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管制图简介》PPT课件.ppt_第1页
《SPC管制图简介》PPT课件.ppt_第2页
《SPC管制图简介》PPT课件.ppt_第3页
《SPC管制图简介》PPT课件.ppt_第4页
《SPC管制图简介》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Control Chart,SPC 起源,基本原理&優點 SPC - 管制圖簡介 SPC -直方圖簡介,1910年代費雪(SirRonaldFisher) 發展出的統計理論 1924年修華特(Dr. W.A.Shewhart)博士於貝爾實驗室繪製了第一張的SPC圖, 1931年出版了製造品質的經濟控制(Economic Control of Quality of Manufactured Products)之後,SPC應用於各種製造過程改善便就此展開。,SPC 起源,SPC基本原理,1. 被量測出的產品品質特性均是由於某些因素所造成的結果。 2. 這些因素下的一致現象,是任何製造和檢驗的架構下所固有的。 3. 在這固有之“一致現象”的狀態下的變動將無法找到原因。(即常態變異) 4. 在該狀態外的變動原因,則是可被發現而加以改正的。,SPC 的優點,1.SPC 是一個方法 , 也是一個系統 , 從統計評估的資料中以管制製程並改善之。 2. SPC 可以減少變異並控制成本。 3. SPC 可以增加產品的壽命。,SPC - 管制圖簡介,一、品質的觀念: 二、什麼是管制圖: 三、管制圖的優點: 四、管制圖的繪製: 五、管制圖的判定:,品 質 的 觀 念,品質定義: (1).能夠符合顧客使用上要求的程度。 (2).產品符合規格。 品質指標的演進 : 衡量指標 不良水準 1970 - 良率(Yield) 10% 1970 - 1980 - 廢品(Scrap) 10% 1980 - 1985 - 品質第一 1% 1985 - - 零缺點 PPM,品質管制的演進 第一階段 : 操作人員的品質管制 第二階段 : 領班的品質管制 第三階段 : 檢查的品質管制 第四階段 : 統計品質管制 第五階段 : 全面品質管制 第六階段 : 全公司品質管制 第七階段 : 全集團品質管制,(1).預防成本 (2).評估及鑑定成本 (3).內部失敗成本 (4).外部失敗成本,品 質 成 本,什 麼 是 管 制 圖,管制圖的目的: (1). 用來判斷品質變異之顯著性,以預測知製程是否在管制內。 (2). 提供製程能力分析,判斷製程是否符合規格之要求 (3), 提供資料做為變更製造方法或檢驗方法或允收方法之依據,是一種以實際產品品質特性與根據過去經驗所判明的 製程能力的管制界限比較,以時間順序用圖形表示。,定義 :,管 制 圖 的 組 成,組成:,(1) 品質特性 (2) 資料: 樣本組別,樣本,數據 (3) 管制圖 : 管制上限(4)、管制下限(5)、 管制中心(6),(3),(4),(5),(6),(1),(2),c. 樣本組: 抽樣方式: 樣本組內的變異最小, 組間的變異最大。 (a).瞬時法(連續量測) (b).定時法(分散量測),(3). 管制圖: a.管制“可歸屬原因”。,b.管制界限 Vs 規格界限,規格界限:規格上限(USL),規格下限(LSL),規格中心(SL)。 管制界限:管制上限(UCL),管制下限(LCL),管制中心(CL)。,規格界限,CL,管制界限,c.管制圖的種類,1. 依數據的性質來分類 : 計量值管制圖 : ( valuable control chart) 用來測量長度、重量、面積、溫度、時間等。 計數值管制圖 : ( attribute control chart) 用來計算不良數、缺點數等。 一般使用的有 P 管制圖 、C 管制圖、U 管制圖。 2.依管制圖的用途來分類 : 管制用管制圖 : 追查異常原因,迅速消除此原因,研究處理此種原因,使其不再發生。 解析用管制圖 : 為決定方針用。 為工程解析及工程能力研究用。 