的敬畏, 如女娲补天神话,正是因为往古之时“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口1 ,才出现了 大神女娲“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h 1 ;再如后羿的神话,后羿之所 以会被誉为神箭手,是因其“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 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禊输,断修蛇于洞庭,擒封希于桑林川5 1 ,保证了人 类的生命安全。有的则含有自然或图腾崇拜意识,如商民族的始祖契是简狄吞食 燕卵而生,显示的是对鸟图腾的崇拜;再如烛龙的神话:“钟山之神,名日烛阴, 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 无瞢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m 1 显示的则是对龙图腾 的崇拜。但神话中的动物并没有被做为审美对象进行书写,正如许结教授所论: “神话中的动物形象的神圣或凶险,只是原始文化的崇拜与敬畏,并无独立的文 学意义。 口1 因而本文不作单独论述。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为诗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清代俞 炎在咏物诗选自序中云:“故咏物一体,三百篇导其源 ,肯定了诗经 作为咏物源头的事实。作为咏物一种的动物题材,亦是导源于诗经。四库全书 总目咏物诗提要中又云:“昔屈原作桔颂,苟况作蚕赋,咏物之作萌 芽于是,然特赋家流而。”此观点认为,咏物之作萌芽于赋体文学、源于屈原与 苟子的赋作,这种说法虽欠妥,但亦可了解赋之咏物、咏动物自此亦已发端。所 以此章梳理先秦动物文学脉络,笔者试从动物文体的发端诗经,以及赋 中咏动物的的源头楚辞、苟卿蚕赋论起。先秦除了诗赋外,动物形 象亦较多出现在另一种文体散文中,尤其是散文的动物寓言中,所以在追溯 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先秦动物赋源流时,本文亦有论及。 一、咏动物文学之先河诗经 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群,可以 观,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论学诗的意义 倾向于政教文化功能,但仍把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作为其中的一条,可见孔子对 诗经中记载的鸟兽草木之多是颇有认同的。笔者作过统计,诗经中出现 过动物的篇目有1 4 5 篇左右,接近诗经全部篇目3 0 5 篇的半数。诗经沪中 以动物命名的篇目,许结教授在魏晋动物赋的文化阐释中曾作过统计,有 3 8 篇。虽然诗经中的动物多为比兴之用,并没有成为文学舞台的主角,但 其动物描写,对动物文学尤其是后代动物赋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不容置疑 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以简略说明: ( 一) 开题材之先河 诗经中,涉及到了鸟、兽、鳞、虫等各种动物,据( 三国吴) 陆玑的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记载,就动物而言:鸟类2 3 种,兽类9 种,鱼类1 0 种、虫类1 8 种。虽不能涵盖诗经所咏动物全貌,但亦可见所载动物种类之 多。魏晋动物赋所咏动物品类,多不出诗经之范畴。诗经对动物原初性的描 绘,为后代动物赋作家定下基调,更为重要的是诗经中动物所蕴含的形象意 蕴为后代所继承发展。如小雅鹤鸣:“鹤鸣于九天,隐居于野”,用“鹤 以比隐居世外的贤才,后代赋显然受其影响,如西汉路乔如的鹤赋、建安王 粲的白鹤赋、东晋桓玄的鹤赋等皆是如此。蝉在诗经中是一种作为 季节表征的时令虫,如豳风七月:“四月秀姜,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 陨箨。”蝉在后代动物赋中出现时都不离此意,如东汉蔡邕的蝉赋、建安曹植 蝉赋、西晋傅玄的蝉赋等。商颂玄鸟日:“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燕子被作为图腾丽崇尚,后代也多颂其德,如西晋时期夏侯湛的玄鸟赋、傅 咸的燕赋、卢谌的燕赋等。 ( 二) 诗言志传统 尚书尧典谓:“诗言志,歌咏言”。