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下图表示一分子的胰岛素原在高尔基体内切去甲肽(图中箭头表示切点)后,可转变成由、两条肽链构成的有活性的胰岛素(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单链分别编码、两条肽链B. 高尔基体加快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并参与肽链的剪切加工C. 胰岛素含有50个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 胰岛素分子至少含有两个游离的氨基和两个游离的羧基【答案】D【解析】由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胰岛素由、两条肽链组成,但这两条链是由一条肽链经剪切而成,因此、两条肽链是由胰岛素基因的一条模板DNA单链编码,A项错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中,高尔基体参与肽链的剪切加工,B项错误;胰岛素的链含有21个氨基酸,链含有30个氨基酸,依据“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可知,胰岛素含有49肽键,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项错误;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该胰岛素分子含有两条肽链,所以至少含有两个游离的氨基和两个游离的羧基,D项正确。【点睛】本题以“胰岛素原剪切为胰岛素”过程的示意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过程的理解和相关的计算能力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及其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和肽链数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基础。解题的关键是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一条肽链被剪切为分别含有21、30个氨基酸的、两条肽链,据此以题意中“胰岛素原在高尔基体内切去甲肽(图中箭头表示切点)后,可转变成由、两条肽链构成的有活性的胰岛素”为切入点,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2. 在生物学实验中,材料的选择及临时装片制作对于实验能否成功都是非常关键的,下列有关说法均正确的一组是序号实验课题生物材料装片制作过程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用蒸馏水冲洗染色B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蔬菜叶上表皮细胞滴清水加标本盖盖玻片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洋葱根尖23cm解离漂洗染色压片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酵母菌滴稀释后的培养液于计数室盖盖玻片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利用口腔上皮细胞作为材料,制片的过程为制片水解用蒸馏水冲洗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观察,A正确;蔬菜叶上表皮细胞含有的叶绿体少,不适合作为观察叶绿体的材料,B错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应该剪取洋葱根尖23mm,C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应该先盖盖玻片,再将稀释后的培养液于计数室,D错误。3. 下图为某同学画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时的模式图,根据此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 图中出现了两处明显的错误,体现在结构2和4上B. 结构4被称为“养料制造车间”C. 在细胞分裂末期,7的活动会增强,合成结构8D. 细胞分裂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结构3【答案】A【解析】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是不成熟的植物细胞,没有2中央液泡和4叶绿体,即图中共3处明显错误,A项错误;结构4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被称为“养料制造车间”,B项正确;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结构高尔基体与8细胞壁的形成有关,C项正确;细胞分裂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结构3线粒体,D项正确。【点睛】此类问题常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问题的技巧是:一是明辨各种细胞结构及其化学组成,正确识别各种细胞器;二是准确掌握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分布及特点,并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判断。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图示中的细胞结构辨别不清。4. 图1为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流程图,图2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结果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实验没有设置对照B. 图2若视野比较暗,则只能通过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亮C. 图2是图1中F处的实验结果观察图D. 图2细胞若继续发生质壁分离,则该细胞的吸水能力不断增强【答案】D.5. 下列关于细胞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核仁是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硝化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蛙红细胞、人肝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但这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都不断更新A. B. C. D. 【答案】A【解析】核仁是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结构,存在于细胞核中,不是细胞器,故错误。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来自细胞的分裂,并非细胞为什么产生新细胞,故错误。硝化细菌和颤藻的细胞属于原核细胞,霉菌的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它们均含有核糖体、DNA和RNA,故正确。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中的固醇,故正确。蛙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一般认为不具有细胞周期;人肝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具分裂能力,不再具有细胞周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具有细胞周期;由于新陈代谢不断的进行,这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都在不断更新,故正确。综上所述,错误,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6. 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所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没有共同点B. 图乙的物质运输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C. 图乙所示的细胞可能是红细胞D. 婴幼儿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可用图乙中的跨膜运输方式表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甲、乙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二者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分化,A错;图乙所示为协助扩散的运输方式,细胞膜的形态没有发生变化,不能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B错;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符合图乙所示的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特点,C正确;婴幼儿肠道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的方式是胞吞,与图乙不符,D错,选C.【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需要注意的问题(1)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运输方式除主动运输外还有协助扩散。