為製程管制之準備用。,常用管制圖,d.計量值管制圖 Vs 計數值管制圖,管制圖的好處: (1). 改善生產力之有效工具。 (2). 預防不合格品之有效工具。 (3). 預防不需要之製程調整。 (4). 提供診斷之資訊。 (5). 提供有關製程能力之資訊 。,管 制 圖 的 優 點,管制圖之選定原則,管 制 圖 之 繪 製 流 程,管 制 圖 的 繪 製,平均數-全距 管制圖之管制界限計算式,管制圖,管制圖,R CHART,P CHART,np chart,c chart,u chart,數 據 收 集,1.決定品質特性。 2.決定管制圖種類。 3.決定樣本大小。 4.決定抽樣方式。 5.數據收集。,抽樣方式 Vs 變動原因,(1).組間變動:組與組之間的差異。 (2).組內變動:組中的數據之間的差異。,抽樣方式: A. 瞬時法(連續量測) 組間變動大,組內變動小。 B. 定時法(分散量測) 組間變動小,組內變動大。,分組方式 Vs 變動原因,分組方式(1):上午2數據,下午2數據,各作一組; n=2之分組法。,組內變動: 作業者及機器上午或下午之變動; 抽樣誤差及測量的誤差。 組間變動: 作業者間的的變動;日間的差異; 上午與下午的變動; 機械間的變動。,分組方式 Vs 變動原因,分組方式(1):上午2數據,下午2數據,各作一組; n=2之分組法。,組內變動: 作業者及機器上午或下午之變動; 抽樣誤差及測量的誤差。 組間變動: 作業者間的的變動;日間的差異; 上午與下午的變動; 機械間的變動。,分組方式 Vs 變動原因,分組方式(3):每日上午及下午4個數據,各作一組, n=4之分組法。,組內變動: 作業者及機器上午或下午之變動;抽樣誤差及測量的誤差; 王忠信與林一雄之間的變動;徐大宏與李明雄之間的變動。 組間變動: 作業者間的的變動;上午與下午之變動;日間的變動; 機械間的變動; (林一雄、王忠信)與(徐大宏、李明雄)之間的變動。,繪製解析用管制圖,1.求出樣本組全距(R)。 2.求出樣本組平均全距( )。 3.求出樣本組平均數( )。 4.求出總平均數( )。 5.根據樣本大小決定係數 。 ( ) 6.計算管制界線。 7.繪管制界限。 8.點圖。,管 制 界 限 的 檢 討,1.全部的點都在界限內 -建立管制用管制圖。 2.若有點超過界限。 (a).可找出原因並消除: -剔除這些超過界限之點。 -用剩下之數據重新計算管制界限。 (b).原因不明或找出原因而無法消除: -保留這些超過界限之點。 -延用此管制界限,建立管制用管制圖。 3.重新計算管制界限後,仍有點超出新管制界限 -保留這些超過界限之點。 -延用此新的管制界限,建立管制用管制圖。,數 據 的 分 佈,(1).正常數據分佈,(2).雙峰數據分佈,(3).變異數據分佈,(4).偏峰數據分佈,使用管制圖注意事項:,不可使用規格值 作業應先標準化 決定有問題之因素為優先考慮 抽樣方式以取得合理樣組為主 管制圖一定要與製程管制的處置結合,管 制 圖 判 定,(1).判定規則。 (2).判斷程序。,.管制圖之判定準則 -1,.管制圖之判定準則 -2,.管制圖之判定準則 3,判 斷 程 序,(1).先判讀全距(R)管制圖 - 確定組內變異穩定為隨機變異。 - 確定平均數( )管制圖,管制界限是否 可以偵測出製程變異。 (2). 再判讀平均數( )管制圖 (3). 製程改善,能力提升,修正管制界限。,持 續 改 善 品 質,P chart 超過管制下限, 也要採取對策. 原因如下: 1. 量測儀器or 治具失靈 2. 良品判定方式有誤 3. 真正有不良率變小原因,EXAM(1),1.收集某製程10筆樣本組,樣本大小為 3 規格為 50.3 數據如下: (1).完成下列所需資料:(60%) (2).管制圖上下界限。(30%),EXAM(1),(3). 以上面管制界限劃管制用管制圖,收集一段時間 之數據如下。何點開始可判為異常(10%),1.某PC想要建立某製程的管制圖,故每小時收集一組 樣本大小為 4 的樣本組,此製程規格界限為60030 (1).完成下列所需資料:(50%)(畫在圖上) (2).