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老年人助行产品无障碍设计研究.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老年人助行产品无障碍设计研究.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老年人助行产品无障碍设计研究.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老年人助行产品无障碍设计研究.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老年人助行产品无障碍设计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中国已于1 9 9 9 年一“国际老年人年”加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之后,老年人口数持续呈现上 升趋势。然而,市场上的老年人产品却远远不能满足目标使用者的需要,相关产品的设计仍处于初 始阶段,“量”与“质”均不能达到一定的标准,引起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设计行业 对老年人产品的关注度也随之提升,着手探索老年人产品设计的相关准则和注意事项,以有效的改 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本篇题为“老年人助行产品无障碍设计研究”的论文,选择能够辅助老年人行走、保持平衡、 支撑体重的助行产品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目标产品现存设计问题的分析,提出老年人无障碍设 计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的设计原则 课题主要由以下五个部分构成: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提出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二章着重于我 国老龄化现状以及老年人社会生活状态的分析;论文第三章老年人生理及相关心理因素分析主要是 针对老年人运动机能障碍以及相应的心理问题展开论述;最后两章是本篇论文的核心,以无障碍设 计理念为指导,运用s w o t 分析法着重探讨老年人对现有的助行产品的不适应因素和可发展空间,总 结出老年人助行产品无障碍设计的五条具体的设计原则:安全性、适切性、舒适性、易用性和柔性 设计原则,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完成最后的设计实践环节。 整篇论文力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意在为今后相关研究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老年人;老龄化社会;无障碍设计;助行器 a b s t r a c t o u r 咖l l a sb l h , o l l l eam e m b e ro f 恤a g i t l gs o c i e t y 砒伽e 蜘do ft i l e2 0 mc e n t u r y t h e n , t h e n t n n b e ro fo l dp e r s o nc o n t i n l l s h o w 缸u p w a r dt e n d e n c yi i if a c t a g a i n s tt l i i sb k g r o 吼d ,c t l r l , , a l t s t a t u so ft l l em a r k e tc o n t i n u e st od i s p l a yt h a tt i l eq u a n t i l yo ft h cp d l l c t 啊d l i tf l l l f i l l t l l en e e d 甜 r e q u i r e m e n to f t h ea g e d q u a n t i t ya n dq u a l i t yc o u l dn o tm e e tac e r t a i ns t a n d a r da 1 ,t h ep r o b l e mt 娜 n t t r a e t e dt l l es e r i o ma t t e n f i o fo w m t i y 锄dp e o p l e p a r t i e u l 盯l yi i ir e c e n ty e a r s ,龇d e s 啦i n d u s t r y o o m m 舳嘲伽er 酷e a r c h i n ga n dd e v e l o p f n 饥to f 恤p r o d u c tf o rn l ee l d e r e x p e c t i n gt l l 巩t h el i v i n g c o n d m 蚀so f m e mc o u l db ei l i l p r l ) v e di nt h ef u t u r ee 伍c i e 删y t h ep a p e r 蝴e d 协e 洲yo nm eb 枷e 慨d e s 哂t h e o r ya p p l i e d mt h ed e s i 鲫o fw a l k i n g - a i 幽p f d d u c t 以t h es 啪t o t a lo f s t u d y 协i ss u i , j c c ti s 伽ew a l l 【i 盼面d st h a ti tc 缸h e l pt h eo l dp e o p l et o w a l k 、k e e pm eb a l a n 、s u p p o f tt l l 锄w e i 曲ts a f e l y t h r o u g ht i l ea n a l y s i so f t i l eq u e s t i o no f t l l ep r e s e n t 删蛳洲d sp r o d 峨an u m b e ro fp r o b l e m sr e m a i nt ob c 嘲。1 1 l e i l i f 删m ea p p l y i n go f 恤 b t l t r i 朗- f r e ed 韶i g nt h e o r y t h et l l e s i s 咖i n s 仍u o w i n gf i v ep a r t s : h i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 酬d i t m a , 唧i a mt h eb a c k g r o u n d 锄dm e a n i n g , r e s e a r c hc o n t e n t 跚dm e t h o d so f t 量l et l l 船i s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 p a ym o 旭砒t e l _ i t i o nt ot 1 1 es i t u a t i o no f t l l ep 。