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漫谈,导入艺术 史论结合 问题设置 隐性材料的挖掘,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小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能否在上课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成为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导入艺术,导入艺术 一巧设疑布悬念,激发学生探求欲 二链接热门话题,时事史实巧联系 三语言创设情景,无痕潜入话题 四精致图像切入,直观形象启思维 五诗词歌赋搭台,神入课文主题,一.巧设疑布悬念,激发学生探求欲 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疑问,设置悬念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吸引他们的注意,迅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设悬念导入:“大家知道新中国成立时,在开国大典上设置了多少门礼炮,齐鸣多少响吗?” (54门礼炮齐鸣28响) “这54门礼炮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28响是为了纪念共产党进行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要在开国大典这样隆重的时刻纪念五四运动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重大意义?今天我们就走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同来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北方民族大融合 以故事设悬导入:“公元494年的一天,有个皇帝在洛阳街上看见有个妇女坐在车中,穿着鲜卑服,就在朝会上责备尚书,说他奉行命令不力,督察不严。尚书辩解说:现在穿鲜卑服的人已经不多了,你看到的是少数人的打扮。这个皇帝就尖锐地反问道:你是不是想让全城的人都穿鲜卑服啊?简直是一言丧邦!并让史官把把这件事记载下来。这个皇帝就是北魏孝文帝.他本人就是鲜卑族人,为什么却不让鲜卑妇女作鲜卑打扮?今天我们就学习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揭开这一谜底。”,二.链接热门话题,时事史实巧联系 历史是人类过去活动的记录,叙述和涉及的事件及人物活动大都距今遥远,缺乏鲜活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历史教学中,联系时事热点,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使历史课堂生动有趣,这不仅是一个历史教师必备的专业敏感,也是学科建设的必要。,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2005年新浪等大型网站上出现反对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的新闻标题,一时间,许多网民在网络上掀起全球华人大签名反对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的活动,成为2005年体现中国人民族凝聚力的热点。日本的要求为什么遭到中国人这样强烈的抗议呢?今天我们就走进那血与火交融的时代,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狂热分子的行径,并摆出铁的史实来抗议其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红军不怕远征难 “2006年中央台推出了崔永元主持的我的长征节目,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让大家和他一起体验长征,为什么在和平时期,要重温那段苦难的历史?长征带给了我们哪些不朽的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追寻先辈们的足迹.,三.语言创设情景,无痕潜入话题 情景创设是一种将言、行、情境融为一体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设置具有启发性和求异性的问题情境,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005年5月17日电视播放了头戴皇冠的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主持新一届议会开幕式,她宣布了英国首相布莱尔领导的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纲领。有个看电视的大爷边看电视边嘀咕:“这个英国,究竟是国王的权力大还是首相的权力大呢?我们今天学习了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史实,就可以解答老大爷的困惑了。”自然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了对这一课的探究中。,精致图像切入,直观形象启思维 图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直观、可视性强,容易理解,也容易记忆。在历史教学中,直观、有趣的图像走进教材,走进课堂,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先用多媒体展示“南京条约签订”、“马关条约签订”和“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图片,一边用语言渲染:“这相隔一个多世纪的三幅图反映了中国外交史的变迁,请大家观察图像思考,新旧中国的外交有什么特点?”学生从图像上可以看出清政府腐败签约卖国苟安的屈辱外交,新中国政府自强不息,在国际外交主宰命运的自立精神,我就接着说: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中国是如何从跪在地上办外交转变为登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舞台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用多媒体出示大跃进的宣传壁画“肥猪赛大象”,并在画面右上角附诗: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设问:“像大象这样大的肥猪你见过吗?”学生说:“这张壁画,太不切合实际了,简直是吹牛。”我接着引导:“这是当时盛行的浮夸风,壁画上的全社杀一口这句诗,还可看出当时采用的是人民公社化制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经济建设道路中经历的这些曲折。”这样,图片带来的刺激、新奇就可以顺利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了课堂。