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对联通.doc_第1页
语文教案-对联通.doc_第2页
语文教案-对联通.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案对联通 对课是旧时私塾常见的乃至必开的课程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一对课盛行过一千余年 对课到底出现于何时尚无确考至迟不得晚于唐开元年间其时官修的类书初学记各卷每节皆有“事对”一项置于“叙事”之后“赋”、“诗”之前多为二言对亦有三言、四言、五言者如卷一天第一之“覆盆转毂”、“玉仪铜浑”、“杞国忧秦密答”、“白鹤云黄雀风”雾第六之“邓公呼吸猛兽吐嗽”、“青山青天四塞四起”卷九总叙帝王之“忠恕无过言仁厚有智量”卷二十六饼第十七之“刘子扬知盐何平叔疑粉”等等每节皆有数对乃至数十对之多 “事对”一词出自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何以不说南北朝时即有对课呢这是因为其时尚未用以进行教学初学记则不然其编纂目的就是为玄宗诸皇子受教“学缀文”时“检事及看文体”之用这一点大唐新语九说得很清楚:“玄宗谓张说曰:儿子等欲学缀文须检事及看文体御览之辈部帙既大寻讨稍难卿与诸学士撰集要事并要文以类相从务取省便令儿子等易见成就也”唐初承六朝余绪骈文还很盛行文章讲究词藻典故初学记为“学缀文”时“检事及看文体”而编所“缀”之文主要就是骈体文不排除学作近体诗但若说习作对联则为时尚早因为其时尚无此种意识可以这么说对联产生以后那就兼而顾之了 对课有一种重要的方式就是“属对”其特征是一人出上句一人对下句在教玄宗诸皇子时若用了属对的方式那就可以认为此时已产生了对联的雏形但初学记对此并未提及大唐新语之言“检事及看文体”也只是让诸皇子将书放在身边以备随时翻检即使列出了许多“事对”的例子仍看不出有将其中任何一对独立运用的意思因此“事对”部份不仅不能以对联视之就是对课也还处于原始阶段 唐代确实已有属对唐宣宗以“金步摇”三字“请求进士对之”温庭筠以“玉条脱”相对而得宣宗赏赐此即一例这种属对虽可以三字联视之因与教学无关不属对课范围 由唐至宋对课逐渐发展且结合属对的方式进行明代吴兴人朱国桢在其涌幢小品中有如下记载: 刘珙少时谒梦于大乾惠应祠金牌上有“曲巷勒回风”五字未晓所以迨登第除诸王宫教授一夕上幸宫邸问诸王何业珙答以“属对”时月照窗隙上曰:“可令对斜窗抝明月”诸王方思索间珙遽对以“曲巷勒回风”上曰:“此神语也” 刘珙字共父北宋末登进士乙科绍兴中迁礼部郎官孝宗朝拜参知政事官终观文殿学士此条明言其作“诸王宫教授”后曾教诸王“属对”属对与对课在这里就融为一体了属对进入对课不仅增加了对课的活力也推动了对联的发展 元明时代对课已比较盛行春明梦馀录言及明阁臣为太子授课“皆有对偶之句”且“由浅渐深由近及远比物连类触发颇多”这种教授方法正是对民间私塾教授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