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论文-当代散文理论建设的回顾与反思一、“形散神不散”散文观的形成及其影响“形散神不散”散文理论出现于被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者称为“散文年”的1961年,它是“十七年时期”的社会与文学思潮、散文写作等综合因素所整合的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之初,散文写作上,表现为建国初期大量热情洋溢地歌颂新生活、新制度、新建设等方面成就的特写类散文的兴盛。这种特写类散文虽然有着可以及时、迅速、生动地报告社会生活的新人、新事、新景观,但是在艺术形式上有粗糙之气,摒弃了写作者个人的抒情空间,降低了散文的美学品格。这样,如何在一元的抒情机制里使散文“既好看又好吃”,成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诱人“菜肴”,这成为文艺界所思考的问题。1950年代中期的“复兴散文”运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复兴散文”运动中所出现被称为“佳作”的散文,如杨朔的香山红叶、秦牧的社稷坛抒情、魏巍的我的老师、何为的第二次考试、老舍的养花等,形式灵活,文笔优美,所表现出的是与工农兵具有“同质同构”的情感关系。经过1957年的“反右运动”,1958年的“大跃进”,知识分子自由言语的空间彻底丧失,整个国家处于一种虚幻抒情状态,表现为对“共产主义”一相情愿式的幻想与渴望,对社会生活赋予诗意的浪漫情调。形式灵活、文笔优美的抒情类散文,成为热爱国家、颂扬人民的有效文本,走到当代文学写作的前台位置。1961年之所以成为“散文年”,它有这样几方面原因:一是抒情散文写作获得丰收,大量意境隽永、文体优美的“抒情散文”涌现出来;二是许多全国性的报纸展开对散文创作理论的讨论,形成了相当的气候,出现了为多方所激赏的“形散神不散”散文理论。换言之,“散文年”是散文写作实践与散文理论探索“水到渠成”的结果。总体而言,1950年代的散文研究,基本上集中到对作家作品的评论上,虽说出现了一些凤毛麟角的探讨散文特质的文章,但没有形成大的冲击波。抒情散文的写作虽说队伍扩大、作品大面积丰收,但同样也出现写作题材狭窄、风格单一等状况,这样势必要求散文研究者对散文的概念、范畴、特征、传统等方面内容做出相对明确的探讨,以指导散文写作实践。应该说,到了1960年代之初,探讨散文基本内涵、特征理论准备的时机相对成熟。人民日报专门在1961年1月28日至6月5日,在第八版开辟了“笔谈散文”的专栏,发表了二十来篇文章,专门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散文的诗意、意境、结构、范畴等艺术问题。此外,文艺报、文汇报、光明日报、羊城晚报等多种报刊,也刊发了提倡、议论散文写作的文章。这次“散文笔谈”的重点,不是讨论散文生存的土壤问题,而是把精力集中到散文文体等一些技术性问题上,估计也有像一些学者所猜度的原因:“这次散文笔谈的策划者尽量避开敏感的政治话题,将讨论的重点放在散文的本体建设和艺术表现方面,从而避开来自政治的干预,这是颇具策略的明智做法。”对散文“形散神不散”特征的概括和论争,首先成为当时讨论较多的话题。有人认为“散文忌散”李健吾提倡散文的“竹简精神”,作家师陀也提出了“散文忌散”的观点。也有人提出“散文贵散”的观点,把散文形容为“文学的轻骑兵,是从战斗的风沙中跋涉过来的”、“散文是一切文学样式中最自由活泼,最没有拘束的”。与此同时,王尔龄在光明日报发表散文的“散”文章,也赞同散文的特点在于“散”。萧云儒的千字短文形散神不散,综合“散文忌散”与“散文贵散”观点,提出自己关于散文“形散神不散”的观点:“神不散,中心明确,紧凑集中,不赘述。形散是什么意思呢?我以为是指散文的运笔如风、不拘成法,尤贵清淡自然、平易近人而言。像煞有介事的散文不是好散文。会写散文的人总是在平素的生活和日常的见闻中有所触动,于是随手拈来,生发开去,把深刻的道理寓于信笔所至的叙述上,笔尖饱蘸感情,时而勾勒描绘,时而倒叙联想,时而感情激发,时而侃侃议论”。萧云儒不光认为散文的“散”与“不散”相互统一、相映成趣,更具体地发挥了这种“神不散”的观点,即“中心明确,紧凑集中”、“字字珠玑,环扣主题”、“形似散,而神不散”。“形散神不散”观点是对当时文艺主潮的一种阐释:作品的主题必须明确与集中,完全符合当时盛行的反个性主义的大一统文艺思想。形散神不散的短文一出现,立刻引起评论家们的重视,经过宣传、推广,终于构筑成当代散文的理论框架。与其说这些文章从理论上推动了当时散文写作的发展,毋宁说是对当时散文状态的理论总结与进一步规范,给散文的发展戴上更为沉重的“紧箍咒”,由此,所谓的“散文年”真正形成了属于“十七年时期散文”的理论与创作模式。在拥有具体的“形散神不散”理论指导下的散文环境中,散文“诗化”这种散文写作的技术方法,成为散文作家们自觉的追求。当然,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普遍的,既表现社会大众对于“三大家”散文创作的“诗化”方式的模仿上,也表现在当代的文学教育上的一种全力引导与灌输。就拿“十七年时期”散文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影响来说,到了“拨乱反正”后的“新时期”,“十七年时期”所涌现的散文佳作,如杨朔的香山红叶、荔枝蜜、茶花赋、海市、泰山极顶,刘白羽的长江三日、日出,秦牧的花城、土地、社稷坛抒情,冰心的樱花赞,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歌声、猎户,何为的第二次考试,袁鹰的井冈翠竹等大量散文作品全面进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全国统编语文教材,成为全国中小学生所诵读的名篇佳作。