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免疫规划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题纲,免疫规划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概述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之预防接种服务规范解读(参见另文预防接种服务规范培训解读20121129.ppt) 预防接种服务项目工作的指导、督导、检查、评估、考核,免疫规划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概述,免疫预防工作可人为划分三个阶段: 预防接种(1978年以前) 计划免疫(19782000年) 免疫规划(2001今天) 各地已经开展上述工作多年,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成效显著。 消灭天花 实现本土无脊灰状态 进入消除麻疹阶段 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发病大幅度下降 全人群特别是婴幼儿和少年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下降明显,乙肝病例报告发病率从2009年开始拐点向下 流脑、乙脑、甲肝发病大幅度减少 流腮、风疹的高发病率得到遏制。等等。,免疫规划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概述,免疫预防(亦可称免疫接种、预防接种) 是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接种机体,使机体产生针对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免疫水平,从而预防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免疫规划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概述,预防接种 是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利用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规划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概述,计划免疫 是指根据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学,免疫规划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概述,免疫规划 是计划免疫工作的发展,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计划免疫业已取得的成果,提高和维持接种率,扩大预防接种服务人群,积极推广新疫苗应用,也有利于在我国预防接种工作领域与国际接轨。它是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疫苗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为更加合理地使用疫苗和开展预防接种工作,以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免疫规划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概述,国家免疫规划 是指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9,免疫规划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概述,全球扩大免疫规划(EPI) 可以理解为:在全球范围,推进实施扩大预防接种服务人群,积极推广新疫苗应用,以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需要。,EPI-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免疫规划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概述,预防接种、计划免疫和免疫规划的关系 预防接种、计划免疫和国家免疫规划是免疫预防工作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虽然三者都是通过人工免疫的手段来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但各自有不同的特点。 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工作的初级阶段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计划免疫则是预防接种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家免疫规划是计划免疫工作的扩大发展,包括服务人群的扩大和提供疫苗的扩展,其特点是更加合理、规范地规划使用疫苗和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服务。,免疫规划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概述,免疫规划最后落实到预防接种服务。 预防接种服务涉及所有家庭:重点是06岁儿童,和需要预防接种服务的其他人群。 国家免疫规划范围的预防接种服务也纳入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2009年起)。 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预防接种服务工作,是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最经济、最有效、最广泛保护易感人群免受针对传染病感染发病威胁的重要措施。,12,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病人 空气、水/食物、接触、 人群易感性 病原携带者 媒介节肢动物、土壤、 群体免疫力 受感染动物 医源性、围产期、多途径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13,不同时期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目标,Control 控制,Outbreak prevention 预防暴发,Elimination&Eredication 消除和消灭,reduce incidence & mortality 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maintain low incidence and prevent outbreaks 维持低发病率水平和预防暴发,interrupt circulation of pathogen 切断病原传播,6,14,疫苗气雾化,可用于强化免疫,对活疫苗进行观察,蛋白结合苗,中国口服疫苗 GSK注射疫苗 南美使用,预防70%宫頚癌,二期临床,西太区澳新蒙古等17国 已经纳入EPI,15,免疫规划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概述,全球扩大免疫规划(EPI) 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举措之一,EPI-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16,免疫规划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概述,我国免疫规划时期(2001开始-) 随着我国实现了无脊灰目标,结合我国计划免疫疫苗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的现状,为进一步减少疾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根据全球儿童疫苗计划和WHO疫苗发展计划,将有更多的疫苗用于针对传染病的控制,单靠实施计划免疫控制传染病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所以,应该对所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的控制进行统一规划,以充分发挥疫苗在控制传染病中的作用。 