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台建筑的文化寓意-杨佳音.doc_第1页
古代高台建筑的文化寓意-杨佳音.doc_第2页
古代高台建筑的文化寓意-杨佳音.doc_第3页
古代高台建筑的文化寓意-杨佳音.doc_第4页
古代高台建筑的文化寓意-杨佳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工业大学 中国建筑文化概论结课论文中国古代高台建筑的文化的寓意姓名:杨佳音 专业:建筑技术科学 班级:SJ1035 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摘要:每一类建筑的出现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也有它出现的意义。高台建筑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素来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片面的认识,其思想内涵对今天的建筑设计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一直以来,对于高台建筑多是进行考古、历史方面的研究,在建筑学领域研究较少。作为中国建筑曾经着力向高空发展的明证,对高台建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确定高台建筑这一建筑类型的定义、特征、文化背景,找出其产生、衰落、演变的趋势,可以尽可能厘清高台建筑的发展史,补充该类型建筑学术研究领域的空白。关键词:古代建筑 高台建筑 文化 演变 发展一.高台建筑的起源文化的演变与发展都离不开地理环境的作用。不管是社会的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都对其产生深刻的作用。所以高台建筑起源也与地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考古发现提供的一些信息,比如说对原始村落遗址的发掘,使我们对台的起源有了一个合乎科学的推断。原始先民大多逐水而居。起初,他们住在靠近水的岩洞里;后来,他们走出岩洞,在水边的土地上建造原始房屋。如墨子所说“下润湿伤民”,另黄河流域水灾颇多,解决的办法是迁到地面,筑台以防涝,所以屋基便是台的胚胎。为了避免水患,他们往往选择具有陡坡的高地,即今天所称的台地,或累土而成较高的屋基,即今天所称的台基。应当说,台的直接源头就是原始房屋的这些台地和台基。前者是自然形态,而后者已是人文形态。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两者之间的转化,这正是文化的演进。二.中国古代高台建筑的发展有的研究者认为,我国古代高台建筑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由土累筑,土上架木;在土石基上,纯然用木构架;以砖石砌筑(部分为砖木混合,但以砖石为结构主体)”。现在我们以中国古代“台”的样式以及台是怎样发展的为主要探讨方向。1.高台建筑的分类:从建筑学的角度,“台”按其功能与建筑造型特征分类,高台建筑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按功能分类:黑格尔说“建筑首先要适应一种需要,而且是一种与艺术无关的需要。所以单为满足这种需要,还不必产生艺术作品。” 所以,对于高台建筑首先要分清其功能。当然高台建筑是人的某种观念的反映,在它物质外壳的内部蕴藏着某种特定的精神。(1)军政礼仪场所即封建国家(包括诸侯国)的重大政治、军事活动,选择在高台上举行隆重而盛大的仪式,如即位、立国、拜将、阅兵、会盟、凯旋等等。例如,燕之黄金台是燕王拜师招贤的以及秦末项羽为了操练兵马而建的戏马台等等。在台上举行仪式,不但能显示庄严、隆重的气氛,还能给人以崇高、伟大、让人敬仰的感觉。因此选择高台作为军政重大礼仪的场所,很好的体现了人类对崇高境界的追求,是人们借助客观实体以满足自尊心的要求。(2) 宗教祭祀场所即由对天的迷信和崇拜而产生的祭祀活动和通天仪式,选择在台上举行。这类台通常很高,并有举行仙事活动的设施。它是为了给人造成高入云天,飘飘欲仙的心理感觉。(3) 物事纪念场所即高台成为纪念性的建筑物。中国古代的许多名人都有读书台,陈子昂读书台。凡古代文化盛事,圣贤遗风,似乎均可立台纪念。还有今湖北武汉市有古琴台,传为俞伯牙鼓琴遇知音处。(4) 思亲望归场所即筑高台以登望,借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水经注洧水载郑庄公“成台以望母,用伸在心之思”。(5)登高揽胜场所即将高台作为游赏之地。自商周以来,台的这种功用一直相沿不衰,秦汉犹多。它的作用是要扩大视野,开阔胸襟,获得最充分的美感享受。(6) 观氛场所 “观”就是观望的意思,“氛”就是古代人对于云气现象的判断,他们把吉祥或妖孽之气叫做“氛”,即于台上观测天象,占验吉凶,为实用功能。例如河南登封观星台和北京观象台。(7) 贮藏场所藏书或是储存钱财,据汉书高祖纪载,汉初定“金匮石室”藏书之制,并先后建兰台(又称芸台)、天禄阁、石渠阁为藏书之所。”