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1027-2006 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规范.pdf_第1页
DB23T 1027-2006 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规范.pdf_第2页
DB23T 1027-2006 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规范.pdf_第3页
DB23T 1027-2006 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规范.pdf_第4页
DB23T 1027-2006 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规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65.020.01 备案号:B15 DB 23/T 10272006 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规范 2006-04-10 发布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23DB23DB23 DB23 2006-05-10 实施 黑 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2 前前前 前 言言言 言 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B、附录 C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为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正平、陈继光、宋显东、宫香余、李鹏、陈万利、朱宇耀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DB 23/T 10272006 3 引言 及时准确的作出鼠害发生时期、发生程度的预测预报,对防治农区鼠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多年来我省农区鼠害调查、监测及防治一直没有一套完整的标准,本标准统一了农区鼠情监 测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发生程度分级及防治指标,并提出了防治方法,便于生产中推广使 用。 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对提高我省农区鼠害预测预报准确性, 及时有效开展农区鼠害防治, 减少粮食损失起到重要作用。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4 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区鼠害的调查方法、监测和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农区鼠害监测及防治的县以上植保站及基层植保部门使用。 2调查方法 2.1调查工具 规格为 12 cm6.5 cm 中型铁板夹。 2.2调查饵料 熟花生仁。 2.3调查生境 分为稻田、旱地耕作区、农户住宅三种生境类型。稻田、旱地耕作区调查面积大于 50 hm2, 住宅不少于 40 户。 2.4置夹方法 2.4.1稻田、旱地耕作区采用直线或曲线排列,置夹重点位置是田埂、地埂、土坎、沟渠、 路旁鼠类经常活动的地方,夹行距 5 m50 m 或 10 m25 m,特殊地形可适当调整夹距,置夹路 线应上下、左右适当移动,以免鼠类拒夹。 2.4.2农户住宅区以房间为单位,选择鼠类经常出没的地方,15 m2以下房间置夹 1 个,16 m220 m2房间置夹 2 个,20 m2以上每增加 10 m2增加鼠夹 1 个,每户农宅置夹 5 个10 个。 2.5置夹数量 每月在稻田、旱地、住宅三种生境类型,分别置 200 夹夜以上,共计不少于 600 夹夜。 2.6置夹时间 在每月上旬(5 日10 日), 一般选择晴朗天气, 晚放晨收。 鼠情监测从每年的 4 月份10 月 份,每月进行一次。 3调查内容 3.1监测区自然概况调查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DB 23/T 10272006 5 稻田、旱地耕作区调查气候、海拔、地形、土壤、植被、作物品种布局、播种面积、生育 期及长势情况等;农户住宅区调查房屋结构、住宅面积、贮粮防鼠设施及养猫情况等。 