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不和谐生命音乐流程的中止号.doc_第1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不和谐生命音乐流程的中止号.doc_第2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不和谐生命音乐流程的中止号.doc_第3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不和谐生命音乐流程的中止号.doc_第4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不和谐生命音乐流程的中止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论文-不和谐生命音乐流程的中止号摘要:对于巴金小说寒夜中造成主人公汪文宣悲剧的缘由,在一般认为的社会黑暗说之外,实际上还存在许多致命的不和谐因素。战争的特殊社会环境,给当时社会的稳定以及人的生存条件和生存压力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在汪文宣这种小家庭中,主要的家庭关系和谐与否照样会影响到家庭及家庭成员的正常存在;触及汪文宣个人自身,也蕴涵着思想、心理道德和事业上发展能力的不和谐诸方面。通过汪文宣这小人小事的生命乐章,显示出悲剧的深刻含义,即既彰显了个人生命主体的不和谐,又折射出当时时代、社会、事业、爱情及家庭的不和谐,还阐释了生命实践主体必须要与实践环境和谐发展的道理。关键词:寒夜;社会;家庭;个人;悲剧命运寒夜写成于1946年底,是巴金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中,早期写作中压抑不住的热情迸发变成了愈来愈冷静的客观解剖,作品的主题也愈趋深刻,现实主义写作风格也完全成熟。关于寒夜的主题,诚如夏志清与唐小兵所说,描述了“爱和痛苦这样一个赤裸裸的人类状况”1和“精神分裂型的反英雄”2的“个人溃败”。但对造成主人公汪文宣“爱和痛苦”及“个人溃败”的原因,由于巴金本人曾有“我对这三个主角全同情。要是换一个社会,换一个制度,他们会过得很好”3230,故夏、唐及评论界普遍都归咎于抗战时期民国政治统治的黑暗,认为是黑暗统治造成个人存在的困厄与小人物的陨灭。这种观点自然有其精湛不磨之处,但却难免有以一盖全而未中肯綮之嫌。本文不揣谫陋,拟就主人公汪文宣饮恨而亡的原因再作一些探讨。一人作为一个具有思维能力的生命实践主体,实践生命的过程必须要有实践环境,即生理、心理有序发展的保证,若以音乐喻比,则是生命音乐流程中的各种元素必须是和谐的。而这种有序发展的和谐性一旦被打破,必将导致乐音流程的中止。以人而言,则造成实践主体存在的困厄,乃至生命的中止。而所谓“和谐”,借用环境学原理,“是指平衡、协调。人与环境的和谐是指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取得的一种相互协调、相互平衡的状态”4。环境学原理之“环境”,同样适合于“社会环境”,而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共同组成人的“存在环境”。因而这一和谐原理同样提供了判别“存在环境”问题的基本准则:无论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地多种多样,只要损伤或破坏人与所赖以生存环境的和谐,就会造成人的存在的困厄。因而和谐有序的生存环境是保证存在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由这一观点出发,我们叩问一下与汪文宣悲剧有关的各种环境。当时社会环境的不和谐是不言而喻的,而这种不和谐主要体现在社会不稳定中。虽然当时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给“陪都”带来有利于其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发展变化的许多因素,保守落后的山城一跃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桥头堡与东南亚战场人力物资的唯一转运港,战时地位的转换也给重庆市民的守旧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但同时由于战争的特殊背景,也给当时社会的稳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首先是人口数量的剧烈增长。“根据重庆市警察局所发布的户口统计,1937年,重庆市的人口仅为47万人,到1943年,人口已达88万多人,1944年人口突破百万,达103万人。此后重庆市的人口,一直维持在百万以上,直至抗5战时国民政府根本没有能力为这些人口提供生活保障,而山城本身的经济能力也已是“竭泽而渔”。住宿、卫生环境极差,生存压力加剧,社会保障制度、人口流动、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等因素对社会稳定都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彼时的国民政府不但负荷各种历史沉疴和战争创伤,且重庆每一角落的投机与腐败,战争造成的传统价值观颠覆,以及民众对政府和政局的失望,使得这座城市“变成了一个肆无忌惮的悲观厌世的城,骨髓里都是贪污腐化的”6。