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因特网犯罪与成瘾防治的相关法律问题及实例分析【目次】第一章 前言:计算机与因特网使用的现况分析第一节 现代社会不能或缺的基本生活工具:计算机与因特网第二节 多少人利用计算机来选花生(每天有多少人上网)?第三节 有多少学生离不开网咖(青少年使用因特网之调查统计)?第四节 因特网上的行为百态第二章 因特网犯罪的内涵第一节 因特网犯罪之定义第二节 因特网犯罪的分类 第三节 因特网犯罪类型的分析第四节 因特网犯罪类型的比较第三章 常见的因特网犯罪之相关法律问题与实例分析第一节 网络谣言的分类第二节 透过网络来妨害他人名誉的方式与法律责任第三节 从报载的网络犯罪之生活实例,来分析其行为责任第四节 网络上的言论自由与尺度第五节 青少年最常见的网络犯罪:网络游戏虚拟宝物的诈欺、窃盗、毁损第六節 青少年利用因特网援助交际知多少(因特网性交易)第四章 利用因特网侵害著作权的犯罪之分析第一節 因特网的利用行为,在著作权法上的法律意义与效果 第二节 在因特网上利用他人著作,避免侵害著作权的使用方式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与免费、共享、公共财的范畴第四节 网络上软件程序的合理使用(fair use)第五节 网络mp3的使用与著作权第六节 电子邮件(e-mail)的使用与著作权第七节 网络上超链接的使用与著作权第八节 利用因特网贩卖盗版光盘与侵害著作权第五章 校园使用因特网,易发生侵害著作权的生活实例与适法性分析第一节 实务案例与适法性分析第二节 在因特网上使用他人之信息,就著作权的观念,常会产生下列误解第六章 以因特网作为犯罪客体(攻击目标)之网络犯罪第一节 计算机黑客(hacker)入侵第二节 网络黑客与计算机病毒第三节 现行刑法对网络黑客攻击与散布计算机病毒行为之规范第四节 刑法妨害计算机使用罪新增的法律条文之简介第五节 黑客入侵的生活实例第七章 因特网犯罪与个人隐私权之保护第一节 破获惊人的贩卖个人资料案件第二节 在网络上贩卖个人数据的法律责任第三节 从网络贩卖名册看个人隐私之保护第四节 个资法最新修法动向:泄漏个人资料的常业犯最高判刑五年第八章 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及其防治的相关问题第一节 从调查统计看国内网络成瘾症的现况第二节 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的特色与影响第三节 如何认定青少年罹有网络成瘾症第四节 网络成瘾症的高危险群第五节 防治网络成瘾症的几点看法第一章 前言:计算机与因特网使用的现况分析第一节 现代社会不能或缺的基本生活工具:计算机与因特网 因特网此一媒体,其成功的打破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有形的藩篱,做到实时性的沟通与快速读取利用数据的功能。因特网之使用,随着科技发展,已深入每个家庭、学校及工作职场,二十一世纪因特网的普及化与生活化进展,已成为国家的进步指标,也为人类生活、学习、沟通,增辟了一个新媒介,甚至极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要生活场域(陈淑惠,2003),因特网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便利,上网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例行公事,似乎生活中所有事物,逐渐皆与网络相关,经常在网络中实现(周倩,2000),也因此故,让许多人沈溺其中,无以自拔,也滋生了许多新兴的社会问题,随着网络逐渐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份,网络上各种脱序现象,也如影随行的而来,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除了网络黑客入侵,造成的各种严重的破害外,其它诸如军火教父、网络色情援交、网络诽谤、网络诈欺、网络窃盗等案作之发生,使得网络犯罪成为大众关切的焦点。 网络像一辆无法回头的马车,正以风驰电掣的速度,载着人类不断地向前奔驰。当我们为车窗外急速变换的彩景所眩惑时,也应静心省思,计算机黑客入,例如最近中华邮政计算机系统遭黑客植入杀手病毒而停摆,所造成的影响,实在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第二节 多少人利用计算机来选花生(每天有多少人上网)? 