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武威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命题人: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甲骨文中有田、畴、禾、穑、麦等字,又有酒、鬯(音同畅,香酒)等字;有“祭鬯至百卣(音同有,酒器)”记载。这说明当时A.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 家庭手工业的形成C.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 农业生产有所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酒、鬯(音同畅,香酒)等字”,可见商朝已经会酿酒了,农业是酿酒的前提,故D正确;出现酿酒与土地所有制无关,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家庭手工业、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排除BC。点睛:紧扣材料信息“又有酒、鬯(音同畅,香酒)等字”,联系所学酿酒的前提是农业发展即可。2.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每年轮换在沟和垄上栽种,这样可以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A. 小农经济B. 自给自足C. 男耕女织D. 精耕细作【答案】D【解析】由材料“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每年轮换在沟和垄上栽种,这样可以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可以得出,代田法旨在保持土壤肥力,提高生产效率,属于精耕细作的表现,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小农经济的的特点,A不正确;BC与材料所述不符。3. 王建在汴路即事诗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A. 固定的城市商品交易市场B. 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C. 通宵买卖的城市夜市D. 繁荣的边疆茶马市场【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商业发展相关知识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草市为农村集市,因此B符合题意。A为城市中的市,不符合题意。而C出现于宋朝,D中的边疆茶马市场从材料中无法体现,且从诗名汴路即事可知应在都城汴京附近,所以错误。综上,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表现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4.汉武帝时下诏规定:有工商业户籍的商人及其家属,都不能占有田地,有敢于违反法令而购买田地的,官府要没收他们的田地。此规定旨在A.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 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C. 防止国有土地的流失D. 抑制土地兼并的发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封建政府对土地的保护,封建政府保护土地其实是在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财政收入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汉武帝时土地是私有的而非国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土地兼并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封建政府也是想方设法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从而达到稳定政局、巩固封建统治的作用。5.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诏令开封府三鼓以后不禁夜市;宋仁宗景佑年间(1034-1038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1068-1077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这些措施A. 加强了开封的城市治安管理B. 推动了交子等纸币的广泛使用C. 使市场汇集了各国精美商品D. 有利于打破对商业活动的限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不禁夜市”、“不再夜巡”说明打破了对商业的时间限制;“允许临街开设邸店”说明打破了对商业的空间限制,故D项正确。材料主要是从商业活动进行管理,并不是城市治安的管理,故A项错误。交子产生于四川地区,材料主要是商业活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被打破,并不是促进交子的广泛使用,故B项错误。材料中市场活动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不是市场的对外开放,C中“各国”说法绝对,排除C项。6.明正德年间姑苏志记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里,东至王江径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南至南浔镇50里。这表明当时A. 工商业市镇已开始兴起B. 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C. 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发达D. 已形成发达的交通网络【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只是提到明代存在工商业市镇,但无法体现“开始兴起”,排除A;材料中系列工商业市镇的涌现,反映了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故选B;材料反映的短途贸易而非长途贩运,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区域交通网络,排除D。7.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人类由此各民族分散、孤立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文中“地理大发现”指的是A. 新航路开辟B. 宗教改革C. 工业革命D. 殖民扩张【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500年前后的新航路开辟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人类由此各民族分散、孤立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A正确;宗教改革不属于“地理大发现”,排除B;殖民扩张、工业革命都发生在新航路开辟后,不符合“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排除CD。8. 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文中的“英雄”是指A. 迪亚士B. 达伽马C. 哥伦布D. 麦哲伦【答案】C【解析】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进行远洋航行,发现美洲新大陆。因此这位英雄是哥伦布,故答案为C项。迪亚士于1487年到达好望角,排除A项;达伽马于1497年到达印度,排除B项;麦哲伦船队于1519至1522年完成环球航行,排除D项。9.威尼斯曾是欧洲最富裕和最有活力的城市,但到了16世纪中后期,英国和北尼德兰(荷兰)等地却成了欧洲最有活力的地方。这一变化A.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B. 推动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C. 加快了西欧社会的分化转型D. 反映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到了16世纪中后期,在殖民扩张过程中英国和北尼德兰逐渐成为欧洲最有活力的地方,故D项正确。