管制圖上下界限。(30%)(請列出算式在圖上作答),EXAM(2),EXAM(2),(3). 以上面管制界限劃管制用管制圖,每隔1小時收集一組, 之數據如下。何點開始可判為異常(10%),EXAM(2),2. 若解析用管制圖有異常點, 該如何解決?(5%) 3.若管制用管制圖有異常點, 該如何解決?(5%),EXAM(3)-1,1.收集某製程10筆樣本組,樣本大小為3 規格為 603 數據如下: (1).完成下列所需資料:(35%) (2).管制圖上下界限。(20%),EXAM(3)-2,(3). 上面管制圖是否有在管制內?(10%) (4). 若有超出管制界限,原因為OP填寫錯誤造成。 重新繪製管制圖。(20%),2. 平均數管制圖和全距管制圖各在管制什麼?(5%) 3. 若解析用管制圖有異常點, 該如何解決?(5%),EXAM(3),練習,SPC-直方圖,直方圖是一種將數據以簡單方式呈現的工具。它用在顯示從製造程序中收集的資料,可以讓分析者很快速地了解某特定時間內製程的狀況。 橫軸代表某個品質特性或變數之量測值的分類, 縱軸表示每一類出現之次數。,直方圖的應用 測知製程能力。 直方圖的集中與分佈情形,即表示製程能力的好壞。 直方圖的重心為平均數,自彎曲點引一橫軸之平行線,其與平均數垂直軸間的距離,即表現差異性的標準差。 良好的製程,宜為常態分佈或近似常態分佈。 計算產品不良率。 調查是否混入兩個以上不同群體。 有雙峰或高原型態的直方圖,需特別將其層別, 用來區別不同的群體。,測知有無假數據。 有絕壁型態的直方圖,一般是工程能力不足,而又要合乎規格,而實施全檢所常見的。 測知分配型態。 測知分配型態為常態型、絕壁型、雙峰型(高原型)、離島型或缺齒型的直方圖。 藉以訂定規格界限。 與規格或標準值比較。 設計管制界限可否用於管制製程。,直方圖的製作步驟 蒐集數據並且記錄在紙上。( 50 200 個數據) 找出數據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計算出全距。 全距=最大值-最小值。 決定組數和組距。 組數=直方圖柱形數量。 可利用(距數分組參考表)或公式 : 組數(k)=1+3.23log n ( k= n1/2 , k is integer) , n=數據樣本數 組距=全距 組數。(測量單位之整數倍),決定各組的上組界和下組界。 最小一組的下組界=全部數據的最小值-測量值最小位數 0.5 最小一組的上組界=最小一組的下組界組距 最小二組的下組界=最小一組的上組界 餘各組依此類推,計算到最大一組的上組界 決定組中心點。 (上組界下組界) 2 = 組的中心點。 製作次數分配表。 製作直方圖。(v:次數 , h:數據) 填上主題、規格、平均值、數據來源、日期等資料 。,量測數據,次數分配表,N=100,直方圖在應用上必須注意事項 直方圖可根據山形圖案分佈形狀來觀察製品工程是否正常。 產品規格分佈圖案可與目標,標準規格作比較,有多大的差異。 是否必要再進一步層別化。,如何依據山形圖案分佈判斷 如圖7-1 : 中間高,兩邊低,有集中的趨勢,表示計量值的相關特性都處於安定狀態之下, 製品工程狀況良好。,如圖7-2 : 顯示出缺齒形,又稱凹凸不平型,此情況大多是製作直方圖的方法( 組距是否為測定單位整數倍) 或數據蒐集方法不正確所產生。( 組間夾了個次數少者 ) 如圖7-3 : 這種偏態型在理論上是規格值無法取得某一數值以下所導致,在品質上並沒有特別的問題,但應檢討尾巴拖長在技術上是否可接受。( most close the LCL) 如圖7-4 : 當數據點全部被檢查過或製程本身也全部檢查過,或下限規格值以外的數據未被剔除時也會發生。( data is acceptable ,even it out control ),如圖7-5 :當抽樣檢查的樣品來自不同的機器或不同的材料時,便會產生不同的測量值,而出現此種型態。 如圖7-6 : 因為數個平均值差異不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