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0267.3-1988 是一项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金属钙中微量铁、镍、铜、锰、镁元素的具体方法和要求。这项标准适用于评估金属钙材料中这些特定元素的含量,确保材料的质量控制与特性分析。下面是该标准主要内容的概述:
标准范围
本标准确立了一套通过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来直接测量金属钙中痕量铁(Fe)、镍(Ni)、铜(Cu)、锰(Mn)、镁(Mg)含量的程序。它适用于纯度较高的金属钙样品,帮助检测其中可能影响材料性能的杂质元素。
试验方法概要
-
样品制备:首先需要将金属钙样品加工成适合分析的状态,通常涉及研磨、混合以确保样品均匀性,并按照规定方法进行适当处理以去除可能干扰分析的物质。
-
溶解与稀释:采用适宜的溶剂(如盐酸、硝酸等)溶解样品,处理过程中需控制条件以防止待测元素损失或被污染。之后,根据样品浓度进行适当稀释至适合原子吸收光谱仪测试的范围。
-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 仪器校准:使用含有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对仪器进行校正,建立各元素的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 测定: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直接对样品溶液进行测定,记录每种元素的吸光度值。
- 计算:依据校准曲线,将测得的吸光度转换为样品中相应元素的浓度。
-
干扰因素及消除:详细说明了可能影响分析准确性的各种干扰因素,如物理干扰、化学干扰等,并提供了相应的消除措施,如使用屏蔽气、加入释放剂或保护剂等。
-
精度与重复性:标准中规定了方法的精密度要求,包括重复性和再现性试验条件下的允许偏差范围,以确保不同实验室间结果的一致性。
质量控制
强调了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的重要性,包括空白试验、平行试验以及定期仪器校验,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报告
要求测试报告应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如样品标识、测试日期、所用方法、测定结果及其不确定度、参与分析人员等,确保测试结果的可追溯性。
结论
该标准为金属钙中特定微量元素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个标准化流程,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确保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金属钙生产、研究及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金 属 钙 分 析 方 法原子吸 收法直接测定铁 、镍 、铜 、锰 、镁UDC 肠9 . 8 9 1 : 5 4 3 . 0 6CB 1 0 2 6 7. 3 一 8 8 r 倪t h o d f o r a n a l y s i sTh e d i r e c t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o f c a l c i u m me t a lo f i r o n , n i c k e l ,c o p p e r ,m a n g a n e s e a n d m a g n e s i u m i n c a l c i u m m e t a lb y a t o m i c a b s o r p t i o m s p e c t r o m e t r y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叙述了原子 吸收法直接测定金属钙中铁、镍、铜、锰、镁的原理,规定了分析步骤,结果计算及方法的精密度。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钙产品系列C a - 0 3 , C a - 1 , Ca - 2 及C a - 3 中铜、 锰、 镁含量的测定, C a - 1C a 一2 及 C a - 3 中铁、 镍含 量的测定。 测定下限:铜、锰1 0 g g / g ,铁、镍2 0 11 9 / 9 , 镁5 0 ji g / g 。 共存元素的浓度为GB 4 8 6 4 -8 5 ( ( 金属钙)产品中杂质含量的2 倍,不影响测定。2 方法提要 金属钙样品用盐酸溶解,并根据待测元素含量酌情稀释,然后用空气一乙炔火焰原子吸收直接测定。 由于高浓度的钙基体存在背景 吸收, 而且对 各测定元素的 吸光度也有不同程 度的抑制作用。 因此,除必须校正背景吸收外,还要求标准溶液中钙基体浓度和其化合物形式与样品溶液一致,以消除基体的影响,获得最佳测定准确度。3 仪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 试剂 本方法所用水均为去离子水。4 . 1 硝酸 ( 密度:1 . 4 2 g / c m 3 )优级纯。4 . 2 盐酸 ( 密度:1 . 