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人徐霞客.doc_第1页
千古奇人徐霞客.doc_第2页
千古奇人徐霞客.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古奇人徐霞客一、故事导入:公元1637年初春的一天,当夜幕笼罩着湘江的荒山野岭时,一轮圆月升上了天空,跳跃的江流与岸上的山林,沐浴着月色的清辉,朦朦胧胧,恍若梦境。沿湘江逆流而上的一处名叫新塘站的地方停泊着一艘小船。夜阑更深,船夫早以入梦,发出轻微的鼾声,船头却坐着位兴致很高的中年游客,经过一天的航行他却没有丝毫的倦容。他见月光皎洁,江水奔流,便坐在船头观赏这荒江夜色,此时的他已被眼前景色陶醉,丝毫不会料到一场横祸马上就要发生了。夜更深了,临近几条船的人们也纷纷进入了梦乡,忽然,岸上传来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啼号声,声音忽高忽低,象儿童的哭泣,妇女的呼叫,几个船上的人都惊醒了,一个个吓得心惊肉跳,但是谁都不敢出来过问,突然,一伙手持火把,挥舞着刀剑的强盗,从岸上大声叫喊着杀上船来。中年游客本就没有入睡,闻声立即翻身起来将一个装钱的盒子扔入江中,然后穿衣准备离开,就在这时强盗已经跳上船了,突破船舱后门,直逼到人们面前。强盗不顾众人的苦苦哀求仍然挥舞刀剑向人们砍来。在这性命攸关的时刻,中年游客和姓顾的仆人,还有静闻和尚等人,奋力掀掉船篷,纵身跳入江里,幸好江水只有腰深,他们逆流游向停在江中的另外一条小船,当他们被人救起的时候,他们之前所乘坐的那条被劫的船已经被强盗放火烧掉了。一夜惊骇过去,强盗远走高飞,被劫者中一人被害,数人受伤,中年游客虽然安然无恙,但随身携带的名胜志以及云南志等珍藏书籍以及一些珍贵的日记等物不是葬身火海就是被强盗抢去,仓皇中扔进江水的装钱的盒子也被强盗抢走,静闻和尚在被强盗洗劫的船上寻找劫后余物,方才为中年游客找到一条裤子和一双袜子。此刻,他们所处境地十分窘迫,不仅身无分文连衣服都难以遮体,这次洗劫已经是这位中年游客西行路上遇到的第二次强盗打劫了,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受到这样的挫折而改变自己的出游计划,那么这中年游客究竟是谁呢?为什么在经历了多次洗劫之后还要继续远行呢?他便是著名的明末旅行家,探险家徐霞客。这次的湘江遇劫远比江西赣江的那次遇劫要严重的多,此时的徐霞客不得不为这次远行的安全而担忧,遭到这番洗劫,一贫如洗的徐霞客只得返回衡州筹措旅费。当衡州的朋友劝徐霞客返回故乡时,他坚定的说:“如果遇到这点挫折就回去,即便筹足了旅费,我的妻子儿女也不会同意我再出来冒这样的险。我绝不改变自己的计划,一定要继续西行。”徐霞客的坚强意志和不为困难所动摇的决心,最终感动了他的朋友,经过多番努力,徐霞客筹借了一笔路费,三月十四日重新踏上旅程,经过十天旅程,于三月十三日抵达湖南永州。二、出生家庭徐霞客生活在科举考试盛行的年代,他不去参加高考,反而选择旅行游记,是什么导致了他放弃仕途而选择了一条冒险的道路呢?除了他自身的性格使然外,我们还要从他家庭说起。江苏省江阴县城南四五里地的马镇,有个名叫南旸歧的村庄,这里便是徐霞客的故乡。明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公元1587年1月5日),徐霞客诞生在南旸歧村一户地主家庭里。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徐霞客有兄弟三人,自小就非常聪明的徐霞客很早就进了村里的私塾学校,南旸歧村的一座古香古色的祠堂,是村里孩子们读书的私塾,一位不苟言笑的老塾师是他们的启蒙老师,老塾师教课很认真,他手里拿着一根竹子做的戒尺,一边摇头晃脑地大声念着课文,学生们便跟着大声朗读。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许多读书人仍然把参加科举考试作为追求人生最高理想的必由之路。因此,在私塾上课时,如果有谁不好好读书,老塾师会立即扬起戒尺,敲打着桌子,疾言厉色的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尔等读书不努力,将来何以安身立命,博取功名?”不过,对于徐霞客,老塾师却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他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记忆力和敏捷的文思,在同龄的小伙伴中徐霞客成绩是做优秀的。