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管理论文-美国次贷危机及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doc_第1页
银行管理论文-美国次贷危机及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doc_第2页
银行管理论文-美国次贷危机及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doc_第3页
银行管理论文-美国次贷危机及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doc_第4页
银行管理论文-美国次贷危机及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行管理论文-美国次贷危机及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次贷危机论文摘要:2007年8月,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全面爆发,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至今为止,危机已经造成全球众多知名的金融机构破产。文章通过对次贷危机原因的分析,得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次级抵押信贷源自美国房地产市场。美国发放房屋抵押贷款,要按借款人的信用好坏和钱包大小分三六九等。次贷是次级按揭贷款,是给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和还款能力证明、其他负债较重的个人发放的住房按揭贷款。和信用好的人相比,次级按揭贷款的利率更高。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1.利率的不断攀升是危机发生的外因。(1)信用风险释放。为了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美联储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内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利率的上升直接导致浮息贷款利率上调,购房者月供金额不断上升,还款压力增大。而次贷申请者大多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信用记录也良莠不齐,当他们发现无力还贷的时候,拖欠和违约也就不可避免。信用风险随着利率的上升逐渐暴露。即使一部分购房者有能力继续维持还款付息,利率的上升也会削弱其提前偿付的意愿,现金流支付时间较先前的偿付假设呈现一定的滞后性,SPV内部资金链日趋紧张。(2)房地产泡沫破灭。利率的上升加重了购房者的债务负担,提高了投资房地产的资金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和投机需求。在供给方面,利率上调使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成本上升,迫使房地产企业加快资金周转速度,缓解资金链的紧张局面,销售压力日渐增大。由于一部分购房者无力偿还贷款,房屋被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没收后拍卖,重新回流二级市场,增加了房屋的供给。供需的天平逐渐向买方倾斜,房屋价格出现松动。当购房者对房价的预期发生变化后,持币观望的情绪进一步扩散,购房需求进一步的萎缩,2001年到2005年间积累起来的房地产泡沫终于破灭。2.市场环境过热是次贷危机的内因。(1)市场过热使投资银行改变证券化流程。传统的资产证券化流程是发起人将已发行的贷款“真实出售”给SPV,形成与该资产组合的“破产隔离”,投资银行根据该发起人剥离资产的情况对现金流进行重组,设计出与资产池的特征相匹配且能够满足更多投资者需求的MBS和CDO产品。在此过程中,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资金周转周转情况,有效地进行现金管理和风险控制,在扩大市场业务和规避经营风险中寻求一种均衡。根据曾在美国最大的次级抵押贷款公司Ameriquest工作了8年,现任深圳发展银行住房与消费信贷部负责人所提供的信息来看,传统的证券化流程早已被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牛市所改变。过热资本市场充裕的流动性使高收益债券需求的急剧增加,对市场感觉灵敏的投资银行自然不会放弃这块潜力巨大的业务,他们会根据投资者需求设计出不同的MBS产品:根据不同的信贷标准制定不同的债券条款和利率。在确保债券可以销售给下游的机构投资者之后,投资银行才会向住房抵押贷款公司“订货”,根据证券化的需要购买房贷资产。(2)机构投资者低估了次贷风险。投资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将面临四种主要风险,即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提前偿付风险。机构投资者运用复杂的模型和定价工具来评估上述风险,经过计算将次贷定义为低风险高收益的债券而大量增持。但复杂的定价模型也不可能涵盖市场上所有的信息,一旦模型的假设条件不复存在,那么由该模型推导出的理论价值便没有任何的意义。次贷危机是房价改变上涨的趋势引发的引用风险,但遗憾的是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对这样的风险估计不足。信用风险直接引致流动性风险,MBS和CDO没有活跃的二级市场,危机爆发后该类证券无人接盘,持有大量中间档和权益档次贷的对冲基金甚至连止损平仓的机会都没有,当面临巨额的赎回压力和银行的催款通知时,只能选择破产清盘。流动性风险放大了次贷危机的损失。(3)住房抵押贷款公司贷款限制过于宽松。市场的非理性改变了资产证券化流程,对发放贷款形成了倒逼,急剧增长的房贷需求也使住房抵押贷款公司之间竞争加剧,证券化市场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其发行规模也由过去的由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控制变成由资产市场决定只要有购买需求,投行就会向抵押贷款公司订购更多的产品,迫使公司发放更多的贷款。当优质客户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的时候,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就会向低收入人群开拓市场,次贷业务也就越做越大。只要市场有人愿意向投行购买CDO和MBS,就等于将资金借给了低收入的购房者,资本市场上的资金被源源不断地导入房地产市场,使房地产热度不断攀升,次贷业务不断扩大,流动性更加充裕,引发物价上涨,最终美联储备被迫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形成刺破泡沫的压力。(4)评级公司丧失独立性和客观性。信用评级是资产证券化中的重要一环,被证券化的资产池中可能包含众多的单位资产(成百上千笔贷款),投资者无法直接了解到投资标的的基本面信息,信用评级就成为投资者了解证券风险和收益的重要途径。次贷危机爆发之前,标准普尔和穆迪等著名评级机构曾给予大量优先级CDO以AAA的评级,如标普将20052007年发行的CDO的85%都评为AAA级。