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区三周年参观记.doc_第1页
汶川地震灾区三周年参观记.doc_第2页
汶川地震灾区三周年参观记.doc_第3页
汶川地震灾区三周年参观记.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汶川地震灾区三周年参观记 从悲壮走向豪迈 汶川地震灾区三周年参观记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强化对的,在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xxx全体党员走进灾区,见证人类灾后恢复重建史上的奇迹,见证汶川灾区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坚强,学习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感恩奋进,为xxx追赶跨越加快发展而奋发向上。 6月9日,我们一行30余人,从xxx出发前往汶川地震灾区。 在车上,我的思绪回到了三年前:xx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让四川遭受重创,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到处是一片废墟,满目疮痍。从城市到山乡,房屋大量倒塌损坏,基础设施大面积损毁,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受灾程度之深,受灾范围之广,财产损失之多,救灾难度之大,重建任务之重,前所末有。灾难无情,人间有爱。特大灾情发生后,党中央迅速对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部署,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紧急动员,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胡锦涛总书记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在余震不断、险情频发的危急时刻,5月16日至18日,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灾区指导救灾。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震后立即赶到灾区,国务院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指挥抗震救灾工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13万大军以最快速度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冒着余震频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危险,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用钢铁意志和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生命的长城,在抢险救人、安置群众、抢通保通、堰塞湖除险等各个战场上,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重大作用。大爱无疆。危急关头,中华儿女同舟共济、生死与共,纷纷奉献爱心,伸出援助之手,社会捐助和国际援助,接踵而至,“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对口援建,形成了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强大合力,让灾区浴火重生,化危为机,崛起危难! 三天时间,从老北川县城地震遗址博物馆到新北川县城,从都江堰到汶川县城,从映秀镇到水磨镇,从绵阳到青川东河口地震公园。一路走来,一路感动;一路走来,一路振奋 老北川县城地震遗址博物馆,老北川中学孤零零的旗杆、蓝板,被大量泥石流、山体滑坡掩埋阻断的进汶川唯一的生命线原213国道遗址、桥梁的垣残壁,映秀中学倒塌的房屋,东河口遇难天冢,北川、映秀万人坑在哭诉着天灾的惨绝人寰 三年了,那猝然而至的地动山摇,举国上下的生死营救,以人为本的国家信念,万众一心的理念,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影像,就在眼前。 此时此刻,在地震灾区,我们看到的是丰饶的原野、巍峨的厂房、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一片片崭新的房屋拔地而起锦绣山河充满生机与活力。此时此刻,走进映秀、北川、水磨看到的是一张张充满自信、写满幸福的脸庞,会听到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此时此刻的灾区,最漂亮的是农房,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在我眼里,灾区每一幢新建筑,都是一面飘扬的国旗!我们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512”汶川特大地震带给中华民族巨大的痛苦,也把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磨砺得分外鲜明。“汶川不哭,中国加油”“我们都是汶川人”地震发生后响彻中华大地的呐喊,在灾后重建中化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举国援建行动。18个对口援建省市10万多名援建人员克服天气恶劣、水土不服、次生灾害频发等诸多困难,呕心沥血,顽强拼搏;冒寒暑,战洪灾,昼夜施工,不误工期特别是第一时间奋起自救的灾区人在重建家园中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青川县农户墙上的,表达了灾区人民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矗立着一座“大爱崛起碑”,一个大写的“人”字,寓意着灾后恢复重建最核心的价值理念以人为本。这一价值最生动的体现,莫过于3年间灾区大地站立起来的大写的人。正是人民群众迸发出强烈的自主性、持久的能动性和非凡的创造性,书写了世界抗灾史上的壮丽篇章。 从这一个个重生的剪影中,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中,我们见证了一场沧桑巨变,一幕人间奇迹!这个奇迹,是依靠灾区人民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所创造的,是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无私援助以及国际社会积极援助的结果,更是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优势的生动体现。灾后重建的奇迹,再一次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 值此“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之际,走进重建后的灾区,作为四川人,我们倍加思念逝去的同胞,倍加感怀无私的支援。走进重建后的灾区,我们手捧白菊,深切缅怀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灾斗争中英勇献身的烈士!我们胸怀感恩,深情致谢四面八方的无私援助和无疆大爱!走进重建后的灾区,我们去分享这片土地的荣光,见证这里的人民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奇迹,展望这里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年前,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大地震后的汶川,悲情满怀。一年前,红旗招展,机器轰鸣。重建中的汶川,大爱如山。今天,天翻地覆,笑靥如花。重生的汶川,处处生机勃勃。浴火重生,凤凰涅槃。从物质基础到精神文化,经过三年重建的汶川地震灾区,站到了腾飞的新起点上。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迎难而上,用信心、智慧和汗水,奋力夺取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书写了人类灾后恢复重建史上的壮丽篇章! 在回xx的路上,“我坚信,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多难兴邦!”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铿锵有力的话语回荡在耳边;“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青川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