,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五 诗词歌赋搭台,神入课文主题 文学作品中的诗词以其精炼优美的形式集中反映了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时代特征,用诗词导入新课,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学科之间渗透更深刻地认识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导入的:“1949年毛泽东作了题为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诗歌: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诗中提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恢弘场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解放军是怎样通过三大战役歼敌主力,又怎样千帆竞渡长江天险颠覆国民政府的。”,战略大决战,我引入了台湾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然后说:“这首诗可以看出海外游子梦想回归故里的赤子情怀,触动了多少国人心中的隐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中国几代领导人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是怎样一步步前行的。”一首教材外的诗歌巧妙搭台,学生的视野自然走进了学习内容。,海峡两岸的交往,历史课导入的误区 误区一:导入内容和教学内容无关 误区二:导入设计拖沓冗长,变成了小型复习课 误区三:导入太花哨,让学生找不到和教 材内容的接洽点 误区四:导入语设计太平淡,引不起学生兴趣,针对以上几种情况,我认为在导入课时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一挖掘教材内容,找准导入的切入点 二导入方式要 简明扼要 三导入设计要蕴含启发性,一挖掘教材内容,找准导入的切入点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无论采用什么导入方式,一定要和教材内容有关联,要找好切入点,迅速把学生的思路带入到新的知识情境中。这个切入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导入内容是新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导入的这一个 “点”可以引发出一个“面”(新课内容)。 (2)导入内容是连接新旧知识的最佳桥梁,教师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3)导入内容对新课的整个内容有涵盖的作用,通过导入,可以让学生初步知道新课的内容。,(1)导入内容是新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导入的这一个 “点”可以引发出一个“面”(新课内容)。 外交事业的发展,先出示图片乔的笑,然后语言导入:“这是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潇洒而豪放的大笑,他的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国会大厦的玻璃,那么,究竟有什么事情让他 如此开怀呢?今天,我们就走近历史,了解一系列让人开怀的事情,看外交事业的发展。”这样,就通过反映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乔的笑这一“点”,引出了一系列的外交成就,这个“面”。,(2)导入内容是连接新旧知识的最佳桥梁,教师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冷战中的对峙,我选用了参加雅尔塔会议的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的图片,问答导入:“这幅图反映了二战后期美苏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根据所学回答:“是盟友关系。”我接着说:“英国一位外交家说过: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我们也没有永恒的敌人,我们只有永恒的利益。美苏之间也是如此,在结束二战后,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由战时同盟走向了敌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冷战中的对峙。”这样,就引导学生迈出了课文编排相去甚远的藩篱,巧妙地把世界格局演变的前后史实连缀了起来。,(3)导入内容对新课的整个内容有涵盖的作用,通过导入,可以让学生初步知道新课的内容。 工业化的起步 我直接用语言导入:“解放前,中国人生活中接触的许多东西都和洋有关,比如洋油,洋火。解放后,特别是1957年后,这些和洋有关的东西几乎没有了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实行了一五计划,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学生通过导入语就知道,一五计划后,生产了许多工业品,使我们中国人不再依靠进口洋人的东西过日子,这节课就是要讲这些成就。,二导入方式要 简明扼要 导入过长,不但容易浪费课堂宝贵时间,也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所以导入方式一定要简明扼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设计出和本节课相关的最有吸引力的几句话,或者提出一两个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也可以以图片来导入。,开元盛世 我引用了杜甫的忆昔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让学生思考:“开元是唐朝哪个皇帝的年号?为什么唐朝会出现这种繁荣的景象?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段历史。”,我用多媒体出示大跃进的宣传壁画“水稻高耸入云,农民伯伯乐翻天”,问学生:“大家见过高耸入云的水稻吗 ?从这幅图你能认识到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学生通过图片带来的视觉刺激,并结合已有的生活常识,对本课反映的主题有了一定的了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三导入设计要蕴含启发性 设计导入目的就是要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很快走进课堂,走进教材。所以教师在导入方式的设计上,一定要注意导入设计要蕴含启发性,或通过设疑布障,或通过设置情境,刺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广泛的联想,这样有助于理解问题,也有利于激发学生潜在的渴求知识的热望。,经济大危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这样一种说法: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打了一个喷嚏,迅速,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感冒了。