在贝尔斯登公司的对冲基金2007年6月曝出危机后,标准普尔立即宣布可能会下调对612种此类债券的评级,债券总价值达120亿美元;与此同时穆迪公司也宣称降低对399种次级抵押贷款证券的信用评级,总价值大约为52亿美元。消息一出华尔街立即陷入了恐慌,次贷危机升级成为全面的金融危机。虽然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金融机构没有正确评估其面临的一系列风险是其在次贷危机中遭受重大损失的重要原因。这给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敲响了警钟。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面对的挑战1.尚未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缺乏全面风险管理意识。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许多人在强调业务发展时往往忽视风险管理,甚至错误地把风险管理摆在业务发展的对立面上;二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不到位,仍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对市场风险和操作性风险等重视不够;三是风险管理意识没有贯穿到全行全员,没有贯穿到业务拓展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2.风险计量方法落后,风险计量技术达不到要求。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尚未进行公司、国家、银行、零售贷款、专项贷款、股权投资方面等的细分;评级体系仍实行一逾双呆四级分类法和五级分类法,没有成熟的风险计量模型,信用评价仍以定性分析为主,客户风险评价的准确性较差;内部评级尚未应用于信贷决策、资本配置、贷款定价、经营绩效考核等方面;缺乏以风险为导向的资本资源配置机制。3.对资本市场风险把握能力不强。中国资本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不健全和不完善的地方,银行对资本市场风险的认识还不深,银行经营业务的好坏、盈利模式很大程度上受资本市场整体发展的影响。另外,由于商业银行自身的规模还不大,我国资本市场自身发展的制约,很多西方成熟资本市场已经广泛应用的金融工具,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还没有得到发展和运用,客观上导致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规避能力不高。三、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1.从信用风险管理逐步转向全面风险管理。要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央行在确定最低资本充足率时就要考虑到利率风险和操作风险所需配置的资本金。同时,还要强化信贷风险监控体系,防范操作风险,不断开拓盈利空间,积累风险储备,防范市场风险。商业银行还需要改变住房按揭贷款是低风险优质资产的观念,做好按揭贷款的审批管理,防范银行工作人员的操作风险以及客户的信用风险。2.引进先进的风险计量方法和技术。成立内部评级专门工作小组,对银行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找出适应银行自身需要的风险分类特征,建立符合商业银行自身要求的资产风险分类标准;建立一支风险评级专业化团队,优化调整专业人员结构,并进行定期培训,促使其知识体系及时获得更新,从而促进内部评级工作的有效开展。3.提高对资本市场风险把握能力。加强内部学习和外部引进,提高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一支懂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运用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增强商业银行对资本市场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增强商业银行市场信息的搜集、识别和处理能力。商业银行应随时关注国际国内经济、资本市场的新情况和新风险,尽量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息风险。4.完善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考核是传导其战略意图、引导经营行为的重要载体,其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将风险管理的理念贯彻到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当中,我们应该建立新型的以风险为基础的考核盈利指标按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riskadjustedreturnoncapital,RAROC),其核心思想是:将风险带来的未来可预计的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一道,直接对当期盈利进行调整,衡量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大小,并且考虑为可能的最大风险做出资本准备,进而衡量资本的实际使用效益,使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直接挂钩。RAROC绩效评价法将银行的收益与银行所承担的风险相结合考核银行的经营效绩,缩小了管理者与出资人之间的目标差距,对改进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方法具有积极意义。中国的金融企业在危机中遭受了一定损失,但程度和影响都比较小,并不是因为境内银行的理念更先进、风险控制手段更完备,也不是从业者比那些华尔街精英们更精明,主要还是中国融入国际金融市场比例较小,经营活动关联程度比较低的原因。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金融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发展趋势,在今后融入国际化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将是一个重大的考验。面对国际金融动荡局面和国内经济调整因素,应该认真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管,贯彻全面风险管理战略,提升风险管理和监控能力,在各项业务中合规、审慎运作,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Chomsisengphet,Souphala,andAnthonyPennington-Cross.TheEvolutionoftheSubprimeMortgageMarketJ.FederalReserveBankofSaintLouisReview,2006,88(1):pp.3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