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路、街”三字的历时演变探析 陈照蓉 摘要:本文探析“道”“路”“街”这三个字(亦即三个单音词)的历时演变。先从字的结构、本义出发进行分析,进而列举这几个词在古代典籍中的用例,通过语言事实展现其词义的发展演变脉络,揭示同义单音词形成联合复音词的机制。 关键词:道路街词义历时 “道”“路”“街”都是表达“道路”义的词,这三个字的字形结构和表义方式不同,发展脉络以及构成复音词的机制也有着各自的特点。本文将从字形、本义、文献用例及用法等方面阐释“道”“路”“街”的古今演变脉络。 一、“道、路、街”之本义 由于我国最早的古文字资料甲骨文中尚无“道”“路”“街”三字,所以本文在列举古字形时主要依据金文、篆文,如果构成这些字的部件有甲骨文,本文则列举甲骨文字形。 1.道 在古代文献中“道”使用本义的用例很多。如: (1)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诗小雅大东 (2)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3)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战国策齐策四 (4)从此道至吴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5)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成语“道听途说”中“道”的意义为“路”。这一成语出自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汉书艺文志中有“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的描述,其“道”皆表示“道路”的意义。 从以上例句可知,从古至今,“道”的本义一直没有变。 2.路 在古代文献中,“路”作“道路”义用例很多。如: (6)厥声载路。诗大雅 (7)路,旅途也。尔雅释宫 (8)考百事于朝,问诽谤于路,有邪而正之,尽戒之术也。先王疾是骄也。国语晋语 (9)遂迷,不复得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1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路”的本义为“供人行走的道路”,“路”是从古至今表达“道路”义最普遍使用的词,可引申为抽象的“人生之路”“生命之路”等。 3.街 “街”的古文字尚无金文字形可查考,“街”的篆文作,字形是由和这两个部件构成,像纵横相交的十字路。,即“行”,十字路口之形,在说文中“街”隶属于行部,诗经“置彼周行”“遵彼微行”中所表达的“行”即“道路、小路”;,即“圭”,在此,“圭”只作声符。“街”是在“行”字形的基础上加了声符“圭”,意义从“行”。说文:“街,四通道也。从行圭声。”由此,“街”的本义为“四路相通的大道”。 据传,战国时期的墨子号令“置署术街,衢街若门”中最早出现“街”字,并从汉代开始盛行此字。以下所引的典籍资料,“街”都表示“道路”之义。 (11)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韩非子内储说上 (12)百里奚归,辞公孙枝。公孙枝徙,自敷于街。吕氏春秋不苟论 (13)街,交道也。(苍颉篇) (14)街衢相径。(张衡西京赋) (15)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范晔后汉书桓荣传) 由上看来,“道”“路”“街”三字字形虽相差甚远,但其本义都是“道路”义,各自承担着表示“道路”义的作用。 二、“道、路、街”词义发展演变 古往今来,“道、路、街”三字一直保持本义。同时,这几个单音词又构成了一些复音词。古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复音词的大量产生并逐渐占有优势。“道”和“路”构词能力相对比较强,“街”构词能力比较弱。汉语大词典中,以“道”为前缀的复音词有396个,以“路”为前缀的复音词有132个,以“街”为前缀的复音词有71个。因此,“道”“路”“街”三词各自组合的复音词就大量产生了。 在发展过程中,“道”“路”“街”三个词逐渐演变,三者之间组合成联合式复音词,即“道路”“路道”“街道”“街路”。 “道路”这一复音词在先秦已经出现,原义指“供人马车辆通行的路,两地之间的通道”。如: (16)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 (1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18)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周礼夏官司险 (19)卒有惊事,中军疾击鼓者三,城上道路,里中巷街,皆无得行。墨子号令 (20)自张材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资治通鉴唐纪 “街道”一词出现得较早的例子,是在宋代。原义指“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相对供人马通行的“道路”来说,“街道”有限制性的条件,即路两旁必须建有建筑物,比较具体化。如: (21)击鼓填街道,传声过水滨。(张舜民闻赦有作) (22)无涯逸兴不可收,马蹄慢踏天街道。(邵雍秋日饮后晚归) (23)金陵街道极宽广,虽九轨可容。(谢肇制五杂俎地部一) (24)角声呜呜满街道,县官张灯征马草。(朱彝尊马草行) 相对“道路”“街道”来说,“路道”和“街路”这两个词的使用频率较少。“路道”原义指“道路”,古代文献中曾有用例。如: (25)李俊道:“只是无人,不识地境,得一引领路道最好。”水浒传第五九回 (26)又见路道难行,大有退志。冷眼观第七回 “街路”原义指“道路、街道”。如: (27)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28)晚从履道来归府,街路虽长尹不嫌。(白居易晚归府) 由“道”“路”“街”这三个单音词形成复音词的特点,也反映出由单音词结合为复音词的一些规律。即单音词与单音词之间需存在某种语义或事理上的关系,其中一个表现为两个单音词意义相同或相近。“道路”“街道”“路道”“街路”四个复音词就是由其单音词具有同义词、近义词的关系而形成的。这和“朋友”是由“朋”和“友”两个单音词组合成的情况是同样的。段玉裁注:“周礼注曰:同师曰朋,同志曰友。”“朋”和“友”的意义相近,都表示人与人之间有交情的关系,因此组合成一个复音词“朋友”。 三、“道、路、街”三词之现代用法 “道”“路”“街”三词在现代一些都市中反映了城市街道走向的地方性差异。如:北京曾经以长安街为主要坐标,有“东西为街,南北为路”的说法。山西太原的街道走向也基本遵循“东西为街,南北为路”的规律。历史上有些城市有的按照商业街为坐标,如长春是一座规划较早的文化城,其街道东西走向为路,南北走向为街。由此看来用“路”和“街”表示走向是各地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用法,并不是词本身具有的。 本文从字形出发,探析“道”“路”“街”这三个字的本义及相互间的内部联系与区别,并对“道路”“街道”“路街”“路道”这些复音词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两个同义单音词形成联合复音词的规律。注释: 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M.北京:中华书局,xx:38.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xx:180. 班固.汉书艺文志卷三十M.北京:中华书局,1960:1745. 参考文献: 1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M.北京:中华书局,xx. 2焦泰平.中国道路文化的特征及其研究意义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1). 3何秋镛.古代汉语单音词发展为复音词的转化组合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多元互动文化构建-全面剖析
- 电商竞争情报分析-全面剖析
- 代码维护性研究-全面剖析
- 创新项目管理方法论-全面剖析
- 少数舞蹈表演艺术分析-全面剖析
- 宠物智能护理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全面剖析
- 沉浸式视听体验的创作与传播-全面剖析
- 游乐园餐饮模式创新-全面剖析
- 企业宴请服务承包协议
- 施工现场消防培训
- 校长在高考动员大会上讲话:高考不是独木桥人生处处有航道
- 观赏鱼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 2025年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新版
- 《园林微景观设计与制作》课件-项目四 微景观展示
- 2025年贵州省交通厅及公路局事业单位历年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大班爬山安全
- 生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度研究
- 新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24)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全国考试题库(含答案)
- 医药企业价格和营销行为信用承诺书
- 消防系统(联动)控制逻辑关系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