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石化公司24万吨乙烯产能恢复项目环评报告书_第1页
兰州石化公司24万吨乙烯产能恢复项目环评报告书_第2页
兰州石化公司24万吨乙烯产能恢复项目环评报告书_第3页
兰州石化公司24万吨乙烯产能恢复项目环评报告书_第4页
兰州石化公司24万吨乙烯产能恢复项目环评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环评证 甲字第3701号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24万吨/年乙烯产能恢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 审 稿)建设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编制单位:兰州大学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日期:2018年7月项目名称: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24万吨/年乙烯产能恢复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委托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盖章)联系人:高青军地址:兰州市西固区玉门街10号邮编:730060联系电话:7935874 E-mail:环评机构:兰州大学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及联系人:杨宏环评工程师证书编号:A370102202地址:兰州市天水南路222号兰州大学环评中心邮编:730000联系电话-mail:22399163.com编制日期:2018年7月项目名称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24万吨/年乙烯产能恢复项目项目类别化工石化医药委托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环评单位兰州大学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李留浩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24万吨/年乙烯产能恢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人员名单表编制主持人姓名职业资格证书编号登记编号专业类别本人签名杨宏HP 00017733A370102202化工石化医药主要编制人员情况序号姓名职业资格证书编号登记编号编制内容本人签名1杨宏HP 00017733A370102202第1、4、5、10章3王鹏波HP 0009826A370102408第2、3、94陈敏HP 0012083A37010130600第6、7、8章质量审核(定)姓名职业资格证书编号职称本人签名审核仝纪龙HP 0002951副教授专业技术委员会审定潘峰HP 00000287教授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24万吨/年乙烯产能恢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目 录目 录概述I1、总论11.1 编制依据11.2 评价目的及工作原则51.3 环境功能区划61.4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01.5 评价标准231.6 评价因子281.7 评价重点291.8 环境保护目标及敏感点292、区域环境概况392.1 自然环境概况392.2 拟改造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503、项目依托单位概况853.1兰州石化公司生产装置概况853.2兰州石化公司“三废”污染物排放现状903.3兰州石化公司水、燃料气及硫平衡情况923.4兰州石化公司“三废”污染治理设施概况954、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1094.1 现有24万吨/年乙烯生产装置概况1094.2拟改造24 万吨/年乙烯产能恢复项目概况1304.3 工程分析1614.4改造工程实施前后污染源及污染治理方式变化情况统计1784.5 改造工程实施前后污染物排放“三本帐”统计及分析1844.6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指标1884.7 兰州石化公司排污概况统计及总量控制指标分析1884.8 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1924.9 项目厂址选择合理性分析193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945.1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1945.2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1966、环保措施及达标排放分析2426.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2426.2 运行期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排放分析2457、环境风险评价2607.1风险识别及分析2607.2风险评价级别及范围2667.3源项分析2677.4重大事故后果预测及分析评价2727.5消防系统2797.6风险防范及管理措施2827.7环境风险应急预案2907.8 环境风险评价小结2948、环境管理与监测2968.1 环境管理2968.2 环境监测3018.3 环境监理3038.4 环保“三同时”验收3038.5 拟改造项目污染物排放清单3059、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3129.1 经济效益分析3129.2 环境效益分析3129.3 社会效益分析3139.4 环保投资估算3149.5 小结31410、结论与建议31510.1 结论31510.2 建议321附件一:委托书323附件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325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24万吨/年乙烯产能恢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概 述概 述(1) 建设项目特点1)兰州石化公司乙烯生产现状目前兰州石化公司有两套乙烯生产装置:46万吨/年乙烯装置和24万吨/年乙烯装置,总乙烯生产能力为70万吨/年,分别称为大乙烯装置和小乙烯装置。其中小乙烯装置是“两头一尾”的流程配置,“两头”是指8万吨/年和16万吨/年的裂解、急冷、压缩部分,“一尾”是指其24万吨/年的分离部分。其中,8万吨/年的裂解、急冷、压缩单元已经于2012年12月底因为原料供应不足停工,目前24万吨/年乙烯装置实际运行能力为16万吨/年。2)拟改造项目建设内容及必要性拟改造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将8万吨/年裂解、急冷、压缩“一头”现有的6台2万吨/年乙烯毫秒炉更换为3台4万吨/年轻质裂解炉(2开1备),并依托原有基础更换裂解气压缩机;16万吨/年的裂解、急冷、压缩“一头”设备不做改动;对24万吨/年后分离系统“一尾”的冷箱、脱甲烷系统和热区的脱丙烷塔、丙烯精馏塔进行相应改造;另外,由于拟改造项目新增来自长庆油田天然气轻烃回收工程液化石油气35.63万t/a,稳定轻烃9.3万t/a,来自陕西榆林新建乙烯厂的碳三及以上组分,6.79万t/a。因此,需新建5个3000m3的液化气球罐和2个2000m3的C3+物料球罐;并配套相应的卸车设施。