美国纽约股市究竟打了个什么喷嚏,它的病毒会蔓延的如此迅速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经济大危机。这样设计,学生了解了经济大危机首发于美国,而且蔓延迅速,波及范围很广的 特点。,导入艺术 史论结合 问题设置 隐性材料的挖掘,史论结合的必要性 历史教科书,要求呈现的都是高度概括性的语言,凝练简洁,但是内涵丰厚,外延广泛。如果教学中一味向学生灌输结论,而不对其进行论证、说明,很难使学生信服并确立正确的历史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史论结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知识的储备情况,补充适当的资料,引导学生从史实出发进行思辨、论证,从而逐步培养历史学习“以史料鉴证结论”的意识和能力,既是历史教学的要求,也是历史课程目标的必然。,一 让图片不再寂寞借用图片做引子 二 纳文字史料于教学让历史更加丰满 三 让人物站出来说话引用历史人物言论 四 让事实开口讲话点击事实来佐证 五 情境再现巧引导视频资料进课堂,让图片不再寂寞借用图片做引子 历史图片是窥视过去历史的窗口,作为一种文化的视觉文本,对描述历史的展开与演进有着特殊的功用,其释放出来的历史真实性与细节魅力,是任何其他记录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十月革命的影响就是具有高度概括的文字,我利用课本上列宁清扫地球一幅漫画,进行语言描述:“画中的列宁手拿扫把,清扫了沙皇为首的封建势力以及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等反动势力,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所以说十月革命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十月革命,经济大危机讲到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三个特点-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波及范围广,这三句话语言凝练,需要教师采用翔实的资料来加深学生对这些特点的理解。,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观看三幅图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让学生从饥民艰难生存、苦求工作、失业率居高、生存环境恶劣等方面对“破坏性大”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等候领救济面包的长队,纳文字史料于教学让历史更加丰满 在历史教学中引进文字资料能够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如果对教材中及其外延的文字史料加以充分、合理的利用,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观。,伐无道,诛暴秦 秦末年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对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我提供了系列史料,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得出原因,史料如下: (一)秦民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饼。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二)“农民要把收获的三分之二交给政府”,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的现象。 (三)秦刑法规定:一人犯死罪,亲族都要处死,叫“族诛”;一家犯法,邻里都要受牵连,叫“连坐;刑法中仅死刑就有腰斩、枭首、车裂等十多种。 (四)出示指鹿为马图,了解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就能解析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徭役重,赋税重,刑法严,统治残暴。 历史文献是我们窥探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其真实性是其他传闻野史所不可替代的。在教学中,如果引用历史文献论证某些观点,更具有说服力。,“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讲到工业革命的影响,课本上呈现的是一段结论性的语言,学生很难从字面上理解,就要求教师铺陈材料来加以论证,我选用如下材料: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学生从字里行间就看出工业革命不同于手工工场的特点,这样,理解起来,就觉得有血有肉,而不是干瘪的理论。,三 让人物站出来说话引用历史人物言论 历史人物是史实的最佳见证人,他们的言论往往成为我们获取有效信息的途径。在教学中,引用历史人物的语言来加以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十月革命讲到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时,我引用了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十周年所说的话:“安然剥削和安然压迫殖民地和依赖国的纪元,已经过去了。殖民地和依赖国里民族解放革命的纪元,这些国家中无产阶级觉醒的纪元,无产阶级在革命中起领导作用的纪元,已经到来了。”学生从斯大林的话中,理解了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新”在何处。,四、让事实开口讲话点击事实来佐证 事实胜于雄辩,一切历史结论都必须建立在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在解读结论时,事实无疑是最好的论证工具。,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最后提到了二战的影响“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学生很难理解,我举出以下事实来佐证: 战后建立了联合国;许多受法西斯国家统治的国家如中国获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力量壮大起来了;在二战中为战胜法西斯国家而进行的新式武器的研究,在战后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赋予了这些结论性语言丰厚的内涵,学生就不难理解了。,洋务运动中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有几点: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我引用了一段史实:同治十三年(1875年)清政府从金陵机器局运来大炮,想显示十几年来洋务运动“自强”的成就,向“老佛爷”报功,但命令一下,只听惊天动地两声巨响,两枚六十八磅炮弹在炮筒里爆炸了,七名试炮的士兵死于非命,试炮失败了;另外,左宗棠办的福州船政局,费时八年,造出了十五艘军舰,但在中法战争中,不到一个小时,就被法国远东舰队全部击沉了;依靠美国人,英国人办起的江南制造局,造的船不能出海,而且造价比买价还贵一倍多,终于被迫停造,改为修船等事实,说明了洋务运动没达到“强兵”的目的。 