就是萧云儒的形散神不散也一度进入中学语文教材,其关于散文特征的论述“形散神不散”,成为中学生必须牢记的散文特征“定律”。这种影响所造成的社会意义不言而喻。二、对于“真情实感”的讨论1980年前后,著名作家巴金先生连续发表了说真话、写真话、三论说真话、说真话之四、未来(说真话之五)随笔文章,并在1982年把“讲真话”的一组随笔辑成真话集出版。巴金先生反复说“我所谓讲真话不过是把心交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表现出了一位具有“五四”文化精神的老作家的社会良知。现在有人看“说真话”这个命题似乎很幼稚,其实在没有明确的社会制度保障的前提下“说真话”并不容易,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以“新时期”之初的特定社会语境来分析,“说真话”应该成为散文写作的最基本条件。因为能否忠实而冷静地记述“文革”乃至“极左路线”时期的历史现象,能否客观地追述那些已经在“文革”中逝去的人们的历史功过,能否真实地表达作者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真实理解,这些均不是易事。其实,“讲真话”曾是当代许多作家的共同心声。早在1962年,作家周立波主编的散文特写选(1962年)序言中这样强调:“描写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散文特写绝对不能仰仗虚构。它和小说、戏剧的主要区别就在这里。”秦牧说:“文学作品应当宣传真善美,反对假丑恶”,他认为的“真”,就是“要本着现实主义的态度写作,反对弄虚作假,反对粉饰太平,反对掩盖矛盾,反对诓诓骗骗”。可以看出,长期以来散文的“真实性”问题,一直被视为散文不可动摇的基石和不容偏离的创作原则。众多作家对于散文“真实性”原则的强调,主要是捍卫最基本的写作权利。这里既有对当代散文创作中长期出现的“假大空”、“假嗓子”的不满,也有对于散文生存语境的反思。80年代后期,林非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提出散文的“真情实感”问题,他指出:“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它对于客观的社会生活或自然图景的再现,也往往反射或融合于对主观情感的表现中间,它主要是以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林非这里反复强调“真情实感”对于散文创作的重要性,认为它是散文审美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林非引出的对散文“真情实感”探讨的话题,成为新时期以来散文研究界长期纠缠不清的问题。楼肇明认为:“真情实感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基础,它在扫荡瞒和骗的文艺中是立了功劳的”;“其二,真情实感论因过于普泛,不可避免地非文学、非艺术的因素也一古脑地全包含了进来”;“其三,真情实感,本身包含着若干层次,又人和人不尽相同,这样就为相对主义留有藏身的洞穴”。陈剑晖也认为:“真情实感是可以作为散文的本体范畴和对散文的文体进行规范的,它的功劳也是别的散文概念所不能代替的”“问题在于,我们充分肯定这一散文范畴的同时也应看到:首先,散文虽是表现自我的主情性艺术,但它的情感抒发和小说、诗歌的情感抒发有着较大的区别”;“其次,感情有文学的因素,也有非文学的因素;有具备很高审美价值的真,也有毫无艺术意义的真”;“再次,还应注意到,感情还有大、小和高、低之分,这是就散文的情感质量而言。事实上谈论散文的情感,必然涉及作家的主体人格结构、思想涵养、文化心理等因素”。那么,“真情实感”是不是散文的内核,是不是散文创作的灵魂?我以为应该这样回答:“真情实感”仍是文学进入审美需求的最基本的层次,它是一种外在现象,“真情实感”的内核应当是“个性”精神,正如郁达夫所言:“散文的解放,第一要写散文的心”,“散文的心”就是散文创作者所释放的“个性精神”,而这种充分与自由的个性精神的释放,必须有足够的社会条件来保障。探讨散文在技术上可否进行“虚构”的问题,也是对于散文“真情实感”的讨论逻辑必然。90年代初,秦晋坚持认为:“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散文如果描写不是关于实际发生的事情,而是关于可能发生的事情,读者就会出现阅读障碍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在散文中像小说一样虚构事实情节,那无疑是自毁长城,失去疆界的散文也就失去了散文自身。”秦晋对于散文“真实性”的讨论,已经不是简单层面的情感诉求了,而是上升对于散文特质的探讨了。可是,陈剑晖却认为:“从散文的创作规律和散文发展趋势来看,要使散文所描写的内容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完全吻合几乎是不可能的”;“在我看来,只要我们把握好真实与虚构的度,既不要太实又不要过虚,则散文的真实性这一古老的命题便有可能在新世纪再现它的原有活力。”其实,我们完全不必在“真实性”问题上纠缠不休,“真实性”就是现代散文不容动摇的特质之一。现代散文具有“现代性”、“真实性”、“自由性”三大特质。所谓“现代性”就是一种表现为科学、人道、理性、民主、自由、平等、权利、法制等普遍原则的现代意识精神;“自由性”,既是散文写作者心灵的最大自由,也是散文文体的自由,呈现一种开放的态势;而“真实性”就是写真相、表真情、诉真心,散文中所涉及到的人和事都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虚构和杜撰。