这就是从计划免疫向免疫规划发展的过程。 巩固成绩、扩大内容、提高质量、持续发展,17,免疫规划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概述,2000年,卫生部在疾控司成立了免疫规划处; 国家疾控中心设立了国家免疫规划中心,不少省市区疾控中心也相继将计划免疫科所改成免疫规划所、科; 2002年,国家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不少省市区还将流脑、乙脑等疫苗纳入规划管理; 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实施免费接种 2004年,卫生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计划免疫审评。同年,卫生部成立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18,免疫规划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概述,2005年, 国务院颁发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对第一类疫苗进一步作了详细的规范。对接种第二类疫苗提出了要求; 2005年,卫生部颁布实施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首次明确了省级一下各级疾控中心在免疫规划工作中的职责,提出了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的参考标准; 2006年,卫生部组织开展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19,免疫规划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概述,2006年,“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0%以上”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乙肝纳入重大控制疾病; 2006年,卫生部印发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全国开始实施消除麻疹工作; 2007年,温家宝宣布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将甲肝、乙脑、流脑等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疫苗经费由中央财政负担;,20,免疫规划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概述,2008年,卫生部、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正式在全国实施; 2008年,国家开始建立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开展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监测工作;开始全国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建设; 2009年,卫生部颁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异常反应的鉴定工作; 2009年,国家发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启动了预防接种服务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免疫规划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概述,2010年,卫生部组织开展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进行冲刺。 2011年,国家发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进一步规范了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的预防接种服务。 2012年,四川省政府下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的通知(川办发201244号)。要求加强预防接种服务。 2012年,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基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见(卫疾控发201242号)。要求加强预防接种服务项目的考核比重。 2012年,卫生部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卫办发201250号)。进一步要求加强预防接种服务项目的考核比重。,22,免疫规划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概述,2011年,国家提出免疫规划的“十二五”规划目标: -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力争达到95%; -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乙肝发病率进一步下降,全人群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6%以下,5岁以下人群低于1%,全人群丙肝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 预防接种服务规范解读,预防接种服务规范解读(见另文)。 (今天的培训中,由于时间的不足,课堂上不对此解读进行详细讲解。请自行查阅提供给各位的预防接种服务规范解读课件资料。) 预防接种服务规范培训解读20121129.ppt,预防接种服务项目工作的 指导、督导、检查、评估、考核,根据上面的相关免疫规划工作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的预防接种服务工作,是需要具体落实到基层预防接种单位来进行实施的。但国家级、省级、市(州)级、县(区市)级、乡镇(社区)级、村级等,都有其相应的工作职责。 作为县(区、市)级(含)以上各级,除了有组织本辖区预防接种服务工作实施的相关职责外,还要承担涉及辖区预防接种服务相应的指导、督导、检查、评估、考核等工作职责。,预防接种服务项目工作的 指导、督导、检查、评估、考核,那么,作为(含)县级以上“指导中心”人员,如何做好这种预防接种服务项目指导工作?建议: 学习2012年国家和省免疫规划预防接种相关文件精神 了解各级在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工作的职责内容(见下文) 了解预防接种的有关知识(摘要,见下文) 了解我国(和本地)免规预防接种工作面临的挑战(摘要,见下文) 了解免疫规划预防接种服务的实施(见下文) 掌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对预防接种服务项目的规范要求和相关考核内容与指标。(见预防接种服务规范培训解读20121129.ppt),预防接种服务项目工作的 指导、督导、检查、评估、考核,学习省级制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和评分标准中预防接种服务项目相关内容。(川卫办发201275号文) 学习省级制定的免疫规划工作综合督导检查方案和评分标准。