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寇准诗歌研究(1).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寇准诗歌研究(1).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寇准诗歌研究(1).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寇准诗歌研究(1).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寇准诗歌研究(1).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摘 要要 寇准是北宋初期一位颇具特色的诗人。他始终坚持以风骚为诗作创作的思想宗 旨,用抒情的方式体现他对风骚精神的追求。寇准的不同题材的诗歌在风格上有很 大差别。咏怀诗内敛含蓄、深沉婉转,并随着各个时期寇准的生活变化这种诗风逐 渐稳定成形。前期的咏怀诗以直抒胸臆为主,语言切直,情绪较为高扬,但是在部 分作品中,内敛含蓄、深沉婉转之风已初露端倪;中期以感伤为主,景物描写较前 期增多,含蓄诗风逐渐形成;后期心情渐趋平淡,借景抒怀成为主要的情感表达方 式,注重在生活细节的描写中隐含自己的情感,含蓄手法更为成熟。寇准的写景诗 最受后世推崇,这些诗作以清幽荒冷之景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出含蓄不尽、意味 深长的特点。咏物诗数量虽少,却是寇诗中最有特色的一类诗作,清新明丽、活泼 俏皮,一扫咏怀诗的感伤情调以及写景诗的凄冷荒凉所带来的抑郁之感。酬赠诗能 摆脱宋初诗坛唱和之风盛行的应酬习气,而以真挚的感情和深沉的感慨打动人心。 在诗歌沿承上,寇诗既受到晚唐清苦、精雕诗风的影响,又有王、韦的白描手法所 表现出来的清淡诗风的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 寇准 创作思想 诗歌题材 诗歌源流 白描手法 ii abstract kouzhun is a characteristic poet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he always uphold fengsao creative ideas for poems purposes, the situation in ones own way embodied the spirit of his fengsao pursuit. in addition, different topics of kouzhun poetry is in a style very different. yonghuai poetry are implicit and deep sophisticated. and, with each period of life changes such poetry wind gradually stable shape. advance to directly express writing on the plain, direct language period. medium to reach main features describe severe increase in implicit poetry evolved; late mood is becoming dull, a major voice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with emphasis on the details of life in their own feelings about implied, implicit approach more mature. his scene poetry are mostly conanized.these poems describe typical cold scene, demonstrate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s. although the small number of yongwu poetry, but they are category features poetry, pure and fresh, bright and beautiful, vivid and nifty. consensus, definitively swept off sad feeling of loneliness poetry brought by the yonghuai poetry and scene poetry.chouzeng poetry can cast off the claptrap habit from the responsory fash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ong dynasty.with his sincere sensation and deep sigh with emotion touch people.from evolution aspect,the poetry of kouzhun are affected not only by poor and chastening poetry style in the late of tang dynasty but also affected by insipid poetry style of wang wei and wei yingwu key words: kou zhun inditment ideas poesy theme origin and spread line drawing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 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1 引引 言言 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县北)人,生于大名府(今 河北大名) 。