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环境与制度运行——民国前期山西乡村基层管理制度.pdf_第1页
(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环境与制度运行——民国前期山西乡村基层管理制度.pdf_第2页
(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环境与制度运行——民国前期山西乡村基层管理制度.pdf_第3页
(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环境与制度运行——民国前期山西乡村基层管理制度.pdf_第4页
(历史地理学专业论文)环境与制度运行——民国前期山西乡村基层管理制度.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与制度运行 民国前期山西乡村基层管理制度 樊莉娜 摘要: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比较突出,仍然是影响我国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如果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缺乏深入了解,就很难真正寻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 道路。乡村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个学科都有数量众多的研究人员开展, 了关于乡村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乡村基层管理是乡村社会结构研究 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目前的研究成果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历史地理学 角度对民国前期山西乡村基层管理做区域性的实证研究,探讨环境在制度运行过 程中的作用,来深化对乡村基层组织本质的认识。 本文分三个时段对民国前期山西基层管理制度进行了梳理,探讨了这些制度 的运行状况以及实旄过程中的地区差异,分析了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对制度 运行的影响,主要有以下结论: 一、清朝末年,政府颁布的地方自治章程,对乡村基层组织设置有了新的规 定。但事实上并未实掩,县以下的乡村政治依然如故。由于历史的传承与惯性, 都、里甲、保甲、乡约等基层组织依然发挥着作用。 二、1 9 1 7 年,阎锡山在山西推行新的乡村制度,称为村制,实际上是一种行 政村制度。从总体上看其实施情况,各县基本都有了区一村一闾一邻的建置。2 0 年代以后山西村制开始向自治方向转变。各地自治办理情况虽然很不平衡、制度 运行状况相差较大,但是制度基本上得到了实施。 三、国民教育和“六政三事”是山西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通过村制实现 的一系列政府行为,新的基层组织较为有效地使乡村社会纳入政府的管理体系, 是政府行为的重要制度保证。通过强势政府行政,国民教育和“六政三事”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客观上为乡村自治制度运行营造了较好的氛围,对乡村自治制度 的运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1 9 2 8 年,国民政府颁布县组织法,其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仿照山西 村制的,二者实质相同。该法规颁布之后,山西绝大部分地区的乡村建置并没有 根据新法规更改。因为山西山环水绕的自然地理状况使山西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 省份,再加上阎锡山对山西的有效控制和把握,山西仿佛一个政治孤岛,中央势 力无法进入:同时中原大战也有影响;另外县组织法与山西村制实质相同, 无更改必要。 五、民国前期山西基层制度的运行受到地形、地势的影响。在自然条件好的 平原、盆地,人 2 1 密集,聚落规模大,几个自然村联合满百户组成联合村,或者 满百户的村落联合其他不足百户的村庄组成联合村,甚至几个都足百户的村联合 组成更大的行政村:而在山区,村落经常只有几户人家甚至不乏独家村,户与户 往往相隔数里,不足百户的编村居多。 六、民国前期山西基层制度的运行与人文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从清末到 民初,乡村制度对于山西广大乡村来说,属于外生型的,实施起来缺乏内在驱动 力,主要依靠政府强大的施政力度实现。随着政府施政力度的不同,制度运行成 效不同;制度的运行成效还呈现出以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核心向外辐射衰减 的规律;传统的强势政府行政使村制的运行具有一定的成效,而传统的服从性的 政治文化产生的消极政治参与,造成乡村自治制度运行成效微乎其微,“人治”传 统使乡村基层制度运行随着乡村“公务员”的不同出现千差万别的结果。 关键词:民国前期山西环境乡村 i i 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 p o l i c i e so p e r a t i o n s h a n x ir u r a lg r a s s - r o o t s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i ne a r l y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 f a n l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op r o b l e m so fp e a s a n t ,c o u n t r y s i d e ,a g r i c u l t u r eo u rc o u n t r yc o n f r o n t a r es t r i k i n gp r o b l e m sn o w , w