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现状研究.pdf_第1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现状研究.pdf_第2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现状研究.pdf_第3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现状研究.pdf_第4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现状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 中 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和国民体育建设的快速发展, 我国社会体育事业也蓬 勃发展起来,为满足社会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从 1993 年天津体育学院 成立社会体育专业并招收该专业专科学生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近 200 所不同类型的本专科院校开办了社会体育专业, 高等院校已经成为培养社会体育 专门人才的主渠道。 近年来,社会体育专业在诸多方面取得可喜的进步和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 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惑,尤其是在社会体育专业师资问题上,社会体育专业 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的知识结构无法满足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要求等问题,都严 重的阻碍了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 山西省从 1999 年开始由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招收社会体育本科专业至今,全 省现在已有山西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大同大学等 6 所院校分别先后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 在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遇 到困惑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我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师资队伍是否存在这样的 问题, 是否已经适应专业和学科发展要求?本文拟了解山西省已开设社会体育专 业的六所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现状, 从中找出我省社会体育专业教师存在的 问题,分析其原因,为我省社会体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发展和培养提供参考。本研 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科学 研究方法,对山西省 6 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师资进行对比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1)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具有博士学历教师人数少,比 例小,学术带头人和学术专家还不够多,师资学缘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差异性较 大, 专业师资具有年轻化倾向,师资专业结构需要调整。 (2)山西省高校社会 体育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科研成果差距较大,核心刊物文章量少,专业 教学质量不容乐观。 (3)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师资岗前培训工作、学历学位 培训工作做得较好,教师热爱教师职业,对学历深造、专业培训具有强烈的愿望。 建议:提高博士学历教师数量,培养更多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专家;加强 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调整优化师资专业结构;合理制定人才建设计划,避免师 资队伍的年龄断层或年龄拥堵。 关键词:山西省;社会体育专业;师资 vi abstract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ic instructions and national sports constructions, social sports cause was full of vitality. to satisfy the need of the social sports professionals, tianj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established the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from 1993. according to incomplete statistics, there were 200 colleges establishing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the colleges had become the main cultivating channel of the social sports professionals. recently,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it maintained some problems, especially the teacher problems. the quantity was not enough and the knowledge configuration of the teachers could satisfy the request of the education. these problems were bre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from 1999, in shanxi province,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shanxi university made the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recruitment first, after that,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datong university established their own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whe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met the perplexity, i was wondering if there were the same problems in our province. this paper made stud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about the six universities which established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in shanxi province and found out the problems. and then we would make analysis 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ng of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teachers team.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investigation mad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ix universities in shanxi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1)for the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in shanxi province, there were small proportions of the teacher with doctor education background, the academic leaders were not enough,the structure of the teachers was rational,the otherness professional title structure was not rational, the teachers had the tendency of rejuvenation. the teachers structure needed adjusting.