其先出于上谷昌平,在汉代“世为著姓” ,后衰废,少年寇准“不修小 节,颇爱飞鹰走狗” ,在母亲的教诲下,改过从新,刻苦学习。太宗太平兴国五年 (980) ,十九岁的寇准荣登“龙虎榜” ,中乙科第三十五名,解褐后,授大理评事, 知巴蜀归州巴东县,又知大名府成安县。在二县治理期间,寇准的政治才能崭露头 角,很得百姓信赖, 宋史寇准传上说: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唯具乡 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从此,寇准一路升迁,并逐渐得到太宗的赏识, 据长编卷三十八记载: “上嘉叹曰: 此真宰相才也。 又尝语左右曰: 朕得寇 准,犹唐太宗之得魏郑公也。 ”淳化五年(994)升任参知政事。咸平六年(1003) 四月,契丹入侵,战于望都县,副都部署王继忠陷于敌。六月,寇准转兵部侍郎。 景德元年(1004)七月,宰相李沆卒,八月,寇准拜相,九月契丹大举攻宋,直指 澶州城下,威逼京城,真宗皇帝大为震惊,满朝文武惊恐万状,王钦若、陈尧叟之 辈则极力主张“南幸” 、 “西幸” 。寇准数次批驳这些逃跑主张,痛陈利弊,拿出亲 征方案。在寇准的坚持下,真宗才勉强决定亲征,取得澶州之役的决定性胜利。 宋 史寇准传中较详细地记录了寇准在澶渊一役中的领导作用, “帝尽以军事委准, 准承制专决。号令明肃,士卒喜悦。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诏士卒迎击,斩获太半, 乃引去。 ”但是战争还没有结束,真宗便要求以百万岁币换取和议,寇准无奈之下, 只好答应,但是严令和议使臣曹利用所允岁币不得超过三十万。寇准以其才干和气 魄力挽狂澜,居功至伟。然而战事刚一结束,真宗便听信王钦若等小人的谗言,开 始疏远寇准,于景德三年罢去寇准相位。这次罢相之后,寇准的政治生涯开始下滑, 基本上都是在地方上任职,虽然在天禧三年(1019 年) ,寇准又曾再度入相,但是 此次入相却是因为寇准迎合真宗,向真宗进献天书而得以升任。次年丁谓、曹利用 宋孙抃.寇忠愍公准旌忠之碑.四部丛刊三编集部.忠愍公诗集.卷首 元脱脱.宋史寇准传.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 6 月(1993 年 3 月重印).p9531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第三册卷三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79 年 8 月.p818819 同 p9532 2 以“谋反”罪名构陷寇准,相位再次罢免,并且一年之中获三道贬召,于乾兴元年 (1022 年)贬往广东雷州。雷州乃濒临天涯海角的荒蛮之地,病痛缠身的寇准于第 二年因疾卒于雷州贬所,成为又一个悲剧式的英雄人物。 寇准在官场四十余载,不仅成就了一番丰功伟业,而且在诗歌创作上也十分用 心。他在知巴东任期间,曾自选一百多首诗编为巴东集 。在寇准去世后,范雍 又辑得轶诗约百篇与巴东集合辑为寇忠愍公诗集 。 近代以前,诗家对寇诗的评价主要是在寇准诗集的序跋当中,亦见于部分诗话 著作中。议论的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寇准诗风的整体评价, “含思凄婉”的诗 风得到普遍的认同,并予以较高的评价,认为寇诗“峻格高远” 、 “骨韵特高” ;二 是对寇准诗歌的定位,方回在送罗寿可诗序中把寇准定位为晚唐体的代表人物 之一,这种说法为后人广泛接受。 近代学者的研究主要是从 90 年代开始,多为寇准性格、领导才能、生年的探 讨。值得一提的是吴鸥的寇准诗集版本源流考略 、王晓波的寇准年谱以及 林伟的硕士论文寇准诗歌研究 。王晓波的寇准年谱除了对寇准事迹进行编 年,还对寇准的诗歌做了大致的分期。林伟硕士论文把寇准诗歌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描述,详细论证了不同时期的诗作风格。另有一些文学史、诗歌选本开始注意到寇 诗艺术风貌的多样性,不少论者将寇准视为晚唐体的盟主。 寇准的诗虽然比不上众多的大家、名家,但是在宋初的文坛上,他独特的政治 地位以及积极的诗歌创作态度决定了他还是颇具影响力的。然而相对于他的诗坛地 位而言,学界对他的诗歌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 本文拟从创作思想论、题材论、源流论三方面对寇准诗歌进行分析和把握。 3 1 创作思想论创作思想论 寇准作为科举取士的文臣宰相,对诗歌有着特殊的喜好,有记载说他“好为诗” , “自其少年从仕,以至立朝退处,欢愉逸乐,激烈愤惋,无不并见于诗”。