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_第1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_第2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_第3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_第4页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第一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第二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第三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第四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第五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2)更多相关范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执教者:xx小学黄xx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弃面面俱到,重在梳理情节脉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生词,读通读懂课文。 2、了解古代军事知识:都督、军令状、水寨、弓弩等。 3、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什么地方。 重点难点: 围绕“神机妙算”,紧紧抓住重点句,前后联系,读、画、思、议、悟深入理解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从草借箭这件具体事件中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课前准备: 1、自学生字词; 2、读通读熟课文; 3、课前收集诸葛亮、曹操、鲁肃等有关人物的资料; 4、教具准备:课件若干。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任务 1、复习: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回忆教师小结) 2、导入:诸葛亮如何神机妙算利用草船借箭?周瑜的险恶用心诸葛亮是否也算到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1、读议、探究、感悟第二段。 (1)学生默读课文,想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这段话中最吸引你的词、句有哪些?它你为什么特别吸引你? (2)检查自主探究情况。学生汇报自主探究的收获。出示投影片1: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回来报告我。” (3)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诸葛亮既然算到了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而不揭穿周瑜要陷害自己的阴谋?从哪些地方式看出来?从同瑜的谈话中,你悟到了什么?诸葛亮还算到了什么? (4)小结:是啊,诸葛亮很了不起,那么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过程中又算到了什么呢? 2、读议、探究、感悟第三段。 (1)此时此刻,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生答) 师:好吧,答案就在第3段里,还是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吧。 (2)读后交流,重点研读下面一段话:出示投影片2:这时候大雾漫天天亮时就回去。 诸葛亮为什么这样安排?诸葛亮当时已经充分估计到了哪几种情况?研读后,听录音,让学生感悟文中所描述的情境。 (3)曹操敢不敢派兵?诸葛亮借到了箭没有?请同学们随着镜头去感受当年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情境吧。(放课件“草船借箭”的精彩画面) 刚才同学们看了草船借箭的情境,请你们再研读课文,用“五字”法去学,你们学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读后交流。 请同学们再自由读第3段,分组讨论:诸葛亮为什么算得这样准? (4)小结:诸葛亮知识渊博,知识天文地理,所以算到了第三四天更有大雾,算到了回来时顺风水。他又善于分析人物个性,所以算到了周瑜总贤妨能,算到了鲁肃忠厚、讲义气,所以说他神机妙算。 3、读议、探究、感悟第四段。 (1)齐读第4段。议:事情的结果怎样? (2)出示投影片3:周瑜看到,心里很忌妒。周瑜长叹一声说:“,我真比不上他!” 生齐读后,讨论:课文的最后一句和开头一句是什么关系? 4、总结课文,深化主题: 这堂课,我们围绕“神机妙算”紧紧抓住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画、思、议、悟深入理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四)延伸拓展,引申探究: 1、填空。(题略) 2、在三国演义这部历史著中,诸如草船借箭这类反映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很多,请同学们下去读一读,读完后,写一篇文章:内容是有关诸葛亮的故事,题目自拟。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我在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中,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即:以主为本,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设计是以学生为主,而改变了以往设计围绕老师的讲为主的旧观念。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也有了新的突破,改变了以前老师在传授知识,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设计中,我紧扣“借”字,牢抓“神机妙算”这个关键词,打破了传统繁琐的句段式的教学模式。始终贯穿“读仪、探究、感悟”的教学特点,充分体现了“三本”即以人为本、以思为本、以创为本。“三重”即重读,重感悟、重积累的教学思想。全课堂基本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目标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法学生自己归纳,问题学生自己提出,自己质颖,自己探究,自己感悟,自己解决。这就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合作的理念。但本设计美中不足的是:只能突出体现出某一方面的理念,其它理念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教学这篇课文,重在引导学生弄清“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然后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研读、品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具阅读与思维的能力,他们完全能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从容对话,自我建构。加上此故事情节曲折,内容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高,再结合课外资料的阅读收集,学习草船借箭应该困难不大。学生欠缺的只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如对于文中人物的情感、个性品质等的感受,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在教学中,我采取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方法,充分尊重、依靠、服务学生,在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中,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进行创造性鉴赏,努力融人文的熏陶和语言的训练于一体,引领学生在享受情感体验的同时,发展自身潜能,提升语文素养。 学习目标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与教材简析,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学习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深入学习课文,从草船借箭这件事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学习重难点 1、弄清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汉末三国的背景资料和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2、制作课文有关的场景、语段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看过古典小说和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吗?