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与探究(§5.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_第1页
例题与探究(§5.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_第2页
例题与探究(§5.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_第3页
例题与探究(§5.1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手支招3综合探究1.含有参数形式的复数何时表示实数、虚数、纯虚数.此类问题是涉及到复数的分类及各自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以此作为判断它们为实数、虚数、纯虚数的条件.复数z=a+bi当且仅当b0时为虚数,当且仅当b=0时为实数,当且仅当a=0,b0为纯虚数,当且仅当a=0,b=0时为0.下面以3m+9+(m2+5m+6)i,m为何值时表示实数、虚数、纯虚数为例说明.(1)若表示实数则:m2+5m+6=0(即虚部必须为零);(2)若表示虚数则:m2+5m+60(即虚部不能为零);(3)若表示纯虚数则:3m+9=0且m2+5m+60(即实部必须为零,虚部不能为零).2.两个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及应用时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因为复数可以用向量来表示,所以可以结合向量相等来理解.在向量坐标表示中,两个向量相等则对应坐标要相等.两个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是实部与虚部分别相等.在两个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中,注意前提条件是a、b、c、dR,即当a、b、c、dR时,a+bi=c+di但忽略条件后,则不能成立,因此解决复数相等问题,一定要把复数的实部与虚部分离出来.再利用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化复数问题为实数问题.3.复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问题与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问题.利用复数相等可解决复系数方程根的问题,如果复系数方程有实根,我们将其中的未知数视为等式中的一个实数,将方程变形化简为a+bi=0(a,bR)的形式,然后利用复数相等即可解决相关问题.这里要特别注意,方程有实根务必注意不能用判别式0来处理方程的根的问题,否则出错. 如果复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根,则同样不能用0来处理.此时,方程有复数根,可设方程的根为z=m+ni(m,nR),然后,化简方程,使方程变形化简为a+bi=0(a,bR)的形式,然后利用复数相等即可解决相关问题.另外,当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根时,方程的判别式0,此时虽无实根,但有虚数根,如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R)无实根,则其有两个虚根,分别为:x=. 当然,也可以设方程的根为z=m+ni(m,nR),然后,化简方程,使方程变形化简为s+ti=0(s,tR)的形式,然后利用复数相等即可解决相关问题.高手支招4典例精析【例1】 如果用C、R和I分别表示复数集、实数集和纯虚数集,其中C为全集,那么有( )A.CRI B.RI C.RCI D.RI思路分析:复数系的构成是复数z=a+bi(a,bR)由此不难判断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例2】 若z1=sin2+icos,z2=cos+isin,当z1=z2时的值为( )A.k B.2k+C.2k D.2k+(以上kZ)思路分析:由已知z1=z2,利用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然后解三角方程即得.z1=z2,=2k+(kZ).故选D项.答案:D【例3】 m为何实数时,复数z=+(m2+3m-10)i(1)是实数;(2)是虚数;(3)是纯虚数.思路分析:利用复数分类,是实数,只要令复数z的虚部为零即可;是虚数,只要令复数z的虚部不为零即可;是纯虚数,只要令复数z的实部为零,虚部不为零即可.解:(1)令m2+3m-10=0,得m=2或m=-5.分母m2-250,m-5.m=2;(2)令m2+3m-100,又分母m2-250,得m2,且m-5,且m5;(3)令m2+3m-100,得m=.【例4】 当实数m为何值时,复数(m2-8m+15)+(m2+3m-28)i在复平面中的对应点(1)位于第四象限;(2)位于x轴的负半轴上:思路分析:复数a+bi(a,bR)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对于(1)应满足对于(2)应满足解:(1)由已知-7m3.(2)由已知解之得:m=4.【例5】 已知aR,问复数z=(a2-2a+4)-(a2-2a+2)i所对应的点在第几象限?复数z对应点的轨迹是什么?思路分析:根据复数与复平面上点的对应关系知,复数z对应的点在第几象限,与复数z的实部和虚部的符号有关.所以本题的关键是判断a2-2a+4与-(a2-2a+2)的符号.而求复数z对应点的轨迹问题,首先把z表示成z=x+yi的形式,然后寻求x,y之间的关系,但要注意参数限定的条件.解:a2-2a+4=(a-1)2+33,-(a2-2a+2)=-(a-1)2-1-1.由此可知,z的实部为正数,z的虚部为负数.复数z的对应点在第四象限.设复数z=x+yi(x,yR),则消去a2-2a得y=-x+2(x3),复数z对应点的轨迹是一条射线,其方程为y=-x+2(x3).【例6】 用复数表示下图各题的阴影部分.思路分析:本题关键在于要设出复数z=x+yi(x,yC),并利用其坐标在复平面内的范围写出用复数表示平面区域中阴影部分的图形.解:设复数z=x+yi(x,yR),则有:(1)z|z=x+yi,1x3;(2)z|z=x+yi,x3,y1;(3)z|z=x+yi,1|z|2,x0,y0;(4)z|z=x+yi,|y|x,x0.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例7】 设z1=-i,z2=-i,zC.若全集I=z|z|z1|,zC,A=z|z|z2|,zC,那么中所有z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的集合是什么图形?思路分析:解决复数在复平面上对应的几何图形问题,要熟练掌握两点:复数z=x+yi(x,yR)在复平面上对应点Z(x,y);|z|的几何含义为z在复平面上对应点Z与原点的距离.本题关键是求出|z|的取值范围,就可确定z在复平面上的图形.解:由已知:|z1|=3,|z2|=1,I=z|z|3,zC,A=z|z|1,zC,=z|1|z|3,zC,中的z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Z的集合应是与原点距离大于1而不大于3的所有点.中的所有z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的集合是以原点为圆心,以1和3为半径的圆所夹的圆环,但不包括小圆的边界(如图).【例8】 设zC,满足下列条件的点Z的集合是什么图形?(1)|z|=2;(2)2|z|3.解:(1)因为|z|=2,即|=2,如果设z=x+yi(x,yR),所以满足|z|=2的点Z的集合是以原点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2)不等式2|z|2的点的集合是圆|z|=2外部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满足不等式|z|3的点的集合是圆|z|=3内部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这两个集合的交集就是上述不等式组的解所对应点的集合.因此,满足条件2|z|3的点Z的集合是以原点为圆心,分别以2和3为半径的两个圆所夹的圆环,但不包括圆环的边界.如下图所示.高手支招5思考发现1.对于复数用非标准形式给出,应先化成标准形式a+bi的形式,使复数问题实数化,这是解复数问题的基本思想,也是化归思想的重要表现.2.对于复数分类问题的求解,主要包含四类:是实数,是虚数,是纯虚数,是零.是实数就必须使复数的虚部为零;是虚数就必须使复数的虚部不为零;是纯虚数就必须使复数的虚部不为零,同时要使复数的实部为零;是零就必须使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均为零.3.对于涉及到利用复数相等的问题,求解时关键是要抓住两个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从而将复数问题转化为实数问题的主要方法.此外,要明确由一个复数等式可得到两个实数等式这一性质,并在解题中会运用它.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4.在设复数的过程中常设为z=a+bi(a,bR);在有关的解决轨迹问题中常设z=x+yi从而与解析几何联系起来;当复数的模为1时也可以设为z=cos+isin用三角函数解决相关最值等.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5.复数相等是解决复数问题常用的方法,这是一个将复数问题实数化的过程,转化后再用实数范围内的相关方法来解.6.在判定复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问题时不能用判定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否则就会出错.如果复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根,那么就将未知数视作实数,将方程化为a+bi=0(a,bR)的形式,然后利用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解之.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