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生存和发展的当代背景_第1页
新媒体艺术生存和发展的当代背景_第2页
新媒体艺术生存和发展的当代背景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新媒体艺术生存和发展的当代背景.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 7 卷第1 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V 0 1 3 7 1J o u r n a lo fA n h u i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 H u m ,S o c S c i ) 2 0 0 9 年1 月 J a n 2 0 0 9 新媒体艺术生存和发展的当代背景 孟卫东 (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芜湖2 4 1 0 0 3 )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传统艺术;新技术 摘要:新媒体艺术是当代艺术界的新主流,作为一种产生于现代科学技术利用中的艺术类型它颠覆了传 统美学概念及体系,改变了我们对传统艺术审美的认识,是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新媒体艺术还推动了艺 术与其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并在不经意问渗透到我们生产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为艺术走向大众开辟了一个 更为广阔的境地。 中国分类号:J 2 3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1 2 4 3 5 ( 2 0 0 9 ) 0 1 0 1 0 1 0 3 C 0 n t e 掣唧酬咖l m d0 fN e wM e d i m 觚S 洲删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M E N GW e i d o n g ( S c h o o lo f A r t s 。A n h u iN o r m a lU n i z w s i t y W 洳“A n h u i2 4 1 0 0 3 C h i n a ) K e yw o r l k :n e wm e d i u ma r t ;t r a d i t i o n a la r t ;n e wt e c h n o l o g y A h a r a e t :N e wm e d i u ma r t ,a sak i n do fa l lo r i g i n a t e df r o mt h eu t i l i z a t i o no fm o d e m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h a s b e c o m et h em a i nc u r r e n to fc o n t e m p o r a r ya r t ,a n dh a so v e r t h r o w n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o n c e p ta n ds y s t e mo fa e s t h e t i c s I th a sc h a n g e do u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a r tt a s t e 。a n db r o u g h ta 、 m o l e n e wv i s u a le x p e r i e n c et Ou s M e a n w h i l e 。i th a sp r o m o t e dt h ec o o p e r a t i o na n de o m m u n i c a t i o nw i t ho t h e rf i e l d sa n ds t a r t e dam u c hm o r es p a c i o u s s p h e r ef o rt h ep u b l i c 一、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概况 新媒体艺术兴起于2 0 世纪6 0 年代的欧美。 随着电视机在美国的普及,美国艺术家最先使用 便携式摄像机拍摄艺术作品。由于当时使用的是 模拟信号的摄像机和录像带,所以这种艺术最初 也被称为录像艺术。录像艺术可以说是新媒体艺 术形成的真正标志。 2 0 世纪7 0 年代初,欧美的许多大众电视台 纷纷设立实验电视节目,尝试接纳这些实验性的 艺术作品。这一举措为新技术与艺术思潮的融合 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其中较著名的有波 士顿的W G B H 电视台,旧金山的O Q E D 电视台, 麻省理工学院的尖端视觉研究中心( W S ) ,美 国国家艺术基金( N E A ) 资助的全国实验电视中 心( N C E T ) 等。这些实验电视中心不仅可以为 艺术家提供最新的技术设备,而且可以为他们与 技术人员直接交流合作提供便利,从而刺激了新 技术的创造性运用,促成了许多耳目一新的电子 视觉语言成熟起来。