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位人物?为什么?(引出诸葛亮这个人物,让学生交流对他的了解。) 2、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三国演义中的又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谁知道这个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说说故事的历史背景,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3、学生读课题质疑,教师归纳主要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间交流对生字词的理解情况。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字音掌握情况及断句情况。 3、请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试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引导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5、理清课文的顺序,即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三、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四、作业 1、熟读课文。2、抄写本课的好词佳句,并用自己喜欢的词造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说说“草船借箭”这个故事。 2、说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二、精读感悟 1、学生细读课文,想想故事中提到的这几个人物中,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夸赞他。 2、说说“神机妙算”的意思,读周瑜说的那句话。 3、再读课文,想想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算到了什么,用什么妙计使得这次借箭成功?学生边读边勾画出相应的句子,在句旁写批注,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4、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课件出示相应的语段,然后根据学生对语句的理解出示相应的场景课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让学生质疑,解疑。 6、评价文中的四个人物,再次体会诸葛亮胸怀宽广,有胆有识,才智过人的品质。 三、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拓展 1、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能神机妙算? 2、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教育? 五、作业 1、练习复述课文。 2、读一读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 板书设计 11、草船借箭 周瑜阴险狡猾 知人心鲁肃正直可靠 曹操谨慎多疑 诸葛亮(神机妙算)懂天文地理预知有雾顺风顺水 巧妙安排考虑周全 教学反思 一、妙引导,自读自悟。 这个案例的教学紧紧围绕“神机妙算”一词来展开,教师围绕这个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生经过课文的前后联系,综合分析,细读品悟,完成了对人物的剖析、理解和深化,使诸葛亮这个人物从容镇定、胸有成竹、以大局为重、胸怀宽广的形象跃然眼前。这样做,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又放飞了学生的思维。这一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语文学习的规律,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读理解,融会贯通的读书习惯。 二、捕捉生成问题,让课堂更精彩 教学中,有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诸葛亮明明是去骗取曹操的箭,课题为什么讲成是“借箭”?鲁肃是周瑜的人,他为什么还要帮助诸葛亮?诸葛亮去取箭,为什么叫鲁肃一同前往?学生的问题偏离了教师的预设,但教师并没有让“精彩”悄悄溜走,也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进行了“冷处理”,让学生自己去读,引导联系故事的背景、当时的情况去思考,去感悟。读后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沉闷的课堂充满活力。阅读是一种心智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教师如能随时巧妙地捕捉学生的灵感,让它变成有价值的“生成”教学资源,成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更加精彩纷呈,收到“点石成金,事半功倍”的效果 草船借箭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 2、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更重要的是有创新精神。 二、德育渗透法 1、感情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三、美育渗透点 体会古典故事的民族文化美。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出示课题后齐读)。 2、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操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3、再读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生汇报)师放课件,学生读文回答。(通过你们的预习,老师想考考你们,一定要眼疾手快看课件) 4、诸葛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研究策略默读课文。 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神在哪里,妙在何处)分组研究一人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哪些地方告诉我们? a、学生汇报:这时候大雾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引导学生体会,鲁肃看到大雾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害怕紧张)如果你是鲁肃,你会怎么读(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诸葛亮(暗自高兴)请出得意的语气。 b、师:这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往前读读,联系上下文)(反复诵读)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读中悟到诸葛亮(知天文)。 2、回读课文,类化研究体验 师: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句子前后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找找,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a、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回去。(真是知音!) 课文为什么把这些话写出来?(谈笑风声,镇定自若) b、江上雾很大,敌人下雨一样。 师: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许多处,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笑。你们说他在笑谁? 归纳总结:讽刺轻蔑曹操,忠厚老实的鲁肃,自不量力、阴谋落空的周瑜。(可见他不仅知天文,还能识人心),因此,周瑜不得不感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再次指导)反复读。 3、除了知天文,识人心,你觉得诸葛亮还有什么本事?(晓地理) a、你从哪里知道?生边读边画 b、指名朗读 c、(可见诸葛亮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真厉害,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谁还能赢得了他!