l p i i l 娟o na g i n g 锄dm ec o n d 埘 o ft h e i rn v 舒i na 咐舢t r y t h ef l t i r dc k l p 蜘;m a i 【e 黝l y 出o ft h ee l d e r l yp e o p l e s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m m e m o t i o n a l e s p e e i a l l y ,t l l eq u e 鲥o no f t h e i rl o c o m o t o rs y s t e m t h m a , t i l el a s tt w oe h a p t e 馏i st i i ec 咖t e fo f t h ed e g r e ep a p e r , d e c i d et h et 1 1 e o t yo fn l eb a r r i e r f r e ed 嚣咖t ob e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t h ea r t i c l e ,l l s ct l l e m e t l a o do f “s w d r t oe x p l o 坨t h eu n s n f ef a c t o rn n dn ”o p p 删t yo fg r o w t h f i n a l l y f l u m m a 妇t 量l e p r i 眦i p l e sh o w t od 船i 鲫t h ew a l i c i 唱a i d sf o ro l dp c o p l p 啪f 时、a d a p t a b i l i t y 、e o n f f o r t a b l y 、a c c e s s i b l y 、 n e x i 蜕l i 勺 m l ym u s tb ec o m b i n e dw i t h 删秽ih o p et h a tn 蟛r e s e a r c ho f t h i st o p i cc 狮g i v ei m p i 雠i o nt o o t h e r s k e y w o 柏:o l dp e o p l e ;a g i n gs o c i e t y :b 砌e r 丘d e s i 舯w a l k i n g - 赫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 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本人为获得江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 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签名:i 墨墨薹日期:纱9 年f 月跏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江南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 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签名:监塑鳌 导师签名:拖稻冯导师签名:7 渺“列秽 日期:硼年厂月9e t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就课题研究的内容、背景、现状、方法、步骤等作简要介绍,重在由我国老龄 化现状出发,论述课题研究的意义。 1 1 研究内容 本课题从我国老龄化现状出发,以市场上现有的老年人助行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将目标人群 限定为处于轻、中度障碍期,存在运动机能障碍问题的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可以借助于拐杖、助行 架、轮椅等自理、自立的生活。在分析这一特殊人群生理与心理机制的基础上,借助人机工程学原 理,对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拐杖,助行架等助行产品的造型、结构及其使用状况等进行考察分析,探 讨无障碍设计理念在老年人助行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并提出具体的应用原则和策略 1 2 课题研究背景 1 2 1 课题研究的理论背景无障碍设计理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 受人道主义的影响,早在上个世纪8 0 年代初,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t h ea m e r i c a nn a t i o n a l s t a n d a r d si n s t i t u t e ”,简称“a n s i ”) 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很快在全世界得到响 应和推广。1 9 7 4 年联合国召开“障碍者生活环境”专家会议有人提出了“无障碍设计”的概念( 英 文名称为“b a r r i e r - f r e ed e s i g n 。) ,指消除对使用者构成障碍因素的设计,这里所指的“使用者” 原来指有生理障碍的人群。后来“有障碍者”这一概念的含义又有所扩大,还包括孕妇、儿童和老 人,以及背负重物或受伤的人员,甚至包括暂时遇到不便的人,是。设计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 现,倡导无障碍设计有助于占相当数量的弱势群体生活便利自主。 近年来,欧美及日本等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对“无障碍设计”的研究与运用已达到相当水平, 产品、建筑及其相应的配套设施设计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其中老年人,残疾人等 “有障碍者”占一定比例,随着改革开放步调的加快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始 正视这一问题。