我国上网人口数,在全球排名第十一名(computer industry almanac 1999),占全台总人数四分之一。二一年的调查数据(ac 尼尔森 netwatch)显示,台湾网络人口已达八百二十九万人,每天上网使用因特网的人口,超过万人以上,上网浏灠网页、进行电子商务、在线游戏、传送电子邮件等。另依资策会因特网信息情报中心调查报告(2002),至九十一年三月底,台湾的因特网用户已达七百九十万人,普及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五。因特网之使用随着科技发展,已深入每个家庭、学校及工作职场;依据交通部(200)统计:九十二年台湾地区之家庭近七成一拥有计算机,其中台北市家庭拥有计算机比例近八成一最高,男性曾上网比例高于女性,曾上网比例以 15 岁占该组年龄 82.8,网龄在 3 年以上的占家中经常上网者的 68.1 ,平均网龄 4.5 年,每周平均上网时数为 12.1 小时,与九十年(6.9 小时)比较增加 1.8 倍。第三节 有多少学生离不开网咖(青少年使用因特网之调查统计)?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2001)调查发现,去网咖的国小学生中,有超过百分之二十的学生,每周去二次以上,近百分之十的学生,每周去网咖花费三百元以上,小学生部分,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学生,每次到网咖之时间在二小时以上,国中生超过百分之五十,每次去网咖之时间在二小时以上。 向阳基金会(2001)针对全国国、高中职学生,做抽样调查结果,有百分之五十一学生去过网咖,其中男生占百分之六十四点三,女生占百分之三十五点五,城市学生占百分之五十三点六,乡村学生占百分之四十八,显示城乡差距不大,而全国在学青少年中,有百分之二十二点八的学生,每周至少去网咖一次。最吸引青少年上网咖的主因,是在线游戏,占百分之五十五点八,其次是上网聊天,占百分之二十三点一,而上网找数据者,仅有百分之八点九,而在学青年,每周至少去网咖三次以上,有沈迷倾向者,占百分之七点二。可见网咖,已成为全国青少年追求时尚,最热门的休闲场所。 台北市教育局九十年针对四千三百八名本市学生问卷调查,指出家庭拥有计算机比率为91.83%家中有计算机且可上网比率为76.37%,而各级学校97%以上一班一台计算机,显示计算机拥有之普及性及网络人口扩增之迅速性,以青少年族群为显著。 青少年的上网地点,根据调查,一般国中及高中学生最常上网的地点,以在家中者最多占62.9%,网络咖啡店或其它商店者占24%,学校者占10.5%,朋友家中者占2.6% 。男女生在最常上网的地点上有显著差异,男生最常在家中和网咖,女生则最常在家中和学校。 青少年上网络咖啡店的次数之调查显示,一般国中及高中学生一个礼拜去网络咖啡店的次数,没有者占56.3%,1-2次者占30%,3-4次者占7.7%,5次或5次以上者占6.1% 。非行少年有九成以上去过网咖。(张俊文,民92)向阳公益基金会调查结果显示,有51%去过网络咖啡店。男生比女生有较多的比例涉入网咖(男生,64.5%,女生,35.5%)。(向阳公益基金会,民90) 青少年待在网络咖啡店的时数之调查显示,一般国中及高中学生平均每次待在网路咖啡店的时数,没去过者占42%,5小时以下者占48.5%,5-10小时者占7.77%,10小时以上者占1.8。(彭成德,民92)非行青少年每次花在网咖的时间以两小时以内最多,约五成;而每周平均花在网咖的时间大多未满五小时;每周假日及每周非假日平均花在网咖的时间亦大多未超过五小时,上网咖的时段则集中在12:00-24:00之间。(张俊文,民92) 向阳公益基金会(民90)发现在学青少年每次去网咖,通常待一至二小时的居多(占28.2%)。再换算之后估计固定每周至少去网咖一次者,其每周平均花8.5小时。而向阳公益基金会(民90)的研究显示,最吸引青少年至网咖的原因以玩在线游戏最多,占55.8%。其次是上网聊天,占23.1%。若将男女生分开统计,发现男生以玩在线游戏为最主要的另引理由,女生则为上网聊天。 另外,向阳公益基金会(民90)的研究也对未曾去过网络咖啡的青少年,探讨其不上网咖的缘由,结果发现,有37.9%的在学青少年因其家中已有计算机、有14.7%的人认为场所复杂、13%是因为父母反对而不去网咖。显然,父母亲能在家中提供计算机给小孩使用,最让在学青少年可以免于到网咖消费的好方法。第四节 因特网上的行为百态 因特网的蓬勃发展,伴随而来的网络行为百态,其中以网络上的不法行为,最为猖獗,如网络色情、网络赌博、贩卖盗版光盘、贩卖毒品、枪械、网络恐吓、网络诽谤、网络黑客、计算机病毒、网络窜改等,随处可见。