如1 9 7 3 年,录像艺术家白南 准和电子工程师舒亚阿贝共同研制了用于图像 处理和着色的合成器,使其跻身于第一批新技术 发明者的行列。到了2 0 世纪7 0 年代末,许多非 赢利性的媒体艺术中心开始得到赞助,它们的发 展使得艺术家更频繁的接触到数字化技术。尽管 在这些媒体艺术中心里创作的录像作品不是以在 电视网中播放为主,而主要是在博物馆和画廊展 出,但它促使艺术家开始思考如何将电子媒介体 与传统视觉艺术相结合,从而促成了录像装置艺 术的成熟。2 0 世纪8 0 年代,录像艺术挟新技术 之威,开始在各种国际大展上出尽风头,并逐渐 成为与架上艺术、雕塑并驾齐驱的主要艺术形式。 2 0 世纪9 0 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激光投影技 术的发明和普及,新媒体艺术在技术上取得了巨 大飞跃。这尤其表现在计算机图像、影音编辑和 游戏互动技术方面,前者如三维虚拟、计算机动 画、图片修改等,后者如数字编辑、影音互动和 感应、游戏程序等。当录像艺术的传统技术被数 字技术替代后,艺术家开始普遍采用数字摄像机、 馓稿日期:2 0 0 8 0 5 2 0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 0 0 7 s k 0 8 9 ) 作者简介:盂卫东( 1 9 6 8 一) ,男,安徽淮北市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研究。 万方数据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0 9 年第3 7 卷 数字编辑、D V D 光盘刻录和投影仪播放技术。在 播放技术方面,投影仪、电脑程控、D V D 光盘被 大量用于新媒体艺术的播放。目前,运用电脑和 媒体新科技进行创作的新媒体艺术越来越普遍, 在国际艺坛上也日益得到首肯。此外,在媒体工 业与相关政府机构的支持下,欧美和日本还成立 了专门展出新媒体艺术作品的美术馆或展厅,如 德国的艺术与媒体业中心、电子艺术中心,荷兰 的国际录像艺术展以及日本的I C C 中心。 二、新媒体艺术的内涵及类型 关于新媒体艺术,目前还没有一个广泛认可 的概念。当前所使用的新媒体艺术一词,大多是 以马克崔波( M a r kT r i b e ) 的界定为基准,他 在1 9 9 6 年将新媒体艺术定义为光盘( C D R O M ) 、网络艺术( N e tA r t ) 、数字录像艺术 ( D i g i t a lV i d e o ) 、网络广播( N e tR a d i o ) 等艺术作 品的统称。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 ( R o yA s c o t t ) 则提出新媒体艺术主要是指电路传 输和结合计算机的创作。 1 1 8 0 而清华大学的鲁晓波 教授对新媒体艺术的定义是:以信息技术、知识 为依托,以文字、声音和图像等多种媒体为载体, 具有实时性、交互性、体验性的一种艺术,是基 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强调观念性、艺术性、思想性 的探索。除了上述几种解释之外,苏珊阿里特 ( S u s a nA c r e t ) 认为新媒体艺术是一个非常宽泛的 词,其主要特征是先进的技术语言在艺术作品中 的使用,这些技术包括电脑、互联网及视频技术 创造出的网上虚拟艺术、视像艺术以及多媒体互 动装置和行为。 新媒体艺术的类型划分也与它的概念一样, 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早期新媒体艺术 包括录像艺术和录像装置艺术。伴随新媒体技术、 网络科技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艺术添加了 新的艺术类型即实验动画、多媒体互动、数字录 像、网络艺术、多媒体艺术、电脑动画等。目前, 一种被称为是“湿媒体”的新媒体艺术又异军突 起,它是“干性”硅晶计算机科技和生命系统相 关的“湿性”生物学相结合的产物。可见,对新 科技的认识和采用可以不断的更新新媒体艺术的 内涵与类型。 三、新媒体艺术特征 使用信息技术制作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具有独 立的审美价值。今天,新媒体艺术依托新技术的 强大威力。以传统媒体无法抗衡的互动性、综合 性和强烈的现场感,已经成为了与架上艺术、装 置艺术并驾齐驱的主要观念艺术媒体。相对于传 统艺术而言,新媒体艺术可以让作品与更多的观 众进行直接交流。因此,新媒体艺术家罗伊阿 斯科特( R o yA s e o t t ) 认为:新媒体艺术最鲜明 的特质是连结性与互动性。 交互性作为新媒体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基于信 息科技与艺术的整合之上的。随着I n t e r n e t 和其 他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传播媒介的发展,单向交流 的垄断已经被打破,互动正成为一种趋势。作为 艺术作品,它的交互性可以用来描述两种互不关 联的特性。一方面,它表明艺术作品的观赏者可 以控制自己采用何种顺序来进入某个艺术作品; 另一方面,这一概念也可用来描述在艺术作品的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日益增长的交互性关系,它 与反馈相关。一般来说,新媒体艺术“交互”的 范围和程序都强于传统艺术载体,新媒体艺术应 该充分利用这种能力来改变艺术生产者与消费者 之间的关系。 