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_第1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_第2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_第3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_第4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您现在正在阅读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内容。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里已经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并学会了比较数的大小。学生在学习10以内数和20以内数时都比较过数的大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宁处理过有关比较数的大小的实际问题,积累了这方面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知道除了可以通过符号表示数的大小,还可以用语言比较准确的描绘。体现出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知识不再是生硬的公式和符号,而是要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生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场景一:创设情景,游戏引入1.谈话:师: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小朋友们上课,我们比一比看哪组的小朋友表现得最好!2.估数:(1) 第一次估数,课件演示情景:豆豆:我有一大捆小棒,你们猜猜有几根?(指名学生估数)(2) 第二次估数,课件演示情景:豆豆:你们猜得不准哦!叮当:让我来帮助你们吧!这儿有10根小棒请你们对比这两捆小棒再猜一猜,这次你们一定能猜得比较准。(再次指名学生估数)(3) 课件验证小棒的根数,演示十根十根的数小棒的过程。(4)提问:两次猜数,为什么第二次比第一次猜得准?(集体交流,指名发言。)(5) 师小结:要想比较准确的估计事物的数量就要有参照物作标准,帮助我们比较分析。场景二:多种情景,深化新知1.复习铺垫,以旧引新课件出示:三种颜色的小棒。(红色48根,黄色15根,蓝色10根)(1)观察这三种颜色小棒的数量,用上学期学过的比多少的知识描述它们的多少关系。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黄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少(2)左边两句都是说比蓝色小棒多,而多的程度一样吗?(3)我们该用什么词比较准确的描述多的程度呢?学生试着说一说。(4)揭示课题: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出示课题)(5)师说明:生活中人们常用多得多、多一些来描述多的程度。2.形象深化,帮助理解教师双手捧出一小袋糖(1)请学生按要求像老师这样也用手势表示一下自己手里糖的颗数。表示出比老师的糖颗数多一点点;再多一些;更多一些;多得多。(2)通过手势你们现在知道多得多和多一些谁表示多的程度大?(3)指名学生描述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怎么样? 黄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怎么样?并补充板书: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多。黄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一些。3.发挥想象,合作探究(1)教师提问: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多 反过来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怎么样呢?同样的 黄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一些反过来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又少得怎么样?该用什么样的词来描述少的程度呢?(2)学生们发挥想象,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和同组的同学交流。(学生小组交流)(3)各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您现在正在阅读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4)教师说明:一般的我们用少得多和少一些来描述少得程度,而同学们提到的少一点和少得少实际上就是少一些。那少得多和少一些表示少得程度有什么不同呢?(5)提问:谁能指出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部分和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少得部分。(学生指出)(6)比较这两个少的部分有什么不同?(7)指名学生描述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怎么样? 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少得怎么样?场景三:应用拓展1.学以致用,描述生活CAI出示:反映我们校园环境的情景的图片:樟树有52棵、桂花树有23棵、松树有15棵、广玉兰有5棵。(1)你知道这是哪吗?(2)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3)我们的校园里有这么多绿油油的树,你们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它们的多少关系吗?(指名学生描述)(4)能反过来说说吗?用 口 口 怎么说?(指名学生描述)(5)看到这么漂亮的校园,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2.渗透统计,综合应用课件出示统计表如图。(1)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估计其他班级的人数。(2)教师提示:一(2)班的人数比一(3)班多得多,猜猜一(2)班有多少人?比你说的人数少一些,又该是多少人?(3)仔细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的问题:比一(3)班人数多得多的有几个班?比一(3)班人数多一些的有几个班?比四(2)班人数少得多的有几个班?比四(2)班人数少一些的有几个班?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教育反思】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一个生动学习情境的营造,能够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切感,使他们情不自禁的注入自己的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估数的活动:片断一:估数(1) 第一次估数,课件演示情景:豆豆:大家好!我叫豆豆。我有一大捆小棒,你们猜猜有几根?(指名学生估数)生1:60根生2:30根生3:90根生4:100根(2) 第二次估数,课件演示情景:豆豆:你们猜得不准哦!叮当:我叫叮当,让我来帮助你们吧!这儿有10根小棒请你们对比这两捆小棒再猜一猜,这次你们一定能猜得准。(指名学生再次估数)生1:40根生2:50根生3:45根生4:52根(3) 课件验证小棒的根数,演示十根十根的数小棒的过程。