(2)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方式除自由扩散外还有协助扩散,有些主动运输也可以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物质,如餐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3)影响协助扩散运输速率的因素除载体蛋白数量外还有浓度差。(4)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除供能的线粒体外还有载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核糖体。(5)运输速率与O2浓度无关的运输方式除自由扩散外还有协助扩散。(6)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除主动运输外还有胞吞和胞吐。(7)胞吞(吐)的大分子物质穿过的细胞膜层数0,因为该过程是通过膜的融合将物质转入或转出细胞的。(8)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而不是通过胞吞、胞吐。7. 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关于该酶促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 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B. 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C. pH=c时,e点为0D. 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可知,pH=b时,H2O2酶活性最强,因为原始条件是最适温度,故降低温度后酶活性要下降,故e点不移,d点右移,A正确;H2O2量增加时,e点应该上移,d点应该右移,B错误;pH=c时,H2O2酶已经完全失活,但H2O2仍有一定的分解,故e点不为0,C错误;pH=a时,酶的活性下降,e点不动,d点右移,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因素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8. 甲、乙两图都表示苹果组织细胞中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B. 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若CO2释放量为6mol和O2吸收量为4mol,则此时有氧呼吸占优势C. 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c是适合储藏苹果的氧浓度D. 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答案】B【解析】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A正确;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B错误;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图甲中的c点)的氧浓度,C正确;氧浓度为d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D正确。【点睛】判断细胞呼吸类型的五大方法(以葡萄糖为底物):(1)产生CO2量消耗O2量有氧呼吸。(2)不消耗O2,产生CO2无氧呼吸(酒精发酵)。(3)释放CO2量吸收O2量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酒精发酵)。(4)不吸收O2,不释放CO2乳酸发酵或细胞已经死亡。(5)有水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二氧化碳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9. 下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根据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据图可知,用白光中450 nm左右波长的光比白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在经过纸层析法分离出来的色素带上,胡萝卜素的印记在最上面土壤中缺乏镁时,420470 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C3的合成速率相对于正常叶片减缓由550 nm波长的光转为670 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C5的量相对增加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四种色素对450 nm左右波长的光利用率较高,但是也利用其他波长的光,故白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错。胡萝卜素在层析液溶解度最高,扩散速度最快,故正确。缺镁影响叶绿素合成,叶绿素主要吸收400500 nm和400500 nm波长的光,故该420470 nm波长的光利用量显著减少,光反应生成的H和ATP下降C3的还原速率下降,生成C5的速率下降,与CO2固定生成C3的速率下降,正确。由550 nm波长的光转为670 nm波长的光后,光能利用率增加,光反应生成的H和ATP增加,C3的还原增强,生成的C5上升,故正确。故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10. 图甲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其他条件不变且适宜),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释放量和氧气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蓝细菌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图甲中,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B. 图甲中,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二氧化碳C. 图乙中,当光照强度为X时,该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溶胶、线粒体和叶绿体D. 图乙中,限制a、b、c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图甲中:光照强度为a时,O2产生总量为0,只进行细胞呼吸,据此可知,呼吸强度为6;光照强度为b时,CO2释放量大于0,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A错误;光照强度为d时,O2产生总量为8,则光合作用总吸收二氧化碳为8,因而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8-6=2个单位的CO2,B正确图乙中所示生物为蓝藻,蓝藻不含线粒体和叶绿体,C错误;限制c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是温度、CO2浓度等,而限制a、b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11. 如图是绿色植物体内几项生理活动关系示意图,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能量A是光能,能量B、C和D中有一部分形成ATPB. 过程是光反应,过程是暗反应,过程都是无氧呼吸C. 过程是光合作用,过程都是有氧呼吸D. 过程只能发生在植物细胞内,过程只能发生在动物细胞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图中过程是光合作用,过程是有氧呼吸,过程都是无氧呼吸,B、C错误;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量能量形成ATP,A正确;动植物细胞都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动物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酒精,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12. 下图表示细胞的生命历程,其中甲辛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甲过程代表有丝分裂,乙过程中细胞分化并不改变细胞的遗传信息B. 丙过程的发生是由于致癌因子使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C. 丁过程与基因表达有关,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并与戊过程有区别D. 己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小,辛过程体现了细胞全能性【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甲是有丝分裂、乙、庚和辛是细胞分化、丙是细胞癌变、丁是细胞凋亡、戊是细胞坏死、已是细胞衰老。甲是有丝分裂过程,乙是细胞分化,其实质是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遗传信息不发生改变,A项正确;丙是细胞癌变,细胞癌变是由于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成癌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是正常基因,B项错误;丁是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可以发生在多细胞生物的整个生命历程中,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戊(细胞坏死)是不正常的生命现象,是细胞受到种种不利因素而导致的细胞代谢紊乱的死亡。