(2)the teachers assignment of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in shanxi province was heavy and the quality was not optimistic. , the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was not optimistic. the core journal essays were few.3 the post and degree training for teachers of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in shanxi province was excellent., teachers loved their jobs, they thought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orality could improve the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development. suggestion: (1)improve the number of teachers with doctor degree. cultivate more academic leaders and experts.(2)strengthen the cultivating of the younger teachers.(3)adjust and optimize the teacher specialty structure. (4)rationally establish talents construction plan and avoid age fault and age jam of teaching staff. keywords: shanxi province,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teachers 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现状研究 50 承承 诺诺 书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 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如果今后 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内容, 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文献资料外, 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成果。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 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如果今后 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内容, 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文献资料外, 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成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章) : 2009 年 6 月 1 日 问题的提出 1 1 问题的提出 社会体育,是指在闲暇时间里,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愉悦 身心、增加交往为主要目的的自主性体育活动 1。社会体育包含有很浓的文化色彩, 更多的主体精神,它既不是学校体育,更不是竞技运动。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轨过程中,经济水平不断增长,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社会生活 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人的主体地位凸显,对精神生活、健康水平的要求与日 俱增,体育观念不断更新。社会体育作为一项涵盖面广,因其内容丰富多彩,便于 选择,具有社会化、消费化、娱乐化的特点而迅速发展起来。体育人口不断增长, 锻炼项目不断增多,锻炼手段不断更新,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城乡到处都是锻炼的 声音,全民健身时尚正在形成。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思想的广泛深入,我 国社会体育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迅速增加。在 这种背景下,社会体育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国内一些体育院校注 意到这一现象,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开始调整专业设置,探索创办社会体育专业和 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的路子。社会体育专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并迅速发展起 来。 社会体育专业的设置,它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和国民体育建设的快速发 展,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复合型的发展趋势,为国家经济社会建 设和全民健身活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专业,其主要目标是培 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社会体育工作者,具有从事组织社会体育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 的专门人才。鉴于原有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亟需培养一大批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体育传媒与广告、体育 娱乐与社区体育指导等方面,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与技能应用型的社会体育人才,这 既是时代的召唤,又是社会体育内涵与外延发展趋势的动力所在。 1993 年,天津体育学院成立社会体育专业并招收该专业专科学生,1994 年升为 本科学制。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继天津体院之后,国内其他一些体育学院和部分 普通高等体育院系相继筹办社会体育专业。1998 年,教育部将社会体育专业作为新 增专业列入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 此后,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快速发展。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已具有一定规模,为全 民健身事业提供了人才支持。当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近 200 所不同类型的 1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编.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培训教材(国家级).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现状研究 2 本专科院校开办了社会体育专业,高等院校已经成为培养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的主渠 道 2。 随着社会体育的发展,社会对社会体育专门人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提 出更高要求。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存与 发展的生命线,师资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如何培养一支合格的社会体 育专业教学与研究的师资队伍,保证教学质量持续稳定提高,是当前高等体育教育 发展,尤其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社会体育专业招生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专业教学设施条件不断得到 改善,专业课程设置不断得到调整充实,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社会体 育专业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和成效。