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The Growth of Milkman in Song of Solomon 院 (系): 外语系 班 级: 10-1 姓 名: 周萌 学 号: 2010026216 指导教师: 孙媛 教师职称: 讲师 黑龙江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过程来源自拟题目1、 研究目的和意义 所罗门之歌的作者托尼莫里森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其作品充满魔幻现实主义因素,反映黑人生活的现实和内心的追求。国内外有许多关于所罗门之歌的论文,文中涉及到美国黑人文学形象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性别歧视、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美国南方奴隶制、新历史主义等主题。但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对于其黑人男性的成长历程的研究却较少。本论文将利用权力话语理论和镜像理论,针对所罗门之歌中的奶娃的成长历程进行研究,探究作品深刻的内涵及所反映的社会意义,从而使读者能更加全面且清楚地了解托尼莫里森的创作意图及其作品的深刻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开拓国内对托尼莫里森的研究视角。2、 国内外发展情况(文献综述) 本篇论文在了解国内外对莫里森及其作品进行的多方面的解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所罗门之歌中奶娃成长的历程及其内涵进行深刻的探究,进而揭示本论文的主旨。以下则简要介绍国内和国外对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的研究现状。1、 国外对所罗门之歌的研究情况:美国著名小说家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是一部经典的世界文学名著。这部作品无论是思想性、艺术性还是历史地位、文学价值,都堪称美国黑人文学的最高成就和最优秀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影响到美国历史进程的文学力作,为当时民权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黑人对于自身权利的追求,对于民族和身份的认同提供了指引。从宗教角度研究的文献有: Amy Hungerford在其作品Postmodern Belief: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Religion Since 1960中写到,“这一超自然的能力存在于戴德一家的基因中。神圣的基因使得他们成为被神选中的人这一观念通过所罗门的名字这一圣经典故,和在开始莫里森采用圣经式语言系谱来对这一家的家族联系进行描述这两种方式中得到了强化”。该作者还指出,“要找出一个重复出现却又不完全融入小说的整体结构和主题的意象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这一意义上讲,小说的结构与圣经极为类似,它既可以从某个角度来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阅读,又可以作为叙述艺术的典范之作来理解,这正是人们用来阅读圣经的方法”。 从民族文化角度研究的文献有:Justine Jenny Baillie在其著作Toni Morrison and Literary Tradition: The Invention of an Aesthetic中评论到,“在长达五十年的写作生涯中,托尼莫里森致力于修复和重建非裔美国人的历史,莫里森所采用的语言策略不只来源于非裔美国人从美国白人文化中所得来的经验,他也来自于对这种经验的破除和重建。在这一过程中,莫里森避免编年式的历史描写,取而代之的,她采用了一种非线性的方法来描写历史,要理解莫里森的审美观点,必须要结合其作品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语境以及基于某一种她所刻画、创造、发展的传统”。Rebecca Ferguson在Rewriting Black Identities: Transition and Exchange in the Novels of Toni Morrison中说到,“所罗门之歌探索和追溯了南方的传说并将重心置于那些被带到美国的黑人奴隶社区和那些在北部的黑人移民”。整部小说体现了有着不同文化和生活在乡下的人与生活在城区的人的渴求,除此之外,小说还反映了城市黑人居民在面对变化的同时对重建身份认证的挣扎。从女性角度研究的有:Susan Farrell在“Whod He Leave Behind?:Gender and History in Toni Morrisons Song of Solomon”一文中提到,“早期所罗门之歌的评论家很少提及女权主义这一问题,而且,这一问题即使被提到了,学者们也经常将它们局限于对于小说中派拉特这一人物形象的描写和评价上”,此外,她认为莫里森将奶娃塑造为小说中的英雄具有要推翻和反驳西方传统文化在英雄的诠释中存在的性别主义的目的。Andrea OReilly在Toni Morrison and Motherhood: A Politics of the Heart中指出,“母性是托尼莫里森小说的一个主题,也是她在采访和文章中经常谈及的话题。她对于母性的描写既体现于小说的内部也体现于小说的外部。莫里森发展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关于非裔美国母亲的理论,这一理论是她对于母亲的更高层次的政治和哲学观点的核心”。 二、国内对所罗门之歌的研究情况: 从作品的社会意义角度研究的有:任冰在“论所罗门之歌的后人道主义思想”中指出,“托尼莫里森的创作在反思种族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整个人类的现实,并对人类精神危机做出了独特的思考。她的所罗门之歌就是这一思考的出色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后人道主义思想”。