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专门史专业论文)民国期刊对日本文化的研究——以《日本评论》为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诞生于2 0 世纪初叶的中国日本研究杂志,在三四十年代发展到第一个高潮期, 当时全国各地出版的杂志达3 1 种之多。这些杂志不仅介绍日本各方面的信息,还登 载当时日本研究的成果。可以说这些杂志是民国时期中国日本研究重要的展示场所。 日本评论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它以“明了敌情,鼓励抗战”为办刊宗旨, 主要刊载与战争直接相关的政治、军事、经济,中日关系等内容,但是,也并未忽 视对文化方面的研究。本文以日本评论中的文化类内容为切入点,从历史、思 想宗教、教育、风俗见闻、文学艺术出版的角度,来分析日本文化研究的特点,通 过对文化研究状况的考察,揭示当时日本研究的真正水平。 论文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意义,回顾相关的研究情况,并介绍 研究的参照理论。第二章对日本研究杂志的发展历史进行琉理,总结日本研究杂志 在研究进程中的作用。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在把握日本评论整 体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化类内容的分析,得出日本评论日本文化研究的特 点。 通过考察发现,民国时期中国的日本研究已经具备了较高水平。研究既有丰富 的资料介绍,更有利用资料进行的探讨,研究行为更具有主动性和针对性。围绕着 日本研究杂志,在当时已经形成了一个以。留日派”为主的日本研究群体,他们虽 然没有周作人,戴季陶等人引人注目,但也是民国时期日本研究成员的重要组成部 分,考察民国时期的日本研究时,决不应该忽视他们的存在。 输文要旨 2 0 世_ 蘩己初期i = 挺生l ,赶中国刃日本研究雅菇洼三、四十年代定第一力高捞期老迎 定允。当畴全国各地出版冬扎危榷蘸法3 1 獯丧t 逵l ,允。二扎易。稚嚣法日本各 方面。情赧老貂介中否苊汀拯 、日本研究。成果老屯揭载l ,危。同畴汇民国畴 代日本研究。重要段展示。塌拦之雷o 屯k 、苊6 弓。r 日本葬擒c if 主毛力中t 最 屯代表的段屯力t 扬否。r 日本葬徐c 0 法r 敢。情势蕾明易力、汇l 、日本侵略汇稽檀 的i 二抵抗j 爱刊行主旨皂乙t ”否o t 、主k 戟争芑直接汇阴 ) 否政治、军事、径 济、中日国保敬匕。内容老揭载l t o 、否。l ,力、u 、日本评徐法文化k 阴中否研 究屯煞视冬扎 k 、拯力、一) 危。本文黻日本秤萧汇揭载l 定文化颓内容i o 学目l 、 屋史。思想宗教、教育、凰俗兄朋、文学芸衍出版堙p 力角度力、易、日本文化研究 。特微老分析乙赶。日本文化研究。突况。考察老通乙 、当畴。本当。日本研究 p 凡加芯明碓汇中否。 耠文第一章力序徐法、主汇本文。取材意羲老述凡、以前。研究老回顾乙、本 文研究。参照理擒意貂介于否。第二章法日本研究稚嚣刃凳展史意整理l ,百力、b 、 日本研究k 书r 于否作用老稔括于否。第三章岂第四章f 主本文。重要段部分扬石。 全体的汇日本秤蒜o 特徽老理解中否上、文化颓内容。分析意通c 、日本 文化研究乃特徼老德幻石。 以上。上弓征考察l ,危後、本文。秸裣老提示于否。民国畴代力日本研究黻既k 比较的高k 、p r 儿兹持一) 上弓汇段。允。研究活勤法璺富拯资料貂介屯南扎瞪、资 料老使用l t 深梭衬屯扬,) 纪。以前。研究土9 更k 稹桎的i 二栓哆、目的性屯法 。考哆l ( ”否。日本研究耗菇意巡哆、r 留日派j 壹允眩r 知日派j 意主体巴l ”否少,l ,一7 矛次第1 二形成l 允。彼岛跛周作人专戴季陶堙p o 上多忙注目吝札( ”拯”力、民国畴代日本研究成具。重要惫一部汇屯堙o t 、否。民国畴代。日本 研究老考察中否除、彼岛力存在伍值老煞祝守否:e 眩t 考栓”。 n 咐圉 j 阡簪 i a 角定 五倭 分一 y 益赏耆前 露枚以筱其彼膏。凡 固既蒜之言固h 。 , 友佰矗穗芏正於乖。 钲力强我。中。埘此谣。 曩j 之固得操一鞭 笛我。通c 梅知于j i 册千枉 熔救1 口可世鹤巾。牵 研探前露。界h 矗巾 囤。知年嚣之的吆n 所 槛乳崩杖俯咖) # ,藏 则蛹访2 势o j 典陶 崩书一jt o 自掰, i i o 砖 - 怙稿。z o勤。 矗 曜栎此l l , j 一刖我 群。可茁隧之 韵j e 强有世拳 弧中知r 可羿贫 往。且其必 之 及 数有一露大, 薯 穗一斑。托 势蔷。 知大圈而哲 之部。自需倚 毫霹强有露 而我之 匿搜 言酾倩攒。篓。 之人 谨故 凹 韧。所者。韶老 不其此不 臼上辐必 知 下者。板 者。 一 可隋 阻 心於多 翻疑鞲龆强邂强圈 七十多年前的新书广告 容内褊 已第 出一 版福 v 本 也。瞽萎蔷溪蓄囊藿圜奠囫漠茗。蓑器 誉鎏拿翼鎏;| | | 誊 鳝囊浆纛:j 二萎舞怒露:箍,泵。 毒茗董孬鎏羹蠼傍。疆基研箕茹箍 萎蓄荤。爹嵩囊c j | f j雅圈中。夕此最琴 霉耄。鬈菱馨霎萋 皆塞究嚣荽。五。莲。 可襄。健誓。嚣譬耋: 萎耋耋凳萋蓁萋 1 1 7 民第邛 九十五卷年九第帕二五日 期出版 一莲键 hililli_、 ,丽孽一 _ l 一趣虱蓬一 人民戟镍遣强嚣毫一碲 日本社合不安之,根源 日本封外贸易之衰落 。日澳贸易戟之桧封 日本强化圜防力之透祝 两 话 :日,、 蕾 峭困一 j j 闺树乏+ | ,勃选 钐二纠二 ,掰 订_)毋本金融恐慌的斯局厨 f_配v日美蘧柬新窟之史的考察 躬_)柬北奥白俄 煨哥世甜”奎毋i行x童尊致龃并喁麓,甓蛙历s霉蓄疗u奢蕴住蔷簟甓盟哥s老趣檀佴套口髯俺n鸯曩甩疆掣 民国期刊对日本文化的研究 以 日本评论为铡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意义和研究回顾 每当提及中国的日本研究历史,倘若是古代的,人们总会习惯地想到中国史书中的记 载;近代和民国时期的,除了史书以外,还会列举黄遵宪、戴季陶等一些名人的著述。勿 庸置疑,上述各项都是中国日本研究历史各个阶段的代表性成果,对于中国的日本研究活 动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但是,对于“民国时期的日本研究”这一论题的关注,大多还是 停留在政治、军事、中日关系等几个传统的领域,人物的研究也集中在比较知名的几位身 上,而对中国报刊业迅猛发展时期,传播媒介中的臼本研究状况则少有问津。