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耳聋基因筛查.ppt_第1页
课件:耳聋基因筛查.ppt_第2页
课件:耳聋基因筛查.ppt_第3页
课件:耳聋基因筛查.ppt_第4页
课件:耳聋基因筛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刘艳,新生儿听力与基因联合筛查,内 容,背景,耳聋的预防策略,耳聋基因的筛查,听力联合耳聋基因筛查,结论与展望,背景:为什么要关注耳聋?,全球:耳聋患者3.6亿,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美国:重度耳聋患者240万,预计总康复投入超过9000亿,无法恢复 严重致残 潜在危险,http:/,2006.12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公报,80万,2670万,2-3万,我国听力残疾者,0-7岁听障儿童,每年新生聋儿,背景:为什么要关注耳聋?,国家人工耳蜗抢救性项目,4亿/年,仅康复4千人 相对整个聋人群体,杯水车薪,内科治疗无效,生物治疗尚无突破,背景:中国耳聋防治现状,耳聋,耳聋的致病因素,遗传因素(约60%),环境因素(约40%),非综合征型耳聋70%,Alport 综合征 Pendred综合征 Waardenburg综合征 BOR综合征 Usher综合征,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耳毒性药物 声损伤,综合征型耳聋30%,常染色体隐性约75% 常染色体显性约20% X-连锁 约1%-3% 线粒体1%,除耳聋外还伴有其它器官系统的疾病,遗传性耳聋具有很强的遗传异质性,即不同耳聋 致病基因可导致相同表型的听觉功能障碍,而同 一个基因的不同的突变可以引起不同的临床表型 的耳聋,目前已定位的NSHL耳聋位点达到134个: * 6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位点 * 95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位点 * 5个X连锁遗传位点 * 2个修饰基因位点 * 1个Y连锁遗传位点,国际上已克隆耳聋致病基因92个,国际上已克隆耳聋致病基因92个,检测出致病性突变3000余种,重度耳聋 防控体系,药物性聋 易感性筛查,聋人夫妇 生育指导,产前诊断,新生儿 基因筛查,青年聋人 婚配指导,孕早期 普遍筛查,适合中国国情的耳聋 三级预防策略,1.面向正常婚育人群的普遍性筛查 约6%的婚育人群携带致聋基因 面向正常婚育人群的普遍性筛查可发现双方 携带同样致聋基因突变的夫妇以及耳毒性 药物敏感个体,能够从根本上预防常见遗传性耳聋的发生 实现遗传性耳聋的一级预防,一级预防:,2.孕早期筛查、预防策略 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推广实施,通过对孕早期的普遍筛查,及早发现携带耳聋基因突变的个体,指导孕期甚至干涉孕期,避免耳聋的发生。,一级预防:,早孕期绒毛、中期羊水、胎儿血等对胎儿进行诊断,风险较大,除非是那种遗传性家族史患者,强烈要求并签署同意书,取样之前必须慎重,3.药物性聋预防理论,一级预防:,药物性耳聋易感性筛查,有效预防高危群体 发生药物性聋,4.聋人群体婚育指导,一级预防:,青年聋人的生育指导,一级预防:,二级预防:,通过干预指导耳聋生育的高危群体,避免聋儿出生,减少聋儿群体数量,2019/8/6,17,可编辑,三级预防: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新生儿听力与基因联合筛查是指在广泛开展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基础上融入聋病易感基因分子水平筛查的理念,在新生儿出生时或出生后3天内进行新生儿脐带血或足跟血的采集来筛查聋病易感基因。策略上亦包括普遍人群筛查和目标人群筛查。,何为新生儿听力与基因联合筛查?,三级预防: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流程,出生后48-72小时内进行听力-初筛。 初筛未通过的,最迟应该在出生后3个月内接受全面的听力学评估。 已确定为听力损失的患儿,最迟应该在出生后6个月内接受适当的干预。,三级预防:新生儿听力筛查流程,受检人群,检测医院,初筛TEOAE/DPOAE,结果不通过,结果通过,复筛(TEOAE/DPOAE )+AABR/ABR阈值)筛选听力异常的新生儿,知情同意、自愿选择,采取最少3个采血斑,自愿选择 知情同意,临检医学检测中心,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出具检测报告,检测结果正常,检测结果为杂合突变或纯合突变,随访,检测医院确诊,出具确诊报告,确诊结果为突变,确诊结果正常,干预追踪,随访,5个工作日,新生儿听力联合耳聋基因筛查流程,GJB2 基因: c.235delC、c.299delAT、c.176del16、c.35delG SLC26A4基因: c.919-2AG和c.2168AG GJB3基因: c.538CT mtDNA 12SrRNA基因: A1555G、C1494T,知情同意、分娩的新生儿、采集足跟血,三级预防: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实施模式,新生儿听力与基因联合筛查,25,耳聋基因筛查对象,新生儿 婚前、孕前和产前人群 各种原因不明的耳聋,包括先天性聋 和后天性聋人群 听力正常,但有耳聋家族史的人群 遗传咨询,受检人群,检测医院,初筛TEOAE/DPOAE,结果不通过,结果通过,复筛(TEOAE/DPOAE )+AABR/ABR阈值)筛选听力异常的新生儿,知情同意、自愿选择,采取最少3个采血斑,自愿选择 知情同意,临检医学检测中心,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出具检测报告,检测结果正常,检测结果为杂合突变或纯合突变,随访,检测医院确诊,出具确诊报告,确诊结果为突变,确诊结果正常,干预追踪,随访,5个工作日,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流程,GJB2 基因: c.235delC、c.299delAT、c.176del16、c.35delG SLC26A4基因: c.919-2AG和c.2168AG GJB3基因: c.538CT mtDNA 12SrRNA基因: A1555G、C1494T,婚前、孕前、产前人群的筛查流程:,耳聋患者的筛查流程,问诊:听力、其他系统情况、家族史 体格检查:听力、其他系统畸形 检查单(听力、颞骨CT、头颅MRI、其他系统检查),临床诊断,判断 检测方法,正常个体遗传咨询基因筛查流程,11位点基因芯片 GJB2 基因: c.235delC、c.299delAT、c.176del16、c.35delG、c.167delT SLC26A4基因: c.919-2AG、c.2168AG、c.707TC GJB3基因: c.538CT、c.547GA mtDNA 12S rRNA 基因: A1555G,9位点基因芯片 GJB2 基因: c.235delC、c.299delAT、c.176del16、c.35delG SLC26A4基因: c.919-2AG和c.2168AG GJB3基因: c.538CT mtDNA 12SrRNA基因: A1555G、C1494T,阳性率:47.28;确诊率:29.71,位点优化,遗传性耳聋诊断芯片位点的设置,新生儿听力与基因联合筛查意义,新生儿听筛与基因联合筛查,可以相互补充 不仅可以发现先天性耳聋,还可以发现迟发性语前性听力损失,提出预警,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不仅发现耳聋,还可以明确分子病因,提高早期诊断水平。 中国人群有较高的耳聋基因携带率,基因筛查将发现更多的药物性耳聋易感儿童和遗传性耳聋生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