他 还经常组织或者参加一些诗会之类的活动,这些诗会在其诗作中不止一次回忆起, 如“此夕南轩宿,论诗万虑忘” ( 与诗友会宿 ) ,由此可见他是非常喜欢与人论诗 的。然而,遗憾的是,他似乎并不喜欢自己的言论见诸他人,每次撰写文章“余稿 都焚灭弃去,虽至戚不得见。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寇准的诗歌中窥探到他的诗歌 创作思想,现摘要如下: 风骚中旨趣,山水裹心情。书怀寄韦山人 风骚高处谢知音,公退何妨纵野吟。春郊闲望 簪组心还倦,风骚志未衰。掩卷 有趣穷风雅,无机敌杳冥。秋怀 诗穷雅道皆清唱,官重名曹未白头。寄献广南许虞部 苦吟空自叹,风雅道由衰。水阁夜望书怀 疏林频落叶,孤僻继离骚。寓居有怀 不知千载后,谁更继离骚。赠隐士 霜风开落叶,还欲续离骚。宿江西寺 寇准诗集中与诗歌创作相关者有九处。不难发现,这些论诗诗都有一个共同之处, 就是以“风骚” 、 “风雅” 、 “雅道” 、 “离骚”等词作为诗歌创作的思想追求,且这种 追求贯穿始终。 1.1 风骚精神的阐释风骚精神的阐释 “风” 、 “雅”指的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早在先秦时期, 诗三百 就与儒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诗三百” , 毛诗序对风雅 宋孙抃.寇忠愍公准旌忠之碑.四部丛刊.三编集部.忠愍公诗集.卷首 宋辛敩.再开莱公诗集后序.四部丛刊.三编集部.忠愍公诗集.后附 同 4 作了具体的解释: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 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 焉。 ”毛苌依诗作的内容来区分风雅,认为诗人作诗,要反映国家、天下、四方之 事。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对毛苌的观点进行了进一步阐释: “一人者,作诗之 人。其作诗者,道己一人之心耳,要所言一人心,乃是一国之心。诗人览一国之意 以为己心,故一国之事系此一人使言之也言天下之事,亦谓一人言之。诗人总 天下之心,四方风俗,以为己意,而咏歌王政,故作诗道说天下之事,发见四方之 风。 ”从孔颖达的论述中可以得知,风雅指的就是诗歌创作要抒写诗人一己之心, 但是诗人之心又必须心怀国家和天下。由此可见,风雅在诗歌中主要体现在诗人心 怀天下的一种精神,并且作为这种精神追求被后世诗人和理论家继承。诗家往往以 是否继承风雅精神作为诗歌好坏的一个标志,如“洋洋乎会于风 、 雅 ,使人 忘其鄙近,自致远大。 ”这里钟嵘说阮籍的诗歌直承风、雅传统,因而他的诗歌才 能够突破“鄙近”之陋,而得以“远大” 。同时风雅也经常作为诗文革新,发扬现 实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战斗旗帜。如初唐时期陈子昂对“宫廷诗”这类偏重诗歌 形式而思想贫乏之作非常不满,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了诗歌革新 的新主张: “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 糜,风雅不作,以耿耿也”陈子昂从风骨、兴寄之不传,追溯而上思“风雅” 之不作的现状,疾呼诗人上承风雅之传统。 而骚指的是中国第一个专业诗人屈原创作的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 。 离 骚是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被奸人谗陷之后被流放时候写下的政治抒情诗歌,一 曲离骚道尽了屈原的一颗为国忠贞之心,表达了屈原爱国报国之心。之所以风、 骚并称,是因为二者在精神实质上有着共同之处。 毛诗序言“雅者,正也,言 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 诗经这种心怀天下的情怀在离骚那里得到充分发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此中的“路” ,正是屈原企图振兴楚国的漫 汉毛苌传.汉毛诗诂训传(卷一.周南.关雎诂训传第一).中华再造善本.唐宋编.经部 唐孔颖达(疏).郑玄(注) .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年 10 月.p272 齐梁钟嵘撰. 曹旭集注.诗品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年 10 月.p123 孙望,郁贤皓.唐代文选.苏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年 10 月.p772 5 长道路。可以说屈原的诗歌一直吟唱的就是对家国、人民无限关切及为之努力奋斗 的赤诚之心。 诗经和楚辞作为此种精神的象征贯穿了整个诗歌的发展史, 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诗人的创作。 1.2 寇准对风骚精神的追求寇准对风骚精神的追求 寇准出身于儒学世家,他在诗歌中常以儒者自居。他在具有自传性质的述怀 诗中,叙述了家学渊源及入世追求: 吾家嗣儒业,奕世盛冠裳。桂籍冠伦辈,天下知声光。有才无其命,不得步玉堂。余亦好 古者,诗礼承余芳。赴义忘白刃,奋节凌秋霜。垂衣遇圣主,射策遭时昌。