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2 鄂教版.ppt_第1页
2019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2 鄂教版.ppt_第2页
2019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2 鄂教版.ppt_第3页
2019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2 鄂教版.ppt_第4页
2019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件2 鄂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草堂,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朱德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1、熟读诗歌,了解歌行体特点。2、品味语言,理解诗歌深刻的思想感情。,学习目标,二、草堂听风雨(朗读),读准字音。俄顷布衾丧乱见此屋,歌行体,歌,是歌行体古诗,其特点是自由灵活,以五言或七言为主,韵脚可以连续变换,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错落搭配,流畅婉转,回环曲折。,读出停顿、节奏。注意重读音、语气、语调。,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归来倚仗自叹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三、与诗圣同游,1、你能想象出“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情景吗,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2、小组合作探究:诗歌中提到了哪些意象,都给人怎样的感觉?要求:从_句,特别是_字/词中,我读出了_。示例:从“八月秋高风怒号”这句,特别是“怒号”一词中,我读出了秋风的来势猛、声音大、速度快、力量强。,背景介绍这是杜甫自伤贫困的“歌”作于上元二年八月,安史之乱中。杜甫经历坎坷,为官又弃官,“三年饥走荒山道”他几经辗转来到成都。上元二年春,知命之年的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旁建起一座草堂。不料到了八月,怒号的秋风卷走茅草,晚上又下起大雨面对现实,他忧思重重。,唐宋诗醇“极无聊事,以直写见笔力,入后大波轩然而起,叠笔作收,如龙掉尾,非仅见此老胸怀,若无此意,诗亦不可作。”,四、与诗圣对话,杜甫,我崇敬您,因为从_句中,我看到您_精神。,新制布裘,白居易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温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写一句话简评杜甫及本诗:,身居茅屋,风雨飘摇却兼怀天下;_。,课堂小结,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官僚地主家庭,受到儒家仁爱思想的熏陶,从小树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他仕途不顺,生计窘迫,这也使他能够接近下层,关心民生疾苦。发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愤之语。在兵荒马乱之中,他写出兵车行“三吏”“三别”这些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他晚年客居成都,靠朋友接济为生,但忧国忧民之心不减。他因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发出的不止是身世之慨,更有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感情真挚,不容置疑。,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5、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卒章显其志,卒章显其志是立意手法之一。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在文章结束时,作者将要表露的胸怀、志向很自然地说出来,给人一种鼓舞和向上的力量。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