本项目实施后,恢复了8万吨/年乙烯装置(一头)产能,调整优化了16万吨/年乙烯装置(一头)进料组成,原料进一步轻质化、蒸汽系统进一步优化,使兰州石化公司乙烯装置整体恢复了70万吨/年规模,有利于充分发挥装置的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节能降耗,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此外,油田液化气和稳定轻烃是乙烯装置的优质原料,在生产工艺中,采购长庆油田分离回收的油田液化气、稳定轻烃等产品作为乙烯装置的原料,有利于促进兰州石化公司乙烯原料的轻质化和优质化,进一步完善兰州石化公司化工原料的结构,对于兰州石化公司乙烯生产具有积极意义。(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托我单位(兰州大学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24万吨/年乙烯产能恢复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工作人员赴现场进行了实地踏勘、调查和资料收集,编制了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委托甘肃华谱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于2018年2月28日和3月1日实施了该项目厂界大气、声环境监测,于2018年4月26日实施了该项目地下水、土壤监测。经过详细的现场调查、收集整理了拟改造工程的相关资料后,我单位按照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了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24万吨/年乙烯产能恢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通过项目的实施,24万吨/年乙烯装置原料为液化石油气、稳定轻烃,选用先进、成熟、可靠的技术实现了乙烯生产工艺的优化,可最大程度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对于调整兰州石化公司产品结构和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项目位于兰州石化公司石化厂厂区内,符合兰州市西固区发展规划,满足相关产业政策,在落实设计及环评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前提下,可以做到“三废”污染物的达标排放。项目在正常生产时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在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应急预案的前提下,事故情况下的环境风险后果可以接受,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建设是可行的。(4)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根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拟改造项目所在区域内环境空气中部分监测点位H2S、NOX、TSP、PM10、PM2.5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已不能满足标准要求。黄河兰州段三个国控监测断面(新城桥、包兰桥、什川桥)和西沙桥、银滩桥、黄河铁桥等3个非国控监测断面地表水2016年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断面粪大肠菌群均呈超标状态,非国控断面石油类偶尔超标状态,主要是由于上游来水水质超标及上游排放的工业及生活污水汇入所致。由地下水监测结果分析可知,拟改造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环境中,监测因子色度、浑浊度、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锰、耗氧量、亚硝酸盐、硝酸盐、氨氮、氟化物、镉、铅、总大肠杆菌、细菌总数、苯、镍共计19项因子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综合看来,项目所在地周边区域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由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分析可知,在所有10个监测点中,铬(六价)浓度均超出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的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低于风险管控值,超出风险筛选值最大倍数为7.6092。本次环评通过初步调查确定项目建设用地土壤中污染物含量高于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的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对人体健康可能存在风险,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部令 第3号)的具体要求及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有关规定,依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等标准及相关技术,开展详细调查。厂界声环境均满足相应标准,未出现超标现象。(5)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通过本次改造项目的实施,主要大气污染物及水污染物实现减排,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分析可知:正常工况下,拟改造项目排放的SO2、NOx在各环境空气敏感点及区域预测值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值、最大日均浓度值和最大年均浓度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要求。TSP在各环境空气敏感点及区域最大预测值的最大地面日均浓度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要求,出现TSP浓度超标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当地高TSP本底值造成的。从改造后项目贡献值变化来看,各敏感点污染物浓度与现状监测值相比基本维持不变,拟改造项目的实施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总体上维持现有水平,且环境空气质量将略有好转。对石化厂和化肥-乙烯厂厂界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拟改造项目实施后,石化厂和化肥-乙烯厂厂界NMHC浓度均满足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中表7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浓度限值要求。对石化厂和化肥-乙烯厂厂界声环境质量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各厂界接收点昼间和夜间噪声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昼间65dB(A),夜间55dB(A)。拟改造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于8万吨/年乙烯装置(一头)和16万吨/年乙烯装置(一头)产生的含油污水、稀释蒸汽排污、废碱液和生活污水;储罐及卸车区产生的少量含油污水和生活污水。