h i c hi n f l u e n c eo u rc o u n t r y so v e r a l ls i t u a t i o n i fw el a c k b e t t e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r u r a ls o c i e t y , w ea r ed i f f i c u l tt of m do u ta w a y f o rf u r t h e rd e v e l o p m e n t sw h i c ha c c o r dw i t h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c h i n a t h ec o u n t r y s i d e b e c o m et h ef o c u so fs o c i e t ya t t e n t i o n t h e r ea r en u m e r o u ss c h o l a r sh a v eb e e nt a k e nt h e s t u d ya b o u tc o u n t r y s i d ei nv a r i o u sf i e l d s a n dt h e yh a v ea c h i e v e dg r e a ta c h i e v e m e n t s t u d yo nr u r a lg r a s s r o o t su n i tm a n a g e m e n ti s as i g n i f i c a n ta s p e c ti nr e s e a r c ho fr u r a l s o c i e t ys c h e m e h o w e v e r t h e r ea r ean u m b e ro fp r o b l e m st ob es o l v e d t h i sp a p e rm a k e ar e g i o n a la n dp r a c t i c a ls t u d yo fr u r a lg r a s s r o o t su n i tm a n a g e m e n to fs h a n x ii ne a r l y 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f r o ms t a n d p o i n to fh i s t o r i c a lg e o g r a p h y , d i s c u s se n v i r o n m e n t s f u n c t i o ni np o l i c i e so p e r a t i o nt oh a v eag o o dl o o ka tr u r a ls o c i e t y t h i s s t u d yd i v i d e dt h r e ep e r i o d s t od i s c u s ss h a n x ir u r a lg r a s s r o o t su n i t 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i ne a r l y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 ,p r o b e di n t ot h eo p e r a t i o no ft h e s e p o l i c i e sa n dr e g i o n a ld i s p a r i t y ,a n a l y z e dn a t u r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s o c i a la n dc u l t u r a l c o n d i t i o n sh a v i n gi n f l u e n c eo np o l i c i e so p e r a t i o n t h em a j o rf i n d i n g sa r ea sf o l l o w s : f i r s t ,t h es u n s e to fq i n gd y n a s t y , g o v e r n m e n tc l a m p e dd o w nn e wr u r a lg r a s s r o o t s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b yp o s t i n gm u n i c i p a ls y s t e m i nf a c t ,t h en e ws y s t e mw a s n ti no p e r a t i o n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d i v i s i o n so fc o u n t yr e m a i n e da sb e f o r e g r a s s t o o t s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b e f o r e s u c ha sd u ,l i j i a ,b a o j i a ,r u r a la g r e e m e n te t c a l s ow o r k e db e c a u s eo fh i s t o r i c a lt r a d i t i o n a n di n e r t i a s e c o n d ,y a nx i s h a hc a r r i e do u tan e wl o c a ls y s t e mi ns h a n x i i nf a c t ,i tw a s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v i l l a g es y s t e m e a c hc o u n t ye s t a b l i s h e dn e wr u r a l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q u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v i l l a g e - l v “n t h