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有本质区别,C项错误;己(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大,辛(细胞分化)过程是由组织、器官或系统发育成个体,不是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D项错误。【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记住细胞分化的实质和意义、细胞衰老的特点、细胞凋亡的实质以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能够说出细胞癌变的致病机理。13. 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曲线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B. 曲线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C. 曲线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D. 曲线和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答案】C【解析】曲线II是随机交配并淘汰aa的曲线,F3随机交配以后(3/4A+1/4a)2,即9/16AA+6/16Aa+1/16aa,淘汰掉aa以后为3/5AA+2/5Aa,Aa基因型频率为04,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A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曲线III是自交并淘汰aa的曲线,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B正确;曲线IV是自交的结果在Fn代纯合子的比例是1-(1/2)n,则比上一代Fn-1增加的数值是1-(1/2)n-【1-(1/2)n-1】=(1/2)n,C错误;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这两者都不存在选择,所以不会发生进化,A和a的基因频率都不会改变,D正确【考点定位】基因频率的变化;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14. 如下图所示,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常染色 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B. 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C. 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其后代全自交,白色植株占5/32D. 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6【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DDRR、DDRr、DdRr、DdRR,共4种,故A正确。DdrrddRR,子代为1 DdRr(紫色):1ddRr(蓝色),故B正确。DDrrddRr,子代为1 DdRr:1 Ddrr。DdRr(1/2)自交,子代ddrr(白色)比例为1/21/41/4=1/32;Ddrr(1/2)自交,子代ddrr(白色)比例为1/21/41=1/8,故白色植株占1/32+1/8=5/32,故C正确。DdRr自交,子代为紫花为D_R_(9/16),DDRR为1/16,(1/16)/(9/16)=1/9,故D错。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定律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15. 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结果如图所示,有关假设和推论正确的是 A. 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板B. 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这一阶段C. 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D. 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中可能出现四分体【答案】C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6. 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 将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B. F1雌果蝇能产生2种基因型的配子C. F2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21D. 在F2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5/6【答案】B【解析】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B、b位于X染色体上,则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则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A项正确;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F1雌果蝇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B项错误;F2粉红眼果蝇包括aaXBXB、aaXBXb、aaXBY,雌雄比例为21,C项正确;F2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1/3)(1/2)=1/6,则杂合子占的比例为5/6,D项正确。【点睛】算少不算多:F2红眼雌果蝇中纯合子只有AAXBXB一种,而杂合子有3种,因此计算F2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的比例,直接计算较为复杂,可先求出纯合子的比例,然后很方便地算出杂合子比例。17. 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无荚膜R 型细菌不能使小鼠发病;有荚膜S 型细菌使小鼠发病)A. R 型细菌与S 型细菌DNA 混合后,转化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 用S 型细菌DNA 与活R 型细菌混合后,可能培养出S 株菌落和R 株菌落C. 用DNA 酶处理S 型细菌DNA 后与活R 型细菌混合,可培养出S 型细菌菌落和R 型细菌菌落D. 格里菲思用活R 型细菌与死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导致小鼠死亡,这就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用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 R型细菌转化会为S型细菌,且R型细菌自身也会繁殖,因此能培养出S 株菌落和R 株菌落,B正确;用DNA酶处理S型菌DNA后,其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已失去,所以与活R型菌混合,不能培养出S型菌和R型菌,C错误;格里菲思用活R型菌与死S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导致小鼠死亡,只能证明S型菌体内存在转化因子,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18.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遗传物质DNA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个DNA分子中含N碱基的数量等于脱氧核糖的数量B. DNA分子一条链上A占20%,则另一条链上的A也占20%C.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主要与它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D. 一个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只与一个磷酸及一个含N碱基相连【答案】A【解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含有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含N碱基的数量等于脱氧核糖的数量,A项正确;DNA分子一条链上A占20%,则另一条链上的T占20%,不能确定另一条链上的A也占20%,B项错误;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主要与碱基对排列顺序有关,与它的双螺旋结构无关,C项错误;DNA分子中的一个脱氧核糖与两个磷酸相连,D项错误。19. 图中DNA分子片段中一条链由15N构成,另一条链由14N构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都可作用于形成处的化学键,解旋酶作用于处B. 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C. 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则无法确定整个DNA分子中T的含量D. 