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消防课件陈名诚.ppt_第1页
学校消防课件陈名诚.ppt_第2页
学校消防课件陈名诚.ppt_第3页
学校消防课件陈名诚.ppt_第4页
学校消防课件陈名诚.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讲人:陈名诚,消 防 知 识 讲 座,2,学校消防常识,3,4,上海商学院火灾视频(案例),5,时间:2008年11月16日 地点:中国农大东校区 原因:实验室4层,MS物品没放好引起火灾,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6,西南 大学 火灾 现场 珍贵 文献 被毁,7,安徽外国语职业技术学院一号学生公寓四楼411寝室发生火情,8,讲授内容: 一、消防基础知识 二、学校消防安全常识 三、怎样拨报火警电话 四、实用防火常识 五、火场逃生与自救,9,消防基础知识,燃烧与火灾 一、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称为燃烧。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就形成了火灾。 (一)燃烧的必要条件 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烧状态转向燃烧状态的过程。燃烧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10,1、可燃物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可燃物。 2、氧化剂 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 3、温度(引火源) 引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常见的是热能,还有 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等转变的热能。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 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生。在各种必要条件中,还有一个“量”的概念,这就是发生燃烧或持续燃烧的充分条件。燃烧的充分条件是: 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2、一定的氧气含量 3、一定的点火能量 4、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11,二、火灾的定义及分类 (一)火灾定义 在时间和空间上推动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就叫做火灾。 (二)火灾的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GB4968-85火灾分类的规定,将火灾分为A、B、C、D四类。 1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固体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麻、纸张等。 2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3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等引起的火灾。 4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12,三、灭火的基本原理 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要求,任何可燃物产生燃烧或持续燃烧都必须具备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因此,火灾发生后,所谓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 灭火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前三种灭火作用主要是物理过程,化学抑制是一个化学过程。不论是使用灭火剂灭火,还是通过其他机构作用灭火,都是通过上述四种作用的一种或几种来实现的。 (一)冷却灭火 对一般可燃物而言,它们之所以能够持续燃烧,其条件之一就是它们在火焰或热的作用下达到了各自的着的火温度。因此,对于一般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到燃点以下;对于可燃液体,将冷却到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用水扑灭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主要是通过冷却作用来实现的。水能够吸收热量,使燃烧的温度迅速降低,最后导致燃烧终止。,13,(二)窒息灭火 各种可燃物的燃烧都需要在其最低氧浓度以上进行,低于此浓度时,燃烧不能持续。一般碳氢化合物的气体或蒸气通常在氧浓度低于15%时不能维持燃烧。用于降低氧浓度的气体有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通过稀释氧浓度来灭火的方法,多用于密闭或半密闭空间。 (三)隔离灭火 可燃物是燃烧条件中的主要因素,如果把可燃物与引火源以及氧隔开来,那么燃烧反应就会自动中止。 (四)化学抑制灭火 物质的有焰燃烧中的氧化反应,都是通过链式反应进行的。,14,几类灭火介质的灭火机理 一、水 水在常温下具有较低 的粘度、较高的热稳定性、 较大的密度和较高的表面 张力,是一种古老而又使用 范围广的天然灭火剂,易于 获取和储存。