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语文S版语文五下《顶碗少年》word教案.doc_第1页
2019语文S版语文五下《顶碗少年》word教案.doc_第2页
2019语文S版语文五下《顶碗少年》word教案.doc_第3页
2019语文S版语文五下《顶碗少年》word教案.doc_第4页
2019语文S版语文五下《顶碗少年》word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语文S版语文五下顶碗少年word教案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用指定的词语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教学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和对课文的理解,讲解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在上课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谁愿意上前面来演示一下,把硬币放在水面上保持5秒钟不掉下去就表示你成功了。(请学生上前演示,有不成功的就多给几次机会最终一定要成功)大家都看到了,无论你是经过几次最终我们都成功了,这个实验也就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只要你敢于不断地去尝试、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1.自由读课文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优雅 惊羡 颓丧 迷惘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3.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分段,总结段意第一部分:15 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部分:6、7 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2)自由读第一部分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小组讨论学习)(3)集体学习: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内容,结合课文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成功的。教学过程一、细读课文,扎实训练1.自由读第一部分找一找:“一叠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2.自由读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小组讨论学习)3.理解句子的含义(出示投影)“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小组内结合课文理解、讨论)4.指导用词语造句座无虚席不知所措(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造句)二、指导朗读、背诵三、谈一谈: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情况来说出自己的感受)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抄写词语背诵6、7自然段 顶碗少年 第一次失败惊心动魄的表演 第二次失败 第三次成功惊心动魄的拼搏: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附送:2019语文S版语文五下题临安邸word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课是题临安邸。下面我从六方面进行阐述:1、 说教学内容:题临安邸是s版第十册第21课古诗三首中第二首诗内容。是南宋诗人林升在杭州一家州的墙壁上题写的一首诗。当时南宋统治集团在临安苟且偷安,花天酒地,不思收复被金兵侵占的北方大片土地。林升眼见这种情况,内心既痛苦又愤慨,在诗中表达了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2、 说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2、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3、通过反复诵读,从“试读仿读悟读”过程中层层推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诗能力,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 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诗的教学重点借助教材注释,正确理解古诗大意,通过重点诗句和字词的感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难点是在领悟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4、 说学生:五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不少的古诗,对学习古诗有一定的方法和能力,但因南宋朝代离现在久远,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学生不理解。5、 说教学过程:(一)回顾古诗,导入新课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背诵学过的爱国诗歌,体会到“言为志,歌为咏”,诗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特反映。使学生容易进入到诗人林升的内心世界。(二)解释诗题,简介作者师生合作理解诗题,交流对林升的认识。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林升诗歌的热情。(三)熟读古诗,初步感知1、通过复习学诗方法(1、读古诗,初步感知 ; 2、看注释,了解诗意;3、想意境,悟出诗情。)使学生对学诗方法重新认识。试读古诗让学生对这首诗歌有初步印象,并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通过播放视频范读,老师对读诗方法再加以指导,学生再读时就很容易进入到诗歌意境中,真正体会到诗歌的韵律美。(四)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1、 因为南宋距离现在久远,学生难于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我首先先通过地图引导学生对比,让学生理解当时的宋朝大片土地已经被金兵占领(包括北宋都城汴州)。2、 通过默读“时代背景”,让学生对当时诗人的写作背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3、 学生对学习古诗已经掌握了一定方法和能力,我让学生根据注释并运用工具书等进行小组讨论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适时学生汇报诗意,检查自觉效果。(五) 品读诗句,悟情悟境 1、通过“山外青山”是怎样的山,“楼外楼”是怎样的楼,锻炼学生语感,体会杭州城的繁华、美丽,并指导学生读出赞叹的语气。2、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的意境,我进行了教学设计:这么美丽,繁华的地方,权贵们在干什么呢?(播放权贵们在寻欢作乐,花天酒地的场面),诗人为什么说:“西湖的轻歌曼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再播放北方百姓遭到金兵杀戮的视频,很自然就让学生领悟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焦急,气愤,痛恨。3、 第三句先让学生理解“暖风”和“游人”的意思,同时我设计了通过“暖风熏得游人醉”和“暖风吹得游人醉”这两句的比较,和深刻理解“醉”(指导“酒醉”和“沉醉”两种形态读诗及用“醉”写四字词),使学生体会到权贵们纵情声色,不顾国家及百姓死活写得维妙维肖。4、 第四句诗我通过介绍杭州及通过清明上河图的介绍,杭州和汴州一样的繁华,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诗人的担心,气愤、怨恨。5、 我紧紧扣住这首诗中“西湖歌舞几时休?”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诗人所表达的忧国忧民的感情,同时进行小结: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人借景抒情,抒发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回答后,再次提出你想对权贵们说些什么?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六)吟诵全诗,再现诗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歌,我用了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和背诵环节,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感悟。(七)拓展延伸,升华诗情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爱国情感得以升华,我找了四句爱国诗句让学生诵读,加以拓展延伸。(八) 布置作业,迁移训练。设计意图:设置层次性强的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