(川卫办发2012560号文)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开展2012年免疫规划督导中县乡内容.doc 结合上级工作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指导工作。对乡镇社区级基层预防接种服务工作及其接种率的指导评估可参考四川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2011年度)操作表-预防接种6参考.doc 学习利用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成果,推进促进共享。 按照相关具体的督导、检查、评估、考核方案和标准进行督查考评。,附:相关新文件摘要 (川办发201244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的通知(川办发201244号): 二、明确目标任务 1、到2015年,全面建成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管理规范的免疫规划三级网络体系;,附:相关新文件摘要 (川办发201244号),2、建立起免疫规划的长效工作机制,免疫规划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疫苗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3、逐步扩大免费预防接种范围,广大人民群众享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免疫规划服务; 免疫规划服务覆盖全省城乡人群,全面发挥预防接种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作用,人口健康素质整体提升,人均期望寿命持续增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达到西部领先水平,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附:相关新文件摘要 (川办发201244号),具体目标: 以社区、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以县为单位乙肝疫苗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达85%以上; 鼓励目标人群接种二类疫苗,有效控制二类疫苗针对传染病流行; 适时对目标人群开展脊髓灰质炎、麻疹等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 等等。,附:相关新文件摘要 (川办发201244号),三、强化规范管理 1、全省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免疫规划工作作为改善民生、强化公共服务的内容之一,实行卫生部门“一把手”负责制,加大预防接种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指标的权重,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与免疫规划工作任务挂钩的奖惩制度。,附:相关新文件摘要 (川办发201244号),2、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制定免疫规划服务发展规划,合理设置免疫规划服务单位,加强免疫规划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辖区内免疫规划服务网络。 3、卫生部门要明确服务接种责任制,加强规范管理,为辖区群众提供方便、安全、有效的免疫接种服务。,附:相关新文件摘要 (川办发201244号),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积极开展与预防接种相关的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监测、评价、流行病学调查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工作,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预防接种项目的绩效考核工作。,附:相关新文件摘要 (川办发201244号),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将预防接种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重点,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对居住在其责任区域内需要接种者(包括流动儿童)进行规范接种,达到国家免疫规划所要求的接种率。 6、医疗保健机构要认真落实新生儿卡介苗和乙肝疫苗首针预防接种工作。,附:相关新文件摘要 (卫疾控发201242号),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基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见(卫疾控发201242号)。 二、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基层的针对性指导 (二)抓好预防接种。,附:相关新文件摘要 (卫疾控发201242号),(二)抓好预防接种。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根据预防接种工作要求和基层实际,在协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完善接种服务方式、服务周期,优化接种单位布局设置的同时,加强对基层接种单位及人员的资质管理,指导基层建设规范化免疫接种门诊,合理安排流程,加强疫苗和冷链管理,确保接种安全。,附:相关新文件摘要 (卫疾控发201242号),2、要指导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期开展责任区域内适龄接种对象的摸底调查,上报疫苗和注射器的使用计划,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等要求开展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对基层落实接种任务、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处置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附:相关新文件摘要 (卫疾控发201242号),3、在农牧区、边远山区、海岛等交通不便地区,要指导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提供入户接种服务。城市地区要以流动人口为重点,指导和督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主动发现流动儿童,通过增设临时接种点和巡回接种等方式,确保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附:相关新文件摘要 (卫疾控发201242号),四、切实注重实效,强化绩效考核 (十)发挥考核导向作用。 卫生行政部门要将疾病预防控制及相关专业防治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考核结果作为核拨经费的依据。 在考核中,注重预防接种等重点工作的落实,提高预防接种工作在考核结果中的比重,将预防接种任务的完成情况,尤其是流动人口和农牧区、边远山区、海岛等交通不便地区预防接种完成情况,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的先决条件。充分利用绩效考核结果,督促基层落实服务,确保群众受益。,附:相关新文件摘要 (卫办发201250号),2012年7月6日,卫生部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卫办发201250号)下发。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把预防接种工作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中之重,优先保障。