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优势.ppt_第1页
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优势.ppt_第2页
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优势.ppt_第3页
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优势.ppt_第4页
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优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区域经济学,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优势,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优势,第一节 区域经济要素的分类 第二节 区域自然环境与资源 第三节 区域人口与人力资源 第四节 区域制度环境 第五节 区域优势及其确定 第六节 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要素的分类,一、一般分类(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 二、依据经济模型分类 1.内在因素 供给层面:劳动、资本、技术、资源等内外部供给 区域供给能力大小制约因素 可获得的生产要素投入量及其生产过程 与生产要素相关的生产技术 生产过程中经济规模的合理性 生产的组织管理方式,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要素的分类,一、一般分类(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 二、依据经济模型分类 1.内在因素 供给层面:劳动、资本、技术、资源等内外部供给 需求层面:包括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 消费与投资是影响需求的最主要的内在因素 y=c+i c=+y y=(+i)/(1-),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要素的分类,一、一般分类(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 二、依据经济模型分类 1.内在因素 2.外部要素 区域间要素的迁移条件 区域间贸易条件:区域之间的贸易障碍(距离、运输成本、制度等)、区域间的需求等,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要素分类,一、一般分类(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 二、依据经济模型分类 三、经济学家的研究 丹尼森的观点 库兹涅茨的观点,丹尼森的观点,总国民收入增长的源泉 (19291982年),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要素分类,库兹涅茨的观点 1、知识存量的增长: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需要经过中间环节(科学发现、发明、革新、改良等)影响经济增长 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3、结构的变化:不发达国家传统结构束缚着被聚集在传统的农业部门中60%的劳动力,而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方式阻碍着经济增长,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要素分类,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 自然环境与资源 概念及特征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 区域自然资源评价 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概念和特征,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 特点: 稀缺性:表现为数量有限、负荷能力有限、结构性不足 区域性:受特定区域自然规律的约束 整体性: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再生性:资源更新和再生的能力 用途多样性:,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环境与资源,2005年8月飓风肆虐下的新奥尔良,2011年3月11日地震与海啸,2011年3月11日地震与海啸,2011年3月11日地震与海啸,2011年3月11日地震与海啸,眼镜蛇,张家界的天路,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天然肉石,长江上游森林破坏,概念与特征 自然资源的价值,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环境与资源,(1)传统的观点: (2)现代的观点: 自然资源的价值基础: 人类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所耗费的劳动, 价值表现和实现的条件: 即劳动是资源价值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概念与特征 自然资源的价值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单位产品中自然资源消耗量减少,依赖程度并未下降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相互依赖和协调性关系越来越重要,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环境与资源,加拿大:位于托特湾,占地55英亩,由 Robert Pim Butchart 夫妇合力建造,这个花园原是一个水泥矿场,Butchart太太和他先生将各种花木揉合起来,创造出了世界著名的花园,1992年的额济纳旗,云南的盐井,非洲干旱地区,甘肃红崖水库干涸的库底,概念与特征 自然资源的价值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 1.纯自然资源型 2.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3.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4.资源缺乏型,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环境与资源,1、评价原则 自然的可能性与经济的合理性相结合 资源数量与质量相结合 资源的绝对量与相对量相结合 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组合,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环境与资源,概念与特征 自然资源的价值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 区域自然资源评价,2、评价指标 资源综合优势度,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环境与资源,概念与特征 自然资源的价值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 区域自然资源评价,Pii区域的资源综合优势度 m资源种类数 n与i区域对比的区域数 Diji地区j资源拥有量占全国的位次,2、评价指标 标准差,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环境与资源,概念与特征 