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赛口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安徽省赛口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安徽省赛口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安徽省赛口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安徽省赛口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赛口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考试范围:必修2第一、二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号一二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有学者认为:中国是丝绸之国,丝织品产量很大,除国内使用外,还销往西域、中亚、西亚乃至欧洲。从那时起,中国通向中亚、欧洲的商路,开始以丝绸而驰名世界。材料中的“那时”指的是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2.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3. 明清时期,在苏州和景德镇最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主要依据是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的确立 B.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非常细密C.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迅速发展 D.私营手工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4. 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贵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5.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B.绝对禁止中外贸易C.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6. 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这说明宋代A.主要城市已经不再是政治中心 B.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C.城市格局和功能发生重大演变 D.工商业市镇在沿海沿江地区兴起7.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8. 唐朝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政治上官僚制度趋于完善;文化上诗歌蓬勃发展;经济上A.市坊界限打破,突破时空限制 B.土地私有制建立,铁犁牛耕出现C.商品经济发展,柜坊飞钱出现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大运河开通9. 明代“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增币者,必走浙之东也。”这反映出当时A.苏州纺织业发达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自然经济受到冲击10. 汉代贾谊论积贮疏说:“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积蓄足而人乐其所矣。”作者强调的主要思想是A.勤俭节约 B.重农抑商 C.重视积蓄 D.工商皆本1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 B.借用牛力耕田、不断改良生产工具与技术C.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D.与农业相关的水利设施的完善12. “前世不修今世修,苏杭不生生徽州;十三四岁少年时,告别亲人跑码头。”这则明清时期徽州地区一直流传的民谣主要表明了A.徽商注重维护职业道德 B.徽州人有经商的传统C.徽州地区出现了商帮 D.明清时商业发生剧变13. 据吕氏春秋上农记载,战国时期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这主要得益于A.井田制的实行 B.工商食官局面的打破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14. 后汉书注文中说:“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这说明水排属于A.农田灌溉工具 B.排涝抗旱机器 C.水力鼓风装置 D.矿产开采机械15. “19世纪下半叶,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A.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殖民扩张的开始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6. 1853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这一描述反映出19世纪中期的伦敦A.工业化带来环境污染 B.城市拥堵人口膨胀C.重工业成为经济主导 D.化学工业污染严重1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中世纪后期,欧亚大陆西端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彻底的变革。西欧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在发生深远的变化。向海外的大规模扩张就是西欧所具有的新动力的一个表现。”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C.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18. “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下列观点符合材料的是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 B.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19. “19世纪中期,英国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在全世界扩大势力可以按照自己的主张,与较不发达的经济体建立联系可以毫无顾虑地对那些拒绝按它的意愿进行贸易的国家使用武力。”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拥有“机会”是因为率先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B.英国“在全世界扩大势力”包括获得北美新法兰西C.英国的“意愿”是以自由贸易的名义推行殖民扩张D.英国对拒绝其“意愿”的中国使用武力并割占香港20. 对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恩格斯认为它“不仅会推翻那时的整个欧洲社会及其制度,而且也会为各国人民的完全解放奠定基础”。这一论断主要基于当时的航海活动()A.使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 B.揭开欧洲商品倾销的序幕C.导致欧洲严重的阶级对立 D.引起欧洲经济结构的变动21. 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上述材料反映出A.相对论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没有影响 B.火车的发明使人养成了戴手表的习惯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2. 美洲独有的一些物种传播到东半球。玉米、马铃薯传入中国以及非洲等地,促使当地人口迅速增长。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A.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 B.引起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23. 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B.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C.20世纪60、70年代,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D.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24.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中产阶级发起了服装改革的湖流,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典型的男装是西装外套和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20世纪初,妇女中广泛流行短裙和女士长裤。这一时期的服饰变化A.反映了妇女地位的下降 B.适应了生产领域的变革C.缩小了男女间贫富差距 D.强化了服装的装饰作用25. 1796年,一位英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大纱厂所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热病的传染,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材料表明A.圈地运动使得城市中人口剧增 B.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未顾及儿童 D.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社会问题第II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4分,共50分)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天仙配戏词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期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是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形成的条件。(6分)(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6分)(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6分)2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国内商业领域,清代的抑商政策主要表现在专卖制度、榷关制度、牙行制度和行会制度等方面。封建国家利用政治权力干预商业经济的发展,把商业经济的发展控制在封建经济、政治体制能容许的限度之内。既需要商业经济保持一定程度的繁荣,以便为封建体制服务,又需要防止商业经济的过度发展而危害封建体制,这就是清政府推行抑商政策的实质。只有这样理解,才能认识到恤商与抑商之间的内在联系。摘编自邓亦兵清代前期抑商问趣新探材料二重商主义政策在16、17世纪的英国得以大力推行,主要是民族国家崛起的需要。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急剧发展,商业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加强,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土地转向金银货币。对金银货币的狂热追求使重商主义最初表现出强烈的重金倾向。随着重商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重商主义者认识到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同样是使国家致富的有效捷径。伊丽莎白一世执政时期的英国正处于这一转变的过渡阶段,伊丽莎白一世对外积极寻求海外市场,拓展海外贸易,对内则实行保护性措施。伊商莎白一世政府,承受着欧洲各国争霸的巨大的压力,努力寻求新体系的构建和适应新形势的新的治国方略。摘编自宫艳丽论重商主义与英国民族国家的崛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抑商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重商主义政策发展的原因及作用(8分)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但是清朝人口猛增,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经营规模进一步狭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即使在地力尚算肥沃的江南地区,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陷于劳动力过量投入,结果略有增长却没有什么发展的“糊口小农”经济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材料二15世纪末至19世纪,欧洲很多国家都出现了圈地运动,圈地运动在英国最典型英国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进一步推进圈地运动18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供应,在推行诺克福轮栽制的同时,各种以畜力水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农业机械陆续出现,在改进农业技术的同时追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趋势在18世纪已经相当明显,这和当时中国小农经济裹足不前的情形是迥然不同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农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明清农业经济发展难以突破“糊口小农”经济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英国农业与同时期的中国农业相比有哪些新发展?