诗经用动物以比兴,是有所寄 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托的:有歌功颂德诗,如商颂玄鸟、大雅卷阿;有怨刺诗,如邶风燕 燕、廊风鹑之奔奔;有婚恋爱情诗,如周南关雎、秦风晨风等 等。诗经“诗言志”的传统,对后代动物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代赋咏动物 大多是有所寄托的,两汉多明德载道,魏晋多抒情言志。而诗经作为儒家的 经典,明德载道的意味更加明显,后代赋对此传统多有继承。汉代现存的动物赋 大多是以此为创作的出发点,而魏晋时也多有歌功颂德篇目留存,如三国魏缪袭 的青龙赋、吴杨泉的蚕赋、西晋王虞的白兔赋等。 ( 三) 比兴手法 诗经中的动物描写多出现在诗歌的开头,有比兴之意。所谓“比 、“兴 者, 朱熹诗集传作如是解释:“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辞。比者,以彼物比 此物也”。如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诗 开篇以“鸿雁于飞”来比奔走于野的使臣;再如小雅鹿呜:“嗷嗷鹿鸣,食 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其中以鹿聚集于野来比附宴饮宾朋。比兴寄托 的手法为后代动物赋所继承,如东汉赵壹的穷鸟赋以穷鸟自比现实中遭受困 境的自己;西晋潘岳萤火赋以萤火虫比贤臣;西晋傅咸燕赋以燕比进止 有序的君子,西晋成公绥乌赋中以“乌”比忠孝的人臣等篇都是如此。 ( 四) 第一篇动物诗豳风鸱鹗 豳风鸱鹗是中国出现的第一首动物诗,亦是动物文学的开山之作。它 不像诗经中其他篇目仅把动物作为比兴之用,此诗是一首禽言诗。全诗通篇 用比,以一只母鸟的口气,倾诉被猫头鹰破坏巢穴抢走孩子的悲痛,及辛劳育子 的情形,并不时透露出对自己危险处境的担忧。这首诗肯定是有所寄托的,但是 否像史记鲁世家、尚书金鹰、毛诗序等篇所言:“周公救乱也,成 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日鸱鹗 伽,是周公所作赠成王以 名己之志,亦不可确知。 从此诗的字里行问,能感受到诗歌对强者恃强凌弱的批判和弱者奋勇御敌的 赞美。这种通篇用比的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用比附手法阐述扶弱抑强的主题, 后代赋也多有继承,如西汉无名氏所作神乌赋、建安曹植的鹞雀赋、蝉 赋等篇都是由之而来。 二、抒情比兴的强化楚辞 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屈原所作楚辞“得江山之助 口1 。刘勰论其成就时,曾做如此评价:“故 才高者菀其宏才,中巧者猎其艳词,吟讽者衔其江山,童蒙者拾其香草州1 0 1 ,故 其“衣披词人,非一代也 n 。可见,楚辞对包括动植物在内的自然风物的 描绘是后代文学师法的典范,其“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n 幻 的抒情比兴传统,对动物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一) 幻化的动物形象 楚辞赋中出现的“幻化的动物 ,是指作者想象中的虚幻世界的动物,是作 者幻境的组成部分。如离骚中写屈原神游于天宇时,出现了很多现实中不曾 有过的、神话中出现的动物,如鸾皇、凤鸟、蛟龙、瑶象等。这些动物充分显示 了作者浪漫奇诡的想象力。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诗经中的动物多是生活中实 有的动物,且多以写实手法进行描绘,因而楚辞幻化动物形象的出现,无疑 是对诗经的突破与补充,为后代动物赋中加入富有想象力的成分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后代动物赋中亦承此传统,展开想象力对幻化的动物形象进行描绘,如 三国魏缪袭青龙赋之写龙,西晋傅咸仪风赋之写风,孙惠龟赋之写 神龟等等。 ( 二) 强化的比兴手法 楚辞继承诗经的比兴传统,在描写动物时亦运用了比兴手法,但与 所要表现的内容紧密相融,具有象征意味。王逸在楚辞章旬序中曾论到:“离 骚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 修美人以媲于君,比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屈原把动物引入忠奸君子小人的比兴象征系统。如离骚,“吾令鸩为媒兮。鸩 告余以不好。雄鸠之鸣逝兮。余猫恶其佻巧 ,便是以“鸩”比忠贤,“鸠 比奸 小:再如涉江:“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埴兮 ,以“鸾鸟凤 皇”比忠贤,以“燕雀乌鹊”比奸小;怀沙之“风皇在敛兮,鸡鹜翔舞 ,皆 是如此。