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四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江西省赣州市四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江西省赣州市四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江西省赣州市四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江西省赣州市四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赣州市四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试卷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早期儒家思想中,诚、信确实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联系在于,作为伦理道德范畴,两者内容基本相同,可以通用;区别在于,诚是一个形而上的本体范畴,信仅仅是形而下的实践概念。自孟子始,把信与诚结合在一起,这对信概念的发展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诚是信的灵魂,信的行为因诚而立。诚与信,是天道与人性的关系。诚反映客观世界的本真状态,是自然法则;信反映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是做人的准则。信是平等主体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道德原则。尽管人伦之中不平等关系居多,但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无论是熟人社会还是陌生人社会,都是平等交往的关系居多数,因而信对于人生更重要,具有广泛而现实的意义。儒家之信所蕴含的平等价值,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仍然有着借鉴指导意义。现代社会是民主政治,强调权利平等;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强调交易平等;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怪乎,近代革命先驱谭嗣同虽然主张整体废除三纲五伦,却强调要保留朋友一伦。在他看来,“五伦中于人生最无弊而有益,无纤毫之苦,有淡水之乐,其为朋友乎!”保留朋友一伦的意义在于“一曰平等,二曰自由,三曰节宣惟意。总括其意,曰不失自主之权而已矣”。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常遇到如何立身处世的问题,信是人生立身处世之基,人而无信,则寸步难行,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儒家运用信的概念于政治领域,主要是为统治者获得民心提供警示。我国传统政治伦理一直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诚信是治国安邦的基本要求,诚信与礼义合治国家,不仅可以赢得本国百姓的民心,而且可以使其他国家的老百姓慕名而归。先秦诸子百家都关心和认同信的观念,儒家关切尤甚。信是儒家重要的思想范畴,构成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道德品质和人格塑造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传统社会能够基本做到和谐相处、交易有序、守望互助、团结友爱,都受赐于儒家之信的观照和浸润。信不仅是传统社会坚守的伦理准则,更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行为规范,是全世界都能够接受和必须遵守的最低限度的伦理道德原则。(摘编自夏海儒家之信所蕴含的现代意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诚是自然法则,信是做人的准则,所以诚与信,是天道与人性的关系。B儒家之信所蕴含的平等价值,实质上就是强调民主法治,权利人人平等。C儒家把信运用于政治领域,是为统治阶级的服务,并没有考虑百姓的利益。D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受到了普遍的认同,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篇把“诚”和“信“两个概念做了比较,阐明了两者辩证统一的关系。B文章用谭嗣同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五伦之中以不平等关系居多,但朋友一伦是平等的。C文章第三段分别从信是立身处世之基和信是治国安邦之道两个角度阐述了信的意义。D文章使用了比较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方法,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早期儒家思想中,“诚”和“信”是两个意义高度重叠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B信是任何一种社会都必需的道德原则,人如果没有信,则难以立足于世。C诚信治国,统治者首先要做到讲信用、守信诺,这样就可以赢得百姓的心。D儒家之信是传统社会基本能够和谐相处、交易有序、守望互助、团结友爱的前提。(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在一条消失的河流的源头阎豫昌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河流虽然消失了,源头仍有清泉从地心喷出。