十九中高第, 弱冠司国章。棘寺陪法吏,奉使安殊方。薄才难变俗,贱节惟勤王。务简忽兴念,不觉心 彷徨。慈亲违万里,瘴雨悲南荒。端居增浩叹,离恨销钢肠。木落多异感,蝉鸣非故乡。 长思千万乘,奉职升周行。步武亲玉陛,献纳肩忠良。功成自高退,散发游沧浪。 诗人以儒者世家的身份开宗明义,既说明其世代家教均为儒家正统,又表明以儒者 之家为骄傲的情愫。皇祐四年(1052) ,在寇准去世 29 年后,孙抃奉旨作寇忠愍 公准旌忠之碑 ,称寇准喜欢研读春秋三传,由此可见寇准对儒家思想的认同 及追求。这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则始终以风、雅做为旨归,以“穷风雅” 、 “穷雅 道”作为诗歌创作的追求。究其一生所为,寇准的确是一个心怀国家、有远大抱负 的诗人。他少年时代就有投笔从戎的豪情壮志, “我欲思投笔,期封定远侯” ( 塞 上 ) ,一直到六十三岁屈死贬所,可以说四十四年始终在为他的政治理想奋斗不止, 政治感慨始终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试摘要部分如下: 终期直道扶元化,敢为虚名役片心。 春日书怀 薄宦未能酬壮节,良时空自感流年。 巴东书事 苒苒前期远,穷途一何伤。 暮秋感兴 如何太平日,独不出汀州。 秋夜感兴寄吴顺 之 浮荣安足恋,归去乱青山。 秋怀 在寇准诗歌中所体现的情感始终被政治抱负实现的希望或失望的心情所左右。 寇准凭吊怀古之作绝少,唯独对屈原的凭吊屡次出现。如: 6 悲风飒飒起长洲,独吊灵均恨莫收。 楚江有吊 憔悴悲兰蕙,因思楚屈原。 巴东书事 忆昔楚大夫,还此情如何。 晚望有感 在诗中还多次表达他欲对离骚传统的继承: 疏林频落叶,孤僻继离骚。 寓居有怀 不知千载后,谁更继离骚。 赠隐士 霜风开落叶,还欲续离骚。 宿江西寺 他曾到访屈原故居,写下暇日游建平三闾故里一诗: 人生苦远游,多是悲登眺;况复念三闾,遗踪良可吊。道直出章华,才高逐边徼;怨声喷 夜江,秋色迷烟峤。断碑没败莎,古木吟荒庙;祠正少来奠,岸峻希停棹。神容渍老苔, 坏壁通残照;旧径失朱门,空庭起寒烧。余基虽索寞,清问长光耀;旌贤谁再兴,勿使过 者诮。 建平,指三国时期吴国所属建平郡,故治在毗邻巴东的四川巫山县。此诗作于寇 准知巴东县时期,这个时候的寇准,刚刚经历科场少年高中的风光时期,满心以为 自己的才能抱负很快能够得以实现,然而却被派往苦蜀边远的一个小小县衙任职。 由此,寇准对现状的失望及未来的迷茫之心油然而生,此时的心情与屈原离骚 之中所表达的去国怀乡的心境相类似。在诗中寇准首句明言的“人生苦远游”包含 两层愁苦:不仅仅是思乡之情,更重要的是对自身才能未能展现、不能实现自己一 腔抱负的无奈。可以说,寇准的“苦远游”与屈原的离骚在本质意义上是一样 的。 宋初诗坛受晚唐五代诗风影响,诗风整体艺术成就不高、思想贫弱。寇准在诗 中对此种现象表现出不满的情绪,感叹宋初诗作风雅之道的衰弱“苦吟空自叹,风 雅道由衰” 。同一时期王禹偁亦有同样的感叹 “举子竞文赋,风骚委路尘” 。然而 二者在对风骚精神追求的艺术道路上,用的方式却不同。王禹偁喜用直刺的手法体 现风骚的精神本质,而寇准却更善于用婉曲的方式体现风骚精神。一个外向,直接 面向社会现状和人民疾苦;一个内向,抒发自己内心的隐忧。虽然方式不一样,但 是同样是风骚精神的体现,这种内向型的思维方式使得寇准诗作中的风骚之旨的体 参看王晓波.寇准年谱.成都:巴蜀书社,1995 年 11 月.p26 7 现与王禹偁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表现:寇准诗歌如晚望有感 、 感兴 、 秋夜怀 归此类诗作,抒发自己内心情怀,如“萧萧古原上,景物感离肠” ( 秋日原上 ) 、 “苒苒前期远,穷途一何伤” ( 暮秋感兴 )等,俱是抒发去国离乡之情、以及政 途迷茫的忧伤。而王禹偁更多地则是以感流亡 、 黑裘等现实主义作品体现对 国家、对人民的关怀。虽然在艺术表现上有很大差异,但是殊途同归,寇准与王禹 偁是用不同的艺术方法来体现他们对于风骚精神实质的追求。 8 2 诗歌题材论诗歌题材论 历来对寇准诗风的评价主要是对寇诗整体性的把握,如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 称“忠愍诗思凄婉,盖富于情者。 ”文莹在湘山野录中说: “ (寇诗)深入唐人 风格然富贵之时,作诗皆凄楚愁怨” 。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诗乃含思凄婉, 绰有晚唐之致。 ”这些评论虽然都很精到地指出了寇准诗歌“凄婉”的诗歌风貌, 但是这种印象似的评价又很难对寇准诗歌有更深入、细致的认识,也很难概括寇准 282 首诗歌(组诗分开计算)的风貌。而且近来也有一些学者注意到寇诗风格的复 杂性,只是没有做更细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如傅璇琮、蒋寅主编的中国古代文 学通论 (宋代卷)就提到: “由于生平阅历复杂,寇准作诗的风格其实并不单一。 ” 另霍松林在历代好诗诠评中也有类似的说法: “七言明丽晚雅,五言淡远闲适, 间也有激昂慷慨之作。 ”笔者阅读寇诗发现,这种复杂性跟寇准对于不同诗歌题材 的处理和表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必要从这方面入手探索寇诗的具体风 貌。 寇诗从题材上分主要有咏怀诗、写景诗、咏物诗和酬赠诗。这些类型的诗歌, 它们在思想和体裁方面有不少共同之处: 首先在思想上,乡愁以及政治感怀一直是寇准抒写的主要内容。