(6分)历史试卷答案1.B根据所学可知,汉代丝绸远销欧洲,是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ACD三项排除,故B项正确。2.C江宁织造局的生产由政府派人主持,应该属于官营手工业。而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使用。3.A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标志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富有的机户依靠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这就是早期的资本家;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计日领取工资的生产者就是早期的工人,这实际上体现了商品生产过程中劳资双方雇佣关系的确立,A项正确。B项反映分工和生产的特点,但不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排除。C项说法错误,私营手工业占据优势,迅速发展,排除。D项反映私营手工业的生产规模,但不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排除。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熟悉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即可知道答案。4.C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世界发展趋势”。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因此,明朝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顺应了这一趋势。C项中的“计日受值”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考点: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点评: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但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而且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5.D试题分析:据材料“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留广州一口通商,故D正确。广州为通商口岸,在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故A排除。绝对禁止中外贸易,不符合闭关锁国政策内容,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故C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政策6.C从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材料强调了与唐代相比宋代城市格局和功能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例如,商业街表明城市的经济功能,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主要城市已经仍然是政治中心,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区域经济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唐代长安和宋代汴京均不是工商业市镇,即材料未涉及工商业市镇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涉及到城市的格局也涉及到城市的功能。7.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显著发展,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江南经济的开发为之后的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南北经济的差距在缩小,但此时的经济重心依然在北方,北方经济发展水平依然高于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两宋时期,AC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济重心南移【备考指南】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经验和劳动力,南方得到开发,南北方经济趋于平衡;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8.C【详解】市坊界限打破,突破时空限制出现在北宋时期,故A错误。土地私有制建立,铁犁牛耕出现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B错误。“柜坊飞钱”是唐宋经济繁荣的明显特点,故C项符合题意。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大运河是隋朝开通的。故D项不符合题意。9.A【详解】本题考查了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宋代,故排除B项;题意中没有体现雇佣劳动的内容,不涉及到资本主义萌芽,故排除C项;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排除D项。根据“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增币者,必走浙之东也”可知苏州纺织业发达,故选A。【点睛】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标志是出现雇佣劳动,而题干中并没有涉及到雇佣劳动的内容,所以只能表现当时苏州纺织业的发达,而不能认为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0.B【详解】“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说明重视农业作用,“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主张重农抑商政策,B正确;勤俭节约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材料没有说明重视积蓄,C错误;工商皆本与材料主旨背离,D错误。11.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故A项错误,但是符合题意;铁犁牛耕技术不断改进,男耕女织是最主要的经营方式,农田水利不断发展,从而促进古代农业的进步,故BCD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点睛】否定式选择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判定正确的选项,然后排除即可。12.B【详解】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迅速,以地区商人为群体的商帮出现,最出名的商帮是徽商和晋商,“苏杭不生生徽州”“告别亲人跑码头”正说明徽商地区人经商的传统悠久,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徽商注重维护职业道德,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直接说明商帮的出现,主要是徽商经商传统,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明清时期商业巨变的信息,故D项错误。13.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时间“战国时期”,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农业领域的进步得益于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铁犁牛耕的推广,D项正确。A项是生产关系领域,井田制在战国时期逐步瓦解,排除。B项是商业的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出现在秦朝,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农业铁犁牛耕的影响14.C【详解】根据材料“冶铸者”并结合所学可知,水排是水力鼓风装置,C项正确;水排是水力鼓风装置与灌溉无关。也不是排涝抗旱的机器。更不是矿产开采的机械。故排除ABD三项。15.D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形成。根据材料中“产品”“资产阶级奔走”“原料”等信息反映了商品、人力、原料在世界市场上的流动,故选D。全球化趋势出现和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新航路开辟以后,排除C。殖民扩张的开始始于新航路的开辟,排除C。16.A“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反映出伦敦受工业化的污染,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城市拥堵和人口膨胀,故B项错误;重工业成为经济主导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C项错误;化学工业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和把握时间信息。由材料中的“烟雾”、“1853年”等可判断出答案。17.B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后期欧亚大陆西端经历的“空前的、彻底的变革”应为新航路的开辟,它使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故B项正确。18.D试题分析:据材料“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的作者认为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故D正确。世界各国的孤立不利于大工业的发展,故A错误。大工业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故B错误。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故C错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19.C【详解】19世纪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C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在全世界扩大势力”包括获得北美新法兰西是在18世纪,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对拒绝其“意愿”的中国使用武力并割占香港,这是1840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20.D新航路开辟引起的“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变动,为后来新兴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发现美洲大陆只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一个结果,故A项错误;此时还处于早期殖民扩张阶段,商品倾销主要是在工业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阶级对立是政治上的结果,源于经济结构的变动,故D项错误。21.C【详解】材料“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表明,工业革命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相对论,排除A项;材料强调守时观念,而不是戴手表习惯,排除B项;材料强调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而非生活质量的提高,故D项错误。22.A【详解】根据材料所述,新航路的开辟使美洲的物种传播到其它地区,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贸易中心转移,排除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早期对外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且材料与资本原始积累无关,排除D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