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 第5、6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 (9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解析】选B。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光就属于此种成分;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的,属于生产者;病毒是寄生生物,属于消费者;蚯蚓是需氧型的,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2.把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用图解表示时,往往得到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这是因为( ) A.许多消费者不只以一种生物为食 B.生产者个体数目总是要超过消费者个体数目 C.在所有食物链上都有进行互相捕食的个体 D.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 【解析】选A。当把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用图解表示时,往往呈现一个网状结构,即食物网。食物网的成因是一种生物可以以多种生物为食,也可能被多种生物捕食。,3.(2010新乡高二检测)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从能量流动的特点来看,E捕食生物B和D最为经济 B.生物G是一种杂食动物,它占有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生物H占有三个不同的营养级,它的数量较其他生物更为稳定 D.F为杂食性生物,处于三个不同营养级,【解析】选B。从能量流动的特点可以看出E捕食A和B所获得的能量最多;生物G处于二、四、六三个营养级;由于H处于最高营养级,受其他营养级的影响较大,所以数量不稳定; F只以E为食,它只处于两个营养级中。,4.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 ) 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解析】选D。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知食物链越短能量的损耗越少,下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相对越多。,5.(2010长沙高二检测)如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分别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 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解析】选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有三大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6.科学家在水深约3 200米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两种新型蠕虫。这些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们通过附肢里的细菌摄取营养。像树根一样的附肢可深入到死鲸的骨髓里“挖掘”营养,其中的细菌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些蠕虫与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蠕虫与细菌的关系在生物学中属于互利共生 C.这种细菌在繁殖时不可能发生有丝分裂 D.可创造一个富含有机物和氧气的人工环境培养这种细菌,【解析】选D。蠕虫通过细菌间接从鲸的骨架上摄取营养,都是营腐生生活,所以为分解者;细菌生活在蠕虫的附肢中并为蠕虫提供营养,所以两者为互利共生关系;细菌没有染色体等结构,不能进行有丝分裂;海底是一个含氧量极低的环境,所以这种细菌应为厌氧型细菌。,7.(2010晋江模拟)如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的箭头符号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cal/(m2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的所有能量 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当人们把生产者当做食物时,和利用其他营养级相比,可获得更多的能量 A. B. C. D.,【解析】选B。生产者利用的太阳能15 000 kcal/(cm2a)约占入射的太阳能总量1 500 000 kcal/(m2a)的1%;分解者不能利用A的所有能量,如生产者、消费者呼吸消耗的能量以及分解者分解有机物时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等;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当人们以生产者为食时,能量传递的次数最少,获得的能量最多。,8.一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和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abd B.abd C.abd D.acd,【解析】选B。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所以a是总能量,其中一部分经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到大气中,所以b、c、d三者之和要小于a。,9.(2010黄冈高二检测)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的比值代表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和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解析】选D。、分别表示兔和狐同化的能量,所以/表示的是能量由兔到狐的传递效率;草固定的能量才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一般不会低于最高营养级所含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属于未被同化的上一营养级的能量。,10.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注: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 ),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c1表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C.b和d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D.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是包含在c中的,【解析】选D。b+c+d+e之和表示的是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光能,也就是该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c表示的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e表示的是呼吸消耗量,b、d可以分别表示未被利用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1表示初级消费者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的总能量;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是指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11.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D.疏松土壤可以加快过程,【解析】选D。与大气中CO2有双向关系的为生产者(B),而B、C共同指向的(A)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为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返回大气的过程;过程为化学燃料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疏松土壤能提供充足的O2,会促进此过程。,12.某同学完成了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对照实验,对照组应是( ) A.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 B.土壤做高温灭菌处理 C.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D.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 【解析】选A。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保持自然状态。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处理,以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同时要尽可能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13.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B.该图中有三条食物链 C.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生物, b、c、d、e一定是异养生物 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到b,【解析】选B。被其他成分指向的是大气中的CO2即f,a为生产者,c、d、e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所以a是自养生物,而b、c、d、e为异养生物,图中只存在一条食物链,为acde。,14.(2010西城区模拟)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 从D传到A和F B.DABE构成了一条食 物链 C.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 D.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 捕食,【解析】选B。图中D为生产者,C为大气中的CO2,F为分解者,A、B、E为消费者。该系统中只有一条食物链DABE;碳元素由D传到A和F的形式是含碳有机物;B与F之间不存在竞争和捕食的关系。,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蜜蜂跳舞、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等都是行为信息 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传递 C.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解析】选A。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16.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谈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淘汰 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的动物进行控制 C.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其生长期进而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解析】选C。生态系统有三大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任何生命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并且被人类应用于农业生产中。黄麻的北移推迟了开花或不开花,延长了生长周期,进而提高产量,这是利用光照时间的长短,属于物理信息。,1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 B.昆虫的性外激素能调节生物的种内关系 C.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 D.森林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生态系统,【解析】选A。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较差;昆虫的性外激素是用于同种生物交尾时的信息交流,调节的是种内关系;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自我调节能力;森林生态系统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所以更能充分利用太阳能。,18.(2010潍坊模拟)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 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 C.大多数生态系统的能量可循环流动 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解析】选D。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调节能力较高;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以能奔跑的动物为主;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19.