就如寇准述 怀诗中所言“端居增浩叹,离恨销钢肠” ,寇准的咏怀诗作大都是此类情感的抒 发。寇诗中纯粹的写景诗作极少,他笔下的景物大多是著我之色彩。有时开门见山, 直抒胸臆,如“独望原西路,离襟倍黯然” ( 边城春望 ) ;有时在第三句出现一个 默然的形象,末句结以景物,留有回味,如“谁倚青楼望归骑,日斜南陌柳烟深” ( 辇下春日 ) ; 又或者在尾句点明主题, “夕阳楼上山重叠, 未抵愁春一倍多” ( 长 宋胡仔撰. 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 5 月.p137 宋文莹撰.郑世刚,杨立扬校点.湘山野录.北京:中华书局,1997 年 12 月.p8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五.卷 151.北京:中华书局,1965 年 6 月.p1306 本篇论文中寇准诗歌均取自于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撰.全宋诗(第二册卷 89-9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年 7 月 傅璇琮,蒋寅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 年 5 月.p30 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年 1 月.p692 9 安春日 ) 。咏物诗中除了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外,借物像描摹以表现思乡及 政治情怀的诗作也不少。思乡之作如残月二首、 新蝉等,政治寄怀之作如 纸鸢 、 过新井慈光院留题海棠等。酬赠诗中有寄怀诗、送友诗、唱和诗这几 种,其中以抒怀为主的寄怀诗占主要部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他的写景诗和咏怀 诗往往难以辨明,因为他的诗作特点是“山水裹心情” ( 抒怀寄韦山人 ) ,情与景 互相融合。写景同时往往兼之抒发情感,而情感的抒发总是借助景物的烘托。可以 说,寇准诗作中纯粹的写景诗和咏怀诗都寥寥无几。有时写景诗往往都被情绪点染, 而咏怀诗中则更多的是借景抒情。如下面两首诗作,就很难说清哪个是写景,哪个 是咏怀: 轻云不动日微阴,高树无风秋色深;独听暮蝉临水坐,十年林壑阻归心。 秋怀 自古名高众毁归,又应身退是知机;林风惊断西窗梦,一夜愁声忆翠微。 秋 其次是不同体裁在各类诗作的运用上有所偏重。寇准对体裁的偏重是有迹可循 的,这个规律就是:体裁篇幅越长,抒情意味就越浓;相反,则写景成分更重。抒 情在诗中所占比例依次是:五绝、七绝、五律、七律、长律,成上升趋势增长,写 景的成分依次下降。所以在这些题材中诗歌体裁的运用多有交叉,异中有同。咏怀 及酬赠送友诗歌以五律、长律和古体居多;而写景、咏物之作则以五七言绝句为主。 寇诗中,长律和古体诗 20 首,七律 50 首,七绝 88 首,五律 97 首,五绝 27 首。在长律 20 首中,有 9 首是应制诗,另一首是酬赠诗,其他 10 首都是感怀诗。 他的长律的特点是写景很少,多叙事兼有议论和抒情成分,代表作是杂言 、 抒 怀 、 感兴等篇;50 首七律诗中除去一、两首写景诗之外,其余都是咏怀诗及酬 赠诗。97 首五律中写景联超过两联的诗不过 8 首,景物更多地只是寇准抒发情感的 媒介。这种状况在七绝中有很大改善,不仅出现了许多专门的咏物写景诗,而且, 题名为感怀和寄赠、送别的诗往往也只是在一句中用婉转的笔调点明情绪,不再象 在律诗中那么直抒胸臆。他的五绝多为记一时之事或途经之景,抒情成分较少,而 且有不少是闲适时所作,又加上仅 20 个字的篇幅,所以不像擅长抒情的咏物诗那 么沉重,霍松林所言寇准五言诗“淡远闲适” ,应该就是指他的五言绝句,而不是 五言律诗,试比较下面两首残月 : 10 半夜沉清影,消残犹伴吟;已甘垂树稍,由得挂天心。淡色迷蓬户,余光映宿禽;谁家伤 早别,凝思共沉沉。 残月 光随春漏细,影共夕烟流;若近明河没,还疑坠玉钩。 残月 在同样题材选择不同体裁加以表述时,二者的差异就很明显可以对照出来。前一首 五律如果截取前半部分的话,也是一首完整的咏物诗。抒情成分虽然并没有从字面 表现出来,但是这截取的部分跟五绝残月相比,诗中也有明显的情绪蕴藉如“沉 清影” 、 “犹伴吟” ,以及拟人化的描写“垂树梢” “挂天心” 。 在咏怀诗和酬赠诗这类偏向抒情言事的题材中,五、七言律所占比重更大,而 偏于写景题材的诗歌中,则绝句所占比重明显增加。 2.1 内敛含蓄、深沉婉转的咏怀诗内敛含蓄、深沉婉转的咏怀诗 “咏怀”最早见于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大都是感慨身世之作,表现 出阮籍对政治现实的体悟以及对生命的思索, 咏怀因此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后世咏怀诗的体裁和内容都有所扩大,所咏的情怀不仅仅局限于社会和人生的大志 向,而经常也会有思乡及怀友等情感。 寇准的咏怀诗所占比重比较大,有 140 多首。寇准从游学时代开始便有咏怀诗 作,如塞上等,一直延续到晚年被贬雷州,如海康西馆有怀 。咏怀可以说 是寇诗中时间跨度最长的一类诗作,记叙了他一生随着政治生涯的沉浮所带来的思 想及情感变化。而他的诗作也随着思想的变化而呈现出一个越来越明晰的特征:内 敛含蓄、深沉婉转。下面就以寇准思想变化的三个时期对其咏怀诗作的艺术特点进 行大略的勾勒: 前期是指寇准知归州巴东县之前的十九年,这是他生活相对顺利的时期。