一般所指的网络色情,系指在网络上散布猥亵文字与图片的情形;网络恐吓,系指用文字传达将来的恶害,使人心生畏怖,或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等;网络诽谤,系指意图散布于众,在网路上,将不实足以毁损他人名誉的事项,指摘或传述之,广为流传之诽谤行为;网路贩卖盗版光盘,则指违反著作权法之行为;网络黑客入侵,系指破坏他人电磁、程序等,此外还有折阅他人电子邮件(可能触犯妨害秘密罪)、在网络上泄露他人秘密(可能触犯妨害秘密罪、违反个人数据保护法罪等)、散播计算机病毒或窃取计算机中的电磁记录等,均系现在最普遍的网络犯罪行为态样。第二章 因特网犯罪的内涵第一节 因特网犯罪之定义 何谓因特网犯罪?要先从计算机犯罪(coumputer crime)了解起,通说认为计算机犯罪,系指行为人滥用或破坏计算机,而违犯具有计算机特质(computer property)的犯罪行为。计算机特质(computer property)又何所指呢?一般的涵义,系指行为的犯罪、追诉或审判,是否需要计算机的专业知识为断。由此观之,网络犯罪,显然系计算机犯罪的延伸,为计算机系统与通讯网路相结合之犯罪,但相较于计算机犯罪而言,更偏重于网际网络的应用,专指具有因特网特性的犯罪,易言之,行为人所违犯之故意或过失的犯罪行为,必须行为具有因特网之特性者而言,就实际应用而言,犯罪者在犯罪过程中,需借助因特网,方能遂行其犯罪意图之犯罪,即属网络犯罪。第二节 因特网犯罪的分类 网络犯罪之类型,如何区分?从技术层面言,可分二大类,其一为阻害计算机网络机能系列的犯罪;其二为非法使用计算机网络系列的犯罪。从网络犯罪特性言,仅限于利用因特网的特性,例如具有分散性、开放性、互通性、隐密性、立即性等之犯罪行为,始属网络犯罪。与网络相关的犯罪,依网络在犯罪中所扮演的角色,可分以下三类: 一、以路及连结在网络上的计算机系统作为犯罪工具; 二、以网络作为犯罪场所; 三、以网络及连结在网络上的计算机系统作为犯罪的攻击目标。 上开三种分类中,属于网络犯罪范畴者,只有第二类(以网络为犯罪场所 )与第三类(以网络为攻击目标)。单纯以网络为犯罪工具,并不属于网 路犯罪的范畴。又此三种分类,有重迭的关系,其间之涵摄关系,析述如下: 一、以网络为攻击目标的,一定是以网络为犯罪场所,也必定是以网络为犯罪 工具。 二、以网络为犯罪场所的,一定是以网络为犯罪工具,但却不一定是以网络及 连结在网络上的计算机系统为攻击目标。 三、以网络为犯罪工具的,不一定是以网络及连结在网络上的计算机系统为攻击 目标,也不一定是以网络为犯罪场所。第三节 因特网犯罪类型的分析壹、第一类型分析 第一类以网络为犯罪工具,这一类型,并不一定就是网络犯罪,因为我们并不能仅因其利用网络为工具,就称其为网络犯罪。否则,在毒枭利用电话联络毒品交易事项之情形,岂不是要称之为电话犯罪?又如在歹徒利用菜刀抢劫之例,是否即要称之为菜刀犯罪呢?生活上常看到的实例,例如某应召站在各地设立据点,并以网络作为联络及处理数据之工具,藉以传递嫖客之数据,并通知旗下的小姐前往约定地点应召。此类严格言之,只是利用网络作为工具,应不是网络犯罪。贰、第二类型分析 第二类以网络为犯罪场,这一类型,最再见的实例,就是在电子布告栏(bbs)上,诽谤或公然侮辱他人;设立赌博网站,供人签注下赌等。参、第三类型分析 第三类以网络及连结在网络上的计算机系统,作为攻击目标,这一类型,以计算机骇客入侵最为典型,通常以网络及连结在网络上的计算机系统为攻击目标,有一个非常生活化的比喻,可以让我们更清楚了解,这类型网络犯罪的态样,所打的比喻如下:甲怕小偷闯入,用围墙(防火墙,firewall)把家(计算机系统)的四周围起来,但为了对外交通,围墙留有出口可以通到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因特网,internet)有四通八达的道路。围墙内有一些小径(局域网络系统,lan),小径可通往家里的仓库(数据库,database)。现有小偷(黑客)出现,小偷(黑客)可能会对甲的家(计算机系统)造成的危险(害)可能很多(多元性),例如:破坏甲对外的通路;潜入围墙内,破坏墙内的小径、破坏屋里的陈设;在围墙内散放病毒或放置定时炸弹;到屋里或仓库里偷东西;在围墙外拦截他人要运送给甲的物品(电磁数据、程序)。,真是传神贴切的生活比喻。肆、因特网提供新兴犯罪场域,却夹带着许多传统的犯罪态样 网络兴起后,网络及连结在网络上的计算机系统容易成为攻击的目标,此种情形,尤其以计算机黑客入侵他人网络系统,并施放病毒加予攻击,危害程度最为巨大,例如九十三年五月初,中华邮政全台四百三十个支局、一千六百个工作站的计算机,遭微软杀手病毒(sasser)瘫痪,造成临柜计算机无法联机、自动提款机停摆,许多支局行员只好用人工手写方式为顾客服务,此为新兴的犯罪,因为网络就传统的犯罪行为客体而言,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犯罪客体。 