四、新媒体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区别 “艺术”一词,原指“技术”。然而,今天大 多数人却认为它代表的是一种与“科学”或“技 术”相反的人类创造成果。这是对“艺术”的一 种误读。查阅任何一部现代英语辞典,“艺术”一 词的第一意义是“科学或知识”的形式,第二意 义是“达到某种目的之系列手段与程序”。由此可 见,现在人们普遍认可的包含美的观念的“艺术” 并不是“艺术”的第一解释。 审视当代艺术表现形式时,发现一切都是全 新的、动荡不定的。传统的美学概念及体系此时 已经发生了新的转机及变化,新媒体艺术在不经 意间早已渗透到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 着我们对传统艺术审美的认识,并赋予我们全新 的视觉体验。 新媒体艺术最初是以前卫艺术的姿态登上历史 舞台的。新媒体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不再是使用画 笔而是借助数字摄像、电影胶片、电视播放、计算 机动画、电子游戏程序等众多新科技的力量来完成 作品。在媒介技术和影像文本上,它多是以一种实 验影像短片或者观念艺术短片的形态出现;在形式 上,它主要体现为一种现场的多媒体和装置环境结 合的布置or z 1 0 对许多新媒体艺术家来说“怎么创造” 比“创造什么”更有意义。 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虽然新媒体艺术的 万方数据 第l 期盂卫东;新媒体艺术生存和发展的当代背景 属性与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电子游戏, M T V 短片等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但它并没有完 全脱离传统艺术,而是将两者进行不断地融合, 从而导致了两种趋势的产生:是几种传统艺术 之间借助新技术进行融合;二是传统艺术与新媒 体艺术进行融合。例如,工艺美术由于应用上的 需求将新技术引入到工艺美术品的生产流程之 中,电脑刺绣的出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 时,受到传统艺术影响的新媒体艺术家们,在思 考新艺术的可能性时,自然而然地会使用新技 术,这对传统艺术延展和衍生都是极大的推动。 五、新媒体艺术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在当代艺术多元化的背景下,新媒体艺术不 仅将科学与艺术联系了起来,而且也在艺术的传 统和未来之间架起了桥梁。它在融合传统表现方 式的基础上加入了电子世界的独特语言,并在现 实的发展中改变着现实。新媒体艺术对当代艺术 的影响首先是作用于艺术实践的过程和程序,进 而是对创作方式和艺术观念的重构,在表达上, 则是由计算机带来新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 新媒体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代言,充分体现 了现代的特点即信息密集、时空缩略、群体作用 增强。在新媒体艺术的创作中,想象力和思想性 的因素是决定作品品质最重要的因素o 3 1 5 从新媒 体艺术的发展趋势来看,它的社会功能日渐强 大。它似乎已不仅仅只是一门艺术,而逐渐成为 一个联系人与信息世界的中介,成为当代文化的 一个界面,人们通过与它的交流来学习和把握这 个世界。在传播手段越来越发达的未来,艺术与 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将会越来越紧密,未来的艺术 将会更加关注文化,关注交流。与此同时,新媒 体艺术也将担负起连接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功 能,形成二者之间强大的接触界面。它将使我们 每一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在生活中接触它、感知 它、品味它,从而做出自己的选择、判断和行 动。新媒体艺术正是通过这种纽带作用影响着人 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推动了艺术与其他领域的 合作与交流,并促使艺术走向大众,走向更为广 阔的境地。 六、国内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状况 我国新媒体艺术兴起于2 0 世纪8 0 年代末, 它与西方新媒体艺术的形成过程具有某种相似 性。张培力是我国最早使用新媒体艺术形式的主 要实践者之一。他早在1 9 8 8 年就使用录像来记 录他的观念艺术,比如作品3 0 X 3 0 表现的就 是一个将玻璃摔破的过程。1 9 9 6 年9 月,在杭 州中国美术学院画廊举办了名为现象与影像 的中国第一次录像艺术展。这个展览包括十几件 录像装置和几个录像带作品,集中了张培力、王 功新等中国第一代录像艺术的开拓者的作品,在 国内获得了巨大反响,被众多批评家定位为中国 当代艺术中重要的里程碑o , 2 1 6 4 与此同时,中国 新媒体艺术家的作品开始频繁的出现在世界各地 的媒体艺术节上,他们的活跃度引起了国际艺 坛的瞩目。1 9 9 7 年在北京又举办了一批具有高 质量的纯粹由录像艺术组成的个人展览,如王 功新个展,宋冬的看录像艺术展,邱志杰 的g 逻辑:五个录像装置展等。 上世纪9 0 年代末,随着个人电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