她还指出,“在这部作品中,莫里森刻画了在自然界中找到精神和谐以及与自然疏离走向精神异化的人物的不同命运;描绘了在创造和积累物质财富过程中,人类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变化;倡导了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人类社会和个体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世界”。从人物分析角度研究的有:胡静在“黑人女性的代言人所罗门之歌彼拉特形象分析”中写到,“所罗门之歌通常认为是以黑人男性奶娃为主人公的作品,但彼拉特才是作品中真正意义上的主角。她自强不息,自信乐观,慷慨仁爱。她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对黑人文化的热爱给予在种族与性别双重压迫下生存奋斗的黑人女性启示。他是莫里森眼中的完美女性”。庞敬春在“文化身份的追寻所罗门之歌中主要人物分析”中提出,莫里森以“文化身份重建”作为主线,以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为切入点,对所所罗门之歌这部文学作品中的黑人形象进行了细致刻画,探讨了黑人文学形象形成原因及其艺术价值,从而认识整个黑人族群的历史、精神、文化。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是民权运动的代表作,因此,此作品中的民权思想也便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主题。从主题分析角度研究的有:李松龄在“对所罗门之歌中死亡的探讨”中指出,“小说中存在大量死亡现象”。论文对死亡现象在小说中的组织结构和主题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透视托尼莫里森在其作品中通过死亡所反映的种族矛盾和黑人生存状况等问题,突出了黑人传统文化对黑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张晓娇和邢怡在“论所罗门之歌中体现的兄弟情”中指出,“兄弟情不仅在男主人公的成长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也是黑人男性保持团结一致的标志,是促使让他们心灵成长和勇敢无畏的重要因素。通过讴歌兄弟情,莫里森强调只有亲如兄弟地团结一致,黑人才能同种族压迫相抗衡,维护自己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感”。白杨在“飞翔与姓名:所罗门之歌两大主题的交错”中指出,“飞翔暗示着回归、超越和想象,姓名则喻指认识自我、继承以及实现,两大主题纵横交错织就了小说细密的纹路,探索着当代美国黑人的生命历程和精神世界的归宿”。从女性角度研究的有:宋媛媛在“黑人女性之歌所罗门之歌的黑人女性主义主题解读”中指出,“作为弱势种族、性别和文化群体的代表,莫里森以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视角,致力于黑人女性主义创作。莫里森的代表作所罗门之歌对于白人文化挤压下的非裔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细致的描写。”并“重点剖析所罗门之歌中遭受双重压迫的黑人女性的遭遇与抗争,深刻反思了其生存出路,由此揭示出作品中所蕴含的黑人女性主义主题”。王瑞在“解读托尼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的女性主题”中指出,“所罗门这个黑人的民族英雄只能达到自己的自由,而不能带领他的同胞们共同摆脱奴隶制的束缚。所以从女权主义批评的观点来看,所罗门所代表的世界又是男性世界的象征”。小说中彼拉多戴德是奶娃的姑姑,也是众多女性人物中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物,是小说中刻画得最成功的女性。彼拉多正如它的名字所提示的那样,就像是一颗大树一样庇护着自己的家庭和民族。王瑞在其文章末尾总结道:“托尼莫里森的多部作品里出现了纯粹的女性之家,这些没有男人的女人生活虽然不乏艰辛,但因个性得到了张扬,到也苦中有乐。莫里森对强悍的黑人妇女表达出由衷的钦佩,她们往往能人所不能。同时,她也鞭挞了黑人男性”。刘红英在“混沌觉醒飞行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女性对男性的推动力量”中指出,“黑人民族所拥有的同其他民族一样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熏陶锻炼出一批勤劳善良坚强勇敢的优秀黑人女性。这些优秀善良的黑人女性的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使得一些在现代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自我的黑人男子可以审视自我从而寻回自我,进而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所罗门之歌以男性主人公奶娃为中心,对其周围有着不同命运的几位主要黑人女性进行了细致的刻画,意在展现她们在挫折逆境中的百折不挠,从而体现黑人不畏艰难的民族精神。而主人公奶娃也终于在故事的最后实现了精神的自由,他“飞”起来了,既是对于民族的回归,亦是对其命运的勇敢直面。 从宗教角度研究的有:孟宪印,崔维乔在“莫里森所罗门之歌对圣经的戏仿”中指出,“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的篇名来自旧约,书中意象、人物大多取自圣经。通过比较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圣经意象血田/血库,与圣经中同名人物派拉多/派拉特、露丝/路得、夏甲/哈格尔以及男主人公奶娃的文化内涵,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莫里森所罗门之歌是对圣经文本的戏仿,艺术地揭示了当时美国非洲裔青年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谱写了当代美国非洲裔版小写圣经”。