装置区产生的稀释蒸汽排污、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初期雨水和清净下水均送至现有2#化污污水预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到化工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经小金沟排放口排入黄河;废碱液经预处理后,送至12.8万吨/年废碱处置装置处理,后送化工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经小金沟排放口排入黄河;储罐及卸车区排放的少量含油污水和生活污水经泵送至化工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达标排入黄河,清净下水经327#雨排收集池收集,送至700t/h雨排预处理设施处理后经四季青雨排口排入黄河。在非正常工况下排放的污水依化工污水处理装置和兰州石化污水“三级”防控系统,可以做到污水不外排。项目运行期,正常状况下污染物对周边地下水水质、居民饮用水及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影响较小。非正常状况下,基本到服务年限20年时污染物已经对周边地区影响很小,地下水污染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计算拟改造项目无组织排放NMHC的大气防护距离可知,NMHC在厂界内均无超标点,因此不需在厂界以外设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对拟改造项目无组织排放的NMHC进行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可知,拟改造项目装置区的卫生防护距离均为150m,卫生防护距离内无居民点等环境敏感目标存在。114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24万吨/年乙烯产能恢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总论1、总论1.1 编制依据1.1.1 相关法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实施);(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起实施);(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订);(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实施);(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订);(6)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施行);(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起实施);(8)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起施行);(9)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6年7月2日修订);(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年4月24日修订);(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9月1日起施行);(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起施行)。1.1.2 相关法规及部门规章(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163号;(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7月16日修改;(3) 关于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衔接相关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201784号;(4) 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5)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国环规环评20174号;(6) 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程的通知要求,环办200870号;(7)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0.2;(8)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环境保护部令 第35号;(9)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10) 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国务院,2010.5;(11)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2012.7.3;(12)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部,2012.10;(13) 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国家环境保护部,2014.5;(14)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2013.2.16;(15)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国务院;(16) 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国办发201033号,2010年5月11日;(17)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1517号;(18) 关于印发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能源2014506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环境保护部,2014年3月24日;(19) 关于发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等3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公告2013 年第 36 号,2013年6月8日;(20) 关于印发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的通知,环发2014177号,2014年12月5日;(21) 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方法,环境保护部,2015年3月1日;(22)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令 第39号,(2016年3月30日修订);(23)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591号令,2011年12月1日实施;(24) 关于印发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环发2011128号);(25) 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生态环境部令 第1号,2018年4月28日实施。