但是我们仍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也 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惑,尤其是在社会体育专业师资问题上,社会体 育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的知识结构无法满足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要求,这些都 严重的阻碍了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 山西省从 1999 年开始,由山西大学体育学院第一个设置并招收社会体育本科专 业。目前,在全省现在已有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大同大学等 6 所院校分别先后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在我国社会体 育专业发展遇到困惑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我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师资队伍是否 存在这样的问题,是否已经适应专业和学科发展要求? 1.1 研究目的 社会体育专业在我国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复合型应用专业,肩负着培养新世纪 所需要的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的重任,在近些年专业建设诸方面得到一定发展的同时, 问题和矛盾日益凸现。其中,社会体育专业教师缺乏,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不 能满足社会体育专业的教育要求,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如 何有效地解决社会体育专业教师的数量、质量等问题,成为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 和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本文拟对山西省已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六所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师资进行对比 研究,从中找出社会体育专业教师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为我省社会体育专业 师资队伍的发展和培养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 2赵立.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十大问题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6) :1-5。 问题的提出 3 就目前我省 6 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现状,笔者针对所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 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提出合理的建议。这对加强我省社会体育专业师资建设,提 高社会体育专业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促进社会体育专业的 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为有关领导决策提供 科学依据,从理论和客观实际上为我省社会体育专业的健康、有序、持续发展提供 一定的理论根据。 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现状研究 4 2.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 查找到有关社会体育专业的文章 96 篇。 从文献中来看, 主要是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2.1.1 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 社会体育是广大民众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国内外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社会体育无论是在公益性 事业,还是在经营性体育产业中,都占据了重要地位 3。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 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社会财富不断积累,人们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余暇时间不断 增加,体育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健身活动的物质条件逐步改善,参加体 育活动已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为,体育产业异军突起,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和人 才培养都势在必行。1995 年 6 月 20 日,我国政府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为 全国人民确立了一个跨世纪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体育发展的宏伟目标,标志着我国体 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培养更多的高质量、强能力的社会体 育专业人才,一些学者对在高校开设社会体院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2.1.1.1 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必要性研究 一、设置社会体育专业是体育自身科学化发展的需要 张建会、冯贞梅在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一 文中提到: “随着新世纪人们对体育文化需要的增长,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应运而生, 被列入新的体育院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这意味着社会体育专业将肩负起培养新世纪 所需要的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的重任。 ” 汪元榜在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文中指出:“原 有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的人才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亟需培养一大批 适应当今社会,对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体育传媒与广告、体育娱乐与社区体育指 导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 彭彦铭在对我院增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可行性思考一文中提到, “适应社会体 育加速发展的态势,从多方面创造社会体育发展的社会保障,培养大批社会体育发 展所需的专门人才,是现在化进程中社会体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 二、设置社会体育专业是社会健康事业全民化发展和全民健身的需要 3李泽群,刘学勇.高等农业院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6, (1):1-4. 文献综述 5 李泽群、刘雪勇在高等农业院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思考一文中指出: “大 力开展全民建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都需要一大批高素质 和高质量的社会体育专门人才” 。 汪明旗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研究一文中指出: “我国城乡居 民的余暇时间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体育运动、娱乐消遣是城乡居民合理支配余暇时 间的重要内容。因此,对社会体育、体育市场、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也提出了更多更 高的要求。 ” 三、设置社会体育专业是适应市场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 李泽群、刘雪勇在高等农业院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思考一文中指出: “要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业经营开发体系,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 要加快社会体育经营与管理人才的培养” 。 