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_第1页
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_第2页
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_第3页
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_第4页
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 日期:_ 单位:_第 1 页 共 41 页职业健康与工业卫生职业健康是研究并预防人们因工作导致的疾病,包括防止原有疾病的恶化。职业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职业事故不同,它主要表现为在工作中因作业环境及接触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可以是急性发作的,但大多数为累积暴露而导致的后果。对于职业健康和工业卫生问题,应当考虑:1辨识:对危害或者潜在的危害进行识别;定性:对危害的性质及结果进行定性通过人群体检、作业环境测定等指标的情况与正常值或标准对照;定量:对危害程度进行量化通常是测量其物理、化学参数和暴露时间,然后将其与已知的或需要制定的标准相对照;2评价:评价其在实际的使用、储存、运输及报废处理条件下的风险;3控制:通过设计、工程、工作系统,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及生物监测等手段来控制危害的暴露水平;4监测变化:采用健康检查或其他测量技术,包括周期性地重新对工作条件和工作系统进行评估的方法来监测危害的变化。职业危害主要可以分为四类:物理、化学、生物及生理与心理。一、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来源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概括为三类。(一)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来源于原料、中间产物、产品、机器设备的工业毒物、粉尘、噪声、振动、高温、电离辐射及非电离辐射、污染性因素等职业性危害素,均与生产过程有关。(二)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危害因素作业时问过长、作业强度过大、劳动制度与劳动组织不合理、长时间强迫体位劳动、个别器官和系统的过度紧张,均可造成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三)与作业环境有关职业性危害因素主要是指与一般环境因素有关者如露天作业的不良气象条件、厂房狭小、车间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等等。二、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分类生产过程中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性质可作如下分类:(一)化学因素1工业毒物,如铅、苯、汞、猛、一氧化碳;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有机性粉尘。(二)物理因素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高气压、低气压;2电离辐射,如x射线、r射线;3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微波、激光;4噪声:5振动。(三)生物因素皮毛的炭疽杆菌、蔗渣上的霉菌、布鲁杆菌、森林脑炎、病毒、有机粉尘中的真菌、真菌孢子、细菌等。(四)与劳动过程有关的劳动生理、劳动心理方面的因素,以及与环境有关的环境因素。三、主要职业危害及其控制方法(一)粉尘与尘肺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生产性粉尘还能影响某些产品的质量,加速机器的磨损;微细粉末状原料、成品等成为粉尘到处飞扬,影响环境及造成经济上的损失。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来源于以下几方面:(1)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或岩石的钻孔、爆破、破碎、磨粉以及粮谷加工等的生产过程;(2)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如熔炼黄铜时,锌蒸气在空气中冷凝、氧化形成氧化锌烟尘s(3)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如木材、油、煤炭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此外,铸件的翻砂、清砂时或在生产中使用的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搬运等操作时,以及沉积的粉尘由于振动或气流的影响重又浮游于空气中(二次扬尘)也是生产性粉尘的来源。2生产性粉尘的分类生产性粉尘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三类:(1)无机性粉尘:矿物性粉尘,例如硅石、石棉、滑石等;金属性粉尘,例如铁、锡、铝、铅、锰等;人工无机性粉尘,例如水泥、金刚砂、玻璃纤维等。(2)有机性粉尘:植物性粉尘,例如棉、麻、面粉、木材、烟草、茶等;动物性粉尘,例如兽毛、角质、骨质、毛发等;人工有机粉尘,例如有机燃料、炸药、人造纤维等。(3)混合性粉尘、:系指上述各种粉尘泥合存在而言。在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的是混合性粉尘。3尘肺尘肺是由于吸人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的纤维化为主的职业病。至2000年我国已发生各种尘肺50多万人,死亡近20万人,尚有潜在职dL病患者50余万人。