,附:相关新文件摘要 (卫办发201250号),一是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主要领导负全责,明确相关部门、机构职责,建立有效协调机制,及时通报信息,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统筹组织实施预防接种,巩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成果,有效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附:相关新文件摘要 (卫办发201250号),二是要求明确预防接种补助标准,保障经费落实,要求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以有利于协调有序推动预防接种工作、有利于持续有效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有利于充分调动基层卫生人员积极性为出发点,合理测算预防接种补助标准,按照“钱随事走”的原则对承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含应急强化免疫)接种任务的单位进行补助,原则上每接种1剂次不低于5元(包括建证、建卡、信息管理、冷链管理、宣传告知、实施接种等),其中采取入户接种形式的农牧区、边远山区、海岛等交通不便地区要根据实际工作量、工作时间等因素提高接种补助标准。对承担预防接种工作入户宣传、摸底登记、预约通知等任务的村医或基层干部根据承担任务数量和完成质量给予适当补助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支出范围。,附:相关新文件摘要 (卫办发201250号),三是要求接种单位要根据接种任务完成数量、质量、及时性等情况,对接种人员给予适当补助,激励其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积极性。,附:相关新文件摘要 (卫办发201250号),四是要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预防接种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绩效考核、监测评估、疫苗运送等工作运转经费,按照辖区服务人口人均不低于1元的标准,由卫生行政部门商财政部门统筹安排。,附:相关新文件摘要 (卫办发201250号),五是要求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强化绩效考核,完善奖惩机制,要按照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卫妇社发2010112号)要求,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办法,提高预防接种工作在绩效考核中的比重,将预防接种任务的完成情况,尤其是流动人口集聚区和农牧区、边远山区、海岛等交通不便地区预防接种完成情况,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的先决条件。,附:相关新文件摘要 (卫办发201250号),六是要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认真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的宣传、培训、监测评估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报告等工作,负责对接种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预防接种工作绩效考核,要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接种单位的日常考核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原则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接种单位的督导考核每年不少于2次。,附:相关新文件摘要 (卫办发201250号),七是要求要明确预防接种任务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划分责任主体。建立“一票否决”制,预防接种考核结果与单位和个人年度考核挂钩,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对预防接种工作考核不合格的地区、单位或个人,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单位、单位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不能评优、评先。对预防接种工作落实不力,造成传染病流行的,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47,各级免疫规划工作职责,(一)国家级 开展免疫规划策略研究,为制订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的法规、规章、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制订有关技术方案、技术标准等,为实施免疫规划提供技术指导,开展督导和评价。 负责全国预防接种冷链系统建设的技术指导。 负责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和预防接种服务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和分析。 承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重大疫情的调查与处理。,48,各级免疫规划工作职责,承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实验室监测及其技术指导。 承担有关疫苗应用效果的观察与研究、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评价,参与和指导与预防接种活动相关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 负责全国免疫规划信息业务管理,制定免疫规划信息管理标准,承担国家级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并对下级给予技术支持。 组织编写培训教材,负责全国预防接种师资和专业技术骨干培训。,49,各级免疫规划工作职责,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制作健康教育材料,对有关部门和基层开展的预防接种宣教活动提供技术指导。 组织开展政府间和双边、多边的预防接种国际合作项目;参与、实施国际预防接种策略研究;收集、交流国内外预防接种资料和有关疫苗进展的信息。 组织开展预防接种策略、疫苗及疫苗针对传染病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实验室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新技术推广应用。 负责拟定国家免疫规划年度项目需求计划,指导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注射器的使用。,50,各级免疫规划工作职责,(二)省级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等要求,协助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具体方案;提出冷链装备更新和运转、接种补助、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省级增加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及注射器购置费和本级免疫规划工作经费等年度经费预算计划。 