综上所述,国内外对托尼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黑人女性形象和文化身份方面,而从男性主人公奶娃成长历程角度研究的甚少,所以本论文从权力话语角度对所罗门之歌中奶娃成长历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3、 研究的主要方法、手段:本论文主要采用叙述法和例证法,研究分析所罗门之歌中的奶娃的成长历程及其反应的社会状况和问题,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托尼莫里森及其作品。通过阅读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及深入分析国内国外有关文献资料和著作,为文章的论述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阅读一些相关期刊的硕士、博士论文和研究资料,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对托尼莫里森作品的研究视角。4、 可行性分析:所罗门之歌反映了托尼莫里森在创作该小说那个时期的思想和认识的变化,但是在此方面的研究还相对缺少。国内外众多学者和文学评论家对托尼莫里森及其作品作了深入的分析和题材广泛的研究,这些宝贵的研究成果都为本论文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将扩展对其研究的广度与深度。5、 论文提纲本文主要利用权力话语理论和镜像理论来研究小说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历程。首先,本文要对其作者托尼莫里森和作品的写作背景作简要的介绍,并对作品进行简单的评论。其次,本文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探究奶娃的成长历程:一、促使奶娃成长的因素;二、成长引发的奶娃对待外部世界态度的变化;最后,论述奶娃的成长历程所反映出的黑人对其个人及民族身份的寻求。6、时间进程一稿:3月24日-4月30日二稿:5月1日-5月15日三稿:5月16日-5月26日定稿:6月2日7、参考文献:Baillie, Justine Jenny. Toni Morrison and Literary Tradition: The Invention of an Aesthetic M. New York: Continuum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13.Farrell, Susan. Whod He Leave Behind?:Gender and History in Toni Morrisons Song of Solomon A. Having Our Way: Women Rewriting Tradition in Twentieth-century America M. Ed. Harriet Pollack. Lewisburg: Buck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5. 131-149.Ferguson, Rebecca. Rewriting Black Identities: Transition and Exchange in the Novels of Toni Morrison M. Brussels: Peter Lang Publishing Group, 2007.Hungerford, Amy. Postmodern Belief: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Religion since 1960 M.Princeton: Princeton Unversity Press, 2010.OReilly, Andrea. Toni Morrison and Motherhood: A Politics of the Heart M.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4.白杨.飞翔与姓名:所罗门之歌两大主题的交错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5:79-82.胡静.黑人女性的代言人所罗门之歌彼拉特形象分析J.科技文汇,2009,11:231-234.李松龄.对所罗门之歌中死亡的探讨D.河北大学,2010.刘红英.混沌觉醒飞行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女性对男性的推动力量J.安徽文学,2010,6:23-24.孟宪印,崔维乔.莫里森所罗门之歌对圣经的戏仿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租赁土地使用权合同》
- 2024年5月碳捕捉设施施工安全协议
- 开展人事部专业交流与学习计划
- 落实年度工作计划
- 仓库货物存储环境的改善方案计划
- 2025年弯曲机粉末冶金制品合作协议书
- 跨学科整合品德教育的路径计划
- 从失败中学习的职业策略计划
- 行业主管工作总结的管理会议计划
-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编制步骤详解
- 华北电力大学丁肇豪:多主体数据中心算力-电力跨域协同优化
- 科技公司费用报销制度及流程比较
- 颅内出血护理操作
- 2024年绍兴诸暨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5年新版供电营业规则考试题库
- 2025年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
- 2025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必考题库170题及答案(四)
- 202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办公用品及设备采购产品手册
- 河道清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农业行业安全生产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