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doc_第1页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doc_第2页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doc_第3页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doc_第4页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词】化学 德育【摘要】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盛衰和祖国的未来。本文从“德育教育是化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和“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两方面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曾说:“人才的含金量最主要在于他的德性而不是他的才能。”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盛衰和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善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大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泽民曾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谈到教育问题时也特别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德育在学校教育几乎无处不在。所以我们化学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同样也要注重德育。一、 德育教育是化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曾告诫我们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是重视德育的民族。“立德”为我国古代所谓“三不朽”之一。左传载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尽管我国早已确立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有“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然而纵观现行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校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一个地方教育工作的好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一个学校领导的政绩如何,一个教师的水平怎么样,都要由“升学率”来衡量、来体现。不少学校、领导、教师把学习成绩凌驾于一切工作之上。一味地追求所谓的“高分”、“平均分”,使得学校为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背离、放弃了德育的要求。很多老师把“教书育人”,做成了单纯的教书,并没有育人。部分学生法律意识及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严重,甚至于部分学生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令人扼腕叹息。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一项统计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清华大学刘海洋伤熊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杀害同学事件、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事件。当我们痛恨于这些残酷的行为、震惊于这些扭曲的心灵时,我们是否想过,为何学校的学生心理会这么脆弱?做事会这么极端?可以说,当前的大中学生拥有比以往任何年代的学生都多得多的知识和信息,但伴随而来的却是道德水平普遍下降、社会责任感降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各种恶习、陋习屡见不鲜如此种种问题,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格格不入,非常不协调,着实令人担忧。二、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一)、利用教材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平时的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史料鼓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之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国主义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中心内容。列宁曾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教材中根据内容的特点安排了多处我国化学的成就,为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好,以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信念,激发学习热情。如夏末商初(公元前16世纪)我国进入了青铜器时代,重达875kg的司母戊鼎堪称世界之最。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了铜盐溶液里的铜能被铁置换出来,从而发明了湿法炼铜。它成为湿法冶金术的先驱,在世界化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我国在秦汉时期,炼丹家就已经用硫黄、硝石等物炼丹,从炼丹炉偶然发生爆炸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再经过多次实践,找到了火药的配方。而欧洲人约在13世纪时才懂得黑火药的使用。在教学中结合教材有关章节穿插介绍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化学在世界上是一流的,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如在讲授碳酸钠的时候,可以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侯氏制碱法”。“侯氏制碱法”,是一个以中国人的姓名命名的发明。在我们国家深受帝国主义欺辱、被别人称为“东亚病夫”的时候,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能够闪烁在世界科学的舞台上,将世界制碱科学史推向一个新阶段,这充分显示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二)介绍化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化学中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包含着科学家多年的心血、汗水、失败和挫折。他们都是沿着崎岖的小路,攀登上化学的高峰。他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以及百折不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以此来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如上元素周期表的简介时,老师可以抓住时机介绍门捷列夫在发现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这条路上吃尽了苦头。他不分昼夜地研究着,把每一种元素都记在一张小纸卡上。他企图在元素全部的复杂的特性里,捕捉元素的共性。他的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可他不屈服,不灰心,坚持干下去。他的脑子因过度紧张,经常昏眩。但是,他的心血并没有白费终于发现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讲授酸碱指示剂时,可以向学生们介绍波义耳偶然把盐酸溅到了紫罗兰花瓣上了,发现紫罗兰花瓣变成了红色。这位追求真知,永不困倦的科学家,为了获得丰富、准确的第一手资料,采集了药草、牵牛花,苔藓、月季花、树皮和各种植物的根泡出了多种不同颜色的浸液。他发现有些浸液遇酸变色,有些浸液遇碱变色。今天,我们使用的石蕊、酚酞试纸、pH试纸,就是根据波义耳的发现原理研制而成的。又如侯德榜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工业的权威。在他的技术指导下,中国在20年代建成了亚洲第一大碱厂,生产出优质纯碱,获1926年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侯德榜深入实际工作,艰苦奋斗,数十年如一日。