粉尘引起的尘肺是当前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按病因可将尘肺分为六类:(1)矽肺,吸人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2)硅酸盐肺,吸入硅酸盐粉尘引起的尘肺如石棉肺、滑石尘肺、陶工尘肺、水泥尘肺。(3)炭尘肺,吸入含炭粉尘所引起的尘肺,如煤肺、石墨尘肺、活性炭尘肺、炭黑尘肺。(4)金属尘肺,吸人含金属粉尘引起的尘肺,如铝尘肺。(5)混合性尘肺。吸人两种或两种以上粉尘所引起的尘肺,如煤矽肺,电焊工尘肺,铁矽肺。(6)有机尘肺,有机尘肺是指吸入有机粉尘所引起的肺纤维化等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有机粉尘成份复杂,所引起的肺病变也很复杂,目前我国尚未将有机尘肺列入尘肺名单。但有机粉尘所引起的职业性哮喘、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棉尘病已列入职业病名单。我国1987年公布的职业病名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有十二种,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4粉尘危害的控制措施工厂与矿山粉尘危害的控制措施分述如下:(1)工厂防尘措施1)湿式作业2)密闭、通风、除尘系统密闭设备的功能是将发生粉尘的生产设备密闭起来,防止粉尘外溢,并为吸尘、通风打下基础。通风管是连接密闭设备和除尘设备的通道,是输送含尘空气的设施,合理的布置和设计通风管,是通风、除尘系统的关键。除尘器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干式、湿式两大类;按工作原理,分为沉降式、离心式、过滤式、冲激式等几类。(2)矿山防尘矿山防尘不同于工厂防尘,露天矿与井下开采作业也不相同。简介如下:1)井下防尘井下的防尘措施是以湿式作业,加强通风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防尘措施:放炮后喷雾降尘,放炮后立即向掌子面喷雾10分钟。2)加强通风3)井下接尘工人必须配用防尘口罩。防尘措施的目标是使粉尘浓度降至卫生标准以下。(二)生产性毒物及职业中毒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可以固体、液体、气体、蒸汽、烟雾等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中;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有助于研究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发病原因,且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选择车间空气中有害物采样方法。生产性毒物无论以哪种形态存在,其产生来源则是多种多样的,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时,应按生产工艺过程调查清楚。生产性毒物对人体作用的影响因素毒性是指一种物质侵入人体体表或体内某个部位时产生伤害的能力。一种物质所能产生的伤害作用的程度,不仅与它固有的伤害性质有关,而且也与其侵入人体的路径及速度相关。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影响取决于:(1)物质的数量或者浓度;(2)暴露时间;(3)物质的物理状态,如粒径;(4)物质与人体组织的亲和力;(5)物质在人体体液中的可溶性;(6)物质对人体组织及器官攻击的敏感性。在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将毒物危害程度分为:I级(极度危害)、H级(高度危害)、皿级(中度危害)、IV级(轻度危害)。列人国家标准中的常见毒物有56种,其中I级13种、H级26种、服级12种、IV级5种。2生产性毒物进人人体的途径生产性毒物是通过3种主要的途径吸收进入人体,这3种途径是:(1)呼吸道这是最常见最重要的途径。凡呈气体、蒸汽和气溶胶形态的毒物都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整个呼吸道都能吸收毒物。肺泡总面积很大(约50100米),肺泡壁很薄(约14微米),肺泡又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所以肺泡对毒物的吸收极为迅速。通常空气中的毒物浓度越高,毒物粒子越小,毒物在体内的溶解度越大,经呼吸道吸收的越多。毒物经呼吸道吸收后,可不经肝脏转化、解毒即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中,分布于全身。(2)皮肤有些生产性毒物可通过无损伤的皮肤及皮脂腺进入人体。如有机磷、苯胺、硝基苯等脂溶性化合物,同时具有一定水溶性,可通过表皮屏障进入血液循环。汞、砷等无机盐类可经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吸收,头皮等毛囊较多的部位吸收毒物也较多。通常毒物的浓度越高,脂溶性越大,污染皮肤的面积越大,皮肤吸收的量也就越多。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可促使毒物经皮肤吸收。尤其当皮肤有损伤或患病时,毒物更容易经皮肤进人体内。毒物经皮肤吸收后,同样也不经肝脏转化而直接进入血液循环。(3)消化道在生产环境中毒物经消化道进人体内的不多见。但由于经毒物呼吸道吸入时有部分贴着鼻咽部和口腔而被吞下;另外不良的卫生习惯(车间进食等),也可使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体内。经消化道进入体内的毒物,大多经肝脏转化、解毒后才进入血液循环。我们只有对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有所了解,才能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3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作用当生产性毒物进入到人体后,会有下列作用:(1)职业中毒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职业中毒按发病过程可分为三种病型。