自然资源的价值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 区域自然资源评价,2、评价指标 资源承载力 反映区域人均资源情况,表明地区人口对资源造成的压力 Y=RS/NS RS区域人均资源数 NS全国人均资源数,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环境与资源,概念与特征 自然资源的价值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 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自然环境与资源,概念与特征 自然资源的价值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区域自然资源利用的类型 区域自然资源评价 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对区域经济增长方向有决定性的作用 影响劳动生产率和区域经济效果 地区产业结构类型受自然资源的直接影响 自然资源的显著差异有利于专业化生产的形成和参与分工能力的提高 区域初始资本积累的源泉之一 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台风期间成为泽国的图瓦卢,“左边是海,右边还是海”,第三节 区域的人口与人力资源,人口、人力资源及其特点 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人力资源状况的测算 人口、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第三节 区域的人口与人力资源,人口、人力资源及其特点 人力资源:指某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从人口数量和质量、结构等方面加以综合考察 考察人口以及人力资源质量 身体素质 文化素质 技术素质 劳动态度,夫子庙会,宁夏移民,中原天然气遭偷窃的情景,抢购食盐,抢购食盐,第三节 区域的人口与人力资源,人口、人力资源及其特点 特点 能动性 资本性 增殖性 智力性 再生性,自我强化 选择职业 积极劳动,共性 异性,“神六”升天,蘑菇云,三峡大坝,第三节 区域的人口与人力资源,人口、人力资源及其特点 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理论,1、古典经济理论与人力资源 (以斯密、李嘉图和马尔萨斯为代表表) 储蓄和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只将 人对自身的投资归于消费,把劳动看作体力劳 动的能力,而且是同质的投入品。,第三节 区域的人口与人力资源,人口、人力资源及其特点 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理论,2、新古典经济理论与人力资源 (马歇尔、熊彼特、哈罗德多马、索洛、丹尼森) 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 ,但是技术进步、资本和 劳动力异质性等虽然已被看到,却都没有反映到模 型中去。,3、新增长理论与人力资源 (舒尔茨、阿罗、卢卡斯、罗默尔) 结论:人均收入的增长与社会投入研究和开 发的人力资本比重成正比,与人力资本在研 究与开发的边际产出率成正比,与时间贴现 率成反比。,第三节 区域的人口与人力资源,人口、人力资源及其特点 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理论,第三节 区域的人口与人力资源,人口、人力资源及其特点 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理论,格罗斯曼和赫希曼模型结论:一国的人力资本存量越多,人力资本的生产率越高,经济增长率就越高。,第三节 区域的人口与人力资源,人口、人力资源及其特点 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人力资源状况的测算,L为人力资源总规模 D社会劳动者的人数 G区域平均预期寿命 G 全国平均预期寿命,P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m中等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h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调整人力资源系数,1.39和1.91,L2,K2,K1,第三节 区域的人口与人力资源,人口、人力资源及其特点 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人力资源状况的测算 人口、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人口、劳动力数量的影响 (1)区域经济增长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劳动力 (2)劳动力投入的增加,可以提高区域的产出水平 (3)影响要素投入的结构 (4)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最终取决于 社会经济剩余的大小,K,L1,L,A,B,第三节 区域的人口与人力资源,人口、人力资源及其特点 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人力资源状况的测算 人口、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人口、劳动力数量的影响 人口、劳动者的观念和行为影响区域经济增长 (1)如果劳动者的动机是为获取一定的报酬 收入效应使得劳动力供给减少 替代效应刺激劳动者增加劳动时间 (2)劳动者择业观念和道德习惯也影响劳动力供给,第三节 区域的人口与人力资源,人口、人力资源及其特点 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人力资源状况的测算 人口、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人口、劳动力数量的影响 人口、劳动者的观念和行为影响区域经济增长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必要前提 区域人力资源的优势,取决于数量与质量的对比以及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 效率工资 E=W/T W货币工资指数 T劳动生产率指数,第四节 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制度环境 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目标 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第四节 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中的产权安排 决策 责任 利益 制度环境中的组织,兰州市争购公交IC卡的场景,第四节 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制度环境 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目标 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 交易成本的区域最小化,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目标,产权安排要有利于经济发展 产权安排要与区域发展模式相适应 产权安排要与区域的产业结构相适应,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的最小化 交易成本,区域合理化 产权安排的,第四节 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是指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 其基本特征:经济形式家庭化,小商品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经营方式专业化,有家庭生产过程的工艺分工、产品的门类分工和区域分工;专业生产系列化;生产要素市场化,按市场的供需要求组织生产与流通,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均可自由流动;服务环节社会化。