根据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制订有关技术方案、管理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并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对下级提供技术指导,开展督导和评价。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和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本地区第一类疫苗和注射器需求计划,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负责第一类疫苗和注射器的分发及使用管理。,51,各级免疫规划工作职责,根据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结合本地区传染病流行情况,协助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地区的接种方案,指导疫苗使用管理工作。 协助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冷链设备装备、更新和运转计划,指导本地区的冷链监测和管理。 组织开展预防接种服务和常规接种率监测,并进行督导、分析、评价和反馈。 组织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处理和实验室监测。 负责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成功率、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承担有关疫苗应用效果的观察与研究。 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组织对重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诊断,以及参与和指导其他与预防接种活动相关重大事件的处理。,52,各级免疫规划工作职责,负责本地区免疫规划信息报告业务管理及本级信息系统的维护。对收集的免疫规划信息进行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 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制作健康教育材料,对有关部门和基层开展的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活动提供技术指导。 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开展学术活动和信息交流,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 开展免疫规划相关的调查研究,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53,各级免疫规划工作职责,(三)市级 根据上级制定的免疫规划策略和技术规范,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免疫规划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提出本级免疫规划工作经费预算。 协助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冷链装备更新和运转计划,指导本地区的冷链监测和管理工作,负责本级冷链设备的检查、维修和保养。 制订本地区第一类疫苗和注射器需求、分发计划,进行疫苗和注射器分发和使用管理。 开展常规接种率监测和分析评价;根据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疫苗使用指导原则、疫苗接种实施方案的要求,对下级疫苗的使用和管理给予指导。,54,各级免疫规划工作职责,指导预防接种服务的实施,做好检查、督导和监测工作。 组织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实验室监测,以及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组织对重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指导和参与其他与预防接种活动相关突发事件的处理。 负责本地区免疫规划信息报告业务管理及本级信息系统的维护,对免疫规划信息进行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 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加强调查研究,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工作经验,提出建议,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55,各级免疫规划工作职责,(四)县级 根据上级制定的免疫规划策略和技术规范,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免疫规划工作计划并实施。提出免疫规划工作经费预算。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协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的资质认定提供技术支持。 提出第一类疫苗和注射器需求、分发计划,做好疫苗和注射器储存、运输和使用管理。 协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冷链装备更新与运转计划,指导乡级、村级冷链设备管理和温度监测工作。 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和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开展常规接种率监测,评价预防接种工作质量。执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疫苗使用原则和实施方案,报告疫苗接种情况,对下级进行技术指导,56,各级免疫规划工作职责,组织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处理、实验室诊断;完成上级交办的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任务。 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组织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调查诊断。 负责本地区免疫规划信息报告业务管理,对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免疫规划信息报告实施质量控制,收集本辖区内免疫规划信息、并进行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 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对乡、村级专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对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收集和上报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定期向上级报告预防接种工作实施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57,各级免疫规划工作职责,(五)乡级 根据上级的要求,组织开展或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保证预防接种注射安全;对所辖的接种单位进行督导。 制定和上报第一类疫苗和注射器使用计划; 建立疫苗和注射器领发登记,做好疫苗和注射器分发、储存和使用管理。 开展冷链温度监测,指导接种单位冷链设备的使用与管理。 对疫苗接种情况、法定传染病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报告。 