e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v i l l a g ep o l i c yb e g a nt oc h a n g et o v i l l a g es e l f - g o v e r n m e n ts y s t e m a l t h o u g ht h e r ei si m b a l a n c ew h e np u ti ti n t op r a c t i c e b e t w e e nd i f f e r e n tp l a c e sa n db i g g e r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p o l i c i e sa n dp o l i c i e so p e r a t i o n , b u tt h ep o l i c i e sw e r eb r o u i 曲ti n t oe f f e c to nt h ew h o l e t h i r d ,p o l i c i e s o fn a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a n d i r r i g a t i o nw o r k s ,p l a n t i n gt r e e s , 1 1 1 f o r e s t a t i o n ,s t o c k b r e e d i n ge t c w h i c ht h r o u g hc o u n t r ym a n a g e m e n tt oa c h i e v ew e r e i m p o r t a n tt ov i l l a g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ns h a n x ip r o v i n c e g o v e r n m e n tc o u l dc o n t r o l s o c i e t ye f f e c t i v e l yt h r o u g ht h es y s t e mo fv i l l a g e so r g a n i z a t i o ni ns h a n x i ,w h i c h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p o l i c yg u a r a n t e ef o rg o v e r n m e n ta c t v i l l a g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w e r ec o m i n gt o f r u i t i o nt oac e r t a i nd e g r e eb ys t r o n gg o v e r n m e n t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o b j e c t i v e l y , t h e s e 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 f e r e db e t t e rc o n d i t i o nf o rs h a n x ip r o v i n c e sc o u n t r ys e l f - g o v e r n m e n t s y s t e m ,a n dp r o m o t e dt h es y s t e m f o u r t h ,i n1 9 2 8 ,g o v e r n m e n to ft h e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p u tf o r t han e wi o c a l s e l f _ g o v e r n m e n ts y s t e m ,w h i c hi m i t a t e ds h a n x ip r o v i n c e sr u r a ls e l f - g o v e r n m e n tl o g i c a l , b u tt h er u r a lg r a s s - r o o t s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d i d n tc h a n g ei nm o s ta r e ao fs h a n x i w i t h g e o g r a p h i c a lc o n d i t i o n sb l o c ka n dt h ec o n t r o lo fy a nx i s h a n ,s h a n x il i k e da np o l i t i c a l i s l a n da n dt h ep r o v i n c ew a so u to fc e n t r a lg o v e r n m e n t sh a n d a tt h es a m et i m e ,i tw a s a f f e c t e db yz h o n g y u a ng r e a tw a r i nt h ee n d ,t h et w os y s t e m sw e r et h es a m ei ne s s e n c e , s oi tw a sn o tn e c e s s a r yt oc h a n g e f i f t h ,g r a s s r o o t ss y s t e m so p e r a t i o no fs h a n x ip r o v i n c ew a si n f l u e n c e db y l a n d f o r ma n d h y p s o g r a p h y b e c a u s eo fb e t t e rn a t u r a lc o n d i t i o n ,t h e r ew a sh i g h d e n s e n e s si np o p u l a t i o na n dl a r g es i z eo fn a t u r a lv i l l a g e sa tp l a i na n db a s i n i nt h i s c o n d i t i o n ,s e v e r a ln a t u r a lv i l l a g e sw e