急性中毒:由毒物一次或短时问内大量进入人体所致。多数由生产事故或违反操作规程所引起。慢性中毒:慢性中毒指长期小量毒物进入机体所致。绝大多数是由蓄积作用的毒物引起的。亚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在短时间内有较大量毒物进人人体所产生的中毒现象。(2)带毒状态接触工业毒物,但无中毒症状和体症,尿中或其他生物材料中所含的毒物量(或代谢产物)超过正常值上限;或驱区试验(如驱铅、驱汞)阳性。这种状态称带毒状态或称毒物吸收状态,例如铅吸收。(3)其他职业病例如铍可引致铍肺;氟可致氟骨症;氯乙烯可引起肢端溶骨症;焦油沥青可引起皮肤黑变病等。(4)致突变、致癌、致畸某些化学毒物可引起机体遗传物质的变异。有突变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突变物。有的化学毒物能致癌,能引起人类或动物癌病的化学物质称为致癌物。有些化学毒物对胚胎有毒性作用,可引起畸形,这种化学物质称为致畸物。(5)对生殖功能的影响工业毒物对女工月经、妊娠、授乳等生殖功能可产生不良影响,不仅对妇女本身有害,而且可累及下一代。接触苯及其同系物、汽油、二硫化碳、三硝基甲苯的女工,易出现月经过多综合症;接触铅、汞、三氯乙烯的女工,易出现月经过少综合症。化学诱变物可引起生殖细胞突变,引发畸胎,尤其是妊娠后的前三个月,胚胎对化学毒物最敏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化学毒物可致胎儿生产迟缓,可致胚胎的器官或系统发生畸形,可使受精卵死亡或被吸收。有机汞和多氯联苯均有致畸胎作用。接触二硫化碳的男工,精于数可减少,影响生育;铅、二溴氯丙烷,对男性生育功能也有影响。铅、汞、砷、二硫化碳等可通过乳汁进入乳儿体内,影响下一代健康。4常见的职业中毒常见的职业中毒有金属及类金属、有机溶剂、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等,举例分述如下:(1)铅中毒铅矿开采中接触硫化铅,进人胃后转化为氯化铅而吸收;铅冶炼是铅工业中危害最大的。熔铅、铸铅、制铅、浮板及修理蓄电池都可接触铅。由于铅化合物多具有特殊颜色,常用于油漆工业,铅油漆在砂磨、刮铲、焊接、熔割时,可产生铅烟、铅尘;印刷业中的铅字回炉、铸铅字、排字等工种可接触大量铅;塑料、陶瓷、玻璃、景泰蓝、搪瓷、农药、锡焊等工业生产也可接触铅烟、铅尘。长期接触铅可发生贫血,铅对肾脏也有一定损害,女性患者可有月经失调、流产或早产。(2)锰中毒在冶金工业锰矿石经开采、运输、加工后主要用于冶金方面,如制造锰铁等。电焊条的制造与使用,电焊条的药皮中含锰可达5一50。(3)铬中毒接触铬主要是电镀铬工业、钢铁工业中应用大量铬。铬酸盐生产颜料、油漆,也可作为橡胶和陶瓷的颜料。其他如重铬酸盐用于鞣皮、照相的感光材料等。(4)砷中毒接触砷的机会为含砷矿物的开采、提炼及加工工业;冶金工业上制作合金;用作杀虫剂农药,砷酸铅、砷酸钙、亚砷酸钠、巴黎绿等。砒霜应用亦广;玻璃、毛皮、制革、纺织、颜料、医药工业等常应用砷化物作脱色剂、防腐剂、调色剂等。(5)苯中毒接触苯的机会在石油裂解或煤焦油分馏过程中的工种常有苯接触。在许多化工合成过程中均有接触,如生产酚、硝基苯、橡胶、合成纤维、塑料、香料、制药等。作为溶剂和稀释剂,广泛用于喷漆、印刷、橡胶加工、有机合成等。(6)甲醇用于制作甲醛、化工合成的甲基化剂;用作染料、油漆、树脂、人造革和有机合成的溶剂;用作防冻剂、橡胶促进剂等过程有接触甲醇的机会。甲醇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毒性较强。误服510毫升可致中毒,15毫升可致失明,30毫升可致死。(7)丙酮中毒丙酮作溶剂用于炸药、橡胶、塑料、油漆、染料、制革、油脂加工等;也常用作萃取剂及化学试剂等。(8)刺激性气体中毒刺激性气体是工业生产中常遇到的一类有害气体,主要有氯气、光气、氮氧化物、氨气等。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有明显的损害,轻者为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可致喉头水肿、喉痉挛、中毒性肺炎,可发生肺水肿。刺激性气体大多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和副产品,此外在医药、冶金等行业中也经常接触到。刺激性气体多有腐蚀性,生产过程中常因设备被腐蚀而发生跑、冒、滴、漏现象,或因管道、容器内压力增高而致刺激性气体大量外逸造成中毒事故;(9)窒息性气体中毒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易燃、易爆。是一种最常见的窒息性气体。在煤气制造用煤、焦炭等制取煤气的过程中、化学工业中应一氧化碳为原料,制造合成氨、甲醇、光气、羰基金属、采矿时爆破烟雾含大量一氧化碳、冶金工业中的炼铁、炼钢、炼焦等作业场所,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硫化氢很少用作生产原料,多是生产过程及日常生活中的废气。含硫化合物的生产、人造纤维、玻璃纸制造、石油开采、炼制、含硫矿石冶炼、含硫的有机物发酵腐败即可产生硫化氢,如制糖、造纸业的原料浸渍;清理粪池、垃圾、阴沟时,可发生严重硫化氢中毒。接触高浓度的硫化氢可立即昏迷、死亡,称为“闪电型”死亡。(10)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常见的有苯胺、联苯胺、三硝基甲苯等,广泛用于制药、印染、油漆、炸药、有机合成及化工、农药工业。通过呼吸道及皮肤吸收。主要对血液损害,及对肝、肾、神经系统损害。可致癌。5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尽可能以无毒、低毒的工艺和物料代替有毒、高毒工艺和物料,是防毒的根本性措施n例如:应用水溶性涂料的电泳漆工艺、无铅字印刷工艺、无氰电镀工艺,用甲醛脂、醇类、丙酮、醋酸乙脂等低毒稀料取代含苯稀料。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剧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但不是所有毒物都能找到无毒、低毒的代替物。