寇准 出生于宋室建立的第二年,宋太祖赵匡胤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战割据的局面,恰逢 太平世道。他的父亲寇湘“博古嗜学,有文章名” ,于后晋开运年间登进士甲科, 后应辟为魏王符彦清的记室参军。可以说,无论在政治环境、家学渊源上寇准都具 备良好的客观条件,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刻苦学习及游学中渡过的。寇准少年时就 有非凡的才能和气度,卓越超群,孙抃寇忠愍公旌忠之碑中说他“趋隅占对, 11 毅然有成人风采。既冠,读左氏 、 公羊 、 谷粱传,不俟讲说,不循注疏, 三家异同之说,辄援笔剖析以辨明之,辞遒理正,沛若大手。 ”同时他还曾出游探 访过老家陕西, (此次出游在途中作 、 峡中春感等诗作中具有回忆)此次出 游开阔了诗人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太平兴国五年(980) ,寇准年仅 19 岁参加科 举考试,高中进士。 这个时期的寇准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表现出对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再加上 他对自己才干的极度自信,此时的咏怀诗作气势颇盛,如杂言 : 我徒旷达由胸臆,耻学鲰生事文墨。蛟龙长欲趁风雷,骐骥焉能制啣勒。锵金佩玉良有时, 丐色谄言尽虚饰。功名富贵非偶然,杨子草玄徒默然。楚兰罢秀足蓬蒿,青松委干多荆棘。 争如一醉度流年,免使悲欢荡情域。 杂言诗为寇准入仕之前所作,全篇议论,语言浅直,稍嫌粗陋,言之如话,缺 乏艺术感染力。之所以如此,大约是因为寇准此时的诗风还正处于形成过程中;再 则就是象诗中这样直抒胸臆的情感表达方式更适合寇准少年意气时期情绪的宣泄。 这时期也有一些作品已经开始具有内敛含蓄的特点,如邺北怀旅中友人 : 浮世多尘事,悠悠难定期;梦阑怀远夜,秋尽望乡时。道在应无闷,风浇自业诗。何当归 钓渚,搘肘一沉思。 此诗写寇准远游在外时对前途的迷茫和担心。前两联一是讲对前途的迷茫,一是写 远游怀归的乡愁,结句用“沉思”来表示对“何当归钓渚”这一问句的回答,不尽 的思绪,都蕴含在主人公的沉默之中。只是技巧还不熟练,在句意的转换上有点生 硬,议论说理仍然是诗歌的主体部分。 这一时期的诗作虽然在艺术上并不成熟,却为此后咏怀诗的写作在情感内容上 定下了一个大致的范围,即表现政治情怀以及骚人之意。这个情感内容在后来寇准 诗歌的创作中始终没有改变,并且随着寇准阅历的增长,感情变得越来越深沉。 中期是知巴东、成安二县期间(以巴东时期为主) ,此期寇准的情绪有很大的 波动。寇准以十九弱冠之龄高中进士,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满心以为可以实现自己 的抱负了“少年得意出风尘,自为青云无所隔” ( 感兴 ) 。可是,紧接着就被安排 宋孙抃.寇忠愍公旌准忠之碑.四部丛刊三编集部.忠愍公诗集.卷首 12 到“地僻接穷峡” ( 遣幽恨 )的巴东县,过着“讼庭终日静,琴鹤亦长闲” ( 巴 东县斋秋书 )的日子。这样的日子与寇准的期望相差太远了,继而发出“薄宦未 能酬壮节,良时空自感流年” ( 巴东寒食 )的感叹。此时,寇准的心中充满了对 青春流逝而壮志难酬的忧虑以及“一悲前计远愁生” ( 秋夕书怀 )和“乡思终日 有” ( 巴东书事 )的感伤。同时表现出对仕途的怀疑,开始有退一步的打算,既 然做不到“达则兼济天下” ,那就准备“穷则独善其身” ,如“幸有江云看,何须卜 往还” ( 巴东县斋秋书 ) 。 可能是这个时期生活比较闲暇,寇准的创作颇为丰富。在巴东任上短短 4 年期 间,诗作有 156 首,并且自编有诗歌集。大量诗歌的创作,使得寇诗在艺术上有了 很大的进步。凄婉愁苦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情感基调,诗作的艺术特点是情绪抒发的 内敛,由前期 “欲说还休”的较为生硬的表达方式,转变为更多地借用景物的描 写来营造伤感的氛围,并且能够做到情绪抒发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达到含蓄婉 转的艺术效果。内敛含蓄、深沉婉转诗风逐渐形成。试看下面这首冬夜旅思 : 年少嗟羁旅,烟宵进未能;江楼千里月,雪屋一笼灯。远信迷边雁,孤吟寄岳僧;炉灰愁 拥坐,砚水半成冰。 此诗与前一首邺北怀旅中友人一样是羁旅诗作,已经出现“江楼千里月,雪屋 一笼灯”这样与羁旅之情非常贴切的景物描写,与“搘肘一沉思”的形象相比较, “炉灰愁拥坐,砚水半成冰”更象是漫不经意的生活状态的描写,读起来自然而有 余味。 然而,身处困顿时期的寇准有时会将自己失落、愁怨的情绪带入诗歌写作中。 因此,为了表现较为浓烈的情感色彩,诗作中常常是用“恨” 、 “悲” 、 “愁” 、 “怨” 等字眼: 二年穷峡外,不见帝城春;揽照知年老,逢花感恨别;浮荣何足贵,幽别转难伸,终忆归 清渭,林泉卜旧邻。 峡中春感 出门望寒野,四顾惟椒坡;忆昔楚大夫,还此情如何?残阳半明雨,水落西风多;因同下 蔡恨,不觉增悲歌。 晚望有感 前一首作于知巴东时期,诗中作者透露出对时光流逝,却不知何时才能得以重用的 原题为庚辰岁将命至巴东时已秋序霜荷索然偶赋是章用遣幽恨 13 伤感情绪。想到前途的渺茫,诗人甚至认为自己的功业理想是“浮荣”而不值得去 追求,反而更愿意归老家园。第二首是寇准走访屈原故居时写下的作品。寇准知巴 东期间,曾经利用闲暇时间去探访屈原故里并作暇日游建平三闾故里庙一诗以 记事。