对教材中的结论“洋务运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我举出了一个事例加以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开办后,海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学生从资料中呈现的事实就明白了这一运动抵制了外来经济的扩张,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五 情境再现巧引导视频资料进课堂 视频录像是把历史呈现给学生最为行之有效的捷径,它可以把历史事实以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比较真实地感受当时的情景。红军不怕远征难 为了让学生理解长征精神,我在课堂上播放了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等视频,学生看到红军在枪林弹雨中勇往直前,飞渡天险,感受到了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从荒无人烟,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红军在泥泞草地上乐观行军的情景中,更深刻地理解了红军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使得长征精神在他们的头脑中变的有血有肉,而不是空洞的口号。,历史是从史料所提供的证据中,建构关于过去的人和事的论述。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开发地图、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料,用具体生动的叙述,阐释结论,揭示本质,这样,历史结论才不至于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要我们精心积累各种资源,深挖教材内涵,追根溯源,用充足的水源为树木提供给养,相信,树木会更加枝繁叶茂。,导入艺术 史论结合 问题设置 隐性材料的挖掘,问题是进行研究的 起跑线,是开启一切知识大门的 金钥匙。所以 ,问题如何设置,直接关系到可否启迪学生的思维大门。,设置问题从内容上而言,要设置在 重点和难点处;从技巧上而言,注意以下几点: 一 问题角度新颖,体现学法指导。 二 深挖教材的内涵和外延,于“无疑处”设疑。 三 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和系统性。 四 设计比较性问题,促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一 . 问题角度新颖,体现学法指导。 (设计的内容上)创设情境,构成”题引”考察学生感知、感悟历史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题引”可以取材于现实生活、时政、文献资料、名人名言、歌曲、文字说明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进而引申出对理解能力、识记能力、迁移能力等的考察。,(时事) 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大国的崛起解说词),导致“红旗悄然落下”的根本原因是( ) A.苏联的解体 B.东欧剧变 C.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改革 (人物言论)“我带者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这句话出自为中东和平做出突出贡献、被称为“中东不死鸟”的( )之口。 A.萨达特 B.萨达姆 C.拉宾 D.阿拉法特 (用影视资料入题)电影东归英雄转描写的是清朝时期,为摆脱沙俄的 控制和 压迫发动起义,不远万里东归,重返祖国的( ) A 土尔扈特部 B 回部 C 准葛尔部 D 哥萨克部,案例 (设计的形式上) 问题1 请回答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并列举其名言及主要政绩。你是 怎样评价李世民的 ? 问题2 历史档案,民族政权的并立 问题1 第9课中各政权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是战争还是和平?还是有战有和?结果怎样? 问题2 请你设计一个表格,体现第9课民族政权的并立情况(要素:政权名称、时间、建立者、都城、所属民族)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动手,培养他们概述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避免了问题提法上的单一。,问题三 连线表达下列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澶渊之盟 宋夏议和 西夏设太学 宋辽议和 澶州之战 宋金议和 岳飞郾城大捷 宋辽之战 宋金对峙图 宋金之战 问题四 请用语言描述示意图中各政权的关系,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铭刻着马丁尼莫拉的德国牧师的短诗:“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问题设置:“他们”是指谁?“他们”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这个牧师的短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通过这样的材料引入和问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德国纳粹分子所犯罪行的认识;也感悟到了面对邪恶,应有坚决的斗争态度和团结的斗争办法;同时使学生深思:人该怎样生存以及生存的价值。,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经济重心的南移中 “南方经济的 发展” (南方经济发展)涉及知识点太多,在问题设计上应有所侧重。用图释历史来设计: 上面四副图分别反映了: 宋朝农业方面的发展:_; 宋朝手工业方面的发展:_; 宋朝商业的繁荣:_; 宋朝海外贸易的发达:_。,A,B,C,D,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中的瓦子,节日等知识琐碎,可以通过让学生感知的方式来处理: 瓦子 元宵节 福字 临安 驴车 鱼肉 市舶司 缠足 交子 泉州港 夜市 创设情境:一阿拉伯商人来到中国游览,目睹了宋代社会风貌,请你用上述关键词编写故事描述他的所见所闻。 如: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来到了南宋的都城临安,这一天正好是中国的元宵节,他目睹了许多人家门上张贴着福字,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他信步来到了集市上,看见有许多人在观看杂耍,也有人在那里卖小商品,一些缠足的妇女在购买东西,打听得知,人们管这里叫瓦子。