四、设置社会体育专业是学科调整与创新的需要 汪明旗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研究一文中指出: “高等师范院 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高等师范院校要加大改革力度,面向市场,与 社会接轨,拓宽专业面,建立多学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已迫在眉 睫,势在必行” 。 李泽群、刘雪勇在高等农业院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思考一文中指出: “受 传统办学思想影响,一些学校缺乏科学的专业发展规划,没有将专业的设置与社会 经济结构、人才的需求相联系,过分依赖老学科、老专业,对学科和专业的改造与 整合不够。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发展缓慢,忽视了体育学类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 要作用。 ” 彭彦铭等在对我院增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可行性思考一文中谈到, “整合教育 资源,调整优化学科建设,使专业之间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横向贯通,不仅是提 高体育系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也是完善专业结构,增强办学的社会适应性,促进 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2.1.1.2 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可行性研究 尚宁宁在综合性大学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一文中指出: “在综合院校 开设社会体育专业最有利的条件,是给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人文环境, 可以共享其它院系的教学资源;再者,可以为社会体育的学生提供丰富的图书和网 络资源;大量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设置上也可以感受到综合院校的学术氛围,为社会 体育专业创造有利的条件。 ” 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现状研究 6 彭彦铭等在对我院增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可行性思考一文中对开设社会体育 专业的可行性概括为以下两点:一、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 “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 质。 ”1995 年颁布的体育法 、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及其它与社会相关的法律法规 和政策,为社会体育的发展、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依 据。 (2)符合国家教育总方针及“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 育发展指导思想和教育部关于 “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 的要求。二、学科优势及师资力量。学院增设的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是以体育系为主 申办的,同时,学院作为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在人文社会学、生理生化等方面具 有较强的学科优势,社会体育专业在学科课程建设中,可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和特色,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三、教学训练设施与图书资料。学员通过“十五”期间的 建设和发展,办学条件和硬件设施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综合训练馆、训练教学场 地、教学实验仪器、完全能够满足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实践要求。图书资料丰富, 这些软硬件设施为学院增设社会体育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2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觉悟等方面的素质结构以及实 现这种结构的方式,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途径等基本培养方式的综合。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人才培养的根本特征,集中体现教育思想和观念,不同的时代由 于所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变化,需要的人才素质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 构建不同的培养模式。 刘善云等在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 一文中指出:“社 会体育专业新型人才模式应是具有良好的基础素质、宽厚的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文 素质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 ” 汪元榜在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指出: “有的院系着重强调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有的院系着重强调培养技术专项指导型 人才,有的院系着重强调培养复合型或通识型人才等。 ” 王树宏等通过调查研究,于 2007 年在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分析一文中,将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三类: 一、 “2+2”分流培养模式,即在前两年开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后两年设置 专业方向,按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模块。设置的方向一般有体育经营管理、体育指导、 康复保健、体育教育、体育舞蹈、体育播音评论、残疾体育等。 文献综述 7 二、综和培养模式,专业下不设专业方向,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重视学生的 综合素质及能力,培养既懂经营管理又能进行技术指导的复合型人才。 三、t 型人才培养模式,即横向上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一些体 育项目技战术,纵向侧重培养学生体育经营与管理能力。 顾明远在大学的理想和高等教育改革一文中指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培 养模式既不是传统的“通才教育” ,也不是狭义的“专才教育” ,而是以综合素质为 基础,以专业素质为主干的通识教育,是采取在宽口径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的方式, 构建以知识素质能力为特征的“综合素质教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熊续航在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一文中提出了“复合型 + 专才 型”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指学生必须全面掌握社会体育的地发展动 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在社会体育这个宽广领域游刃自如, 又为学生的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专才型,指学生在该领域内必须在某一方向具有 较深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为自己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将以上的观点归纳起来,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德才兼备适应我 国社会化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体育素质,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体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 体育产业的经营开发,以及具有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社会 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以素质教育为中心, 使其既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修养,又有一定深度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要重视思想 品德、文化修养、个性、人格以及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等方面素质的培养。