这不是一条无名小河的源头,而是古代著名的济渎。济渎东西两源汇合的清波曾经能够独流入海。尔雅释水记载:“江淮河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如今,济渎源头的泉水,仍似珠玉般从地心涌出。今人不见古人面,但古人留下的笔迹和行踪,却是可以寻觅的。一串泉水如一串闪光的故事,诉说着古老的史实和神话。这儿曾使司马迁留连忘返,他在史记封禅书写道:“四渎者,江淮河济也。”我站在司马迁曾漫游过的济渎源头。这源头在至今犹存的豫北济源县的济渎庙里。庙里有几棵古老的汉柏,枝头的新叶仍然青翠芬芳,在它们两千多岁的年轮里,也许还收藏着司马迁的足音。“四渎”和“五岳”一样,受到古代帝王隆重的封禅。济渎庙现存庞大的古建筑群,仍占地一百多亩,保留着清源洞府门、济渎神寝宫等七十多间宋元明清建筑。人们由此可以遥想它自隋代开皇二年兴建庙宇以来的繁荣。醉心于畅游名山大川的唐代文人,曾于月夜泛舟济渎。如今,唐时的河道消失了,那歌吟却依然在全唐诗中回响: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濮泉数眼沸,平地清流通。这是诗人李颀的歌吟。如今,诗人赞叹的那可通舟船的清流,只有那几棵两千多岁的“将军柏”在朦胧的月夜中、在如梦的忆旧中才能闪现吧?“将军柏”当然也记得,那位名叫白居易的大诗人,倚在它的树干下,深情地注视着济渎的泉水向东涌流,放声长吟:朝宗未到海,千里不能休。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这位大诗人从济水东流不到大海决不停留的奔腾向前之势,悟到了人生哲理。济水哺育了两岸的百姓,也哺有了诗人文豪,给他们以哲理和诗情。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这里,曾诞生过许多绚丽的神话。济水源头,汇出的一潭清水曾被称为“小北海”,也是济渎神的“河宫”。皇帝和大臣们,曾毫不吝啬地向河宫抛下长长的金银项链,名曰“抛长生”,祈祷长生不老。他们没想到,不但皇帝王公大臣要老,要死,连济水也老了,死了,消失了只有几座古碑,记载着海市蜃楼般的“济渎朝霞”的美景,叙述了一个从洞庭湖来的旅人向济渎中击石投书、传达玉帝命其行雨的神话。令人叹息的是,如今济源县的年轻人,也许不明白他们的故乡竟是以济水之源命名的。济源县的地图上,也没有济水,甚至连济渎庙的标志也没有。济渎的集水流进蟒河,蟒河又流进黄河。古代济水独流入海的河道,早被黄河吞没了。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我的脚下,是济渎水汇成的小潭。潭上有石桥,桥畔可供凭栏观鱼的“灵渊阁”是古代帝王大臣们“抛长生”时投掷下金链的地方。如今,这“灵渊阁”下的小北海,只有几个洗衣妇将肥皂泡涮进潭水,枯枝败叶和碎纸屑在潭中漂移。何处去寻“苍螭送飞雨,赤鲤喷回风”的济渎胜境?谁能相信这儿竟是沉过金链、诞生过许多美丽神话、激发过古代第一流大诗人激情的济水之神的“河宫”?由济渎庙西行里许,便是济水西源延庆寺舍利塔西墙外著名的“龙潭”。这是出自王屋山的流水,出山后潜流地下,至此又从地心涌出,汇成济水西源。此处被誉为“龙潭夜月”济源八大景之一。那景色是:“潭水莹澈,夜间潭光塔影,相映如画。”我来到这景色如画的西源一看,大吃一惊:“龙潭”周围的草坡上,支着一个个大铁锅,锅里煮着黑黄色的碱水,碱水里放着黑的白的羊皮。羊皮又拖到“龙潭”里漂洗,刚涌出地面的清泉,立刻被污染成一潭黑黄恶臭的污水。看来,人们的生计和致富,比保护自然环境更胜一筹。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济水消失了,黄河吞没了它下游的河道。但是,黄河并没有吞没济水之源!济渎依然存在,泉水依旧涌出,为什么河南省分县地图册上都不再标示济渎了呢?为什么济渎清源刚涌出地心,就变成一潭恶臭的污水呢?这哭泣般依然涌着泪珠儿的济水之源呵,你也要消失吗?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它们两千多岁的年轮里,也许还收藏着司马迁的足音”中,“收藏”把抽象的足音化为可收藏的物品,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异曲同工。B如今济源县的年轻人不知道故乡的命名缘由,济源县的地图上没有标识济水和济渎庙,作者抚今追昔,指出了这就是济水今不如昔的深层原因。C文章中,古老的汉柏、“龙潭”等自然景观和济渎庙、古建筑群等人文景观以及神话传说、人文掌故等文献资料相映成趣,增添了文章的厚度。D曾经独流入海、繁华一时的济河如今已经消失,曾经清澈的济源如今已被严重污染,触目惊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人们的批判、对现实的忧思。5文章引用唐代诗人李颀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6“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请从文章结构和思想感情的表达两个方面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情况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摘编自李韵颁布五年落实情况喜忧参半,2017年2月15日光明日报)材料二:“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摘编自李媛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2017年2月15日大众日报)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摘编自殷建光落实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南方网)7.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B. 