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4 与妻书习题课件 语文版.ppt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4 与妻书习题课件 语文版.ppt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4 与妻书习题课件 语文版.ppt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4 与妻书习题课件 语文版.ppt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4 与妻书习题课件 语文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与妻书,1走近作者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福建闽侯(今福州)人,辛亥革命先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2背景链接1911年4月初,黄兴、赵声等在孙中山领导下,酝酿广州起义,同盟会日本总部派遣林觉民回国,准备回福建响应起义。林觉民到香港后,黄兴留他协助广州起义。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深夜,写了两封遗书,一封给他的父亲,另一封给他的妻子,就是与妻书。,3文言知识归纳(1)一词多义【竟】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完毕)此县官重太后,故不竟也(追究)轻舟竟川(从头到尾)道竟何为耶(究竟、终究)神农竟不知(竟然、居然)【身】首身离兮心不惩(身体、躯体)且以汝之有身也(指身孕),(2)词类活用A名词用作动词汝幸而偶我(偶:婚配,嫁给)B名词用作状语汝泣告我(泣:哭着)瓜分之日可以死(瓜:像瓜一样)C形容词用作动词卒不忍独善其身(善:保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老”:敬爱。第一个“幼”:爱护)D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乐,以为乐),4.主题解说本文是中国早期民主革命的先驱者林觉民烈士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表现了革命者为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高尚情操和对妻子的深情,表达了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5.结构图解,6.难点突破师:作者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妻子,希望与妻子“相守以死”,甚至希望妻子先自己而死,但为什么最终却决意离妻别子、慷慨赴死?,生:作者在第四段写出了不能与妻子“相守以死”的原因。作者诚愿与妻相守以死,但分析当时中国的现实:“天灾”“盗贼”“瓜分”“奸官污吏”,使“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即使不死,也要经受“较死为苦”的离散。“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这就是“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的原因。自己并不愿意先于爱妻而死,是清朝的血腥统治,迫使有志之士走上起义的道路。至此,明知妻子“不欲吾死”,而率性就死的心志已表达得十分清楚了。最后作者表明了自己的决心,“死无余憾”,相信会有后来同志继承革命事业。又叮嘱妻子善抚后代,使之继承父志。这一段于说理中抒情,说情中喻理,情、理交织,感人至深。,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译文】我们俩人如在天上,愿意化作那比翼双飞的小鸟;若在地上,愿意变为枝干相连的树枝。【感悟】情投意合的爱情是无比美好的。青春年少的韶光里,也许会有些朦胧的情愫,也曾会有人拨动你的心弦,但只有在该好好求知的时候奋发努力,才能值得别人珍惜。,tn,u,q,y,w,jun,bn,n,写完,无喜怒哀乐之情,顺着本性(去做),真实,确实,但,前缀,用在整数的数词前面,表示次序。,揣摩,推测,模仿,A,6翻译下面的句子。(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置身于他们当中,但没有一点儿羡慕他们的心思。(3)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了住所(客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1)吾生平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我平时不曾把我所追求的(理想)告诉你。(2)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那么,我死后还有两个我在呀。(3)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其让我先死,不如你在我之前死。6作者是一个革命者,为什么却说“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这能否说明作者有迷信思想?不能,因为作者挚爱妻子,就是死了也不能忘记,盼望有鬼之说更能体现爱妻之心。,阅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回答下列各题。7“汝忆否”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引起对下文三件事的回忆。(点拨:从与上下文的联系考虑)8选文第三段回忆了几件事?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三件事。(1)夫妻间就“谁先死”的谈论,说明自己本来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_(2)对月影之下诉真情的回忆,说明自己是真的不能忘记妻子的。_(3)追述最后分手之前,因害怕妻子承受不了将要失去丈夫的沉重的悲痛,未能将起义的事告诉妻子。(点拨:抓住事情概要),9“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中的“此”指什么?指“我”不能忍心不救民于水火。10从选文看,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非常重感情,一心为妻子着想,对妻子无限爱恋;同时又是一个视革命利益高于一切的人。,与妻书陈觉云霄我的爱妻:这是我给你的最后的信了,我即日便要处死了,你已有身,不可因我死而过于悲伤。他日无论生男生女,我的父母会来抚养他的。我的作品以及我的衣物,你可以选择一些给他留作纪念。你也迟早不免于死,我已请求父亲把我俩合葬。以前我们都不相信有鬼,现在则惟愿有鬼。“_,在地愿为并蒂莲,夫妻恩爱永,世世缔良缘。”回忆我俩在苏联求学时,互相切磋,互相勉励,课余时闲谈琐事,共话桑麻,假期中或滑冰或避暑,或旅行或游历,形影相随。及去年返国后,你路过家门而不入,与我一路南下,共同工作,你在事业上、学习上所给我的帮助,是比任何教师任何同志都要大的,尤其是前年我本已病入膏肓,自度必为异国之鬼,而幸得你的殷勤看护,日夜不离,始得转危为安,那时若死了,可说是轻于鸿毛,如今之死,则重于泰山了。,前日,父亲来看我时还在设法营救我们,其诚是可感的,但我们宁愿玉碎却不愿瓦全。父母为我费了多少苦心才使我们成人,尤其我那慈爱的母亲,我当年是瞒了她出国的。我的妹妹时常写信告诉我,母亲天天为了惦念她的远在异国的爱儿而流泪,我现在也懊悔此次在家乡工作时竟不曾去见她老人家一面,到如今已是死生永别了。前日父亲来时我还活着,而他日来时只能看到他的爱儿的尸体了。我想起了我死后父母的悲伤,我也不觉流泪了。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此祝健康并问王同志好觉手书一九二八一一,11本文字字珠玑,化用名言警句的地方很多,如“共话桑麻”是化用孟浩然的“_,_。”的诗句。“过家门而不入”是化用_(人名)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12.根据你的知识积累把第二段补充完整。在天愿为比翼鸟13第二段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对比;突出为革命事业、民族大义而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