如果能用心读圣贤书,将来前途无可限量,恨的是,徐霞客的聪明没用在正经地方。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把老塾师气坏了。那天上课老塾师正在讲授论语,突然发现有人哧哧窃笑。老塾师回头一看,发现坐在后面的徐霞客在低头看着什么,他似乎忘记了一切,一会儿念念有词,一会眉飞色舞,其他学生目光都注视着徐霞客,根本没把心思放在听课上,老塾师悄悄走近徐霞客,冷不丁伸手夺过徐霞客看的书,发现他把论语放上面装样子,下面却藏着一本水经注,他看的太出神了,老塾师走过来竟丝毫没有察觉,老塾师非常生气,手里的戒尺敲的震天响,他脸色严峻的训斥了徐霞客并没收了那本水经注,同学们放学后老塾师留下徐霞客,罚他背刚刚讲过的论语,“背不出来就别想回家” 老塾师气鼓鼓的说,没想到的是,徐霞客竟把论语背的滚瓜烂熟,老塾师呆呆的看着徐霞客,徐霞客却顽皮的朝老塾师作了个揖,又蹦又跳的跑出了学堂。第二天,上学的路上,小伙伴围住徐霞客,“弘祖,快说说,昨天看的什么有趣的书?”徐霞客说“那是北魏人郦道元著的水经注。” “水经注是讲什么的” “水经相传是汉带桑钦或晋代郭璞所著,记述天下之河流水道,但过于简单,北魏郦道元在水经的基础上,不仅梳理古籍,多方考证,而且实地考察,寻访故迹,为之做注,写成了这部堪称煌煌巨著的水经注“徐霞客侃侃而谈起来。小伙伴个个听得非常出神,这时也有人泼冷水,一个年纪较大的同学以不屑的口气说“读这些闲书有什么用呀,将来考科举,做八股文,靠的还是四书五经,这才是真学问。” “何谓真学问,一个读书人连天下山川之形势都一无所知,难道能说有真学问?”徐霞客反驳说。徐霞客就是这么一个与众不同的怪才。他对那些枯燥乏味的儒家经典,以及应付科举考试的八股文,一点儿也没有兴趣,却特别喜欢历史,地理,方志,游记一类书籍。徐霞客的无意仕途与父亲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关系,徐霞客的父亲徐有勉虽饱读诗书,但对官场却充满了厌恶,有一次徐有勉与几个要好的朋友聚会,谈起社会上盛行的买官卖官的腐败现象,这时,有个朋友对徐有勉说:“你家里有田有钱,为什么不花点钱买个官做。”徐有勉一听这话,面露不悦之色,他说:“你若是我的朋友,就不必跟我说这些话,我是最讨厌做什么官的,何况是买官做这样的可耻事,难道你不知道官场有多黑暗吗?”一番话说的那个朋友哑口无言。由于徐有勉有着孤傲倔强的性格,既不善于曲意奉承,又不巴结地方官员,因而遭到不少人的嫉恨,徐霞客十九岁那年,家里发生了一件大事,父亲徐有勉有天外出却迟迟未归,徐母与家人急坏了,派人四处打听,毫无音训,第二天傍晚,一个神情诡异的人给徐家送了一封信便匆匆离开了,打开信一看,全家人吓呆了,原来徐有勉被人绑架了,绑匪在信上说不许报官,否则就撕票,一家人看到这里全都哭哭啼啼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倒是徐母比较镇定,她对全家人说,哭有什么用,现在救人是第一位的,哪怕倾家荡产,也要把你爹救出来。”经过多方营救,几天后,徐有勉总算平安回到了家。徐有勉身体本来就很虚弱,经过此番惊吓,旧病复发,不久便故去了。这件事对徐霞客是终身难忘的,他从父亲的遭遇,更加看清了社会的黑暗和混乱。徐霞客无意仕途,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祖国壮美的山河,寄情于山水之间,无疑也是对黑暗社会和反动统治的一种无声反抗。三、母亲影响如果说父亲一生的遭遇对徐霞客的影响是比较消极的,那么对徐霞客一生起决定作用的还在于母亲的言传身教。在这位杰出的探险家取得成功的背后始终有一位母亲的高大身影。徐母娘家姓王,是一位通情达理的善良妇人。徐母不仅操持家务还亲身参加劳动,徐母就是以自己的言行影响了徐霞客,使他从小养成吃苦耐劳、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这一可贵的品质对于徐霞客一生的探险事业,起了决定性作用。徐母对徐霞客的影响最重要的一条还是她对徐霞客非凡志向的理解以及对他探险事业的支持。父亲逝世后,徐霞客按当地习俗服丧三年,期满之后22岁的徐霞客萌生了外出旅游的念头,但徐霞客是个极孝顺的人,老母在堂,妻子去世留下一个只有三岁的孩子需要抚养,况且当时人们还受“父母在,不远游”的儒家思想束缚,徐母早就看出了徐霞客的心思,鼓励徐霞客道:“好男儿应该志在四方,你不要有什么顾虑,只管放心走吧!”