材料二认为,从非遗传承人收入不高的情况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接受度还有待提高。C. 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可借助现代传播手段,打造成现代时尚,这样也能够很好地“圈粉”。D. 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A. 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B. 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一致,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C.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D. 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E. 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9. 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何胤,字子季。年八岁,居忧哀毁若成人。既长好学。师事沛国刘献,受易及礼记毛诗,又入钟山定林寺听内典,其业皆通。而纵情诞节,时人未之知也,唯献与汝南周颙深器异之。起家齐秘书郎,迁太子舍人。出为建安太守,为政有恩信,民不忍欺。每伏腊放囚还家,依期而返。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迁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转为国子祭酒。郁林嗣位,胤为后族,甚见亲待。累迁左民尚书。胤虽贵显,常怀止足。建武初,已筑室郊外,号曰小山,恒与学徒游处其内。至是,遂卖园宅,欲入东山,未及发,闻谢朏罢吴兴郡不还,胤恐后之,乃拜表辞职,不待报辄去。明帝大怒,使御史中丞袁昂奏收胤,寻有诏许之。胤以会稽山多灵异,往游焉,居若邪山云门寺。永元中,征太常、太子詹事,并不就。高祖霸府建,引胤为军谋祭酒,胤不至。高祖践阼,诏为特进、右光禄大夫,亦不就。有敕给白衣尚书禄,胤固辞。有敕山阴库钱月给五万,胤又不受。于是遣何子朗、孔寿等六人于东山受学。太守衡阳王元简深加礼敬,月中常命驾式闾,谈论终日。胤以若邪处势迫隘,不容生徒,乃迁秦望山。胤家世年皆不永,唯祖尚之至七十二。胤年登祖寿,乃移还吴,作别山诗一首,言甚凄怆。至吴,居虎丘西寺讲经论,学徒复随之,东境守宰经途者,莫不毕至。中大通三年,卒,年八十六。(节选自梁书何胤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迁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B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迁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C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迁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D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迁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毛诗,指毛亨和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即现流行于世的诗经。B伏腊,指伏祭和腊祭之日,伏祭在夏季伏日举行,腊祭在农历十月举行。C霸府,是指晋、南北朝和五代时势力强大,终成王业的藩王或藩臣的府署。D践阼,意为走上阼阶主位,常表示即位、登基之意,文中就是指高祖登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何胤谨守孝道,而且好学不倦。年少时为父母守丧,极为悲伤;他曾拜刘献为师,学习易经礼记及毛诗,又到钟山定林寺听讲佛经。B何胤治政仁德,对民恩义有加。他担任建安太守时,每年让囚犯短期回家两次与亲属相聚,到了规定期限,囚犯们都没有私自逃跑而准时回到牢房。C何胤淡泊名利,常怀归隐之心。他卖掉了自己的宅院,只在郊外建造的房子和朋友游玩;他担心谢朏先他步隐居东山,未等朝廷同意就离京归隐。D何胤才德兼备,受到时人敬重。萧元简对他以礼相待,经常到他家中与他整天谈论;他在虎丘西寺讲论经学,东部地方长官路过时都要到寺中听讲。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而纵情诞节,时人未之知也,唯献与汝南周颙深器异之。(2)有敕给白衣尚书禄,胤固辞。有敕山阴库钱月给五万,胤又不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暮步至江上吕本中客事久输鹦鹉杯,春愁如接凤凰台。树阴不碍帆影过,雨气却随潮信来。山似故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雪篱风榭年年事,辜负风光取次回。【注】本诗是诗人早年的作品。北宋“崇宁党争”兴起,诗人在弱冠之年受累于党争。凤凰台:源自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诗的首联“客事”与“春愁“点出人生经历坎坷、前途暗淡无光的悲情。B第二句“凤凰台”化用李白诗句,抒发繁华依然、人事已非的强烈感慨。C第三句,“树阴”是静景,“帆影过”是动态,动静结合使江景圆活流动。D第四句写潮湿的水气随江面潮水而来,作者寓乐情于哀景之中,含蓄蕴藉。E全诗包含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愁绪,诗人只能在无可奈何中“辜负风光”。