协助上级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58,各级免疫规划工作职责,负责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的使用管理。 开展预防接种宣传教育活动和对接种人员进行培训。 收集、汇总、报告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承担预防接种服务的乡级防保组织,应同时履行接种单位的职责。,59,各级免疫规划工作职责,(六)接种单位 根据责任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按照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制订上报第一类疫苗、注射器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采购计划。做好疫苗和注射器储存和使用管理。 按照规定对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对流动儿童定期开展摸底调查,发现漏证或漏种儿童及时给与补证和补种。 上报疫苗接种情况。 对预防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报告,对一般反应进行处理。,60,各级免疫规划工作职责,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和有关咨询活动。 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的接种单位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的接种单位负责向乡级防保组织提交儿童预防接种登记资料, 收集和上报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61,预防接种的有关知识摘要,根据接种目的划分 1、常规免疫 (常规接种) 常规免疫是指接种单位按照规定的儿童免疫程序和当地预防接种工作计划定期为适龄人群提供的预防接种服务。 其目的是,及时实施对特定年龄组儿童的接种,以保护儿童免受针对传染病的侵袭,同时,提高这些年龄组儿童的接种率,防止了针对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当前常规免疫的疫苗主要是国家和省免疫规划的一些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脊灰、无细胞百白破、含麻疹疫苗成分的疫苗、乙脑和流脑、甲肝疫苗等。,62,预防接种的有关知识摘要,2、强化免疫 强化免疫是指在短时间内,对一定范围内特定年龄组儿童,不论其既往免疫史如何,均进行一次免疫。 强化免疫的目的是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疫苗的接种率,尤其是提高基层卫生组织不够健全和边远地区儿童的免疫水平,弥补常规免疫的不足之处,从而保证整个人群免疫接种率的均衡性,消除免疫空白,形成免疫屏障,阻断针对病原的传播。 强化免疫是消灭针对传染病的一种重要策略。如消灭脊灰所开展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消除麻疹所开展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等。 强化免疫也包括近年来开展的“扫荡免疫”和普种。,63,预防接种的有关知识摘要,3、应急免疫(应急接种) 在传染病流行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制疫情蔓延,对易感染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活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需要采取应急接种措施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应急条例)的规定执行。 。 群体性应急免疫的目的是阻断该种传染病的传播,减少续发病例,是一种暴发控制措施。 应急免疫的效果取决于开展应急免疫的时间和范围。时间越早,越有利于阻止传染原的传播,应尽可能的扩大应急免疫的范围 应急免疫既可采用主动免疫,也可采用被动免疫或同时采用。,64,预防接种的有关知识摘要,4、群体性预防接种 是指在特定范围和时间对某种或者某些传染病的特定人群,有组织地集中实施预防接种的活动。 一般是通过监测发现某种传染病将发生流行采取的一种措施。,65,预防接种的有关知识摘要,5、暴露后免疫 暴露后免疫是指当人体有可能受到某种传染病的威胁(受到创伤、或被疑似疯动物的咬抓伤后),为了防止感染而采取的一种紧急免疫。 如外伤后防止破伤风的感染、动物咬抓伤后防止感染狂犬病,医务人员被污染的器具损伤等 6、特殊情况的免疫 为了某种特殊的目的不被传染病的感染,针对特殊人群而进行的免疫。 如战争前对军人的免疫、旅游前对旅行者的免疫、对高危人群进行的免疫。,66,预防接种的有关知识摘要,疫苗 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条例 传统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脱毒、灭活等方法制成,用于预防疾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现代疫苗的定义有所延伸,它是指针对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或其蛋白质(多肽、肽)、多糖或核酸,以单一实体或通过载体经预防接种进入人体后,能诱导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从而使机体获得预防该疾病的免疫力。,67,预防接种的有关知识摘要,疫苗的分类 疫苗有两种基本类型:即, 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是在实验室里通过改进“野”病毒或细菌而制备。所得到的疫苗株微生物保留了复制(生长)和引起免疫的能力,但通常不致病。 灭活疫苗既可是有整个病毒或细菌组成,也可有他们的裂解片段组成。,68,预防接种的有关知识摘要,减毒活疫苗 减毒活疫苗使用弱毒、但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接种于动物、鸡胚、细胞、组织生长繁殖后经加工制成的疫苗。也称“活疫苗”。 它接种人体后,在适当的组织系统中产生一定的或短暂的增殖,类似一次轻型的人工感染过程,从而引起与疾病相似的免疫应答,但不会发病。 它在体内作用时间长,除了口服疫苗外,往往只需接种一次,既可产生较牢固的免疫力。,69,预防接种的有关知识摘要,理论上讲,减毒活疫苗能够恢复到它原来致病形态。但目前所知这种情况仅仅发生在脊髓灰质炎疫苗 如果疫苗病毒在体内的复制(生长)失去控制,减毒活疫苗可以引起严重或致命的反应(往往会引起相关病例),这种情况仅仅发生在免疫缺陷者。 减毒活疫苗还受体内循环抗体的影响,任何来源的抗体都能够影响疫苗病毒的繁殖,导致无免疫应答。 同时,减毒活疫苗的热稳定性较差,能够被光、和热损伤或灭活。,70,预防接种的有关知识摘要,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接种于动物、鸡胚或细胞,经培养繁殖,或取细菌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外毒素,采取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病原微生物或外毒素失去致病能力,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或应用提纯抗原、人工合成抗原的方法而制成的疫苗。 灭活疫苗通过注射进入人体后可直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它在体内不能生长繁殖,相对比较安全,即使是给免疫缺陷者接种也不会造成感染。,71,预防接种的有关知识摘要,灭活疫苗抗原通常不受体内循环抗体的影响,所以,即使体内有抗体也可以接种。 灭活疫苗首剂一般不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免疫,常须多次注射才能产生比较牢固的免疫力。 