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毒物的卫生工程技术措施就很重要了。(1)常用的控制措施有两种类型1)密闭、通风排毒系统2)局部排气罩a)密闭罩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毒源密闭起来,然后通过通风管将含毒空气吸出;送往净化装置,净化后排放大气。密闭罩主要设计参数是排气量。排气量可按开放口必须的控制风速(ms)进行计算,也可按密闭罩内必须的换气次数(m3/h)来确定。b)开口罩在生产工艺操作不可能采取密闭罩排气时,可按生产设备和操作的特点,设计开口式的爪排气,开口罩按结构形式,分为上口吸罩、侧吸罩和下吸罩。开口罩的排气量是由毒物的种类、毒源扩散状态和开口罩吸入速度场的特性所决定的。比如毒物是粉尘、还是气体,是常温的还是高温的,呈喷发的还是自然蒸发的,都同吸气罩的形式和吸风量大小有关。c)伞形罩d)通风橱通风橱是密闭与侧吸罩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排气罩。可以将产生有害物的操作和设备完全放在通风橱内,便于操作通风橱上可设有开启动的操作小门,橱内应形成负压状态,以防止有害物逸出。按排气方式分为上部排气式、下部排气式和供气式。e)洗涤法是一种常见的净化方法,工业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冶金行业的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生炉煤气净化;化工行业的工业气体净化;机电行业的苯及其衍生物等有机蒸汽净化;电力行业的烟气脱硫净化等。常用的洗涤液有水、碱性溶液、酸性溶液、氧化剂溶液和有机溶剂。f)袋滤法过滤法、就是粉尘通过滤介质受阻,而将固体颗粒物分离出来的方法。在袋滤器内,粉尘将沉降、聚凝、过滤和清灰等物理过程,实现无害化排放。g)燃烧法燃烧法,就是有害气体中的可燃成分与氧结合,进行燃烧,使其转化为CO2和H2O,气体净化与无害物排放。燃烧法适用于有害气体中含有可燃成分的条件,其中直接燃烧法较多用。以一般方法难以处理,且危害性极大时,必须采取燃烧处理,如沥青烟、炼油厂尾气等;催化燃烧法多用于机电、轻工行业产生的小气量苯、醇、酯、醚、醛、酮、烷、酚类等有机蒸汽的净化。燃烧法分为直接燃烧法和催化燃烧法。(2)个体防护等措施接触毒物作业工人的个体防护有特殊意义,毒物侵入人体的门户,除呼吸道外,经口、经皮肤都可侵入。属于作业场所的保护用品有防腐服装,防尘口罩和防毒面具。根据有毒物质的性质、有毒作业的特点和防护要求,在有毒作业工作环境中应配置事故柜、急救箱和个人防护用品(防毒服、手套、鞋、眼镜、过滤式防毒面具、长管面具、空气呼吸器、生氧面具等),人体冲洗器、洗眼器等卫生防护设施的服务半径应小于15m。1)防护服装包括防护服、鞋、帽、眼镜、手套等等。为防止毒物经皮肤侵入人体或损伤人体,对防护服装的选择、设计应有利于防毒、轻便、耐用、不影响体温调解。有专用柜存放,禁止穿防护服去食堂、浴室、宿舍等。经常清洗、保持卫生,必要时进行化学处理。2)防毒口罩和防毒面具防毒口罩和防毒面具属呼吸防护器,种类很多,据防护原理可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大类。过滤式: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过滤净化,达到防护目的。在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很高的情况下,佩戴此类防护器。隔离式:佩戴者呼吸所需的空气(氧气),不直接从现场空气中吸取,而是由另外的供气系统供给。这种防护器多用于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较高的作业场所。3)防缺氧、窒息措施针对缺氧危险工作环境(密闭设备:指船舱、容器、锅炉、冷藏车、沉箱等;地下有限空间:指地下管道、地下库室、隧道、矿井、地窑、沼气池、化粪池等;地上有限空间:指贮藏室、发酵池、垃圾站、冷库;粮仓等)发生缺氧窒息和中毒窒息(如二氧化碳、硫化氢和氰化物等有害气体窒息)的原因,应配备(作业前和作业中)氧气浓度、有害气体浓度检测仪器、报警仪器、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长管面具等)、通风换气设备和抢救器具(绳缆、梯子、氧气呼吸器等)。(三)噪声使人心理上认为是不需要的,使人厌烦的,起干扰作用的声音统称为噪音。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1噪声的分类噪声可归纳为以下三类:(1)空气动力噪声,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它物体相互作用所致。例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汽轮机等,由于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噪声。(2)机械性噪声、机械撞击、摩擦或质量不平衡旋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例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3)电磁性噪声由于磁场脉冲,导致伸缩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生产场所的噪声源很多,即使一台机器也能同时产生上述三种类型的噪声。大多数生产性噪声的频率多属宽频带、中高频噪声,声压一般比较高,有的可高达120130分贝(A)。2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噪声对人体的作用分为特异的(对听觉系统)和非特异的(其他系统)两种。暴露在噪声环境下,会造成下述听力损伤。(1)急性反应1)急性听力损伤:由射击、爆炸等造成,通常是可以恢复的。2)暂时听阈位移:短期暴露在噪声中,引起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恢复,恢复时间长短根据接触噪声的强度和时间而不同。