屈原的忠奸君子小人的比兴象征系统,对动物赋的发展影响深远。如建 安祢衡鹦鹉赋中以善鸟“鹦鹉 自比,而以其“闭以雕笼,翦其翅羽”的遭 际来比自己流困官场、怀才不遇的境遇;曹植蝙蝠赋以恶禽“蝙蝠”比奸佞 的监国谒者,斥其“不容毛群,斥逐羽群”;阮籍鸠赋以“鸠”比魏幼主, “狗”比奸臣司马氏,喻示了魏明帝死后,托孤不当导致的时局变更,以及最终 1 0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鸠“为狗所杀 ,司马氏篡权的结局。 ( 三) 楚骚抒情传统 相较于诗经,楚辞更偏向于主观、个人化的抒情。楚辞多表现的 是屈原虽九死犹未悔的理想追求,其深广的爱国情怀、高洁特立的个性感召了后 代无数文人,可以说一部楚辞表现了屈原人生和情感的历程。楚辞强烈 的抒情性在魏晋动物赋中得以体现,其时多有抒情化的动物赋佳篇。如建安应场 的愍骥赋,西晋卢谌的蟋蟀赋、陆云的寒蝉赋等。曹植动物赋更是如 此,其现存8 篇动物赋无一篇不是对现实遭际的申诉,并且这些动物赋都不离屈 赋贤人失志的主题。 三、第一篇动物赋荀子蚕赋 苟子蚕赋第一次把动物引进赋中,开题材之先河。也是继屈原桔颂 把植物作为描写对象后,对咏物赋的一种开拓,标示着咏物类赋题材的拓展。苟 子咏蚕为后代所沿袭,嵇康、杨泉与闵鸿等都写过蚕赋。苟子承袭“诗言志 的 传统,赋以明德载道,其赋具有很强的训诫意味。蚕赋为赋目的是释“蚕理 , 所描写“蚕”的生活习性多与此挂钩:“此失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 屡化而不寿 者与? 善壮而拙老者与? 有父母而无牝牡者与? 冬伏而夏游,食桑而吐丝,前乱 而后治,夏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蛹以为母,蛾以为父,三俯三起,事乃大已。 夫是之谓蚕理 。咏动物以明德载道为后代动物赋所承袭,如上举两篇蚕赋都是 颂帝后之德的,再如魏代动物赋出现的祥瑞颂圣之赋、两晋傅玄傅咸父子明德载 道之赋的集中创作都是典型的例子。苟子蚕赋谐隐式的旬式后代亦有承袭, 如张俨的赋犬。 不过,荀子的蚕赋虽然开赋题材之先河,为动物赋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 尝试,但并没有把“蚕 作为独立审美对象来观照,所以为后代动物赋留下了进 一步开拓的空间。 四、故事化、民俗化先秦动物寓言 先秦散文中对动物赋影响最直接的,要数其中出现的动物寓言。先秦散文中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动物寓言,数量很多,并且多为人耳熟能详:如出自战国策的“狐假虎威”、 “惊弓之鸟 ,庄子中的“井底之蛙”、“朝三暮四”,墨子中的“蛙蝇与鹤 鸣”,荀子“蒙鸠为巢臼 等等。虽然动物寓言作为散文的组成部分,行文的 目的是为了增加文章的说服力以及调节氛围,以为生动、形象之用,但其故事情 节性以及民俗化的特点对后代动物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一) 情节性 动物寓言在散文中的目的不是抒情,是为了使所阐发的道理更生动而设置的 具有动物形象的故事,故富有情节性。如战国策燕策中“鹬蚌相争 的寓 l 舀: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 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 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此寓言通过讲述鹬、蚌、渔翁之间所发生的故事,来阐明大敌当前应联合御 敌的道理,告诫人们,为了眼前利益相互争斗,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获利。 再如庄子秋水中的鸩与鸱的寓言: 南方有鸟,其名为鸩鹅,子知之乎? 夫鸩鸦,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 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鸩鹅过之,仰而视之 日:“吓! ” 庄子借鸩与鸱的故事的讲述,来讽刺惠子对名利的追求。 后代动物赋有许多受其影响,比较注重情节性。如曹植的蝉赋就是通过 讲述蝉为避害迁集宫宇而最终无法逃脱狡童之竿的故事,来倾诉自己现实困境和 最终无法逃脱的悲剧结局。成公绥螳螂赋则是通过讲述“俯飞蝉而奋猛,临 蟪咕而逞壮,距车轮而轩翥,固齐侯之所尚 的螳螂终为黄雀所食的故事,似讽 喻人需谦虚谨慎,不可妄自尊大。其它如傅玄的鹰对兔,通过残篇可知,亦 是围绕鹰、兔展开故事情节的描绘。 1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二) 拟人化 动物寓言另一个特点就是拟人化。