倡导“无障碍设计”,1 9 8 5 年3 月我国首次提出“无障碍设旖建设”,并通过法律、 法规的形式体现出来,目前,很多高校、科研院所、设计公司纷纷开始致力于无障碍设计理论的研 究和实践工作,并取得相应的成效 1 2 2 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老年人相关产品设计现状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 n i t e dn a t i o n se d u c a t i o n a ls c i e n t i f i ca n dc u i t u r a lo r g a n i z a t i o n 简称u n e s c 0 ) 的划分标准,一个国家6 5 岁以上的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 以上,或者6 0 岁以 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 0 以上,便称为“人口老化国家”或者叫。老龄化”社会。种种数 据表明:中国己于上个世纪的最后一年1 9 9 9 年一“国际老年人年”加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在此 之后的七年中老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逐渐攀升,老龄化速度已快于其他国家。对至今日, 在2 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2 个特别行政区中,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 ( 1 8 4 麟) 、天津( 1 3 7 5 ) 、江苏( 1 3 7 5 ) ,北京( 1 3 6 6 9 6 ) 、浙江( 1 3 1 跳) ,重庆( 1 2 8 哦) 、 缸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辽宁( 1 2 5 9 ) 、山东( 1 2 3 1 ) 、四川( 1 1 5 9 ) 、湖南( 1 1 5 1 ) 和安徽( 1 1 1 蹦) 等2 1 个省( 区、 市 ,其中,上海早在1 9 7 9 年就己经成为我国的第一个“老龄亿城市”。随后,北京、天津、杭州、 南京等城市相继迈入老龄化城市行列( 如图1 - 1 ) ,短时间内老年人口数的急剧增加给社会带来了诸 多方面的问题。 目前,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对老龄化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设计师及相关设计人员通过对 目标人群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的研究。在无障碍和人性化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利用先进的科学技 图1 - 1 中国各省份老年人口分布系数( 数据来源:中国政府新闻网) 术,设计出适宜于老年人生活起居、医疗保健、休闲活动的相应设施。绝大部分产品都已有钟对老 年人开发的款式与类型,极大地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产业发展模式日趋完善,老龄产业( 亦称 “银龄”产业) 发展迅速。并且从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逐渐过渡到精神生活需求方面的关怀,总结 出较完备的老年人特殊族群产品开发模式和方法。 我国老龄化产业尚不发达,老年人衣、食、住、行等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与生产长期被忽视, 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现实需求最近几年,社会各界对老龄化产业的关注度逐渐提升,老年人产 品市场日益丰富,希望能以此为契机,推动老年人产业化进程,彻底改善老年人生活状况。就设计 行业而言,我们应当向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学习,借鉴他们成功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案例,根据中 国的国情、中国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设计符合我国老年人需要的产品。 1 3 课题研究现状 社会各界对老龄亿闯题的关注,极大地推动了老年人相关课题的研究单从设计领域来看。很 多高校、科研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纷纷开始关注“银龄”产业的发展,老年人建筑及相关设施的设 2 第一章绪论 计研究已初见成效,例如:老年人公寓设计的逐渐完善;一些专门针对老年人特点设计的产品也纷 纷问世,例如:老年人专用手机的研发与生产。在此过程中,与之相关的设计理论日趋完善,笔者 以“老年人、无障碍设计”为关键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搜索,数据显示,老年人生活空间 的无障碍课题的研究较为深入( 表1 1 ) ,而老年人生活用品相关课题的研究相对薄弱。调查显示, 老年人助行产品及设施的设计与研发尚处于初级阶段,本课题将在同类或相近课题研究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如何将无障碍设计理念更好地融入到老年人助行产品设计中去,以弥补老年人运动机能障 碍,设计出适宜于老年人使用的助行产品。 表1 1 老年人无障碍设计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剿i麓麟鬻鬻鬻黼酉溺翻黧戮攀缫鬻鬻鳓溺璃壁鬻黧群瞬鹪 1 适合中国老年人使用的住宅内无障碍江南大学许畅达艺术与设计理论 设旅设计研究 2 老年人住宅的无障碍设计河北工业大学谭静 山西建筑 3 浅析老年人居住空间无障碍设计辽宁凌源招标办赵文学 山西建筑 4 老年人住宅室内标识系统无障碍设计西南科技大学成斌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研究 5 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居住空间无障碍研天津科技大学田玉梅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室 内 究 外 6 ,从功能和人性化出发老年人居住天津科技大学王朝侠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空 间 空间的无障碍设计 环 7 老年人室内卫生间无障碍设施的研究天津科技大学张芳燕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境 8 针对老年人的无障碍卫浴空间设计南昌大学齐瑞文天津城市建筑学院 学报 9 老年人居住空间中卫生闻无障碍系统天津科技大学张蕾包装工程 设计的研究 1 0 老年人无障碍居住环境的研究 张新沂艺术生活 1 1 为老年人建立无障碍环境系统的探讨中山大学林琳城市问题 1 2 老年人住宅室外环境的无障碍设计 青岛理工大学庞峰室内设计与装修 霞 磁年入取药嚣篷荛障碍设计研究;2 “北京瑗i 豸潮采裂鬻? 