1.1.3 地方法规及规范性文件(1)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修正),2004.6.4;(2)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393号),2013.9.30;(3)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623号),2016.2.28;(4)甘肃省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4-2020年)(甘政办发201536号),2015.4.7;(5)甘肃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12-2030)(甘政函【2013】4号),2013.11.18;(6)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2013-2017年度)(兰政办发201425号),2014.2.9;(7)兰州市2017-2018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兰州市人民政府,2017年9月26日;(8)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兰政办发2017178号)。1.1.4 环评技术规范及标准(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HJ/T2.3-93);(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石油化工建设项目(HJ/T89-2003);(8)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9) 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SH3093-1999);(10) 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15-2012);(11)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00-2010);(12) 清洁生产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T 425-2008);(1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996);(14)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5085.7-2007);(1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 5085.4-2007);(16)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1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18) 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50934-2013);(19)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执行有关问题的说明,环办函2013479号;(20) 清洁生产标准制定技术导则(HJ/T 425-2008);(21)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22)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2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24)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执行有关问题的说明,环办函2013479号;(25) 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HJ 2042-2014;(26) 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 2025-2012;(27)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28)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 5085.6-2007);(29) 大气细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和大气氨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环保部公告 2014 年第55 号;(30)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石化工业(HJ 853-2017)。(31) 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环发201743号);(32) 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环发201743号;(33) 石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估算方法技术指南;(34) 石化装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泄漏检测规范(Q/SH 0546-2012);(35)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 HJ 819-2017)。1.1.5 项目相关资料(1) 兰州石化公司关于委托进行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24万吨/年乙烯产能恢复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函,兰州石化分公司;(2)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24万吨/年乙烯产能恢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2018年7月;(3) 2016年兰州石化公司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及地下水、土壤环境监测报告;(4) 24万吨/年乙烯产能恢复项目环境质量现状检测报告,甘肃华谱检测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5月;(5) 关于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乙烯技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甘环开发200137号,2001年5月10日,甘肃省环境保护局;(6)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乙烯技术改造工程竣工后环境保护验收意见,2005年7月15日,甘肃省环境保护局。(7) 兰州石化公司新建乙烯废碱处理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兰州市环保局,兰环建发201241号,2012.6.8(8) 兰州石化公司新建乙烯废碱处理项目(变更)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兰州市环保局,兰环验201469号,20 评价目的及工作原则1.2.1 评价目的针对拟改造项目的工程特点、污染特征和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确定拟改造项目的评价目的如下:(1)掌握评价区域的自然环境概况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了解区域环境敏感点,确定拟改造项目主要环境要素和环境保护目标;(2)通过工程分析,掌握项目实施后“三废”排放特征,确定污染源参数,核算项目改造前后污染物排放“三本账”,明确“三废”的产生、排放及污染物的治理措施的可行性;(3)根据环境污染现状及环境影响预测结果,结合项目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找出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并根据“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稳定达标”原则,提出合理的环保建议,确保项目能满足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要求;(4)分析拟改造项目各项工程的依托设施及污染防治技术的可行性;(5)通过环境经济损益分析,论证拟改造项目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效益的统一性。