故事中让动物开口说话,通过对他们言行 心理的描写,来表现现实的人类世界,以达到形象说理的目的。如战国策楚 策中“狐假虎威 的寓言: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日:“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 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 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以为畏狐也。 此寓言就是通过老虎和狐狸的言行心理展开故事。 再如出自庄子秋水的“坎井之蛙 的寓言: 坎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日:“吾乐与! 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径之崖, 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奸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 之水,而跨踌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东海之鳖左足未 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 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 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此故事通过对蛙、鳖的语言描绘,把坎井之蛙的目光短浅呈现于读者面前。 寓言拟人化的特征亦为后代动物赋多沿承。如无名氏的神乌赋就是通过 盗鸟与雌雄乌的对话和心理描写来叙述故事的;而曹植鹞雀赋为了礼赞勇于 抗争的弱者,全篇亦通过鹞与雀的斗智斗勇的言行展开叙述。 ( 三) 民俗化 。 在民俗化方面,动物寓言对后代动物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口语的大量引入 以及语言的诙谐幽默上。如“鹬蚌相争”寓言中鹬蚌的对话描写:“鹬日:今 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鹬。 模仿人类描写鹬蚌斗嘴,生动有趣;“坎井之蛙”寓言中蛙的语言:“吾 乐与! 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瓮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 还奸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踌坎井之乐,此亦至矣,夫 子奚不时来入观乎? ”把蛙目光浅陋但却洋洋自得的情状描绘得十分生动,令人 哑然失笑。魏晋动物赋中也有很多作品,充满了诙谐的情趣。如曹植鹞雀赋 大量引入口语,模仿公妪调侃,诙谐幽默;再如后代阮籍猕猴赋中沐猴而冠 的情状也颇为诙谐。 综之,先秦以诗经、楚辞、蚕赋、动物寓言等为代表的创作,描绘 动物的手法及思想情感寄托,为魏晋动物赋的发展繁盛奠定了基础。 第二节动物赋创作的开端两汉动物赋 在继承前人咏物类题材的基础上,动物题材在汉赋中被广泛吟咏。东汉班固 的汉书艺文志中记载西汉赋类作品时,对动物赋的数量有过统计:“杂禽 兽六畜昆虫赋十八篇 ,由此可知,两汉动物赋若能保存下来,数量应会超过 这个数字。但大多两汉动物赋已经亡佚,依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和龚克昌的全汉赋评注统计,今仅存1 8 篇,且有些篇目内容已经亡佚或仅 剩残篇,统计如下: 西汉: 贾谊鹏鸟赋( 存) 路乔如鹤赋( 存) 公孙诡文鹿赋( 存) 孔臧鹗赋( 存) 蓼虫赋( 存) 无名氏神乌赋( 存) 东汉: 班昭大雀赋( 存) 蝉赋( 残) 傅毅神雀赋( 佚) 张衡鸿赋( 存) 1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马融龙虎赋( 残) 崔琦白鹄赋( 佚) 王延寿王孙赋( 存) 赵壹穷鸟赋( 存) 刘琬马赋( 残) 神龙赋( 残) 张升白鸠赋( 残) 蔡邕蝉赋( 存) 动物赋自汉代起在赋史上具有了自己的位置,为魏晋动物赋发展定好基调, 为其繁盛做好了铺垫。 一、动物作为主角登上赋文学舞台 汉代以前,荀子的赋蚕由于明德载道的教化目的,并没有真正把蚕作为 审美对象来观照,两汉动物赋的出现,打破了在文学中仅有动物诗的局面,动物 真正作为审美表现的主角登上赋文学舞台。典型的例子如王延寿的王孙赋, 作者把猴子作为文章的主角,抓住了其好动的性格,用了近四百言对其外形及生 活习性作了全方位的描绘。