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ppt_第1页
咳嗽.ppt_第2页
咳嗽.ppt_第3页
咳嗽.ppt_第4页
咳嗽.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咳嗽 主讲 周玉平,咳嗽乃一种防御性呼吸反射,其作用在于排除呼吸道内之异物和过多的分泌物。起到清洁和保护呼吸道(尤其是下呼吸道)的作用。 咳嗽可在正常情况下发生,亦是临床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慢支病人长期频繁的咳嗽,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且咳久会导致肺内压升高,肺泡内压增高,肺泡壁变薄,肺泡融合导致肺气肿等。,(一)涵义 咳嗽是指外感六淫或内伤及肺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而肺气上逆,以咳嗽或咯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古代认为:无痰有声称为咳,无声有痰谓之嗽。 咳必清(枸橼酸喷妥维林片) 必嗽平(盐酸溴已新片),【概述】,(二)历史沿革 1.内经:在病因方面素问咳论篇认为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在病位方面强调“五气所病肺为咳”又说“五脏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为肺病,而其它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后世医家多遵此,且续有阐发。素问咳论篇以脏腑命名分为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等,并描述了各类不同证候。,【概述】,2.隋代诸病源候论咳嗽候又有十咳之称,除五脏咳外,尚有风咳、寒咳、久咳、胆咳、厥阴咳等。 3.明代张景岳执简驭繁地将其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景岳全书咳嗽说:“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此种分类方法,切合临床实用,故沿用至今。,【概述】,(三)西医参照辨证疾病: 西医学中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概述】,【病因病机】,(一)病因 1外感六淫 六淫之邪,尤其是风、寒、燥、热之邪,侵犯肺系。 2内邪干肺 肺脏自病:多由于肺系疾病,迁延日久,耗气伤阴,导致肺肃降无权或气道失养,肺失润降,肺气上逆而咳。 他脏影响:由脏腑功能失调,内干于肺所致。虽有五脏皆令人咳之说,但主要涉及肝、脾、肾。,咳嗽病因病机演变图,脾,肝,肺,肾,(二)病机 1.基本病机 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2.病位 主要在肺,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3.病理性质 实证: 外感咳嗽风寒、风热、燥邪。 虚实夹杂:内伤咳嗽。 4.病理因素: 痰:寒痰、热痰、燥痰、痰湿。 火:虚火、实火。,【病因病机】,5. 病机转化 主要是寒热及虚实转化两方面。 外感咳嗽如治不及时,邪不外达,则可演变为风寒郁久化热,或风热灼津化燥,或肺热酿液成痰热,或变为客寒包火,寒热错杂。 外感咳嗽若迁延失治,邪伤肺气,可转为内伤咳嗽,久咳伤肺则可由实转虚。内伤咳嗽他脏及肺者可因实致虚,如肝火犯肺,气火灼肺伤津而致肺阴亏虚。肺脏自病者可因虚致实,如肺阴亏虚每致阴虚火旺,灼津为痰,而致痰热或痰湿蕴肺,或肺气亏虚,气不化津,津聚为痰而致痰湿蕴肺。故临床上咳嗽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有时两者又可互为因果。,【病因病机】,6预后 (一)外感咳嗽一般易治,用药对证则愈。 (二)内伤咳嗽日久不愈,可转为喘证、哮证、肺胀、虚劳病。 (三)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还可相互影响。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咳嗽屡发,肺气日损,渐转为内伤咳嗽;而内伤咳嗽患者,由于脏腑虚损,肺脏已病,表卫不固,因而易受外邪而使咳嗽加重。,【病因病机】,一、诊断依据 1咳嗽有声,或咳吐痰液。 2外感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初起咽喉不适,可兼有表证,可有着凉经过。内伤咳嗽:病势缓,病程长,常因外感诱发,反复发作,以经常咳嗽、咯痰为主,常可见相应脏腑功能失调的证候。 3听诊可闻及两肺野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诊断要点】,二、相关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2、血沉:增快。 3、痰培养:确定病源微生物。 