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答案】C【解析】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均作用于两个核苷酸之间的化学键,解旋酶作用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A项正确;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B项正确;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则整个DNA分子中G+C的含量也是56%,则整个DNA分子中T的含量为(156%)/2=22%,C项错误;DNA进行半保留复制,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由于所用原料均含有15N,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D项正确。20. 成人的每个血红蛋白分子由2条肽链参与构成,位于常染色体上的B、b基因分别控制合成正常肽链和异常肽链,正常肽链与异常肽链仅有1个氨基酸的差异(位于肽链的中段,种类不同),两种肽链均参与血红蛋白的构成,血红蛋白全为异常肽链的人临床上表现为贫血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基因B突变为基因b的过程中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B. 基因型为Bb人的红细胞内含有3种类型的血红蛋白分子C. 基因B对b为显性,基因型为Bb的红细胞中基因b不表达D. 基因B对b为显性,基因型为Bb的体细胞中基因B均表达【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B、b基因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仅有1个氨基酸的差异(位于肽链的中段,种类不同),由此可推知基因B突变为基因b的过程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A项错误;B、b基因分别控制合成正常肽链和异常肽链,基因型为Bb人的红细胞内含有正常肽链和异常肽链两种,则红细胞内含有3种类型的血红蛋白分子,它们的区别在于肽链,分别是含有两条正常肽链、含有两条异常肽链、含有一条正常肽链和一条异常肽链,B项正确;基因B对b为显性,基因型为Bb的红细胞中基因B和b均能表达,C项错误;基因B控制血红蛋白分子的肽链的合成,只能在红细胞中表达,在其他体细胞中不表达,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一对等位基因的相关知识。易错点是C、D选项,易误认为在杂合子细胞内隐性基因不表达,其实杂合子细胞内一对等位基因均能表达,只不过当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被掩盖,并不表现。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不同的体细胞内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例如基因B控制血红蛋白分子的肽链的合成,只能在红细胞中表达,在其他体细胞中不表达,据此答题。21. 图中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其中能表示转录和翻译的生理过程分别是A. 、 B. 、 C. 、 D. 、【答案】B【解析】图中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表示转录;过程是以RNA为模板,合成多肽链的过程,表示翻译,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形,确定图中的三个过程分别是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22. 巳知果蝇种群中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正常情况下,与眼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5种。有人发现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的F1中,出现了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白眼雌果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 用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杂交,F1的果蝇全部为红眼C. 形成XXY白眼雌果蝇的可能原因是母本的XX染色体没分离D. B和b这对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正常情况下,与果蝇眼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5种,说明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雌果蝇有3种基因型,雄果蝇有2种基因型,A正确;用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F1的果蝇全部为红眼,而用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F1的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全部为白眼,B错误;在白眼雌果蝇XbXb与红眼雄果蝇XBY杂交的F1中,出现了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白眼雌果蝇,则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Y,说明其母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XX没有分离,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XX没有分离,C正确;B和b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D正确。23. 下图表示利用农作物和培育出的过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在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 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 过程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可发生D. 的过程中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答案】A【解析】都是二倍体,不存在生殖隔离,如可以杂交产生,A错误;过程为杂交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正确;过程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C正确;的过程为单倍体育种,其中过程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D正确。24.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殖隔离既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又是生物进化的标志B. 生物群落是由生态系统中所有的动、植物种群构成的C. 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决定了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 地理隔离是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能阻碍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答案】C【解析】生殖隔离是产生新物种的标志,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A项错误;生物群落是由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种群构成,除了动、植物之外还包括微生物,B项错误;自然选择决定了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项正确;地理隔离不是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比如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D项错误。【点睛】与物种形成有关的2个“不一定”:(1)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2)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变化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25. 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B. 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C.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再进入D. 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答案】D【解析】分别表示淋巴、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内环境由淋巴、血浆、组织液组成,A错误,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B错误,抗体可与抗原特异性的结合,不进入组织细胞中,C项错误,血浆中的氧气先进入组织液,然后再进入组织细胞,D项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内环境。【名师点睛】内环境的化学成分辨析:1. 存在于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激素、神经递质、血浆蛋白、抗体、乳酸。2. 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血红蛋白、呼吸酶等。26. 