3.2鼠种种类调查 调查生境如 2.3,也可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生境,每种生境每次置 200 夹夜。将捕获的鼠 类标本分别进行编号,鉴定鼠种、性别,及发育进度,结果填入表 1。 表 1 鼠种及发育进度调查登记表 3.3捕获率及鼠种组成调查 在 3.2 调查中,统计各鼠种捕获数量,并计算总捕获率及各鼠种所占比例,填入表 2。在 统计捕获率时对未捕到整鼠但夹住鼠毛、足、尾、皮的鼠应列为捕获,若能辨认出鼠种,应作 分种统计。 表 2 捕获率及鼠种组成调查统计表 3.4繁殖特征调查 在 3.2 调查中,逐月解剖雌、雄鼠,雌鼠调查胎仔数和子宫斑数,度量胎仔发育的长度、 重量;雄鼠测量睾丸下降长度及重量,结果填入表 3。 编号 调查 日期 调查 地点 生境 类型 鼠种 名称 性别体重,g体长,mm尾长,mm后足长,mm耳高,mm备注 调查 日期 调查 地点 生境 类型 置夹数, 个 总捕获 数,只 捕获 率,% 鼠种 名称 捕获数,只 所占 比例 备注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6 表 3 鼠类繁殖特征调查表 3.5群落组成调查 在 3.2 调查中,采集 10 只以上的标本,调查臼齿磨损度和体重为基本指标,参照体长、胴 体重等,确定鼠类的年龄结构,结果填入表 4。 表 4 鼠类年龄结构调查表 3.6受害率及危害程度调查 在每年 5 月、10 月各调查一次。选择 3 hm25 hm2的面积样方,采用平行线跳跃式随机取 样,每次调查共取样 10 个,每样 1 m2,结果填入表 5。 表 5 鼠类危害损失调查表 4综合治理 4.1治理目标 调查 日期 调查 地点 生境 类型 鼠种 名称 性 别 雌鼠胚胎雄鼠睾丸 胎仔数 量,只 平均长 度,mm 平均 宽 度, mm 平均重 量,g 下降长 度,mm 重 量,g 调查 日期 调查 地点 生境 类型 性别 体长, mm 体重, g 胴体重,g 年龄结构 调查 日期 调查 地点 鼠种 名称 作物样方株数 受害株 数,株 受害 株 率,% 损失程度 损失 率,% 10% 以下 10% 30% 30% 以上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DB 23/T 10272006 7 4.1.1降低鼠密度 春季鼠密度降低到 3 %以下,秋季鼠密度降低到 5 %以下。 4.1.2控制损失率 将作物田间鼠害损失率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4.2治理策略 采取“春季主治压基数,秋季挑治保丰收”的防治策略。防治时在大范围内室内外同步开 展,以药剂防治为主,生态、生物、器械、农业防治为辅的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做到集中时 间、集中人力、集中财力;统一指挥、统一组织、统一行动、统一方法、统一配制毒饵;县不 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屯、屯不漏户、户不漏地。确保春季防治鼠害面积达需防治面积的 80 % 以上,秋季防治鼠害面积达需防治面积的 20%以上。 4.3治理措施 4.3.1杀鼠剂和饵料的选择 大面积灭鼠选用高效、低毒抗凝血类杀鼠剂,如溴敌隆、敌鼠钠盐、大隆等,多种杀鼠剂 交替使用。饵料一般选用大米、玉米、小麦、水果皮等鼠类喜吃食物。可在毒饵上滴油、加葱、 加蒜增加诱鼠力;加糖、加盐增加鼠的摄食量。 4.3.2投饵方法 稻田、旱地耕作区,采用一次性饱和投饵法。稻田投饵按自然田块,在田埂上或沟渠边及 稻田附近的鼠类活动场所投饵一圈,形成保护圈;旱地以耕地为中心设保护区,重点投药防 治。住宅区采用毒饵站投药法,将毒饵站放在猪栏、牛圈、粮仓、厨房等鼠类经常活动的地 方,连续多次投饵,按多吃多补、少吃少补,不吃不补的原则进行补充饵量。 注:毒饵站投药法:是将毒饵放在容器内的一种隐蔽投药方法,毒饵站一般呈管状或三角形,长 40cm 60cm,直径 8cm10cm,可用普通塑料、废旧 PVC 管、铁管或木板条制成,也可因地取材用瓦盆、 破碗替代。 4.3.3投饵量 稻田、旱地耕作区每 10 m2堆,每堆 3g5g,每 667 m2投饵量 20g。住宅区按每户两个毒 饵站,每个毒饵站共连续投饵 200g。 