r eo r g a n i z e dt oah u n d r e d f a m i l y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 v i l l a g e ,o rh u n d r e d - f a m i l yv i l l a g ea n do t h e rs m a l lv i l l a g e sw e r ec o m b i n e dt oal a r g e r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o n e ,o rs o m eh u n d r e d - f a m i l yo n ew e r eo r g a n i z e dt oal a r g eo n e b u ti n t h em o u n t a i n s ,v i l l a g e sa r eo f t e ns m a l l e r , s om a n y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v i l l a g e sw e r en om o r e t h a no n eh u n d r e df a r a l l i e s s i x t h ,g r a s s r o o t ss y s t e m so p e r a t i o no fs h a n x ip r o v i n c ew a sc l o s e l yb o u n du p w i t hs o c i a la n dc u l t u r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f o rm o s ta r e a so fs h a n x ic o u n t r y s i d e ,r u r a l m a n a g e m e n tp o l i c i e sw e r ei m p l e m e n t e db ys t r o n gg o v e r n m e n t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b e c a u s e t h es y s t e mw h i c hm a i n l yd e v e l o p e df r o mo u t s i d ew a sl a c ko fi n n e ru r g et oa c t u a l i z e w i t h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o fg o v e r n m e n ta c t ,t h er e s u l t so fp o l i c i e so p e r m i o nw e r eq u i t e d i f f e r e n t t h e r ew a sa l s oal o wt h a tt h ef u r t h e rt h ep o l i t i c a l ,e c o n o m i ca n dc u l t u r a l c e n t e r , t h ew e a k e rt h ee f f e c to fp o l i c i e so p e r a t i o n t r a d i t i o n a l s t r o n gg o v e r n m e n t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p r o m o t e dt h ee f f e c to fr u r a lm a n a g e m e n tp o l i c i e s b u t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 v i l l a g es e l f - g o v e r n m e n tw e r ev e r yl i t t l eb e c a u s eo fp a s s i v ep o l i t i c a l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 w h i c ha r i s i n gf r o mt r a d i t i o n a lc o m i n g - o np o l i t i c a lc u l t u r e w i t hd i f f e r e n tr u r a l o f f i c i a l s ,t h er e s u l t so ft h es y s t e mo fv i l l a g e so r g a n i z a t i o ni ns h a n x id i f f e r e di n t h o u s a n d sw a y sb e c a u s eo ft r a d i t i o no ft h er u l eb yf u n c t i o n a r y k e yw o r d s :e a r l yr e p u b l i c o fc h i n as h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c o u n t r y s i d e v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y 9 0 0 0 9 3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 ,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 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 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蜱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师 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 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签名 第一章前言 一、目的意义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不仅过去,而且现在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几 乎构成了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但是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比较突出,仍然是 影响我国全局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当前问题就要研究现实,但现实是历史的延续, 所以研究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又不能不借助于了解历史、研究历史。