但是,以网络及连结在网络上的计算机系统为攻击目标之情形,也同时有可能是一种传统犯罪,举例而言,计算机黑客在甲的网络系统中放入后门程序,并且威胁甲需交出一百万元,否则该后门程序会在一小时内将甲计算机系统的重要档案毁掉,此种情形可能构成传统的刑法恐吓取财罪(参见刑法346条)。第四节 因特网犯罪类型的比较 以下以表列方式,将上开三类型的网络犯罪,分项胪列如下:分类以网络空间作为 以因特网作为 以因特网作为 特质 犯罪场所 犯罪工具 犯罪客体 特 被动特点,引诱吸针对特定目标,加予对网络或计算机系统 引一般人进入。 侵害,藉由网络作为的攻击性或破坏性 点 犯罪工具 常 型1.网络色情 1.网络恐吓 1.网络入侵(黑客 2.网络援交 2.网络诽谤 2.散播计算机病毒 见 3.贩卖盗拷 3.网络诈财 3.网络窜改 4.网络赌博 4.sql 犯 5.网络游戏 5.injection 6.贩卖枪械 罪 态7.制仿炸弹 知 悉 高 中 低 程 度 侦 查 低 中 高 难 度 第三章 常见的因特网犯罪之相关法律问题与实例分析第一节 网络谣言的分类一、第一类:散播未经证实的各种消息或故事。 生活实例:电胡刀的电磁波强过手机一万五千倍 止汗剂会导致乳癌 外星人照片曝光等 严重后果:由于这类谣言十分耸动,许多人在未经证实的状况下加以转寄,传 播力量十分强大,也易形成观念误解。二、第二类:谣言会伤害到特定对象(个人或团体)的名誉、信用、人格等。 生活实例:新光人寿要求型肝炎带原者退保 大黑松小两口牛轧糖里有蟑螂 通化街夜市米粉汤店将顾客未吃完之食物回收再卖 统一超商关东煮里都是味精等谣言 严重后果:由于直接攻击到特定的商家、团体或个人,也因此常常造成商家莫 大的损失。三、第三类:冒用他人姓名、电话、电子信箱等,刊登到留言版,揭露不实之事项。 生活实例:将个人数据、照片及电话刊登到留言版,征求一夜情 发表某种非为本人意思之言论 冒用他人姓名等资料,以攻击、指摘、辱骂某特定人 严重后果:造成被冒名使用之人,名誉、人格、信用等,莫大伤害与损失。第二节 透过网络来妨害他人名誉的方式与法律责任壹、网络妨害名誉的方式一、在网站上公布妨害他人名誉的讯息: 例如:在网站上张贴移花接木的裸照,除了可能构成散布猥亵图画罪之外,因其 妨害了他人名誉,还可能构成公然侮辱罪。而在一些网站上的留言版或bbs站上 张贴具体指称足以毁损他人名誉之内容的文章,可能构成诽谤罪。二、散发电子邮件,以散布妨害他人名誉的讯息: 其实,利用电子邮件来沟通,就如同传统上请邮差送信一般,是通讯的方式之一 。甲写了一封信,贴上邮票,用传统寄信的方式寄给他的好朋友乙,抒发对于丙 的不满,如果甲并没有将这封信的内容散布于众的意图,那么尽管信里充斥着对 丙的具体不实批评,也难以构成诽谤罪。但是,如果甲存心要将该信的内容散布 于众,所以将此信寄给很多人,那么,就有可能构成诽谤罪。同样地,如果甲不 寄信,而以发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上述的事,在法律上的结果应无二致。差别只 在于如果甲存心要散布于众,用传统寄信的方式比较累,因为可能还要将信影印 很多份,贴很多邮票,黏很多信封,最后还要拿去寄。如果用发电子邮件的方式 ,只要在键盘上敲几个键,就可以在几秒内寄给很多人。贰、散发电子邮件,有可能构成诽谤罪吗?一、用散发电子邮件的方式,来散布足以妨害他人名誉讯息的法律责任 用散发电子邮件的方式,来散布足以妨害他人名誉的讯息,虽可能构成诽谤罪, 但是难以构成公然侮辱罪,原因是公然侮辱罪须具备公然的要件,而根据院 字二o三三号解释,所谓公然是指不特定人或多数人得以共闻共见之状况。 而散发电子邮件,只有特定的收信者可以看到信件的内容,他人无法共闻共见。 举例来说,a将一篇辱骂他人的文章贴到网络上,可能构成公然侮辱罪;但如果a 将一封辱骂他人的电子邮件寄给b,此与a在bbs站上贴文章的情况不同。板桥地 方法院检察署八十六年十月份法律问题座谈会的的研讨意见,认为,电子邮件系 寄至特定电子信箱,并非在网站之公布栏上,不构成公然要件,亦无散布于 众之意图,亦即,不构成公然侮辱罪。但是,如果行为人收到一封辱骂他人的电 子邮件后,将之转贴在网站上,仍有可能构成公然侮辱罪,因为一旦将电子邮件 张贴到网站上,就会让不特定人或多数人得以共闻共见,就具备了公然的要 件。二、上网散发电子邮件控诉医疗纠纷,网友善意转寄,当心有涉及诽谤罪的可能。 您可能会收到这样的邮件xx医院草菅人命,越来越多医疗纠纷的病家, 在投诉无门后,选择以电子邮件方式散布消息以进行控诉。通常网友在接获此类 消息后,会基于同情心再将这些信件转寄,使之广为流传。