。包装置鳓;黪糍 。底蕊塞漉藏熬巍溆蹁。溅懑5 蒸瑟薹杰蓠夔甄鬣蠡瀚劁蕊氮熬纛鳓潮 1 4 课题研究意义 1 4 1 现实意义 本课题以无障碍设计理念为指导,分析已达到相当数量的老年人对助行产品的需求特点,用于 指导和改进老年人此类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模式,使这特殊族群完成从健康期到障碍期的平稳过渡, 尽可能健康、无障碍的生活,弥补他们在此特殊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的不足。与此同时,老年人快乐 的安享晚年,也可以减少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另外,随着全国经济的发展、科学 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老年人也开始追求生活品质,这势必可以拉动老年人产业市场 的发展。 3 扛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4 2 理论意义 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无障碍设计理论在产品设计实践中的应用,特别是老年人、残疾人 等弱势群体相关产品的研发与设计;期望研究过程中得到的部分数据和结论对以后的设计研究工作 能有所贡献,能够吸引更多的设计人士关注老年人产品的开发设计及研究。 1 5 研究方法 本课题综合运用归纳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实地访谈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查阅法等 多种研究方法以无障碍设计理念为指导,调查、统计和分析老年人助行产品设计需求特点与设计 原则。在论文中特别引用s w o t 分析法分析部分设计案例的可行性。 “s w o t 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 0 世纪8 0 年代初提出 的,是一种能够客观、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 w o t 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 优势( s t r e n g t h ) 、劣势( w e a k n e s s ) 、机会( o p p o r t u n i t y ) 、威胁( t h r e a t ) 从整体上看,s w o t 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趼,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回避的环节, 发现存在的问题,将问题按照轻重缓急分类,找出解决的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在设计行 业通常是咨询人员与设计咨询较常使用的分析方法,对设计案件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进行分析。 明确产品的机能与弱点,以及面临的同类产品竞争和威胁。在此基础上设计咨询人员可以根据使用 者的要求,进而综合分析和比较,将市场机会最大化和弱点、威胁最小化,进而制定相应的设计发 展策略。将这种方法运用于本课题当中,旨在明确老年人助行设施的设计重点,指导最终的设计 实务,是借鉴也是学习。其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论文中对“s ”、“_ ”、“0 ”、“t ”的分析都是从设 计的角度进行的,分别对现有各类助行产品的“设计优点优势”,“设计缺点劣势”、“设计 改良点机会”、“难以弥补的不足威胁”进行分析和总结。 1 6 课题研究步骤 首先,概要性的介绍我国老龄化现狡,对我国老年人生理与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借此说明老年 人对助行产品的需求状况及其市场发展空间;其次,简要介绍无障碍设计理念及其在老年人用品设 计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再次,对耳前现有老年人助行产品进行统计、分析、整理,以无障碍设计理 念为指导思想,从现有的助行产品中筛选出真正适宜于老年人使用的此类产品的类型,然后对已选 定的产品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此类产品的市场开发状况,以及在设计、研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 设计因素,并辅助以适当的调查实践活动;最后,综合产品分析与调查结果。归纳、总结出老年人 助行产品的需求特点与设计原则,以指导最后的设计实践环节 f j j 刘瑞芬编著设计程序与设计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 0 0 6 ,6 4 4 第二章我国老龄化状况及老年人社会状态分析 第二章我国老龄化状况及老龄化社会生活状态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概要性的介绍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总体 特征,并对老年人社会生活状态进行分析和总结 2 1 老年人及其相关概念界定 2 1 1 老年人定义 老年这个词我们都熟悉,但目前老年人这个概念尚无可靠的分界标准人的年龄有历法年龄、 生理年龄之分,有的人历法年龄大了, 但精力依然充沛,思维敏捷,身体健康, 其生理年龄不一定属于老年但目前世 界上还多是以历法年龄为分界标准,很 少有用生理年龄来衡量和代表年龄者。 多数发达国家都规定6 5 岁以上为老年, 我们国家现在仍把6 0 岁及其以上年龄 者划为老年人的范围。 图2 - 1 老年人阶段划分 据我国东汉学者许慎所撰写的说文解字的解释:。七十日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凡 老之属皆从老。” 中国百科大辞典t 1 中对“老年人” 解释为:“达到或超过老年年龄的人。男 女老年年龄的界限,各国规定不同。如有 的国家规定,男为6 0 岁及以上或6 5 岁以 上,女为5 5 岁以上或6 0 岁及以上。”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6 5 岁以前算中 年人,6 5 岁至7 4 岁算青年老年人,7 5 岁至9 0 岁才算正式老年人。 