自清末至2 0 世纪3 0 年代,中国的期刊业迅猛发展,中华民国建立后,出现了期刊的第二次创办高潮。 许多杂志中都设有与日本相关的栏目,也有直接以专业日本研究刊物的面貌出现的。这些 专业日本研究杂志不仅及时跟踪日本动态,还稍发国内研究日本的成果。撰写文章的作者 都有较好的教育背景,大多还有过留学日本的经历,同时杂志也拥有一批忠实的读者,形 成了一个比较固定的了解和研究日本的阶层。日本研究杂志登载的有关日本的论述,不仅 是当时中国日本研究成果的展示,同时杂志出版发行的过程也是向社会各阶层介绍日本、 宣传编著者主张的过程,客观上极大地促进了国民对日本的全面了解 作为印刷传播阶段出版物之一的近代期刊,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大约落后于 西方1 0 0 多年1 8 1 5 年8 月,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期刊在马来西亚港口城市马六甲创刊, 1 它是近代第一份以中国人为主要读者对象的中文期刊。此后中国近代期刊历经1 0 0 多年, 及至1 9 3 0 年代,中国的期刊出版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曾一度出现过“杂志热”现象, 1 9 3 2 到1 9 3 5 年甚至被人称为连续的“杂志年”而2 0 世纪3 0 年代恰好是中国现代史上最 波澜壮阔的时期,中华民族正面临着步步进逼的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救亡图存、振兴中 华,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面对后进而迅速崛起的日本,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民众都 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这个暴发起来的国家,认识到落后并决定研究、学习日本,以使 国家尽快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期刊的发展历史表明:每一个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几乎都和期刊出现的繁荣 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期刊往往成为舆论的先导,成为 引导、鼓舞人们进行阶级斗争、民族解放的鼓手与号角,进而成为摧毁旧世界,建立、巩 固新政权的重要的舆论工具。”2 正因为期刊具有在社会进步中传递信息的功能,所以当时 的人们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期刊这种比较深刻的媒介来介绍日本,并把研究日本的成果 展示给民众。创办于这一阶段的期刊大多都具有上述的特点。虽然早在1 8 4 4 年5 月,人类 已经进入到了“电讯传播”时代,而且在1 9 2 0 年1 1 月,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 台,3 后来的旧中国也于1 9 2 8 年8 月创办了自己的广播电台,4 但在经济、科技尚不发达 1 宋应离主编:中嗣期刊发展简史) ,河南大学出版社,第1 4 页,2 0 0 0 年 2 同上,第7 页 李岩:广播学导论 ,杭闸大学出版社,第1 1 页,1 9 9 7 年 同上,第4 5 页 1 - 的民国时期,广播仍然仅仅是少数人群所拥有的狭义的“广播”,而对于普通民众还是一种 稀罕品。这样一来,在传递信息、介绍研究外国,尤其是日本研究方面,期刊自然承担起 了主要的角色。期刊既然在推动社会进步中有如此巨大的作用,那么,当现在的人们探讨 “近现代以来的中国与外国”这个广泛的论题时,就必须对于近代以来的期刊予以足够的 重视,尤其是涉及到“中国人的日本观”之时,处于2 0 世纪3 0 到4 0 年代创办高潮时期的 期刊,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近年来,晚清民国时期出版的期刊逐渐引起中国的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的注意,曾有 人提出:“民国期刊应该像古籍那样加以保护。”s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这个 时期出版期刊的保护力度,抢救和整理了大量的刊物,为研究晚清民国时期的历史提供了 宝贵的资料。许多学者已经开始通过这些期刊,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状 况,但总体来看,对于这部分期刊的利用仍然不够充分,完整深入的研究成果也鲜有问世。 期刊整体的研究情况尚且如此,那么,对于民国时期出版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日本研 究杂志的研究就更是少见了由于历史的原因,部分期刊已经刊号不全,甚至个别期 刊已经残缺,期刊的馆藏也比较分散,这些都给研究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尽管如此, 已经有几位学者在进行着开拓性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注目的成绩。其中的代表著作 例如:石晓军先生的 所见明治时期日本( 日文版名称为点石斋画赧8 汇浮否明治日本) 6 在该书出版的时候,东方书店对其的定位为:“图片所反映出的清末 平民的日本观( 桧入9 新阴力描毒出中清末庶民力日本视) ”。作品从十九世纪末,在上海 刊发有图片新闻的点石斋画报中,选择了近8 0 幅以日本以及日本人为主题的报道,考 证了在中国活动的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情形,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文明开化状况、日本特有的 习俗、市井百姓的奇闻珍谈等,反映出了清末中国人眼中明治时期日本和日本人的形象。 著者侧重关注细节,考证视角独特,为“媒介中的日本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有诸 多可圈可点之处。