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新视阈下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思考.pdf_第1页
对创新视阈下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思考.pdf_第2页
对创新视阈下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思考.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 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1,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发 展的要求和任务已经发生变化, 对进一步提升农业 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 科研 管理工作是农业科研院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是 管理学与农业科研、农业经济有机结合的调控系统, 直接服务于农业科研和生产, 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 着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获取的多少和科 研整体水平的高低。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探索新路,构建 起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 是提升我国农业科 研机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1 科研管理机制创新是激活科技创新活力的 源泉 1.1 竞争机制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 “ 助推器”科 研管理的核心要素是人力资源, 科学开发人力资源, 离不开适度的竞争机制4。 在科研管理中,要注重完 善竞争机制,科学缜密地制定好各类岗位的职责和考 核评价制度, 用明确的衡量标准为人们量体裁衣,这 既便于科研人员竞争,也有利于进取努力。 中国科学 院在实施 “ 知识创新工程”中,设置创新岗位,实行以 队伍结构优化为目标的人员总量控制,并根据科研任 务对人才动态需求的特点,对因阶段性科技任务需求 而聘用的科技人才及博士后等实行相对灵活的项目 聘用5。 通过这些措施,建立了岗位聘用、项目聘用和流 动人员相结合的灵活用人机制,增强了人才队伍活力。 1.2 激励机制是激活科研创新行为的 “ 润滑剂”建 立符合科技人才成长特点的激励机制,是人才竞争的 重要因素之一。 要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通过树立 先进典型、允许科技人员以自有知识产权和技术参与 文章编号:1001-8611(2013)05-0016-03 对创新视阈下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管理 体制机制创新的思考 杨永坤赵华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文章阐述了科研管理机制创新是激活科技创新活力的源泉,分析了当前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革现有用人制度、完善科研综合评价体系、策划重大成果集成、探索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等加强科研院所科研 管理机制创新的建议,以期全面提升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思考 Reflections on Mechanism Inno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in Innovation Perspective Yang Yongkun Zhao Hua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It was elaborated in the paper that innovation of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s source to activ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Problems in manag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at present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 suggestions for strengthening innovation of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were put forward, i.e., reforming current personnel mechanism, improving comprehens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system, planning integration of major achievements,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his will boo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echanism; Innovation; Reflection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3-07-25 作者简介:杨永坤 ( 1978- ),男,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综合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科技管理。 第 32 卷 第 5 期 2013 年10 月 农业科技管理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32,No.5 Oct,2013 分配、加大金融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力度,全面调 动科研人员从事创造性劳动的积极性。 中国科学院 在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中,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工 作性质和岗位类型,探索形成了 “ 三元”结构工资制 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体系5,建立了以 责任、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破除了按 职务职级的分配模式, 有效地调动了广大科研人员 的积极性,激发了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 1.3 协同机制是促进重大产出的 “ 加油站”协同创 新就是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实现优势互补,为农业 发展提供更强劲、更持续的动力。 协同创新既是科学 技术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 必然要求。 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和杂交水稻是我国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两大代表性成果。 最近,由中国 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科研人员组 成的联合攻关团队, 成功实现了“ 量子反常霍尔效 应”,在中国的实验室里第一次作出了诺贝尔奖级的 物理学成绩,这一成果正是科研大联合、大协作的重 要成果。 因此,科研管理应顺应产业发展需求,选择 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大农业科技问题,在科 研组织机制上寻求创新,推动产出农业科技重大成果。 