通过开展上述工作,论证拟改造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可行性,给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为工程设计、施工、投产后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1.2.2 评价原则(1)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环保法规,坚持“依法、科学、突出重点”的原则;(2)依据国家、地方有关环保法律、法规、政策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有关标准指导评价工作,满足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要求;(3)以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要求开展环评工作;(4)根据国家现行的产业政策和改造项目对环境污染的特点,遵循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石油化工(HJ 853-2017)相关规定,做好工程分析,细化排污流程,说明排污节点,系统统计分析改造前后污染物产生量、允许排放浓度和允许排放量,做到改造工程排污总量小于现有工程,实现节能减排,有针对性的对项目拟采取的环保措施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5)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和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文件的精神,采取切实可行的环境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将项目环境风险水平降到最低程度;(6)评价力求依据充分、结论科学、明确、公正、客观,防治措施合理可行,操作性强,为管理和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环评依据;(7)参考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石油化工(HJ 853-2017)相关规定,核定主要排放口污染物许可排放浓度、排放量,做好与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的衔接。1.3 环境功能区划1.3.1 环境空气功能区划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区主要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结合西固区实际土地利用情况,项目所在区域为工业区,因此,拟改造项目厂址环境空气功能区划为二类区。1.3.2 水环境功能区划(1)地表水环境 根据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的保护区区划方案,地面水在一水厂排泥口以上为类水域,以下为类水域。如西固区水环境功能区划示意图1.3-1所示,拟改造项目纳污河段属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类水域,排污口及纳污河段均位于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的保护区下游。(2)地下水环境参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3-1993)中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法,区域内地下水为类水域。1.3.3 声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兰州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的通知西固区三类声环境功能区为:III-6位于西固区北部,包括兰州石化公司化工生产区、炼油生产区等。III-6边界走向为:南滨河西路T058#环形东路铁路西固东路西固中路西固西路康乐路化工街环形西路滨河路。拟改造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的3类区,详见图1.3-2。拟改造项目位置项目位置图1.3-1 西固区水环境功能区划示意图拟改造项目位置拟改造项目位置图1.3-2 声环境功能区划示意图1.4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4.1 评价等级根据拟改造项目污染物排放特征,结合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水环境特点及水域功能,按照评价导则中有关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划分原则和判别指标,判断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1)大气环境拟改造项目有组织污染源主要为8万吨/年乙烯装置(一头)轻质裂解炉烟气和16万吨/年乙烯装置(一头)裂解炉烟气,主要大气污染物为SO2、NOx、TSP;各个裂解炉烧焦废气,其主要大气污染物为TSP;无组织污染源为24万吨/年乙烯装置(两头+一尾)装置区内管线、阀门等密封处的泄漏排放,主要污染物为NMHC。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中的SCREEN 3估算模式对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进行分级。根据导则中大气工作等级划分确定拟改造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具体评价等级判别要求见表1.4-1。表1.4-1 评价工作等级判别表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80%,且D10%5km二级其他三级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根据项目的工程分析结果,结合项目产排污特征,选择污染物评价因子SO2、NOx、TSP和NMHC来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计算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其中Pi定义为: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Coi选用(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1小时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对于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3倍值。估算模式计算参数见表1.4-2、表1.4-3。本次评价利用SCREEN3估算模式计算拟改造项目有组织排放的SO2、NOx、TSP以及无组织排放NMHC的最大落地浓度,以上几种污染物的模式计算结果见表1.4-4、表1.4-5。