我们可 以这样说,不深入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农业和乡村社会,就不可能真正认识和了解 中国,如果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缺乏深入了解,就很难真正寻找到符合中国国情 的发展道路。目前,乡村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各个学科都有数量众多的 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乡村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拟运用历史地理 学的相关方法,从乡村基层组织机构的角度做些工作,希望对现实有所裨益。 对于乡村社会的研究,基层组织是一个值得重点探讨的问题。在我国传统社 会,县以下乡村基层组织承担着国家的赋税征收和徭役征派的职责,具有维持地 方秩序和宣扬教化的作用,是国家与乡村社会的重要纽带。各种制度在不同地区 的实施情况往往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差异。但是以往大多数学者对于传统乡村社会 中诸如里甲、保甲等基层组织的研究多是一种全国性的静态分析,即主要关注制 度的规章、机构、编制等方面,而忽视它的实施过程和实际效能,本文试图对民 国前期山西乡村基层组织做区域性的实证研究,即通过梳理乡村基层管理制度的 相关法律条文,考察基层组织的设置、实施过程,探讨环境在制度运行过程中的 作用,来深化对乡村基层组织本质的认识。 行政建置虽然是乡村社会结构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从目前学术界 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民国山西乡村基层行政管理虽有一些研究,但几乎没有学 者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考察,仍有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必要。从历史 地理学角度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认识乡村基层组织设置的地区差异及影响乡村 基层社会结构运行的环境因素。 民国时期,山西在阎锡山的统治下,在县以下的基层推行新的乡村制度,被 称为山西村制,是乡村自治的典范,号称“政治模范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南 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以其为基础形成了全国乡村自治制度体系。但现有的研究还 不够深刻,仍可以从历史地理学角度继续进行研究。 二、研究概况 历代正史、政书等文献关于政治制度的记述往往是详中央、略地方而疏于基 层,学术界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县级及其以上行政机构的探讨方面,而对县级 以下的乡村基层行政组织的关注不够。尽管以往的研究一向习惯将目光聚焦于中 央而忽视地方,更不用说基层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术界以前对于乡村基层组织的 研究就是一片空白。相反,通过对相关著述、论文的检索,发现对县以下乡村基 层组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从2 0 世纪3 0 年代至今,学术界对县以下乡村基层组织特别是保甲、里甲进 行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经历了从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到繁盛阶段,随着研究的 深入,研究范围大大拓宽,乡约、家族、宗族、士绅等都纳入到研究范围进行剖 析。 但是,大多研究主要是静态研究,即作为一种制度所包括的规章制度、机构、 编制等方面,也就是对基层组织诸如里甲、保甲从制度层面进行描述复原,而忽 略动态研究,即过程方面,对政策法律条文的具体推行状况鲜有涉及。而相对于 县以上政治制度而言,乡里制度具有缺乏规范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带有地域性 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将它落实到具体地域空间中进行考察是十分重要的。目前, 区域性乡村基层组织研究比较深入的有杨国安明清两湖地区基层组织与乡村社 会研究( 武汉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1 0 月) ,以里甲、保甲、堡寨、团练等为核心, 通过对明清时期湖南、湖北乡村基层组织的设置、演变及其功能的考察,阐释乡 里制度实施实态与嬗变。同时,通过对乡村中宗族、士绅的研究,探讨了中国传 统乡村社会基层权力结构及其变迁。 对民国前期山西基层的研究,现有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民国山西村制的研究 上,对阎锡山上台之前基层管理的论述多是一笔代过。对山西村制的研究又主要 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1 、2 0 世纪2 0 、3 0 年代以王鸿一、米迪刚等为代表的村治派以实地调查为基 础对此的研究,他们的研究资料现在可见的有茹春浦的山西村治之实地调查、 梁漱溟的北游所见纪略、河南村治学院和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关于山西村治 的调查书等。