1 9 9 6 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 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年满6 0 周岁及以上 的人称为老年人( t h ea g e dp e o p l e ) 2 1 2 老年人阶段划分 根据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状态。以及我 国老年人的现状特点,将老年人划分为4 个年龄段:依次为健康活跃期( 6 0 6 4 岁) ;自立自理期( 6 5 7 4 岁) ;行动缓 “1 中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编华夏出版社,1 9 9 9 毒来中冒老年 口蠢噩薹老化变动蕾势位:万人、x l ,6 2 9工d埘2 3 0 5 3i s 】 2 0 7 062 1 9 l ,575 7 8,埘s2 7 n li s - l2 0 7 5毙1 7 52 1 4 舢,o 坤7 12 0 4 0 3 07 9 5 瓤1姗 锚甜0 撕街m 7 挪 ,t 弼2 0 4嬲3 i y r o雏 2 0 l o1 1 4 5 14糊3 l 仍2 0 , 撇 3 1 1 1 4 2 1 1 2 0 1 51 3 饼囊5嬲3 27 0 4 2 1 5嬲嚣4 5 12 1 7 0 啪1 6 岵i t 2 0 印m2 五oz t o o叠l 甜2 1 7 嬲姆4 0 4i 土i嬲站掰包2 图2 - 2 中国未来几十年老龄化趋势 扛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慢期( 7 5 8 4 岁) ;照顾护理期( 8 5 岁以上) 圆。1 9 9 9 年我国建筑部和民政部发布的老年人建筑 设计规范( j g j l 2 2 - 9 9 ) 中则根据老年人的体态、心理特征及实际生活自理能力对老年人进行阶段 性的划分,分自理、介助、介护三个老年人阶段( 如图2 - 1 ) 2 1 3 老龄化社会定义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划分标准,一个国家6 5 岁以上的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例达到弼以上, 或者6 0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 0 以上,便称为“人口老化国家”或者叫“老龄化”社 会 2 2 我国老龄化状况 2 2 1 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 从整个老龄化发展进程来看,2 1 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不仅是世界上 有史以来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跨世纪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有人认为:发达国家属“自然老龄化”, 而我国则呈现“政策性老龄化”状态。1 9 5 0 年我国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口的比例为1 9 , 6 ( 约4 0 0 0 多万) ,到2 0 0 4 年年底已发展到2 2 ( 1 4 3 亿) ,预计到2 0 2 5 年上升至2 3 ( 2 8 亿) ( 如图2 - 2 ) 在这段时问里世界老年人口由2 亿多增加到1 2 亿,而中国老年人口由0 4 亿增加到2 8 亿,也就是 说世界新增加的l o 亿多老年人口,2 4 是来自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 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2 2 2 我国人口老龄化阶段划分与总体特征分析 2 0 0 6 年2 月2 3 日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中指出:2 1 世纪的 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 转的老龄杜会。从图 2 - 3 中对2 l 世纪前三十 年的人口结构预测图 中就可以看出大致的 发展趋势。 报告则对 2 0 0 1 年至2 1 0 0 年这一 百年间中国老龄化状 态进行分析,并大致划 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 0 0 1 年到2 0 2 0 年是快速老 龄化阶段。这一阶段, 中国将平均每年新增 图2 - 3 我国人口结构预测图 5 9 6 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 2 麟,到2 0 2 0 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 4 8 亿,老龄化水平将达 “1 谭静老年人住宅的无障碍设计山西建筑。2 0 0 6 ,3 2 ( 4 ) ;4 4 6 第二章我国老龄化状况及老年人社会状态分析 到1 7 1 孺,其中,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 0 6 7 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 2 3 7 。 第二阶段,从2 0 2 1 年到2 0 5 0 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2 0 世纪6 0 年代到7 0 年代中期第二次生育 高峰,人群步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 2 0 万人。到2 0 2 3 年,老年 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 7 亿。与o 1 4 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预计到2 0 4 0 年,6 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 0 9 6 。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 0 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在以每年 5 的速度增加,达到7 4 0 0 多万人。到2 0 5 0 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 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 0 以上,其中,8 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 4 4 8 万,占老年人口的2 1 7 8 0 , 6 。 