郑翔贵先生的晚清传媒视野中的日本7 作品对晚清时期的上海新 报、申报、 西国近世汇编、 万国公报等报刊中的日本报道进行了研究,既有宏观 的把握又有微观的具体刊载内容的分析,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林昶 先生的专著中国的日本研究杂志史5 ,作品理顺了近代以来中国的日本研究杂志的历史, 并且把自中国近代第一本日本研究杂志日本潮开始,到改革开放后的现今为止的 日本研究杂志进行了总括性的回顾,从宏观的角度对中国的日本研究杂志历史进行了疏理, 是中国日本研究杂志的集成者。美中不足的是,该书缺乏对具体内容的分析,似乎给人以 “见大不见小”之感。晚清传媒视野中的日本和中国的日本研究杂志史都是比较优 秀的著作从整体上看,对于民国时期的日本研究刊物的研究仍然是个薄弱环节,甚至可 以说,“媒介中的日本研究”这一领域,目前仍是一块人迹罕至的,但绝不贫瘠的土地,这 就启示我们,此方面的研究更值得进一步推进。 民国时期的日本研究杂志刊载的论著包括了日本研究的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如 果不详细分类探讨,就很难做到深刻理解。基于以上思考,本文选择日本研究杂志中的文 化类内容为切入点,探讨民国时期期刊中的日本文化研究状况。以下对本论文阐述中涉及 5 聂家昱。高渡:河南图书馆学刊 ,第2 0 卷第4 期,2 0 0 0 年1 0 月 石晓军编著;r r 点石斋面辗j 忙奉否明治日本j ,东方书店( 日) ,2 0 0 4 年2 月 7 郑翔贯:晚清传媒视野中的日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3 年8 月 5 林昶:中国的日本研究杂志史) 。世界知识出版社,2 0 0 1 年 2 到的“日本文化”这一概念进行简单的界定。 “文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汇,其语源是近代学人对拉丁文c u l t u r a 的意译,而翻译措辞是借用中国固有的“文“化”及“文化”等语义,加以熔铸再创而 成早在1 9 5 2 年,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 a l 轮- o c b c r ) 和克拉克洪( c k l u c l d a o l m ) 合写 了一本专门研究“文化”这一概念的论著,名为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探讨,列举了 他们所能搜集到的1 8 7 1 年到1 9 5 1 年8 0 年间关于“文化”的定义共1 6 1 个。9 迄今,人们 关于什么是文化的争论和研究在不断地深入,相应地也会给出不同的定义,而究竟现在有 多少种定义,谁也无法具体计算清楚。“仅据最近的不完全统计,文化的定义大致是达到了 2 0 0 余个”加。这些不同的定义或对于文化的不同解释,有的从词源学上立论,有的从人类 学领域入手,还有的从文化结构上阐述“文化”概念上这种众说纷纭、各执一词的状态, 以至于使位叫做h 约期特( h e i n z j o h s t ) 的诗人债言:“当我听到文化这个诃时,我就想 伸手去拿枪。”西方学者罗威勒认为:“要给文化下定义如同把空气抓在手中一样的困难, 它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之外,无处不在。”我国学者钱钟书感叹说:“你不说,我倒清楚,你 越说,我反而越发糊涂。”1 1 看来,要清晰地把“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阐述出来是很难 做到的。到目前为止,古今中外对于“文化”的定义不可谓不多,然而却没有一个定义获 得公认,大有“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装”之势。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大胆采用一种对 于“文化”的定义我国 辞海1 9 8 9 年版对“文化”一词的注解作为本文所言“文化” 的基本框架。辞海注了3 条:( 1 ) 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2 ) 泛指一 切知识,包括语文知识。如。学文化”即指学习文字和求取一般知识。又如对个人而言的 。文化水平0 指一个人的语文和知识程度。( 3 )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与教化的总 称。南齐王融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按照这个定义,广义上的“文 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无论 是政治、经济、军事、教育、风俗见闻、思想著述、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一切的科学研 究成果,都可以看作是人类精神财富的集合中的一部分。 因此,本论文所讲的“日本文化”,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切日本、或与日本直接相关的 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对于日本评论中 所涉及的大凡与日本相关的内容,都应该是本文关注的对象但是,由于日本评论这 本杂志所处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即1 9 3 1 年的创刊到1 9 4 5 年的停刊,这段时期就是中华民 族奋力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时期,日本的政治动向、经济力量、军事情势自然就成为 全体中国人集中关注的方面,而对于与以上所述方面并无直接关联的其他内容是否也曾有 过研究呢? 这就有必要通过对这个时期的非显性因素研究加以考察,从而得到答案。具体 到本文所指的“日本文化”,就是仅限定于除了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以外的,诸如日本 的历史、思想宗教、教育、文学艺术、风俗等范围的研究内容。 本文拟在“民国时期的日本研究杂志”这个大的范畴内,选择出版时间最长,累计期 数最多,影响较大的日本评论为研究对象,把目光投向该杂志中的文化类篇目,并加 毛慧君:中国历史词源中的。