这些资料主要侧重对山西村治的评价,不同程度上肯定了村治对山 西社会的稳定作用。河南村治学院和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对山西村治的调查书 主要叙述了山西村制的制度设计和条文法规。 2 、从历史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主要是一系列关于阎锡山的人物传记,其中 不同程度上对村制有所涉及。有山西文史资料室编的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李 茂盛等著阎锡山全传、中共中央党校编写组阎锡山评传等等。这些著作并 没有将村制作为研究的重点,只是通过法规条文对村制进行了总结性的评价。 杨国安:明清两湖地区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研究,第4 1 3 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1 0 月。 3 、从政治史的角度进行的研究。李德芳民国乡村自治问题研究( 人民出 版社2 0 0 1 年1 2 月) 中的一章对全国乡村自治制度的张本山西村制的相关制 度、实施状况、时人今人对此的评价进行了研究。董江爱山西村制与军阀政治 ( 1 9 1 7 - - 1 9 2 7 ) ( 中国社会出版社,2 0 0 2 年3 月) ,比较系统地对民国时期山西村 治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村治出炉的社会政治背景、理论渊源、基本制度、结构 功能、村治行为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资料线索、思想观点和研究方法等。但是, 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对山西村制相关制度梳理以及总体土的把握,几乎没有涉及环 境在制度运行中的作用。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因为任何制度都是在一定的 地域范围内、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中进行的,而且该地域不同地区自然、人文 环境的差异也会造成制度运行的差异。因此立足前辈学者辛勤耕耘的基础上,本 文作者在诚惶诚恐之余,不揣浅陋,对这一问题再作探讨,以期有新的收获。 三、研究思路及内容 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分析是主要的方法,同时由于文章选取的时间段距 现代较近,实地调查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对民国前期有关乡村基层行政机 构的法律条文进行简单梳理,并运用地方志、调查资料、民国时期报纸期刊等资 料复原民国山西乡村基层行政组织的设置、演变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考察基层组 织的职能,并尽量将之与山西独特的环境联系起来,探讨制度运行与环境之间的 关系。在具体的研究中,主要运用典型对比的方法,对不同区域的情况进行比较 分析,找出产生差异的环境因素,重点从地域空间的角度分析民国乡村社会结构, 揭示乡村基层机构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关系的大小,并 指出山西若干地域特征。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基层管理制度实旌成效与制度发生的偏差,以及同一地 域不同地区之间实施效果不同程度上的差异,与该地域所处的环境、以及该地域 不同地区之间环境的差异有关。“环境”一词是个相对的概念,一般是指围绕某一 中心事物的外部世界。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内涵也就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中的 “环境”是指直接、间接影响制度运行的自然条件和政局稳定程度、历史、文化 传统等人文社会条件的总和。 第二章民国前期山西自然、人文环境 一、自然环境 山西地处太行山与黄河北干流峡谷之间,位于我国三大阶梯状地形上第二阶 梯中部前缘地带,全省为高原地区,位于华北大平原西侧,内蒙古高原的南侧, 是我国内陆省份之一,其位置相对偏僻、交通闭塞。山西省的平面轮廓,略呈一 个平行四边形,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南北长约6 8 2 公里,东西宽约3 8 5 公里,总面积1 5 6 5 7 9 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 6 3 。 山西省境四周山环水绕,与邻省界线十分明显。东依太行山与察哈尔( 1 9 5 3 年撤销,所辖各县分别并入河北和山西) 、河北接壤;西与陕西之间有吕梁山脉和 黄河为界,河床与两岸高地高低悬殊;南面的太行山、王屋山、中条山以及黄河, 形成山西和河南之间的省界;北面有长城和海拔3 0 0 0 米的五台山以及海拔2 0 0 0 米的恒山与绥远( 1 9 5 4 年撤销,并入内蒙古自治区) 为邻。从山西东北部的大同 盆地比较容易进入山西,只有两段万里长城把大同盆地和绥远隔开。但是,恒山 山脉却将大同盆地和山西的其余部分隔开。 这些山河之险将山西与其邻省隔离。北部的雁门关、宁武关和东部的娘子关 是穿过环绕山西四周山脉的三处主要关口。这些关口相当狭窄险峻。在西部和西 南部,黄河是天然的屏障,阻挡着外部世界的侵入。这种由自然条件造就的相对 与世隔绝的环境,部分地说明山西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平静的民国前期为什么能够 保持相对稳定的政局;部分地说明了阎锡山为什么能够在清朝统治被推翻后至抗 日战争爆发前,相对平静、不受干扰地统治着山西。 