4、肺部X 线摄片: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诊断要点】,1咳嗽与感冒 外感咳嗽与感冒均可能有表证与咳嗽,而感冒表证明显,咳嗽较轻或缺如;咳嗽则反之。 2咳嗽与肺痨 肺痨的病因为感染痨虫、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消瘦等特征,必要时可结合验痰及X线肺部检查,以助诊断;而咳嗽仅以咳嗽和咯痰为主,可兼表证。,【鉴别诊断】,3咳嗽与肺胀 肺胀具备咳、喘、痰、胀、肿的特征,病史长,多有长期咳嗽、喘、哮的病史,甚或面色晦暗,唇舌紫绀,桶状胸,呼吸音低。咳嗽仅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有的兼表证。咳嗽长期不愈,可转为肺胀。 4咳嗽与哮病、喘证 哮病与喘证虽然也会兼见咳嗽,但二者均以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哮病以发作性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鉴别诊断】,5咳嗽与肺癌 肺癌常以咳嗽咳血为主要症状,多发于40岁以上的吸烟男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呛咳,病情发展迅速,呈恶液质,肺部X线检查及痰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确诊。,【鉴别诊断】,1辨外感、内伤,【辨证要点】,2、辨痰 (1)痰少为燥热、阴虚。 (2)痰多属痰湿、痰热、气虚。 (3)痰白清稀属风、寒。 (4)痰白而稠属湿。 (5)痰黄而稠属热。 (6)痰中带血属肺热、阴虚。 (7)味腥为痰热;味甜属脾;味咸属肾;味苦属肝。 白色泡沫样痰多由病毒感染引起, 黄痰多为细菌感染所引起。,【辨证要点】,3、辨虚实 暴咳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均属实证。 久咳中的痰热、痰湿、肝火多为邪实正虚。 肺阴亏耗,肺脾气虚、肺肾亏虚则属虚或虚中夹实之证。 4、辨寒热 寒证:多有“冷、淡、清、稀、青、白、迟”的特点。 热证:多有“热、渴、稠、秘、红、黄、数”的特点。,【辨证要点】,5、辨咳嗽时间 (1)咳嗽白天多于夜间,病势急、病程短,多为外感风寒或风热。 (2)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声重浊,痰出咳减,多属痰湿或痰热。 (3)午后或黄昏咳重,或夜间时有咳嗽,咳轻少痰,多为肺燥阴虚。 (4)夜卧咳嗽较剧,甚则久咳致喘,多为虚寒证。,【辨证要点】,咳嗽的治疗应分清外感内伤,邪正虚实,辨别标本缓急。 外感咳嗽实则泻之,急则治标祛邪宣肺。 内伤咳嗽发作时标实为主,当化痰止咳以治其标;缓解时当扶正补虚以治本; 注意: 外感咳嗽用药宜轻清上扬; 久咳之纯虚无邪者可用收涩之品如粟壳,诃子之类,但早期咳嗽,咯痰多者切忌使用,以免闭门留寇。,【治疗原则】,(三)分证论治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证候 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咽痒,常伴有鼻塞流清涕,或兼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痠楚等,舌苔薄白,脉浮紧。 要点 咳嗽、咯痰清稀色白伴风寒表证 病机 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治法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三拗汤:麻黄,杏仁,生甘草 止嗽散用桔草前,紫菀荆陈百部研。,【辨证论治】,加减 痰多胸闷苔腻加厚朴、苍术、半夏以燥湿化痰; 鼻塞声重者加辛夷花,苍耳子。 外寒内热用麻杏石甘汤+鱼腥草、黄芩; 咳嗽甚者加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 咽痒者加薄荷、蝉衣; 素有痰饮又感风寒,兼见气急胸闷,痰稀薄量多可用小青龙汤。,【辨证论治】,临证参考 治风寒咳嗽,既宜宣达,则滋润粘腻甘寒之药,在所应忌。如生地黄、天麦冬、石斛、天花粉、桑白皮、玉竹、地骨皮、白芍等药,若口味淡或微咸,涕清痰薄,误投此类,既锢闭寒邪,又助长痰涎,令病毒难以疏散,留恋下去,演成久病。感冒风寒之咳嗽,最忌葶苈子(大寒),葶苈功能泻肺,性最猛悍。(岳美中论医集),【辨证论治】,2风热犯肺 证候 咳嗽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黄稠,常伴鼻流黄涕,或有发热,微恶风寒,有汗口渴等证,舌苔薄黄,脉浮数。 审证要点 咳嗽痰黄及风热表证 病机 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 桑菊饮加减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绕,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辨证论治】,加减 咳甚者贝母、前胡、枇杷叶宣肺止咳; 肺热甚者鱼腥草、黄芩、桑白皮以清泄肺热; 咽痛者牛蒡子、射干、板蓝根清热利咽; 热伤肺津,口干渴饮者沙参、天花粉清热生津; 大便秘结加大黄通腑以泻肺热; 咳嗽胸闷,心烦口渴六一散、鲜荷叶 扁桃体肿大加蒲公英、玄参。