也就是说,散文的“真实性”所符合的原则是真人、真事与真实的时空场景,但是作者在真实时空中包括想象、幻觉等心理体验,则不能以简单的“真实性”来加以限制了,因为人的思维具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功能。如果否定散文中的合理想象,某种意味上也就是否定散文的“文学性”特征。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讲真话”是对散文生存环境的强烈质疑,是对散文作者自我权利的捍卫;而“真情实感”论,已经上升到对于散文本体特点的探讨上;对于散文“虚构”的讨论,虽说停留在散文写作的技术层面的讨论,但因为涉及到散文的本质性内涵方面,仍能吸引人们的关注。三、对于“形散神不散”的质疑和对于“三大家”的重新审视1980年,松木在语文战线1980年第8期发表“形散神不散”质疑。此论文主要从散文文体的角度来深入探讨散文的特点,对“形散神不散”理论进行大胆的质疑,开启了新时期对于“形散神不散”理论的重新认识之门。到了1980年代中期,散文研究界对于“形散神不散”批判之风日盛。这些研究文章对“形散神不散”的批评角度不一,对“形”与“神”的解释亦各有出入,但如同楼肇明所指出的那样,“基本上都认为形散神不散说对散文写作主导造成境界狭窄,主题单一之弊,促使散文写作单一化、格式化,束缚了散文艺术追求,是一种封闭的体系规范”。需要指出的是林非的散文创作的昨日与明日,不仅仅从文体角度加以探讨,更重要的是他注意到“形散神不散”与特定社会政治文化的契合性,抓住了其实质问题进行批判。“(形散神不散)这个主张自觉不自觉地表达了我们当时一种相当盛行的文艺思想:作品的主题必须集中和明确(这其实是古典主义式的艺术趣味)。短论形散神不散具体地发挥了这种神不散的主张,即中心明确,紧凑集中,字字玑珠,环扣主题,完全符合于当时盛行的这种文艺思想,所以它得到广泛的流传是可以理解的”、“追求单一化和模式化,必然会使散文创作陷于僵化和停滞的境地;只有冲破单调和模式的多样化的趋势,才有可能使散文创作得到充分发展和繁荣”,这种分析令人信服。由于“形散神不散”观点出现于1960年代,当代散文研究界要质疑这个散文理论,就势必要对形成此理论的经典作品进行重新审视。因此,对于杨朔、刘白羽、秦牧“三大家”的重新审视,也成为“新时期”散文研究的一道风景。1、对于杨朔散文创作的再评价。对杨朔散文写作的“再评价”问题,当代散文研究界在1980年代之初就开始了,也已经触及到杨朔散文的弊病了。198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吴周文杨朔散文的艺术,是较早出版的杨朔散文研究的学术专著。吴周文认为,杨朔诗化散文的理论所指导下的创作实践,使其作品在意境创造、艺术构思、人物描写、结构艺术、文学语言和个性风格等方面,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比较完整地构成了他的散文美学,形成了“杨朔体散文”。吴在论及杨朔散文缺点时也认为,在1950年代后期和1960年代初期,杨朔散文仍沉浸于光明的歌唱,他没有能够很清晰地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现实社会的许多矛盾,更深一步地去发现与研究当时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存在的“左”的问题。这使他的散文存在思想方面有偏离现实主义的倾向;而在艺术方面,由于刻意追求“巧”的构思,也使他的不少散文结构雷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807.1-2024集成电路电磁兼容建模第1部分:通用建模框架
- 共振音叉课件教学课件
- 电商物流解决方案
-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与管理
- 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前景
- 食管癌晚期治疗进展
- 糖尿病治疗仪使用
-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教案
- 角膜病病人的护理
- 海上日出说课稿第课时
-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未来农业律师大赛试题
- 2024年居家养老服务协议
- 2024年份IDC数据中心租赁协议
- 2023年国考税务系统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反腐倡廉廉政法规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30题)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九洲中学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资本经营-终结性考试-国开(SC)-参考资料
- 商务礼仪课件教学课件
- 【天润乳业资本结构问题及优化对策分析案例10000字】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责任导师制管理制度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必修 第三册人教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