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临淄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山东省淄博临淄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山东省淄博临淄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山东省淄博临淄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山东省淄博临淄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淄博临淄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座号填写清楚。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使用圆珠笔,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中国文学的历史来看,中国的文学也有审美追求,但不管是理论家还是中国文学的作者,从来不曾认为文学是为审美、为文学的,而是更多地将文学当作了一种生存的方式和手段,绝大多数具有明确的功利目的性。中国文学也因此形成了生活化的本质特征。这主要表现于下列几方面。一、以文求官。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以文求官的传统。战国策士游说君主,阐述政治、外交主张,以谋取职位。这游说之辞整理成文,便是战国策中的文章。当时也有不少策士并没有向君主面陈己见,而是通过书信对君主进行游说。汉代自司马相如因子虚赋而见知于汉武帝,作赋以求仕进便屡见不鲜。六朝受士族情趣的影响,历代帝王都喜爱文学,故献诗以求住进亦不在少数。自隋朝开始,科举制度通过诗文选拔官员,由此产生了士人以诗文备考的行为。如白居易策林序说自己为应举,曾和元镇等在华阳观“闭门累月,揣摩当代之事,构成策目七十五门”。唐代之后,这种备考行为更为普遍。二、以作诗文为官员职守。中国古代,士大失首先是以官员的身份活跃在社会之中,故向帝王陈言献策,以文学来歌功颂德,进行讽刺和教化,也是他们职责所在。中国古代的文体中,官员写作行政公文类文章是必不可少的,诸如奏、议、章、书、表,等等。尚书中的那些典、漠、诰、训、誓、命的写作,都出于史官之手。春秋时的百国春秋及左传国语的写作也都是史官的职责。三、以诗文交际。礼有“无辞不相接”和“礼尚往来”的规定,故诗在西周就开始用于人际交往。汉以来,诗文广泛用于人们的人际交往,这类诗词,不外乎对特定对象表示赞美、劝勉、怀念、祝贺、哀悼、要求、邀请,或诉说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说明某一问题。如宇文少府赠李白以桃竹书筒,李白作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简答谢。全唐诗收录将近五万首诗,而这类诗歌大概有三万首之多。四、以诗文娱情遗兴。以诗文娱情遣兴在先秦早已有之。如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诸赋,都是娱楚襄王之作。汉代的诸多赋作,也具有娱乐的性质。此后的唐、宋、元、明、清各代,文人集会、宴会、结社等,都免不了以诗文相娱,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宴饮、奉和酬唱之作。中国古代不仅产生了大量的娱乐诗文,而且产生了一些旨在娱乐的诗歌形式,如唱和诗、赋得诗、联句诗等。五、小说、戏剧作为一种生存、生活方式。宋元时伐的话本、戏曲作者多为民间艺人。而民间艺人创作、演出小说、戏剧,更多是为了生存。明代盛行宫廷庆赏剧,或为祝寿、或为节庆而创作和演出。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或为求任,或是所任官职的职责所在,或为交际以扩大生存空间,或为娱乐性情,或为生存方式,这些作品原本都是生活的一个部分,体现出生活化的特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学作品多具有明确的功利目的性,其审美功能逐渐弱化以致消失。B.司马相如子虚赋被汉武帝赏识后,作赋求仕屡见不鲜,也致使六朝士人献诗求仕。C.礼规定人们交往中要有文章,要注意礼尚往来,诗歌在西周就已开始用于人际交往。D.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除为了求仕外,其他目的的文学作品本质上是生活的一个部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提出总论点,中间是五个分论点,最后总结论点。B.文章列举白居易叙述自己和元稹等人精心备考之事,论述士人以诗文备考的行为。C.文章以尚书左传出自史官为论据,论证古代官员以作诗文为职守的观点。D.文章主体,按时间顺序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这五个方面是并列关系,有详有略。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战国策中的文章是战国策士游说君主以谋取职位的文辞,这表明,中国以文求官的传统源远流长。B.全唐诗收录的诗歌中六成左右是交际性质的诗歌,这说明我国古代,人们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诗歌。C.历代产生了大量娱情诗文,如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这表明,诗文可以作为消遣之用D.宋元民间艺人创作、演出小说、戏剧主要是为了生存,这表明,艺人这个职业很早就在中国社会产生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暗哨徐凤林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这份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报,除了发布党的最新的抗战指示、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张皮匠做靰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猪皮等。收来的皮张皮匠先要放到木头床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7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泡,去掉皮子上面的灰尘。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未,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子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靰鞡坯子,将靰鞡坯子和靰鞡脸儿缝到一起,撤出鞋楦子就做出靰鞡鞋了。靰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靰鞡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靰鞡草,塞进靰鞡鞋里,靰鞡鞋上有靰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一道一道地缠在靰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张皮匠做的靰鞡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一张驴脸上戴着一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他知道,今天进山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东日文信想偷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靰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屋子里充满了沤皮子的臭味。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让伪军把张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靰鞡鞋是怎么做成的。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把个小鬼子看的心痒,非要用新做的靰鞡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东日文信很不高兴,撅着驴嘴,穿着这双靰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节选自小说张皮匠抗战)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标题“暗哨”意蕴丰富,耐人寻味。