,【辨证论治】,3风燥伤肺 证候 干咳少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甚或痰中带血丝,咽干鼻燥,咳甚则胸痛,初起或有恶寒发热、头痛、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浮数或小数。 要点 干咳少痰及干燥少津 病机 燥热灼津,肺失清润 治法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 桑杏汤/杏苏散加减。,【辨证论治】,加减 津伤较甚配麦冬、玉竹滋阴养肺; 热重者加生石膏、知母清肺泄热; 痰中带血加白茅根、藕节凉血止血; 燥热伤肺之重证可用清燥救肺汤;,【辨证论治】,临证参考 岳美中:对于干咳痰粘不爽之证,与燥咳稍异,也属难治。凡咳而痰不出者,肺燥胜而痰涩,燥则润,涩则疏,润肺利气是制方之本。若不知燥痰润肺,反用宣法,越宣越燥,势必干咳不止;若不知痰涩当疏,则痰粘难愈。为此,自拟一方定名“润肺汤”,组成为:沙参、马兜铃、山药、牛蒡子、桔梗、枳壳,亦可随证加入橘红、杏仁、贝母、栝楼等味。,【辨证论治】,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 证候 咳嗽痰多,痰粘腻或浊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因痰而咳,痰出咳平,每于晨间或食后咳嗽尤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 要点 咳嗽痰多与脾运失健见证 病机 脾虚生痰,痰湿壅肺。 治法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辨证论治】,加减 寒痰较重加干姜、细辛温肺化痰; 脾虚明显加白术、砂仁益气健脾; 咯痰不爽加瓜萎、川贝母化痰利肺。,【辨证论治】,2痰热郁肺 证候 咳嗽气息粗促,痰多质稠色黄,难以咯出,或喉间腥味,或痰中带有血丝,胸胁胀满,咳时引痛,或兼身热、面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要点 咳嗽痰黄及肺热证 病机 痰热壅肺、肺失清肃 治法 清热化痰肃肺 方药 清金化痰汤加减 清金化痰汤芩栀,甘草和中麦冬知, 化痰桑皮贝母蒌,除湿陈苓桔梗使。,【辨证论治】,加减 肺热炽盛,咳而胸满,壮热口渴去陈皮、桔梗加生石膏、金银花、大青叶、鱼腥草; 痰黄如脓或腥臭加鱼腥草、金荞麦根、薏苡仁、冬瓜子以清肺化痰; 胸满咳逆,痰涌便秘加大黄、葶苈通腑泻肺 痰热伤津加北沙参、天冬、天花粉养阴生津。 伴喘促加葶苈子、莱菔子。,【辨证论治】,3、肝火犯肺 证候 气逆而咳,咳则连声,痰滞难咯,或干咳少痰,咳时面红目赤、胸胁引痛,性情急躁而怒,怒则咳嗽加剧,甚则痰中带血,或咳吐鲜血,舌质红或舌边尖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要点 咳嗽气逆,胸胁引痛,性急易怒。 病机 肝火犯肺,肺失清肃 方药 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 泻白桑皮地骨皮,再加甘草粳米宜, 泻肺清热平喘咳,肺中伏火用之宜。,【辨证论治】,加减 肝火旺可加黄芩、丹皮、栀子清泻肝火; 气逆加苏子、竹茹、枇杷叶、旋复花化痰降气; 胸痛甚者加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止痛; 痰稠难咯加海浮石,川贝母清肺化痰; 咯血加大黄、白茅根、紫草、生地以凉血止血; 火郁伤津沙参、麦冬、天花粉、诃子养阴生津敛肺。 亦可用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泻白散加黄芩、知母、桔梗、陈皮、青皮),【辨证论治】,4肺阴亏耗 证候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甚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要点 干咳少痰及阴虚内热证 病机 阴虚肺燥,肺失润降 治法 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方药 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麦冬花粉草, 桑叶玉竹扁豆熬。,【辨证论治】,加减 咳甚加川贝、杏仁、百部、紫菀增强此痰止咳; 久咳不愈加五味子,诃子敛肺止咳; 潮热加银柴胡,青蒿、胡黄连、十大功劳叶(清热补虚,止咳化痰)、地骨皮以清虚热; 盗汗加浮小麦、糯稻根、乌梅以收涩止汗; 咯痰黄稠加海蛤粉、黄芩、知母以清热化痰; 痰中带血加白芨、炒山栀、丹皮、生地黄、仙鹤草、紫珠草、侧柏叶以清热止血; 腰膝腿软,则为久病及肾加生地、女贞子、旱莲草以滋肾养阴。