(2)长期效应1)永久性听闻位移:因长时间暴露而造成,影响内耳感音器官,由功能性改变发展为器质性退行性病变,听力损失不能完全恢复。2)噪声性耳聋:因长时间暴露而造成,由早期的高频(30006000Hz)下降,进展为语言频率(500、1000、2000Hz)的下降,感觉语言听力发生障碍。不能恢复;3)耳鸣:耳鸣也会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从急性的短期效应变成长期的,甚至是不可恢复的。长期接触噪声,还会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产生影响,加高血压、心脏疾患,失眠烦燥;消化不良、胃溃疡等。因此,暴露于强噪声环境的作业人员应定期检查听力。3噪声的控制噪声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工程控制在设备采购上,要考虑设备的低噪声、低振动。对噪声问题寻找从设计上的解决方案,包括使用更为“安静”的工艺过程(例如,用压力机替代汽锤等),设计具有弹性的减振器托架和联轴器,在管道设计中,尽量减少其方向及速度上的突然变化。在操作旋转式和往复式设备时,要尽可能地慢。(2)方向和位置控制把噪声源移出作业区或者转动机器的方向。(3)封闭将产生噪声的机器或其他噪声源用吸音材料包围起来。不过,除了在全封闭的情况下,这种做法的效果有限。(4)使用消声器当空气、气体或者蒸气从管道中排出时或者在其中流动时,用消声器可以降低噪声。(5)外包消声材料作为替代密封的办法,用在运送蒸气及高温液体的管子的外面。(6)减振采用增设专门的减振垫、坚硬肋状物或者双层结构来实现。(7)屏蔽在减少噪声的直接传递方面,是有效的。(8)吸声处理从声学上进行设计,用墙壁和天花板来吸收噪声。(9)隔离作业人员在高噪声作业环境下,无关人员不要进入。短时间地进入这种环境而暴露在高声压的噪声下,也会超过允许的每日剂量。(10)个体防护提供耳塞或者耳罩。这应该被看成是最后一道防线。需要配戴个体防护用具的区域要明确标明,对用具的使用及使用原因都要讲清楚,要有适当的培训。噪声的卫生标准: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的噪声标准为85分贝(A)。现有工业企业经过努力,暂时达不到标准时,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分贝(A)。对每天接触噪声不到八小时的工种,根据企业种类和条件,相应放宽。(四)振动振动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以中心位置为基准呈往复振荡的现象。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1常见的振动作业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以下几类。锤打工具: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如凿岩机、选煤机、混凝土搅拌机、倾卸机、空气锤、筛选机、风铲、捣固机、铆钉机、铆打机等。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钻、手摇钻、油锯、喷砂机、金刚砂抛光机、钻孔机等。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抛光机、球磨机、电锯等。2振动对人体的影响振动病是在生产劳动中长期受外界振动的影响而引起的职业性疾病。按振动对人体作用的方式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常见局部振动对人体引起的影响,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发白(白指症)。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部振动病列为职业病。3振动的控制措施从工艺和技术上消除或减少振动源是预防振动危害最根本的措施;如用油压机或水压机代替气(汽)锤、用水爆清沙或电液清沙代替风铲清沙、以电焊代替铆接等。选用动平衡性能好、振动小、噪声低的设备;在设备上设置动平衡装置,安装减振支架、减振手柄、减振垫层、阻尼层;减轻手持振动工具的重量等基础隔振是将振动设备的基础与基础支撑之问用减振材料(橡胶、软木、泡沫乳胶、矿渣相等)、减振器(金属弹簧、橡胶减振器和减振垫等)隔振,减少振源的振动输出;在振源设备周围地层中设置隔振沟、板桩墙等隔振层,切断振波向外传播的途径。个体防护穿戴防振手套、防振鞋等个人防护用品,降低振动危害程度。其中最重要的是防止手指受冷。国家标准GBJl043489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有相应规定,超过规定时按标准缩短接振时间。(五)辐射以粒子或者波的形式进行的能量传递、传播和吸收活动,称为辐射。1辐射的分类及危害表43给出了几种辐射形式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人的危害。表43辐射类型、来源及危害辐射类型来源危害无线电波及微波红外线可见光辐射紫外线x线及其他离子辐射通讯、烹调任何热源可见光、激光束焊接、某些激光、弧光离子辐射流、x光机烧伤人体暴露部分烧伤皮肤、白内障烧伤、组织破坏烧伤、皮肤癌、臭氧烧伤、皮炎、癌、体细胞伤害工业活动中的电离辐射有。、辐射及x光射线,最常见的辐射源是x光机和用于无损测试(NDT)中的同位素。非电离辐射主要有:紫外辐射,红外辐射,射频辐射(由无线电设备及微波设备发射),激光。2电离辐射的控制辐射的强度取决于辐射源的强度、受辐射的物体与辐射源的距离(遵循反平方定律与从辐射源到辐射目标问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暴露时间以及保护屏的类型。在进行辐射控制时,必须考虑到上述因素。消除暴露,这应是首先要考虑的事项。对辐射源的出现和使用都要限制,在使用时要加以封闭及使用屏障,并且对于下列事项要给出书面的操作说明。(1)已知辐射源的使用、操作、处理、运输、储存和报废;(2)对潜在的辐射源的识别;(3)操作人员的训练;(4)标识出明确的作业区域;(5)监测防护屏四周的辐射水平;(6)监测人员的个体暴露剂量;(7)定期对工作人员体检;(8)作业区域的工业卫生措施;(9)在工作时间内使用一次性的防护服;(10)保持作业环境清洁:(11)限制工作时间。