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指 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将不会超过15亿人,顺利实 现人口零增长,然后缓慢下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C.禁止近亲婚配可以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5亿,【解析】选D。由于环境条件是有限的,虽然我国人口增长较快,但只在某一阶段呈“J”型曲线增长。K值为环境的最大承载量,15亿为人为控制的最大值,并不是K值。,20.(2010连云港高二检测)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解析】选C。美化环境,不能随意引进观赏物种,以防形成外来物种入侵;保护草场不能将所有黄鼠杀死,应保持环境中的平衡;东北虎为濒危物种,所以要加以保护;若引入水葫芦的天敌生物,有可能对我国其他生物产生不可预见的影响,最终使生物多样性遭受更大的破坏。,21.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全面建成通车,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设计的33条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目。该设计的目的不包括( ) A.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B.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 C.避免因青藏铁路的阻隔形成地理隔离而出现新物种,保持藏羚羊遗传的稳定性 D.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徙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持其自然栖息环境,【解析】选C。33个桥洞可以保证流动的藏羚羊种群足够大,可以使个体之间能进行基因交流产生后代,保持种群的繁衍,防止藏羚羊等物种的灭绝,保护物种多样性。设计时并未考虑到因地理隔离形成新物种,因为形成新物种的过程需要太长的时间。,22.某研究机构研究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实验结果如图。其中P表示磷;N表示氮;COD表示化学需氧量(代表水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氧气消耗量)。据图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A.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B.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的P去除效果好于N C.811月份流经人工湿地的污水中N和P的减少都是同步的 D.从12月份COD的曲线变化分析,浮游动物的取食作用对污水有一定净化作用,【解析】选A。N、P含量越高说明污染程度越高,其中N、 COD的含量随时间降低,说明人工湿地对污水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P的含量变化不大,说明对其去除能力较N要低;COD主要反映的是微生物的生理活动。,23.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发现在水稻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晒田”);稻谷收获之后,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 A.农民拔草、治虫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 B.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 C.搁田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D.焚烧稻秆可提高土壤肥力,实现能量高效利用,【解析】选A、B、C。拔草减少了竞争者,使能量更多地流向水稻,治虫是使能量更多地留在本营养级中;由于水稻田中施肥,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物质,排水后可能对其他水体造成污染;搁田使水分减少,根向土壤深处寻找水分,有利于根的生长;焚烧秸秆则不利于肥田和能量的有效利用。,24.某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其中甲是自养型生物。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a、b、c、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甲从无机环境中获得的能量肯定大于a B.若b0.2a,此生态系统可能会受影响 C.甲单一个体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在四种生物中最多 D.这四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自然生态群落,【解析】选A、B。甲即生产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因此甲从无机环境获得的能量大于a;当b0.2a时,该生态系统能量供应不足,会遭到破坏;仅由生产者、消费者不能构成群落,还需分解者;第一营养级种群中一个个体所含有机物总量不一定最多,如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某个浮游植物所含能量可能少于其他营养级的单个生物所含能量。,25.(2010南通模拟)如图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金字塔,营养级比营养级能量少的原因是(多选)( ) A.一部分能量由营养级 流向分解者 B.一部分能量被营养级 呼吸消耗掉 C.一部分能量被营养级 呼吸消耗掉 D.一部分能量用于营养级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解析】选A、C。由图可知,为第二营养级,为第三营养级。由于各营养级生物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所固定或同化的能量,剩余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都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因此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从而造成营养级越高,所含能量越少。,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4分)(2010扬州高二检测)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A表示_,B表示_,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_。 (2)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同时,伴随着_。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还可以通过_发生联系。 (3)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原因有: _, _。,【解析】(1)生物体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另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还有一部分流向了分解者。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信息传递发生联系。 (3)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主要是因为食物链是单向的,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每个营养级中都有一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散失了。,答案:(1)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以热能形式散失 (2)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3)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不可逆的 所有生物呼吸释放的热能都不能被生物再利用,27.(14分)图甲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1)在图甲表示的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是_(用字母表示),C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 (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形式进行的。 (3)如果用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请将碳循环示意图中相应的字母填在图中对应的营养级中。,(4)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农民下田拔草,捕捉害虫,喷洒农药,目的是_。 (5)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若干年后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森林,我们把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_。,【解析】(1)图中C为大气中的CO2,B为分解者, D、E、F为消费者,A为生产者;CA过程表示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即光合作用。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传递的,在生物群落的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3)图中的食物链是ADEF,能量是逐级递减的,所以能量金字塔中自下而上依次为A、D、E、F。 (4)农田中除草和消灭害虫都是为了提高粮食的产量。 (5)废弃农田中土壤条件是良好的,所以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答案:(1)B 光合作用 (2)含碳有机物 CO2 (3)如图 (4)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次生演替,28.(10分)(2010扬州模拟)如图一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 (1)FE需经_作用。 (2)若消耗生产者1 000 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kg。 (3)如果图二中甲、乙、丙代表图一中A、B、C,则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_。这种反馈作用对生态平衡起_作用。 (4)在牧业生产中,为保护优良牧草,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结果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主要原因是:_、_。,【解析】(1)图中F表示的是分解者,E表示的是大气中的CO2,所以FE表示的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2)图中D为生产者,A为最高营养级,当传递效率为20%时,A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1 00020%20%20%=8(千克)。 (3)图二中甲、乙、丙分别对应C、B、A,图二中各营养级数量的消长关系,体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负反馈调节,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生物种群中存在抗药性的个体,它的大量繁殖会使农药失去药效。,答案:(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除尘设备定制化生产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古代哲学思想对员工培训与发展的指导意义
- 个人时间管理与工作效能提升方案
- 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与情感
-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据存储与管理
- 工业厂房电动卷帘门安装技术措施
- 创新激励政策下的知识产权培训策略
- 电力工程项目实施流程与监管
- 体育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总结与反思
- 《我来编童话》课堂作文教学示范
- 骨关节病的健康教育
- 静疗横断面调查护理
- DB45T 1056-2014 土地整治工程 第2部分: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 2025年3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解读学习课件
- T-CEPPC 18-2024 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指南
- XX化工企业停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2024年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GB/T 902.3-2008储能焊用焊接螺柱
- GB/T 18612-2011原油有机氯含量的测定
- 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最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可编辑+带水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