水主要依靠冷 却和窒息作用进行灭火。,15,二、泡沫灭火剂 泡沫灭火剂是通过 与水混溶,采用机械 或化学反应的方法 产生泡沫的灭火剂。 构成泡沫的气泡为 二氧化碳。这种灭 火剂通常用于灭火 器中。,16,三、干粉灭火剂 干粉灭火剂一般分BC干粉和ABC干粉两大类。 干粉灭火剂主要通过加压气体作用下喷出的粉雾与火焰接触、混合时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灭火。 四、二氧化碳 23%(体积)会使呼吸加快,46%可出现头痛、耳鸣、心跳,610%会使人失去知觉,20%会使人死亡。 二氧化碳灭火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 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密度,约为空气的1.5倍。在常压下,液态的二氧化碳会立即汽化。 五、卤代烷灭火剂 目前,在我国已大量使用的是卤代烷1211和1301灭火火剂。卤代烷灭火剂效率高、时间短,主要不是靠冷却、稀释氧和隔绝空气来实现的。,17,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干粉和1211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干粉灭火器是利用二氧化碳或氮气作动力,将干粉从喷嘴内喷出,形成一股雾状粉流,射向燃烧物质灭火。 普通干粉又称BC干粉,用于扑救液体和气体火灾,对固体火灾则不适用。多用干粉又称ABC干粉,可用于扑救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18,、1211本身含有氟的成分,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久贮不变质,对钢、铜、铝等常用金属腐蚀作用小并且由于灭火时是液化气体,所以灭 火后不留痕迹,不污染物品。1211灭火器适用于电器设备,各种装饰物等贵重物品的初期火灾扑救。由于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在非必须使用场所一律不准新配置1211灭火器。,19,20,3、除掉铅封 4、拔掉保险销,21,22,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 主要适用于扑救各种油类火灾、木材、 纤维、橡胶等固体 可燃物火灾.,23,24,25,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主要适用于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火灾,还可扑救仪器仪表、图书档案、工艺器和低压电器设备等的初起火灾。,26,2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教育、劳动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培训内容”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要防止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的规定将未成年人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内容之中,力争把安全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学校消防常识,28,据资料显示,2000年以来,全国学校(含幼儿园)共发生火灾3700余起,造成44人死亡,7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200余万元,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切实加强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在当前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对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认识,全面培养和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善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彻底消除校园内的火灾隐患,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29,一、学校发生火灾的特点 1.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 2.影响大。学生死伤往往会给多个家庭,几代人造成心灵上的巨大创伤,致使家庭破裂,给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影响。,30,3.夜间多发。学校为防盗或治安需要,采取了一些安全措施,如给学生宿舍的窗户加装防护栏,楼道出口安装铁栅栏。 有的寄宿制中小学校采取封闭式管理,禁止学生随意外出,学生管理者为图省事,在学生就寝后将宿舍楼出口上锁。凡此种种,一旦深夜发生火灾,安全出口上锁,人员疏散混乱,极易造成严重的后果。,31,4.学生宿舍是高危区。 学生宿舍是学校火灾隐患最突出所在,学校疏于对学生宿舍的安全检查和管理,学生宿舍存在乱拉乱接电线、违章用电、吸烟、蜡烛照明、熏蚊、楼道不畅通和消防器材配备不齐全等问题。,32,5.后果易扩大。 一些学校很少或从来没有组织对师生员工的防火安全、应急疏散和逃生自救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遇到火灾就会惊慌失措,局面失控,导致损失和伤亡扩大。