(8) 囚禁场所由于高台建筑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建筑单元,因此还常常用来作为监狱。按建筑形式分类:高台与屋宇的结合形成各种建筑类型、建筑群体。总的趋势是向单一型与复合型发展。(1) 单一型天子专用的灵台、时台、圃台,一般用于祭祀、观氛等仪典,这些都属于单一型的高台建筑。(2) 组合型组合型高台建筑,台上下有屋宇组合,形成各种类型的建筑。包括:供眺望、行射、饮宴等用的台榭;用于军事中用于瞭望的台观;在高台建筑的台楼;台宫室(即房屋的意思);台城(筑放高台上的城或宫城)。按平面形式分类:高台建筑用途广,形制多,但其下部台体的建造形式因受技术、艺术条件的限制,一般只有方形、圆形两种。(1)方形这种类型的建筑占据了高台建筑的绝大部分,从对台的定义“四方而高曰台”就可以看出方形高台建筑占的绝对优势。文中所述的高台建筑,几乎都为此种形式。(2)圆形这种高台建筑较为少见。艺文类聚中记载:“圆基千步,直峭百光,螺道登进,顶上三庙,朔望升拜,号为朝台。”因为不便与矩形宫殿结合,用于宫城等正式之处较少,多用于郊外饮乐、射猎、观瞻之处。(3)其他还有一部分是基于方、圆二者结合的,因地制宜,结合自然地形而建,例如与山体、台地结合,或者如丛台因为某种需要,在某一边呈不规则形。2. 中国古代高台建筑下部台体特点就外形而言,高台建筑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他那撼人心魄的、下部高高的台体。中国古代的高台建筑的建筑规模、内部空间、建造技术都历了经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粗到精的过程。(1)规模特点:从高度:尸子曰:“瑶台九累,此台之大者也。”三辅黄图载“周灵台,高二丈,周回百二十步。”水经注载:“章华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汉宫阙疏云:“神明台高五十丈,上有九室,恒置九天道士百人。”上述文献选取较有代表性的高台建筑按神话时代、夏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的顺序排列,不难看出高台建筑下部台体高度的迅速增长。从复杂程度:“连聚非一,故名丛台,本六国时赵王故台也,在邯郸城中。”“施,则三台相通,废,则中央悬绝”可见,高台建筑下部高高的台座也连同上部的木构一起,从单一的高台,逐渐向高台建筑群演变,越来越复杂、富于变化。(2)内部空间特点:中国古代的高台建筑抛开上部灵巧的木构,也可单独成为空间丰富、功能多样的建筑。用土坯砌筑成实心的高台座,人登其上在上部木构中完成饮宴、朝拜、观望等诸多功能。这种台体只是提供了一个高于地面的台面,并没有丰富的内部空间。随着时间推移,建造技术也越来越发达,高台建筑的功能也开始日益多元化。位于下部的台体也逐渐发展出了丰富的空间,出现了内部空心。其下部空间可以储藏,也可以关押犯人,如下图。在数十年发掘战国至汉代的建筑遗址中,其中一些建筑的室内在夯土台基中向下挖出矩形坑,坑内立石础木柱,上架地面枋,铺木板或土坯,构成室内架空的地面层。这种高台建筑下部方形直壁的墩台侧壁上开一个门洞,门洞之内在夯土台身挖出一条登台的踏步,穿过地面上的洞口登上台顶,如下图。3. 中国古代高台建筑上部木构特点因上部木构与下部台体是高台建筑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在发展上它们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规模上由小到大,空间上由单一到复杂,装饰上由朴素到奢华,技术上木构建筑体系越来越成熟。(1)规模特点:不同时期的木质建筑,后期比前期的要庞大、豪华许多。同一时期的,其规模也大不相同。例如同为战国时期,单一型的高台建筑上部木构通常是一层,似亭状,四周开敞,人可在其内休闲涉猎。而此时组合型的台榭高台建筑,通常是二层或三层楼,带围廊,内部形成不同的空间;外部四周倚台而建,层层叠叠,形成房屋众多的感觉。(2)装饰特点:如果说高台建筑下部台体的主要特征是“高”的话,那么上部木构的显著特点就是“美”了,有句话说“高台榭,美宫室”。尸子说:“人君之有天下,瑶台九累,而尧白屋。” 可见当时的房屋建筑水平也不外如是,简单的不能在简单了。著名小说封神演义中这样描写纣王鹿台:“楼飞霄汉,亭台叠叠,殿宇巍峨,雕栏玉饰,梁栋金装;又只见明珠异宝,珊瑚玉树,厢嵌成琼宫瑶室,堆砌就绣阁兰房,不时起万道霞光,顷刻有千条瑞彩,真所谓目眩心摇,神飞魄乱。” 可见,当时的人们既重视建筑自身的装饰豪华,也开始注重与木构相配套的装饰品的选择。(3) 造型特点:因为高台建筑种类繁多,上部木构也因不同功能、不同时期而形制各异,造型不同。屋顶:战国时期的高台建筑各梁下面有施栌斗的柱子支撑,上承一段有瓦的屋顶,中间似有一根正脊,如下图。屋身和楼层:看上图,必定是有意减少柱数,以便留出表现人物的空间。从现在看到的建筑遗址推测,画四柱的,一般二内柱承平顶,二檐柱承斜坡挑檐,外圈有小柱承檐头,即后世承檐柱之雏形,如下图。在当时已经屡屡出现二层楼建筑。前文中也提到过高台座上建楼。当时,三层楼也少数出现。这种建筑从构造、体量、形式上看,都比前两者要大而复杂。