中午,朋友请他坐牛车去官邸吃了地方美味-鱼肉,晚上又逛了夜市,第二天,经泉州港上了海船,购买了指南针,经市舶司检查后,回归故里。,深挖教材的内涵和外延,于“无疑处”设疑。 将教材中陈述性的史实,转化为问题性的素材,把 说史变为问史和疑史.,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这次会议否认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 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问题:我党曾经什么时候背离过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什么影响? “以阶级斗争为纲”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我党历史上还有哪几次伟大转折?(遵义会议,八大),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和系统性。 许多问题在考察时,不是孤立进行的,因此,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问题间的难易深浅和内在联系,要具有连贯性。,图一 图二 图三 同中国建交国家数字统计(下图) 请回答:(1)图一反映的是哪次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打破了会议僵局,推动会议圆满成功? (2)图二名称为“历史性的握手”,这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再举出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两件大事。 (3)图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史实?你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 (4)你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任何一国要与我国建交,应遵循的首要前提是什么?,下面是与周恩来总理有关的两幅老照片,下面是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农业政策的图片展,可以看出建国后我党对农村政策进行的调整。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土改中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图二 1956年农业社农民在分粮 图三 人民群众高举标语牌 图四 凤阳县农民喜庆丰收图五 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1)请你分析图一的图文信息,说说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 (2)请你分析图二的图文信息,从1953年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为此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3)图三中,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牌子。据当时报道,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全国农村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你认为这种做法正确吗?请简单说明理由。 (4)由图四看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请写出该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5)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目标;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了农业税;2007年,国家决定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关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是我国农村发展的理论指南。请你根据所给的五幅图,结合中共中央在各个时期的农村政策产生的影响,就党制定农业政策谈谈你的感想,A B C D,图A是 _ ,主要事迹_,你对他的评价是_。 图B在_在位时到天竺取经,写了 。 图C是_人,在_时来到中国,写了 _一书。 图D是_朝人,他的主要事迹_ .,设计比较性问题,促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比较性问题通过寻找不同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知识的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促使知识系统化。,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投资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酒文化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豫章师范学院《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清徐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邵阳学院《专业英语(运输)》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法律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数字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外科护理学总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师范大学《5G移动通信技术与标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建筑成本控制培训课件
- 5BUnit1Cinderella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光伏项目高处坠落的风险点及控制措施(A)
- 四大名著课本剧主持词
- 地铁安检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 2024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军工项目审核中心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智慧工地系统介绍课件pptx
- 《奈奎斯特准则》课件
- 操作剧院灯光音响的工作手册
- 福利院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 灭火器材和使用技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