东日文信布下暗哨想找到抗联的人,没想到给抗联报信的暗哨就在他眼皮底下。B. 小说开头“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语言简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敌军的行动,营造出紧张的氛围。C. 小说巧设悬念,引人人胜。文中多次写到东日文信的心理活动,读者的心情随着东日文信的揣测疑虑而变化,直至释怀。D. 细节描写增强了内容的神秘感。张皮匠“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写出了东日文信的迷惘与困惑。5. 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6. 小说用较长的篇幅介绍张皮匠制作轨靴鞋的工艺,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第二部分 古文阅读(49分)(一)课内基础知识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离骚者,犹离忧也B.被发行吟泽畔C.祖母刘悯臣孤弱D.厚币委质事楚8.下列句中加点字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乳二世A.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B.垣墙周庭C.臣具以表闻D.蝉蜕于浊秽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室仅方丈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颜色憔悴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10. 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信而见疑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鸡栖于厅今臣亡国贱俘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过蒙拔擢夫天者,人之始也莫不求忠以自为其制稍异于前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举贤以自佐项脊轩,旧南阁子也A. B. C. D. 11.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庶刘侥幸 平民B.而母立于兹 但是C.平伐其功 夸耀D.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三次12.下列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B.“吾妻来归”中“归”和“吾妻归宁”中“归宁”的意思相同,都是指女子出嫁。C.“先大母”“先妣”中的“先”意为“已经过世的”。对亡父的尊称,则常用“先父”“先人”“先严”“先考”等。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书八篇,表十篇,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该书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3.下列多义词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疾:痛恨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快B. 楚诚能绝齐 绝:灭绝 而绝江河 绝:横渡C. 晚有儿息 息:子女 气息奄奄 息:呼吸D. 顾视无可置者 顾:回头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关心,照顾14.下列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亭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B. 儿之成则可待乎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C. 某所,而母立于兹 信而见疑D. 久之,能以足音辨认 皆好词而以赋见称(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张自新传明归有光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节)【注释】1屹屹:同“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2青紫:古代公卿绶带之色,这里借指高官昱爵。3轻儇:轻佻,不庄重。15.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B. 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C. 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D. 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16.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C. 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D.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17.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幽然自得。B张自新对吴中子弟的亵语戏笑不以为意,也不理解,所以无法与他们交流。C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痛惜他的病故,写了这篇传。D文中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事来塑造人物,选材典型,形象饱满。(三)课内名句与翻译1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2)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1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活着将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报答皇帝大恩大德的句子是 , 。(2)项脊轩志中,作者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之乐的句子是 , 。(3)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 。第三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自从6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地球生命历经了五次演化: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4.4亿年前,大约有85%的物种灭绝;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是3.65亿年前,海洋生物遭到重创;第三次物种大灭绝是2.5亿年前,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第四次物种大灭绝是1.85亿年前,80%的爬行动物灭绝了;而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使得存在于地球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灭绝了。()。在地球生命演化中,在所有灭绝的物种里,恐龙是最重要也最 的。40多亿年间发生的无数偶然事件造就了今天地球上的 。与地质历史上远古生物的多样性相比,人类只是 。地球在承载着生命与人类文明的同时,在过度开发、水质污染、植被破坏的影响下,地球已经 。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然而,地球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和强度,地球会不会有“弹尽粮绝”的一天?