文化述说 ,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第3 卷第1 期,2 0 0 5 年 吴小如主编:中膏文化史纲要) ,北京大学出版杜,第2 页,2 0 0 1 年 n 弼上 以分析,既而揭示出在当时特殊的历史阶段,中国人对于日本文化研究的状况和成果。 第二节参照理论和论文构成 一本杂志从组稿、编辑到出版发行,再到送达读者手中,读者阿览并形成意见反馈, 这样就完成了一项信息传播活动的全过程。要对作为印刷媒介的期刊进行研究,就必须注 意到期刊在面向大众进行宣传时形成的所谓“大众传播”大众传播是指:“特定的社会集 团通过文字( 报纸、杂志、书籍) ,电波( 广播、电视) ,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以图像、 符号等形式,向不特定的多数人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过程。”1 2 对于这一传播过程的模式,本 文采用在传播学史上,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美国学者h 拉斯韦尔的“直线( 单向) 模式”进行分析。“1 9 4 8 年,拉斯韦尔在他的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 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后来人 们称之为5 w 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5 w 模式”:即“描述传播 行为的一个简便的方法,是回答下列五个问题谁( w h o ) ? 说什么( s a y sw h a t ) ? 通 过什么渠道( t h r o u g hw h i c hc h a n n e l ) ? 对谁( t ow h o m ) ? 取得什么效果( w i t hw h a t c f f e c t ) ? ”据此,引申传播研究的五个参数或五个内容:控制分析( 谁) ,内容分析( 说 什么) ,媒介分析( 通过什么渠道) ,受众分析( 对谁) ,效果分析( 取得什么效果) 1 4 后 来,英国传播学家d 麦奎尔等将此模式图解为: 谁 传播者 说什么 讯息 通过什么渠道 媒介 对谁说 受传者 有什么效果 效果 具体到本文涉及的个案,其中:传播者就是日本评论的主办者;讯息即一切刊载 的有关日本的文章;媒介即 日本评论这本杂志;受传者即日本评论的阅读者;效 果即受众阅读杂志后的反响如何? 对当时民众了解日本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但是,在半个 多世纪以后的今天,已经很难考察清楚当时受众的具体情况,试图考证传播活动究竟取得 了怎样的效果,同样也是非常困难的,即使能够从同时期的出版物中得到旁证也是零碎点 滴。所以,论文的重点是进行讯息传播内容的分析,并兼顾到控制分析。 论文的构成大致如下:在第一章绪论中,首先回顾有关此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阐述 本文的选题意义,并对“日本文化”的概念加以简单界定;其余是介绍论文的整体结构和 研究方法。第二章概括性地介绍中国日本研究杂志的发展历程。第三、四章是本论文的重 点部分,第三章着重阐明日本评论及其刊载的有关日本文化类的内容,对文化类文章 进行具体分类、统计、分析。通过前面的分析之后,在第四章讨论、总结得出日本评论 对日本文化研究的特点。最后的结束语部分,从整体上把握作为民国时期日本研究杂志中 的佼佼者一日本评论在日本研究中的突出表现,尤其是在日本文化研究方面取得的 成绩,探究民国时期中国人研究日本的真正水平。 n 沙莲香:传播学 ,中田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 4 5 页。1 9 9 0 年 廿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5 9 页,1 9 9 9 年 邵培仁;传播学导论k 浙江大学出版社,第断页,1 9 9 7 年 - 4 第二章日本研究杂志在中国的诞生与发展 在当今这个传媒业高度发达的社会,报纸、杂志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主 要媒介之一。从语言的产生到今天,人类的传播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五次较大的变革,包括: 语言传播,大约在1 0 万年前开始至今;书写传播,大约公元前3 5 0 0 年至今;印刷传播, 大约自公元6 2 0 年至今;电讯传播,自1 8 4 4 年至今;互动传播,从1 9 4 6 年至今。”显然, 报纸和杂志的出现处于其中的印刷传播阶段。 期刊是记录和报道科学技术、政治和文化领域的活动和发展的一种出版物类型,是传 播和交流科学文化成就的一种手段,也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信息载体之一。中国的报纸具 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玄宗开元年间即距今大约1 2 0 0 多年前,中国就有了邸报。“邸中 传抄一切诏令章奏以报于诸侯,谓之邸报”。1 6 但是,近代中国的期刊却产生较晚,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的期刊产生于1 7 世纪6 0 年代,而我国的期刊则产生于1 9 世纪2 0 年代。中 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期刊是1 8 1 5 年8 月,由外国传教士马礼逊与米怜共同主编,在马来西亚 港口城市马六甲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最早创办于中国境内的中文期刊,是由普鲁 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刊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 7 从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开 始,中国陆续出现了许多当时比较著名的刊物,如:各国消息( 英国传教士麦都思1 8 3 8 年创办于广州,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二份中文期刊) 、遐迩贯珍( 麦华陀1 8 5 3 年9 月创办于香港。