w w w . b z f x w . c o m 1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鼠害调查档案表册 表 A.1 鼠种调查登记表 编 号 调查 日期 调查 地点 生境 类型 鼠种 名称 性别 体重, g 体长, mm 尾长, mm 后足 长,mm 耳高, mm 备注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DB 23/T 1027-2006 2 表 A.2 捕获率及鼠种组成调查统计表 调查 日期 调查 地点 生境 类型 置夹数, 个 总捕获 数,只 捕获率, % 鼠种 名称 捕获数,只 所占 比例 备注 3 表 A.3 鼠类繁殖特征调查表 调查 日期 调查 地点 生境 类型 鼠种 名称 性 别 雌鼠胚胎(平均)雄鼠睾丸(平均) 胎仔数 量,只 长度, mm 宽度, mm 重量, g 下降长度, mm 重量, g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DB 23/T 1027-2006 4 表 A.4 鼠类年龄结构调查表 调查 日期 调查 地点 生境 类型 性别 体长, mm 体重, g 胴体重, g 年龄结构 5 表 A.5 鼠类危害损失调查表 调查 日期 调查 地点 鼠种 名称 作物样方株数 受害株 数,株 受害 株 率,% 损失程度 损失 率,% 10 % 以下 10 % 30% 30 %以上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DB 23/T 1027-2006 6 附附附 附 录录录 录 B B B B (资料性附录)(资料性附录)(资料性附录) (资料性附录) 鼠害预测办法鼠害预测办法鼠害预测办法 鼠害预测办法 B.1预报依据 B.1.1种群发生基数 在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地区,3 月份捕获率不足 2%为轻发生,3 %时达到防治指标,3 月份捕获率 15 % 以上大发生;9 月份捕获率 5 %以上时,达到防治指标,捕获率 30 %以上大发生。 B.1.2种群繁殖状况 种群繁殖提早,参与繁殖的个体增多,种群中雌性比例大时,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 B.1.3种群年龄结构 种群成亚比 80%以上,3 个月后种群数量则高,种群成亚比 40%以下,3 个月后种群数量则呈降低趋 势。 B.1.4环境因子 高温和暴雨对害鼠发生不利;作物播种期、成熟期是鼠害发生危害严重的时期。 B.2防治适期预测 预报防治适期根据早春害鼠繁殖的早晚、种群年龄结构及组成、结合气候条件、食物条件等因数综 合分析,预测害鼠数量高峰期出现的时期,确定防治适期。 B.3发生程度预测 依据害鼠主害期种群密度、 危害损失率、 发生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三个因子, 结合鼠类繁殖状况 、 食物、气候、天敌等因素综合分析,作出可能发生的级别的预测。农区鼠害发生程度划分标准见下表。 一级危害不明显,属经济允许水平下线,可不防治;二级是防治起点,应注意挑治;三、四级会造成一 定损失,要发动群众,适时防治;五级为大发生,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突击防治。 农区鼠害发生程度及分级标准表 发生程度发生级捕获率,%损失率,% 轻发生一级 20 7 附附附 附 录录录 录 C C C C (资料性附录)(资料性附录)(资料性附录) (资料性附录) 黑龙江省啮齿动物检索表黑龙江省啮齿动物检索表黑龙江省啮齿动物检索表 黑龙江省啮齿动物检索表 C.1第一部分目、科检索表 1、头骨上颌具两对门齿,在 1 对大门齿之后还有 1 对小门兔形目AGOMORPHA2 头骨上颌仅有 1 对大门齿, 在其后方再没有小门齿啮齿目RODENTIA3 2、体型较大,成体体长超过 300mm;耳长形;后肢远比前肢长;尾露出毛被 外兔科,Leporidae3 体型较小,成体体长远小于 250mm;耳近圆形;前、后肢长接近相等;尾不露出毛被 外鼠兔科Ochotonidae 3、在体侧前后肢间连以生毛的皮膜,藉以从高处向下滑翔鼯鼠科Petauristidae 在体侧前生肢间无皮膜,不能滑翔4 4、头骨下颌每侧具 4 颗颊齿松鼠科Sciuridae 头骨下颌每侧仅具 3 颗颊齿5 5、后肢特长,其长为前肢长的 4 倍,尾端具由黑白两色毛构成的尾穗跳鼠科Dipodidae 前、 后肢相等或相近, 尾端无上述尾穗6 6、 头骨上颌每侧有 4 颗颊齿林跳鼠科Zapodidae 头骨上颌每侧只有 3 颗颊齿7 7、 第1、2 颗上臼齿咀嚼面具3 纵列丘状齿突鼠科Muridae 第 1、2 颗上臼齿咀嚼面具 2 纵列丘状齿突,或被珐琅质分割为其它各种形状的齿 