最近警方即将几名转 寄医疗纠纷控诉的网友们依诽谤罪嫌移送法办。 医疗纠纷的家属或受害者,因心理不平四处投诉,乃人之常情,但医疗过程 复杂且不一定有绝对之对错,且事关人命,有时不免牵涉许多当事人的情绪,当 事人都不一定说的清楚,何况是不相干之第三人。刑法中规定,意图散布于众, 指摘或传述足以毁损他人名誉者可成立诽谤罪,但若能证明所诽谤之事为真实者 ,不罚。惟此一事实不应涉及私德,而与公共利益无关。虽然医疗行为可能影响 民众的就医权益,其医疗行为是否得当与病患的公共利益有关,因此应属可以传 述的内容。但医疗纠纷,谁是谁非事关专业判断,有时连当事人亦不甚了解,且 查证不易,因此,仍有可能成立刑法的诽谤罪,因此网友再转寄此类信件时仍须 小心谨慎。第三节 从报载的网络犯罪之生活实例,来分析其行为责任一、网络编造不实内容,男子被函送法办 苏姓男子(十九岁)和就读台南市某高职一年级补校的吴姓女友感情生变, 由于无法挽回女友的心,展开报复。在住处利用哥哥的计算机上网,然后进入蔡姓 老师用来与学生沟通的免费网页空间内,分别署名太子、全体男生、 看看留言人、全校男生,编造不实的流言内容,张贴在网页留言版。 由于留言内容直接写出吴姓女子的姓名、就读班级,又内容以做爱为主 题,蔡姓老师发现后立即删除留言内容,但苏姓男子却继续张贴。蔡姓老师认为 有人恶作剧,陪同吴姓女子向台南市刑警队报案,经刑警队计算机专责组深入追查 ,先找到苏姓男子的胞兄,警方发现苏姓男子常利用他的哥哥的计算机上网,而且 又是吴姓女子的分手男友,怀疑苏姓男子涉嫌。警方通知苏姓男子到案说明,他 坦承在网络上编造不实内容,诽谤吴姓女子,警方依刑法第三百零九条以下妨碍 名誉罪嫌送办。二、网络刊登女友半裸照,男子判刑 宜兰县一名谢姓男子不满邱姓女友感情生变,藉邱女名义寄发先前拍摄邱女 仅着内裤的照片,再加上一些诽谤邱女的文字,透过电子邮件寄给邱女的亲友。 谢姓男子未经邱女同意,以邱女名义进入邱女电子邮件撰写信件的行为,可能构 成刑法第两百一十条伪造文书罪,另外,谢姓男子擅自更改邱女电子邮件密码, 即可能构成刑法第三百五十二条毁损文书罪,谢透过电子邮件散发不利邱女的文 字、照片,构成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的诽谤罪。由于毁损和诽谤部分,邱女都撤回 告诉,宜兰地方法院昨天仅依伪造文书罪,判处谢姓男子有期徒刑六月,缓刑四 年。三、冒名上网征援交,女子判赔三十万元 南部某科技大学夜间部二技李姓女学生,因与林姓女同学发生纠纷,就在网 路上以对方名义留言,征求援助交际。林女认为名誉受损,以上网观看的人次计 算,求偿四百六十多万元,并要求登报道歉。高雄地方法院法官认为所求不合理 ,昨天判决李女给付卅万元的精神慰抚金及登报道歉。李姓女子涉及诽谤罪部分 ,月前已由高雄地方法院判处拘役五十九天,得易科罚金。 判决书指出,李姓女子是于去年八月四日至同月十二日,在高雄市三民区 住处,利用计算机联机上网至一夜情许愿池网站,以林姓女子名义及行动电话 号码,留言都没人找我!我是处女啦!我真的在等你啦!等语,导致林女经 常接到不明人士的电话骚扰。林女指骚扰电话造成她精神上莫大的痛苦,并出具 医院诊断证明书,表示精神受到伤害。她并根据上网观看者有九百卅七人次,以 每人次五千元计算,求偿四百六十八万五千元。但法官认为,名誉损失应以客观 的社会价值衡量,不得专以受害人主观的感受评断,因而不认同原告的求偿。而 审酌李姓女子现在无业,且没有不动产,判决她应给付林女卅万元的精神赔偿, 另在三份报纸上刊登道歉启事。四、女子行动电话,遭人网上泄漏征一夜情,该男子遭送办 南市一大学生与锺姓女子同在台南县归仁乡一家加油站打工,黄姓男子为了 开锺姓女子玩笑,上月间在租屋处利用陈姓同学所申请的adsl拨接账号上网,署 名小家猪张贴一夜情留言,并留下锺姓女子的行动电话号码。经刑警队计算机 专责组数星期的追查,发现是黄姓大学生所为,依刑法三百十条诽谤罪、刑法二 百十条伪造私文书罪嫌,把他函送法办。五、上网辱骂他人的代价是拘役四十天 根据报导,台中市某大学蔡姓学生,因怀疑张姓女子向其女友散布不实传言 ,于去年八月下旬,利用计算机及其电子邮件账号,在特定多数人都可以浏览观看 的网站上,以公交车 (指与多数人发生性关系之意)、下贱、贱女人 等侮辱性文字,公然辱骂张姓女子,因而被台中地方法院依妨害名誉罪判处拘役 四十天,但可易科罚金,一天折合新台币九百元。六、合成女艺人裸照,嫌犯被逮 台北市警大安分局,日前逮捕到一名涉嫌在网站上贴图区散布由自己合成之 女艺人裸照的二十岁成年大学生,警方并于其计算机中起出多张以计算机影像合成制 作的女艺人裸照。全案移送台北地检署侦办中。 陈姓大学生供称,其在半年前就陆续在某色情网站上散布类似合成照片,纯 粹只是好玩并可试验自己的影像合成功力,并不知道此举已触法。