我国著名报刊家王韬曾参与编辑工作) 、六合丛谈( 英国传教士伟烈 亚力等1 8 5 7 年1 月创办于上海,是上海第一份中文报刊) 、 万国公报( 前身为中国教 会新报,是美国传教士林乐知等于1 8 6 8 年9 月创办于中国上海的综合性刊物) 、中西闻 见录) ( 实际主持人为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等1 8 7 2 年8 月创办于北京的以传播科技知识为主 的期刊,是中国近代创刊最早的一种科技期刊”) 、格物汇编( 是中西闻见录的补续, 由英国传教士傅兰雅1 8 7 2 年2 月创办于上海) ,所以可以说,自1 8 1 5 年到1 8 9 8 年的戊戌 变法左右是中国期刊的初创时期。从1 8 1 5 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外国传教士在南洋和 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办了1 0 多种报刊,鸦片战争之后到1 9 世纪末,将近半个世纪,他们先 后办了1 7 0 多种中文报刊,约占中国报刊总数的9 0 ,控制了中国的办刊事业。这一阶段 的期刊主要是国外的传教士主办,目的是为宣传西方殖民主义的思想,阐发基督教教义, 但是同时也产生了另一个作用,即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自主创办期刊的诞生,同时也为 近代期刊研究日本积累了经验。在上述的期刊中,例如万国公报对日本的研究就有许 多可圈可点之处。万国公报对日本的政法、经济、文教、军事、对外关系、中日关系等 均做有较持续且迅速的报道。1 9 而开始出现关于日本记述的,则是1 8 5 7 年出版的六合 丛谈月刊第1 2 号,此期刊载了日本近事一文,是最早见诸于近代中文杂志的专门记 述日本的文字。而1 8 7 2 年8 月出版的中西闻见录月刊,在“各国近事”栏目中开辟“日 本近事”子栏目,可以视为中国的日本研究杂志之滥觞。” 邢培仁:传播学导论 ,浙扛大学出版社,第7 0 至页,1 9 9 7 年 ”戈公振:( 中国报学史,中国新闻出版社,第2 2 页,1 9 8 5 年 仃宋应离主编:中国期刊发展简史) ,河南大学出版社,第1 9 页,2 0 0 0 年 n 宋应离主编:中国期刊发展简史,河南大学出版社,第2 8 页,2 0 0 0 年 悖详细阐述请参见邦翔贵:晚清传媒视野中的日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3 年 林昶:中国的日本研究杂志史世界知识出版牡,第3 4 页,2 0 0 1 年 5 - 及至清末,面对赢弱的清王朝统治和帝国主义的蹂躏,许多知识分子意识到必须要求 新图变,否则就会亡国灭种,于是出现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派他们主张向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学习新的思想、新的科技知识,用以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尤其是在签订了丧权辱 国的马关条约之后,许多具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更加强烈的意识维新变法的紧迫性。 在维新运动中,维新人士一直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发动维新运动的一种重要武器,社会 上出现了一大批以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为目的的刊物,维新运动的领导人物康有为、梁 启超都积极投身于报刊的创办和编辑之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诸如梁启超、王韬、郑观应 等著名的报刊政论家和报刊创办人。据统计,“从1 8 9 5 年到1 8 9 8 年,3 年内全国设立学会、 学堂、报馆共5 1 所”。2 1 正如戈公振先生所形容的,“时四方新学士子喜康梁之议论新颖, 群相呼应,起而组织学会讨论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而每会必有一种出版物以发表其意 见,于是维新运动,顿呈活跃之观,而杂志亦风起云涌,盛极一时”。恐这个阶段虽然为报 刊的初创时期,但同时期也成为中国人第一次创办报刊的高潮。这一阶段的报刊创办的直 接目的在于阐述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宣传维新变法,目的是为变法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所以此时期的办刊热潮并未对日本研究杂志的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清末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大量的学生东渡日本,实地考察日本维新的成果。 这些学生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早在1 8 9 6 年,清政府就向日本派出留学 生1 3 人,以后每年大量增加,到1 9 0 5 年已达8 0 0 0 人。墨满怀报效祖国热情的留日学生 在日本开始创办刊物,研究日本,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中国留日学生办刊物始于1 9 0 0 年冬 天创刊的开智录和译书汇编。据日本人实藤惠秀开列的清末留日学生在日刊行的期 刊计有6 2 种。2 4 留日学生最多的1 9 0 6 年,国人在海外及国内新创报刊2 5 种,其中1 4 种 为留日学生所办,在东京出版的就有1 3 种。可见,用报刊来刊载研究成果,阐发新思想已 经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和方式。 辛亥革命成功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 放,其中报刊的创办发行起到很大的作用。民国时期,报刊出版事业进一步迅速发展,报 刊逐渐成为人们了解外界,获取信息的最主要的手段。