在徐霞客几十年的探险生涯中徐母始终是徐霞客的精神支柱。年迈的母亲挑起了一家的生活重担,使他有了经济保障免除了后顾之忧。每次出行,徐母还亲自为徐霞客整理行装,她还特地为徐霞客做了一定旅行用的帽子,让他遮风挡雨,以壮行色。并且嘱咐徐霞客:“你游览天下名山大川,要作好记录,画上地图,拿回来给我看。” 在徐家东南方的内河水道沈塘河上,横跨一座石板老桥叫胜水桥,相传徐霞客每次出游,他的老母亲都要送到桥畔,望着霞客乘船远行。后来,年事已高的徐母,为了打消儿子的顾虑,这位可敬的母亲仍然让徐霞客陪她到附近的荆溪和勾曲等地游玩。每次游玩她都兴致勃勃的走在儿子前面,以表示自己身体还很健壮,让他放心从事探险事业。四、历尽艰辛徐霞客的旅游与一般人的旅游不同,一般人多是有选择的短时间旅游,徐霞客则是宽广而漫无边际的长时间旅游,他喜欢创新,尽量不走重复路线,越是别人不敢去的地方他越是要去看看,有的时候即使走错了路他也毫不后悔,因为又可以看到以前不知道的风景。他喜欢求全,爬山必登顶,赏景必然要尽兴,梢有遗漏总要想办法补上。一般人只游不写,徐霞客确是一边游一边记。他往往走了一天的路,晚上还要做在油灯下做详细的记录,一般人视旅游为消遣,玩耍;徐霞客则是为旅游和地理考察献身,尽管他曾在湖南湘江遇盗,行囊被洗劫一空,同乡劝他回家,要命的话就不要再游了的时候他却坚决表示不会因此改变自己的志向。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八月十二日,徐霞客到达鸡足山,故地重游,这时候他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了,皮肤红肿,脸上四肢都起疹块,左耳左足时常有蠕动之感,起先他以为身上长了虱子,后来才知道是由于长时间在潮湿多雨的环境,染上了严重的风湿病,情况却越来越糟糕。即便是这个时候他仍然坚持重返大理,进一步考察风光秀丽的苍山洱海。因为前番去滇西的路上,行程匆促,没来得及做详细调查,然而就在这时却发生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不仅使徐霞客取消了去大理的计划,还使得他在精神上蒙受了很大的刺激。徐霞客自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离开家乡前往西南做万里之行,与他结伴而行的有两个人,仆人老顾与静闻和尚,静闻和尚死于广西南宁,徐霞客遵其生前遗愿,将静闻和尚的骨灰带回鸡足山安葬,这样,西行的路上只剩下徐霞客与仆人老顾相依为命,应该说,徐霞客能够顺利进入地形险恶的边远地区,探测了众多的地下洞穴,取得前无古人的科学成就,忠心耿耿的老顾是有一份功劳的,在漫长的旅途中他始终如一的照顾徐霞客,与徐霞客同甘共苦共渡难关。但是这一次,离开鸡足山后徐霞客丝毫没有回家的打算,而且还要继续大理之行,离家三年的老顾不禁暗暗思量,这样下去回家之日还是遥遥无期,一连几天,徐霞客为修订鸡足山志一直住在山上的悉檀寺,初九这天,徐霞客在僧人和光的陪同下,遍访山中寺庙,不知不觉到了僧人兰宗的小庙,兰宗是徐霞客的老朋友,执意要徐霞客在庙中住一宿,于是同行的和光便与老顾一同回山下的悉檀寺,徐霞客怕老顾夜里冷,让老顾带上被子,于是老顾将他们装衣物的箱子挑走,临走还从徐霞客手中拿走了钥匙,约好第二天来接徐霞客。第二天,老顾没有按时过来,徐霞客顿时心生疑惑。兰宗和尚还安慰徐霞客:“他知道你要下山,何必又跑上来呢?”但徐霞客似乎有种不祥的预感,向兰宗告辞,匆匆赶往悉檀寺。到了悉檀寺,眼前的一切证实老顾不辞而别了,他们装衣物的箱子已经空无一物。仆人老顾的逃走,虽然也有他的难处,但是对于徐霞客来说却不得不说是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老顾与他一起出生入死多年,如今却做出了这等无情无义的事情。他的身体也因为受此刺激,病情越来越严重,后来竟然连行走都很困难,这对于一个探险家来说是巨大的不幸。尽管如此,他依然以顽强的毅力撰写鸡足山志,公元1640年,徐霞客终于将鸡足山志校订完毕。这时,远在丽江的木增土司知道徐霞客的情况后慷慨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十几个年轻力壮的纳西小伙子从丽江来到鸡足山,带着土司的问候和礼物,然后把徐霞客抬上了担架,这时的徐霞客已经不能行走了。他们日夜兼程,从云南,贵州,广西,湖南一直走到长江边上终于将徐霞客送回故乡,这也是徐霞客终身难忘的最后一次旅行。