灭活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通常是体液免疫,很少甚至不引起细胞免疫,所以抗体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因此,一些灭活疫苗需要定期进行加强免疫。,72,预防接种的有关知识摘要,活疫苗优点 1、只需接种 1次,类似自然感染。 2、在体内停留一个时期,增殖产生大量抗原,从而产生广谱免疫 3、免疫效果较牢固,可形成局部和全身免疫 4、可采取自然感染的途径免疫 缺点 1、在体内有毒力返祖的潜在危险性 2、可能形成潜在感染或传染 3、疫苗中有可能污染不利的因子 4、热稳定性差,不易保存和运输 5、病毒可能干扰免疫,灭活疫苗优点 1、制造简单,直接用人工繁殖获得病原微生物,经灭活后作为抗原 2、能杀灭任何可能污染的生物因子 3、可制成多联疫苗,较稳定 缺点 1、在灭活过程中可能改变或损害有效的抗原决定族 2、产生免疫效果维持时间短,不产生局部免疫 3、可能产生毒性或潜在的对肌体不利的免疫反应 4、须多次注射,需抗原量大,成本高,73,预防接种的有关知识摘要,第一类疫苗 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第二类疫苗 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条例,74,预防接种的有关知识摘要,接种单位 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照条例规定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称接种单位),承担预防接种工作。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指定接种单位时,应当明确其责任区域。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 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规范,75,预防接种的有关知识摘要,冷链 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疫苗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设备。 -条例,76,预防接种的有关知识摘要,控制 疾病的发生、流行局限于局部地区,发病率与死亡率下降到可接受的水平。需持续采取各种干预措施,保持疾病下降态势。 消除(疾病、传染)在确定的地域、特定的疾病发病下降到零或在确定的地域由特定致病因子引起的传染下降到零,需持续采取干预措施防止致病因子传播循环的重新建立。 消灭 在世界范围内由特定致病因子引起的传染病发病下降到零。自然界中无特定致病因子,无需采取干预措施。 根除 特定的传染因子不再存在于自然界与实验室中。,消除 国际消灭疾病特别委员会(ITFDE)关于消除的定义,是指某病传播范围的缩小,发病数减少,达到规定的指标,但仍需要继续采取措施,否则发病仍会回升,是不稳定的可逆过程。,消灭 国际消灭疾病特别委员会(ITFDE)关于消灭的定义,是指从地球上根绝人类病例,达到任何地方均无该病病例的状态,不再需要采取控制措施,具有持久的效益,是不可逆的过程,如全球消灭天花。,79,免疫规划队伍人力和素质不足。 冷链系统容积不够。 经费投入仍然不足,特别是基层人员费用。 法律、法规、规范需要完善。 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不断增多。 国际合作项目和金额减少。 异常反应更受关注。 联合疫苗研究进展缓慢。,我国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工作面临的挑战,80,接种质量存在问题,12岁以下被调查儿童白喉抗体平均阳性率58.1,81,我国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工作面临的挑战,接种后异常反应的监监测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 接种后异常反应补偿办法需要完善 AEFI专业知识与处理技能需要培训 疾控与药监部门之间需要加强沟通与协调 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不能很好地掌握),82,2007年开始建立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83,83,实现监测信息共享,83,AEFI,84,消除麻疹 目标:到2012年,全国麻疹发病率1100万以下,85,我国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工作面临的挑战,2011年,提出免疫规划的“十二五”规划目标: -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力争达到95%; -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乙肝发病率进一步下降,全人群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6%以下,5岁以下人群低于1%,全人群丙肝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实施,87,疫苗种类和接种剂次的不断增加,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实施,相关法律、条例规范 预防接种的实施 疫苗免疫程序 疫苗补种 特殊健康状况人群的免疫 接种禁忌症,法律、条例规范,免疫规划工作更趋法制化、规范化 规范化文件出台,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12月1日) 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5年6月1日)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05年) 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2006年)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2008年) 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行动计划(2003年) 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2006年) 20062010年全国乙肝防治规划(2006年) 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2005年) 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方案(2006年) 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2006年) 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2006年)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007年),免疫规划工作更趋法制化、规范化 规范化文件出台,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2007年)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09年) 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2010年)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监测信息报告工作方案(2010年)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的通知(川办发201244号)。 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基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见(卫疾控发201242号)。 