您现在正在阅读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4) 提问:两次猜数,为什么第二次比第一次猜得准?(集体交流,指名发言。)生1:因为小叮当帮助我们了。生2:因为我比较了这两捆小棒,发现红色的小棒大概可以分成4捆像蓝色小棒这样的。(5) 师小结:要想比较准确的估计事物的数量就要有参照物作标准,帮助我们比较分析。猜数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数学活动,有了兴趣自然全身心投入。第一次猜数因为没有限制,学生表达的欲望一下子被激活了,迫不及待的想要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二次猜数有了比较,离正确的结果越来越近,学生都希望准确的答案能自己的嘴里说出来,就更迫切希望有发言的机会了。这个活动的创设让我看到了学生的热情,两次猜数的推动让学生体验了思维的快乐、成功的快感。在多种情境中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去看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形象思维是胜于逻辑思维的。生动形象的东西对他们而言更易于接受,也最有兴趣。基于这个观点,在处理对多得多和多一些、少得多和少一些区别的理解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形象的的活动。片断二:用手势表示糖果数量双手捧出一小袋糖果师:请你们像老师这样也用手势表示一下你手里糖的颗数。师:表示出比老师的糖颗数多一点点;再多一些;更多一些;多得多。(学生手势表示。)师:通过手势你们现在知道多得多和多一些谁表示多的程度大?生1:多一些表示多的程度要小。多得多表示多的程度要大。生2:表示多得多时我的手张的最大所以多得多表示多的程度大。师:谁能描述一下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怎么样? 黄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怎么样?并补充板书。生1: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多。生2:黄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一些。这里力求通过教师语言引导和学生手势表示相结合,逐步让学生感受到双手张得越开表示多的程度也就越大,在亲身经历中感受了多得多表示多的程度大,多一些表示多的程度小。数学课堂上对词的理解如果像语文那样用语言来解释肯定是行不通的,那该靠什么让学生能融会贯通的理解呢?靠的就是形象的数学活动。通过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真正做到动口、动手、动脑。片断三:自主探究与多媒体辅助理解师:红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得多 反过来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怎么样呢?同样的 黄色小棒比蓝色小棒多一些反过来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又少得怎么样?该用什么样的词来描述少的程度呢?请学生们发挥自己想象,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小组交流)各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师:比较这两个少的部分有什么不同?生1: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部分多。生2: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少得部分少。师:现在你们能描述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怎么样? 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少得怎么样?生1: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多。生2: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少一些。少得多和少一些区别的理解则是首先让学生先猜想、推理、交流,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提出这两个描述少程度的词。对它们区别的理解则是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加以辅助,直观的展现出蓝色小棒比红色小棒少得部分多,蓝色小棒比黄色小棒少得部分少,从而明白少得多和少一些表述少程度的不同。综合运用发展思维。统计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新课标教材中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在这里学生虽然还没有系统地认识统计表,但在教材中经常会有题目以统计表的形式出现,因此学生从统计表获取数据,应用本节课的知识加以描述并不困难。片断四:渗透统计,综合应用统计表中搜集数据采用估数的方法。学生通过教师的提示估数,实际上是逆向应用本课知识的过程,不仅从另一个角度验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教育延伸】生活是多样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爱好和爱好。 在课堂内外擦亮学生们那双生活的眼睛,关注数学所对应的大千世界中的事物、现象、常识,同时调动他们的聪明,对实际生活中的数学进行理解、分析、展开丰富的联想。这样,潜移默化地传授学生应用数学的方法、调查研究的方法,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真实性,这样,数学的课堂数学就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同时结合情境让学生体会,是很重要的教学方法。数学课堂上对词的理解不能像语文那样用语言来解释,要让学生能融会贯通的理解要靠形象的数学活动。在处理多得多和多一些、少得多和少一些的理解时,通过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认识和理解,提出这两个描述少程度的词和描述多程度的词的区别和用法。再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专家点评】首先,猜数活动,切入新课。新课伊始,以一个学生喜欢的猜数活动作为开课,旨在通过有趣的学习情境满足儿童强烈的心理需求总想着自己是发现着、探索者。帮助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创造的快乐。第二,数学活动,激活思维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只有通过数学活动才能被激活,才能迸射出创新的火花。本课中处理多得多和多一些、少得多和少一些的理解时,注重为学生创设各种生动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操作中感知问题;在猜想中推理问题;在交流、讨论中解决问题,感受描述数大小的意义,建立初步数感。例如:用手势表示糖果颗数几次变化的过程和利用多媒体演示比较两组小棒的根数等环节,都是力求通过数学活动调动起学生的一切感官,让学生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达到有效的学习。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第三,多种学习方式,重视能力培养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想象、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共同学习中获得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