难怪周瑜自叹不如) 三、通观全文,深入解题 诸葛亮将整个借箭过程,安排得滴水不漏,让周瑜叹服,更让后人敬佩称赞(出示课件)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 1、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 (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根本区别:周瑜是“造”,诸葛亮是“借”。) 2、谁来用四个字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 足智多谋,智慧超群,知识渊博。 四、放课件:(诸葛亮为什么要去借箭) 五、放课件:周瑜的真正目的是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为什么不拆穿他,反而接受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1、从哪儿看出来(第一自然段) 2、接下来我们再去走进这两个人物的内心表白?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我们能否加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再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个性特点。 (从周瑜的语言中体会出他的险恶用心,加深对人物了解,真棒!) 3、师:这一段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可以突出两个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说明了他凶狠狡猾,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 六、布置作业:同学们,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是一部智慧之书,而诸葛亮是谋略中的谋略,智慧中的智慧,如果你再想了解诸葛亮神奇之处,去看看这本书,它会让你变得更聪明。 板书设计: 知天文四更时大雾弥漫鲁肃人神机妙算周瑜心(诸葛亮)曹操性晓地理顺风顺水 第一课时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调动积累。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1)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 (3)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 4.(请您支持)交流、对话: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品读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角色换位,对比体会: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么想的? 角色扮读。 (2)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如,第二自然段的 “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 第四自然段的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个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 第七自然段的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5.小组自学交流“诸葛亮懂地利”的情节。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默读课文,圈画相关的句子或重点词语。 (2)交流体会。 (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第六自然段的“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第八自然段的“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本句中“逼近”一词尤其能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曹操必能识破秘密;理由二:距离曹军水寨远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积不大。“度”的把握全在智慧。) 三、课外延伸 1.阅读三国演义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点品读“诸葛亮识人心”的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欣赏名著,品读经典 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特别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的同学说,诸葛亮通晓天文,有的说他懂得地利,还有的说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知人心”。的确,课文精彩描述“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如果老师让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展现自己才华的学习方式来欣赏、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知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 2.学生片刻沉思后汇报,老师梳理、概括出以下几种学习方式: (1)读:有感情地朗读。 (2)说: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声有色地说一说。 (3)演:邀请几个同学或者老师,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4)评:评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 (5)写:根据看过的电视剧,展开想象,扩充、编写“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场景。 3.学生讨论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可以个体学习,也可以合作学习。 4.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式、学习策略。例 (1)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如果选择的是“有感情朗读”这种学习方式,请按照自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朗读,以求达到声情并茂、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效果。 (2)说:采用“说一说”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你准备怎样说? (交流要点:主要的情节和内容要讲清楚。可以对故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创造,特别是第二自然段的对话,要加上一些生动的提示语和有趣的细节等。语言要自然、流畅。不同人物的语言,要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说话时态度大方,要注意“听众”的反应,能用目光和手势与他们进行交流。) (3)演:如果选择“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帝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该怎样演呢? (交流要点:要编好“剧本”。把课文内容改为“剧本”,有些语言要适当改变。选择好“演员”,分配好“角色”。各自熟悉“台词”。准备好简单的“道具”。注意:一可以演具体片断:比如,第二自然段的“对话交锋”;第七自然段的“饮酒取乐”;二可以串演整篇课文内容。) 5.请同学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学习伙伴,欣赏名著,品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 6.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由欣赏、品读: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知人心进行汇报,教师参与、互动。 