15本诗颈联“山似故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非常精妙,请作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来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心情的诗句是: _,_。(2)屈原离骚中“ , ”两句,借助比喻,抒写了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深沉苦闷。(3)荀子劝学中与当代人终身学习的理念相似的一句是:“ ”。第卷 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讨论会上,作家们围绕“网络文学的深耕与广拓”的主题,畅谈新时代的网络文学如何为文艺繁荣添砖加瓦。群山逶迤,竹海莽莽,茶树连片、油菜花开走进这座古村落,各种美丽的景观摩肩接踵,让你目不暇接。柴米油盐酱醋茶,就业求学购房医疗,这些群众魂牵梦绕的问题,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在那烽火连天、动荡不安的岁月里,人们流离失所,骨内分离,亲人们动如参商,一辈子也可能再难得一见。为逃过检查,一名毒贩子竟殚精竭虑地把毒品藏入香烟盒内,但最终还是未能逃过高度警惕的列车乘警的火眼金睛。张辽属于并州集团高级军事统帅,有着并州军兵善战的特点,但又与并州军官有所区别,这是曹操对张辽刮目相看的原因之一。A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应充分发挥“美丽乡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B近年来,音量大、宇体大、使用方便的老人手机大受人们欢迎,但质监部门抽查表明,老人手机合格率低,其质量让人堪忧。C目前,我国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和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稳定、趋势向好”的基本现状并不相符,这是多种原因导致的。D他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发掘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等作家的文学史地位,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19下面这则邀请函中加横线词语的使用,表达全都得体的一项是( )(3分)邀请函尊敬的家长:您好!学校定于2018年4月30日举办第17届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特诚挚邀请您来贵校观赏。点赞精彩、分享快乐!希望您能拨冗参加,我们恭候您的惠顾!感谢您在我们成长、发展历程中的真诚陪伴、鼎力支持!让我们携手同行,惠赠精彩!中学2018年1月10日A B C D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传统的道德教育以知识灌输的方式进行,这种教育方式没有将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回归现实生活才是道德教育的理想路径。 ,人们才能感受到道德教育的丰富多彩。当然,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并不是一味地服从于现实生活, ,这种引导是积极向上的引导,是对幸福生活的追寻。21阅读下面这幅漫画,然后说明画面内容并概括其寓意。(5分)(1)画面内容: (不超过80字,3分) (2)寓意: (不超过20字,2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近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落下帷幕。在高学历高智商云集的选手当中,最不起眼的外卖小哥雷海为脱颖而出,最终夺冠。外卖小哥的胜出,有人认为是传统文化的普及初见成效,有人认为是对当今中国教育的极大讽刺,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1D(A强加因果,诚与信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原文“诚反映客观世界的本真状态,是自然法则;信反映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是做人的准则”是对“诚与信,是天道与人性的关系”的诠释。B“民主法治,权利人人平等”是现代社会强调的,并非“儒家之信所蕴含的平等价值的实质”。C“并没有考虑百姓的利益”说法绝对,原文“主要是为统治者获得民心提供警示”“可以赢得本国百姓的民心”)2B(用谭嗣同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儒家之信所蕴含的平等价值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借鉴指导意义)3C(说法绝对。原文“诚信是治国安邦的基本要求”,把“诚信与礼义合治国家”,才“可以赢得本国百姓的民心,可以使其他国家的老百姓慕名而归”)4B(“这就是济水今不如昔的深层原因”错,今不如昔的深层原因不在于年轻人,不在于地图上没有标识济水和济渎庙,而在于人们为了发展经济对环境的掠夺性开发)5引用古诗,增添了文章的文化色彩。(1分)佐证了济渎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再现了济渎泉眼水沸、清流贯通的事实,增强了历史真实感。(2分)和下文所描写的济水已经消失的现实构成对比,强化作者对当今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忧虑。