山西境内海拔多在1 0 0 0 米以上,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势高差悬殊,地貌 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原少,三大类地形的比例大体是4 :4 :2 ,境内 东、西两面是太行山与吕梁山,南、北两端有中条山和恒山,五台山、系舟山、 云中山及太岳山等分布其间。这些山脉,大体上都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整体表现 为北高南低。丘陵主要分布在吕梁山以西地区,在太行山和太岳山之间,以及各 个盆地的边缘地带也有零散分布。山崖峭壁,岩石高坡,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和 丘陵面积共占全省面积的8 0 以上,平原面积不足2 0 。全省除少数地方基岩裸 露外,大部分地方覆盖着1 0 一3 0 米厚的黄土,所以山西是我国黄土高原的组成部 分。 山西中部是一系列断陷盆地,主要有晋南的运城盆地、临汾盆地,晋中的太 原盆地、晋北的忻定盆地、大同盆地。此外,在诸山之问还散布着一些小型的 山间盆地,长治、平定、晋城、寿阳等盆地面积较大,广灵、灵丘、黎城、襄垣 及阳城等瓮地面积较小。全省的农业资源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因为除了少数较 小的流域和肥沃的高地外,山西的其余地方土地贫瘠荒凉,不适宜农业生产。 地形等自然环境对制度运行会产生影响,因为制度往往要落实到广阔的地域 空间上,而制度运行有时要求打破复杂地形的局限,来达到制度设计预定的状态。 中国历代政府都倾向于以一定的户数为单位来实施对乡村基层的控制和管理,乡 村管理单位都具备编户的功能,民国时期山西村制也是如此。而户口在广阔的地 域上是从属于自然村落的,按照一定的户数设置基层组织和自然村实际户数多少 不一必然会产生矛盾。解决这种矛盾,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在地形允许的情况下, 跨越自然村寻求与制度的契合,这种跨越并非实际上的统合或割并而是名义上的; 另一种是向自然环境妥协,即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表现出一定的灵活 性,这种灵活性的结果是制度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制度设计。 二、人文、社会环境 山西位于黄河中游,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春秋时 期,山西大部分地方是晋国的领地,因而简称晋。 清代山西辖9 府1 6 州8 6 县。民国三年( 1 9 1 4 年) ,山西设雁门道,治所大同, 辖怀仁等2 6 县;冀宁道,治所阳曲,辖太原等4 4 县;河东道,治所运城,辖安 邑等3 5 县。1 9 3 5 年废道,全省1 0 5 县直属于省。 1 、民国前期山西相对稳定的政局 勿庸置疑,基层组织的设置和运行需要稳定的政局,需要一个安定的政治社 会环境。民国前期尤其是1 9 1 7 1 9 2 6 年间,在阎锡山的统治下,山西推行“保境 安民”政策,客观上营造了“偏安一隅”的和平施政环境。 1 9 1 1 年辛亥革命后,清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民国时期,但仍是一个“多事 之秋”,并不平静。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内部出现严重分裂;北洋军 阀之外,又有许多地方军事势力,他们拥兵自重,割据称雄,成为实力雄厚的地 方军阀,中央政府始终无法控制地方势力,军阀割据,战争连年,而且每次战争 后统治者的不断变换使得各项政策、方针、措施等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朝令夕 改常常使人们无所适从。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山西却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局面。 1 9 1 7 年阎锡山掌握山西军政大权之后,山西政局相对稳定。 辛亥革命中,阎锡山被推举为都督,手下军队设四个标。袁世凯篡权后,阎 锡山的地位并未发生动摇,1 9 1 2 年阎锡山被袁世凯正式任命为山西都督,名正言 顺地掌握了山西的军政大权。1 9 1 6 年1 0 月7 日北洋政府改任孙发绪为山西省长, 由于阎锡山从中作梗,孙发绪于1 9 1 7 年6 月5 日离开山西,当时正是“府院之争” 瓷抖来源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缩f m 两通史,第柒卷,山两人民出版抖,2 f 1 0 1 年6 月 激烈的时候,北洋政府无暇顾及山西,阎锡山乘机在省议会的支持下代理山西省 长,并在府院之争和反对张勋复辟活动中,站到段祺瑞一边,争取到段祺瑞的支 持,巩固了自己在山西的地位。1 9 1 7 年9 月3 月经北京政府特批,兼任山西省长。 至此,阎锡山既是握有军事实权的督军,又是握有山西行政实权的省长,将一省 的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开始了对山西的统治。 从1 9 1 8 年到1 9 2 6 年阎锡山对军阀混战一直保持中立态度,不参与战争,利 用山西优越的山环水绕、易守难攻的地理环境划境自守,利用众多的河谷盆地滋 养生民以及闻名于世的煤铁矿产发展经济。在这种背景下,军阀混战对山西没有 造成多大的侵扰,与其他省份相比,民国前期山西具有相对平静的环境,地方经 济有所发展,民众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山西相对安静的环境以及稳 定的政局使山西各项方针、政策、措施保持着连贯性,为政策的推行实施提供了 必要的条件。 2 、民国前期山西人口情况 民国元年( 1 9 1 2 年1 至民国2 6 年( 1 9 3 7 年) ,山西总人口在1 0 0 0 多万一1 2 0 0 多万之间徘徊。1 9 1 2 年山西总人口数为1 0 0 8 1 8 9 6 ,1 9 1 7 年增长到1 1 3 3 8 9 5 8 人, 1 9 1 8 年又降至1 0 1 6 1 0 0 9 人,1 9 1 9 年增至1 1 3 8 7 7 2 3 人,之后缓慢增长,1 9 2 5 年增 长为1 1 9 9 3 6 9 8 人,1 9 2 6 年有所下降,1 9 2 7 年开始缓慢增长,1 9 2 9 年增至1 2 1 3 0 4 6 9 人,1 9 3 0 年又开始下降,到1 9 3 7 年为1 1 6 0 1 0 2 6 人,与1 9 1 2 年相比增长1 5 0 多万, 中间有起有落,但总体起伏不大,。