面临极为复杂艰险的国内国际形势,国家前途命运未卜,民生凋敝。物价从迁都开始时的“一角钱买十个很大的烧饼,一个铜板可买一束桂圆”7直升涨到“千多块钱”才买一只小鸡8185,让以公教人员、工人、手工业者等为主的广大市民失去了传统职业所特有的安全感,沦入贫困之中,并随时要提防失业的来临。但有职权的人们却大发国难财,他们“拿大薪水,年终一分红,就是二三十万”825,与其下属汪文宣连妻子生日蛋糕也买不起的拮据形成极其鲜明的贫富悬殊对比。而一个社会中,如果为数众多的社会下层不能在资源分配方面感到满意,或者产生了相对剥夺感,这个社会一定是不稳定的,也是不和谐的。而潜在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剧烈变动,所造成的不稳定因素往往会表面化,极易引起社会动荡不安,使社会发展出现波动、停滞甚至倒退。住房紧张、物价暴涨、就业困难以及对战乱的恐慌也正是当时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动的反映。由于人的生存条件和生存压力面临着一系列不稳定与不和谐,以及由此造成的社会生活问题,威胁着每个人的存在,小人物只能作痛苦挣扎。战乱使社会已无法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要求,汪文宣在百般劳碌之中得了肺病,面对着奉为衣食之源的那些校样,“我的血快要流尽了!他愤怒地想,他几乎要撕碎那张校样”8256,他凝视着自己咯出的淡淡血迹,终于以带血的生命残存“把这张校样看完翻过去了”。但带病工作的他并没有受到公司的表彰或医疗上的支持,却反而因病被公司辞退。这里我们看到,小人物的生命与社会已完全失去和谐相成的依附关系,而成为二元对立的决裂态势。汪文宣病入膏肓时终于“强烈地感觉到对于生命的依恋,对于死亡的恐惧”8274,但“他不能喊出他的悲愤。他必须沉默地死去”。由于他所处的社会与战乱时代颠覆了社会对个人的保护,汪文宣不过是战争覆巢中必然要破碎的一粒弱卵而已。二由于人类社会的群居性质,注定个人的社会关系是复杂的,总要与不同的人建立多方面的关系,同时在许多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占有不同地位。又由于其占有地位的不同,同样的个人也表现为不同的角色。而如何协调这些角色间的关系,并使相互之间能和谐面对,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但寒夜中汪文宣的角色在两种有张力的角色关系中是冲突的,不和谐的。汪同时主要担任了儿子和丈夫的角色,而另两个角色(汪母和曾树生)同时对汪提出履行角色的全方位行为的要求:汪母要求子只爱母,而曾要求夫只爱妻。汪母和曾树生都是自私的女人,母亲依仗封建礼教,而妻子自恃养家糊口。她们的“爱”实质是从内心深处力揽汪的全部感情的欲望。于是汪成了两个女人利己情感争斗的战场,致使两个他所爱而又“爱”他的女人总是像仇敌似的永远互相攻击。而从价值哲学的观点出发,“个人的价值如何,是由他同他人,同群体的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9。即是说,用真诚的爱换来对方真诚的爱,这种双向情感才具有肯定性意义,否则就是自我否定,自然就意味着不幸。从汪母与曾树生身上,我们看到仅仅对一方有价值的东西其实是没有价值的。她们都为了争夺汪而彼此不肯让步,致使汪想说:“我都要死了,你们还在吵”。她们“不愿他死,却推着他早日接近死亡”3236,而最终都尽了害死汪的一份力。关于家庭,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大致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所谓“大致相似”即指家庭的和谐运转,而“各有各的不幸”,即指各种不和谐的难题。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元素,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和共同生活为纽带所组成的亲属团体和社会单位,是人们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组织形式。家庭又因血缘的亲疏和成员数量的多寡有大、小家庭之分。汪的家庭仅有主血统与婚姻副血统(曾树生)两种血缘,显然属小家庭之列。但即使在这种小家庭中,各种关系和谐与否照样会影响到家庭及家庭成员的正常存在。对汪的家庭来说,这些关系主要有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母子关系及父子关系。1.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是家庭中最基本的关系,在家庭中起着核心作用,是文明幸福家庭的基础。但汪与曾树生的夫妻关系是失调的,处在极度的不和谐中,他们各自代表着战时“陪都”生活的一个方面。汪一直处于极度矛盾状态中,总幻想“日本人打退了,就有办法了。将来还是回到教育界去”8105,他代表着处于困窘中的民意。而妻子却以摩登的打扮,灯红酒绿的生活来寻求痛快,甘心做“花瓶”,因为“想要活的痛快,要自由”,代表着“陪都”生活的腐化面。实际上夫妻的思想存在对峙性质。