表1.4-2 有组织源等级判定估算模式参数生产装置污染源名称数量(台)排气量Nm3/h排气筒参数排放方式污染因子排污源强Kg/h排放浓度mg/m3质量标准mg/m3高度m内径m温度8万吨/年乙烯装置(一头)轻质裂解炉1烟气167800601.5115连续SO21.36200.50NOX6.44950.25烟尘1.22180.90轻质裂解炉2烟气167800601.5115连续SO21.36200.50NOX6.44950.25烟尘1.22180.90轻质裂解炉3烟气167800601.5115连续SO2-(2开1备)200.50NOX950.25烟尘180.90轻质裂解炉烧焦废气1170000.8250间断烟尘0.31180.90O2:1.98 mg/m3,CO2:0.01mg/m3Ar:0.09 mg/m3 ,N2:7.4 mg/m3H2O:90.52 mg/m316万吨/年乙烯装置(一头)裂解炉J烟气153289451.5150连续SO21.07200.50NOX5.06950.25烟尘0.96180.90裂解炉K烟气153289451.5150连续SO21.07200.50NOX5.06950.25烟尘0.96180.90裂解炉G烟气16424843.61.5150连续SO21.28200.50NOX6.10950.25烟尘1.16180.90裂解炉H烟气16424843.61.5150连续SO21.28200.50NOX6.10950.25烟尘1.16180.90J、K裂解炉烧焦烟气17266400.8150间断烟尘0.13180.90O21.98mg/m3,N27.4mg/m3, Ar0.09 mg/m3,H2O90.52 mg/m3,CO20.01 mg/m3G、H裂解炉烧焦烟气17266400.8150间断烟尘0.13180.90O21.98mg/m3,N27.4mg/m3, Ar0.09 mg/m3,H2O90.52 mg/m3,CO20.01 mg/m3表1.4-3 无组织源等级判定估算模式参数序号污染源名称面积初始排放高度(m)排放方式污染物排污源强Kg/h质量标准mg/m3长(m)宽(m)18万吨/年乙烯装置裂解区(区域一)无组织排放60108 10连续NMHC1.872216万吨/年乙烯装置装置区无组织排放1041101.21324万吨/年后分离装置无组织排放装置区36421.85丙烯精馏塔(区域二)1761277.31表1.4-4 有组织源模式计算结果一览表8万吨/年乙烯装置(一头)轻质裂解炉烟气下风向距离D(m)SO2NOxTSP浓度Ci(mg/m3)浓度占标率Pi(%)浓度Ci(mg/m3)浓度占标率Pi(%)浓度Ci(mg/m3)浓度占标率Pi(%)1000.000080.0150.000370.1460.000070.0082000.001540.3080.007292.9140.001380.1533000.001970.3940.009323.7280.001770.1964000.002130.4260.010094.0360.001910.2125000.002120.4240.010054.0200.001900.2126000.001990.3980.009433.7730.001790.1997000.001960.3920.009273.7090.001760.1958000.001930.3850.009113.6460.001730.1929000.001830.3670.008683.4710.001640.18310000.001820.3630.008603.4390.001630.18115000.002080.4150.009843.9350.001860.20720000.002060.4120.009773.9060.001850.20625000.001900.3790.008983.5910.001700.18930000.001710.3420.008103.2390.001530.17035000.001540.3080.007292.9160.001380.15340000.001390.2780.006592.6360.001250.13945000.001270.2530.005992.3970.001140.12650000.001160.2320.005482.1930.001040.115最大落地浓度及占标率0.002140.4280.010134.0520.001920.213最大落地浓度出现距离m42042042016万吨/年乙烯装置(一头)J、K裂解炉烟气下风向距离D(m)SO2NOxTSP浓度Ci(mg/m3)浓度占标率Pi(%)浓度Ci(mg/m3)浓度占标率Pi(%)浓度Ci(mg/m3)浓度占标率Pi(%)1000.000402 0.08 0.001900 0.76 0.000361 0.04 2000.001960 0.39 0.009268 3.71 0.001758 0.20 3000.002254 0.45 0.010660 4.26 0.002023 0.22 4000.002214 0.44 0.010470 4.19 0.001987 0.22 5000.002098 0.42 0.009922 3.97 0.001882 0.21 6000.002051 0.41 0.009698 3.88 0.001840 0.20 7000.001967 0.39 0.009301 3.72 0.001765 0.20 8000.001869 0.37 0.008840 3.54 0.001677 0.19 9000.002041 0.41 0.009653 3.86 0.001831 0.20 10000.002234 0.45 0.010570 4.23 0.002005 0.22 15000.002447 0.49 0.011570 4.63 0.002195 0.24 20000.002209 0.44 0.010450 4.18 0.001982 0.22 25000.001928 0.39 0.009117 3.65 0.001730 0.19 30000.001683 0.34 0.007958 3.18 0.001510 0.17 35000.001482 0.30 0.007006 2.80 0.001329 0.15 40000.001318 0.26 0.006232 2.49 0.001182 0.13 45000.001184 0.24 0.005598 2.24 0.001062 0.12 50000.001073 0.21 0.005073 2.03 0.000963 0.11 最大落地浓度及占标率0.0024670.490.011674.670.0022140.25最大落地浓度出现距离m13591359135916万吨/年乙烯装置(一头)G、H裂解炉烟气下风向距离D(m)SO2NOxTSP浓度Ci(mg/m3)浓度占标率Pi(%)浓度Ci(mg/m3)浓度占标率Pi(%)浓度Ci(mg/m3)浓度占标率Pi(%)1000.000355 0.07 0.001693 0.68 0.000322 0.04 2000.002036 0.41 0.009703 3.88 0.001845 0.21 3000.002342 0.47 0.011160 4.46 0.002122 0.24 4000.002288 0.46 0.010900 4.36 0.002073 0.23 5000.002178 0.44 0.010380 4.15 0.001973 0.22 6000.002125 0.43 0.010130 4.05 0.001926 0.21 7000.002039 0.41 0.009719 3.89 0.001848 0.21 8000.001951 0.39 0.009297 3.72 0.001768 0.20 9000.002168 0.43 0.010330 4.13 0.001965 0.22 10000.002403 0.48 0.011450 4.58 0.002177 0.24 15000.002734 0.55 0.013030 5.21 0.002478 0.28 20000.002516 0.50 0.011990 4.80 0.002280 0.25 25000.002220 0.44 0.010580 4.23 0.002012 0.22 30000.001951 0.39 0.009299 3.72 0.001768 0.20 35000.001726 0.35 0.008227 3.29 0.001565 0.17 40000.001541 0.31 0.007344 2.94 0.001397 0.16 45000.001388 0.28 0.006615 2.65 0.001258 0.14 50000.001261 0.25 0.006008 2.40 0.001142 0.13 最大落地浓度及占标率0.0027410.550.013065.220.0024840.28最大落地浓度出现距离m1423142314238万吨/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