从下图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一时期山西总人口徘 徊不前的态势。 图 ( 根据毕士林主编:中国人1 2 1 山西分册,第5 5 - 5 6 页,民国时期山西人口基本情况改制。) 毕士林主编:中国人口山西分册,第5 5 5 6 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 9 8 9 年7 月。 民国前期山西人口呈现这一特点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可以部分地说明 这一阶段山西虽然相对安定,不过不能过高估计其安定程度,因为民国前期毕竞 处于政治急剧变动时期,军阀割据混战、乡村社会经济衰落,民生凋敝。在这种 社会大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山西作为其中的一员,不可能不受到影响。 1 9 2 6 年以前,阎锡山采取保境安民政策,山西境内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但在军阀混战的大背景下,要维持派系的生存与壮大,与其他军阎的争夺又不可 回避,因此几乎从未停止过备战。1 9 2 6 年夏,晋军与直奉联合攻打国民军,晋军 在大同失利,山西雁门、晋北等地遭到极大灾难。1 9 2 7 年,晋奉开战,晋军死守。 雁门关,奉军退出山西。1 9 3 0 年,阎锡山卷入辛亥革命以来军阀混战中规模最大、 战斗最激烈、死伤最多的中原大战。在绵延数千里的战线上,蒋、冯、阎三军展 开厮杀,伤亡惨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人口的分布受到地形的影响。山西山地、丘陵多,平原少,地形高低起伏悬 殊,中部为一系列盆地,东西两侧为山地、丘陵,具有“八分山丘二分田”的特 点。中部盆地由北向南依次为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 盆地,盆地面积不到全省面积的2 0 ,虽然面积小,但土地肥沃,灌溉方便,耕 地条件好,交通方便,人口密集。 中部这些盆地把高原一截为二,东西两侧均为山地、丘陵。东部和东南部是 一系列山脉,主要有恒山、五台山、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等,多为东北一西 南走向,海拔大都在1 5 0 0 米以上;西部是以吕梁山为主体的隆起山地,主要有管 涔山、云中山、芦芽山和吕粱山等,海拔大都在1 5 0 0 米以上。丘陵从盆地边缘延 伸到山地外围,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4 0 ,面积虽广,耕地虽多,但土壤贫瘠, 干旱缺水,加之水土流失严重,地形破碎,人口相对于平原盆地少。山区面积约 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 0 ,由于山高、坡陡、石多、土薄,而且有的地区岩石直 接裸露地表,因而容纳人口的土地资源有限,加之气候条件差,不利农耕,人口 稀少。地形的影响、可耕土地的稀少、粗放式的耕作方式使数量不多的人口在山 区呈现出散居的居住状态。 山西人口大部分居住在盆地,其中居民最稠密的是省会太原和阳曲一带。太 原位于汾河东岸肥沃平原的中间地带,是山西经济、政治中心。太原以南有榆次、 太谷、平遥和汾阳一些较小而繁荣的城市,在清代,这些地方的商人掌握着山西 著名的票号。比太原稍大,在商业和工业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的是北部的大同 市。在东部和东南部,主要城市有晋城,是通往晋东南的门户;长治是晋东南的 商业中心。新绛和临汾是汾河流域的主要居民区。聚集在县城周围并遍布全省的 是数以千计的村落。在比较偏远的地方,每个村子常常不超过五户人家,还有许 多人居住在峭壁挖的窑洞里。可见,由于地形的差异,山西人口分布十分不均衡。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分布不均等原因,山西各地聚落形态有非常大的 差距,自然村大小不一,散漫无序。在自然条件好、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如晋南、 晋中一带有许多数百户近千户的村落,而在山区又有十数人的小村,而且村落稀 疏零散。无疑,这种村落布局会影响到乡村基层组织的构成形式,并进一步对其 控制与管理的方式与成效产生影响。因为聚落是人们因地缘或血缘聚集而成的一 种生产和生活单位,是一种长期形成的自然形态,相对于基层组织编制的经常变 动而言,它更为稳固。架构在村落之上的任何基层组织形态无不以此为基础并受 到它的影响和制约。 3 、历史、文化传统 任何制度的运行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进行的并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山 西是内陆省份,位置偏僻,境内多山、多沟,陆路交通条件差;境内多数河流流 量小,水浅、流急,水位升降变化大,水路不畅。虽然与北京咫尺之遥,但省境 四周山环水绕,在我国东部诸省中,属于比较保守闭塞的省份。这样的环境形成 了山西民众独立封闭、注重自我、安于统治的小农心理。近代以来,各种思潮、 运动铺天盖地而来,虽然如此,但民主、自治等这些现代性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主 要局限在思想界和进步人士、政界人士等范围内,而且这种影响很大程度上停留 在眼界和视野层面上,心理和观念层面上的东西仍以非现代的为主,其对于广大 民众尤其是生活在乡村的民众冲击更是微乎其微。 因此,民国前期山西基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历史惯性、文化尤其是政治 文化的影晌。传统的政治文化是一种非参与的顺从型政治文化,几千年封建专制 统治的历史,使之深深积淀于国民的心理,流淌在国民的血液,人们对政治抱有 一种与己无关的漠视旁观态度。 ( 美) 唐纳德g 季林著,牛长岁等译:阎锡山研究:一个美国人笔下的阎锡山,第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