,【辨证论治】,5肺气亏虚 证候 久咳不愈、咳声低弱无力,痰液清稀色白量多,伴神疲懒言,倦怠乏力,动则气短,食少,面色无华,自汗,恶风,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 要点 咳声低弱及气虚证 病机 肺气亏虚,肃降无权 治法 补肺益气,止咳化痰。 方药 补肺汤加减。 补肺汤用桑白皮 五地紫菀与参芪,【辨证论治】,加减 兼脾虚,食少便溏加六君子汤以增强健脾益气,燥湿化痰之功; 平素自汗、恶风、易感冒常服玉屏风散以益气固卫; 日久脾肾阳虚,阳虚水冷,水饮上泛,气喘心悸可用真武汤加干姜、五味子温阳散寒,化饮止咳。,【辨证论治】,临证参考 李家振:阴虚之咳,养阴需兼收敛 。“阳虚易补,阴虚难调”,余在临床中颇有此感。如阴虚咳嗽,予滋阴润肺止咳,方法切证,但疗效总不能尽如意。每遇阴虚咳嗽,则予养阴止咳之中兼以收敛,常用的收敛药有五味子、诃子、罂粟壳、生牡蛎等。临证选加2至3味,但粟壳应为必用之品。张锡纯曾说:“治虚劳咳嗽,用山药、枸杞、地黄、玄参而不止者,加粟壳二三钱,可立见成效”。据临证所验,凡见干咳无痰或少痰,属阴虚肺气耗散而又确无表证者 都可使用。,【辨证论治】,外感咳嗽小结,内伤咳嗽小结,中成药 鲜竹沥口服液 清热化痰。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气喘胸闷。 牛黄蛇胆川贝液: 清热化痰止咳。用于外感咳嗽中的热痰咳嗽,燥痰咳嗽。 强力枇杷膏 养阴敛肺,止咳祛痰,用于支气管炎咳嗽。 蜜练川贝枇杷膏 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生津补气、调心降火。本品适用于伤风咳嗽、痰稠、痰多气喘、咽喉干痒及声音嘶哑。,【其他疗法】,中成药 急支糖浆 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宣肺解表。 止嗽化痰丸 清肺止嗽,化痰定喘。用于久嗽,咳血,痰喘气逆,喘息不眠。 复方甘草口服溶液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感冒时所产生的咳嗽及咳痰不爽。 小儿咳喘灵 宣肺、清热,止咳、祛痰。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其他疗法】,岳美中:顽固性慢性支气管炎,经年不愈创立固本丸:黄芪、白术、防风、党参、茯苓、甘草、陈皮、半夏、补骨脂、紫河车等,方取六君子汤、玉屏风散加补肾药组成。 朱良春:余历年来对慢性久咳,除先针对病情,或燥湿化痰,或补益肺脾,或清润肺金之剂后,概予久咳丸治之,多收佳效。由五味子50g,婴粟壳600g,枯矾30g,杏仁72g组成,研极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15粒,1日2次,白糖开水送服。如有外感发热者,暂勿服。,【名医经验】,三小汤(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小青龙汤(麻黄9、芍药9、 细辛6、 干姜6、炙甘草6、 桂枝9、五味子6、半夏9g) 、小陷胸汤(黄连6半夏12栝蒌20g) 、小柴胡汤(柴胡12、黄芩9、生姜9g、半夏9、人参6、炙甘草5、大枣4枚)之合方。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肺气肿时,以咳嗽频、痰量多清希或黏稠、喘鸣、胸胁苦满,作为投药指征。加减:寒盛加桂枝、麻黄;热盛加黄连、鱼腥草;痰盛加杏仁、细辛;气喘加杏仁、厚朴、苏子。,【名医经验】,疏风开肺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由荆芥10、白芷10、厚朴15、杏仁10、桔梗12、生甘草6、浙贝母20、桑白皮10、菊花10、薄荷(后下)10g十味中药组成。本方一方面疏散风邪,另一方面是宣畅肺气,温凉并用,性质平和,不管是风寒风热咳嗽均可适用,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咳嗽均有良好的疗效,对于外邪袭肺,肺气闭郁之咳嗽能明显控制症状,特别是对一些难治性久咳屡获良效。,【名医经验】,【临证参考】,一、外邪犯肺发生演变转化者应随证变法。 风寒客肺化热,而表末解,见外寒内热者,应解表清里(内有痰热而兼风寒表证者,也可用此法)。风寒化热者,转用清法。风热化燥者,用润法。 二、内伤咳嗽邪实正虚者须联系处理。 气火咳嗽每易耗伤肺津,应适当配合清养肺阴之品;痰湿咳嗽,常易伤及肺脾之气,应配合补脾益肺之品,以免久延导致肺气虚寒,寒饮伏肺的咳喘;肺阴亏耗咳嗽,每致阴虚火炎,灼津为痰,必要时还当兼以清火化痰。,三、注意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关系。 外感咳嗽反复不愈可成内伤咳嗽,其中夹湿夹燥者较为缠绵,应彻底治疗,以杜其迁延转化。内伤咳嗽每易感受外邪使发作加重,治疗应权衡标本的主次缓急,或先后分治,或标本兼顾。 四、治疗禁忌 外感忌用敛肺、收涩的镇咳药。误用则致肺气郁遏不得宣畅,不能达邪外出,邪恋不去,反而久咳伤正。必须采用宣肃肺气,疏散外邪治法,因势利导,邪去则正安。内伤忌用宣肺散邪法。误用每致耗损阴液,伤及肺气,正气愈虚。必须注意调护正气,即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