3非电离辐射的控制关于紫外辐射的防护相对而言较为简单,任何不透明的物质都会吸收紫外光。对工业过程中发出的紫外辐射可以采用屏蔽及隔离的办法,虽然不同屏蔽材料的吸收能力会有差别。使用发射紫外辐射设备的人(如焊工),可以用防护镜及防止烧伤的防护服来保护自己。可见光自然可以用眼睛来探测,眼睛本身也有两种起保护作用的器官:眼险及虹膜,眼险可以在150微秒内作出反应,通常这种速度是足够的。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强光,它会造成眼的伤害及头痛。基本的预防措施包括对强光源的限制和使用护目镜。红外辐射造成的问题主要是热效应,包括烧伤、出汗及人体缺乏盐分而出现的抽筋、疲劳及热痉挛。衣服及手套可以保护皮肤,不过如果事先识别这种危害并限制其影响,可以免去使用个体防护的不便。对于激光作业危害的控制,主要是不要让射线直接或通过反射到人体上来。危害的作用取决于激光输出的功率,但是即使是极小能量的激光束,当其照射到人体上,特别是眼上时,也存在潜在的危害。使用激光作业的工人应该经过培训和考核,了解他们使用的设备的潜在的危险性。如果射线不能完全地被封闭在管内,作业人员就必须佩戴与其所操作的激光种类相适配的眼保护装备。作业场所要有明确的标志,使得在作业期间无关人员不能入内。要求激光照射的目标没有反射面,同时还要注意那些四周可能反射激光束的物体,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光照射的目标也有可能散发有毒气体,因此,要考虑作业场所的通风问题。还要注意的是,激光束在使用时不能晃动,因此,随时都需要有人在场。对产生微波辐射的设备可以用封闭的方法来保护使用者免受伤害。如果微波设备的功能及尺寸使其不易封闭,那就要对正在工作的微波装置及其在附近区域出入及工作的人员加以限制。金属工具、易燃易爆材料不允许放在微波设备形成的电磁场区域内。对于微波设备应配有预警装置,作为其部件。对商用厨房设备的功率要进行限制,并应定期检查及维护。4辐射危害的基本控制策略除了上面已经讲述过的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外,下列通用的原则是必须遵守的。(1)仅在确有必要时,才能在作业场所使用有辐射的设备;(2)必须从制造商处获得有关设备所发出的或可能发生的射线类别的安全信息;(3)要有书面的风险评价并指明控制的措施。对于雇主、雇员、公众的影啊都要考虑在内,并且对这些人提供有关风险评价及其控制的必要信息;(4)所有的辐射源均要得到确认,并且进行标识;(5)要提供并穿戴保护用具;(6)要定期评审安全措施;(7)所提供的安全装置要适当,符合规范,定期保养及检查;(8)要任命辐射防护的咨询人员,其特定的责任是对使用、预防、控制及暴露等问题进行监视及咨询;(9)应急计划中要包括辐射危险的内容,同时要有在其他紧急状态出现、对现有辐射防护的控制造成威胁时的处理方案;(10)对于放射物质的销售、使用、储存、运输和报废,要有书面的许可认证;(11)对暴露于辐射下的工人采取特殊保护措施。5有关标准国家标准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依据频率范围对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功率密度的限值做了规定;GBl043689作业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和GBl043789作业场所超高额辐射卫生标准依据脉冲波或连续波、暴露时间,对微波、超高频的日剂量限值和功率密度做了规定;GBl043589作业场所激光辐射卫生标准依据波长将激光对眼睛、皮肤的照射时间和最大容许照射量做了规定;GB870388辐射防护规定对电离辐射个人剂量限值做了规定。(六)高温、低温1高温危害(1)高温对人体的影响高温作业人员的作业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研究资料表明,环境温度达到28时,人的反应速度、运算能力、感觉敏感性及运动协调功能都明显下降。普通作业人员的作业能力,35时仅为一般情况下的70左右;重体力劳动作业人员的能力,30时只有一船情况下的50一70,35时则仅有30左右。高温环境使劳动效率降低,增加操作失误率,引起中暑(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热衰竭);长期高温作业(数年)可出现高血压、心肌受损和消化功能障碍病症。高温作业的危害程度与气温、湿度、气流、辐射热和个体耐受性有关。国家标准GB420084高温作业分级依据生产性热源、工作地点气温和劳动时间率将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为四个级别。GB93589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是依据工作地点温度和湿度、劳动强度制定的(不适用于辐射强度超过1256Jcm2min或3卡cm2的高温强辐射热和露天作业)。(2)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主要是根据各地区对限制高温作业级别的规定(例如建设项目宜消除、级高温作业)采取措施。1)尽可能实现自动化和远距离操作等隔热操作方式,设置热源隔热屏蔽(热源隔热保温层、水幕、隔热操作室(间)、各类隔热屏蔽装置)。2)通过合理组织自然通风气流、设置全面、局部送风装置或空调降低工作环境的温度。供应清凉饮料。3)依据GB93589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的规定,限制持续接触热时间。4)使用隔热服等个人防护用品。解决高温作业危害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防暑降温措施,主要是隔热、通风和个体防护。2低温危害(1)低温对人体的影响低温作业人员的作业能力随温度的下降而明显下降。如手皮肤温度降到155时,操作功能开始受影响,降到10一12时触觉明显减弱,降到8时,即使是粗糙作业(涉及触觉敏感性的)也会感到困难,降到4一5时几乎完全失去触觉和知觉。