两汉动物赋已经对各类动物展开了描写,如下表: 鸟兽 虫 猫鹤穷雀白鸿乌白马龙文神 王蝉 蓼 头赋鸟赋 鸠 赋赋 鹄 赋虎鹿龙孙赋 虫 鹰赋 赋赋 赋赋赋赋 赋 2 11211 11 1111121 从上表可知,两汉动物赋已经存在鸟、兽、虫三类动物,所描写的动物达 1 5 种。其现存1 8 篇中,鸟类赋就有1 0 篇,这就为后代动物赋发展奠定了以鸟 类赋为重心的格局,也为后代动物赋题材发展留下了开拓的空间。 二、汉代动物赋“物、“我”之间的关系 1 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当汉代动物赋真正把动物当作审美对象时,动物赋中的“物”客体,“我” 主体,就真正产生了。并且在汉代动物赋中“物 、“我”之间的两种关系一 一“物”、“我疏离和“物 、“我”相融都已经出现,这为后代动物赋提供了处 理“物 、“我 关系的渠道。两汉动物赋中多“物”、“我”关系疏离的篇目。 如路乔如的鹤赋,借写鹤报恩来颂来颂梁孝王之德;孔臧的蓼虫赋,通过 蓼虫“幼长斯蓼,莫或知辛”,来进行“逸必致骄,骄必致亡”的说教;孔臧的 鹗赋全文并没有对鹗进行描写,而仅是抒发见鹗所感。在这些赋中,“我 对“物”的观照仅是作为异于己的第三者,还没有真正融入人类更深层次的生命 体验,使文章缺少引入入胜的浑融境界。由此可见,汉代动物赋把动物作为专门 的描写对象,多是作为现实生活场景的组成部分做外在的观察描写,缺少亲近感。 “物 、“我”关系相融的篇目在汉代已出现,但篇目较少。如赵壹的穷鸟 赋,把自己比附成了一只穷鸟,表现其左右逢难的处境:“罩网加上,机阱在下, 前见苍隼,后见驱者,缴弹张右,羿子彀左,飞丸激矢,交集于我。尤为可贵 的是,他对穷鸟在此处境下的“内心 进行了刻画:“思飞不得,欲鸣不可,举 头畏触,摇足恐堕。内独怖急,乍冰乍火。”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内心的焦灼不 安,真正达到了物我相融的境地。较前代文学作品描绘动物仅限于个别字句以及 外形动作描写,已有了较大进步。另如公孙诡文鹿赋,作者以文鹿自比来谢 梁王的知遇之恩,亦是如此。 三、体物写志 汉代动物赋继承“诗言志 的传统,是有所寄托的,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 l 、体物以载道。在这类动物赋中,“体物”的目的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某种思 想观点,这些赋体现了时人的思想意识。有的以为教化之用。如贾谊的鹏鸟赋 通过与猫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三学习攻略-主题班会课件
- 2025年餐饮营销方案策划主题
- 2025年暑期工作方案
- 2025年瓦楞彩钢夹芯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环保型聚烯烃阻燃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药学情景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宇翔职业技术学院《供配电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四校2025届初三下学期第一次周考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四川农业大学《三字一话》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丽水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物理试题二模冲刺试题(六)含解析
- 四年级语文国测模拟试题 (1)附有答案
- Chap-17垄断竞争(经济学原理 中英文双语)
-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规范:5.山东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 “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评审汇报材料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最新)
- 单相变压器精品课件
- 停电作业工作票配电填写模板
- 最新EXCEL上机操作练习题1
- 海天注塑机日常点检表
- 换发药品生产许可证自查报告格式
- 吊篮四方验收表
- 严重障碍量表SIB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