诗中的景物“残阳” 、 “西风”和“雨” ,再加上情感倾向明显的“恨”和“悲” 二字,使得整首诗的格调非常沉郁。 后期指的是寇准二十八岁回京至屈死贬所雷州时期。这个时期寇准在仕途上一 路上升至景德二年澶渊之盟的巅峰,然后又自景德三年罢相开始回落,最后一直跌 入低谷。自成安回京之后至景德三年,寇准不仅在仕途上一路扶摇直上,官至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而且深得皇上的倚重。在澶渊之盟中,寇准以他的魄力和才干力挽 狂澜,拯救宋室于水火,可以说已经实现了历史赋予他的使命。随着政治地位的逐 渐上升,以及皇帝对他的信赖和赏识,寇准逐渐摆脱了此前的抑郁心情,在思想上 日渐成熟、达观,有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种气度在诗中亦有表现,试看歧下西 园秋日书事诗: 务简群吏散,披襟幽兴长;松篁经晚节,兰菊有清香。水静澄秋色,山高见夕阳;身闲心 自泰,何必濯沧浪 这时期的寇准更懂得如何排解情绪和享受生活,出现了大量的关于他宴游、交 朋结友的记载。自淳化四年(993)出贬青州之后,关于寇准宴游、豪饮的记载逐 渐增多。景德四年(1007) ,寇准被王钦若构陷罢相,出知陕州,寇准“终日宴游” 。 乾兴元年(1022) ,曾经受寇准举荐之恩的丁谓与王钦若等人勾结,以“谋反”罪 陷害寇准,致使寇准被贬到荒远地区广东雷州,接受诏书之时,寇准正在身着便服 宴请宾客,仍旧短衣接旨,受命完毕,即命宴会继续。由此可以看出,寇准对待 名利宠辱的达观态度。而且这种达观的人生态度并没有随着政治地位的变化而受到 太大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感怀诗作主观情感淡化,更具有内敛含蓄、深沉婉转的特色,绝句 创作明显增多,借景抒情成为最主要的情感表达方式,如下引用的中书秋日有怀 青社旧游因书一首 :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第八册卷九十八乾兴元年二月).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 11 月.p2274 14 掖垣秋色生鸡树,忽忆青丘感旧情;曾倚西楼吟暮雨,数峰寒碧绕高城。 又如: 长安春望感怀 : 灞岸春波远,秦川暮雨微;凭高正愁绝,烟树更斜晖。 同时,诗人还善于把情感消融在生活细节的描写中,以取代前期用明显情绪化 的字眼的直接宣泄,如病中作 : 多病将经岁,逢迎故不能;书惟看药录,客只待医僧。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郡斋风 雨后,无睡对寒灯。 这首诗作于贬所雷州。此时寇准已经年过六十,疾病缠身,真可以说是英雄末路。 但是寇准在诗中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怨恨,只是深沉的感叹“壮志销如雪,幽怀冷 似冰” ,对自己的境况和遭遇全用客观化的语言叙述,而把内心深处的伤痛深深地 隐藏在一句“无睡对寒灯”中,这些技巧的运用使得他这一时期的诗作更见深沉婉 转。 2.2 富于情韵、凄冷清幽的写景诗富于情韵、凄冷清幽的写景诗 寇准一生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几乎每到一个地方,都有对当地山水风景的 描写,从而留下 50 多首写景诗。他最受人称道的就是写景诗,佳作叠出。下面将 其写景名作列出,以品味之: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收时。 夏日 岸阔樯稀浪渺茫,独凭微栏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书河上亭壁 白昼偶成芳草梦,起来幽兴有谁知;风帘不动黄鹂语,坐见庭花日影移。 春昼偶书 以上三首写景之作最受诗家赞赏。钱钟书选书河上亭壁及夏日说: “他的 七言绝句,比较不依傍前人,最有韵味。 ”这里,钱钟书先生所指的“七言绝句” 诗的原题为予頃从穰下移涖河阳洎出中书复领分陕惟兹二镇俯接洛都皆山河襟带之地也每凭高极望思以诗 句状其物景久而方成四绝句书于河上亭壁 钱钟书.宋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年 9 月.p9 15 当是寇准的写景诗作。 历代风景诗三百首中也说“他的即景诗,风格独特,韵 味深长。 ” 两者都不约而同地用“韵味”二字形容寇准的写景诗作。寇诗向来被 人认为是“富于情”的诗歌,这个特点同样体现在他的写景诗中。几乎所有的写景 诗作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如“南亭闲坐欲忘极,望久前村岛屿微” ( 夜望 ) 、 “空 江极目望不尽,枫叶半红人未归” ( 江上 ) 、 “千门柳色春烟淡,独倚高楼闻暮莺” ( 南阳早春 ) 。诗中的景物大都被作者的情绪渲染,使写景诗读起来更象是在咏 怀。因此,他的诗歌韵味也更突出地表现在情字上。如上面所举的三首诗都是以人 物的出现为起句,此后的景物描写都是对于“离心” 、 “独思” 、 “幽兴”的烘托。可 以说,寇准的写景诗作是比较富于情韵的,感伤或寂寥是寇准写景诗要表达的两种 主要的情绪。寇准写诗是为了表达他“端居赠浩叹,离恨销钢肠” ( 述怀 )的情 怀,因此他的诗歌往往以“感伤”情绪为主。诗歌的情感基调一般而言会决定景物 的选取,善于把握思与境关系的诗人都会选择恰当的景物去表现诗歌所要抒发的情 感。 