即使末导致体温过低,冷暴露对脑功能也有一定影响,使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时间延长、作业失误率增多,甚至产生幻觉,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也有一定影响。低温环境会引起冻伤、体温降低,甚至造成死亡。低温的危害程度与环境温度、活动强度、健康状况、饮食和防寒装备有关。国家标准GB/T1444093低温作业分级依据温度范围、作业时间率将5以下的低温作业的危害程度分为四个级别。(2)低温作业的防护措施低温作业、冷水作业的防护措施有:1)实现自动化、机械化作业,避免或减少低温作业和冷水作业。控制低温作业、冷水作业时间。2)穿戴防寒服(手套、鞋)等个人防护用品。3)设置采暖操作室、休息室、待工室等。4)冷库等低温封闭场所,应设置通信、报警装置,防止误将人员关锁。(七)职业性致癌因素和职业癌1职业致癌物的分类与职业有关的能引起肿瘤的因素称为职业性致癌因素。由职业性致癌因素所致的癌症,称为职业癌。引起职业癌的物质称为职业性致癌物。职业致癌物可分为三类:(1)确认致癌物。是指经过流行性学调查和动物实验已有明确证据,表明对人有致癌物,如炼焦油、芳香胺、石棉、铬、芥子气、氯甲甲醚、氯乙烯、放射性物质等。(2)可疑致癌物,这类物质有两种情况,一是个别有致癌物,但尚未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如镉、铜、铁等,另一类是已在多种动物,特别是与人类血缘很近的灵长类动物中致癌试验阳性,对人致癌物、的可能性很大,但尚未经流行病学调查证书,如亚硝胺。(3)潜在致癌物,这类物质在动物实验中已获阳性结果,但在人群中尚无资料表明对人有致癌性,如钻、锌、铅等。2职业致癌物引起的职业癌我国已将石棉、联苯胺、苯、氯甲甲醚、砷、氯乙烯、焦炉逸散物、铬酸盐所致的癌症,列入职业病名单。(八)职业性皮肤病的病因和预防职业性皮肤病有两种主要的类型:原发性刺激性的和过敏性的。1病因职业病皮肤病的病因有以下五类:(1)机械性因素:摩擦、压力和外伤使皮肤出现伤口,引起细菌、真菌感染及皮肤硬结,还会引起皮肤角质层软化、皮炎、擦伤。(2)物理性因素:热、冷、水、日光、x线、电离辐射、电等会弓I起皮肤灼伤、严重灼伤、皮炎、皮肤癌、皮肤改变、冻疮等。(3)化学性因素:很多化学物质,如一些酸类、碱类、盐类,以及溶剂、油(切削油等)、树脂、杀虫剂、染料等,会引起皮肤溃疡、皮炎、糜烂、水泡、烧伤、红斑、痒、指甲脱落或变色、红皮肤、痤疮、湿疹、毛囊炎等病症。在制造业,化学性因素是职业性皮肤病的主要病因。(4)植物性毒素:有几百种植物产生的植物性毒素能引起皮炎,最常见的有常春藤毒素、橡树毒素、漆树毒素。当人体接触这些植物、植物燃烧产生的烟尘、受毒物污染的衣服和物品时,都会引起皮炎。(5)生物学因素:细菌、真菌、寄生虫等能够引起炭疽、土拉伦斯病、丹毒、脓肿、毛囊炎、脚癣、谷癣、皮炎、皮肤感染、钩虫痒病等。除上述五类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性因素可以引起职业性皮肤病。2预防、体检和清洗防止职业性皮肤病的控制措施的根本目的是完全防止皮肤接触上面所列的各种因素的刺激物。具体的措施包括低毒物质替代、改变工艺过程、湿式作业、通气、防护性软膏和个人防护用品。在就业前进行体检,不让那些对皮炎敏感的受检者从事该种工作。在体检时不应使用斑贴试验法。如在体检中发现某一工作人群中突然发生皮炎,要请医生进行检查和试验,以确定他们是否对某些物质产生了过敏性。如是,则需调换工种,直到危害消除。对于从事接触皮肤刺激物工作的人员,保持个人清洁是非常重要的。要有充分的便利和有效的洗涤设备供工作人员使用,这对预防职业性皮肤病是非常必要的。四、与职业(工作)有关的疾病与职业有关的疾病主要是指在职业人群中,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它的发生与职业因素有关,但又不是唯一的发病因素,非职业因素也可引起发病。是在职业病名单之外的一些与职业因素有关的疾病,但常常是职工缺勤的重要因素,是职业卫生工作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例如搬运工、铸造工、长途汽车司机、炉前工、电焊工,由于长期弯腰、下蹲、站立、躯干前屈等不良工作姿势所致的腰脊痛。长期固定姿势,长期低头,长期伏案工作所致的颈肩痛。钢琴手、小提琴手过多指腕运动而发生的手肌痉挛。长期吸入刺激性气体,粉尘而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教师、歌唱演员发生的声带结节。长期高度精神紧张而多发的高血压和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病等等。下面举几个典型的例子:1视屏显示终端(VDT)的职业危害问题近年来,由于微机的大量使用,视屏显示终端(VDT)操作人员迅速增加。视屏显示终端操作人员的职业危害问题,已成为职业卫生工作中一个关注的重点。长时间操作VDT,可出现一种名为“VDT综合症”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肩颈腕综合症和眼睛视力方面的改变。这些症状经过休息一段时间可以恢复。2疲劳导致的身体不适在从事作业过程中,体力负荷加重和精神负担心理压力加大达到一定程度,作业能力出现明显下降时,叫做疲劳。疲劳是人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是一种警示作用。可分为心理性疲劳和生理性疲劳。生理学也可分为局部疲劳和全身疲劳。疲劳时人的反应能力下降,疲劳状态可使错误率增加,严重的可导致事故发生。除此之外,疲劳状态如果不能及时恢复,长期的累积则可导致身体部分或全身各系统的变化,如局部的肩背痛、腰痛、全身的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改变,以及引发各种疾病的发生。3职业性肌肉骨骼慢性疾患主要是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重复性的紧张劳损,出现紧张性颈部综合症、计算机键盘综合症、腰背痛等。明显的特征为受损部位的紧张、疼痛及活动受限,但x光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肩颈腕疼痛,僵硬、疲劳、痉挛、麻木、感觉异常、局部疼痛等。