这一变化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在新航路开辟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加快了西欧社会的分化转型,故C项错误。10.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材料反映A. 三角贸易B. 商业革命C. 价格革命D. 商业危机【答案】B【解析】据材料“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发生,世界贸易的范围迅速扩大,商品和物种的交流频繁,故B项正确;三角贸易主要包括黑奴贸易,材料未涉及,故A项错误;价格革命指物价上涨,材料也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B。11.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飞涨,一般生活用品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多,在欧洲其他地区物价也上涨了2倍左右。这一现象导致了A. 西欧封建生产关系出现变动B. 大量黄金白银涌入西欧C. 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D. 西方商业经营方式改变【答案】A【解析】材料所述为新航路开辟后价格革命的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各国物价上升是由价格革命引起的,而16世纪末的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B因果关系颠倒;C是商业革命的表现,与材料无关;D与材料无关。点睛: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由于价格革命的影响,受到严重损害的有两部分人。一部分是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他们的实际收入因货币贬值而减少,陷于贫困破产;另一部分人是城乡的雇佣工人,由于他们处于被雇用的地位,而国家为保护雇主的利益,一再颁布限制提高工资的法令,致使工资的增长幅度赶不上物价的上涨幅度。在价格革命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他们既能够更廉价地购买劳动力,又有大量产品待价而沽。同时,对英法等国家来说,价格革命还有另一个作用,即初步理顺了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时期的价格体系。因此,在英法等国内经济体系能够较顺利地进行资本主义改造的国家里,价格革命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2.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荷兰人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是A. 商业讹诈B. 组建商业公司C. 炮舰政策D. 以武力为后盾【答案】B【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荷兰在竞争中的重要手段并非商业讹诈,故A项排除;联系所学知识,知道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商业霸主,其途径是组建东印度公司,故B项正确;炮舰政策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奉行的政策,故C项排除;各国殖民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故不是荷兰竞争的重要手段,故D项排除。13.1651年英国政府规定有些北美殖民地的土产如食糖、烟草、棉花与靛青等只可供应英国;凡是产品输入英国,只能由英国船只或输入地区的船只运送,从英国出口的商品,只许由英国船只运送。上述规定A. 削弱了西班牙在北美的势力B. 打击了荷兰的商业霸权地位C. 成就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D.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答案】A【解析】材料中英国政府明确规定北美殖民地的物产只供应英国,其产品输入英国只能由英国船只或本上的船只运输,英国出口的商品只许英国船只运送。上述规定旨在打击掌握海上商业霸权的荷兰的利益,故选A;B、D两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是在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形成的,故C项错误。【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651年”,此时正是英国殖民扩张时期,1588年已经打败西班牙,取得海上霸权,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冲击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商业霸权。14.1618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其殖地扩张与掠夺的方式不包括A. 实行野蛮屠杀B. 推行不平等贸易C. 贩运黑人奴隶D. 开展圈地运动【答案】D【解析】14、15世纪,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不是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故D错误,符合题意,选D。15.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 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 工厂制度的诞生C. 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D.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期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以蒸汽为动力,带动机器生产,解决了依靠水力为动力的限制,从此以后,工厂不用沿着河岸建立,还可以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建立工厂,促进了工厂数量的增加,所以答案选C。16.技术革新往往会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引起巨大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的重大变化是A. 人们可以坐火车出行B. 利用电话互致问候C. 手机微信与亲友聊天D. 电灯照亮千家万户【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火车的发明,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故A项正确;电话、电灯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故BD项排除;手机属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C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哪个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即可。17.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都变成了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这表明A. 蒸汽机是英国人瓦特的发明B.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C. 工业革命破坏了生态环境D.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蒸汽机”可以知道,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根据题干“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可以知道,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故C项正确。