(2分)(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来源于文本且合理的答案也可给分)6文章结构:呼应文章题目;(1分)用这句话把文章划分为四部分,层次清晰,条理清楚。(2分)(写到“作为文章的线索”也可给分)思想感情的表达:反复咏叹,强化思想感情的表达;(1分)是作者思想感情逐层推进的标志:从淡淡的哀愁到愤怒的呼吁。(2分)(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来源于文本且合理的答案也可给分。)7. D 8. BD 9. 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非遗传承人也要坚守传统文化,并创新传统手艺及经营方式;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引大众关注;需要有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非遗保护中。【解析】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D项“三则材料表明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说法错误,从材料二可见非遗传承人也需要增加收入,且三则材料都没有“要非遗传承人不计报酬”之意。故选D。8.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分析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要求选出“正确”“两项”,A项,说法不正确。材料一提出的问题较多,材料二、三只是从一个角度探寻出路,没有给出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C项,“三则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说法错误,材料三用了一些网络语言,如“网红”“圈粉”等,不能说其语言风格与其他两则材料一致;E项,“材料二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说法错误,材料二没有批评大众的意思。故选BD。9. 试题分析:题干是“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是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谈看法,应依托于文本,筛选语意要点,分条陈述。根据材料一第3、4段“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立法工作亟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等信息,可从立法与财政收入的角度来谈看法。材料一第5段指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材料二指出“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据此可从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创新传统手艺及经营方式的角度来谈看法。材料二还明确提出“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材料三则提出让传统文化借鉴现代模式,吸引大众关注。点睛: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探索追寻。既然是探究题目,探究结论就应该是富有个性色彩的。学生在答题时,只要不脱离文本,只要不是消极的,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视为正确答案。所以,做题时,一定多角度考虑问题,要敢于陈述自己的见解,且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10B(据句意即可)11B(腊祭在农历十二月举行)12C (在郊外建房时间在前,卖掉宅院在后;“只在”说法有误,原文“恒与学徒游处其内”中的“恒”是“经常”的意思)13(1)但是他随任情性,不拘小节,当时没有人了解他,只有刘献和汝南周颙深深器重他,认为他是奇才。(“诞节”“未之知”“异之”各1分,大意2分)(2)高祖又下命令赐给何胤白衣尚书的封号,领取尚书俸禄,何胤坚决拒绝。高祖又命令从山阴库中每月供给何胤五万钱,何胤又不肯接受。(“有”“敕”“固辞”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何胤,字子季。八岁的时候,他为父母亲守丧,像成人一样因哀痛而毁伤了身体。长大成人之后,他爱好学习。拜沛国刘献为师,学习易及礼记毛诗;又进钟山定林寺学习佛经。这些东西他都学得精通。但是他随任情性,不拘小节,当时没有人了解他,只有刘献和汝南周颙深深器重他,认为他是奇才。何胤初仕任齐秘书郎,迁任太子舍人。出京任建安太守,他施政讲究恩德信义,百姓不忍心欺骗他。每逢伏日腊日,何胤都把关押的囚犯放回家,这些囚犯也都如期返回,没有一个乘机逃跑。何胤入京任尚书三公郎,还未受任,又迁任司徒主簿。何胤注解易,又解说礼记,解说的文句就写在原书书卷的背面,因此称为礼记隐义。永明十年,何胤迁任侍中,领步兵校尉,转为国子祭酒。郁林王继位为帝,何胤因为是皇后的亲族,所以很受亲宠优待。又积功迁任左民尚书。何胤虽然富贵显赫,但他却常有辞官退隐之心。建武初年,他已在郊外建了座房子,称之为小山,他常常和士林友人在建造的房子里栖游。到这时,何胤就卖掉了自己的宅院,想归隐东山。还没开始筹办,何胤就听说谢朏被免去吴兴郡太守之职后并不回京,他担心谢朏抢先隐居东山,于是就上表辞职,不等朝廷回复就擅自离京。明帝十分生气,命御史中丞袁昂上表启奏收捕何胤,不久,又下诏准许辞职。何胤认为会稽的山灵妙神奇,就去那儿游览,住在若邪山云门寺。永元年间,朝廷征召他为太常、太子詹事,都不赴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