从云南东归的第二年,崇祯十四年二月十七日(公元1641年3月8日),这位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不幸病逝,享年55岁。由于徐霞客的突然病逝,他花费毕生心血的考察日记生前都未加以整理,随着清兵入关,江南人民的激烈反抗,徐霞客的手稿也因此遗失,值得庆幸的是由于民间辗转传抄他的日记手稿,才得以保存下来。徐霞客的小儿子李寄在他逝世43年后,在老家和江苏宜兴找到部分原稿,发现其中有的已被涂抹删改,于是他拿着原稿对着太阳看,发现原样,使之恢复原样。过了135年,徐霞客的后人经过多番努力,到处访求手稿残本,用民间流传的传抄本增补校订,徐霞客游记方才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正式出版,使得这部伟大的著作最终流传下来。五、成就辉煌同学们,在世界上,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付出的代价愈多,收获也就愈大。徐霞客艰苦卓绝的地理考察活动,终于结出了丰硕的科学成果。1、徐霞客通过亲身的考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材料,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正源,否定了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禹贡中关于“岷山导江”的说法。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徐霞客未能找到长江的真正源头。但他为现代人发现沱沱河为长江真正源头,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2、同时,他还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澜沧江等许多水道的源流,纠正了大明一统志中有关这些水道记载的混乱和错误。他认真地观察河水流经地带的地形情况,他还注意到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观察在不同的地形、气温、风速条件下,植物生态和种属的不同情况,认识到地面高度和地球纬度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对温泉、地下水等,徐霞客也都有一定的科学认识。3、在徐霞客对地理学的一系列贡献中,最突出的是他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欧洲人中,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广泛考察和描述的是爱士培尔,时间是公元1774年;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分类的是罗曼,时间是公元1858年,都比徐霞客晚了一二百年以上。4、徐霞客游记中对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系统、真实、生动和科学的记述,达到了前人没有企及的高度。5、徐霞客不仅对地理学有重大贡献,而且在文学领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写的游记,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他的游记,与他描绘的大自然一样质朴而绮丽,被一代文豪钱谦益称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读他的游记,使人感到是一真与美的享受。大自然雨、雾、晴、晦的千变万化,山、水、树、岩的千姿百态,再现在徐霞客的笔端,仿佛使我们也随着徐霞客的足迹,跋涉奇峰峻岩、急流险滩,置身于祖国的秀丽山河之中,为之陶醉,为之骄傲,心中油然升起对祖国的无限深情。6、上世纪90年代末,徐霞客游记被列为中国20部历史文化名著之一。徐霞客游记也对世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英国,被当作用科学方法研究历史地理的“历史文献”;在美国,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