,33,二、导致学校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 : 1.违章乱拉临时线路, 并靠近易燃或可燃物, 绝缘性能低短路造成火灾;,34,2.违章使用电热器具,如:电炉、电热器,造成电路超负荷引起火灾; 3.焚烧信件等杂物,失去控制或遗留火种,引燃周围可燃物造成火灾;,35,4.在床上点蜡烛, 造成火灾; 5.卧床吸烟或将 烟头乱扔 酿成火灾;,36,6.违章使用各种灶具, 引燃周围可燃物酿成火灾; 7.实验课实验中违反实验 操作规程,导致电气设备 或线路超负荷,造成火灾;,37,8.电气设备老化, 超负荷用电造成火灾; 9.建筑物或设备接地不 良,雷击引起火灾。,38,三、预防学校发生火灾的对策 (一)健全组织,落实学校消防安全责任制。学校要将消防安全纳入学校整体管理工作之中,建立健全消防管理组织机构,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规范和加强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确立学校自身消防安全主体地位,增强责任意识,形成“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法律责任自负”的消防管理运行机制。,39,(二)部门协调,加大火灾隐患整治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要联合公安消防、文化、城建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加强基础消防设施等硬件建设,深入细致地开展学校消防安全大检查,不断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消防安全。对存在的隐患要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加以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落实防范措施,严防死守,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40,(三)加大投入,完善消防设施建设。 利用学校改建扩建契机,逐步解决消防历史欠账问题。通过更新添置消防设施,在学生宿舍楼、教学楼、图书馆等配齐疏散指示灯、应急照明灯及灭火器,定期进行检修保养,建立消防器材管理制度完善消防设施建设,从硬件上保证学校的消防安全。对新建、改建的教学楼、宿舍楼等教学设施,要严格按照各种消防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并配备消防器材,从源头上杜绝火灾隐患的产生。,41,(四)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安全疏散问题。 保证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畅通是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一个突出重点,不能因为便于管理,防止男女生之间“串门”就采取砌墙分隔或者简单的一锁了之的做法。有条件的,男女应分开住宿,确实需要同住一楼的,决不能在无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下采取筑墙分隔的方式,并严禁将楼层之间及安全出口的门上锁,而是要通过增加管理人员来解决人员进出问题,确保疏散楼梯、安全出口畅通。,42,(五)加强管理,普及消防安全知识。 学校可以联合公安消防部门开展对学生的消防常识普及教育,采取墙报、黑板报、宣传栏、校园电视广播、集中授课、安全演习参观“119”消防站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着重使广大学生了解如何报警、如何扑救初起火灾、如何逃生自救等安全常识。,43,通过学校的教育促使消防知识走进家庭,从而“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从根本上减少校园消防隐患,提高全社会整体消防意识。,44,教育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学生的安全牵涉到每个家庭。因此,学校消防安全工作是否做好直接关系到当地社会稳定与否。同时,由于大多数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和幼儿儿童尚未成年,他们中相当一部分还不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就更需要政府、学校和全社会的精心爱护和保护。因此,做好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让火灾远离学生是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职能部门和各类学校应尽的义务。,45,实用消防常识,46,部分国家火警电话 日 本 119 捷 克 05 瑞 士 118 伦 敦 99 波 兰 998 马力拉 0 匈牙利 04 前苏联 01 意大利 115 比利时 990 渥太华 8721212 哥本哈根 000,47,如何报警: 沉着冷静,讲清起火单位名称和详细地址 讲清什么物质起火,火势大小,有无人员受困,是否有爆炸物品等 告知报警电话号码,报警人姓名 必要时派人到路口 等候消防车 主动向火场指挥员 介绍火场基本情况,48,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 衣物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阀门。,49,液化石油气瓶的检查和漏气的处置方法 液化气瓶爆炸很多是由于漏气引起的。那么,怎么检查漏气?漏气怎样处置? 