据统计,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 国报纸由十年前的1 0 0 多种,陡增至近5 0 0 种,总销售数达4 2 0 0 万份。这两个数字均突破 历史的最高记录新创办报纸种类较多的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甚至连 偏处西南一隅的四川省也一下子出版了2 3 种报纸。 在这个时期,国内所创办的各种刊物虽然并不是直接以研究日本为目的,但是,其中 也有许多杂志设有与日本相关的栏目。上海图书馆编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收录了自 1 8 5 7 年起到1 9 1 8 年为止的主要中文期刊4 9 5 种、1 1 0 0 0 多期。笔者曾根据其傲过不完全的 统计,从统计结果来看,大多数的杂志都设有。日本”或者“关于日本( 日本人) ”的栏耳。 如由浙江省教育会编辑并发行的教育周报( 【杭州】巧) ,前后共出版2 3 5 期,在该刊“纪 乱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 1 4 页,1 9 8 0 年 互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中国新闻出版社,第1 0 3 页,1 9 8 5 年 嚣王春南:精末留日高潮与出版近代化,载南京大学学报) ,第1 期,1 9 9 捭 m 主晓秋先生在实藤惠秀统计的基础上,进步考证,又补充了1 6 种( 王晓秋: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中华书局, 2 0 0 0 年) 尊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山西人民出版社,第6 7 7 页,1 9 8 1 年 田1 9 2 0 年在菲律宾,1 9 2 4 年在北京和上海,1 9 3 2 年在桂林,都孽出过同名刊物,此处指在杭州出版的刊物 闻”栏目中,持续报道日本教育的各个方面再例如创刊于1 9 1 4 年,由浙江兵事杂志社编 辑发行的浙江兵事杂志,就一直保持着对日本军事方面的关注。设有与日本相关栏目或 者长期持续地关注日本的期刊( 杂志) 的基本情况请参见附录二。 虽然附录二的统计资料不能完整地反映出民国时期期刊中对于日本的研究情况,但从 这些期刊中的报道或记述来看,分别涉及到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外交、 中日关系等各个方面。从杂志整体情况来分析,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即这些杂志在刊 登与日本相关的报道时,大多数杂志都不去仔细考量所刊载的内容是否切合杂志本身的办 刊宗旨和杂志名称,只要是与日本相关的,就不分领域或专业,一律予以转载或报道。也 有些内容是在同期其他杂志中已经刊发的,而在另外一本上再次被登载。可见当时民众对 关于日本的信息是多么的渴望,研究日本、了解日本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潮。大批媒 介持续的介绍日本,加深了国民对日本的了解,丰富了对日本的知识。办刊人的努力和杂 志本身的影响,也有力地促进了专业性更强、知识面更广、紧跟时代潮流的日本研究杂志 的诞生。 1 9 1 5 年8 月5 日,一本名为日本潮的杂志出版发行了。它是目前我们能够查阅到 的中国最早的、保存比较完整的、直接以日本为唯一研究对象的杂志。它由上海群益书社 出版,并且在出版前还刊发过广告z 7 。上海群益书社也曾在后来,因出版由陈独秀主编的 新青年杂志而名噪一时。尽管日本潮与其他研究杂志相似,在日本研究的许多方 面做得还不够深刻,譬如当时主要是以译介日本的期刊内容或仅以提供资料等为主,很少 看到有见地的探讨、研究( 这种情况直到3 0 年代才有所改变) ,但是作为中国日本研究杂 志的肇始期的作用仍不可忽视,尤其是参与杂志的编辑出版者,多为“留日派”或“知日 派”,他们对后来日本研究杂志高潮的出现做了铺垫和准备,激发了人们进一步研究了解日 本的热情。 2 0 世纪3 0 年代前后,日本帝国主义逐渐蚕食中国东北、华北等大片领土在日本国 内,军国主义分子作着全面侵略中国的准备中华民族面临着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欺侮, 处在国土被践踏、民族被奴役的危局之中,如何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鼓舞民族士气、 为“抗日救亡”大声疾呼,就成为当时举国上下关心的问题。于是,处在时代前沿的信息 传播媒介杂志,适时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许多杂志自觉地调整办刊方向和宗旨, 为。伟大的全民族性的抗日战争”服务,形成了中国杂志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热潮。自然 地,杂志创办的热潮也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研究杂志的发展,中国迎来了日本研究杂志出版 的第一个高潮。据王风超先生所撰的中国报刊史话称,三四十年代遍布全国和海外华 人社会的宣传抗日救亡的报刊,总数达上千种。”根据林昶先生对( 1 8 3 3 - - 1 9 4 9 全国中文 期刊联合目录) 4 一书的粗略统计,全国宣传抗日救亡主张的杂志约有3 0 0 种之多。李书 成先生在中国的日本学研究一文中称,1 9 3 0 年至1 9 4 6 年关于日本研究的全国性杂志 一下子增加到1 3 家。如日本、日本研究、日本评论三日刊、日本评论、 中日评 论、中日论坛、日文与日语、日本论坛等杂志,在上海、南京、广州、北平、重 庆、哈尔滨等城市相继出版。”这些杂志针对性强,价格便宜,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普及性, 打范用编著:爱看书的广告 ,三联书店,第1 1 7 页,2 0 0 4 年,请参见论文前附图一 叠王风超:中国报刊史话 商务印书馆,1 9 9 1 年挖月 嚣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编辑组编:( 1 8 3 3 - - 1 9 4 9 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 ( t l l 订本) ,书目文献出版社,1 9 8 1 年8 月 林昶:中国的日本研究杂志史 ,世界知识出版杜,第_ - 鹞页,2 0 0 1 年 - 7 使得日本研究“从少数人写少数人看,变成大家写大家看,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研究的普及 和深入”“, 日本研究杂志真正地走向了普通民众之中。 