卫生部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卫办发201250号)。,传染病防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 施行时间:2004年12月1日起 与免疫规划相关的条文(第十五条)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预防接种的第一部法规,于2005年3月16日经国务院第次常务会议通过,由温家宝总理在3月24日签署予以公布。 施行时间:2005年6月1日起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目的 加强疫苗流通管理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分为两类。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第二类疫苗: 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疫苗流通1,流通方式 根据条例有关规定,第一类疫苗的流通如下:,省CDC,市CDC,县CDC,乡级医 疗机构,疫苗生产或 批发企业,其他单位 或个人,申报计划,下发疫苗,接种 单位,疫苗流通2,第二类疫苗流通如下:,疫苗流通3,疫苗批发企业(条例第10条规定) 疫苗批发企业必须符合以下3个条件: 1.具有从事疫苗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 2.具有保证疫苗质量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 3.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管理制度 经省药监部门批准后,在其药品经营许可证上加注经营疫苗的业务。 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疫苗!,疫苗流通4,进苗索证(条例第17条规定) 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接种单位在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应当向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索取由药品检验机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加盖企业印章),若为进口疫苗,则索取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加盖企业印章)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年备查。,疫苗接种1,接种单位 条例第21条规定 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 2.具有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3.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疫苗接种2,条例第23条规定: 接种单位应当根据预防接种工作的需要,制定第一类疫苗的需求计划和第二类疫苗的购买计划,并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条例第24条规定: 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应当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并在其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疫苗接种3,将疫苗分为两类进行管理,对于疫苗在生产、流通、预防接种时保证质量的要求都是一致的,但是,从管理上的要求还有不同点。 接种两类疫苗的费用不同; 两类疫苗的分发、供应渠道不同; 两类疫苗的保障措施不同;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补偿机制不同。,疫苗接种4,接种实施 根据条例有关规定,接种单位在接种实施前要做好告知,对符合接种条件的受种者实施接种,并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填写并保存接种记录,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对居住在其责任区域内需要接种第一类疫苗的受种者接种,并达到国家免疫规划所要求的接种率。,疫苗接种5,条例第26条明确规定: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在儿童出生后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接种单位对儿童实施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作好记录。” 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接种。,疫苗接种5,收费问题 根据条例有关规定,受种者或其监护人要自费接种第一类的同品种疫苗,接种单位必须告知其有关详细信息。 接种单位在接种第一类疫苗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接种第二类疫苗可收取适当费用。,异常反应处理1,报告( 条例第42条规定)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医疗卫生人员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的,应当依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异常反应处理2,处理( 条例第44条规定)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争议发生后,接种单位或者受种方可以请求接种单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处理。,异常反应处理3,鉴定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 补偿 因接种第一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补偿费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因接种第二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补偿费用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挂牌授权合作协议书
- 股票配资透明度协议范本
- 汽车按揭贷款协议
- 社区公共服务人员协议范本
- 地质勘探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 质量风险监测指标协议
- 2024至2030年中国汽车模特制服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63T四柱液压机方案
- 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服务合同
- 设计保密协议书
- 未就业证明模板村委会
- 《2021国标暖通图集资料》14K117-3 锥形风帽
- 公司固定动火区标识牌---副本
- 最新广州教科版英语四年级上册单词(精编版)
- 腹腔镜设备的使用和保养PPT课件
- 各种规格链轮选型参数表
- 中海油班组长管理方法与工具课件
- (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思维导图(北师大版)
- (完整版)太阳能LED路灯毕业论文.doc
- 小数乘除法100道
- PRTV方案(完整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