警方已将之依 妨害风化罪嫌移送法办,并呼吁年轻学子勿因好奇好玩而为此类行为,以免误触 法网。七、报复女友他恋 男子公布性爱画面 台北市一名十五岁的国三女学生,因为三角恋情纠纷,日前惨遭秦姓男网友 将两人性爱画面公布在网络上报复,造成女学生精神恐惧无法上学。台北市警方 接获被害人父亲报案,昨天凌晨南下台中逮捕秦嫌,查扣性爱录像母带,依妨害 性自主、妨害风化及妨害自由等罪嫌移送法办。八、网络散布女教授八卦,潘某某被控 二二年八月中旬,喜福网黄新生网络小说留言版上,陆续有网友以 笑笑生、政大学生等署名,并以独家内幕标题在留言版散布八卦, 在标题及内容中提及黄新生你跟xxx【指刘姓女教授】的绯闻是真的、xxx 老师缠绵床戏、要我大爆黄老师跟xxx 的事?,留言中并指黄新生小说的 女主角其实是xxx等。刘姓女教授获知有人在网上散布不实留言后,认为已 伤害她的名誉,即向喜福网提出抗议,网站为了维护网络道德,同意暂时关闭留 言讨论区,以免伤害扩大。刘女同时向刑事局侦七队报案,要求追查谁在网上散 布不实绯闻。 刑事局调出喜福网站的相关上网纪录分析,发现这些留言出自媒体工作者潘 xx家人申请的中华电信网络及台北市峨嵋街战略高手网咖计算机,确定留言出 自潘xx后,日前秘密约谈潘到案说明。 潘xx承认有关刘姓女教授在喜福网的留言出自他手,但辩称,这些内容都是 听自新闻圈,他只是将听到的内容上网讨论,是响应黄新生网络小说的创作手法 。不过,警方认为潘在网上谈论他人是非,对人身不当攻击,已涉及网络诽谤, 已依刑法第三一条诽谤罪将潘xx移送法办。九、本是同一班,相煎何太急?(一)生活实例: 小华与小明是同班同学,平日两人是好朋友,且都喜欢上网。一日两人在学校 因细故吵架,小华回家后越想越生气,想到两个人在网络上都有不少认识的人 ,于是连上网站,在bbs站上匿名张贴文章诽谤小明,说小明是个小人、伪君 子,又将这篇文章透过email广发武林贴给其它人,请问小华有何法律责 任?(二)法院宣判小华有罪,且应赔偿,判决书是这样写的: 民事责任: 小华在bbs站张贴文章骂小明,破坏小明的名誉,依照民法第一百九十五条之 规定:不法侵害他人之身体、健康、名誉、自由、信用、隐私、贞操,或不法 侵害其它人格法益而情节重大者,被害人虽非财产上之损害,亦得请求赔偿相 当之金额。其名誉被侵害者,并得请求回复名誉之适当处分。因此,小明可以 请求小华赔偿不法侵害其名誉的非财产上损害之相当金额(即精神上慰抚 金),以作为其名誉损失的补偿。例如:十万元、五十万元、一百万元等 刑事责任: 小华在 bbs站张贴文章诽谤小明,骂他是伪君子等,足以毁损小明的名誉,依 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意图散布于众,而指摘或传述足以毁损他人名誉之 事者,为诽谤罪,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罚金。散布文字、 图画犯前项之罪者,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罚金。,因此 小华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的诽谤罪。 结论: 所以,受害人小明只要留下陈述谣言的电子邮件,提供警方侦办;若经查属实 ,小华制造网络谣言,将被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十、纷飞的网络谣言,冒名刊登援助交际的法律责任之初探(一)生活实例: 南部某一所学校的学生,不满被同校的女同学一再刁难,涉嫌教唆另一同学, 将女同学的电话,公布在网络电子布告栏上,宣称:要征求援助交际与 一夜情,令这名女同学家中一再受到电话骚扰。后来经警方循线将他查获, 并由两名男生家长向女方道歉,两人并切结表示悔过,才由女方及家长同意撤 回诽谤的告诉,您想这两位男生就没责任了吗?(二)才不呢,他们的责任还未了,请看: 因特网只是一个新兴的传播媒介,跟先前的电话、电报没有两样,而在网络讨 论区发表言论,与在报纸读者投书栏发表文章,或拿着扩音器在大街上向路人发 表自己意见等行为相较,其受言论自由保障之程度及受现行法律规范的约束力, 亦并无二致。因此,行为人透过电子邮件或网络bbs站散布不实之事项,亦可能 触犯刑法第三百十条第二项加重诽谤罪之规定。 刑法诽谤罪成立的要件,在主观上行为人需具备诽谤的故意与散布于众的意图, 而在客观上则须有指摘或传述足以毁损他人名誉的事实。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若这两名男同学是冒用此名女同学的名义,在网络电子 布告栏上,宣称要征求援助交际与一夜情。