由 此,笔者比较赞同熊续航提出的“复合型+专才型”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1.3 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社会发展对社会体育人才规格的要求是动态的、复杂的,这就决定了社会体育 专业课程设置的复杂性,要求课程设置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的变化。社会体育专业 作为一个新设置的专业,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其课程体系处于未经系 统研究和科学论证后的简单设置状态 4。加强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社 会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的具体体现,课程设置作为教学计划的核心,也是 教育改革的核心。目前,各个院校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基本按照教育部的有关专业规 范,围绕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三大主干学科来构建课程体系框架并设置不 同类别的课程,但如何考虑各个学科相应的课程设置比例、学科与术科之间的比例、 4尚宁宁.综合性大学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6,28 (2):75-77. 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现状研究 8 专业课与综合素质课比例、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比例,并使之成为最优化配置的课程 体系,成为各高校制定教学计划的难点。如何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结构优化的课程 建设体系,成为国内众多学者、专家和教育者关注的问题之一。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大多数专家学者都比较认同以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 求为引导,提倡“高素质、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实用广”的课程设置指导原 则,采取主辅制、选修制和学分制等综合课改革措施的课程设置观点普遍为大家所 接受。 刘善云等在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 一文中指出:“课 程体系的构建应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新型人才模式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 传授知识为基础,以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为支撑, 构建合理的体系” 。 汪元榜在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一文中也谈到: “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主干课程建设相结合,加强思想道德、职业 道德等理论和人体科学和人文知识、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科学锻炼指导知识以及 外语和计算机等基础课程建设相结合,同时加强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建设,与强化重 点优化特长专业方向相结合。 华雪玲在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力、课程设置的研究一文中谈 到: “必须借鉴通才教育的合理之处,提高专门人才的素质,把基础适当加宽加 厚,引文入理与引理入文,学点横向学科的知识提倡淡化专业,深化基础, 强化技能 。 ”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重创新”作为新兴体育人才培养 目标的要求,这对从事社会体育专业教学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决定了社会 体育专业教师也应当是“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重创新”的 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师。教师应当主动适应社会和学科的发展,主动学习更多更 广更深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肩负起培养新时期社会体育专门人才的重任。 2.1.4 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速度、布局及规模态势研究 社会体育专业作为新专业,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较快,自 1994 年创建以来,目前 专业点已达到极大发展。王树宏在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速度、布局与规模态势及其 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一文,对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速度、布局与规模态势作了 较为详实的研究: 一、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速度 文献综述 9 王树宏在文中将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时期:创建时期 (1993-1998 年) ,天津体院和广州体院率先开设社会体育专业;平稳发展期 (1998-2001 年) ,共增加 31 个专业点,平均每年增加 9.6 个专业点,开设社会体育 的主要为独立设置的体育学院、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快速发展期(2002 年至 今) ,平均每年增加 25 个学位点,一些理工类、财经类、医学类、农业类院校也开 始开设社会体育专业。 2003 年之前,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经历了快速发展期后, 2003 年之后变缓,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从 2002 年、2003 年进入快速增长期。 二、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布局态势 专业布局包括地区结构分布和科类结构分布。地区结构分布为:东部 12 个省、 直辖市、 自治区的专业点平均数为 3.7, 中部地区 9 省、 自治区专业点平均数为 4.4, 西部省、直辖市、自治区专业点平均数为 2.2。科类结构分布为:师范院校占 35%, 综合大学占 27%,体育学院占 13%,理工类、医学类、农业类、财经类等占 25%。 三、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规模 根据王树宏的研究,到 2006 年时,东部地区社会体育专业的总体规模大于中部 地区,但根据调查作者预测,2006 年后的 23 年,中部西部地区的总体规模很有可 能超过东部地区。 四、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速度、布局、规模存在的问题 第一、发展速度过快,超过了现有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第二、社会体育专业点多,办学规模小,影响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 第三、专业地区结构布局不合理。 