对于3 0 年代到4 0 年代中国日本研究杂志的基本情况,林昶先生曾作过非常详细的调 查和统计,这份调查结果应该是目前最完备的资料,现将其统计结果转引如下: 表一: 1 9 3 0 - - - 1 9 4 7 年中国主要日本研究杂志一览” 序杂志名刊期创刊时间 编辑出版者 口 丐 1日本研究月刊1 9 3 0 1 上海新纪元月刊社 2 日本月刊 1 9 3 0 7上海日本研究社 3东京工业大学学生季刊1 9 3 1 7 东京工业大学 同窗会季刊学生同窗会 4 日本评论三日刊 三日刊1 9 3 1 1 l 南京日本研究会 5 中华留日东京工业大 不定期1 9 3 2 4 中华留日东京 学学生同窗会会刊 工业大学同窗会 6日本评论月刊1 9 3 2 7南京日本研究会 7 日语研究双月刊 1 9 3 2 9北平同学会学校 日语研究室 8 中日评论 不定期1 9 3 2 广州中山大学 中日问题研究会 9日文与日语月刊 1 9 3 4 i 北平人人书店 1 0日文 双月刊 1 9 3 4 1 0 北平日文社 1 1臼语研究杂志 双月刊 1 9 3 4 上海生活书店 1 2日语月刊月刊1 9 3 6 7 上海东方日文 补习学校 1 3中日论坛半月刊 1 9 3 6 5 上海中日论坛社 1 4中华留日帝国大学 不定期 1 9 3 6 7 中华留日帝国大学 理科同学会论丛 理科同学会 1 5中华日语月刊月刊 1 9 3 7 2上海中华日语月刊社 1 6战时日本月刊1 9 3 8 8 战时日本研究会 瓤同上 勰林昶: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研究杂志述论 ,载中日关系史研究) ,1 9 9 5 年第3 期 渺 1 7敌情摘要 不定期 1 9 3 8中央宣传部对敌宣传研 究委员会 1 8 中日评论月刊 1 9 3 8上海中日评论社 1 9 敌情研究 不定期 1 9 3 9 3 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 员会政治部第三厅 2 0 敌国汇报半月刊 1 9 4 1 1八路军总政治部敌工部 日本问题研究会 2 l 中日春秋不定期 1 9 4 0 1成都中日春秋社 2 2 中日战事史料征集会 不定期 1 9 4 0 6 中日战事史料征集会 集刊 2 3 中日文化月刊月刊 1 9 4 1 1南京中日文化协会 2 4 中华留日同学会会刊月刊 1 9 4 1南京中华留日同学会 2 5 敌情月刊月刊 1 9 4 1 3重庆敌情月刊社 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敌工 敌伪研究部日本问题研究会敌伪 2 6月刊 1 9 4 1 5 研究社编委会 2 7 敌国月报不定期 1 9 4 1冀中军区政治部 敌工部 2 8中国留日同学会季刊季刊1 9 4 2 9 中国留日同学会 2 9 日本研究月刊 1 9 4 3 9 北京日本研究社 3 0 日本论坛月刊 1 9 4 6 8上海改造出版社 3 1 敌工研究 不定期1 9 4 7晋察冀边区 政治部联络部 注:其中的中日文化月刊k 日本评论 ( 上海夏刊) 、日本研究) ( 北平) 系敌伪或亲日杂志 从以上调查来看,这些杂志中既有以研究日本语言为主旨的专门性刊物,也有研究日 本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刊物。但无论是专门性刊物还是综合性刊物,都是这一阶段日本研究 成果的集中展示。 及其对日本文化的研究 第一节日本评论的基本情况 日本评论前身是由上海日本研究会日本杂志编辑部编辑、上海华通书局出版发行 的日本月刊它创刊于1 9 3 0 年,以“研究或调查日本政治、经济、社会、文教、实业、 军事情状以及各种问题,供给国人,俾得充分了解”为宗旨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刊载研究 日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文章和资料,同时也刊登评论中日关 系和中国对日政策的文章,设有时事评论、论著、调查资料、外论选辑、问题笔谈、敌情 漫谈、敌情资料等栏目 日本月刊出到第六期的时候,“九一八”事变突然发生了。“这个事件,激动了 全国反日的怒潮,全国民众一致主张用实力抵抗暴日,大家都猛勇沉毅地参加各种抗日工 作,要想要在刀光弹雨中杀出一条血路,给日本帝国主义者一个惩创。在东北被敌人蹂躏 的时候,本社召集了一个理事会,讨论我们当时的紧要工作。大家以为月刊相隔时候太长, 过于弛缓,不能和全国民众紧张的心弦共鸣,尤其难于随时供给他们以必要的材料。如是, 大家决定了:把月刊改作三日刊日本评论等到军事结束以后再恢复月刊。”3 3 于 是,诞生了由南京日本研究会3 4 主编的日本评论三日刊,每逢三六九出版,一直到1 9 3 2 年7 月。 在日本评论三日刊的发刊词中,主编龚德柏提出了日本评论三日刊的使命: 抗日运动之科学化、抗日运动之民众化、抗日运动之持久化以上三点是本刊的自勉,并 拿来贡献于全国民众弱日本评论三日刊努力实践着。鼓动并指导全国民众的抗日运 动”的办刊初衷”,以“暴日蓄阴毒之野心,运强硬之手腕,著著向我进逼。五三新血,饮 恨未销;沈阳屠杀,旋踵而至。凡我国人莫不切齿痛心,誓必猛勇杀敌,打倒日本帝国主 义。本会同人曾就学彼邦,鬼域伎俩,洞若观火,决计就其所知贡献国人,剖析敌情以为 作战之准备。且以鼓舞士气,团结精神,以与倭人决一死战,去此东亚之蟊贼,谋被压迫 民族之解放。自觉责任重大,义不容辞故不顾一切,指恶发奸,惟视力之所及。”撕读 者曾给 日本评论三日刊以极高的赞誉:“鼓民众对外之勇气,冀以挽回此既颓之国势, 言人之所不敢言,发人之所未能发,国中尚少此类刊物,此中国所以尚无健全之舆论也欤! ” ,7 到1 9 3 2 年,虽然面临着许多困难,日本评论三日刊仍旧拼命坚持,但是到最后,因 为许多同事分到各方面参加实际工作,三日刊终于不能维持了,遂于7 月改为日本评论 月刊,至1 9 3 7 年6 月。 日本评论继承日本评论三日刊的传统,继续为“抗日”服务,评论的分量也有 所增加且锋芒犀利依旧,内容上也较以前更加丰富,涉及到政经、军事、外交、社会、文 教、国际形势、中日关系、对日政策等广泛的领域。