图A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态,图B表示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将图A神经纤维置于低Na+环境中,静息电位将变大B. 甲区或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状态C. 丁区域的膜电位一定是K+外流形成的D. 若图A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乙处电位可能处于过程【答案】A【解析】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神经纤维膜对K+通透性增强,K+外流导致膜外为正,膜内为负,与膜外Na+浓度无关,A错误;如果图A中神经纤维上兴奋是从左到右传,由于乙区域是兴奋部位,所以甲和丙是刚刚兴奋后处于恢复后是静息部位,B正确;图A中丁区域处于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导致,C正确;若图A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乙处的电位为动作可能对应处于图B中过程,D正确。【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熟记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以及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27. 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代表相关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抑制下丘脑分泌B. 图中激素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C. 激素分泌增加,能促进激素和的分泌D. 寒冷环境下血液中激素的量均增加【答案】B【解析】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但促甲状腺激素不能抑制下丘脑的分泌,A错误;图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控属于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和下丘脑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B正确;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分泌增加,能促进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但不能刺激抗利尿激素的分泌,C错误;寒冷时血液中激素的量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D错误。【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28. 如图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上图所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属于效应器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可知:a、b、c、d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正确;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均能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使产热量增加,正确;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大脑皮层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错误;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所示的抗利尿激素,正确;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错误;上图所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属于效应器,正确。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29. 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C. 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周期变长D. 物质是免疫球蛋白,可特异性清除抗原【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细胞b产生了某种物质,并能将抗原呈递给细胞C,说明b是T细胞,c是B细胞,因此两种免疫依次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错误;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T细胞)、c(B细胞)、d(效应T细胞)、e(记忆T细胞)、g(记忆B细胞),a(吞噬细胞)和f(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B错误;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开始增殖分化,周期变短,C错误;表示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特异性清除抗原,D正确。30. 图甲是一盆栽植物,图乙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图甲植物处的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的B,则图甲植物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DB. 将图甲中植物置于右侧光照射下,侧生长素浓度用图乙中C表示,则侧生长素浓度小于CC. 若将图甲中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则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处,植物的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 经浓度大于10-6mol.L-1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的某植物器官,因受到抑制而不再生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甲植物处为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处为侧芽,生长素浓度高起抑制作用,生长素浓度大于D起抑制作用,A正确;甲中植物置于右侧光照射下,生长素从侧向侧横向运输,使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侧,且侧的生长速度大于侧,从而向右弯曲生长,B正确;甲中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向近地端运输,使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处,处由于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能体现生长素两重性,C正确;大于10-6mol.L-1的生长素对根和芽起抑制作用,并对茎可能是促进作用,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31. 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 图a中植物向光弯曲生长B. 图b中植物直立生长C. 图c中植物向光弯曲D. 图d中如果将植物固定不动,仅纸盒旋转,则植株向光弯曲生长【答案】D【解析】图a中生长素不能通过玻璃片而发生横向运输,因此单侧光照不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胚芽鞘不会向光弯曲生长,a直立生长,A项错误;图b中生长素可以穿过琼脂片,单侧光照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项错误;图c中的胚芽鞘无尖端,单侧光照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向光侧,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C项错误;图d中如果将植物固定不动,仅纸盒旋转,则每当纸盒上的开口转到光源处时植株就能接受单侧光照,因此植株向光弯曲生长,D项正确。【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植物弯曲生长的原因。对于植物弯曲生长的原因的理解和应用的解题的关键。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的简单方法:(1)判断“长不长”:看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分能否获得生长素。能获得生长素,则生长。不能获得生长素,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2)判断“弯不弯”:看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生长素的分布是否均匀。若生长素分布均匀,则直立生长。若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则弯曲生长。32. 观察下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种群呈现“J”形增长的前提条件是不存在天敌、食物充足、生存空间无限等B. 呈现“S”形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先增加后减少C. 