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平—院前急救建设.ppt_第1页
王跃平—院前急救建设.ppt_第2页
王跃平—院前急救建设.ppt_第3页
王跃平—院前急救建设.ppt_第4页
王跃平—院前急救建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大同市第五医院检验科-王跃平,加强急诊检验管理和提高检验质量控制,PUMCHERGuoShubin,16,急诊检验医学质量与流程的界定,急诊检验的核心?就是生命的支持,2019/12/6,5,急诊检验医学概念及特色,急诊检验是紧急救治和抢救时从开出的检验申请,到及时准确地发出报告的过程,(包括即时检验-POCT)核心是缩短检验周转期(TAT)。,一门用金典的检验数据和最短的时间挽救生命、减轻痛苦的临床检验学科,一个以生命支持为基础,以急危重症抢救为首要任务的跨学科、跨系统、跨专业的学科,涉及领域广泛。,急诊检验医学的内涵,环境安全前提下危、急、重患者标本/急诊检验人员能力,在现有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和条件下,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为急、危重病人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检验报告,达到如何保证临床诊断质量和提高医疗诊断抢救治疗方面生存率。,选择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验项目,初步诊断,实验特点,仔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诊断组成,系统性审核、规范格式和解释、授权发布结果的报告和样品的储存,将数据和信息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实验室前实验室实验室后,对患者的分析、化验项目的选择和组合、与上级的商讨、制定医嘱、检验申请、原始样品、运至实验室,对取自人体的标本进行分析,并提供检查范围的咨询,(五)实验诊断学的现状和发展,实验诊断学现状:,手工定性常量有创单一,自动化定量微量无创网络,关键词一:全程,急诊检验医学的内涵完成使命,检验结果时效性评估诊断准确性检测操作规范性,一、分析前质量概述,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患者准备,标本接收,红兴隆中心医院检验科,二、分析前质量关键要素,红兴隆中心医院检验科,熟悉检验项目的临床评价,提出检验需求及应用反馈,临床医生了解检验工作流程和质量保证措施,临床医生如何加强与检验科交流,提高实验诊断医疗质量,二、关键要素临床医生,建立检验全程质量控制意识,熟悉分析前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和规范要求,能指导护士正确采集标本,红兴隆中心医院检验科,二、关键要素临床医生,红兴隆中心医院检验科,质量意识缺乏,技术不熟练,工作量大,或责任心不强,检验和护理需加强沟通和培训!,二、关键要素临床护士,红兴隆中心医院检验科,及时性,专业性,安全性,减轻医、护、技人员的负担,保证标本质量,标本质量,二、关键要素支持中心,三大特点,红兴隆中心医院检验科,K:11.35mmol/LNa:141mmol/LCl:105mmol/LGLU:2.1mmol/LALT:25U/LLDH:333U/L,患者标本延迟送检结果:,这可能是一个正常查体患者的血标本吗,致电临床医生:喂,你好,请问患者标本几点抽血?,复查,二、关键要素支持中心,红兴隆中心医院检验科,APTT和PT室温2小时尿常规室温2小时血生化室温1小时血糖浓度室温小于1小时心肌损伤标志物小于20分钟血气分析小于10分钟胸腹脑水标本收集后,立即送检,二、关键要素支持中心,红兴隆中心医院检验科,血氨标本室温保存,每小时上升2030%,同型半胱氨酸标本室温保存,每30分钟上升11.7%,血糖标本室温保存,每小时下降5%10%,氟化钠抗凝剂可以保存24小时,但是不能测定糖和乳酸以外的项目,保存运输中存在的问题时效性问题血气最好10min送检血氨、乳酸、同型半胱氨酸等30-60min血糖等大部分生化检测应在1h内送检血常规、血培养送检最长不要超过2h转送中避光保存问题胆红素,维生素C,卟啉,CK,叶酸保存温度问题温度过高,很多成分发生变化瞬间低温可能造成细胞破裂,溶血冷凝集患者标本应37送检颠簸、震荡等可能造成细胞破裂、溶血等,二、关键要素支持中心,红兴隆中心医院检验科,不同保存条件下对APTT的影响,二、关键要素支持中心,红兴隆中心医院检验科,检验项目申请时间,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送出送入时间,检验结果报出时间,2、信息化平台的推广,二、关键要素检验科,LIS系统,红兴隆中心医院检验科,三、总结,医院管理层,患者,红兴隆中心医院检验科,检验流程追溯分析与改进(P),护理,工人,培训不到位,未执行流程点交接,未设置接收岗,条码位置不对,条码不清,实验室,信息系统,岗位不足,未及时设置工号,工作太忙,工作忙,没时间确认,按病历号重置条码,软件不完善,没有制度化,标本太多,没时间确认,案例,选择改进方案(Do),护理制度上规定,血液标本在采集时,用PDA确认患者身份,逐个扫描试管条码确认采集人及时间后,开始抽血。