1 9 g / c m 3 )优级纯。4 . 3 盐酸 ( 11 )。4 . 4 标准溶液4 . 4 . 1 铁标准贮备溶液 ( 1 0 m g / m L):称取光谱纯铁丝1 . 0 0 0 O g , 置于5 0 mL 烧杯中, 用盐酸 (( 4 . 3 )及少许硝酸 (( 4 . 1 )溶解后,转人1 0 0 mL 溶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4 . 4 . 2 镍标准贮备溶液 ( 1 0 m g / m L ):称取光谱纯镍丝1 . 0 0 0 O g ,以下同 4 . 4 . 1 处理。4 . 4 . 3 铜标 准贮备 溶液 ( 1 0 m g / m L ):称 取光谱纯氧化铜1 . 2 5 1 8 g , 置于5 0 m L 烧杯中,用盐酸中国核工业总公司1 9 8 8 - 1 2 - 3 0 批准1 9 8 9 一 1 0 一 0 1 实施G B 1 0 2 6 7。 3 一 8 8 ( 4 . 3 )溶 解,转人1 0 0 m 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 度混匀。4 . 4 . 4 锰标准贮备溶液 ( 1 0 mg / mL) :称取光谱纯二氧化锰1 . 6 5 8 2 g ,以下同4 . 4 . 3 处理。4 . 4 . 5 各种元素的混合标准溶液4 . 4 . 5 . 1 各种元素的混合标准溶液 ( 1 )( 含铜、锰1 0 0 g / m L, 铁、镍2 0 0 g g / m L; 镁5 0 0 li g / m L ) ,分别取铜、 锰的 标准贮备溶液各1 . O O m L , 铁、 镍的标准贮备溶液 各2 . 0 0 m L , 镁标准贮备溶液5 . 0 0 m L,置于1 0 0 m L 容量 瓶中,加盐酸 (( 4 . 3 ) 1 一2 m L ,用水稀释至刻 度混匀。4 . 4 . 5 . 2 各元素的混合标准溶液 ( 2 ) ( 含铜、锰1 0 ji g / m L,铁、镍2 0 R g / m L;镁5 0 ji g / m L) : 取混合 标准溶液 ( 1 ) 1 0 . 0 0 m L 于1 0 0 m L 容量 瓶中,加盐酸 ( 4 . 3 ) 1 一2 m L ,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4 . 5 钙基体溶液 ( 1 0 0 m g / m L ) :称取特纯氧化钙3 4 . 9 8 g ,置于2 0 0 m L烧杯中,用盐酸 (( 4 . 3 ) 溶解后转人2 5 0 m 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5 操作步骤5 . 1 标准系列的配制 取4 . 4 . 5 . 2 混合标准溶液 ( 2 )0 ,0 . 5 0 , 1 . 5 0 , 2 . 5 0 , 3 . 5 0 , 5 . 0 0 m L ,分别置于6 个5 .0 m L 溶量瓶中,各加盐酸 ( 4 . 3 ) 1 mL,钙基体溶液 ( 4 . 5 ) 5 . 0 m L,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配成下表标准浓度系列。 如果金 属钙产 品中待测元素含 量较高时, 则相应减少工作曲线中 钙基体浓度, 并保持与样品溶液一致。 标准浓度系列“ g / m L7c 处No一一一一N SCu , Mn基体空 白0. 1 00. 3 00. 5 00 . 7 01. 0 0Fe 、Ni基休空 白0. 2 00. 6 01. 0 01 . 4 02. 0 0M g基体空 白0. 5 01. 5 0一 3一1一5 2 工作曲线绘制 仪器预热后, 根据仪器厂 家绘出的 测定条件或预先选择好的 最佳测定条 件,设 置测定参 数,测量标准系列的吸光度,然后从各吸光度减掉基体空白的吸光度值,所得到的差值与相应浓度绘制工作曲线。 ( 测量镁时适当转燃烧器灯头)。5 . 3 样品分析 称取金属钙样品2 . 0 0 0 9 ,准确到0 . 0 0 1 g ,置于2 0 0 m L 烧杯中,盖上表面皿, 缓慢滴加盐酸( 4 . 3 )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再加1一2 m L盐酸 (( 4 . 3 ) ,然后转人2 0 0 m 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与标准系列一起测量吸光度,再用氖空心阴极灯或其他背景校正方法,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测量样品溶液的背景吸光度,并从样品吸光度减掉样品的背景吸光度,将所得到的差值从工作曲线上查出 样品溶液中 待测元素 的浓度。 如果发现所用盐酸 ( 4 . 2 )存在可检出的空白值,则需作空白扣除或重蒸纯化盐酸。s 分析结果计算 待测元素在金属钙样品中的含量按下式计算:GB 1 0 2 8 7。 8 一 8 r二 一 竺 七仍0式中m l 工作曲 线上查得待测元素浓度,闻 m L ;m 0 喷雾测量液中 钙的浓 度,岁m L; C 待测元素 含量,w g / g 。了 方法精密度元素水平值 川 P & / g重复性 护 闻 g再现性 R 呵 gFe1 0. 34. 16. 92 8. 76. 51 4. 0Ni2 0 . 25 . 61 1 . 02 8 3. 61 7. 72 9 . 7Cu4 6. 92. 79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