则此行为除了构成前述刑法诽谤罪之 外,另外就冒用他人名义部份,是构成刑法第二百十七条第一项伪造署押罪 。其差别,即在于诽谤罪属告诉乃论,如果被害人与行为人和解了,可以撤回告 诉。而伪造署押罪则是非告诉乃论罪,一但进行侦查,即无法撤回。 此外,未满十八岁之少年,如所触犯之刑罚法律的罪名,系告诉乃论之罪,于警 察机关调查中,纵使经被害人撤回告诉,该少年事件仍应移送少年法院保护庭调 查审理,裁处一适当的保护处分,对少年进行辅导教育。(三)在网络上侮辱或诽谤他人,一定犯罪吗? 如果甲在网站的网页、留言版、bbs站上,公布张贴足以妨害他人名誉的讯息, 此行为符合公然的要件,因为网站的网页、留言版、bbs站是不特定人或多 数人可以共闻共见的,如果该讯息未指称具体的内容,则可能构成公然侮辱罪。 而将讯息放在网站的网页、留言版、bbs站上,也属于散布于众的行为,如 果该讯息有指出具体的内容,则可能构成诽谤罪。 但是,如果甲用电子邮件散发足以妨害他人名誉的讯息,则不符合公然的要 件,因为电子邮件是寄到特定的电子信箱,并非不特定人或多数人可以共闻共见 的。因此,不会有公然侮辱的问题,只会有诽谤的问题。 如果甲具散布于众的意图,到处散发电子邮件,并指称具体的内容,则可能 涉及诽谤罪。十一、缘尽情了气未消:冒名散发断肢残臂的电子邮件(一)真实的案例 四月初的晚春,任职于某高科技公司计算机工程师的男子,因与萧姓女子之间 发生感情纠纷而心生报复,于是私自入侵萧女计算机并窃取其内部数据,同时破解 萧女及其亲友的电子邮件账号,并利用专门以收集断肢尸体、惨死照片为噱头的 紫龙穴网站上的照片,冒用萧女之名义散发名为写真集的电子邮件,其内容 实为惨不忍睹、遭支解的死尸照片。除此之外,其更在专门征友的网站及在线及 时交谈系统(icq)上,公布萧女的私人资料,包括:电话、呼叫器、行动电话 号码等,声称萧女欲征男友。此举一出,造成萧女极大的困扰,甚至半夜饱受大 量电话的骚扰。(二)法律责任分析 1.此名男子未经萧姓女子的同意入侵其计算机,如果只是单纯的入侵他人计算机系统, 依现行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规定,系触犯妨害计算机化用罪。 2.如果本案男子除入侵他人计算机外,并且有涉及窃取计算机数据的行为,则根据八十 六年新修正的刑法第三二三条规定,电能、热能及其它能量或电磁纪录,关于本 章之罪,以动产论。因此计算机数据既然为刑法所保护的客体,其窃取的行为可能 构成刑法上的窃盗罪。 3.冒用萧女名义散发电子邮件的行为,可能触犯刑法中的伪造文书罪。 4.值得注意的是,入侵后,若利用他人计算机系统对外通信,也有可能触犯电信法第 五十六条第一项所规定,意图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以有线、无线或其 他电磁方式,盗接或盗用他人电信设备通信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 或并科新台币十五万元以下罚金。 5.冒用萧女之名义在交友的网站上公布其私人资料,并表达非萧女本意之讯息,如 急征性伴侣、寻求一夜情,致萧女名誉受损,则可能进一步构成指摘或传述足以 毁损他人名誉的事而触犯刑法第三一条第二项的诽谤罪。(三)值得省思的观点 一项值得关注的焦点,在于紫龙穴这个网站,此网站搜集了为数不少不 堪入目的断肢、残缺尸体、车祸现场等照片,我们姑且不论成年人在观赏此等照 片之后作何感想,但青少年及儿童在接触这类讯息之后的身心影响,应是我们所 关切的。 由上述网站的存在可得知,网络上现存的不良信息,除了以色情为大宗之外 ,更可能充斥着形形色色无法类型化的有害内容,例如:血腥、暴力等。就网络 内容的管理而言,在普遍认为现有法规已足以规范,及言论自由保障的前提下, 一般皆认为应以低度管理的态度处理网络内容管理的问题。因此上述网络不当内 容,即成为三不管之灰色地带,在小学生下学年度即将全面上网之际,实在令人 担心其后果。故有心之士,一再建议在学校,全面实施上网的同时,应辅以配套 措施,例如防范软件、内容分级、或老师家长的陪同上网等,以减低学童接触不 当网页内容的机率。第四节 网络上的言论自由与尺度壹、网络已成可以随便发表任何言论,而不必负责任的园地一、先看看几个实例 1.政大学生在网络bbs站校园版指称:教授假藉分数评鉴权柄,驱使整班学生为 赵教授个人的学术事业劳动. 一案,经法院判决诽谤罪成立。 2.而淡江大学学生上网批评校长是哈巴狗,遭校方记过处分。 3.选战期间的网络黑函、将对方竞选网站换上裸女图。 4.商场上则是经常利用电子邮件与各类讨论区,散布对手公司商誉不佳,或产品出 纰漏的小道消息。 5.还有分手男友在网络上假冒前任女友名义留下电话从事应召、辱骂前任女友的情 形。