由于家庭的寒酸,婆婆的冷言恶语,丈夫的懦弱无能,社会环境的压迫,她实在不甘做安分守己的妻子,但又难舍汪文宣的一份真情,内心苦闷而迷茫。但当抗战胜利后她“回家看望”时,才发觉自己“为了自己的幸福,却帮忙毁了别一个人”。2.婆媳关系汪母与曾树生的婆媳关系处在传统与现代的极度二元对抗之中。汪母不满意曾树生,是因为她对曾的行为方式有看法,花里胡哨爱打扮,抛头露面应酬多:在她看来没有一样符合做媳妇的“规矩”。而曾也有自己的道理,对婆婆羞辱她没有行正式结婚礼,是儿子的“姘头”的态度,她振振有词地回答:“我老实告诉你:现在是民国三十三年,不是光绪、宣统的时代了,我没有缠过脚,我可以自己找丈夫,用不着媒人”。她们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除了一般婆媳摩擦,还渗透着两代人的意识冲突。汪文宣被夹在两种不和谐噪音的狂奏之中,一面想维护母亲的封建礼教,一面又依仗妻子而生活,饱受矛盾的煎熬。3.母子关系如同中国历来文人与男性对长辈的情感选择倾向一样,汪文宣具有非常强烈的恋母情结。而汪母又依恃封建婆母的母权欲对儿媳进行焦仲卿母亲般的颐指气使,但时代的变迁使她难以圆志,只好忿忿地认为:“我什么苦都受得了,就是受不了她的气!我宁肯死,宁肯大家死,我也不要再看见她曾树生”8146,汪奉行的是迂腐的“孝道”。在他眼里,母亲永远是对的,他明知妻并无大错,但对母亲却不敢有丝毫干涉。他病重时的每次争吵都由母亲对妻子的敌视而引起,但对母亲的话即使有极大的错误也没有一次正面反驳。这种无原则的恋母情结,不但没有调和婆媳“两代人意识”的矛盾,反而加剧了她们之间的分裂与对抗,迫使汪忍气吞声,左右牵合而左右为难,从而更加重了家庭矛盾。4.父子关系我们先注意他儿子的形象:“贫血,老成,冷静,他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但是他已经衰老了!”虽说中国的父子关系多数延续着中国人不善于表达情感的因素,但彼此都把对方置于心里的重要位置。而汪文宣与儿子的关系却不是这样,我们看到自从汪生病以来,他儿子从未有过一句问候的话语,更遑论关爱父亲的行动。从小耳濡目染的长辈间的龃龉与指责,使他的体内从小就流淌着冷漠的血液。而汪文宣却无法言传身教,而且也“始终没有好好的教养过他”,他们之间几乎没有言语,也就更无所谓共同话语可言了。零语言现象之中透露出彻骨的亲情寒冷。不和谐的家庭文化几乎将家庭中对人生有价值的一切都毁灭给人看,而首先毁灭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爱:汪母对他的爱在一定程度上是先天固有的,无条件的,但却并未给汪带来利益和快乐,相反,那种母爱成为促使儿子加速走向陨灭的催命咒;另一方面,汪的爱情婚姻既不是一种沉醉,也不是一种快乐,不过是痛苦的同义词。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妻子,由于经济拮据,尤其是婆媳之间的无休止的有我无她的争吵,离他而远去兰州,最终造成他感情困守的破碎。他的不和谐家庭为他织造的是两难而又两头受气的困厄之网,这网没有给他筑起爱巢,而是捕食他的生命的蛛丝。三如果说上述种种不和谐因素不过是造成汪文宣悲剧的外因的话,那么有必要再触及汪自身所蕴涵的许多不和谐因素。这一分析,我们可以根据徐晨光关于“人自身的和谐包含思想的和谐、心理道德的和谐与发展能力的和谐三个方面”10进行,从而体认这一审视的价值向度。1.“老好人”品性心理道德的不和谐青年时期的汪文宣善良正直、忠厚老实,能吃苦,有才华,是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分子。可是在大学毕业步入社会被“磨炼”后,他变成了胆小怕事、见人低头、懦弱安分、甘受欺侮的小职员。正是由于他“当面也好,背后也好”,因而“大家喜欢称他做老好人,他自己也以老好人自居”。而所谓“老好人”,大抵是品性善良而又怯懦的人:由于善良,总是为别人着想而亏苦自己;由于怯懦,吃了亏既不敢言也不敢怒。当汪为省钱而不去看医生时,妻关心地说:“你到这种时候,还只想到别人,你太老好了”,关心中夹杂了对他亏苦自己的埋怨。当汪因病而被解雇时,树生也看出被解雇的原因是“他人太老好,在外面做事容易吃亏”。在这种善良与怯懦中,属于他个人应有的关照与呵护以及人格的尊严都被消解甚至受到践踏。于是,源于他意识深处的两种不和谐力量老好与受惩罚相互抵牾而使他的内心成为战场。他发出了如同屈原天问式的疑问:“我一个安分的老好人!为什么我该受这惩罚?”8274:正是因为他的“老好”,使他失去了发泄自己不满的机会,他无法做到像他的母亲、妻子、上司、同事那样,可以在“老好人”面前放心地宣泄各种牢骚,而这种宣泄,常常是避免使内心成为“战场”的有利途径;也正是因为他的“老好”,人们不但不替他驱赶内心“战场”的阴影,反而在各自的宣泄行为中连同自己的“战场”也一并交给了他,从而使他的内心世界永远处于不和谐的焦虑中。2.尊严与基础需要对峙思想的不和谐从情绪和需要的心理学视角依然可以探触到汪文宣自身的不和谐。根据马斯洛的存在需要理论,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是由低级到高级的五个等级层次11,五个等级中被视为最低级的生理基本需要无法满足时,最高级的“尊严与自我实现需要”总是不能实现的,从而形成人们“不得不”以放弃尊严而低就生理需要的局面。这种不得不行为势必造成人们思想上的不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