要掌握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漏气,并检查一下各连接部位。一般情况,钢瓶角阀有毛病,减压夜阀手轮没拧紧,密封胶圈脱落或损坏,胶管老化、烧损、开裂或连接太松,灶具转芯门密封不严等均可造成漏气。 当您步入厨房闻到浓浓的液化石油气味时,立即会想到是漏气了。此时,您不必惊慌失措,首先要敞开门窗,降低室内液化石油气的浓度。然后,用蘸有肥皂水的软手刷、毛笔逐一涂抹易漏气的部位,发现连续起泡处即为漏气点。如果易发生漏气的部位没有异常,就要再检查一下钢瓶体。,50,(3)如果检查出是各连接部位的不紧而漏气,将它们调节到不漏气即可。如果是减压阀密封圈变形、胶管开裂,要更换新的。如果是灶具转芯门密封不严,可涂抹黄油。如果是角阀、减压阀故障或钢瓶体裂缝,不能自行处理,要送到供应站去修理、更换。 (4)在检查漏气、处理漏 气的过程中,室内绝不能有 明火,不能开关电器,不能图 方便用其他东西勉强替代, 更不能用明火直接检漏。 不能随意倾倒液化残液,51,发现燃气泄漏, 要迅速关闭气源阀门, 打开门窗通风,切勿 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 明火,并迅速 通知专 业维修部门来处理。,52,使用液化气灶“八忌”,一忌“气等火”。 即先通气再擦火柴引火,这种做法,很容易造成空气中弥漫着大量可燃气体,一遇火柴上的明火,引起大面积燃烧。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旋开钢瓶开关,开启要适中,然后擦着火柴,凑近燃烧嘴,再开灶具开关引火,即“火等气”。 二忌将液化气钢瓶横放。 三忌摇晃和碰撞钢瓶。搬运钢瓶要小心,以免掉在地上发 生事故。 四忌钢瓶靠近火炉、暖气片等高温处,或将钢瓶放在卧室内。,53,五忌将木柴、木炭、棉花、纸张等易燃品堆放在钢瓶四周,防止发生火灾。 六忌在同一房间使用煤炉和液化气灶。 七忌用漏气的液化气灶。液化气灶如果有泄漏,能很快闻到一般类似汽油或敌敌畏的气味,这时应立即停止使用进行检修。 八忌将门、窗关闭后使用液化气灶。因液化气石油气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消耗大量的氧气。如房间通风不良,室内氧气就会减少,二氧化碳就不断增加,这时液化气变成不完全燃烧的一氧化碳,容易使人中毒。,54,不可和不宜用水扑救的火灾: (1)水不可用于扑救碱金属,如钾、钠等的火灾。因为这些碱金属与水反应生成的热量,足以使氢气自燃和爆炸。 (2)碳化碱金属(如碳化钠碳化铝和碳化钨)、氢化碱金属,如(氢化钾、氢化镁)火灾也不可用火扑救。 (3)硫酸、硝酸、盐酸火灾不宜用强大的水流扑救,因为直流水能引起酸的飞溅、流散,一旦遇到可燃物,又引起新的燃烧。,55,(4)轻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如汽油、煤油等火灾也不宜用水灭火。但用强大的喷雾水灭油池、油罐火灾除外。 (5)熔化的铁水、钢水以及熔融的盐类火灾不能用水扑救。因为用水灭火会使水迅速汽化,形成很大的压力,促使高温物质爆溅伤人;同时在高温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引起爆炸。 (6)高压电器装置火灾不能用水扑救。一般的水都具有导电性能,所以电流可通过密集水流造成人身触电事故;但可以用开花水扑救电气火灾。 高温间设备和装置火灾也不宜用水扑救。因为用水扑救可使金属的机械强度受到影响,使设备遭受损失。,56,油锅着火,不能泼水灭火,应关闭炉灶燃气阀门,直接盖上锅盖或用湿抹布覆盖,令火窒息,还可向锅内放入切好的蔬菜冷却灭火。,57,电器的防火与灭火,1、不要超负荷用电。,58,2、使用电热器时人不能离开。,59,3、不要用电热器具烘烤。,60,4、安全使用电热毯。,61,5、照明灯具要按额定功率配置灯泡。,62,6、收音机、电视机等,用毕要切断电源。,63,7、使用洗衣机也要注意安全。,64,8、电冰箱内不能存放化学物品。,8、电冰箱内不能存放化学物品。,65,9、雷雨天最好不要收看电视。,66,11、千万不能用铜丝、 铁丝代替保险丝。,10、电气线路要按标准安装。,67,14、出门不忘检查电器安全。15、电器起火不能直接用水浇。,68,16、电视机起火,灭火要得法。 17、家里备一只灭火器好。,69,一旦起火,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火势不大,应迅速利用空中备有的简易灭火器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救火灾。,70,不乱接,乱拉电线电路熔断器切勿用铜、铁丝代替。,71,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72,明火照明时不离人,不要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73,利用电器或灶取暖,烘烤衣物, 要注意安全。,74,切勿在走廊、楼梯口等处堆放杂物,要保证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75,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找滚或用厚重的衣物压灭火苗。,76,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火场逃生与自救,77,火情发生后,千万不要心疼家里的财物,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很多情况下人们本可以早早脱离火情,可就是由于一时的不明智,抱着侥幸心理返回取财物,才导致悲剧发生。,78,工作人员平时就要了解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79,若火势不大,还应该尽快披上浸湿的质厚实的衣服、毛毯、棉被等快速冲出门去。,80,受到火势威胁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