受感伤情绪的影响,寇准写景诗中所选择的景物也大多是凄冷之景。例如,一 年四季,秋天无疑是最适合表现寂寥感伤的情绪的。宋玉在九辩中对秋天的感 慨是“悲哉秋之为气也”。的确,秋天包含了太多诗人们需要表达的情感,秋风、 秋雨、秋叶、夕阳中等等,无不具有一种凄美和萧瑟之感。秋天是寇准描写最多、 最擅长的一个季节。诸如秋日 、 早秋二绝 、 新秋 、 秋日晚晴池上作 、 秋 斋 、 秋日原上等诗作,在这些诗作当中,悲秋的情怀始终是作者要抒发的主题。 现举秋斋为例: 霁景有谁同远望,秋怀无奈只悲歌;云收远峤凝岚翠,雨歇空庭败叶多。 寇准的写景诗作多作于在外任职期间,离情别绪使得秋天的景色最能够引起寇准的 心灵感触。另外,寇准写景诗中选取的意象多为夕阳、暮霭、野烟、落叶、老树、 猿、鹧鸪,再加上诸如残、寒、孤、恨、衰等字眼的渲染,格调自然很难明朗起来, 如书黄山管壁 : 残日住孤馆,迟迟行古台;大河连野去,白鸟背城来。离恨浑如结,乡心渐欲灰;山花半 选注组编.历代风景诗三百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年 3 月.p283 16 寥落,犹在社前开。 面对黄山美景,作者感受到的只是无边的乡愁,眼前看到的也都是一些颓败的景象。 寇准写景诗还有一类是闲适之作, 当公务不是很繁忙的时候,寇准常常一个 人“静坐”或者是“野步” ,享受难得的清闲时光“务简身暂闲,景幽心自适” ( 雪 霁池上 ) 。这时候,所写的景物却又偏向清幽寂静,仿佛整个世界都处于沉寂之中, 如初夏雨中 : 绿树新荫暗井桐,杂英当彻坠疏红;重门寂寂经初夏,尽日垂帘细雨中。 在这些诗中,寇准闲适、寂寥有时又略有伤感的情绪在寂静的环境中流露出来。试 看下面两首诗作: 古岸萧萧闻去雁,平芜杳杳更斜晖;空江极目望不尽,枫叶半红人未归。 江上 岭外突蒸当盛暑,雨余新馆觉微凉;最怜夏木青阴合,时有莺声似故乡。临海驿夏 日 诗中的感伤情绪虽然也有,但是与前面列举的秋斋 、 书黄山管壁相比较,这 里的情绪抒发不是那么地浓烈,甚至似有若无。 2.3 清新明丽、活泼动人的咏物诗清新明丽、活泼动人的咏物诗 寇准的诗歌从严格意义上能称之为咏物诗的只有 25 首,占诗歌总数的十分之 一。体裁都是绝句,除了两首五绝,其余都是七绝。寇准的咏物诗的写作手法与屈 原的橘颂中运用的托物咏志的传统手法不同,他的咏物诗更多地是以“更绕朱 栏仔细看”的纯粹欣赏者的角度对物的摹写,表现出与咏怀诗、写景诗很不一样的 特色。相对于其他诗歌,寇准的咏物诗似乎被这些大自然中的物像所影响,变得清 新明丽,即使是写愁,那浓情似乎也被消解了许多,变得淡淡的,融入景物之中, 更具有一种“清” 、 “婉”的气质。寇准一生宦海浮沉,但是他始终保持着对于山水 的向往之情。在 28 岁所作的述怀诗中就表达了他欲功成身退,归隐山林的想 法,而且这种想法一直都有,并多次在诗歌中有所提及。寇准选择物像的随机性很 大,似乎都是随时即兴咏颂的,并不具备太多特殊的含义,因为在他的 20 多首咏 战国宋玉撰.吴广平集注.宋玉集.长沙:岳麓书社,2001 年 8 月.p2 17 物诗中,反复出现的物像不多,几乎每一首所吟咏的对象都不同,如柳 :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这样的诗在寇准诗集中并不多见,却能见出寇准咏物诗的功力,可以说这首小诗已 经是咏物诗的上乘之作。 “柳”字未出,却句句写柳,而且每一句都可以感觉到作 者作为一个观察者的细腻和独特。轻烟中的杏花,深翠的树林,一个是明处的翠绿, 一个是隐藏在雾中的红色杏花,显现和隐藏的巧妙,使得这幅春天的景象盎然生动。 第三句用长条直垂对比平沙深翠的平行线条,再加上杏花的红颜衬托着柳条的新 绿,更显得柳树别有风情,此时的钱塘人家在它的密映下宛如人间仙境。全诗无一 “柳”字,却都在描写柳的映衬下的美丽风景。 寇准还经常借用拟人的手法描摹物像,这使得咏物诗作具有活泼动人的一面。 如: 堪赏东君造化奇,装成蝴蝶满纤枝。粉融轻翅攒花蕊,疑是寻芳未去时。 南阳帝上各赋玉蝴蝶花一绝 溪水觉暖微函碧,山杏经春半吐红。不向此时拚一醉,到头无计奈春风。 早春 数柄疏荷出小池,幽香深谢好风吹;晓来秋气凝清露,似学湘妃怨九嶷。 莲 此三首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玉蝴蝶花、杏花和莲花,显得活泼俏皮,读起来节奏轻 快。诗中袒露的是一个与其它诗作中截然不同的一个形象:在这里,没有政治的感 叹,也没有思乡的愁苦,只有对自然景物欣赏的喜悦。 在寇准咏物诗中,也有借咏物以表达思想和政治情怀的抒情诗作。但是,这些 诗作中的抒情与咏怀诗和写景诗中的抒情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咏物诗中的乡愁,往 往是融入到或明丽或空旷的景物当中,读来并没有太多的凄凉之感,如: 寂寂宫槐雨乍晴,高枝微带夕阳明。临风忽起悲秋思,独听新蝉第一声。 新蝉 漠漠霏霏着柳条,轻寒争信杏花娇。江南二月如烟细,谁正春愁在丽谯。 春雨 前一首虽然是借蝉声来寄托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是秋天的景象在咏物诗中变得明朗 很多,如“夕阳明” 、 “云淡秋空” ,而不是抒情诗中“雨歇空庭败叶多”的凄清的 秋景了。 春雨中的“春愁”则已经被前句的“杏花娇”冲淡到都不觉得是在言 愁了,仿佛是在劝说有春愁之人不要辜负了这么美好的景物。再看下面这首过新 井慈光院留题海棠 : 18 暄风花杂满栏香,尽日幽吟叹异常。翻笑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