第三阶段,从2 0 5 1 年到2 1 0 0 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 0 5 1 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 峰值4 3 7 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 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 - 4 亿,老龄化水平基 本稳定在3 1 左右,8 0 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 5 - 3 0 ,进入一个高度老龄 化的平台期。 从中国老龄化“量变”发展总体状况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有不同于其他老龄化国家的自身特 点;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 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等六个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综观中国人口老 龄化趋势,概括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第一,老龄化速度快于全国总人口增长速度,中国人口老龄 化将伴随2 l 世纪始终;第二,2 0 3 0 年到2 0 5 0 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第三,重度人口 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第四,中国老龄化速度快于世界老龄化速度,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 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2 3 我国老龄化社会生活状态分析 2 0 世纪末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2 0 0 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显示,全国有6 5 岁 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户占全国家庭户总数的2 0 0 9 9 6 。其中6 0 岁以上老人中,曾经是从业人员的占 老年人口总数的3 2 9 9 。已有离退休人数达6 0 0 0 万之多,由生产领域退入消费领域,个人社会角 色发生变化,由劳动角色变为供养角色。行业分布比例为: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所占 比例最高,达到1 9 7 2 5 ,商业服务人员为3 5 1 5 ,生产运输人员达2 1 2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 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为0 4 3 5 ,还有极少数不便分类的劳动者仅占0 0 5 5 。其中,3 4 1 6 5 的老年人 生活在城镇,6 5 8 3 5 的老年人居住于农村。 占中国人口1 0 的老年人群无疑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 0 0 5 年年末,中脉科技集团与零点调 查年度合作编制发布 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数报告,以量化的形式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描绘中 国城市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现状。在国家地位、国家经济发展等宏观环境方面着重提到对社会安全 度的担忧;微观因素方面,老年人对家庭生活质量、生活便利程度、个人健康状况等评价较高,但 是对自身地位的认知评价则偏低,对个人经济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担优报告提出在肯定老年人积 极乐观心态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途径融入社会生活,提升老年人人际关系的广 度和深度、提高自身社会地位,从而推动老龄群体以及社会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老龄化问题。 伴随着老龄化的到来,我国传统的家庭模式已经发生重大的改变,延续了上千年的“反馈”式 。居家养老”“模式受到极大的冲击,家庭养老社会化趋势明显,与此同时,。4 2 1 ”新型家庭结构 模式与“空巢”家庭出现 脚全国老龄批中目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 0 0 6 ,2 2 3 螂中华人民共和国田家标准g b t5 0 3 4 0 - 2 0 0 3 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北京,中蛋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0 3 。2 4 7 扛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老年人处于一个特殊阶段,生活内容比较单一,往往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随着我国第一代 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家庭结构模式也发生了微妙的改变,“4 2 1 ”的新型家庭结构模式已是大势 所趋,特别是各大城市这种状况尤为突出,这种“4 2 1 ”的家庭模式是指一对夫妻赡养四位老人和抚 养一个孩子的生活基本模式。这是我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与老龄化发展的结果。未来十年这种“4 2 1 ” 结构的家庭在我国至少会达到上千万个,在当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成为我国家庭结构模式的 主流。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社会转型的加快,年轻人工作变动日益频繁。