它主张直接、持久抗战,反对不抵抗 政策。“七七事变”暴发后,日本评论曾一度停刊,后又于1 9 3 7 年1 1 月随国民政府西 迁至武汉,后来又前往重庆,并于1 9 4 2 年1 月在重庆复刊,卷期续前日本评论迁至 重庆后,编者回顾说:“抚今追昔,本刊之一起一伏,或进或止,动关国家大事。痛定思痛, 船南京日本研究会编:日本评论 ( 月谢) ,1 9 3 2 年7 月第l 卷第1 期,“复刊之诃” 并南京日本评论会是一个早年成立于日本的留日同学会组织,1 9 3 1 年自来京移驻南京 碍南京日本研究会编:日本评论- - b 刊,1 9 3 1 年1 1 月9 日第1 期,。发刊词”。 冀南京日本研究会编:日本评论三日刊 ,1 9 3 1 年1 1 月1 6 日第3 期“通讯 南京日本研究会编:日本评论三日刊 第3 期。通讯”,1 9 3 1 年n 月1 6 日 1 0 创痕如新,同人等又无不精神百倍,历劫弥痛。十年以来,本社同人之任务,首先在于暴 露敌阀谋我之急,大声疾呼,提防强暴,国难临头,这是本社同人初期的工作。“九一八” 事变,全国震惊,本社同人辄首创征倭,造成风气,树立民族自信心,以打破从来的恐 日病。此后历数年之久,力主抗战,抗战必胜,惟长期抗战乃能克敌,一致主张,始终不 渝,这是本刊同人走入次期的工作。现在抗战已近三年,敌之临日持久钝兵挫锐,必至于 败,已判若铢黍,而我之必胜,如操左券。战时最重要的工作,在于明了敌情;就是 战后,敌人惨丧之余,我们亦不可忽视了已失败的敌人抗战以前,我们对敌的工作,是 侧重在警戒,而抗战以后我们的对敌工作,应该侧重研究。这是本社同人所共知的工作” 至1 9 4 5 年3 月止,日本评论在艰难之中共出版1 8 卷1 1 5 期,不仅在当时颇具影响, 也成为今天硕果仅存的三四十年代日本研究杂志中出版历史最长、累计期刊数量最多的一 种。日本评论被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馆学术资料处选为“少数有学术价值之中文刊物”, 并称4 美国学者在将来需参考 日本评论之处,当不下于中国人士0 拟“使用显微传影 片拍录,寄存华盛顿”卵以上两点也是本论文之所以选择日本评论作为研究样本的 主要原因。 在1 9 4 0 年代的中国期刊出版界,有两个日本评论。一个是承袭日本( 月刊) 一 一日本评论三日刊日本评论的传统和办刊宗旨,并在1 9 4 2 年1 月复刊于重庆、 卷期续前的 日本评论,我们姑且称之为重庆编日本评论。另一个是复刊于上海,同 样刊名为日本评论( 月刊) 的杂志,卷期重起。但是后者系服务于。汪伪”政权的汉奸 杂志。在张宪文、方庆秋、黄美真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民国史大辞典中, 有关日本评论条目的记录如下: 日本评论:1 9 3 1 年底创刊,三日刊,以提供不易得到的日本材料见长,“努力鼓动并指 导全国民众的抗日运动”,不久停刊。1 9 3 2 年7 月复刊,改为月刊。1 9 4 0 年迁至重庆出版。 汪精卫集团投敌后,为制造和谈舆论,也于1 9 4 0 年3 月1 日将 日本评论复刊,在上海 出版,不久又移至南京在南京出版的日本评论由周隆庠任主编,刊载有关日本研究 的文学及中日文化讨论方面文章,并介绍日本对华研究信息,亲日倾向明显。 通过以上记录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华民国史大辞典中关于日本评论的解释,是 把重庆编日本评论与“汪伪”政权复刊的日本评论混为一谈了,并未揭示出两种 日本评论的不同本质。前者才是本论文研究的对象。 第二节日本评论的日本文化研究 自1 9 3 0 年创刊到1 9 4 5 年停刊,日本评论应时代的要求而诞生,处于中日交恶的历 史大背景之下,为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中的民众了解敌情、研究日本作出了重要贡献,鼓舞 了民族的抗日士气。勿庸置疑,处于战争时期的刊物,自然地会以传递、探究、明示敌方 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信息为主,日本评论也毫不例外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 外交、中习关系等从来就是日本评论麓着力关注的领域,但是,与其他的日本研究类杂 志不同的是, 日本评论从未忽视对影响人类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因素之文化的研 饕重庆日本评论社绽:日本评论 ,1 9 4 0 年第1 1 卷第1 期 并重庆日本评论社编:日本评论,1 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泌尿外科疾病护理
- 山东省枣庄市枣庄五中2025年高考历史试题山东卷冲刺训练解析含解析
- 平邑县2024-2025学年三下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物理试题文试卷含解析
-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施工组织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城市学院《中小学美术教材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文理学院《伤寒论选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泰安市泰前中学2025年初三下学期教学反馈检测试题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汉语现代》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2025年初三中考模拟试卷(二)生物试题含解析
- TK305水喷砂方案
- 先进加工技术--水切割技术PPT
- BIM施工方案(完整版)
- 吊装作业安全交底
- 现代化复卷机的结构原理和工艺控制
- 中国对外贸易促进(共40页).ppt
- 毕业论文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研究进展
- 中考复习专题—应用题
- 微机ATX电源电路的工作原理与维修
- 外贸中英文商业发票
- 2019JGJ196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