二、破窗效应 网络科技的运用,让每个网络族轻而易举地成为作家,它方便快速、成 本低廉、不受时空限制,且不乏网友阅读甚或参与讨论,纵使是异想天开,亦可 畅所欲言。网络侮辱、诽谤事件之所以一再发生,常因上网发表诽谤言论、从事 侮辱行为者,自认为在网络上不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属于言论自由保障的范围 内,不应被加诸任何刑责,继而群起效尤,泛滥成灾。贰、网络上的言论自由,不表示可以任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一、网络讨论区的言论性质 从法律观点来看,在网络讨论区发表言论,与在报纸读者投书栏发表文章, 或拿着扩音器、站在肥皂箱于大街上抒发己见等行为相较,其受言论自由保障之 程度、受现行法律规范的约束力,并无二致。 因此,透过电子邮件或网络bbs站、新闻讨论区诽谤他人,与透过传统途径 诽谤,其违法性、法律评价皆相同,都一样要考虑下列五项构成要件: 1.行为人有无散布于众之意图。 2.指摘或传述之事是否足以毁损他人名誉。 3.散布者是否能证明其言论指称之事为真实。 4.事实是否涉于私德与公共利益无关。 5.是否公然地侮辱他人等。 以评断其是否触犯刑法诽谤罪与公然侮辱罪。二、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责任分析 以假冒前任女友名义上网广告应召为例,该男子将应召消息放在很多人 都可以看到的bbs站,想藉由网络公告周知,即具有散布于众之意图;其次,指 称女子从事应召对女性而言确有损声誉;最后,该消息纯属捏造,此男子并无法 证明前女友真的从事应召,故该名男子上网复仇泄愤的举动触犯了刑法诽谤 罪。 至于在网络上谩骂他人、诋毁对手公司声誉、将对方严肃的网页换上裸女图 等行为,虽无指称具体事实诽谤,但仍属于以言语、举动侵害他人名誉而构成 侮辱,加上在网络的效果,是不特定多数人都可以共见共闻的,这样的行为是 刑法公然侮辱罪所禁止的。第五節 青少年最常见的网络犯罪:网络游戏虚拟宝物的诈欺、窃盗、毁损壹、生活实例【网络天堂练功:网络虚拟宝物的诱惑】一、月亮女神阿缇密斯发飙了,把天堂中、新干线里,所有的天币及宝物都给吞下 去了,并昭告天下,各网络游戏的账号、密码,重新洗牌,你丢我捡,随便你上网 吧!二、说时迟,那时快: 阿明立即利用阿华离线休息时,窥视其账号、密码,输入阿华所使用的之账号、密码,进入天堂游戏之计算机网络系统,大玩一番,此外,又输入不正指令,将阿华在虚拟游戏中,全部的天币以及宝物、武器,均移转至阿明自己扮演的角色中,后来,并将一部分把他卖掉,变现花用,另一部分,转送给同学使用,请问阿明应负何法律责任?贰、适法性分析:【阿明应负哪些法律责任呢?】 九十二年六月三日,刑法新设了,妨害计算机使用罪之一种犯罪类型,新增订的刑 法第三百五十八条规定了入侵计算机罪,阿明明知阿华在网络游戏公司之计算机 系统,系属合法之使用者,且阿华上线进行游戏而使用网络公司计算机时,须输入 阿华个人之账号、密码,始得为之,而阿明并未取得阿华的同意,即将窥视而得 之阿华使用计算机之账号密码输入,进入网络游戏公司之计算机,其行为,已具备上 开入侵计算机罪之犯罪构成要件了,而成立犯罪。 按网络游戏中,各个玩家所扮演角色,其所具备之各种功力、特质,以及所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车租合同样本
- 共同交易二手房合同标准文本
- 人才派遣服务合同样本
- 供水维修安装合同标准文本
- 食用冰块供货合同范本
- 信息咨询合同范例 英文
- 供暖管线维修合同标准文本
- 个人鲜花购销合同样本
- 2025公共服务项目承建合同
- 体能器材出租合同样本
- 医院康复信息系统建设需求
- SL721-201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
- 2024年广东省万阅大湾区百校联盟中考一模数学试题
- 数字贸易学 课件 马述忠 第13-22章 数字贸易综合服务概述- 数字贸易规则构建与WTO新一轮电子商务谈判
- 2024年电路保护元器件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下肢动静脉溃疡的护理
- 照明维护方案
- 设备管理制度的风险评估与防范方案
- 办公楼装饰工程设计及施工招标文件室内装饰
- 半导体行业对国家国防战略的支撑与应用
- 2024年十堰市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水平能力测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