三中国古代高台建筑的演变高台建筑的发展也不例外,就像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一个客观真理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万古不衰的事物,每种事物的消亡不是绝对的灭绝,而总是以这样或那样更高级、更适应生产力的形式出现的。春秋战国至秦汉魏晋,这个时侯的高台建筑数量规模都比较小,现在也多无实物可考证。自夏朝开始到春秋、战国时代,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都出现了大量描绘高台建筑的文字。数量不仅多,而且描写细致,美仑美奂,栩栩如生,建筑遗迹也残留较多。比如章华台“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到秦汉,经济逐渐富强,国家统一,建造技术也随之进步,高台建筑更是锦上添花,无论从高度还是规模都更上了一个台阶。汉武帝神明台以及秦始皇阿房宫都是很好的例子。魏晋时期,高台建筑虽然是如日中天之时,但在局部仍旧辉煌灿烂,甚至更上一层楼。如曹魏铜雀三台“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铜雀台可以说是高台建筑史上的代表建筑。自魏晋以后,史书上便不曾再有新的高台建筑的记载,过去的那种“高台建筑热”已经逐渐失去了。四结束语中国古代的高台建筑完美的体现了中国人向高空发展的建筑理念,并驳斥了那些认为中国建筑只能平趴在地上的言论,高台建筑自身,是古代人们在特定时期所能寻找到的最佳建筑形式,它担负了中国建筑承上启下的重任,为日后发扬广大的以斗栱为代表的木构架建筑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经验去进步。中国古代高台建筑也为文明古国的文明起源提供了新的思索方向,从它的现实意义看,它也为今天的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五参考文献1乐嘉藻.中国建筑史.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112梁思成.中国建筑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23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34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5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66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4工业出版社,2003.77罗哲文,杨永生.失去的建筑(增订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78杨永生.中国古建筑之旅.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89刘叙杰.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一卷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北京:中国建筑10屈浩然.中国古代高建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711韦明铧.说台.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412李国豪等.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513李允鉌.华夏意匠.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84.814陈鹤岁.汉字中的古代建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1115王延林.常用古文字字典.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7.416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十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517罗宗真.魏晋南北朝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618张卫.外国建筑图典.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919梁思成主编,刘致平编纂.中国建筑艺术图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820赵广超.不只中国木建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421李平.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