五、女工的职业健康问题妇女由于生理特点,在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影响下,生殖器官和生殖功能易受到影响,且可以通过妊娠、哺乳而影响胎、婴儿的健康和发育成长,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女工的职业卫生问题,有其特殊意义。1一般体力劳动中的女工职业健康问题在一般体力劳动过程中,突出的有强制体位(长立、长坐)和重体力劳动的负重作业两方面问题。(1)强制体位作业对女工健康的影响:长期立位可使痛经、月经不调的患病率增高,扁平足及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增高,子宫低位者亦增加。未成年的少女长时间立位作业还可影响骨盆发育,导致月经不调、难产的发病率增高。长时间坐位发生痛经及盆腔炎症较多。(2)负重作业由于妇女在体格、体力上与男性的差异,从事体力劳动时,易出现疲劳,视运动反应时间延长等,且有促进意外事故或外伤发生的危险。如纺织厂中运送棉卷及布匹的工作,女装卸工等。(3)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或负重作业,最常见的是子宫脱垂、还可有痛经、月经过多、导致流产或早产、未成年妇女影响骨盆的正常发育等。我国目前规定,成年妇女禁忌参加连续负重、每次负重量超过20kg及间断负重每次重量超过25kg的作业。2职业性危害因素对月经的影响许多化学、物理性因素以及劳动生理因素,均可引起月经紊乱,常见的有铅、汞、锰、镉、苯、甲苯、二甲苯、而硫化碳、氯丁二烯、苯乙烯、已内酰胺、汽油、氯仿、二甲基甲酰胺、三硝基甲苯、强烈噪声、全身振动、电离辐射、低温、重体力劳动等。接触苯、甲苯作业的女工,月经血量增多甚至可见持续性出血。经过少综合症:已内酰胺、氯丁二烯、铅作业以及长期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妇女和重体力劳动妇女最常见。3职业姓危害因素对生育功能的影响某些职业性有害因素具有生殖毒性,从而对妊娠及其胎儿发育产生影响。妊娠期间的健康状况对胎儿的正常发育影响很大,而外界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素无一不是经由母体对胚胎儿发生影响的。它们可以直接作用于胚胎和胎儿,也可以通过对母体的不良影响,损害母体健康,间接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常见于电子工业中绝缘材料的使用和收音机、电视机生产中从事焊接的女工、化学工业工作的妇女、孕期接触铅、苯系混合物、二硫化碳、氯丁二烯、四氯二烯、抗癌药、强烈噪声、微波影响、全身振动等。较常见妊娠并发症、死胎及导致脑小畸形及智力低下的发生。六、作业环境监测(一)作业环境监测的基本要求生产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强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常有变动,这主要取决于生产过程、操作方式及外界环境条件。劳动者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情况不同,即使在一个工作班内,也并非都是连续不断地接触危害因素。在同一工厂中,不同车间、不同工种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各有不同。与作业岗位、使用的工具、操作方法均有关。有些工人虽不直接接触某种危害因素,但因在同一车间或邻近地点活动,也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二)制订正确的监测方案1物理因素监测物理因素的监测大多采用仪器测定。例如,用声级计测定一个工作班不同时间内接触不同A声级的噪声,可以计算等效连续A声级,同时测定可能影响噪声作用的其他因素(如气象条件、振动等),然后近行分析评价。这种方式可以用来评价工作地点的噪声强度,也可以用来分析车间内不同强度噪声的分布情况。必要时还应进行频谱分析。噪声作用强度也可以用噪声剂量计连续测定,但剂量计只能反映工人个人在不同地点、不同活动中接触噪声的平均强度。如:能将测定噪声源不同作用强度与测定平均强度结合起来,则可以较全面地进行评价。2化学毒物监测(1)正确的空气采样是准确测定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重要前提。空气中不同理化特性的物质,其采样测定方法和要求各有不同,因此在职业健康调查时,就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正确设计空气采样方案。但在执行监测任务时,就必须按着监测规范的要求进行采样。1996年公布的作业场所空气中毒物健康标准中有8种毒物是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因此就需要执行8小时连续(或分段连续)的采样方法。空气采样可分为区域采样和个体采样两种方式。(2)皮肤污染量的测定有些化学物如有机磷农药、苯胺、四乙铅等,能通过完整皮肤吸收,有时甚至可成为主要的进入途径。对于这类化学物,应测定其皮肤、衣服、手套等的污染量。但测定的结果只能反映体表的污染量,而不能说明吸收量。(3)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或称生物材料监测:1)直接测试即测定血液、尿等生物样品中毒物或其代谢物,可用来估计毒物的接触量,有时还可以估计其在体内的负荷量。2)间接测试即测定毒物或其代由物的作用所引起的生化或生理反应。例如:测定铅作业工人尿中锌原咔啉排出量,接触有机磷农药时测定血液胆碱酯酶活性等。目前常用的生物样品主要有尿、血液、头发、呼出气等。有时还可以采集唾液、乳汁、汗液、指甲及其他生物样品进行测定。3生产性粉尘监测粉尘测定方法有许多,现对几种常用的测尘方法简述如下:最高容许浓度测定法目前粉尘监测周期,长的每季度一次,多数企业每月一次;平均浓度测定法a8小时连续采样法;b间断采样法;个体粉尘采样器测定法个体采样器是专为测定工人在生产活动中的实际接触水平而设计的。(三)测试技术及测试仪器对于空气质量的测试,可以用检气管进行定时采样,测量空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