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人教版小学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文本分析:作者用清新的笔触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的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了后代。文章层次井然,内容清晰,语言简练而生动。作者不仅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还把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展现得清清楚楚,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老农的勇敢和他所创造的巨大的生态价值。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晋西北,因此对课文的环境背景不容易理解,对文中老人的崇高精神也就难以感悟。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使他们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对理解课文会起到一定的助益。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还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读懂阅读提示,在此基础上自学字词,了解文章内容。教师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悟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3.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课题“青山不老”的含义,理解文章主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导语:通过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深深地领悟到: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巍巍青山,有多少默默守护的人。今天,我们要随着作家梁衡去认识一位用自己的生命守护青山的山野老农。1983年,梁衡采访这位老人后写下了这篇青山不老,当时老人已经81岁高龄了。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质疑讨论。质疑:青山是没有生命的,为什么说它“不老”?(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交流学习方法。过渡:本文是这个单元的第二篇略读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略读课文了,那么学习略读课文一般从哪里入手?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生交流:阅读课文导语;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预设:这里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既是对学习方法的一次整理,也是提示大家在这节课中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去自学、自悟。2.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1)圈画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2)带着问题去读: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可以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还可以在课文的留白处做旁批。3.检测预习情况,抽读词语。肆虐 盘踞 险恶 绿洲 治理 劲挺 荡漾 领悟 宏伟 归宿 如臂如股 风雨 同舟 三番五次 山川共存 日月同辉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2.说说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教师提示概括方法:读课文第26自然段开头的一句话,读后说说自己的发现。预设:文章的第1自然段是写景,引入故事的讲述。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点题,抒发情感。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读后就可概括。其他五个自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各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即抓住关键句来概括主要内容。比如第2自然段的“山沟所处的大环境”,第3自然段的“院子里的小环境”,第4自然段是“不紧不慢地说着”和“恭敬地补充着”,即讲述了造林的成就;第5自然段是“到沟里去看树”,描绘了看树时的景、老人说的话;第6自然段是“道别”,写道别时看到的情景和感想。3.聚焦“奇迹”,感受艰辛与伟大。(1)从数字的正面描写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策略:关注数字对比理解直观奇迹。抓数字,出示文本。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抓“三千七百亩”,补充文本。预设:学生可能对“亩”这个单位不太熟悉,教师可简单介绍:老人造的3700亩林网相当于2467000平方米,以每10平方米栽一棵树计算,需要栽种246700棵树,15年平均每天栽种45棵。这是多么漫长的坚持,这是多么伟大的奇迹!(2)从大环境的侧面描写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策略:关注险恶影像刺激反衬奇迹。抓“险恶”。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出示影像资料。预设:大环境是指晋西北的生态环境。学生可抓住关键词“肆虐”“盘踞”“险恶”来感受当地环境的恶劣。文中引用的县志资料,学生若理解不了,教师可加以解释。抓“绿洲”。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对比学习。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过渡:这景色美吗?句中有一个比喻句,把_比作_。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这个画面?预设:将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结合起来,可明显地感受到强烈的对比。环境这样恶劣,老人竟然创造了一片绿洲,这真是一个奇迹!(3)从小环境的侧面描写理解“15年创造的奇迹”。抓细节,走进生活。预设:小环境是老人生活的小院。这段文字讲了几件事:第一,老人早出晚归上山种树;第二,老人与七位老人15年前开始种树,其中五人已离世,但老人还在坚持;第三,老人的老伴去世了;第四,老人的女儿求他去城里享清福,他不走。学生可结合其中触动自己的事情来说,体会老人执着、坚韧的精神。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这里列举的都是典型事例,写出来却很简单,这就是采访性文章的特点。作者只用三言两语便叙述了老人以树为友、以青山为伴的平凡朴素的生活。抓“选择”,感悟心灵。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明确:面临享福与吃苦的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青山。教师出示一组句子,学生读一读,感悟老人的精神。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4.聚焦老人的精神,领悟“青山不老”。(1)教师出示“自学要求”,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看:看一看老人种的树,找出描写树的词句,谈谈感受。听:听一听老人说的话,感受他对土地的热爱。找:找一找作者的评价,理解“另一种东西”。议:议一议作者的领悟,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2)汇报展示,教师相机指导。找出描写树的词句:如臂如股、劲挺、勇敢、顶。预设:提示学生注意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树木与恶劣的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这其实也体现了老农坚持植树、不畏艰险的精神。老人说的话:“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预设:让学生结合实际感知“两米”的厚度,感知植树造林的好处保持水土,再结合“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来说一说老人植树造林的重大意义。作者的评价:“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预设:学生理解“另一种东西”可能会有难度,可从两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一是结合老农创造的奇迹来看,这另一种东西,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二是要深入思考支撑着老人数十年如一日植树造林的信念:开辟山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所以,这另一种东西是一种伟大的精神与情怀,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并没有标准答案。作者的领悟:青山是不会老的。明确: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老的。这就是课题“青山不老”的深刻含义。小结:老人的生命与青山同在,青山是他的丰碑;老人的精神与日月同辉,日月是他的奖章。有这样的精神,青山还会老吗?永远不会!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过渡:同学们,文中的老农用15年的时间播种了绿色的希望,创造了一片绿洲,大家是不是被这个故事打动了呢?其实,老农并不孤单,他有共同奋战的老友,还有如他一样把植树造林当成毕生使命的追随者。我们接下来要认识一位感动中国人物,他也是一位植树造林的英雄。同学们读一读相关资料,然后也试着为课文中的老农写一段颁奖词吧,因为他也是一位感动我们每个人的英雄!1.课件出示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杨善洲的颁奖词和个人简介。感动中国颁奖词: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杨善洲(19272010)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2011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杨善洲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6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2.学生仿写颁奖词,写完后互评。示例:(1)他用15年的岁月让荒山变为青山;他用双手创造了绿洲,青山不老,他的生命更是永垂不朽。希望的绿海,生命的归宿,15年的岁月,谱写绿色的诗篇!(2)绿化了条沟,造了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一位81岁的老人,用整整15年的时间创造了如此奇迹。阵阵林涛,驱赶了漫天的黄沙;青山绿水,代替了不毛之地。他将生命化为一片片绿洲,他用佝偻的背书写了青山不老的传奇!五、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本文是一篇略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邑大学《剧目排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媒体应用与品牌战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斜屋面屋脊防水施工方案
- 《工具机的构造》课件
- 山东标准钢板库施工方案
- 2025水果交易合同
- 2025至2030年中国钳型多用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精密数控快走丝线切割机床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建筑工程设计合同样本
- 南京特制停车棚施工方案
- 山东省济南市2022年中考英语情景运用拔高练习(Word版含答案)
- 三.国际法习题之经典案例分析
- 中国传媒大学-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课件-第一章 舆论传播的源与流
-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护理课件
- 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水密试验
- 《XX医院安宁疗护建设实施方案》
- 市政工程监理规划范本(完整版)
- 污水处理站运行维护管理方案
- 小学生气象科普知识ppt课件
- 年产吨右旋糖酐的车间工艺设计
- 二年级六宫格数独练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