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 诸多原因共同作用促使中国传统的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结构转变,“空巢”家庭随之产生。“空巢家 庭”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概念,一般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 只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生活的家庭这种小型化、核心化的新型家庭生活模式给老年人生活带来不同 程度的多样化问题,例如:空巢易给老年人带来心理障碍,严重的会患上各种心理疾病”1 ;空巢老 人的安全问题很难得到保障据有关部门资料统计。最近十年中我国。空巢家庭”数量呈上升趋势 1 9 9 3 年,“空巢家庭”在有老人的家庭中所占比例仅有1 6 7 ,而2 0 0 4 年上升至2 5 8 。特别是一 些大城市,“空巢家庭”问题更加明显,2 0 0 4 年北京市空巢家庭比例为3 4 ,上海市为3 4 8 9 6 ,广州 市为3 9 ,天津市则达到3 6 5 ,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老人生活在单身家庭里,2 0 0 0 年第五次全国人 口普查数据显示:6 5 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户总数达2 0 0 9 。其中,全国一人家庭户中,6 5 岁以上 单身老人户占2 7 7 1 ;全国二人家庭户中,只有一对老年夫妇的占1 3 4 1 。自2 0 世纪7 0 年代末我 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已有2 0 多年时间,再过二三十年,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进入中年,这 一代子女的父母将步入老年,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人们预测,。空巢家庭”将是2 1 世纪我国城市 甚至是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 2 4 小结 老年人口的急剧量变与老年人社会生活状态的改变必将给中国带来一系列的相关问题,老年人 公寓、养老院、托老所等性质相似的社会养老机构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养老、爱老、 护老己不仅仅是家庭内部问题,老年问题的社会化所连带的一系列问题引发各行业的关注,特别是 设计行业老年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及其配套设施,以及老年人生活用品的设计与研发都面临 严峻的考验。因此,作为设计人员,我们需要对我国的老龄化现状有一个宏观地把握,对潜在的市 场和目标人群有一个更为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从一系列量化的数字中找到设计所需要的信息。 嗍姜可老年人无障碍产品设计包装工程,2 0 0 6 。2 7 ( 6 ) ,2 9 6 8 第三章老年人生理及心理因素分析 第三章老年人生理及心理因素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首先对老年人人体尺寸变化进行概括总结,其中,老年人生理机能着重于分析 老年人运动机能障碍问题,包括老年人运动机能及其运动能力要素变化,结合运动机能受限老人的 心理及社会认知状况,提出设计、研发老年人助行产品的必要性。 3 1 老年人体态特征 3 1 1 个体老化 个体老化是指个人从生长发育,成熟到衰退的缓慢的生理过程。是人的年龄的一种变化,是自 然的过程。概括地说,个人老化存在以下三种表现: 生理老化:指人体结构及组成部分随时间形成的自然改变,比如视听力衰逼,牙齿脱落、皱纹 增加、行走不便、疲劳不易恢复和对疾病抵抗力差等 心理老化:指人的感知觉、记忆、智能等的衰老过程。 功能老化:指由于年龄老化而导致的职业能力、工作效率的降低。 3 1 2 老年人体态分析 随着年龄的 增长,老年人体态 与外形发生改变, 除毛发、皮肤、身 高、体重等发生很 大改变之外,语言 迟缓、耳聋眼花、 手指哆嗦、运动障 碍等也是老年人 显著的外貌特征。 人到老年时, 由于椎间盘老化、 失水及累积的长 时间立姿造成的 椎间盘压缩,使老 年人的身高逐渐 变矮( 如图3 一1 ) 图3 - 1 人体身高尺寸变化趋势 资料显示,从3 0 岁到9 0 岁之间,男性身高平均降低2 2 5 ,女性平均降低为2 骗,有些甚至可以 达到6 。伴随这一变化。人体脊柱收缩,老年人会出现弯腰驼背等体征( 从3 0 多岁开始每l o 年身 高会减低约l c l ) 一般情况下人体体重每十年增加4 4 1 磅( 2 k g ) ,老年人体重的变化因人面异,有些人随年龄增 9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而逐渐减轻,变得消瘦,这是因为老年人的细胞内液体含量比年轻人减少3 0 _ - 4 0 ;但也有老年 人体重逐渐增加的现象,这是因为脂肪代谢功能减退导致脂肪沉积增加,尤其是在更年期内分泌功 能发生退化以后更为显著。“ 3 1 3 老年人人机尺寸分析 人机工程学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有关科学知识,研究人一机一环境之问相互关系,以 提高、协调整个系统工效,保证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新兴边缘学科,其中。人”的概念一般 是指正常人,产品用户年龄大多被界定在2 l 岁到4 5 岁之间,他们有医学概念上的正常视力、身高 尺度、力度、知觉等特征。的确在大多数工作环境下我们只需要考虑健康人群,然而随着人机工程 学研究范围的不断延伸,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在人机工程学中,对。人”的测量范围应扩大到 能力不及健康人的老年人( 如图3 - 2 ) 、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这对老年人产品开发有很大的影响。