以第七自然段为例“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针对这个片段,如果是采用表演探究的学习策略的同学,教学情境可以这样创设: 师:“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演演看,诸葛亮他这时怎么笑?” (可能是:诸葛亮向北岸望了望,从鼻孔里轻轻哼了一声:“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对曹操轻蔑的嘲笑。) (可以是:诸葛亮面对南岸,仰天大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对战胜周瑜后,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 (可以是:诸葛亮看着眼前的船只,听着擂鼓、呐喊声,微微一笑,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自豪、自信的笑。)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朗读把“笑”的不同内涵读出来。 二、营造“对话”,塑造人格 1.同学们能不能用恰当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上台板书) 2.用关联词说话训练。 提供几组关联词: 因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虽然?但是一?就 谈话:老师提供几组关联词,同学们尽量多地选用这几组关联词,结合刚才你们概括出来的表示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把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的前因后果介绍完整。 3.汇编诗歌,体味经典。 师:把故事编成了文字: 草船借箭不寻常, 要论成败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 孔明先生巧应对。 妙算天文雾漫天, 通晓地利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计成, 箭如雨下满载归。 神机妙算诸葛亮, 世世代代美名扬。 喜欢的同学读一读,也可以背诵下来。 三、链接名著,拓展文本 请同学们自由畅谈读三国演义的原著后的体会,如“空城计”;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掌握“商议、都督、委托、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满天、饮酒取乐、神机妙算”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更重要的是有创新精神。 能力训练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德育渗透点1、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美育渗透点体会古典故事的民族文化美。二、学法引导教师教法:谈话法,演示法,导读法。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难点: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解决办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出示课题后齐读) 2、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3、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如:怎样借?为什么能借到? 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 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 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 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 才干。通过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基本把握了。请大家以“箭”来总结段意。 第一段,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第二段,写诸葛亮准备造箭; 第三段,写诸葛亮借箭; 第四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 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二、学习第一段。 师:初读了课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第二自 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 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生读书) 师: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我们学 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 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译过来的,古人写文章用提示语一般 很简洁,“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 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 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 (学生默读、思考) 讨论交流,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生:我给第一句加“假惺惺”,因为一个大都督怎么会不知道水上交战用弓 箭最好?他这是装的。(读) 生:我认为加“明知故问”好(读“周瑜明知故问地说”)。 师:词用得好。但这儿“问”和“说”有重复之嫌。请再读读,改一改,把 句子读好。 生:周瑜明知故问:“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生:我给周瑜第二句话前加“狡猾地”一词。诸葛亮是一个文人,一个客人, 他没有兵工厂,怎么造十万枝箭?分明想害他。 生:我说这是“狡黠”。(笑) 师:刚才,大家从周瑜的语言中体会出他的险恶用心,由此加深了对人物的 了解,真棒极了。接下去,把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认真读读,仔细想想,从中挑 选出你认为有必要的,补充提示语,并说说理由。 (生稍作准备,继续讨论) 生:我认为“军情紧急,可开不得玩笑”一句前可以加“高兴”。因为周瑜 看到诸葛亮上当了,心中非常高兴。 生:周瑜虽然高兴,但又要忍着,装模作样。所以,我添上“心中暗喜,嘴 上却说”。 师:好啊,从语言交流中体会到人物内心复杂的变化了。 生:诸葛亮愿立军令状之前,应加上“很有把握”。 师:意思对了,若用上一个成语就好了。 生:胸有成竹。 师:请你把诸葛亮的话读一读,读出他胸有成竹的语气。 (生读)还有哪句话也表现出他胸有成竹?我们一起读。 小结: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可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 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 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九课草船借箭。(出示课件题目)上 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 的。 “神机妙算”什么意思?(课件出示) 二、学习课文。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线划出表 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从中体会后再小组交流。 (学生读文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选择这样的天气,说 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 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1)诸葛亮和周瑜都看到了这场大雾周瑜和诸葛亮各是怎么想的?(引导 学生读出鲁肃的吃惊害怕,诸葛亮的高兴与自信) (2)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满天呢?联系上文说说。【“第一天,不见诸葛 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 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 成竹、从容不迫。在读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3)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 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组织学生议论。) 小结:“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2、“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