当前最为急迫的事情就是维护、保护好物种之间的多样性平衡,使整个自然界保持蓬勃生机。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难以置信大干世界沧海一粟疲惫不堪 B确信无疑芸芸众生九牛一毛不堪重负 C确信无疑大干世界九牛一毛疲惫不堪 D难以置信芸芸众生沧海一粟不堪重负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五次物种大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B恐龙等物种被灭绝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C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是造成地球上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D造成地球上主要物种灭绝的原因是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们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巨大的生态压力让人难以承受。 B数量庞大的人口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C数量庞大的人口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向地球索取自然资源,使得地球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 D人们在分分秒秒、日日夜夜地向地球索取数量庞大的自然资源,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生态压力。23下面是某校一位同学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四处出来并作修改。(4分)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地莅临2019届高三毕业典礼。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高二年级全体同仁,向忝列名师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即将毕业的学长们送上美好的祝福。亲爱的学长们,你们离开母校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们定当不吝赐教。在你们即将迎接人生大考的时候,我想惠赠大家一句话:青春因奋斗而亮丽,人生因高考而辉煌,生命因你们而精彩!_ 24.请参照下列文段中划线句的逻辑方式,反驳对方的观点。要求符合事理,每空不超过20字。(4分)某天,北京大学课间休息时,众教师闲聊起谭鑫培演出的秦琼卖马。胡适道:“京剧太落伍,甩一根鞭子就算是马,用两把旗子就算是车,应该用真车真马才对!”在场者恭听高论,一时无人应声。黄侃慢慢站起身,说道:“适之,唱武松打虎怎么办?”胡适一时语塞,众人哈哈大笑。有一天,有个地主在家里喝酒。正喝得高兴的时候,酒壶里没有酒了,他连忙喊来长工去给他打洒。长工接过酒壶问:“酒钱呢?”地主很不高兴地瞟了长工一眼说:“有钱能打酒算什么本事?”长工没有再说什么,拿着酒壶就走了。过了一会儿,长工端着酒壶回来了,地主暗自高兴,接过来就往酒杯里斟酒,可倒了半天也没倒出半滴酒。原来酒壶还是空的。地主冲着长工喊叫:“怎么没有酒?”假如你是这位长工,请写出一句反驳的话:_加拿大外交官朗宁出生于中国。多年后,当他竞选加拿大某省议员时,反对派大肆宣传他是“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假设你是朗宁,请写出一句反驳的话:_。第四部分 写作(60分)阅读下面提示,按要求作文。什么是牵挂?牵挂是一种思念,牵挂是一种情怀。牵挂它连着着两端。牵挂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线绳,牵挂有如瓜豆的藤蔓缠绕着篱笆。请以“牵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800字以上。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答案1.参考答案:C详细解析:A“其审美功能逐渐弱化以致消失”于文无据。B六朝士人献诗求仕是因为六朝帝王都喜爱文学。D“除为了求外”错误,应包括“以文求仕”。2.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按时间顺序”错,文章不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论述的。3.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这说明我国古代,人们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诗歌”于文无据。4. D 暗示了暗哨就是张皮匠。 5. (1)手艺高超。张皮匠是制作靰鞡的高手。(2)机智过人。以烧草冒烟为信号,出色完成“暗哨”的任务。(3)镇定自若。面对日军的询问,耐心镇定,不露破绽。(4)勇挑重任。既要供给抗联战士靰鞡鞋,又要做暗哨,责任重大又十分危险。 6. (1)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张皮匠不仅是高超的手工艺人,更是一位通过制鞋积极参与抗日的爱国英雄。(2)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因为靰鞡鞋暖和又轻便,东日文信才会到张皮匠家看制作流程,从而揭开“暗哨”谜底。(3)使主题更加突出、深刻。以张皮匠为代表的老百姓参与了抗日,突出了爱国主题,预示着日本军国主义失败的结局。7C 8B 9D 10B 11C 12B 13 C 14 D 15.C16.D(“除”,任命官职。)17.B(B项中的“无法与他们交流”与原文中的“与之语, 不答”在意思上不相同,从文意上看,“不答”是“不想回答、理睬”或“不愿回答、理睬”, 而不是无法与他们交流。)18(1)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新的光彩。(“杂”“旧”“胜”各1分,状语后置句式1分,句意1分,共5分。)(2)众人都昏醉,为什么不一起吃点酒糟、饮点薄酒呢?为什么要特意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何故”1分,“怀瑾握瑜”比喻1分,“令”1分,“见”被动1分,句意1分,共5分。)19(1)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2)借书满架,偃仰啸歌。(3)其志洁,故其称物芳。20.D(难以置信: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确信无疑:坚定地相信某事是真实的。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大千世界: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沧海一粟:意思是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九牛一毛:很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不堪重负:承受不了繁重的负荷,不能担当重任,指在经济上或别的方面无法承受。疲惫不堪:形容非常疲乏,过度劳累。)21.A(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这个句子在第一段末尾,并句末的标点符号是句号,由此可以初步断定这句话是承接、总括上文的。再从四个选项看,选项都是概括性的语言。而A项“这五次物种大灭绝”紧乘上文的“五次演变”,“主要是由地质灾难和气候变化造成的”是对演变原因最恰当的分析。)22.C(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人类不断地向地球索取资源;一层意思是人类不断地向地球索取资源,使得地球承受的生态压力巨大。由此可以判断“承担着巨大的生态压力”的主语不是“数量庞大的人口”,故此,最恰当的修改是C项。)23.“莅临”改为“参加”;“同仁”改为“同学”;“忝列”改为“荣列”;“不吝赐教”改为“竭诚服务”。“惠赠”改为“敬赠”。(莅临:含有敬辞的书面语,多用于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同仁:指同事或同行,也指和自己相同处境的人。忝列: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就是“有愧于排列在那中间”。该词只能用于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