他从不居功自傲,常和工人们钻锅炉,跑下水道,哪里有问题,他就出现在哪里。一次,为解决大连碱厂干燥锅出现的问题,年过花甲的侯德榜,亲自钻进6070高温的干燥锅观察了解,再和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他的儿女们总结他父亲的特点时说:“他对工作简直着了迷!”“他年轻时整天在工厂,到了晚年,又只认得他的办公桌。”(3)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追求真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十分重要的。纵观化学的发展史,化学之所以能得以迅速发展,是与许多化学家所采取的科学态度分不开的。当实验结果与化学理论发生矛盾时,他们往往会采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分析、探索,进而有了新的发现,推动化学的前进。如1772年,拉瓦锡称量了定量的红磷,使之燃烧、冷却后称量灰烬(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发现质量竟然增加了!他又燃烧硫磺,同样发现灰烬的质量大于硫磺的质量。这和当时的燃素学说是相悖的。燃素学说认为燃烧是分解过程,燃烧产物应该比可燃物质量轻。从此他做了很多实验来证明燃素说的错误。1777年,拉瓦锡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划时代的燃烧概论,系统地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将燃素说倒立的化学正立过来。这本书后来被翻译成多国语言,逐渐扫清了燃素说的影响。化学自此切断与古代炼丹术的联系,揭掉神秘和臆测的面纱,取而代之的是科学实验和定量研究。化学由此也进入定量化学时期。又如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钋和镭的发现,以及这些放射性新元素的特性,动摇了几世纪以来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化学家们历来都认为,各种元素的原子是物质存在的最小单元,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不可改变的。按照传统的观点是无法解释钋和镭这些放射性元素所发出的放射线的。因此,无论是物理学家,还是化学家,虽然对居里夫人的研究工作都感到有兴趣,但是心中都有疑问。为了证实这一科学发现,也为了进一步研究镭的各种性质,居里夫人从沥青矿石中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极纯净的氯化镭,并准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由此证实了镭的存在。(四)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句空话,也并不只是少数科学家或科研机构的专门工作,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并且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为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作出自己的贡献。如在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时,我们可以用点滴板来代替实验用的小试管,这样操作就节约了药品,减少了污染。又如在讲授爱护水资源的时候,让学生思考、讨论并总结在现实生活中你应该如何节约用水。如洗手在打肥皂时应该将水龙头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用节水型的洗衣机和抽水马桶等。使学生知道了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节约水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像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不乱扔塑料袋等这些行为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稍加注意,就是在进行保护环境的工作。在教材中有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伦敦光化学烟雾事件,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目前,我国地区污染程度相当于发达国家在50-60年代的污染最严重时期。教师可以抓住人们最关注的一些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酸雨、海洋污染、淡水缺乏、土地沙漠化等,其绝大多数与化学有直接的关系。从环境污染物的组成上看,有约70%属于化学物质。因此,要解决这些污染问题,消除或减少这些污染物的危害,需要化学知识。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与环境有关的内容,适时穿插和渗透环境保护问题,增加学生的环境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感到要学好化学知识,为保护人类环境作出本身的一点贡献。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时机。化学实验过程中,常产生有毒气体、废液和固体废弃物,实验中设法把污染物处理掉,处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最终把这种行为潜移默化为习惯,这对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注意保护环境有直接影响。在教学中,应对某些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实验进行改进,如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剩余气体混合物不能直接排到空气中,应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掉二氧化硫气体,避免其对环境和人的危害。作酸碱盐学生实验时,实验室应准备专门盛放废酸液和废碱液的废液缸,实验后将酸性废液和碱性废液反应,调到pH中性左右再排放。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液不能直接倒人下水道,会腐蚀铁质下水管道和污染地下水。例如硫酸铜废液,应尽量将铜提取出来再处理,一方面避免铜离子污染水和土壤,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利用,节约资源。(5) 、了解化学知识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为“四化”建设作贡献的决心。 化学的产生和发展,从来就是和生产实践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的。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化学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在高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面临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培养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因此,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渗透化学前沿知识,使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气息。如学习原子结构时,介绍核武器的制造等。在学习相对原子质量时,介绍北京大学化学系张青莲等用固体源热电离谱质谱仪,测得铟的原子量为114.81810.01,后又用纯同位素校准质谱法,得出碳原子量为12.0112,锑原子量为121.7600.001,铱的原子量为192.2170.03以及铕和铈的原子量新值。上述原子量新值均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标准,标志着我国原子量精确测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在学习蛋白质时,介绍我国在1965年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经过严格鉴定,它的结构、生物活力、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的牛胰岛素完全一样。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为人类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渗透,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成就及新问题,加强学生对现代化学知识的了解及价值的培养,这样既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又拓展学生的智力空间和思维广度,还增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