体液标本(大便、尿等),患者留好标本后,到护士台确认采集时间。标本多的科室,增加一个工作人员或实习生。对条形码不能扫描的容器,在护理系统里可修改采样时间。工人统一编制工号,输入到信息系统里。运送标本前,告诉护士工号,确认接收人及时间。运到实验室后,等对方确认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已有接收工人的实验室,确保每个标本接收并确认。没有设置接收岗位的实验室,增设标本接收岗,并要求实时确认接收时间。,谢谢!,谢谢!,急诊检验质量控制目标,为生命获得时间缩短检验周转期(TAT)黄金60分内支持生命。控制和去除致命、致伤因素控制生命风险发展获得各学科支援。,院前急救质量控制评判,危重症救治成功率检伤分类准确率、急救流程的启动警报有效控制和去除致命致伤因素时间生命支持技术实施时效生命风险控制技术实施率检验报告周转期(TAT)率病员投诉率、病员满意度急救技术熟练度、标准性,急诊检验管理的“管”与“理”,“管”是“监督、控制”“理”是“指导、服务”我们现在“管”多“理”少成通病,急诊检验管理作用链,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市场战略,品质生产,管理的要点,做不做,愿不愿,好不好,管理,明确,准确,精确,标准化,人,事,岗位,流程,流程和岗位,急诊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划区管理模式急诊需求布局优化最短工作流程库存冰箱精细化有利管理生化免疫一体机减少标本采集,急诊是检验科管理的第一步,样本接收处理中心门诊:智能化实验室标本传送系统窗口抽血后标本放入抽血台下方的输送带,随即被送往目的具有颜色自动学习设定、识别记忆功能,线上自动分类输送人工送检病房:物流桶,样本送检系统化管理是质量保证前提,生化免疫一体化质量管理体系是分析中质控关键,整合分析仪器和优化流程有效缩短样本周转时间减少人工操作简化中间环节,四轨道流水线,标本管理,关注您的检测系统评估您的试剂体系提高质量管理,2019/12/6,37,如何管理急诊检验质量与安全,如何加强急诊检验管理与提高检验质量,探讨急诊检验医学行为规律,急诊检验检测情况急诊检验突出的医疗特色一个中心“处理紧急情况临床检验标本”,两个基本点“抢救危重检验项目,缓解急症检验项目”急诊检验定位分检抢救危重检验项目,筛查检测急症传染病项目,合理分流检测流程。,38,急诊检验医学特点,检验随机性: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检验单后,要迅速及时地采集标本,及时进行检验,准确地报告检验结果。;检验多样性:从血常规、一氧化碳定性、血气分析、凝血四项测定、尿常规、尿HCG、粪便常规、潜血、各种穿刺液肝功、肾功、电解质、血糖、心肌酶五项、血尿淀粉酶、超敏c、肌钙蛋白、D-二聚体测定等;病程复杂性:可能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不确定因素多;也可能处于危重病情的不稳定性,在明确诊断前就要给予医疗干预;期望值高:病人和家属对缓解症状和稳定病情的期望值高。,如何保障急诊检验质量与安全?,急诊检验医学的工作流程,进行早期、动态评估病人的危重程度;给予紧急标本处理;合理分流检测项目。,对急危重症检验人员有较高综合检验技术素质和检验操作能力,规范急诊检验医学行为规程,建立院前院内急诊检验质量管理体系流程最优化每个环节操作规范检测辅助设施完善检验结果质量描述准确建立检验质量监控机制设立检验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急诊检验风险评估、应对与管理措施急诊检验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41,2019/12/6,42,建立院前院内急诊检验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急诊检验流程,急诊检验分析设备完善,检测结果质量描述准确,急诊检验质量管理体系,检测每个环节操作规范,优化的急诊检验工作流程,急诊科对检验的需求,急诊检验结果能够:快速检验结果可靠操作简单指导治疗.,急诊检验内容:项目选择检测数据特殊检查客观评估.,一、急诊检验流程的优化,最优急诊检验流程的目标与意义完善不同急诊检验项目流程院前急救、预检分测、接标、检查分析设备、进行检测中、后处理按检验项目分流检测,失控原因仪器试剂定标操作SOP质控品,室内质控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