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形曲线D. “J”形曲线代表的种群,种群数量不断增大且无K值【答案】B【解析】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无限增长,呈现J型曲线,A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不断加大,种群数量不能无限长大,呈现S型曲线,B错误;在自然界中,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的增长呈现S型曲线,C正确;J型曲线中种群能无限增长,没有K值,S型曲线存在环境容纳量,即K值,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J型曲线和S型曲线之间的区别,确定阴影部分表示的是环境阻力或者由于生存斗争而死亡的个体。33. 下列有关生态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四个部分组成B. 草食动物的同化量不包含其排出的粪便、尿液中含有的能量C. 弃耕农田所发生的演替与人工制作的生态缸中所发生的演替的演替方向往往相反D. 种群性别比例的改变会影响其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使种群密度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四个部分组成,A项错误;草食动物排出的粪便含有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但草食动物排出的尿液是由细胞代谢的终产物构成的,其中含有的能量属于草食动物的同化量,B项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弃耕农田所发生的演替,其物种丰富度通常会增多,而人工制作的生态缸中所发生的演替,其物种丰富度通常会减少甚至灭绝, C项正确;种群性别比例的改变会影响其出生率,从而使种群密度发生变化,D项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 不清楚自身粪便不属于自身所同化的能量,而应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而误选B。34. 下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关系(ad示能量数值),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A. 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B. 图中d包含第二营养级所排粪便中的能量C. 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D. 某有毒物质污染湖泊,次级消费者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往往比生产者多【答案】B【解析】流经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即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其数值为a,A 项正确;图中d表示第二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第二营养级所排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能量中的一部分,因此不在d所包含的范围内,B项错误;生产者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生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100%b/a100%,C项正确;导致湖泊污染的某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的各个营养级在生物体内富集,因此次级消费者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往往比生产者多,D项正确。【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将某一消费者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误认为是该消费者的同化量;正确的理解是:由于“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未被同化,所以仍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与上一营养级遗体残骸所含的能量性质相同,属于流向分解者的能量。35.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雾霾的形成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等碳的不良排放有关。下图为生态系统“碳”的循环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图中A、B1、B2、B3、C分别为一个种群,如果某种生物被过度捕杀,的数量就可以维持相对稳定B. 为了提高B3的产量,人们往往需要投入一些饲料,饲料中的能量不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C. 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为减少雾霾天气,应该提倡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改善化石燃料的品质D. 若B3中某生物能依据B2中某生物的气味、声音等进行捕猎,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D【解析】图中A、B1、B2、B3、C分别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可能包括多个种群,A错误;为了提高B3的产量,人们往往需要投入一些饲料,饲料中的能量也属于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B错误;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C错误;若B3中某生物能依据B2中某生物的气味、声音等进行捕猎,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36. 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在该河流的AB段上,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被大量消耗B. 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 相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D. BC段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答案】B【解析】在该河流的AB段,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污水中的大量有机物,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被大量消耗,A项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两方面的内容,B项错误;相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该河流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简单,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C项正确;BC段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大量繁殖,D项正确。二、非选题37. 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部分生理过程,该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基本处于关闭状态,晚上开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b表示的两个生理过程和C物质产生的场所分别是_。(2)在叶绿体中,ADP的转移途径是_。(3)植物夜晚能吸收C02,却不能合成(CH20),其原因是_。(4)图中H元素从C物质到产生的H20的转移途径是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5)与乳酸菌的发酵相比,图中植物呼吸过程中特有的步骤是_(填数字)(6)在一定浓度的COj和适当的温度(25)条件下,测定该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 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klx光饱和时光照强度/klx光饱和时CO2吸收量(mg/100cm2 叶.h)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 叶. h)小麦39328当光照强度为9 klx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_(mgCO2/100cm2 叶.h )。【答案】 (1). 叶绿体基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类囊体) (2). 从叶绿体基质中转移到叶绿体类囊体上 (3). 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H和能量ATP (4). CDEH2O (5). (6). 40【解析】分析图解:a是暗反应的二氧化碳的固定,b暗反应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是有氧呼吸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