2.1.5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供需状况及就业现状研究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问卷调查和对相关人员的走访表明,我国现在社会体 育专业人才供需失衡,矛盾突出,各大高校争相设置社会体育专业,似乎是供大于 求,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吴明华等在湖南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供需状况调查分析一文的研究表明,湖 南省在 2003 年时,社会体育工作人员专职人员人数远远低于兼职人员人数,全省 64 个县中有近 20%的县未设置体育协会,近 20%的县没有在乡镇设体育工作人员,只有 60%的县设有县委系统开设的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和其他性质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 平均 12000 人拥有一个社会体育工作人员,而且社会体育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 高,大部分未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培训。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人员成分复杂,有体 育教育类毕业生和退体运动员,离退休干部成为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主要力量。但 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现状研究 10 他们大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缺乏理论知识,技术水平存在很大局限。从需求方面, 社会体育人才奇缺,经济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社会体育人才,建设社会体育文化需要 社会体育人才,城乡居民实现健、美、乐的目标需要多种形式的社会体育人才,人 才的需求非常迫切。 李伟等在河北省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的研究一文中指出,社会需要的社会体 育专业人才是“在体育产业和其它与体育交叉领域里具备高级技术的的实际操作应 用人才” ,要求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育专门知识与体育专门技术相结合,基 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相结合。 ” 在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方面,童莹娟在宁波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状 及对策一文的研究表明,社会体育专业的体育毕业生,就业状况占到最大比例的 是教育部门和商业部门。2004 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进入教育部门和商业部门均为 31.6%,其次是公安部门,达到了 7.9%;2005 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进入教育部 门的占 54.1%,进入商业部门的占 19.7%;通过对 2006 届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 将公务员、 学校和事业单位作为首选的, 分别占 14.23%、 51.02%和 12.56%, 而将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作为首选的只有 4.28%和 11.89%,其他的比如自主创业占 6.02%。作者由调查结果分析得出,毕业生择业的标准中,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处于 一二位,而对发挥个人特长的只占 6.41%。 一方面是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毕业生难以就业,一些研究者看到这种状 况,也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市场供需失衡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童莹娟在宁波大学 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状及对策一文中指出,造成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市场失衡的原 因有: (1)社会因素; (2)人才市场的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3)人才的供需结构配 置“错位” ; (4)供给方的培养模式有待改革; (5)需求方的期待值过高; (6) 毕业生自我估价存在偏差。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供需失衡的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而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培养出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如何能培养出高素质、强能力的优秀社会体育人才,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艰巨任务, 成为学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1.6 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研究 通过文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有一些学者致力于社会体育专业方面的研究,关 注较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必要性、专业定位、课程体系、人才 培养模式等方面,而对社会体育专业师资方面的专门研究较少,目前还没有一篇针 文献综述 11 对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的专门性研究论文,针对山西省社会体育专业师资进行的研究 更是微乎其微。但是,很多学者和研究者并非忽视了社会体育专业师资对专业发展 和专业人才培养所具有的巨大作用,他们在社会体育专业的研究中都对社会体育专 业师资状况给予了关注,也认识到目前的社会体育专业师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孙仲利在高等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问题与消解模式一文中指出:专业教 师极度匮乏,现有教师大多为体育教育专业背景,在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方面存在 严重不足。 汪元榜在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文中指出: 高水平的名师和从事过社会体育工作经历而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严重缺 乏,尤其缺乏在社会体育实践教学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指导性极为有效的案例式 教学、模拟教学的师资队伍和学科带头人;有的教师知识结构水平不能适应专业发 展需要。 李传武、肖谋文在社会体育实践与探索一文中指出: “社会体育专业专业教 师缺乏,师资大部分是原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兼任,教学方法和内容都是原来的旧模 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 王树宏等在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一文中提到:近 1/3 的被调查院校认为师资力量不能够满足专业发展的需求。63.6%的院校认为“师资力 量不足”是制约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的确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甚至成为 制约社会体院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任何领域,专业人才是关键性力量,他们 决定着某一领域的成熟程度,发展质量和潜力。因此,作为社会体育专业发展和社 会体育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社会体育专业师资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发展质量和 潜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山西省现已有 6 所院校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这些高校 社会体育专业师资队伍是否已经适应专业和学科发展要求?笔者通过调查走访,对 目前我省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其基本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分 析其原因,以便为我省社会体育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2.2 国外研究现状 社会体育在国外发达国家很早就产生并发展起来,由于社会制度、物质基础、 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国外虽没有设置社会体育专业,但是在社会体育类的相关方 面发展较为成熟。