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A。题干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的消极影响,BD两项是积极影响,排除。18.工业革命也是社会关系的革命,其准确含义是A. 进一步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B.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逐渐发生变化C. 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D.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工业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从而是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是工业革命在社会关系上引起的变革,故C项正确;A项是在政治方面的影响,排除;B项是在思想方面的影响,排除;D项是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排除。19.全球通史说:“(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A. 兴起于重工业B. 欧美国家同时发生C.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D. 电力的广泛使用【答案】C【解析】【详解】概括材料“实验室”“配备着”“ 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可知,在第二次工业时期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领域,不是它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欧美国家同时发生,故B项排除。电力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不是特点,故排除。D项20.188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世界第一栋“摩天大楼”。此后,高耸林立大楼逐渐改变现代城市的面貌,成为二十世纪都会城市的重要景观。“摩天大楼”大量出现,主要由于A. 炼钢技术改进B. 化学工业的进步C.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D.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摩天大楼”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材料建筑模式,其中钢筋成为 “摩天大楼” 核心支撑力量,所以炼钢技术的改进是“摩天大楼”大量出现的前提条件,故答案选A,B C D三项与建筑结构并未有直接关系。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计2小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奴。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本”、“末”分别指的是什么?有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某一经济政策的渊源。试指出这一经济政策并说明其对当时秦国发展所起的作用。 (2)推测材料二所说的是哪一社会阶层的处境?古代社会“尊农夫”为什么会出现“农夫已贫贱矣”这一情形? 【答案】(1)“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重农抑商。为秦国富强及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农民(小农)土地兼并导致农民失去土地;沉重的赋税和地租剥削;水旱灾害频繁常使农民破产。【解析】【详解】(1)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政策:结合商鞅变法可知是重农抑商政策。作用:重农抑商政策为秦国积累大量粮食,为秦国强大和统一中国奠定的物质基础。(2)阶层:根据材料“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可知是失地农民的处境。原因:概括材料“尚复被水旱之灾”可知水旱灾害频率;概括材料“急政暴赋,赋敛不时”可知沉重的赋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租剥削等。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为什么工业革命独独在英国发生?我们喜欢找到一个转折点,但工业革命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可能牵扯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光聚焦在工业革命这一时点就会产生很大的误解。将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作为一个动力革命,可以倒溯到之前17世纪英国所发生的许多重大转变,就是所谓的金融和财政革命。在财政、金融革命的背后是政治制度的革命。工业革命之前还有科学革命,像英国的牛顿、法国的笛卡尔都对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一般认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并不重要,主要都是手工业匠人的一些技术改良,靠的是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他们并没有受过很高的教育。摘编自马德斌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材料二 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以电力技术为主导技术,与内燃机技术、冶金技术、化工技术共同组成了一个技术体系。第二次技术革命后,人类从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从纺织时代跨进了钢铁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改造、扩大和创建重工业,最终确立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英国则由于其拥有广阔的殖民地而对新技术态度消极,最终被美德相继赶上并超过。摘编自陈雄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技术革命的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钢材代销合同标准文本
- 买房合同样本有效
- 个人收货款合同标准文本
- 乡镇楼盘收购合同样本
- 个人医疗事故赔偿合同样本
- 园艺师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试题及答案
- 东北农村买房合同样本
- 园艺师的市场发展趋势分析试题及答案
- 临时租赁土地合同样本
- 日本名校面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集装箱化和模块化数据中心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防腐新材料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策略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年超高功率大吨位电弧炉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护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单独考试招生文化素质考试中职英语试卷
- 全国第9个近视防控月活动总结
- 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高一(下)数学6.3.2-6.3.3平面向量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快速换模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高速公路修补合同协议
- 航空业劳动力安全保障措施
- 《肺功能康复锻炼》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