美 国的应用人体测量学先驱和研究专家阿尔文r 蒂利绘制的人体工程学图解中就将老年人人体尺 寸归入其中,并对其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1 9 9 3 年亨利德赖弗斯出版男性与女性的测量设 计中的人文因素,1 9 8 年史蒂芬范森特出版第二版人体空间人体测量依据、人体工程学与 设计,两人一致认为老年人群的测量数据具有统计上的常规分布性,对设计人员从事老年人相关产 品设计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这一结论对我国老年人群人体测量工作而亩无疑是起到了示范作用,但 是由于我国地域范围较广,老年人群总数较大,测量工作才刚刚开始,6 5 岁以上老年人的人体尺寸 数据缺乏,特别是老年女性的人体测量学数据,还没有形成相应的系统,老年人的人体测量学数据 仅在少数几个国家中有,如:美国、日本,但也是仅有平均数和标准偏差,星现数据种类较少的整 体状况,仍需要更多的努力 t 黼川 圈3 - 2 中国、美国老年人人体尺寸图解 老年人在进入6 5 岁以后身体尺寸趋子稳定,但总体说来老年人是一个复杂的群体,随着年龄的 增加,老年人的身体尺寸发生巨大的改变,个体闻的差异较大,而且老年人群的年龄跨度大,测量 工作受限于高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地域差异引起的体格差异等等原因,测量工作量较大,即使已 经获得了人体测量学数据,老年人的动态作用人体测量学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一老年人静态、 动态人体测量学的各种研究仍在继续进行,针对老年人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特征。“ 【”亓育岱主编现代建筑设计规范图说大全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牡,2 0 0 4 l7 街王继成编著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北京l 化学工业出版社,2 0 0 4 l2 6 9 1 0 第三章老年人生理及心理因素分析 3 2 老年人运动机能障碍 3 2 1 老年人立、坐、行、卧姿态特点分析 人体衰老过程中,机体功能衰退:关节运动幅度减小、关节柔韧性降低、韧带弹性和绝对肌力 下降、视力减弱、前庭功能( 人体在空间运动过程中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下降、震动觉减退等。 老年人人体平衡能力下降,有很多老年人很难保持站立时躯体的自然平稳状态,易摔倒,医学上将 摔倒归为常见的老年人疾病,相关资料显示,老年人的摔倒中有约5 3 是由于行走或站立不稳定所 造成的,而摔倒又是造成损伤,引发其他疾病的重要原因。但适当的站立可以帮助骨骼肌产生短促、 迅速的伸缩运用,激发躯体新陈代谢,疏通经络;可以使气血下行、血压降低、精神振奋,有利于 大脑适当休息;对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也有重要影响。老年人站立时,身体应自然、平稳、端正,两 上肢自然下垂,挺胸收腹,上身不要倾斜,两下肢均匀受力,不宜固定于某一侧弯腰驼背的躯体 状态对内脏、脊柱及各类关节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老年人步态特点随年龄发生很大改变,行动特点与其他人群有很大的区别( 如图3 - 3 ) :老年人 行走过程中,由于跟着地及踝跎曲、膝屈曲动作缓慢,双支撑时间加长,表现出稍向后坐和行走时 求稳而不求快的现象:摆动腿的髋关节过伸动作不充分,腿抬高的程度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表现 i l l j i l e k - - - - 争幂攀碍曩裂磐善裴梨蕃星譬警 ,量手中持青 幼儿 随意地行动,霹,跑、钻等不停嗣 嚣纛:k 一一蹴黼琳息 j e g i b e j 嚼:i i _ _ - 。墨墨主,着矗再譬鐾,比较快,不能拐小膏,如 视觉残裹人吨、。,d 毫盒量嚣曼誊裂嚣警可及的范一为了捌选目的 图3 - 3 行动特征分类 为走路时“拖拉”,步长和步频减小,步速下降等。一般说来,年纪越大,行走的速度应当越慢,持 续的时间应当越短,但年纪再大都要坚持每天走动。行走时身体应注意挺直,上肢自然摆动,步幅 均匀有力。量力而行,可辅助手杖、助行架或由他人扶行。 机体衰老致使老年人坐卧时间较长,保持正确的坐卧姿态,使脊柱处于正常的生理弯曲状态显 得尤为重要,避免不正确坐卧姿造成的脊柱弯曲、局部不适和肌肉劳损。坐姿可根据老年人的习惯 和身体状态决定,如端坐、靠坐、盘坐等,但每次坐的时间都不宜过长。老年人入座时应注意动作 要轻、平稳,入座后姿态要端正、自然放松。根据老年人自身特点选择适宜的坐卧设施。卧姿一般 以右侧卧、双腿微弯为合理,应注意床与床垫的选择。 对于老年人而言,立、坐、行、卧姿态转换过程需要得到特别的关注,特别是运动机能受限的 老年人。尤其要注意辅助产品及设施的选择和使用,以帮助老年人完成各姿态间的相互转换。 扛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2 2 老年人运动机能变化 表3 1 老年人运动机能变化 身体、运动机能 中老年 前期高龄化后期高龄化 ( 4 5 - 6 4 岁)( 6 5 - 7 4 岁)( 7 5 岁以上) 身体尺寸、体重身高稍有降低。体重有所身高、体重明显下降,个个人差别比前期缩小,身 的变化增加 体差别增大高、体重大幅下降 肌肉力量肌肉力量及呼吸功能稍肌肉力量及呼吸功能减肌肉力量及呼吸功能明显 有减退 返,骨骼变弱减退,骨骼明显疏松,变 弱 平衡能力、移动尚未发现移动困难,平衡平衡能力明显下降,稍显平衡能力显著受损,移动 能力 能力稍有下降移动困难相当受限制 老年人的运动机能特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机能的减弱而呈现整体机能衰退的迹象( 如图 3 - 4 ) 。运动机能的减弱程度、以及运 动能力的要素,任务、部位等因阶段、 因人而异( 表3 1 ) 。其中运动能力的 要素是指肌肉的力量、身体的敏捷性、 平衡性、协调性以及全身的持久力等, 一般情况下,以上要素下降的主要原 因是由肌肉萎缩,肌肉力量减弱造成 的,即老年人步行等日常生活发生障 碍所致。”“”也有人把身心能力出现 障碍或身心能力低下,与正常入相比 i; l l ll 皇 l 性 硅 熏 l 悻 i一 图3 _ 4 人体活动能力变化趋势 图3 - 5 老年人运动能力状况 闭能势博,猪哲夫体力科学东京t 日本体力医学会出版社,2 0 0 0 l7 0 - 7 9 川杨青戢健康教室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2 0 0 0 。3 8 - 3 9 1 2 第三章老年人生理及心理因素分析 外出活动移动缓慢、上下困难或无法外出活动的人称为移动受限者。年轻残障者的残障基本固定, 随年龄增长变化轻微,老年人即使没有先天残疾或遭遇后天损伤,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活动空间的 适应范围逐渐缩小,例如:老年人经常面临上下台阶困难的问题,相关调查显示;老年人上下台阶 困难者在6 0 岁人群中占约1 0 ,7 0 岁人群中占2 0 。7 5 岁人群中占3 0 ,而8 0 岁老人中有3 到7 成面临此类问题。对日常生活造成困扰。6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