笔者查阅了有关社会体育专业的资料,关于国外社会体育类的研 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现状研究 12 究主要有 2 篇,均为针对社会体育类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研究。 李明在 从日本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课程评价谈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设 置一文中谈到: “日本的社会体育指导人才主要来源于高校体育学科和专门学校 社会体育.福利专业的毕业生,日本体育社会学学者川西正治先生用 5 年的时间对一 直从事社会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过去 所学课程进行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在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实际工作中起重要作用 的 11 门课程里,排前五位的分别是生理学系列课程(42.5%) 、英语会话(29.2%) 、 毕业研究(24.1%) 、紧急救护方法(24.0)信息处理系列课程(23.2%) 。另外,他 们希望在学校学习的课程和现实工作中起作用的课程表现出高度的相关关系,却没 有因此而提高对术科课程的评价。另一位体育社会学学者富山浩三先生在川西正治 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日本专门学校目前社会体育.福利专业的课 程设置,除了游泳、舞蹈和球类等术科课程以外,诸如经营、法律、生理学、医学、 写作等相关课程都表现出了不足或欠缺,并且明确提出了加强接待.交际和经营等相 关课程的要求。综合两位学者的观点,目前(2000 年)日本无论四年制大学毕业还 是专门学校毕业的现职社会体育指导人员,都将英语会话摆到了重要位置,并且普 遍认为在校期间所学的书科课程比重远远超过了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实际需要。 ” 秦强在对国内外高校社会体育类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研究一文中,对 国外几所大学社会体育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高校社会社体类专业人才规格的要求进 行了阐述。指出“日本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其社会体育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是 多向的,灵活的,并不是指明了要以培养社会体育指导者为目标,而是为了适应社 会的某一方面的需求,向社会输送人才。另外,培养多元化,不只是多分几个专业 方向,还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更多的选择权和 选择机会。 ”此外,作者还谈到: “国外高校的课程开设较为灵活,在围绕社会体 育这个主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地的特点,开设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课程。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3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山西省已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六所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现状为研究 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通过对体育学术期刊、教育学术期刊、维普镜像网、中国学术期刊网 () 、 超星数字图书馆 () 和互联网 (; )的检索,同时,查阅了教育类工具书:教育年鉴、教育手册,体 育类工具书;学位论文类: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国家有关教育、教育改革、高等 学校体育教育的方针、政策,收集了国内有关社会体育专业的文献。此外,借鉴教 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整理了有关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相关 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2.2 问卷调查法 本文所采用的问卷是在查阅大量关于社会体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及师资 建设等相关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遵循社会学制定问卷 的原理和要求,采用开放式和闭合式回答方式,并根据问卷的需要进行单项和多项 选择的方法,在初步研究内容制定完毕后,以面交方式对问卷内容向专家进行函询, 在广泛征求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有两份,分别为针对社 会体育专业教师和针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设置的。具体调查问卷见附录。 3.2.2.1 问卷的效度检验 效度是指问卷对于要调查问题的有效程度,即问卷所设计的内容与结构特征, 与要调查研究的事物、问题的特征的一致性程度。为确保调查问卷内容的有效性, 以收集尽量详实的资料信息,特聘请多年从事学校体育及社会体育专业的有关专家 采用逻辑分析检验方法,对问卷进行逻辑有效分析,审核评定问卷的各项内容,并 请专家对问卷的内容和结构做出“非常合适、合适、基本合适、不合适、非常不合 适”的五级程度定性评价,并参照专家评价结果,对问卷部分项目和内容进行了修 改。参与鉴定、评价问卷的专家共有 7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2 人,讲师 2 人 (具有博士学历) 。问卷效度评价结果见表 3-1。 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现状研究 14 表 3-1 专家进行问卷效度评价结果 评价等级 非常合适 合适 基本合适 不合适 非常不合适 问卷内容 2 3 2 0 0 问卷结构 1 6 0 0 0 表 3-2 问卷效度评价专家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职称 研究领域 单 位 备注 李金龙 男 教授 学校体育学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博士生导师 石岩 男 教授 运动心理学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博士生导师 成民铎 男 教授 体育产业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硕士生导师 汪晓阳 男 副教授 运动人体科学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硕士生导师 王树宏 女 副教授 学校体育学 山西财经大学 在读博士 吕慧 女 讲师 学校体育学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在读博士 王晓红 女 讲师 社会体育学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在读博士 3.2.2.2 问卷的信度检验 信度检验采取了“测量再测量”的方法,即重复测试法。在调查样本范围 内间隔两周让部分样本(山西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教师和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2005 级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填相同的问卷,根据“以第一次测量结果为准,第二 次测量用以计算结果的相关关系”和“回答问卷后计算两次问卷材料(得分或比率) 的相关关系,进行显著性检验,如相关系数高,则表明材料的可靠性高”的理论, 经检验,可靠性系数 r=0.859,证明问卷信度较好。 3.2.2.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在 2008 年 5 月至 9 月进行,全部问卷的发放严格按照问卷发 放的有关要求,由笔者本人或委托相关院校教师在山西省内六所设有社会体育专业 的高校发放。 调查对象为山西省 6 所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教师和社会体育专业高年级学生。 发放教师问卷 115 份,收回 115 份,有效回收率为 100%;发放学生问卷 170 份,收 回 167 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有效问卷 164 份,有效回收率为 98.20%。问卷发 放回收情况见表 3-3,表 3-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5 表 3-3 教师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