叶仓鼠科,Cricetidae8 8、 上臼齿咀嚼面具 2 纵列丘状齿突(老年体常磨平), 口腔内有颊囊仓鼠亚科 Cricetinae 上臼齿咀嚼面特征与上述不同;口腔内无颊囊9 9、 前足爪甚粗大而且长, 爪长明显超过趾长鼢鼠亚科Myospalacinae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DB 23/T 1027-2006 8 前足爪不长, 爪长不超过趾长田鼠亚科Microtinae C.2第二部分属、种检索表 (一)兔科Leporidae,仅 1 属:兔属 Lepus,我国有 7-9 种,我省有 4 种 1、尾背面有黑斑草兔 L. Capensis 尾背面无黑斑2 2、 体型较大, 颅全长94mm, 夏毛无明暗相间的波纹, 冬毛常变白雪兔L.timidus 体型较小, 颅全长30mm,颅全长42mm,染色体 2n=42高山鼠兔O. alpina 体型较小,后足长30mm,颅全长42mm,染色体 2n=40东北鼠兔 O. hyperborea (三)鼯鼠科 Petauristidae, 我国有7 属 11-16种, 我省仅1 属 1种 :小飞鼠Pteromysvolans (四)松鼠科 Sciuridae,我国有 10-11 属 24-31 种,我省仅有 3 属 4 种 1、耳鞘较发达,明显露出毛被外,尾较长,为体长的 2/3 左右或更长,头骨上颌第一前臼齿退化,甚 至消失2 耳鞘退化,不明显,尾较短,多小于体长的 1/2,头骨上颌第一前臼齿较 大黄鼠属Spermophilus3 2、体型较大,成体体长远超过 180mm,体背无明暗相间的纵纹,腹毛色纯白,耳端常有簇状长毛,后 足掌被毛,头骨较短阔,鼻骨较短,明显小于眶间 宽松鼠属Sciurus,仅 1 种松鼠 S. vulgaris 体型较小,成体体长不到 170mm,背部有 5 条显著的暗色纵纹,腹毛不呈白色,耳端无簇状长毛,后足 掌裸露无毛,头骨较狭长,鼻骨较长,大于或接近眶间 宽花鼠属Eutamias,仅 1 种花鼠 E.sibiricus 9 3、后脚掌被密毛 达乌尔黄鼠S.dauricus 后脚掌裸露无毛长尾黄鼠S.undulatus (五)林跳鼠科Zapodidae,我国有 2 属 3-6 种,我省仅蹶鼠属 Sicista 1 属 2 种, 沿身体的脊背部有一条黑色纵纹, 尾较短, 其长接近体长之 1.5 倍林蹶鼠S.betulina 沿身体的脊背部无黑色纵纹,尾较长,其长超过体长之 1.5 倍长尾蹶鼠S .caudata (六)、 跳鼠科Dipodidae,我国有7个属11-12个种, 本省仅1种五趾跳鼠 A. Sibirica (七)、鼠科Muridae ,我国有 12-16 个属,38-42 个种,本省有 4 个属 5 个种: 1、 上门齿从侧面观, 可见其内侧有一直角形缺刻小鼠属,Mus. 仅 1种 ,小家鼠 M . musculus 上门齿内侧无上述直角形缺刻.2. 2、体形较小,成体体长小于 70mm,耳壳短,前翻仅及耳眼距离之半,尾能卷曲,尾稍上面裸 出巢鼠属Micromys ,仅1种, 巢鼠Micromys minutus 体形较大, 成体体长大于 70mm, 耳壳较长, 前翻可达眼; 尾不能卷曲, 尾稍上面不裸出3 3、 第1、2 颗上臼齿咀嚼面具发达的后侧齿突姬鼠属 Apodemus4 第 1、2 颗上臼齿咀嚼面的后内侧无发达的齿突大鼠属 Rattus, 褐家鼠 R.norvegicus 4、 沿身体脊背部有一条黑色纵纹, 第三上臼齿有一个圆形孤立齿叶黑线姬鼠 A. agrarius 沿身体脊背部无黑色纵纹,第三上臼齿无圆形孤立齿叶朝鲜姬鼠(大林姬鼠)A. peninsulae (八)、仓鼠亚科 Cricetinae , 我国有 3-4 个属,10-14 种,本省有 1 个属(仓鼠属),2 种。 体型较大,颅全长不小于 33mm,身体背脊部无暗色纵纹,尾较长,约占体长的 40-50%,头骨脑颅部具 两条几近平行的发达的颞嵴大仓鼠C. triton 体型较小,颅全长小于 33mm,身体背脊部有明显的黑暗色纵纹,尾较短,仅占体长的 1/3,或更短,头 骨脑颅部无颞嵴黑线仓鼠C.barabensis (九)鼢鼠亚科Myospalacinae,仅 1 属,鼢鼠属 Mospalax,我国有 4-9 种,我省有 2 种。 尾覆盖有短密的毛, 皮肤不显露, 第一上臼齿咀嚼面内侧只有一个内陷角草原鼢鼠Maspalax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DB 23/T 1027-2006 10 尾覆毛很稀疏, 皮肤几近裸露, 第一上臼齿咀嚼面内侧有两个内陷角东北鼢鼠M.psilu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