,模式缺点 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和引导,温州模式也导致了假冒伪劣横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温州产品几乎等同于劣质假冒货的代名词。,苏南模式 通常是指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有时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 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 苏南模式是“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模式”、“能人经济模式”和“政绩经济模式”,本质上是“政府超强干预模式”。 苏南模式缺陷:事实上存在着政企不分的问题,同时产生低激励和负激励效应。,华西村被称为“天下第一村”。,华西村民分汽车,华西村修建的长城与山海关,华西村民族宫,华西村328米大楼效果图,北京大兴县留民营村,大兴区留民营村迎第30届千人饺子宴,留民营村位于北京市东南郊,大兴区长子营镇境内,村庄总面积2192亩,人口不足千人,但它却是我国最早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和研究的试点单位,被誉为 “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 。2004年10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亲自前来参观,小村世界闻名。 留民营村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捧回了 “世界有机种植者大奖” ,这标志着留民营的有机蔬菜种植已经得到世界的承认,也同时标志着京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优美的生态环境、整齐的现代农业温室、系统的能源利用设施和淳朴的乡风为观光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留民营村抓住契机,生态乡村旅游的发展,为村民增收创造了另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为村民 “生活富裕” 奠定了基础。2006年,留民营村农民年均收入达1.1万元。,二滩电站,巨额投资,巨大浪费,巨额亏损。,二滩水电站距离四川省攀枝花市区46公里,是金沙江一级支流雅砻江上第一个开发的梯级水电站,6台机组,总装机容量330万千瓦。国家批准的工程总投资285.5亿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9.3亿美元,国外商业贷款1.5亿美元,股东投入资本金20亿元,国内贷款176亿元。二滩水电站是四川省建国以来投资最密集、工程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建设项目,是迄今为止我国电力系统已建成的最大发电站,是世界银行建行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对单个项目提供贷款额最大的项目。,第四节 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制度环境 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目标 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 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 通过改变制度安排的激励机制,改变制度安排的效率,从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制度创新可以通过降低交易费用、减少交易风险和优化交易行为来提高区域的产出增长率 制度变迁改变贸易和专业化的范围,使组织经济活动的途径和方式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制度变迁扩大了允许人们寻求并抓住经济机会的自由度 类型 诱致性制度创新 强制性制度创新,第四节 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第五节 区域优势及其确定,概念 类型 区域优势的确定,第五节 区域优势及其确定,概念: 区域优势是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使该区域具有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率。(空间性概念、依存性概念、时效性概念),第五节 区域优势及其确定,概念 类型 (1)有形优势与无形优势(2)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3)局部优势与全局优势(4)现实优势与潜在优势 (5)竞争优势与合作优势(6)先发优势与后发优势 (7 )空间优势与时间优势 (自然优势、人文优势、经济优势、技术优势、政策优势),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 波特的“钻石体系”,企业战略 企业结构 同业竞争,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撑性产业,机会,政府,第五节 区域优势及其确定,后发优势(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 后发优势是指工业化后来者具有特殊的益处和优势 可以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和装备 可以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 落后导致的强烈的“超赶”社会意识 后发优势与落后性共生 后发优势理论的发展 (M.Abramjoritz,1989) (O.Hirschman等) (Brezis,Paul Krugman,1993) (Grossman & Helpman,1991) (R.Van Elkan,1996),第五节 区域优势及其确定,第五节 区域优势及其确定,概念 类型 区域优势的确定,区域优势必须与国家的总体战略发展目标一致 区域优势只有通过对区域内全部条件进行综合评价才能确定 区域优势只有通过与其他区进行比较才能确定 多项弱优势可以形成组合优势,第六节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资源环境问题 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可更新资源趋向于负荷的极限 资源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不断加深 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模式尚未根本改变 区域资源的管理和决策也未根本改变 人力资源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制度环境还不完善,中国自然资源与世界主要国家的比较,甘肃民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