1.4 资源配置机制是引导创新活动的 “ 方向标”资 源配置机制在引导全院科技创新活动、调动各方积极 性、避免重复布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需求合理 配置资源,实现人财物优化组织配置,既能提高资源 使用效益,又能引导创新产出,实现科技资源向发展 绩效好、竞争能力强、创新贡献大的组织单元和优秀 团队富集。中国科学院相关所建立了绩效优先的资源配 置机制,实施了资助匹配政策等5,针对不同性质的 研究工作, 采取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 根据考评结 果,分档配置资源,有效地发挥了资源配置对研究所 整体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和杠杆作用。 2 当前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 突出问题 农业科研的发展和繁荣有其内在规律性。现行的 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曾为推动我国农业科学发展发挥 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6-7,但当前还存在几个需要解 决的突出问题。 2.1 科研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创新能力受制一是 人才单位所有制, 科学家没有聘用和解雇人员的自 主权。 科学家选择自己的团队,没有绝对自由。 国有 企业可以下岗,人才流动,而科研单位人事调动却很 困难。 二是行政干预科研,多重领导,科学家对科研 管理没有自主权,科研人员的潜能和创造性不能得到 有效发挥。 三是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管理人员 “ 忙闲 不均”、 多年没有轮岗现象突出, 科研人员被埋在文 山会海之中8-9。 据调查,近 20 年来,骨干科研人员直 接从事研究的时间比以前要减少 20%以上, 一线科 研人员平均用于科研的时间仅占全部工作时间的 51%左右,个别学科集群甚至仅占 30%左右。 2.2 科研评价机制不健全, 引导作用不强现有农 业科技评价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论与方法指导,评价程 序没有严格、 具体的规范; 科技评价分类不够明确, 存在简单化和 “ 一刀切”现象9;研究所评价指标偏重 论文导向、成果数量导向,无法有效调动科研人员服 务农业需求的积极性;软科学很多工作都是围绕政策 来做,但在研究所评价中体现不出来成绩,仍需要进 一步完善; “ 学科集群学科领域研究方向” 的三 级学科体系虽已构建,但学科发展态势仍缺少客观评 价和分析;现有管理人员也缺少绩效评价,限制了科 技创新方面能力的发挥。 2.3 协同创新力度不够,突破性重大成果少近 10 年来,我国农业科研取得了许多成果,但这些成果多 是着眼于单项品种或单项技术,与黄淮海平原综合治 理和杂交水稻相比,在覆盖面和影响强度上都有一定 的差距。 研究所大多以课题组、项目组为单位完成科 研项目,形成了以课题组为单位建设的特点,管理方 式形成了 “ 小团队”、 “ 小作坊”10。同时,现有科研合作 方式比较松散,没有建立起以重大科学问题为导向的 集约式组织模式,科研院所的组织协调管理职能发挥 不够,院所统筹学科布局、开展自主科研的能力和条 件不足,难以围绕中长期重大目标组织力量,开展跨 专业、综合性的集中持续攻关。 2.4 宏观调控能力弱, 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在 项目管理方面,目前国家的各项科研计划大都采取课 题组或个人竞争申请的方式,我国多数科研院所实行 课题负责制,各自为战,科研领域内的部门、单位分 割问题依然存在11。 在科技资源配置方面,国际财政 在引导科研院所更好地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研究、 推动科研单位整体学科建设与发展等方面的调控能 力不足,既不能对围绕产业需求等方面的研究进行重 点、择优支持,也做不到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实现对 资源配置的动态调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3 加强科研院所科研管理机制创新的建议 3.1 改革现有用人制度, 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改革 现有人事制度,形成科研人员 “ 公开竞聘”和 “ 公平退 17 杨永坤等:对创新视阈下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思考第 5 期 出”机制,设置竞争流动的创新岗位,构建与绩效挂 钩的激励机制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竞争淘汰的选 人用人机制。 在创新岗位的设置方面,强调创新岗位 的设置要科学、合理,要严格创新岗位进入条件,确 保进入创新岗位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 德素质。 在创新岗位聘用人员的管理方面,按照统一 标准、统一考核、统一绩效的管理原则,人员受聘时 不分编制内外,不受原职称、职务限制,主要看能否 适应创新任务需要。 对科研人员实行评聘分离,淡化 资格评审、注重岗位所需的素质和能力,实行 “ 任职 ( 称)资格为参考,真才实学是依据”的聘用办法。 同 时,打破职务终身制和用人单位所有制,严格考核评 价,实行合理流动和动态管理,为人才的不断成长、 发挥优势及增强竞争活力创造条件。 3.2 完善科研综合评价体系, 推动院所建设一是 构建学科评价体系。 可采取 “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 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的方式,先期选择部分学科 开展试点,选定 “ 学科领域”为评价重点,总结经验, 建立完善学科评价方法,然后通过科研院所组织自我 评价,对各学科领域在国内相同学科领域中的影响作 出定性分析和判断,发现学科的主要问题、差距和原 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引导推动学科建设。 二 是健全院所评价体系。 建议参照农业部 “ 十一五”评 估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健全评价指标体 系,充分发挥评价在院所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三是建 立健全工作绩效评价机制。 遵循农业科研规律,解决 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遗留问题,建立以科研能力和创 新成果绩效优先为导向, 形成分级分期绩效考评机 制,实行独立考评;考评结果与目标校正、动态管理、 绩效预算等直接挂钩,建立起优胜劣汰、竞争有序、 合理流动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 的积极性。 3.3 组织、策划重大科技成果集成,提升学术影响力 可围绕产业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需求,选择战略性、 长远性农业科技重大攻关课题,组织跨专业、多学科 的协同攻关,强化成果组装集成,通过核心课题,带 动同类课题整体研究的突破。 同时,抓住同一科学问 题的关键环节和突破点, 从源头创新、 关键技术突 破,到技术推广、产品开发,实现上中下游紧密结合, 形成系统集成的重大成果。 此外,应尽量形成多种成 果形式,如论文、专著、专利、产品等;立足于农业生 产应用,扩大现有成果的应用推广面积,产生较大的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4 探索资源调整配置模式,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实行激励和约束双重功能的经费分配机制,在确保科 研项目、资金保障不受干扰的前提下,实现积极而充 分的对接、 配置; 建立创新经费年度总额拨付制度, 扩大科研院所经费使用自主权;对统筹部分,合理确 定统筹经费的总体结构, 包括组织科技创新活动经 费、人才队伍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经费、科技基础设施 建设经费、科技布局调整经费等,并根据不同阶段的 发展重点, 确定各部分经费 5 年的资源配置总量;在 资源统筹规划过程中,坚持科技资源与人力资源的统 筹配置,通过建立需求模型,科学测算各单位、统筹 安排任务对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的需求,根据需求合 理配置资源,探索实行人财物组合配置,提高资源使 用效益。 4 参考文献 1 李家洋.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